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客人來了,怎麼辦-第18集

  《弟子規》中說:「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古代往往都是大家庭,當客人到家裡來,可能要找爺爺或者伯伯,我們是晚輩,遇到長輩、客人來了要主動問:「請問您找誰?」假如是找伯伯,我們做晚輩的要「即代叫」,跑去找伯伯,不能對客人失禮,讓對方等半天。假如伯伯不在,應該「人不在,己即到」,要回來跟客人講:「我的伯伯不在,請問您有什麼事嗎?有什麼我可以代您傳達的嗎?」

  有一些孩子,比如說有客人來了,他還在那裡玩電腦,然後扯著大嗓門喊:「媽,阿姨來了!」這樣就很怠慢、很隨便,因為尊敬長輩被排在次要,玩樂最重要,久而久之恭敬心就不見了。所以,我們要教孩子,假如禮貌沒學好,可能在學校、在他往後的公司都會有尷尬的情況出現。

  經文不只要講解,還要帶孩子實際操作。我們曾經讓孩子一個一個來練習如何接待客人,讓孩子重複練習,就熟能生巧。一天中午吃飯的時候來了一位阿姨,在她走進教室門之前,所有的孩子本來在吃飯,統統放下自己的碗盤筷子,爭先恐後要接待客人。

  所以,當孩子能學以致用,他會學得歡喜。這位阿姨走到門口,六個孩子排成一排,同時鞠躬說:「阿姨好!」這個阿姨不敢走進來,她說:「受寵若驚!」從來沒有被這樣隆重的禮儀接待過。接著她又說:「假如下一代的孩子都這樣,那我們就很欣慰了。」

  接著,我們教孩子擺放拖鞋。拖鞋要放在客人走進來馬上可以穿上的地方。所以,教孩子的每個禮儀動作,都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孩子的仁厚之心,也在一點一滴的生活細節中得到落實。阿姨進來,他們就說:「阿姨,您請坐,我去幫您倒杯水。」就請阿姨先坐,然後說:「阿姨請喝茶,我去叫我媽媽過來。」這就是接待客人的禮儀,在家庭當中要學習。

  在學校,有些孩子看到隔壁班老師走進來了,他們很可能站在原地放大嗓門喊:「老師,隔壁班老師找你。」這就不符合禮貌的態度。所以,這也要教學生:「老師,您稍等一會兒,我去請我們老師過來。」跟老師講了,然後再把老師帶過來,從頭至尾把事情做好。

  當孩子從小的應對就能這樣,以後我們讓他辦事就放心了。所以,不要小看禮節,它代表著當孩子面對一件事,一定從頭到尾把它處理好,這叫有始有終。當孩子在落實禮儀的時候,他的心就不容易焦躁、急躁,他的耐性、沉著就在這些禮儀實踐的過程中養成。所以,透過這種生活禮儀,能長養孩子的修養。

  接待之禮,不僅在家裡、在學校、在公司裡,甚至在政府機關,很多是接待各國的重要人物,或者是他們國家的人民。所以,禮確實很重要,孔老夫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如果一個人沒有禮,那他就很難在社會、團體當中立足。所以這句經文,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接待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