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孩子學習才藝的目的-第19集

  「稱尊長,勿呼名。」

  稱呼長輩不能直接把長輩的名字叫出來,這是一種恭敬之心。我在家裡稱呼兩位姐姐,都是喊大姐、喊二姐。突然有朋友問我說:「你姐姐叫什麼名字?」當我把姐姐的名字講出來,全身不舒服,好像覺得有點不尊敬。所以不要小看這個稱謂,叫久了,愈叫愈親,叫「姐姐」、「哥哥」,真的在這個稱謂當中,人與人會愈來愈親密。

  如果直呼名字,比如夫妻之間在稱呼的時候都直呼其名,時間久了,氣氛就愈來愈冷淡,甚至會愈來愈火爆。所以我們稱呼尊長也應該以「叔叔」、「伯伯」、「阿姨」來稱呼;在公司裡,也應該以「某某經理」、「某某董事長」這樣的稱呼,人家聽了舒服,也不至於冒犯他人。

  西方人稱呼自己的父母都直接稱名,很多人就覺得西方的月亮比較圓。我有一個朋友,他看到書籍上說可以直接喊父母的名字,結果就教他的女兒喊爸爸、媽媽的姓名。喊了幾年之後,才意識到錯了,他女兒跟他講話已經是平起平坐,就不好教導她了。所以,稱呼是要樹立長幼尊卑的態度,這個禮不可廢。

  「對尊長,勿見能。」

  看到孩子提升了自己的才華,我們要引導他,學習這麼多才華的目的是為了什麼?這個很重要,我們的目的就會引導孩子往這個方向去走。

  我有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她補習了四門功課。我就想,只要她上課認真聽講,一定不需要補那麼多,我就把她找來跟她溝通。我說:「妳補四科太多了,不然先補兩科就好了。」結果這個小女孩說:「老師,不行,我們那條街的人都補四科。」孩子去補習的目的在哪?別人都去了,我不可以輸給人家。

  相同的,孩子學那麼多才藝,目的在哪裡?人家會鋼琴,我不會不行;人家會跳舞,我不會不行。假如都是為了與別人攀比,好面子,這些才藝學了之後,沒有什麼大的好處,因為學雜了就學不紮實;不僅沒有好處,還可能沾染到虛榮的風氣,學了之後,常常想著跟別人炫耀。所以,家長的態度至關重要。

  假如孩子是學藝術的,我們應該引導他要有志向。這個才華要能造福人群,所謂「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每個人都要奉獻自己的能力與才華來利益團體。所以要會引導孩子,比如說,李叔同先生作的曲子,現在還在陶冶著人們的性情,學音樂就要像李叔同先生這樣,立定高遠的志向,要能「移風易俗,莫善於樂」,用音樂來改善社會風氣。

  當我們這樣引導,孩子又有志向,相信他的學習一定會跟其他的人有所不同。當孩子只是為了炫耀,那他所學的才華,絕對會遇到瓶頸而不能突破;當孩子喜歡與人比來比去,就會患得患失,情緒化會很嚴重。但孩子有志向的時候,他會不斷鼓勵自己向前。所以,志向決定了孩子整個人生成敗的關鍵。

  在《朱子治家格言》中有提到,「讀書志在聖賢」。如果讀書都志在賺錢,那就會讀得很苦。范仲淹讀書的目的在哪?要掌握一個可以為人民服務的機會。所以他那種心境,跟只是為了功名而讀書的人,效果絕對不一樣。教育的關鍵在「慎於始」,我們引導孩子學習才華、技能,一定要有正確的觀念。

  不可以「見能」是長養我們謙卑的態度。《易經》六十四卦當中提到「謙卦,六爻皆吉」,《書經》裡也有提到「滿招損,謙受益」。所以一個孩子懂得謙卑,他就可以無往不利。

  在《了凡四訓》的四篇很重要的人生哲學當中,其中第四篇就是描述謙虛的益處。了凡先生當初也參加過好幾次進士考試,每一次還沒有考以前,他會觀察其他的同學,會發現有些人特別謙卑,謙光逼人,對人都很恭敬、很謙遜。雖然這些同學有的很年輕,但是了凡先生覺得他一定會考上,考試結果果不其然,謙虛的人都考上了。

  所以,我們要時時提醒孩子,從小常存謙虛的心。縱使我們的才華再高,這個才華也不是完全靠自己得來的,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人給予我們的照顧、提攜的結果。所以,我們愈有才華,就愈要感念這麼多人對我們的付出。時時有這樣的心境,自然就不會傲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