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觀自在菩薩 度一切苦厄-全1集

  經句: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開示:

  玄奘大師翻譯的《般若心經》,第一句「觀自在菩薩」,這個觀就妙了,深妙無極。我們不懂得觀,我們用看,看就不自在了。看見,你看見沒有?我看見了。看見是什麼?第六意識,迷了。菩薩沒看見,菩薩觀照,照見,「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他不是看見,看裡頭有分別有執著,照裡頭沒有分別執著,像我們照鏡子,沒分別執著。這個字用意就很深了。自是自性、是自心,自心是真心不是妄心。「觀自在」的意思,「了了見性,了了見心也。是即甚深般若」,這就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07集) 2011/2/28

  

  菩薩慈悲指示,做出來給我們看,可惜我們看不懂,我們完全是用情識去對待它,完全是用分別執著去理解它,結果怎麼?全都搞錯了。自在變成不自在,了了不是見性而是見相,幻相,了了不是見心,是見到七情五欲,完全錯了。如果能像菩薩一樣,菩薩給我們的啟示,我們明白了,我們真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時候跟觀音菩薩沒兩樣,確確實實了了見性、了了見心,照見五蘊皆空。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07集) 2011/2/28

  

  五蘊是什麼?色受想行識。色法是相分,物質現象;心法,受想行識,這是屬於心法。色法、心法都不可得,五蘊皆空。換句話說,現代科學家所說的,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都不可得,沒有,這兩種現象都是假的,都是幻相。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07集) 2011/2/28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般若波羅蜜還加個深字,深是什麼?等覺菩薩之深,「照見五蘊皆空」,這是覺,「度一切苦厄」,這是離苦,離苦就得樂,佛的教學圓滿了。你要會觀照。我們今天用什麼觀照?用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個真相,所有一切現象,都是在高頻率波動之下顯現的幻相,沒有一樣是真的,物質現象是假的,精神現象也是假的。頻率高到什麼程度?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頻率。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怎麼能夠掌握到。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9集) 2012/11/22

  

  換句話說,我們身體掌握不到,我們念頭也掌握不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我們眼前波動,我們眼睛看不見,我們耳朵聽不見,我們前面五根,眼耳鼻舌身,對它一點感覺都沒有,麻木不仁,我們第六識、第七識也緣不到,但這是事實真相,這說明一個什麼現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真正明白的人他放下,什麼都放下,連起心動念都放下,他成功了。起心動念放下,他成佛,他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跟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頭同一個境界。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9集) 2012/11/22

  

  千經萬論,無量法門,到最後歸結,章嘉大師給我說的,「看破,放下」。這是一切佛法最後歸結到這麼簡單,這真是祕中之祕,諸佛祕藏,不費功夫,放下就是。真放下了,這世間十法界依正莊嚴,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與自己毫無關係,自己解脫了。自己解脫之後,那就是幫助別人,眾生有感,你一定有應,他入這個境界了。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9集) 2012/11/22

  

  這些話說起來容易,我們現在能理解、能承認,但是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放下,這個時候怎麼辦?諸佛如來教給我們,念佛。念佛能消業障、能斷煩惱,能往生淨土、能見彌陀。古德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向上一著,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會教給我們。我們走這個路子,這路子就非常穩當。所以蓮池大師在《疏鈔》裡頭說,實相,不必去滅除諸相,一切隨緣,這就好,即相而無相。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9集) 2012/11/22

  

  彌陀淨土為什麼叫做極樂世界?這裡頭的居民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就是照見五蘊皆空,照見萬法皆如。同居土、方便土是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他們的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薩平等,皆作阿惟越致菩薩,生到極樂世界你就得到。你說還有哪一法比這個更殊勝的?找不到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118集) 2012/1/3

  

  我們雖然天天在薰習,還是敵不過煩惱習氣,為什麼?煩惱習氣是無量劫薰習成的,我們學佛才多久?所以我們功夫不得力,這自然的,不稀奇,正常的。怎麼辦?加功用行,我們勇猛精進,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我們這個善根薰習成功,能夠抵得住無始的煩惱習氣,我們往生就沒障礙;往生不了是煩惱習氣在作祟,不能不知道。除正修之外還得要助緣,助緣不能夠輕視,助緣是什麼?不該我管的絕不要去管,不要去找事,隨緣而不攀緣。該我管的事,我把事情管好,不要放在心上,心上是阿彌陀佛就對了,心上不是阿彌陀佛你就錯了,這是助緣。

  淨土大經科註(第118集) 2012/1/3

  

  真的像觀世音菩薩所說的,「度一切苦厄」,了解事實真相,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就平安度過,不受外面環境干擾,我們可以得這個受用。像佛菩薩那樣受用,我們得不到,我們功夫不夠,我們今天這個受用是什麼?信心堅定,不動搖,願心懇切,我們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個修行的大道場,最理想的一個修學道場,也是最理想的居住環境,你看光中化佛簡直是不可思議。

  淨土大經科註(第320集) 2012/5/2

  

  過去沒有學佛之前,一切都苦,這個時候一切苦全沒有了。由此可知,苦從哪來的?苦從妄念來的,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錯誤的言行,從這兒來的。現在我覺悟了,這個錯誤全放下了,就得大自在。處事待人接物完全合乎中道,自然合中道,一絲毫勉強都沒有。像什麼樣子?像釋迦牟尼佛住世,像諸大菩薩的示現,像祖師大德的行持。

  淨土大經科註(第539集) 2012/9/29

  

  「持者,執持名號與持誦本經」,持是執持的意思,執持名號。名號不能中斷,一句接著一句,出聲念可以,默念也可以。印祖的十念法確實很能攝心,他是表演給我們看的,換句話說,就是契合現代人當機,現代包括末法九千年,這個方法肯定有效。很容易,從一到十,用心記,清清楚楚,沒有痕跡,我這句佛號是十句當中的第幾句,清楚。如果不記,很容易雜念跑進來,妄想生起來;用這個方法,雜念跟妄想都進不來,所以稱之為淨念相繼。

  淨土大經科註(第539集) 2012/9/29

  

  誦經亦如是,誦經用真誠恭敬心去誦,就是念經,字沒有念錯,句子沒有念漏掉。這部經一天念一遍、念兩遍都好,看自己的時間,自己有時間,多念有好處。可以用念佛跟用念經自己做個實驗,看我念經容易攝心還是念佛容易攝心,或者兩者都能攝心,這就非常好了。總而言之,攝心是非常重要,攝心是沒有妄念,沒有妄想,一心專注。

  淨土大經科註(第539集) 2012/9/29

  

  起心動念就不平等,有念就染污了,沒有念頭。這一句阿彌陀佛染不染污?一句阿彌陀佛,執著就變成染污,不執著沒有染污。不執著,它是性德,它是出世間法;有執著,它是世間法。實際上講,哪有什麼世間、出世間?世間、出世間從分別心裡頭出來的,沒有分別的話,世間、出世間都沒有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539集) 201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