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恆發弘誓心-第3集

  接著又跟李炳南老師,今天師父談他整個跟李老的求學,談得非常細膩,而且很透徹。

  所以我們從今天這個專題,我們來體會老人家他求學的態度,甚至於體會老人家的人格特質。師父十四歲失學,老人家就在思考,我在世間為的是什麼?而且師父很多最可貴的東西,因為師父謙虛,都不會講。我們在身邊挺幸運就在這裡,有時候問著問著,老人家談起往事,我們就很感動,就趕快把它記下來。像師父當時候失學,他就覺得失學很苦,他就希望天下人都能讀聖賢書,發了這個願。有願必成,大家要有這個信念,「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無量壽經》也是用譬喻,「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

  全世界上億的人因為師父而聞聖教,包含我們念到大學甚至碩士,都沒有能深入聖教,是吧?有啊,我以前念過《論語》。那個有念進去嗎?那個念還念出反效果。一看,因為那個升學主義很苦,所以上了大學以後,就不想再打開書本。那個有反作用,不止入不了,還對聖人有誤會。透過師父,我們有聖賢書可以讀、可以深入,這是師父的願。

  當時候文革破壞宗祠。宗祠是弘揚孝道。師父幾天睡不著覺,在那個當下生出智慧,在台灣的報紙發表了一篇文章。這個文章應該提供給大家。師父在台灣報紙上倡導興建百姓宗祠,師父大力希望全球華人來響應。而且師父那時候設想,百姓宗祠是一個地方,這是陳氏的宗祠,這是林氏的宗祠。然後你一走進去陳氏宗祠,你就看到牌位有黃帝、有大舜,然後歷朝歷代陳氏的聖賢人全立在那裡。我都去設想,那個走進去出來,人就不一樣了。我祖先貢獻這麼大,我不能丟臉,人的那種責任心、羞恥心,就在這個宗祠的教化當中就生起來了。老人家當初這一個善念,事隔二、三十年之後,現在全世界上百間「萬姓祖先紀念堂」,都是他老人家的願心成就的。所以師父也給我們表演「有願必成」。

  所以諸位家人們,《無量壽經》有一句話勉勵我們要「恆發弘誓心」。人這個願心、菩提心什麼時候發?你接觸任何一個境緣,包含我們這一生經歷的苦難,甚至你最痛苦的事情,你轉個念,就變菩提心了,就變弘誓心了。因為你知道那個苦,你不希望後面的人再受。就像我們現在修學很辛苦,「我發願讓更多人從胎中就開始聞聖教」,這是不是弘誓心?那我們這個人生所有的煩惱、所有的痛苦,全翻轉成菩提心。

  請問大家現在心裡面還有沒有煩惱?要不要轉?應該我們還有些些煩惱。假如沒有煩惱,笑起來會跟師父一樣。應該不適合用可愛,不過好像經典也說,大修行人修著修著會像嬰兒行,像嬰兒一樣天真。我用可愛是有受到我們陳學長的影響,因為她說地藏王菩薩很可愛。有沒有看到,人跟人隨時會影響。更重要的是什麼?我們要給人好的影響。給人好的影響叫積功累德,給人不好的影響就造業了。我們要去西方的人要「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不能給人家不好的影響。

  所以看著師父講到他童年,就讓禮旭想起老人家這些願最後都有圓滿。

  恭錄自《師長行誼》

  蔡禮旭老師主講

  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