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承傳千年文化,不忘百年初心-第11集

  約公元前三四〇年的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他,生於貴族家庭,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憂國憂民,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對內他主張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卻遭到了楚國貴族的排擠、誹謗,及秦國奸細的設計離間。他的治國方略不被採納,更被國君疏遠,先後被去職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流放期間,他仍心懷君民,不放棄理想,寫下《離騷》、《天問》、《九章》、《九歌》等詩歌,以抒發愛國忠君之情。

  遺憾的是他最終未再得到起用。公元前二七八年,楚國被秦軍攻破,民眾死傷慘重,流離失所,他的政治理想最終破滅,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他在絕望和悲憤中寫下絕筆作《懷沙》,毅然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他就是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政治家、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不願同流合污、隨波逐流,只願以死明志,這種愛國愛民、無畏無懼的高風亮節和愛國情懷,深刻的影響著後世,他留下的文學瑰寶,被傳頌至今。

  無獨有偶,屈原去世後的二千一百多年,在河北樂亭,一位有著與屈原同樣愛國情懷的近代中國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誕生了,他名叫李大釗,字守常。

  那時,中國正處在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封建統治愈加腐朽的深重災難中,國家和民族瀕於危亡的邊緣。

  李大釗先生早年立志救國救民,十八歲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二十四歲東渡日本求學,二十七歲回國後投身於革命事業。他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他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地區黨的工作。他領導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工人運動、建立黨的組織,在北方地區掀起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

  後來他奔走於北京、上海、廣州之間,幫助孫中山先生改組國民黨,領導配合五四運動及北伐勝利進軍,開展反帝反軍閥鬥爭,為大革命勝利推進做出卓越貢獻。

  然而他的舉動也引起了北洋軍閥的憎恨,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李大釗在北京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受盡嚴刑拷問,卻始終堅守信仰、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四月二十八日,他慘遭殺害,年僅三十八歲。

  為了追求革命真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李大釗先生早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他說過:「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犧牲永是成功的代價」。

  他一生儉樸清廉、淡泊名利,在北京大學任職期間,經常傾家紓難,接濟貧寒青年。他待人寬厚、作風質樸。他身上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著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品格。

  他的一生雖短暫,但他救國救民的初心從未改變,他播撒的革命種子已經在中國大地開花結果。

  終於,中國共產黨帶領著中國人民,趕走列強侵略者、打倒反革命政黨,在一九四九年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這一切的勝利,都基於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以民心為基礎,民心以愛國為回報。

  從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已整整一百週年,時移勢易,黨以「為天下蒼生謀幸福為己任」這一根本宗旨從未改變。

  這與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畢生追求不謀而合。

  范仲淹是歷史上少有的全才,他在澄清吏治、改革科舉、軍事防務、減免徭役、發展農業生產、救災濟民各方面政見獨到,政績斐然。

  金人元好問評價他說:「在布衣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名將,在朝廷則又為孔子所謂大臣者......」無論什麼身分職位他都能做到極致,如此全才,千年難遇。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一生執著於針砭時弊、直言規諫,不惜得罪龐大的官僚體制。他一生「三進三出」,但他從不怯懦,亦不後悔。

  這正是屈原大夫直言不諱的傳承和發揚,但范仲淹比屈原幸運的是,宋仁宗是個開明寬宥的國君,即便范仲淹提倡的新政因觸犯舊貴族的利益而失敗,仁宗仍讓他在地方的治理上發光發熱。

  從副宰相到地方官,范仲淹並未消沉怠政,他治理下的地方,百姓安居樂業,有口皆碑。他把個人得失拋諸腦後,真正做到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范仲淹小時清苦,為官後高薪厚祿,卻依舊清貧如初,以一人之俸祿養活三百戶人。他足跡遍及之處,辦學堂,教澤廣被,晚年又購義田、建義學、創義莊,對後世的慈善事業影響深遠。他的後代稟承祖訓,范氏家族九百多年興盛不衰。

  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總會遇到艱難曲折,這需要為民請命、忠言直諫的聲音,發人深省、振聾發聵,國家才能探索出適合的發展道路。

  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的彭德懷元帥,在國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乃至朝鮮戰爭中戰績卓越、軍功彪炳。

  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一九五五年,他被授予共和國元帥軍銜;一九五六年,他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這樣一位共和國戰績赫然的高級將領,國家高級領導人,原本擁有高枕無憂的晚年生活,但他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經過長期深入的調查,一次次直言不諱的進諫,以至於他晚年遭到「四人幫」的嚴重迫害,身心俱殘、家庭破碎,卻依舊無怨無悔、據理力爭、堅貞不屈。

  他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真正做到了「不隨波逐流」、「先天下之憂而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這不僅是軍人的鐵骨錚錚,是共產黨人愛國愛民、敢說真話、不屈不撓的精神,更是傳統優秀愛國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歷史前進的車輪永不停息,若沒有錯誤的嘗試,怎會有正確的探索?若沒有敢於犧牲、勇於直言的共產黨人,共和國怎能探索出適合的發展方向?

  在彭德懷元帥逝世的四年後,他終於得到了公正的評價和平反,國家也走向了正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今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做為根本職責......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團結奮鬥。

  這正是新時代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重要詮釋,中華民族雖然面臨著諸多困難,但無論是抗戰時期、建國時期、改革開放時期,乃至今日的抗疫時期,中國共產黨仍然不忘初心、捨己為民,帶領中國人民一次又一次的戰勝困難,走向勝利的曙光。

  二〇二一年三月二十二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福建武夷山時來到了朱熹園,在了解朱熹夫子生平及理學研究等情況後表示:

  「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定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其中的精華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承傳千年文化,不忘百年初心,共產黨人以身作則,矢志不渝,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