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師長的志願(一)-第17集

  我們這二、三堂課,跟大家交流一個核心,就是「以師志為己志」。而事實上,禮旭個人的體會,所有的志向、志願都是本分事情。大家不要覺得志向好像很遠大,事實上也離不開本分。所以成佛會不會離開孝親尊師?所有的大願也離不開孝親尊師,孝親尊師就是本分。所以師長的願在哪?他為人子孫的本分,所以他老人家受了中華民族祖先之德,他提到縱使犧牲生命,都要把中華文化傳承下去,他盡本分。老法師是一個佛弟子,所以他一定要為佛教正名,不然眾生不懂得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眾生一看是宗教、是迷信,他就不願意學,甚至學的人也會學偏掉,這是他佛弟子的本分。

  包含老人家很有智慧,有時候很幽默,記得有一次在香港論壇,師父老人家就說,有人問我是哪裡人?諸位家人,人家問你是哪裡人,你會怎麼回答?漳浦人,還是東北人,這很自然,為什麼?我們不忘本,這是很可貴的。但師父怎麼回答?師父說我是地球人,我跟你同鄉。你看這個多幽默。師父的幽默都會讓對方終身難忘。我跟你同鄉,親不親?親。進一步告訴我們,在這個時代,這個地球人是怎樣?同舟共濟,休戚與共,哪一個地方出問題,可能會影響全世界,慢慢就影響。你看,歐洲一個難民潮,影響多少個國家,怎麼會無關?全球的整個經濟種種都是維繫在一起的,牽一髮動全身。所以師父一個幽默就啟發我們的善根,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活在地球,就有地球公民的責任義務。師父也在給我們表演見義勇為,老人家看到世界變成這樣了,他對世界的人有一種道義在,「見義不為,無勇也」,他覺得這也是他的本分。

  當初,師父到聯合國去,發表了這麼多老祖宗、佛陀的教誨,這些專家聽了,很好,是理想,做不到。師父說當時候很震撼,覺得全世界最大的危機不是什麼經濟危機、糧食危機,它還不是最根本,最根本的是信心危機,沒有信心,兵敗如山倒。所以沒有信心怎麼辦?現在的人又說科學教育,所以你要再怎麼跟他講他不相信,他會說你拿證據來,所以得做一個實驗。老法師說廬江辦學三年,是被聯合國逼出來的。但是大家聽了逼出來,但也要看到老人家他只要這個緣遇到了,他見義勇為,絕不退縮,這是人格特質。

  禮旭印象很深,二OO五年三月,剛好到澳洲,有一個佛學講座,那個題目是「《弟子規》與佛法修學」。結果,禮旭也很有福氣,就跟師父住在同一棟大樓,在high field那裡。當下禮旭也很執著,我就在想我要在那裡,我也想備備課,結果師父每天都在那裡散步,我又想去陪師父散步,又想備課,在那裡掙扎了老半天,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你看一有執著就撐在那裡了,最後下決心,算了,別執著了,這麼好機會親近師父,還這樣糟蹋掉不行,我就去陪師父散步。果然做對了抉擇,跟師父一散步,師父那些教誨受益太大,甚至於講課的靈感,都是師父在那散步幾句話的叮嚀教導,就讓我們很有靈感了。我記得那時候跟著師父散步,師父就說,這個澳洲是人間的天堂。真的,禮旭第一次到澳洲去的時候,覺得好像頭抬起來看任何景象像一幅畫一樣,真是藍天白雲,很清澈,樹木又特別大,澳洲人很愛護植物、動物。那師父說,雖然這裡是天堂,但是現在眾生這麼苦難,我們也要放下,要跟苦難眾生在一起。

  所以這個就給禮旭很深的印象,「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求安樂」,再好的生活環境都放得下。這是師父對世界人的道義,也是老人家覺得對世界同胞的本分。所以老人家做了這些事,沒有放在心上,為什麼?本分,應該的。

  恭錄自《以師志為己志》第2集

  蔡禮旭老師主講

  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