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家訓始祖顏之推和他的三孩家庭

  最近,國家決定實施三孩生育政策並將出台配套支持措施,在社會上受到廣泛關注與討論。談到生育,生和育從來都應該是一體的。調整生育政策不光讓大家能生、願意生,生了之後還要養育好、教育好。古人有很多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這篇文章就是來自一個三孩家庭,他們的父親寫給三個孩子的家訓被後人譽為「古今家訓之祖」,至今仍被廣為傳頌……

  

  一千年前,北宋宰相司馬光撰寫《家範》,開篇就說:「凡教(jiào)在初而法在始,皆在於家」。家為國之基,家教為民族文化之生機,教之始在於家,教之終成於家,亦即《大學》所言之「事有終始」。

  歷代前賢皆如司馬溫公深諳(ān)治家之道,家訓之始祖便是顏之推(公元五三一年至五九一年)和他的《顏氏家訓》。

  顏之推出生於梁武帝時代的建業(今南京),一生顛沛流離,歷經四朝,兩次遭遇囚禁,全家居無定所,於公元五九一年卒於長安。因感嘆家教乃傳承中華文明之要道,故將忠孝友悌的家風、音韻(yùn)以及文學的家學奮力著述留給後世。

  公元五七七年,顏之推一家在北齊遭遇國變,長子顏思魯見家中日益貧困,就問父親說:「家中沒有多餘的錢財,做兒子的應當好好去勞動,供養父親,為什麼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學習經史呢?」

  顏之推回答說:「子當以養為心,父當以學為教」。如果你們都放棄學習而去謀財富,為父的就算是豐衣足食也於心不安。接著又語重心長的勉勵長子說:「若務先王之道,紹家世之業,藜(lí)羹縕褐(yùn hè),吾自欲之」。這是一位生於亂世,一生力行忠孝,三次遭遇亡國、念念懷念鄉土又多次流離失所的老人,在國難家困之時對孩子們的期許,吃糠咽菜不要緊,重要的是把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顏氏家訓》成書於隋朝初年(公元六世紀末),分為序致、教子、治家、文章、歸心、音辭等二十篇,內容包括三方面:家風(清白、勤儉)、家學(文字學、音韻學、寫文章)以及家教(儒學及因果教育)。

  《顏氏家訓》一開篇就說:「夫(fú)聖賢之書,教人誠孝」,即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這也是《大學》中所說的:「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jiào),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先王之道、祖宗家業皆在忠孝。

  顏氏為孔門弟子顏回之後,故顏之推有言:「吾家風教,素為整密。」他深感家門整肅、家風和敬的重要性,所以用心教育子孫,令他們都能承傳文化,兼濟天下。像顏氏這樣重視家教、家學淵源的家族,當時還有許多,像瑯琊(láng yé)王氏、清河崔氏、蘭陵蕭氏都是典型的例子。

  顏之推的長子顏思魯因父親的教誡而繼續學習經學、文字學,以務先王之道。四年後,顏思魯生子顏師古,少傳家業,遵循祖訓,傳承文字學,整理五經,成為唐代經學大家,唐太宗的軍國政務等重大詔令皆出於顏師古之手,名重當時。

  顏之推的次子顏愍楚,精於家傳音韻訓詁之學,著有《證俗音略》二卷傳世。

  顏之推的第三子顏游秦也是才學兼備,將自己對《漢書》的研究盡傳於侄子顏師古,助其註《漢書》以傳世;他還幫助唐高祖撥亂反正,令原本強暴寡禮的廉州(今河北境內)因他的德政而敬讓大行。顏氏一家對於國家治理以及傳承學問方面的貢獻,可謂善述父之志,弘演往聖之王道,紹隆祖宗之家業。

  顏之推的第七世孫顏真卿,登甲等進士,是中國著名的孝子忠臣,幫助朝廷平定安史之亂,更是一代書法大家。

  

  《顏氏家訓》還重視因果教育及文字學的傳承,顏之推認為這是持家、立國不可或缺的基礎教育。不重視倫常因果,則容易離散敗亡;若沒有文字學的基礎,就難以正確理解古聖先賢的教誨;不能正確理解經典,真理就不能彰顯;不能明理,就不能落實經典。

  顏之推還在家訓中舉出許多當時的真實案例,令子孫明瞭因果之可畏,幫助他們抵禦外界的巨大誘惑而不敢造次,端心正意,趨吉避凶。顏之推特別強調祭祀要用素,若殺生祭祀,反而是拖累祖先,增其罪業,這與佛教《地藏經》中所說的完全相應。

  顏之推在「歸心」一章,備言殺生果報之慘烈,故其子孫有好生之德。顏之推的第三子游秦為官,他的仁愛、謙和令當地人大受感動,人們唱山歌讚揚他說:「愛人如赤子,不殺非時草」。

  除了因果教育,幫助子孫打好文字學的基礎是《顏氏家訓》另一個突出的特點。為此,朱柏廬先生於十七世紀初撰寫《朱子治家格言》,提出「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與顏之推的治家理念遙相呼應。

  縱觀歷史,每當疏忽因果和文字學教育時,傳統文化的傳承就會逐漸凋零。因此,通過在家庭教育、幼年教育中落實傳統文字學、經學,可以幫助孩子畢生堅守修身齊家,經世致用,轉變世風,逐漸恢復大家庭的傳統,使其成為承繼傳統之載體。果能如此,完善的家庭教育必能成為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石。

  

  好了,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感謝您的收聽,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