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一點一滴做孩子的榜樣(下)-第6集

  《弟子規》中說:「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在小孩子還沒有能力判斷是非的時候,他只是覺得好玩才會隨手拿東西,所以做父母的確實要多用心。當孩子做了一些不好的行為,會馬上表現在臉上。

  有一位母親察覺到孩子今天回來的臉色跟平時不太一樣,她就去翻翻孩子的書包,結果發現裡面有幾顆蘋果。她馬上問孩子:「蘋果從哪裡來的?」孩子知道錯了,當時感到很緊張,就說實話了。原來他是跟幾位同學經過一家水果店,順手就拿了。其實不見得他真要吃,而是幾個同學一窩蜂的氣氛讓他覺得很好玩。

  這位母親知道後什麼也沒說,馬上帶著孩子到水果店,跟老闆鞠躬道歉。她說:「我的孩子拿了你幾顆蘋果。」這個老闆還覺得沒什麼關係,媽媽就把錢付給他,然後要求孩子跟老闆道歉。當孩子是第一次犯錯,我們馬上制止他、教育他,他會終生記住,不會再犯。當他看到母親因為自己的過錯,在給人家鞠躬賠禮,孩子的內心會覺得很慚愧。所以,母親的身教就會喚醒孩子的慚愧、羞恥之心。孩子不可能不犯錯,只要我們能適時的引導他,都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古代的母親都教導孩子謹記「一瓜一果之弗貪,一絲一毫之不苟」,絕不能讓孩子養成貪小便宜的行為。教孩子不貪,是長養他的廉潔之心。

  古人說「舉孝廉」,「孝,德之本」,做人之本在孝;「廉」是做事之本,有廉潔之心,辦事才不會圖謀自己的私利,才能大公無私,把事辦好。所以,做人做事的根本就在孝與廉。

  所以「勿私藏」,一是不貪,再是自己的東西也不要獨自享受,應懂得付出,培養孩子慷慨的態度。假如孩子得到的東西都獨自享受,他的心胸會愈來愈狹窄。

  有幾位同學住在同一間宿舍,其中有一個孩子的母親拿了幾罐牛奶送到學校來給他的孩子,告訴兒子說:「這個都給你喝。」很怕其他的同學看到。這樣一來,雖然營養是喝下去了,但喝得不痛快,吸收狀況肯定也不好,而且對他的人格會形成不良的影響。

  他的老師觀察到這點,當天晚上就跟這個小朋友說:「你有這麼多瓶牛奶,獨自享樂不如與眾同樂,好東西要跟好朋友一起分享,你願不願意拿出來給大家喝?」孩子也很單純的說:「好!」其他的同學都很歡喜,因為他要請大家喝牛奶,然後每個人就倒一點。就這樣,一個很微妙的現象發生了,當你願意付出了,就會給很多人帶來歡喜心,也都會替別人著想。所以當牛奶倒得太多的時候,這些小朋友會說:「好了,好了,其他的同學還要喝。」

  施比受更有福,因為這幾個同學喝牛奶的時候,都一起說謝謝這位同學,所以他也很高興。當晚他寫日記,就提到今天請大家喝牛奶,覺得那一杯牛奶特別香。他的媽媽翻了他的日記,一看孩子這麼慷慨,覺得請別人喝牛奶很歡喜,媽媽突然覺得自己也做得不恰當了。

  「財散則人聚」,人要慷慨才贏得人和,人生與事業才會有所發展。我們的慷慨、不貪都可以給孩子做好榜樣。

  漢朝的楊震為官非常清廉,常常幫國家舉薦一些好的人才,一起為國家服務。當時他在東萊做太守,舉薦了一個叫王密的讀書人當昌邑令。王密很感謝楊震,有一天晚上帶了一些黃金去送給楊震。楊震看到後跟王密說:「我這麼理解你、舉薦你,你為何這樣不理解我,還要送我黃金?」王密跟楊震說:「沒關係,這只是我一點心意,絕對沒有人知道。」楊震就說:「怎麼會沒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王密聽後很慚愧的走了。

  所以一個人的品德在哪裡看得出來?在沒人看到的地方,尤其能顯現一個人的真實德行。

  楊震的清廉給他的後代子孫做了好榜樣,所以他的孩子秉、孫子賜、曾孫彪都官至三公的位置。楊震的不貪贏得了後福,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除了得到福報,更重要的是他的德行給後人做出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