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辛丑牛年,那些人,那些事-第21集

  金牛辭舊歲,瑞虎賀新春。

  春節,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辭舊歲,是為總結過去;迎新春,是為擘畫未來。

  記得辛丑之春,一部名為《你好,李煥英》的影片火爆全中國。初為導演的喜劇演員賈玲,在這部只為向母親獻禮的影片中,為了彌補自己對早年去世的母親不能膝下承歡的遺憾,虛構了時空穿越的場景,回到母親的年輕時代,想方設法逗母親開心。

  雖然作為導演初出茅廬,但賈玲以一顆直朴真誠的孝心,戳中了天下兒女的淚點,並創下中國電影史上的票房奇跡。

  影片的轟動並非偶然,因為咱們的老祖先早就說過:「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孝經》)。一個人把孝心做到極致,至誠感通,天地都會為之動容。「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是人心,也是天心,天人合一,不火都不行。

  在象形文字中,「孝」的上面是一個「老」,下面是一個「子」,既像父母背著子女,也像子女背著父母。無論怎麼看,這個孝字都寓意父母祖先與子孫後代其實是親密無間的生命共同體。

  做子女的,誰不在幼時依戀父母的脊背?所以在戲裡,雖是穿越了時空,瘦弱的李煥英依然義無反顧地,把喝醉了酒已是成人的胖胖的女兒賈玲背在背上送回家。

  回到現實,等到已經功成名就的女兒想去背背母親,卻已經沒有這個機會。因為世間事往往都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對傳統中國人而言,春節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這是一個行孝道、享天倫的節日。「常回家看看」,家人們歡聚一堂,在其樂融融的親情中慰籍疲憊的心靈,汲取奮進的力量,比什麼都重要。

  而導演賈玲也在辛丑之春用其真情釀製的電影,扣問著每個觀眾的心靈:為人子女我們究竟該如何做,才能搏取父母的歡悅,報答父母的深恩呢?

  答案或許可在古聖先賢留存給子孫的經典裡找尋。

  《禮記》云:「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無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災及於親,敢不敬乎?」

  在古人看來:兒女之身即是父母遺存之軀,用父母留存在世間的身體去做事,怎麼敢不慎重呢?日常行為不檢點、為國效力不忠誠、做事不認真負責、對朋友沒信用、在戰場上沒有勇敢的精神,這些都是不孝的表現……

  舉一反三,為人子女若能立身行道,凡所作所為都合於道義而不辱沒父母,人人都讚歎父母生養出這麼有德行的好兒女,便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盤點辛丑牛年,那些讓我們難忘的人,感動的事,無不是立身行道的孝子賢孫……

  辛丑孟夏,做著「禾下乘涼夢」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溘然僊逝,舉國哀悼。袁老為解決國人的吃飯問題操勞一生,功高德劭,備受世人敬仰。而袁老的畢生功業,全肇基於幼時慈母的諄諄教誨。

  袁隆平小時候,有次在嘉陵江邊撿到一塊亮晶晶的石頭,小夥伴們告訴他這是一塊鑽石。回家後,他得意地把石頭拿給母親華靜說自己撿到了鑽石。

  華靜看了看告訴他:「這不是鑽石,因為鑽石的色澤真實而自然。」母親接著又說:「就像人生的色澤,做人也要真實而自然。」

  袁隆平問:「什麼是人生的色澤呢?」母親微笑著回答:「虛榮不是,浮華也不是;得意的臉不是,驕傲的心也不是;名位不是,權勢更不是。人生的色澤不是別的,是專注於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是最美好的道德品格。」

  作為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女性,華靜用自己的智慧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著袁隆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她帶著袁隆平親近大自然,走進麥田、走進果園,給他講神農氏的故事。所以自童年起,袁隆平便對土地有著神聖的敬意,後來他在心中立志,將來要去學習農業。

  十九歲時,袁隆平憑藉優異的成績,如願以償考取西南農學院。多年後母親才告訴袁隆平,民以食為天,其實她一直希望兒子熱愛農業,做「當代神農」,讓所有人遠離飢餓!所以,才不斷在年少時引導他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袁隆平在八十歲時,寫了一篇《媽媽,稻子熟了》的文章紀念去世的母親。他在文中這樣寫到:

  「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

  「隔著二十一年的時光啊!我依稀看見,小孫孫牽著您的手,走過稻浪的背影;我還要告訴您,一輩子沒有耕種過的母親,稻芒劃過手掌,稻草在場上堆積成垛,谷子在陽光中嗶啵作響,水田在西曬下泛出橙黃的顏色。這都是兒子要跟您說的話,說不完的話啊……」

  袁老一生,以父母所生之身,為天下蒼生的饑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堪稱大孝大義。

  在辛丑牛年的人生舞台,有著許許多多像袁老一樣完滿孝道、成就人格,讓我們感動至深的平凡人……

  譬如紮根基層四十餘年、幫助一千八百多名貧困山區女孩圓夢大學、「春蠶到死絲方盡」的鄉村教師張桂梅;「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的人民英雄張定宇;「傾盡自己的一切,付出所有的年華和精力,為麻風患者驅逐病魔」的百歲戰麻鬥士李桓英;「欠身體一台手術,欠妻子一個告別,欠父母一次團圓」,為救援群眾英勇犧牲的消防員陳陸……

  一位位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最美孝心少年……

  一位位奮鬥在各條戰線無私奉獻的勞動者,你我身邊隨緣做了一件善舉就隱姓埋名的好心人……

  他們都在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大愛無疆的孝義精神,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匯聚成強大的民族力量,推動著泱泱華夏邁向偉大的復興之路。

  說到根本處,孝道是以人倫關係中「父子有親」(包含了母子)的自然屬性為基點,父母與子女之間沒有利益,只有源於天性的親愛,可以為了成就彼此,無私奉獻一切。

  把這樣的親愛擴展開來,便成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再升華便是「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就是「民胞物與」的大愛精神——無論種族國界,無論有情無情,天地萬物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牽一髮而動全身,息息相關,休戚與共。

  一個人的孝心,與他(她)的感恩心、榮辱心、羞愧心緊密相連。孝子為人處事常存敬畏,不敢胡亂作為給父母祖先臉上抹黑,這種源自真心的自我約束、道德自律的力量,遠遠大於外在的法製管理之力。一個社會孝子賢孫越多,社會越井然有序,治理成本越小。所以古代為政者,著力點都在通過推廣聖賢教育,不斷啟發、褒揚人們的孝心,唯此,才是實現社會和諧、國家安定的便捷途徑。

  所以,孝是中華文化之根,敬是中華文化之本。有孝,人類才能攜手共進、互幫互助;有敬,世界才能求同存異、美美與共。因此,以孝治國,教民以孝,是五千年華夏文明治國安邦、凝心鑄魂的精髓所在。

  這些年來,從國家到社會,從政府到民間,都在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作為推動民族文化復興的領航人,習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都提到了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緊迫性。

  二〇一四年九月,在紀念孔子誕辰二五六五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習總書記強調: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我們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二〇一八年八月,習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

  二〇二一年三月,在福建南平朱熹園考察時,習總書記指出: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其中的精華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不僅要「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更要落實在「篤行」。所以當習總書記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致辭中說「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國家領導人身體力行、率先垂范,感動的不僅是全中國,也感動了全世界!

  《尚書》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民族魂的鑄就,向心力的聚成,都來自你我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一言一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每個人都是實現民族騰飛、世界大同的推手,做好自己的本分,盡好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就是在播種文明,傳承道統。

  丑去寅來千里錦,牛奔虎嘯九州春。在新的年輪裡,願我們在各自的新征程中,都交出滿意的人生答卷,無愧父母,無愧祖國,無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