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功罪千秋-第62集

  今天的故事出自於《賢愚經》。

  佛陀隨緣度化眾生,有一天,一位比丘問佛說:「善和比丘他過去生是造了什麼因,為什麼他的樣貌生得這樣醜陋,而聲音卻這麼和悅動人呢?而且他與佛法有什麼宿世的因緣,怎麼能夠出家學道,又很快證得羅漢的果位呢?」

  佛說:「在過去人壽四萬歲的時候,拘留孫佛應世度化眾生,示現涅槃。當時有位國王,名叫無憂,他發心要營造七層寶塔,將佛的舍利供奉起來,給大眾瞻仰。於是,選派工人精心建造。當時有個參與營造工程的工人,在工作的時候,想到要建這麼大的塔,生起了嫌棄和輕慢的心,對他的同伴說:『國王造這麼高大的塔,費時費力又費材料,什麼時候才做得成呢?』

  同伴回答他說:『你不願意做可以離開!何必說這些嫌棄的話,反而造業?』工人聽了,默不作聲,仍然每天來上工。

  做著做著,塔還沒有建成,這工人又生起嫌棄和輕慢的心,嘴裡不停的小聲念叨著。他的同伴察覺後,就拿起木杖要趕他離開。工人想想,又回過頭來向同伴懺悔作禮。於是繼續工作,後來,終於完成了寶塔的建造。

  寶塔建成後,非常的莊嚴美好,來觀賞瞻仰的人都歡喜讚歎,工人不知不覺也忘記了疲勞。

  工人見大家這樣的歡喜讚歎,非常悔恨自己以往在造塔時生起的輕慢心和說的嫌棄話。於是,他置辦齋供,廣結善緣,深深懺悔以往的罪過,又將所得的工資造了一個金鈴,懸掛在塔上。」

  佛說:「那時怠慢的工人就是今天的善和比丘,他由於建造寶塔時說了嫌棄和輕慢的話,所以受醜陋身形的報應;又由於他後來發稀有心供奉金鈴,所以他的聲音非常清亮和雅,能令聽到的人都感到無上的歡悅。」

  師父說:中國俗話常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前定,誰定的?自己定的,不是別人定的。自己過去修的什麼因,這一生得什麼果報;這一生修的什麼因,來生得什麼果報,一點都不會差錯的。所以,真正明白這個道理,無論是個人、是家庭、是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都有一個定數,定數能不能轉?能轉。轉的不是因,因不能轉,轉的樞紐在緣,因緣果。佛法常講「緣生論」,我們只要抓住緣就可以轉。

  《了凡四訓》中,袁了凡先生一生的命運,自己轉過來了。從哪裡轉?就是從緣上轉。我們如果能把這個緣掌握住,一切果報的確操縱在自己手中。每個眾生無始劫以來,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這就是因;我們阿賴耶識裡面,有成佛的因、有做菩薩的因、有做聲聞緣覺的因、有上天的因、有墮阿鼻地獄的因,十法界種子統統有。我們這一生想結一個什麼樣的果,這是我們的希望,依照這個希望,我們爭取這個緣。

  譬如我想成佛,我有成佛的因,當然有成佛的可能,這個可能就掌握在緣。我專修成佛的緣,其他九法界的緣我都不修,這一生當中必定成功。成佛,這是最難的,一生當中都可以辦得到,何況其餘!這正是古德常講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一樣求不到的,關鍵就是我們對於因緣果是不是真的搞清楚了?如果道理很清楚,事實上又能掌握得住,我們就決定成就。

  

  故事選自《賢愚經》

  部分內容整理自《明倫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