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儉以養德-第19集

  【強取巧圖。只嫌不夠。橫來之物。要你承受。】

  這個『圖』是謀求的意思,也就是說憑藉我家裡很有勢力,能夠巧取豪奪,把這些錢財物品都據為己有,不厭其多,只嫌不夠。

  『橫來之物,要你承受』,這個「橫」是凶暴、無理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經常去巧取豪奪這些不應該得到的財物,最後的結果是什麼?這些不屬於自己的錢財,遲早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跟禍害。為什麼?因為非理所得怎麼能常保?

  所以張清泉老師在講解這段課文的時候,引用了在金山慈護宮正殿有四幅壁畫,這個壁畫是四不足壁畫,非常的發人深省。

  第一幅壁畫是講的漢武帝,說「漢武為君欲作仙」。我們看右上角的這幅圖,這是漢武帝,你看他已經是貴為天子,富有四海,這麼高的地位,當了這個國家的一國的領袖,他還是覺得不夠,他說我要能當神仙多好,天天想要去當神仙,跟秦始皇一樣,當了皇帝之後還希望長生不老。

  第二幅畫是畫的石崇,他說:「石崇巨富苦無錢」。我們看右下角這幅畫是畫的石崇,在當時那個時代,他可以說是整個國最有錢的人了,錢財是多得數不清,但他還是天天在發愁,說我這錢太少了,怎麼賺都賺不夠。

  第三幅壁畫是畫的嫦娥,「嫦娥照鏡嫌面醜」。我們說嫦娥長得已經夠漂亮的了,但她每天還照著鏡子,嫌自己長得不夠美,嫌面醜,還覺得自己要是長得再漂亮一點該多好。

  第四幅畫是畫的彭祖,「彭祖焚香祝壽年」。我們說彭祖他是非常長壽了,但他每天還在燒香、在祈禱,說我要再活得更長一點該多好。

  所以這四幅畫就是說,我們說人心要是總是不知足,就是再多他都還是嫌不夠,是這樣的意思。

  這裡就有講到「石崇鬥富」的這一則公案,這個在歷史上非常的有名。石崇他的字是季倫,他是渤海人。石崇他是非常聰明,從小就可以看出來有勇有謀。所以他的父親在臨終的時候,分家產的時候,所有的財產都分好了,唯獨沒有把家產留給石崇。為什麼?因為他的父親覺得,像石崇這麼聰明的人,他自己靠自己的能力就可以為生,就可以升官發財,就可以致富了。後來石崇他果然在朝廷裡面就當了官,在元康年間他當到荊州的刺史。我們知道荊州在當時那個時代是非常富有的一個地方,而且南來北往,在交通方面它又是一個交通的要道,南來北往的人都必須要經過那裡。所以石崇當時就經常對一些來到荊州的商人,就經常找人去搶劫,把他們身上的財產全都搶來。你看他這個錢來得就並不是很正當的錢財,於是靠了這種方法他就變得非常富有。

  在《世說新語》當中記載,我們說有錢你就低調一點,不要一天到晚去顯示自己多麼有錢,本來你的錢就來路不明,但是他就不懂得這個道理,就偏偏要去跟人家比家裡多麼有錢。你看,就為他後來家庭的災禍埋下了禍根,都是因為自己不能夠謙虛謹慎、不能夠低調。

  後來,我們知道在當時那個時代,晉武帝司馬炎他有個舅舅叫做王愷,王愷因為他是皇親國戚,所以他生活也是非常的奢侈,而且他們兩個就特別喜歡去比,去爭奪到底誰比較有錢。就有一次,他就讓家裡的人用非常珍貴的麥芽糖水去洗鍋子,然後還特別把這個消息傳給石崇知道。石崇聽說了之後,就叫人用名貴的石蠟去燒火煮飯。後來王愷在自己家門口就用紫色的綢緞,就拉了一個四十里的屏障去鋪排,結果石崇他就用更高級的錦衣排成了五十里的路障。你看兩個人就在那裡比到底是誰比較有錢。

  有一次晉武帝就送給王愷一枝紅珊瑚樹,非常的漂亮,這紅珊瑚樹在當時也是很珍貴的一個寶物,而且他這枝紅珊瑚有兩尺高。後來王愷他得到了這個寶貝他就特別高興,他就拿到石崇的面前要給他看。結果石崇看了之後,馬上拿了一個鐵的如意就把他的珊瑚樹給打碎了。王愷當時看了生氣得不得了。結果石崇他就讓人從家裡,把他家裡的紅珊瑚樹全部拿出來給他看。結果一看,這兩尺高的哪算什麼,他的珊瑚樹都高到三四尺、七八尺之多,結果這次王愷他終於就認輸了。

  但是你看他這麼驕傲,這麼喜歡炫耀自己的富有,最後就給自己帶來了禍患。當時石崇他非常寵愛一個歌伎,叫做綠珠,他花了很多錢把她買來,而且蓋了一個很奢華的金谷園,在那裡享受。想不到後來在八王之亂當中,趙王司馬倫他當權了,他底下有一個大臣叫孫秀,他就特別喜歡綠珠,就想盡辦法要石崇把他最喜歡的這個歌伎要把她搶過來。但當然石崇他不願意,結果孫秀就陷害說石崇要造反,後來就是因為這個關係,他就被他誣陷,在東市當中被處決了,而且全家上下有十五個人,十五個人同時都被殺,石崇當時被殺的時候只有五十二歲。

  所以我們看到,一個人首先他金錢是來路不正,再來他又喜歡去炫耀自己的富有,再來就是因為我們說酒色財氣,這些都是連帶在一起的,又寵愛一個歌伎,最後的結局就是搞得自己五十多歲的時候就被人陷害致死,而且全家人都因此而遭了殃。

  從這裡我們可以體會到,為什麼古人經常教導我們要儉以養德,當一個人他生活非常奢侈、欲望無窮的時候,確確實實,他最終的結果就是會給自己帶來了無窮的禍患。這個都是歷史的教訓,讓我們後人在無論是培養自己的子弟,還是說我們在一個家庭當中,我們給我們的子弟來做榜樣的時候,儉以養德這個道理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治家理家的原則。所以欲不可縱,人的欲望是沒有窮盡的,即使你生活得再好,當一個人不知足的時候,你再富貴,地位再高,還永遠覺得他還要再往上走,還要再更有錢,還要再更有地位,所以人的欲望是無窮盡的。

  所以聖賢人他教給我們的道理都是要能夠勤儉,乃至於在古時候,我們看到在上古時期有很多的君王,這些古聖先王,他們自己的生活都是非常的勤儉,貴為天子,也是過著非常勤儉的、簡樸的生活。乃至於歷朝歷代有很多的大臣宰相,我們看有的人他一生做宰相,最後臨終的時候連棺材都買不起,而是把他為官所得的這些收入全都拿去做一些利益百姓,利益子弟這樣的事情,而這些德行就足以流傳千古。

  我們看像范仲淹,他一生所得的這些積蓄,都經常拿來家族裡面有一些子弟他沒有錢去上學,范仲淹就把這些錢財都用來給這些家族的學校,他買了好多田產,然後讓家族的這些子弟都可以能夠在這個學校裡面去讀書、去上學。而且這樣的一種家風一代一代的都傳下來,就是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而且他多餘的錢財,也都是拿去幫助、去救度這些貧苦的人。我們看到范氏的家風它就得以傳揚八百年而不衰,一直到近代都有很多范氏的子弟,他們的兒孫在社會上還都是出人頭地的賢德之人。

  所以我們看到,我們要留給子弟怎樣的家風?如果說像石崇這樣子,他一生當中就把自己的福報揮霍殆盡了,結果不但是自己遭到了殺身之禍,連他的母親、兄弟、妻子、兒女也全都受到他的牽連。那你看他這一代都保不了,人家說富不過三代,他是這一代都保不了。如果說能夠效法像范仲淹這樣的德行,他能夠把自己的福報留給更多人去享,而且能夠注重家庭子弟的教育,這個家風才能夠維繫得久遠。

  恭錄自《聖學根之根·小兒語》第2集

  開吉法師主講

  201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