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第六品經文是法藏菩薩遵從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佛的訓示,在大會中宣說自己所發的大願。法藏菩薩成就阿彌陀佛,世人稱為大願王。一切佛沒有一尊佛不是發大願的,沒有大願怎麽能說是佛呢。但唯獨阿彌陀佛稱為大願王,可見他在因地所發的大願特別殊勝。
《甄解》贊曰:四十八願功德成就,歸結到阿彌陀佛成佛,這個誓願是本來修習的萬德之海,叫做弘誓本乘海,也叫做悲願一乘。一乘者,一切眾生都令成佛,沒有其他的乘,因為眾生本來是佛。這就是彌陀正覺的功德,這個功德不可思議。為什麽這個功德不可思議?由於誓願不可思議。
《甄解》引證《行卷》曰:弘誓一乘海,成就了沒有障礙、沒有邊際,是最勝深妙不可思議智德,是最殊勝、最深妙,是不可思議、至高無上的妙德。誓願像虛空,所以廣大無邊的一切勝妙功德從中出生(因為空,所以出生一切,如同白紙才能作畫)。猶如大車乃至大風普行世間,救度一切,沒有障礙,能夠出三有(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是系縛)。
外道以生天為究竟,我們以生天為墮落。六道輪回是最大的系縛。而且誓願海開顯了度生方便的寶藏,一切度生的方便妙法都在彌陀大誓願之內,沒有其他更方便之法了。
不可思議的功德法門,就來源於不可思議的願海。一切功德、一切殊勝、一切方便,皆是由於這個不可思議的彌陀大願之海。
從今天開始,我們講第六品經文【發大誓願第六】,讓我們在彌陀大願之海裡遨游,盡情享受它的無窮奧妙吧!
【發大誓願第六】
請看下面經文: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這四句是極樂世界的總贊。總括全部大願。這四句是總說,四十八願是別說、細說。這四句非常重要,後面我們要學習四十八願,願願都是這四句的廣說,每一願都具足這四句,這個意思才能圓滿。通俗點說,這四句是每一願的公用句。
「我」是法藏菩薩的自稱,在成佛時所居住的國土,
『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具足」是圓滿之意,指含攝一切,沒有欠缺。
「無量」:指沒有辦法用數字等等來表示它有多少。這個佛剎具有徧一切處、含攝一切、無有缺少、無有不足、不可用數量表示的殊勝功德和清淨莊嚴。這一切都是超情離見。
「不可思議」:不可思,人的頭腦想不到;不可議,人的舌頭說不出。人的頭腦口舌都不中用了,所以所思的都不對,說出來的也全不對。凡有言說,皆無實義。
極樂世界的功德,不是分別思量之所能知,非語言文字所能表達。極樂國土是這樣的功德莊嚴,是這樣的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是《華嚴經》的特色。
教中講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
理法界是實際理體,那就是本來無一物。
事法界,種種事相,森羅萬象,男女老少、大地、山河都是。
理事無礙是大乘所共有,雖然本體是寂,然而常照;雖然常照,本體仍是空寂。理體不礙事相的發揮,事相不妨理體的一味。這個理事無礙的道理,大乘經典裡都有。
事事無礙,《華嚴》所獨具。
《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兩部經都是十玄具足。
《華嚴》的十玄門主要是:一多相即、小大相容、廣狹自在、延促同時、重重無盡、圓明具德。什麽是玄門?就是究竟成佛的門。不是玄門只有十個,無盡玄門,無量無邊。入一玄門,一切玄門都入了。
簡單解釋一下:
「一多相即」
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就是無量,無量就是一。因此一句佛號具足無量無邊的一切法門。
「小大相容」
大的屋子裡裝人,這是常識;如果說人裝屋子,你能想通嗎?華嚴境界就是如此。須彌山容納芥子,芥子容納須彌山。
芥子為什麽能容納須彌山?因為芥子的體性是法性,巨細萬物同具法性,法性徧滿一切、包容一切,也就是徧滿十方、包容萬有,所以須彌山就在芥子之內。小大互容就是這個原因。
「廣狹自在」
廣大境界可出現在一個狹小的區域。例如一尺的境子可以照見十裡的光彩。本經在極樂世界寶樹中可見諸佛淨土,寶樹是狹,諸佛淨土是廣,但都可「寶樹間見」。
「延促同時」
延是長時間,促是短時間。一萬年和十分之一秒是一樣的。這個道理愛因斯坦都懂了,他說時間是人類的錯覺。他的一個朋友死了,他寫了一封悼念的信說:不久我也就來了。但是這個有先後的時間是人類的錯覺。
「重重無盡」
兩面鏡子對照就照出無窮無盡的鏡子。我與他兩個人對面看,就是重重無盡。我看見他,我的瞳仁裡就出現他的形象,他的瞳仁裡也出現我的形象。我看見他時就看見他眼睛裡的瞳仁,也就是看見了瞳仁中的我,他瞳仁中的我也就包括無窮無盡、一層一層的他。這個只要把兩面鏡子對面一放就清楚了。
因為極樂世界有重重無盡的玄門,所以這個世界的功德莊嚴是重重無盡。極樂世界中隨處一朵蓮花放三十六百千億光;其中每一光又出現無量佛;每一佛又有國土,又有蓮花;花又放光;光中又有無量的佛……一重又一重,無有窮盡,這是華嚴境界。
因此我們應該深信,阿彌陀佛就是毗盧遮那,極樂世界和華藏世界有何分別?極樂世界依報、正報的種種莊嚴,都是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境界,一一都具足華嚴的種種玄門。所以說,極樂國土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因為具足了華嚴事事無礙的境界,所以具足事事無礙境界不可思、不可議的無量功德。
因此能夠讓眾生「聞名得福」,一聽到名字就得福。
「聞名發心」
聽到佛的名字就願意發心。
「十念必生」
你至心信樂念十句就往生極樂世界。淨土法門三根普被,不管再忙、再困難,每天只修十念總是可以的。
「見樹得忍」
極樂世界的菩提樹若有人看見就證無生法忍,菩提樹的功德是這樣的不可思議,淨宗不可思議就在這個地方。
同時也由於極樂國土具足無量不可思議莊嚴,所以國土中萬物嚴淨,一切東西都非常莊嚴,非常清淨,極微絕妙,無以復加。並且萬物都是光瑩如鏡,可以照到十方世界,而且光明徧滿虛空。眾生接觸到光明即得安樂,除滅垢污,出生善念。國中萬物都是妙寶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到香味自然修習佛所傳授的妙法。所以極樂世界一塵一毛都是華嚴境界。
「圓明具德」
圓具一切光明清淨,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
原文開頭這四句,是表示整個極樂世界一切一切都是如此。「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這完全是華嚴的境界,也是每一個修行者的妙明境界。每一願都是為眾生,每一願都是阿彌陀佛本妙明心的顯現,每一個事相都是清淨句。天親菩薩說,極樂世界三種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清淨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上面所說內容理深難懂,不同層次的修行者會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深人看得深,淺人看得淺。由淺入深要有個過程,一切順其自然就好。不管看得深看得淺,千萬別忘了佛號。
第一願:國無惡道願
願文:
【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第一個願就是國無惡道願,國土裡沒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願文中的「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指的是畜生道。
第一是地獄。
古印度話是那落迦或是泥犁。有四個意思:
甲 不可樂,苦極了,沒有可樂之處。
乙 不可救濟。
丙 冥暗。
丁 地獄。
地獄有三類:
(甲)根本地獄。
包括八熱與八寒地獄。八熱地獄的最下層第八獄叫做無間地獄,所受罪報相續不斷,沒有間歇,其苦無量。
(乙)近邊地獄。
在八大地獄每一門之外附近處。
(丙)孤獨地獄。
在山間、曠野、樹下、空中,種類無數,受苦無量。地獄苦果最重之處,世間一日之中,地獄眾生八萬四千生死。
釋迦牟尼佛拜托地藏菩薩說:地藏啊地藏,一個眾生,只要他有一絲一毫的善因,你就不要使他進地獄。世尊一度一度地拜托地藏菩薩。世尊救度眾生的大慈大悲彰顯無餘,令我們感動落淚。
第二是餓鬼。
餓鬼經常饑餓,所以叫餓鬼。經常千百年聽不到水的名字,更不用說看到水、接觸到水了。他膽小害怕,所以叫做鬼,我們平常說的膽小鬼,大概就是這麽來的吧。
鬼有他的威力,所謂鬼神能降禍於人。鬼可以把人抓走、殺死;又常被諸天驅使強迫勞動,所以鬼很苦。鬼沒有不餓的,所以佛教中老放焰口,就是給鬼施食,把鬼的喉嚨打開,把所施的食物變成甘露,鬼才能夠吃。
第三是畜生。新譯叫傍生。
「傍」是橫,形狀是橫的。人是直立站著的,貓、狗是橫著的。畜生道徧在各處,披毛帶角,有鱗有甲,有羽毛。水裡也有,空中也有,陸地也有。互相吞啖,你吃我,我吃你,受苦無量。常見的豬都要受一刀之苦,而且子子孫孫都被斬盡殺絕。現在有一道菜叫烤乳豬,小豬仔一生下來就被烤著吃了。
尺蠖(槐樹上的一種肉蟲)掙扎在蟻群之中,一口一口地被螞蟻活活咬死。有人夸耀名廚的技術,一盤活魚被客人吃光了,嘴唇和眼睛都在動,這就顯示人在品嘗美味之際,魚正慘受千刀萬剮、粉身碎骨之苦。從以上常見的事裡,可略見畜生的無盡諸苦。
極樂國中沒有三惡道,所以是淨土。《阿彌陀經》曰:「彼佛國土無三惡道。」國中眾鳥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以上是第一願「國無惡道願」。
第二願:不墮惡趣願
願文是:
【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
「焰摩羅界」就是焰摩王的世界。焰摩王主守地獄,主管世間生死罪福種種業報。本願承接第一願,國中不但沒有三惡道,並且國中眾生永不更墮三惡道。
本願有三個重要涵義:
甲 惡道眾生同樣可以往生。
乙 往生的眾生決定都成佛。
丙 往生者縱有極重的罪業也不墮入三惡道。
從本願中完全托出了彌陀大慈大悲、大願大力的本心。極樂國中不但沒有三惡道,而且三惡道中的一切眾生一旦生到佛剎之後,受到佛法的教化,都要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佛)。國中沒有惡趣,大家都來,來了之後大家都要成佛,這就是佛的本願。
我們更該注意和感動的是『不復更墮惡趣』。
這句願文非常重要,非常有意義。為什麽?長時間以來,有人對帶業往生的說法一直持否定態度,他們舉出淨土三經裡沒有帶業往生的明文,就認為帶業往生這句話是錯誤的。
這種論證是違反淨宗教義的。彌陀大願中明明白白有「不復更墮惡趣」的話,若是往生的人惡業已經消了,阿彌陀佛還要加這句願文幹什麽?應知「不復更墮惡趣」是由於佛的願力。往生來的人雖然是帶著應入惡趣的罪業來了,但他可以在極樂國土勤修功德,更加極樂種種增上因緣,成就殊勝功德,可以消除一切罪障,所以「不復更墮惡趣」。不復再墮惡趣,就是帶業去的人說的。
如果來的人都沒有惡業,還說你不用更墮惡趣幹什麽?那這話就是多餘的了。法藏比丘怎能說廢話,發廢願呢?所以龍樹說:「若人生彼國,終不墮三趣。」龍樹菩薩這話也是如此。若往生的人罪業已經消除了,龍樹菩薩還說這話幹什麽?龍樹菩薩是八宗之祖師,他說的話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這一願非常殊勝。殊勝在:一是惡趣眾生也可以往生,而且不再墮入三惡道,表示彌陀的悲心無盡;二是往生的人都要成佛,這是大誓願海的本心。可以看出彌陀圣心,願願都是為眾生,願願都是願一切眾生都成佛。
第三願:身悉金色願
願文是: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
我成佛的時候,十方世界所有一切眾生讓他們生到我的國土時,身體都是紫磨真金的顏色,都是金色身。
紫磨真金是最好的真金,中國人叫做赤金。好金帶紅色,金的成分足。諸佛都顯金色身。善導大師解釋諸佛為什麽顯金色身,往生的人也都顯金色呢?因為金的顏色光亮潔淨,令人喜悅。而且金是不銹不壞的,很多世間的東西比不上金子,會發霉、變色、生銹。金子就沒有這些毛病,它的可貴之處就在這裡。
諸佛現金色身,是要借金子的不變不壞來顯常住之相,所以顯金色身。所以,善導大師說:「諸佛欲顯常住不變之相,是故現金色身。」
《會疏》說金色表示中道實相,因為人民都是一樣,沒有差別,都是金色,彼此平等。平等正是中道之意。
第四願:三十二相願
願文是:
【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智度論》說:佛顯三十二相,是隨此間閻浮提(地球)眾生的根器而說、而顯的。古印度外道修習梵天的法,能看見天界天王的三十二相,所以佛就現這個相。實際上佛是無量的殊勝,三十二相只是化身佛應此界眾生的根機所顯之相。
至於報身佛,《觀經》說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每一相裡有八萬四千隨行好。所以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是適應地球上人類的水平所顯現的化身佛的相。八萬四千相,八萬四千隨行好,這是報身相,報身還是從法身中流出來的,真正的法身不可色見、聲求,「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第五願:身無差別願
願文是:
【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丑者。不取正覺。】
曇鸞大師對這一願是這樣解釋的:「以不同故,高下以形,高下既形,是非以起,是非既起,長淪三有。是故興大悲心,起平等願。」
什麽意思呢?比如我們現在地球上,就有黃人、黑人、白人等等不同。
「以不同故,高下以形。」
因為不同,所以會產生優等民族、劣等民族的錯誤分別,由此產生種族歧視。我們這個世界例子很清楚。有高有下,就有此優彼劣,優者依仗優勢就欺壓弱小,於是就征戰不息是非迭起。
「是非既起,長淪三有」。
恃強凌弱,殘殺無辜,罪業不停,成為惡魔,就要墮落到三有中出不去了。
是故如來興起大悲之心,發起大悲平等的誓願,願國中人民都是真金色身,三十二相,端莊嚴正,明潔清淨,「悉同一類」,沒有差別。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是非高下的退緣。
第六願:宿命通願
願文是: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
這一願的意思是,每一個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能夠自己知道自身無量劫以來的宿命。
「宿」是宿世,就是過去世,俗稱為前世。知道過去多生做的一切善、一切惡,這個就稱為宿命通。這是第六宿命通。
「通」是神通的簡稱。「窮潛神異,所為不測」,叫做神。深藏在神奇之中,所有施為別人不能覺察,不能猜測,無法預計,叫做神。「所作無壅(沒有堵塞不通的地方),自在無礙(自由動作,沒有障礙)」,叫做通。
宿命、天眼、天耳、他心、神足、漏盡,是六通。其中只有第六通唯是圣人所有,唯圣人所能證。外道再修只能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不能證漏盡通。若證漏盡,分段生死,輪回六道就沒有了,所以唯圣。
前五種是通於凡小,凡夫也有,小乘也有,甚至妖魔鬼怪都有。北方的四大家,黃、白、胡、柳(黃是黃鼠狼,白是刺猬,胡是狐貍,柳是蛇),它們也都可以得一點點初步的邪通。所以佛教不允許修行人賣弄神通,因為這些神通妖魔鬼怪也能有,它們炫術欺人,招搖惑眾,謗法禍人,為害嚴重,所以佛法禁止賣弄神通。若真有神通,一般只在寂滅前稍微顯現一點,不準招搖。
神通只是圣末邊事(圣道裡面末尾邊邊上的事),若與智慧相比,那就是次要裡的次要,實是不能相比。若不重智慧而專重神通,是捨本求末,長此以往,必入魔途。
我們身邊也有人喜歡神通、羨慕神通、追求神通。有了一點點小通就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有多麽了不起。錯了!趕快回頭,懸崖勒馬,回頭是岸,不要陷入魔境,在絕路上越走越遠。如果你喜歡神通,我勸你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這句佛號裡神通無量無邊,那是真正的神通。
漏盡,就是要斷見思惑。證初果要斷見惑,見惑就是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貪、瞋、癡、慢、疑。思惑是貪、瞋、癡、慢。要把色界天、無色界天的貪瞋癡慢全部斷盡才證阿羅漢,這就是豎出三界,修行的道路很難。
往生極樂世界是橫出三界,所以叫做易行道。往生極樂世界的人由於彌陀願力的加被,一生到極樂世界就具足神通;並且比凡夫外道所得的通大得多,也比小乘正道從禪定所得的大得多。
《事贊》說:「三明自然乘佛願,須臾合掌得神通。」以彌陀弘願作為增上緣,所以神通超過常規情況。
神通是自性 不是外求的
真的求不來 假的受其害
追求假神通 是往泥潭陷
搞點小把戲 去把別人騙
害人又害己 真是不劃算
勸君早覺醒 快把彌陀念
學佛走正路 要有正知見
智慧現前了 神通大無邊
給同修們講一個舍利弗、目犍連顯神通的故事。
傳說目犍連在過去世中,是一個以捕魚謀生的漁夫。有一天,他看到一位辟支佛走在街上,威儀具足、舉止安詳。生起恭敬心,請到家中供養膳肴。飯後,辟支佛躍身空中,或左或右、或前或後,上下自如。他心生歡喜,發願來生,求得神通。因此這一世在佛弟子中神通第一。
舍利弗監督祇園精舍工程時,外道首領勞度差要求比賽神通,舍利弗顯過十八變神通,贏得最後勝利。給舍衛城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推為大智慧、大神通的尊者。
還有一次,佛陀於十五日在阿耨達池邊為比丘說戒,座中少了舍利弗,佛叫目犍連到舍衛城把舍利弗請來。目犍連現神足通,以為一定比舍利弗先到。當他到達時,看到舍利弗結跏趺坐,坐在佛的身旁。
目犍連問佛:我從祇園精舍回,明明走在舍利弗的前面,怎麽他會先我到此,難道我失去神足通了嗎?
佛說:目犍連你有大神通,現在可以在大眾中顯現神通,啟發初學的信心。目犍連即一足踏著地球,另一足踏上梵天,使大地震動,受到大眾的讚歎。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為什麽被外道所害?他為什麽不用神通躲避外道的暗害?佛說:神通敵不過業力,肉體是無常的,業報是要了結的。他於過去生中,捕魚為業,不知有多少生命喪失在他的手中。對於覺悟者來說,死是生的結果,無所畏懼。目犍連為法獻身,雖死猶生。因為他以短暫的色身,換來無限的真理,稱得起是將自己的生命獻給真理的偉大人物。
請記住這三句話:
神通敵不過業力,肉體是無常的,業報是要了結的。我再加上一句,神通不能解決生死輪回問題。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第六品經文是法藏菩薩遵從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佛的訓示,在大會中宣說自己所發的大願。法藏菩薩成就阿彌陀佛,世人稱為大願王。一切佛沒有一尊佛不是發大願的,沒有大願怎麽能說是佛呢。但唯獨阿彌陀佛稱為大願王,可見他在因地所發的大願特別殊勝。
《甄解》贊曰:四十八願功德成就,歸結到阿彌陀佛成佛,這個誓願是本來修習的萬德之海,叫做弘誓本乘海,也叫做悲願一乘。一乘者,一切眾生都令成佛,沒有其他的乘,因為眾生本來是佛。這就是彌陀正覺的功德,這個功德不可思議。為什麽這個功德不可思議?由於誓願不可思議。
《甄解》引證《行卷》曰:弘誓一乘海,成就了沒有障礙、沒有邊際,是最勝深妙不可思議智德,是最殊勝、最深妙,是不可思議、至高無上的妙德。誓願像虛空,所以廣大無邊的一切勝妙功德從中出生(因為空,所以出生一切,如同白紙才能作畫)。猶如大車乃至大風普行世間,救度一切,沒有障礙,能夠出三有(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是系縛)。
外道以生天為究竟,我們以生天為墮落。六道輪回是最大的系縛。而且誓願海開顯了度生方便的寶藏,一切度生的方便妙法都在彌陀大誓願之內,沒有其他更方便之法了。
不可思議的功德法門,就來源於不可思議的願海。一切功德、一切殊勝、一切方便,皆是由於這個不可思議的彌陀大願之海。
從今天開始,我們講第六品經文【發大誓願第六】,讓我們在彌陀大願之海裡遨游,盡情享受它的無窮奧妙吧!
【發大誓願第六】
請看下面經文: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這四句是極樂世界的總贊。總括全部大願。這四句是總說,四十八願是別說、細說。這四句非常重要,後面我們要學習四十八願,願願都是這四句的廣說,每一願都具足這四句,這個意思才能圓滿。通俗點說,這四句是每一願的公用句。
「我」是法藏菩薩的自稱,在成佛時所居住的國土,
『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具足」是圓滿之意,指含攝一切,沒有欠缺。
「無量」:指沒有辦法用數字等等來表示它有多少。這個佛剎具有徧一切處、含攝一切、無有缺少、無有不足、不可用數量表示的殊勝功德和清淨莊嚴。這一切都是超情離見。
「不可思議」:不可思,人的頭腦想不到;不可議,人的舌頭說不出。人的頭腦口舌都不中用了,所以所思的都不對,說出來的也全不對。凡有言說,皆無實義。
極樂世界的功德,不是分別思量之所能知,非語言文字所能表達。極樂國土是這樣的功德莊嚴,是這樣的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是《華嚴經》的特色。
教中講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
理法界是實際理體,那就是本來無一物。
事法界,種種事相,森羅萬象,男女老少、大地、山河都是。
理事無礙是大乘所共有,雖然本體是寂,然而常照;雖然常照,本體仍是空寂。理體不礙事相的發揮,事相不妨理體的一味。這個理事無礙的道理,大乘經典裡都有。
事事無礙,《華嚴》所獨具。
《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兩部經都是十玄具足。
《華嚴》的十玄門主要是:一多相即、小大相容、廣狹自在、延促同時、重重無盡、圓明具德。什麽是玄門?就是究竟成佛的門。不是玄門只有十個,無盡玄門,無量無邊。入一玄門,一切玄門都入了。
簡單解釋一下:
「一多相即」
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就是無量,無量就是一。因此一句佛號具足無量無邊的一切法門。
「小大相容」
大的屋子裡裝人,這是常識;如果說人裝屋子,你能想通嗎?華嚴境界就是如此。須彌山容納芥子,芥子容納須彌山。
芥子為什麽能容納須彌山?因為芥子的體性是法性,巨細萬物同具法性,法性徧滿一切、包容一切,也就是徧滿十方、包容萬有,所以須彌山就在芥子之內。小大互容就是這個原因。
「廣狹自在」
廣大境界可出現在一個狹小的區域。例如一尺的境子可以照見十裡的光彩。本經在極樂世界寶樹中可見諸佛淨土,寶樹是狹,諸佛淨土是廣,但都可「寶樹間見」。
「延促同時」
延是長時間,促是短時間。一萬年和十分之一秒是一樣的。這個道理愛因斯坦都懂了,他說時間是人類的錯覺。他的一個朋友死了,他寫了一封悼念的信說:不久我也就來了。但是這個有先後的時間是人類的錯覺。
「重重無盡」
兩面鏡子對照就照出無窮無盡的鏡子。我與他兩個人對面看,就是重重無盡。我看見他,我的瞳仁裡就出現他的形象,他的瞳仁裡也出現我的形象。我看見他時就看見他眼睛裡的瞳仁,也就是看見了瞳仁中的我,他瞳仁中的我也就包括無窮無盡、一層一層的他。這個只要把兩面鏡子對面一放就清楚了。
因為極樂世界有重重無盡的玄門,所以這個世界的功德莊嚴是重重無盡。極樂世界中隨處一朵蓮花放三十六百千億光;其中每一光又出現無量佛;每一佛又有國土,又有蓮花;花又放光;光中又有無量的佛……一重又一重,無有窮盡,這是華嚴境界。
因此我們應該深信,阿彌陀佛就是毗盧遮那,極樂世界和華藏世界有何分別?極樂世界依報、正報的種種莊嚴,都是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境界,一一都具足華嚴的種種玄門。所以說,極樂國土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因為具足了華嚴事事無礙的境界,所以具足事事無礙境界不可思、不可議的無量功德。
因此能夠讓眾生「聞名得福」,一聽到名字就得福。
「聞名發心」
聽到佛的名字就願意發心。
「十念必生」
你至心信樂念十句就往生極樂世界。淨土法門三根普被,不管再忙、再困難,每天只修十念總是可以的。
「見樹得忍」
極樂世界的菩提樹若有人看見就證無生法忍,菩提樹的功德是這樣的不可思議,淨宗不可思議就在這個地方。
同時也由於極樂國土具足無量不可思議莊嚴,所以國土中萬物嚴淨,一切東西都非常莊嚴,非常清淨,極微絕妙,無以復加。並且萬物都是光瑩如鏡,可以照到十方世界,而且光明徧滿虛空。眾生接觸到光明即得安樂,除滅垢污,出生善念。國中萬物都是妙寶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到香味自然修習佛所傳授的妙法。所以極樂世界一塵一毛都是華嚴境界。
「圓明具德」
圓具一切光明清淨,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
原文開頭這四句,是表示整個極樂世界一切一切都是如此。「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這完全是華嚴的境界,也是每一個修行者的妙明境界。每一願都是為眾生,每一願都是阿彌陀佛本妙明心的顯現,每一個事相都是清淨句。天親菩薩說,極樂世界三種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清淨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上面所說內容理深難懂,不同層次的修行者會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深人看得深,淺人看得淺。由淺入深要有個過程,一切順其自然就好。不管看得深看得淺,千萬別忘了佛號。
第一願:國無惡道願
願文:
【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第一個願就是國無惡道願,國土裡沒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願文中的「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指的是畜生道。
第一是地獄。
古印度話是那落迦或是泥犁。有四個意思:
甲 不可樂,苦極了,沒有可樂之處。
乙 不可救濟。
丙 冥暗。
丁 地獄。
地獄有三類:
(甲)根本地獄。
包括八熱與八寒地獄。八熱地獄的最下層第八獄叫做無間地獄,所受罪報相續不斷,沒有間歇,其苦無量。
(乙)近邊地獄。
在八大地獄每一門之外附近處。
(丙)孤獨地獄。
在山間、曠野、樹下、空中,種類無數,受苦無量。地獄苦果最重之處,世間一日之中,地獄眾生八萬四千生死。
釋迦牟尼佛拜托地藏菩薩說:地藏啊地藏,一個眾生,只要他有一絲一毫的善因,你就不要使他進地獄。世尊一度一度地拜托地藏菩薩。世尊救度眾生的大慈大悲彰顯無餘,令我們感動落淚。
第二是餓鬼。
餓鬼經常饑餓,所以叫餓鬼。經常千百年聽不到水的名字,更不用說看到水、接觸到水了。他膽小害怕,所以叫做鬼,我們平常說的膽小鬼,大概就是這麽來的吧。
鬼有他的威力,所謂鬼神能降禍於人。鬼可以把人抓走、殺死;又常被諸天驅使強迫勞動,所以鬼很苦。鬼沒有不餓的,所以佛教中老放焰口,就是給鬼施食,把鬼的喉嚨打開,把所施的食物變成甘露,鬼才能夠吃。
第三是畜生。新譯叫傍生。
「傍」是橫,形狀是橫的。人是直立站著的,貓、狗是橫著的。畜生道徧在各處,披毛帶角,有鱗有甲,有羽毛。水裡也有,空中也有,陸地也有。互相吞啖,你吃我,我吃你,受苦無量。常見的豬都要受一刀之苦,而且子子孫孫都被斬盡殺絕。現在有一道菜叫烤乳豬,小豬仔一生下來就被烤著吃了。
尺蠖(槐樹上的一種肉蟲)掙扎在蟻群之中,一口一口地被螞蟻活活咬死。有人夸耀名廚的技術,一盤活魚被客人吃光了,嘴唇和眼睛都在動,這就顯示人在品嘗美味之際,魚正慘受千刀萬剮、粉身碎骨之苦。從以上常見的事裡,可略見畜生的無盡諸苦。
極樂國中沒有三惡道,所以是淨土。《阿彌陀經》曰:「彼佛國土無三惡道。」國中眾鳥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以上是第一願「國無惡道願」。
第二願:不墮惡趣願
願文是:
【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
「焰摩羅界」就是焰摩王的世界。焰摩王主守地獄,主管世間生死罪福種種業報。本願承接第一願,國中不但沒有三惡道,並且國中眾生永不更墮三惡道。
本願有三個重要涵義:
甲 惡道眾生同樣可以往生。
乙 往生的眾生決定都成佛。
丙 往生者縱有極重的罪業也不墮入三惡道。
從本願中完全托出了彌陀大慈大悲、大願大力的本心。極樂國中不但沒有三惡道,而且三惡道中的一切眾生一旦生到佛剎之後,受到佛法的教化,都要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佛)。國中沒有惡趣,大家都來,來了之後大家都要成佛,這就是佛的本願。
我們更該注意和感動的是『不復更墮惡趣』。
這句願文非常重要,非常有意義。為什麽?長時間以來,有人對帶業往生的說法一直持否定態度,他們舉出淨土三經裡沒有帶業往生的明文,就認為帶業往生這句話是錯誤的。
這種論證是違反淨宗教義的。彌陀大願中明明白白有「不復更墮惡趣」的話,若是往生的人惡業已經消了,阿彌陀佛還要加這句願文幹什麽?應知「不復更墮惡趣」是由於佛的願力。往生來的人雖然是帶著應入惡趣的罪業來了,但他可以在極樂國土勤修功德,更加極樂種種增上因緣,成就殊勝功德,可以消除一切罪障,所以「不復更墮惡趣」。不復再墮惡趣,就是帶業去的人說的。
如果來的人都沒有惡業,還說你不用更墮惡趣幹什麽?那這話就是多餘的了。法藏比丘怎能說廢話,發廢願呢?所以龍樹說:「若人生彼國,終不墮三趣。」龍樹菩薩這話也是如此。若往生的人罪業已經消除了,龍樹菩薩還說這話幹什麽?龍樹菩薩是八宗之祖師,他說的話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這一願非常殊勝。殊勝在:一是惡趣眾生也可以往生,而且不再墮入三惡道,表示彌陀的悲心無盡;二是往生的人都要成佛,這是大誓願海的本心。可以看出彌陀圣心,願願都是為眾生,願願都是願一切眾生都成佛。
第三願:身悉金色願
願文是: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
我成佛的時候,十方世界所有一切眾生讓他們生到我的國土時,身體都是紫磨真金的顏色,都是金色身。
紫磨真金是最好的真金,中國人叫做赤金。好金帶紅色,金的成分足。諸佛都顯金色身。善導大師解釋諸佛為什麽顯金色身,往生的人也都顯金色呢?因為金的顏色光亮潔淨,令人喜悅。而且金是不銹不壞的,很多世間的東西比不上金子,會發霉、變色、生銹。金子就沒有這些毛病,它的可貴之處就在這裡。
諸佛現金色身,是要借金子的不變不壞來顯常住之相,所以顯金色身。所以,善導大師說:「諸佛欲顯常住不變之相,是故現金色身。」
《會疏》說金色表示中道實相,因為人民都是一樣,沒有差別,都是金色,彼此平等。平等正是中道之意。
第四願:三十二相願
願文是:
【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智度論》說:佛顯三十二相,是隨此間閻浮提(地球)眾生的根器而說、而顯的。古印度外道修習梵天的法,能看見天界天王的三十二相,所以佛就現這個相。實際上佛是無量的殊勝,三十二相只是化身佛應此界眾生的根機所顯之相。
至於報身佛,《觀經》說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每一相裡有八萬四千隨行好。所以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是適應地球上人類的水平所顯現的化身佛的相。八萬四千相,八萬四千隨行好,這是報身相,報身還是從法身中流出來的,真正的法身不可色見、聲求,「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第五願:身無差別願
願文是:
【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丑者。不取正覺。】
曇鸞大師對這一願是這樣解釋的:「以不同故,高下以形,高下既形,是非以起,是非既起,長淪三有。是故興大悲心,起平等願。」
什麽意思呢?比如我們現在地球上,就有黃人、黑人、白人等等不同。
「以不同故,高下以形。」
因為不同,所以會產生優等民族、劣等民族的錯誤分別,由此產生種族歧視。我們這個世界例子很清楚。有高有下,就有此優彼劣,優者依仗優勢就欺壓弱小,於是就征戰不息是非迭起。
「是非既起,長淪三有」。
恃強凌弱,殘殺無辜,罪業不停,成為惡魔,就要墮落到三有中出不去了。
是故如來興起大悲之心,發起大悲平等的誓願,願國中人民都是真金色身,三十二相,端莊嚴正,明潔清淨,「悉同一類」,沒有差別。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是非高下的退緣。
第六願:宿命通願
願文是: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
這一願的意思是,每一個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能夠自己知道自身無量劫以來的宿命。
「宿」是宿世,就是過去世,俗稱為前世。知道過去多生做的一切善、一切惡,這個就稱為宿命通。這是第六宿命通。
「通」是神通的簡稱。「窮潛神異,所為不測」,叫做神。深藏在神奇之中,所有施為別人不能覺察,不能猜測,無法預計,叫做神。「所作無壅(沒有堵塞不通的地方),自在無礙(自由動作,沒有障礙)」,叫做通。
宿命、天眼、天耳、他心、神足、漏盡,是六通。其中只有第六通唯是圣人所有,唯圣人所能證。外道再修只能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不能證漏盡通。若證漏盡,分段生死,輪回六道就沒有了,所以唯圣。
前五種是通於凡小,凡夫也有,小乘也有,甚至妖魔鬼怪都有。北方的四大家,黃、白、胡、柳(黃是黃鼠狼,白是刺猬,胡是狐貍,柳是蛇),它們也都可以得一點點初步的邪通。所以佛教不允許修行人賣弄神通,因為這些神通妖魔鬼怪也能有,它們炫術欺人,招搖惑眾,謗法禍人,為害嚴重,所以佛法禁止賣弄神通。若真有神通,一般只在寂滅前稍微顯現一點,不準招搖。
神通只是圣末邊事(圣道裡面末尾邊邊上的事),若與智慧相比,那就是次要裡的次要,實是不能相比。若不重智慧而專重神通,是捨本求末,長此以往,必入魔途。
我們身邊也有人喜歡神通、羨慕神通、追求神通。有了一點點小通就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有多麽了不起。錯了!趕快回頭,懸崖勒馬,回頭是岸,不要陷入魔境,在絕路上越走越遠。如果你喜歡神通,我勸你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這句佛號裡神通無量無邊,那是真正的神通。
漏盡,就是要斷見思惑。證初果要斷見惑,見惑就是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貪、瞋、癡、慢、疑。思惑是貪、瞋、癡、慢。要把色界天、無色界天的貪瞋癡慢全部斷盡才證阿羅漢,這就是豎出三界,修行的道路很難。
往生極樂世界是橫出三界,所以叫做易行道。往生極樂世界的人由於彌陀願力的加被,一生到極樂世界就具足神通;並且比凡夫外道所得的通大得多,也比小乘正道從禪定所得的大得多。
《事贊》說:「三明自然乘佛願,須臾合掌得神通。」以彌陀弘願作為增上緣,所以神通超過常規情況。
神通是自性 不是外求的
真的求不來 假的受其害
追求假神通 是往泥潭陷
搞點小把戲 去把別人騙
害人又害己 真是不劃算
勸君早覺醒 快把彌陀念
學佛走正路 要有正知見
智慧現前了 神通大無邊
給同修們講一個舍利弗、目犍連顯神通的故事。
傳說目犍連在過去世中,是一個以捕魚謀生的漁夫。有一天,他看到一位辟支佛走在街上,威儀具足、舉止安詳。生起恭敬心,請到家中供養膳肴。飯後,辟支佛躍身空中,或左或右、或前或後,上下自如。他心生歡喜,發願來生,求得神通。因此這一世在佛弟子中神通第一。
舍利弗監督祇園精舍工程時,外道首領勞度差要求比賽神通,舍利弗顯過十八變神通,贏得最後勝利。給舍衛城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推為大智慧、大神通的尊者。
還有一次,佛陀於十五日在阿耨達池邊為比丘說戒,座中少了舍利弗,佛叫目犍連到舍衛城把舍利弗請來。目犍連現神足通,以為一定比舍利弗先到。當他到達時,看到舍利弗結跏趺坐,坐在佛的身旁。
目犍連問佛:我從祇園精舍回,明明走在舍利弗的前面,怎麽他會先我到此,難道我失去神足通了嗎?
佛說:目犍連你有大神通,現在可以在大眾中顯現神通,啟發初學的信心。目犍連即一足踏著地球,另一足踏上梵天,使大地震動,受到大眾的讚歎。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為什麽被外道所害?他為什麽不用神通躲避外道的暗害?佛說:神通敵不過業力,肉體是無常的,業報是要了結的。他於過去生中,捕魚為業,不知有多少生命喪失在他的手中。對於覺悟者來說,死是生的結果,無所畏懼。目犍連為法獻身,雖死猶生。因為他以短暫的色身,換來無限的真理,稱得起是將自己的生命獻給真理的偉大人物。
請記住這三句話:
神通敵不過業力,肉體是無常的,業報是要了結的。我再加上一句,神通不能解決生死輪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