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父愛如山,深遠而隱晦-第10集

  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後周時期,在燕山有一個出身富裕,年過三十,卻膝下無子的人。有一天,他夢見已故的祖父告誡他:「你不但無子,而且壽命不長,要及早修身積德才能感動天地。」

  從此,他力行善事,對同宗外戚、窮苦百姓幫扶救濟。自己生活節儉,卻熱心教育,捐資助學,興建書院四十所,聚書數千卷,禮聘老師為貧窮子弟授課。所行善舉無數,卻不求回報。

  後來他的妻子連生五子,皆聰明俊偉。他一如既往,修身行善,廣布仁義。他對五個兒子的教育非常嚴格,兒子也深受影響,品行端正、尊師重道,長大後接連登科及第,都成了「名俱揚」的國家棟梁。五子又生八孫,都很貴顯。他本人壽至八十二,預知時至,談笑而逝。

  這位父親名叫竇禹鈞,因他住在燕山,後世都尊稱他「竇燕山」。《三字經》裡「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說的就是這位偉大的父親。

  千百年來,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延續至今,與母親不同,父親做為一家之主,見識深遠、睿智博學、決斷英明,對家庭和孩子的影響很大。

  他們可能沒有太多時間手把手教育孩子,但通過制定家規,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承傳著家道。與母愛的和風細雨、溫柔呵護、事事關心不同,父愛表現出來的更多是行動派的雷厲風行,言簡意賅,卻語重心長。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身居要職,長年在外,他以寫家書的方式向家人傳遞齊家之道。他認為讀書為明理,非為大官,提倡勤儉耕讀、謙虛恭敬,並提出起早、多走路、少坐轎、打掃潔淨、誠修祭掃、善待親族鄰里、莫斂財積富、重禮節、莫驕奢淫逸、盛時常作衰時想等治家之法。對於兒女婚嫁,他提倡「但求勤儉孝友之家,不願與宦家結契聯婚,不使子弟長奢惰之習」。

  曾國藩的兒女一生都受到父親的影響,將曾家的祖訓發揚光大。他的兩個兒子,曾紀澤是著名外交家,曾紀鴻是著名數學家;孫輩中曾廣鈞,二十三歲即中進士;第四代孫曾約農、曾寶蓀均是大學校長、著名教育家;第五至八代孫遍布海內外,大都學有所成,無一子敗家。

  

  父愛如山,深遠而隱晦,需要兒女用心體會。

  父親是家裡的頂梁柱,他們可以為了家庭在外辛勤打拼,忍受常人之所不能忍。他們回到家時也許早已夜深,身心疲憊,他卻習慣了把苦埋在心裡,家裡一口暖心飯、妻子一句關心、孩子喚一聲「爸爸」,便是他勇往直前的動力。

  他們是如此堅強不屈,久而久之,家人會忘了他也是個有血有肉、會哭會累,有時也會堅持不下去的普通人。也許正因如此,父親給人的感覺沒有母親來得親切,父愛有時更讓人難以察覺。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她生孩子時已三十一歲,父親知道她產後腰疼,親自給她送去一條護腰帶。那時候,娘家離她家有些遠,要走長長的路,坐一段公交車,再轉地鐵,地鐵還要轉站才到。

  父親在她家附近的地鐵口把護腰帶交給她,對她點點頭,便轉身走了。那一刻她的眼睛模糊了,她才發現略微駝背的父親真的老了。

  她的父親是個普通的工薪階層,老實巴交,有點口吃,略為木訥,但數十年來,他在同一個單位裡辛勤工作,任勞任怨,默默為家付出一切。終於,在三十年後,他初為人母的女兒才真正感受到,她的父親是個了不起的人,父親的愛如此偉大。

  為人子女多年,我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父親有時話很少,有時又很嘮叨,父親無話時,我們常提不起說話的興致;父親嘮叨時,我們又嫌他煩人。若不是用心,有時真的很難發現,每一個不苟言笑、不近人情,甚至有些倔強固執的父親背後藏的那顆柔軟慈愛的心。天下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平等的,只是表現方式不同。

  

  父親更渴望兒女親切的關懷、平凡的陪伴。

  很多父親表面強勢倔強、口是心非,但實際卻是不善表達,父親內心渴望的是兒女的關愛。因此,子女對父親的盡孝應落實到日常生活,不厭其煩,持之以恆。

  周文王在做世子時,每天都去給他的父親季歷請安三次,日復一日,從不間斷。如果父親偶爾身體不適,文王會充滿憂愁,直到父王身體康復,才安下心來。

  當飯菜獻給父親時,文王一定親自去查看溫度是否適宜,並在飯後詢問父親吃的怎樣,適時調整食譜。

  文王繼承王位後,將對父親的孝義推及至對天下百姓的父母,甚至推行至天下百姓身上,以仁德治國,生活簡樸、勤於政事、禮遇人才。在他兢兢業業的治理下,國運興盛,百姓安居。

  東漢的黃香,小小年紀廣讀儒家經典,知事親之理,九歲便懂得孝順長輩。那時母親剛去世,他悲慟欲絕,更用心孝順父親。夏天炎熱,他用扇子把悶熱的蓆子搧涼;冬天寒冷,他用身體把冰冷的被褥焐暖,好讓父親睡個好覺。

  黃香的孝義聞名千里,得到了「天下無雙,江夏黃香」的美譽。長大後他深受朝廷重用,一心為公,愛護百姓。在他的教育和影響下,其子黃瓊、曾孫黃琬都官至太尉,聞名天下。

  

  不管父親從前好不好,兒女都該用心盡孝。

  有不少父親年輕時在外打拼,甚少管過孩子,偶爾管束也是打罵的多,而母親卻含辛茹苦養育孩子,孩子長大後對父親有了區別對待。

  《弟子規》說:「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父母喜歡我,對他們盡孝有什麼難的;父母討厭我,對他們盡孝才是真正的孝義。愛我或憎我有時難以辨別,尤其是父親這種深沉而隱晦的愛,但即使父親從前對自己不好,兒女還能用心孝順父親,這才是真正的盡孝。

  當孩子自己也成為父母後,也許才能體會到當父親的不易和艱辛。有些孩子甚至在父親去世後才幡然醒悟,父親原來是愛他的,但他已沒有機會對父親說一句「對不起,我愛你」。

  不要讓這種遺憾延續,也不要等到錢賺夠了才去陪伴,冰冷的物質代替不了親切的關愛、平凡的陪伴。

  一句簡單的問候,一聲「爸爸」的呼喚,足讓父親展顏歡笑。

  閒時記得帶上妻子孩子,放下手機和工作,回家給父親做頓飯,聊聊家常,讓父親享受天倫之樂。

  如果做不到常回家,至少每日打電話問候,看看他每天吃得好不好,睡得怎麼樣,缺點什麼。如果父親有老年病的,更應該每天關心他的身體情況,及時陪同就醫,關心他每天服藥作息情況。

  父親在家為兒女照顧孩子的,不管他做得好不好,都要感恩關懷,因為他犧牲了自己自由的晚年生活;如果父親不願帶孩子,請不要埋怨他,應該一如既往的孝順他,因為他本就該擁有一個快樂自在的晚年生活。

  在這特別的日子,願天下父親平安喜樂,願天下子女孝順仁義,願天下家庭和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