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幼學瓊林-第37集

  我們今天繼續上一週的學習,是在講義的第三十五頁的右下角,小頁的是七十:「鴻雁哀鳴,比小民之失所;狡兔三窟,誚貪人之巧營。」

  上次跟大家談了第一窟,到薛地買義,孟嘗君逃亡到那裡,到薛地受到當地居民的歡呼,列隊歡迎。第二窟,我們看一下白板這邊,就是螢幕上邊,在資料裡邊沒有印出來,螢幕這裡。馮諼就跟孟嘗君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第二窟他就請孟嘗君給他「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就是到梁去,然後他就跟梁惠王講:齊國把大臣孟嘗君流放出去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你們諸侯國誰先迎了孟嘗君,那個國家鐵定能夠富而兵強。於是梁王就「虛上位,以故相」,原來擔任丞相的擔任上將軍,然後派遣使者準備了黃金千斤、車百乘去聘請孟嘗君。這時候馮諼就趕快跑回去跟孟嘗君說:「千金,重幣也」,這麼多錢,這是很大的聘禮、很大的厚禮;「百乘,顯使也」,就是指百乘的這樣的車輛,這也是很了得,齊國一定會聽到這則消息的,他說齊國鐵定會聽到這樣的一則消息,你千萬別答應。結果「梁使三反」,跑三次,「孟嘗君固辭不往也」,不去。身價往上抬,其實就是要讓齊王知道厲害。

  這時候齊王果真聽到了,君臣都非常的恐懼,趕快派遣太傅「賚黃金千斤」,準備了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趕快就跟孟嘗君道歉,他說:「寡人不祥」,我實在是太糟糕了,「被於宗廟之祟」,被祟那個鬼魅所蒙蔽,「沉於諂諛之臣」,被諂媚之臣所掩蔽了,「開罪於君」,就是孟嘗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我不足為,但是我希望你能夠顧念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

  這時候馮諼就告訴孟嘗君說:好,「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他就趕快趁這個機會,把先王之器,他的祖先那個祭器,然後在薛地這個地方立宗廟。「廟成」,就已經弄好了,代表那就是一個基地了,他就跟孟嘗君說:「三窟已就」,三窟已經完成了,「君姑高枕為樂矣」,就這樣。「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沒有小禍,纖介就是非常小的,「馮諼之計也」。所以這些人腦袋瓜真的是非常好,很好。每次在讀歷史會覺得很精彩,就是這樣。

  這就是「狡兔三窟」,就我們這邊。後來我們就把狡兔三窟比作「誚貪人之巧營」,就變成是一個負面的,就是很巧營。我們現在大概都用在負面,說這個人狡兔三窟,不安於分這樣的情形。

  我們再往下看下一個:「風馬牛勢不相及」,我們常常講風馬牛不相及,到底是怎麼樣一回事?我們待會看一下《左傳》這邊的記載。「常山蛇首尾相應」,常山的蛇是首尾會相應的,這個也很厲害。

  我們先看到註釋第一,「風馬牛勢不相及」。在《左傳.僖公四年》記載,春秋的時候,齊侯侵蔡,蔡是一個小國,蔡潰,蔡國就被打敗了。然後接著就要伐楚,齊國就要去伐楚國。楚國就派使者對齊侯說:「君處北海」,齊是在北邊,「寡人處南海」,就是我們楚國是處在南海的地方,楚是在南邊,「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兩個風馬牛實在是碰不在一塊。馬牛,為什麼這麼樣講?馬牛,言見風則走,牠們兩個的習性不太一樣,牛喜順風,順風就是往順風的方向走,馬喜逆風,一個喜歡順風,一個逆風,兩個根本不會碰在一塊。他這邊就是形容,齊楚兩地相距很遠,即使馬跟牛走失了,其實也不會走失到對方的境地裡邊。牛是順風走,馬是逆風走,根本不會碰到你們那個地方去,兩國又距離這麼遙遠。後來我們就以「風馬牛勢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我們就講風馬牛不相及。

  第二個,「常山蛇首尾相應」,在《孫子兵法.九地》這一篇裡邊記載,裡邊寫到:「故善用兵者」,善於用兵的人,「譬如率然」;「率然者」,率然是什麼?「常山之蛇也」,這是專有名詞,率然就是常山之蛇。善於用兵的人就好像是率然,率然就是常山之蛇。「擊其首,則尾至」,厲害,你打牠頭,牠尾巴就過來了;「擊其尾」,牠的頭就過來了;「擊其中」是怎麼樣?首尾一起到。「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說你使兵的時候、用兵的時候,能夠像率然這樣嗎?常山之蛇這樣嗎?被打前面,你後面馬上能夠接應;被打後邊,頭能夠接應;被打中間,你首尾兩邊的軍隊可以夾攻過來。所以我覺得古代人在觀察萬事萬物是很用心的,現在人可能對這種事物,很多人我覺得他們可能對這些都不太清楚。「曰:『可』」,就是指可以的意思。後來就比喻到這種首尾呼應,各部分互相策應聯繫的作戰方法。

  《禮記正義.曲禮上》也有引載這樣的內容,「又《兵書》云:『善用兵者似率然。率然者,常山蛇。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是其各有陳法也』」。那個陳就是陣的意思,我們陳就是指擺列的意思,陳當動詞用的時候就是擺列,陳,陣法。所以各有其陣法,意思就是說你隨時都要能夠,當別人打你頭的時候,你有那個陣法可以這樣來對應,打尾巴也有打尾巴相呼應的陣法,打中間也有前後相應的這樣一個陣法的事先的規畫。

  我們再看下一個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以其扶之者眾;千歲之龜,死而留甲,因其卜之則靈」。

  就是講到百足蟲死掉之後,死而不僵就是不會倒,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扶之者眾」,扶牠的非常多,其實是因為腳很多,這樣的意思。我們先看到註釋第一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邊一般是講到蜈蚣或馬陸,蜈蚣跟馬陸都是很多隻腳的,這種多足的蟲類,即使截斷其身軀,亦能夠支撐身體而不倒,就是因為牠扶之者眾,旁邊非常多隻腳,很多很多。後來就用在比喻說,勢力雄厚的集團或家族,雖然衰敗了,在一段時間之內,它的影響依然是存在的。現在大部分是用於貶義詞。這比喻到那些家族勢力雄厚,因為一堆,之前的那個勢力很大,扶之者眾,所以一直還具有影響力。

  僵是仆倒的意思。百足之蟲剛剛跟大家提到,一說馬炫,別名就叫馬陸,也有說是蜈蚣,牠們都是腳非常多。

  下邊這裡,《文選.曹冏.六代論》裡邊:「夫泉竭則流涸」,泉如果枯竭了,流水就會乾了,泉沒有,斷了,後邊的水流當然就會乾涸,「根朽則葉枯」,根如果朽壞了,葉當然就枯掉,因為根部沒有了;「枝繁者蔭根,條落者本孤」,就是枝繁者它就會蔭著這個根,蔭是遮陰,有保護的意思在裡邊,條落者,稀落的,本就很孤單。「故語曰:『百足之蟲,至死不僵』」,就是百足之蟲到死不僵,不會倒,因為「扶之者眾也」。所以孤單一個本就很快沒了,這樣的意思。這個是魏主曹睿死的時候,子芳立,曹冏請眾建藩臣。藩臣就是指封諸侯,要不然君王這個地方太孤單的話,常常會被其他勢力強大的侵佔;如果建多一點的話,互相牽制,可以鞏固中央。

  下一個是「千歲之龜,死而留甲」,甲就是指龜甲,龜殼。為什麼留它?因為「其卜之則靈」,就是用龜殼當卜卦的話很靈。所以牠死了之後牠的甲還會被留下來,是因為卜卦的時候很靈。

  在《莊子.秋水》篇裡邊有記載到這樣的一個情形,但是它的意思是他不想做死的龜,他想當活的人。來,這邊寫到,《莊子.秋水》篇裡邊記載到:「莊子釣於濮水」,就是在濮水這個地方釣魚,「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派遣大夫兩人去拜訪他、找他,他說:「願以境內累矣!」累矣就是勞累你的意思,我想將國內的事務煩勞您。這時候「莊子持竿不顧」,就是拿著釣竿都不理會他,不理會他講,然後就跟他回說:「吾聞楚有神龜」,我聽說楚國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就是已經死了三千年了,「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這個笥字就是盛飯食或衣物的那種方形的竹盒子,竹器。就是指把神龜放在盒子裡邊,用巾布把它包好,藏在哪裡?廟堂,宗廟裡邊,廟堂裡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他就問他說,這個烏龜,你說牠是寧願死了留這個龜甲而讓自己很顯貴,還是寧可活著「曳尾於塗中乎」?這個塗就是泥巴的意思。或者是牠寧願生著、活著,然後拖著尾巴,就是指在泥巴裡邊活著的意思。二大夫就說:「寧生而曳尾塗中。」兩個大夫說,寧可活著拖著尾巴在泥中跑來跑去、鑽來鑽去。莊子就回答他說:「往矣!」回去吧!「吾將曳尾於塗中!」他就明白了,他說吾將曳尾於塗中,就是這樣。所以我們就看到,「千歲之龜,死而留甲,因其卜之則靈」。

  我們再往下看:「大丈夫寧為雞口,毋為牛後;士君子豈甘雌伏,定要雄飛。」

  這邊講的前面這句我們很常講到,「寧為雞口,毋為牛後」。為什麼?我們先看一下註釋第一個,「寧為雞口,毋為牛後」,雞口就是雞的嘴巴,雞的嘴巴雖然小,但是牠可以自己啄食;牛後,牛後就是牛的屁股,屁股很大,但是牠只能任人什麼?鞭打跟排泄。就是讓人鞭打,你看那個牛懶得走,主人就用鞭子抽牠屁股,這個指雖然屁股很大,但是只能任人鞭打和排泄。所以後來我們就講,寧願居小者之首,也不為大者之後;寧可在小場面裡邊自主,也不願意在大場面受人支配,就是寧為雞口,毋為牛後。

  在《戰國策.韓策》裡邊記載這麼一段,「臣聞鄙語曰」,臣就是蘇秦,所以這句話很久了,到我們現在都還在講,現在很多人說要廢文言文,我們現在都也常常在講,怎麼廢?我們常常講「寧為雞口,毋為牛後」,這也是文言文,那廢掉怎麼辦,我們要換一句話來講?所以我們平常在用很多東西,其實都是有這種文化傳承在裡面的。這邊就蘇秦講到:我聽說鄙語,鄙語就是流傳在民間的這些俗話,「寧為雞口,無為牛後」。這個無字就是這邊的毋字,毋忘在莒的這個毋,就是不要的意思。「今大王」,就是韓惠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就是韓國跟西邊的秦國相好的意思,「何以異於牛後乎?」他意思是說討好秦國就好像什麼?就是當大國秦國的屁股,牛後。意思就是告訴他說,寧為雞口,毋為牛後。他說韓國韓惠王跟秦國交好,這個就是跟居於牛後是沒什麼不同。何以異於,異就是不同,哪有什麼差別的意思,何以異就是哪有什麼差別,跟居在牛後有什麼差別?

  我們再往下看下一個註釋第二,「士君子豈甘雌伏,定要雄飛」。那邊講到大丈夫,「士君子」,大丈夫應當,豈就是難道,難道甘願雌伏,雌伏就是指隱伏著,就是屈居人下的意思,雌伏就是屈居人下,「定要雄飛」,雄飛就是要奮發有為。雄是指公的,雌是母的,通常我們知道母性是比較柔的,然後雄是比較剛毅的。這邊就講到,大丈夫應該要像雄鳥展翅高飛,怎麼能夠像雌鳥伏在鳥窩裡邊?這邊講到就是說,我們大丈夫應該要有一番作為的意思。

  在南北朝范曄所寫的《後漢書.趙典傳》就記載漢代趙溫擔任京兆郡丞。丞字是古代一個官名,它有輔佐的意思,官職裡邊帶有這個丞,大部分就是屬於次官,輔佐的官。擔任京兆的郡丞就是京兆尹,這個縣京兆的類似我們現在的縣市長的副官。然後他嘆息說:「大丈夫當為雄飛,安能雌伏?」就是這樣,大丈夫當為雄飛,應當要奮翅高飛,怎麼能夠雌伏,就是母鳥一直守在鳥巢裡邊。於是他就棄官而去,後來拜為司徒。司徒是三公之一,管理土地人民的這樣的官,跟後代的戶部尚書是相當,管土地的,司徒,管土地、人民的這樣的一個官。

  下一個是「毋跼促如轅下駒,毋委靡如牛馬走」。

  這邊的意思就是說不要侷促畏縮,如同車轅下邊的馬兒,就是很害怕。毋,不要。不要萎靡不振,就好像如同掌牛馬的僕役一樣。我們先看一下這第一個註釋,「轅下駒」:小馬駕車,在車轅下侷促不安。後來我們就用這個詞語,比喻受束縛而侷促不安,不能夠施展。轅,轅下駒的轅,是車前面用來套駕牲畜的兩根直木,就是套駕在牲畜上邊駕馬車,這個馬,套在牠上邊的兩根直木叫轅,左右各一個。

  這個要看實物會比較清楚,以前一直在讀到,四匹馬不知道怎麼駕駛的,後來去看了秦始皇的兵馬俑之後,仔細去看才知道,他們真厲害,怎麼樣的串聯四匹馬,然後那個繩要怎麼搭配,這樣子颩個右邊,牠們就知道四匹馬全部會往右轉,弄一個手勢是左邊的,全部四匹就會往左邊,很一致的,這個要看圖比較能夠理解。駒是什麼?馬二歲曰駒,馬二歲叫做駒,所以後來也指到說幼獸,比較年幼的幼獸,還沒長大的這些獸都叫做駒。小馬剛要駕車,就在車轅下邊非常侷促不安。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裡邊記載到這麼一段,「上怒內史曰」,上是皇上,這皇上指的是誰?這一段的皇上是指漢武帝,漢武帝就對內史很生氣的跟他說:「公平生數言魏其、武安長短」,就是說你,公就是指這個內史,他說你平生,平常不是常常講魏其,魏其是誰?竇嬰,然後還有武安,這是田蚡,他們的長短,「今日廷論」,今天要你怎麼樣?發廷論講一下,結果你卻怎麼樣?「局趣」,那個字念作趣ㄘㄨˋ,局趣,就是我們現在後邊寫的人字旁的侷跟促,侷,這兩個字,侷促,「效轅下駒」,結果今天要你廷論,你卻這麼樣侷促,就是很膽小、很畏縮,效就是效法的意思,效法誰?轅下駒,轅下駒就是轅下的小馬、幼馬,「吾並斬若屬矣」,他就說並斬若屬,這個屬就是你們的意思,把你們給斬首了。很凶,皇帝很凶。

  第二個這個是「牛馬走」,「走」是僕役的意思,所以牛馬走是什麼?是指為人掌牛馬之僕。幫別人掌馬會很擔心,有時候別人怎麼樣要你跑,怎麼樣跑,你會擔心;如果是為自己駕駛的話,可能就反正愛怎麼開就怎麼開。像我有一次,講到這,我有一次就是載了一個年紀還頗大的,我覺得滿大了,都已經七十歲了,開車帶他去屏東拜訪一個詩人的後代,結果我就慢慢開。他說:陳老師妳可不可以開快一點?我說:我怕我開太快嚇到您了。他竟然跟我講,妳可以開快一點嗎?就是這樣。所以幫人駕駛,尤其載老年人,你就會擔心怕他坐著,待會開太快了頭暈。這邊的牛馬走就是指為人掌牛馬之僕,後來這個我們常常用在自謙之辭,就是謙虛。

  再我們來看一下,《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裡邊就寫到,這個太史公講到:「太史公牛馬走」,他說我太史公是牛馬走,就是幫忙駕馬車的僕人,「司馬遷再拜言」,我司馬遷再拜言,再拜,這個很慎重的,「少卿足下」。《報任少卿書》裡邊開頭的這麼樣的一段話,還沒講之前。

  我們再往下看:「猩猩能言,不離走獸;鸚鵡能言,不離飛鳥。」

  這一句講道,猩猩縱使能夠說話。我們看到註釋第一,「猩猩能言,不離走獸」:猩猩會說人話,但還是不離禽獸的本性。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水經注》這本書很重要,在我們中國的講地理方面,水路、水文這一些方面很重要,很重要的一本書,酈道元。它裡邊就講到交趾平道縣,「縣有猩猩獸,形若黃狗」,牠的外形像黃狗,「又似狟豚」,狟,大狗,「人面」,人的臉,「頭顏端正」,頭臉非常的端正,「善與人言」。很像我們現在沒有看過這種東西,但是在《水經注》裡邊有記載,在交趾這個地方,南方國家,交趾平道縣這個地方有這樣的一個動物。善與人言,「音聲麗妙如婦人好女」,聲音非常的好聽,像婦人一樣的,像婦人好女,就是像婦人還有女孩子講的,那個聲音非常好聽,「對語交言」,對語就是跟牠講話,「聞之無不酸楚」,跟牠講話,聽到會覺得很酸楚。所以有這樣的動物。

  再往下在《禮記.曲禮》裡邊也記載到鸚鵡跟猩猩:「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講到的其實就是重要這一句,鸚鵡能夠說話,不離飛鳥,還是飛鳥;猩猩能夠講話,還是禽獸。所以今人而無禮,他的差別在哪裡?就在於禮字。所以今人而無禮,沒有禮,雖能夠講話,那跟禽獸不是一樣嗎?不亦禽獸之心乎,不是跟禽獸的心一樣嗎?所以這邊所要強調的就是那個禮字。

  第二個我們看一下,「鸚鵡能言,不離飛鳥」。這個句子我們清楚了,這邊再跟大家介紹,鸚鵡這個動物我們倒是現在還知道,羽毛的顏色非常的漂亮,嘴巴大而短,經過訓練是可以仿效人說話的;但是會說話,還是不離飛禽這樣的本性。

  鳥獸的最後一句做了這樣的一個結論、總結:「人惟有禮,庶可免〈相鼠〉之刺;若徒能言,夫何異禽獸之心。」

  最重要這個禮是非常的重要,講到「人惟有禮」,只有禮,「庶可免」,庶是幾,幾乎那個幾,差不多,可以免去怎麼樣?「〈相鼠〉之刺。」〈相鼠〉是《詩經》裡邊的一篇。我們先看到註釋第一,「人惟有禮,庶可免〈相鼠〉之刺」,這是《詩經.鄘風》裡邊的相鼠篇,裡邊講到:「相鼠有皮,人而無儀」。相鼠你看,那個相的意思是視,看的意思,你看這個老鼠有皮,人卻沒有什麼?禮儀,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很嚴重,人如果沒有儀,無儀,不死何為?不如死這樣的意思。「相鼠有齒」,你看老鼠有什麼?牙齒,人也有牙齒,對不對?所以「人而無止」,這個止就是指儀容、行動、威儀,就是舉止不OK、不好,無止就是舉止不好。「人而無止,不死何俟?」俟是等待的意思,意思說人如果沒有行動,就是你的儀容、行動、威儀完全都沒有了,那不死何俟?還等什麼?再下來是「相鼠有體」,體就是四肢的意思,你看這個老鼠也有四肢,那人也有四肢,「人而無禮」。人如果沒有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這個遄字是快速的意思,胡就是何的意思,何不趕快怎麼樣?死去。所以這個很好玩。

  這邊就綜合,我們來看一下,就是講老鼠,你看老鼠都有什麼?有皮、有牙齒、有四肢,跟我們人一樣,我們也有皮、也有四肢、也有牙齒,但是如果不講儀、不講禮、不講止,就是指不講禮儀這一些,那就跟老鼠差不多了。所以我們人就必須要講禮儀,才能夠避免不如老鼠,要不然就會被人家取笑跟老鼠差不多了。所以這邊講人惟有禮,人惟有懂得禮,才能夠免遭《詩經》裡邊所言〈相鼠〉這一篇的諷刺。這首詩就是諷刺人的,〈相鼠〉諷刺人的無禮,不如早一點死了,活著沒有用。

  我們再往下看第二個,「若徒能言,夫何異禽獸之心」。若就是如果的意思,如果。徒就是只有。如果只有,能言就是會講話。夫,夫是文言文的發語詞。何異禽獸之心,跟禽獸的心有什麼差別?所以不能只會講話而已。前面講到「猩猩能言,不離走獸;鸚鵡能言,不離飛鳥」,所以重要的必須要能夠有禮。後邊《禮記.曲禮》這邊,就我們剛剛有讀到的,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就是這樣的意思,所以很重要的禮的一個觀念。

  

  我們卷四鳥獸的部分,我們就跟大家一起學習到這。接下來就請諸位前輩跟同學們,我們看到花木的這個部分。花木的部分,這個實在是有很多應該去,有些可以看得到,有些是沒辦法。可以看得到,我那時候還預計,本來在暑假的時間,可以跟大家一起學習到這,結果發現還挺慢的。那時候就覺得,台南的中山公園那個地方有滿多的植物,可以去那邊認識一下,那上面也都有立牌,可以多認識鳥獸蟲名。

  我們先看一下第一句:「植物非一,故有萬卉之稱;穀種甚多,故有百穀之號。如茨如梁,謂禾稼之蕃;惟夭惟喬,謂草木之茂。」

  第一句就先開頭告訴大家,「植物非一」,植物它不是只有一種,所以它有「萬卉」這樣的名稱。這個卉就是草類植物的總稱,草類植物。「穀種甚多」,穀子也是好多,穀種甚多,「故有百穀之號」。穀類也有很多種,我們在台灣地區比較少見到,比較常見到就是米,不過光米品種也非常多。我們這邊氣候上,我們沒有種小麥、大麥這些東西,沒有,蕎麥這些東西在台灣是沒見到。高粱,我倒是小時候家鄉有種高粱,所以我還知道高粱長的是什麼樣子。但是在台灣這塊土地裡邊,我倒是很少看到有這種高粱,有嗎?有。最近好像又有一個藜麥非常的風行,說這個對身體養生很好,藜麥,紅藜麥,那也是穀類之一。非常多種,在中國大陸那邊地大,所以裡邊氣候不同,所種的麥類非常的多。

  下一句,「如茨如梁,謂禾稼之蕃」。我們先看一下註釋第二這個地方,「如茨如梁」就是指到,這句講到,這個「茨」是什麼?蓋屋頂的那個茅草,蓋屋頂上面那個茅草。「梁」是橋梁。我們現在橋梁的梁,還會在左邊加一個木字旁,其實是還滿多餘的,因為下邊本來就有一個木了。這邊就講到說莊稼,這個是引自《詩經》裡邊,「如茨如梁」,這個是從《詩經》裡邊出來的。所以這句講到的,因為《詩經》的那篇主要是在講莊稼的情形很豐收,所以這邊「如茨如梁」,是指莊稼長得像屋頂、像橋梁一樣高,就是形容生長非常茂盛的意思。那個蕃字,言禾稼之蕃,禾稼就是農作物的意思,蕃就是茂盛的意思。

  我們看到《詩經》註釋第二這個地方,《詩經.小雅.甫田》裡邊就講道:「曾孫之稼,如茨如梁。」這個茨,這邊剛跟諸位介紹到,蓋屋的茅草,梁是橋梁。曾孫是什麼?周王的自稱,在周朝的時候他們自稱,跟神靈祖先溝通的時候自稱為曾孫。是個詞,曾孫這個詞,周王的自稱,他們相對於跟神靈、跟祖先而言,在跟祖先或神靈講話的時候,他會自稱為曾孫。它這邊講:「曾孫之稼」,就是說我這邊種的莊稼,「如茨如梁」,就很多長得像屋頂、像橋梁那樣的高,這樣的意思。

  我們看一下下邊這裡,我們看一下原文。整個《小雅.甫田》有四章,第一章就寫到曾孫到南畝勞農,就是慰勞農民,而以三章加深描寫,就是後來的三章加深描寫;第二章就寫迎田祖祈福,再以四章申述。詩裡邊可以看到周人對農業生產的重視,裡邊描繪的像畫一樣。我們讀到的「如茨如梁」是在第四章,現在在螢幕上紅色的這個部分,「曾孫之稼,如茨如梁。曾孫之庾」,這個字念作庾ㄩˇ,庾是沒有蓋頂,露天的穀倉叫庾。曾孫之稼,我的莊稼像茨像梁這樣高。我的倉庫,就是沒有蓋頂的這個倉庫叫庾,「如坻如京」。坻就是小山丘,小丘。京是山岡。如坻如京就是指很高的,像小丘那樣高。「乃求千斯倉」,這個斯是一個助詞,乃求,於是請求蓋什麼?快蓋好千座的穀倉,快快築起千座的穀倉。然後快快的造好什麼?「萬斯箱」。箱是車箱的意思,車箱。意思就是說趕快造好車馬萬輛,好裝載農作品這樣的意思。所以這邊講到「黍稷稻粱」,這些黍稷稻粱,這些都是穀類,黍稷稻粱,能夠趕快把這些收下的穀物全部裝上去。然後「農夫之慶」,就是農夫們互相慶賀,喜氣洋洋,很開心,因為豐收。「報以介福」,這邊就是指神靈回報曾孫的一個大福,介福就是大福的意思。然後祝福他什麼?「萬壽無疆」。所以這個萬壽無疆我們很早就有了,《詩經》裡邊就有萬壽無疆。我們不是常常後來祝福皇帝什麼?千歲千千歲,萬歲萬萬歲,萬歲。萬壽無疆,疆是疆土,界限的意思,你的壽命沒有界限,那就是很大很長。萬壽無疆,疆是疆界的意思,無疆就沒有界限,就是指長命百歲。我們有引用到的這一章,這個在第四章這裡。

  我們再看到下一句的「惟夭惟喬,謂草木之茂」。「惟夭惟喬」,這個也一樣是從《詩經》裡邊出來的。這句話講到是什麼?這句話後來我們就指到,草木長得非常的茂盛,叫惟夭惟喬。我們來看一下夭字,夭的解釋有多種,它在《說文解字》裡邊,講到是植物長出來然後折一下。所以後來我們講夭折夭折,也會用這個夭字,因為長出來結果被頂到折損了。但是它有解釋為茂盛的意思,在《書經.禹貢》裡邊有講到「厥草惟夭」,厥就是其的意思,草非常的夭,夭就是很茂盛,「厥木惟喬」,這個樹木長得真怎麼樣?真高。喬就是高的意思。《詩經》裡邊有用到,《詩經.周南.桃夭》篇裡邊:「桃之夭夭」,這邊的夭夭就是長得很漂亮、很秀麗,長得很好,就講到桃花盛開,桃花長得非常好。「灼灼其華」,灼灼就是花茂盛,很鮮明,花開得非常的茂盛,非常的鮮明,很漂亮,就灼灼。那個字華,在古代我們寫那個,現在我們都寫一個艸再一個化,在古代我們都寫這個華字,中華民國現在這個華字,這個花。

  後來我們有一個成語叫做夭桃穠李。穠,這個穠字也是指長得很茂盛的意思。下邊這裡,這個穠字,一個禾,再一個農夫的農,這個也是指農作物長得很好。夭桃就是指到說桃花長得很好、李樹長得很好。所以後來這句夭桃穠李,指到就是茂盛豔麗的桃花跟李花。

  我們再往下看一個,下一句是「蓮花比之君子,海棠號曰神仙。國色天香,詠牡丹之富貴;冰肌玉骨,賦梅萼之清奇。」

  這邊講到「蓮花比之君子」,就是蓮花把它比作是君子,就是花裡邊的君子,花中君子。海棠叫做花裡邊的神仙,被稱為是神仙。

  我們先看一下註釋第一個,周濂溪,「蓮花比之君子」這句。周茂叔就是周濂溪,他有一篇文章叫做《愛蓮說》,他非常喜歡蓮花,裡邊就有這麼一句寫到說:「余」,余就是指我,就是指周茂叔,他講到我說這個菊,菊花是什麼?「花之隱逸者也」,菊花是花裡邊的隱士,隱逸就是躲在深山裡邊,隱遁起來。他說菊花就是花裡邊的隱士,為什麼?因為菊花是在秋天開,百花是在春天開,它是在秋天開,就躲在那邊。最重要就是還有一個陶淵明,特別喜歡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以後來採菊東籬下,變成是一種隱士的代稱了。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花是花裡邊的富貴。我有一次,好久以前,一、二十年了,那時候在南投竹山那邊任教的時候,有一次杉林溪那邊剛好有牡丹花展,還有芍藥花,終於看到什麼叫牡丹花,什麼叫芍藥花,天吶,那個花真的是很可怕,我說用可怕兩個字,因為那個牡丹花一朵像臉盆那麼大。但是它的枝幹你想像的,我說那個是草本植物,它不是那種木本植物,它是草本植物,它怎麼能夠挺住那麼大朵的花,真的是太厲害了。芍藥花長得跟牡丹花很像,比它小朵。所以後來唐朝大唐帝國,他們選的國花就是牡丹花,選這種大的花,才能夠代表大唐帝國泱泱大國的氣氛。所以這邊「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它真的是看起來非常的富貴,很大一朵,有紅色的,粉紅,很漂亮的。

  「蓮花,花之君子者也」,他講到這個蓮花就是花裡邊的君子。為什麼蓮花把它比喻作花中君子?因為蓮花怎麼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你可以看,遠遠的看它,但是你就沒辦法去摘它,在水中央,你根本搆不到。所以他覺得蓮花,蓮跟荷兩個是一樣的東西,蓮跟荷是一樣,古代也有叫做芙蕖,也叫菡萏。另外睡蓮就不一樣了,荷跟蓮是挺立的,睡蓮葉子是披在水面上的,不一樣。這個蓮就是指荷花,就是我們現在常講的荷花,它是挺立,枝幹、花都是挺立的,所以周茂叔就講,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就像君子一樣,非常正直,你不可褻玩它的。

  我們再看到第二,「海棠號曰神仙」:這個是曾躭著的《百花譜》裡邊:「海棠為花中神仙,色甚麗」,就講到海棠是花裡邊的神仙,色彩非常的豔麗,「但花無香無實」,花沒有香,也沒有實,果實。但是有一個地方很特別,「西蜀昌州」這個地方,蜀,四川,昌州這個地方生產的海棠花「有香有實」,既有香又有實,「土人珍為佳果」。土人就是當地人的意思,這個土人就是當地人,視為珍果,佳果,這個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樣。所以我們說海棠號為神仙,海棠為花中神仙。這些稱號,大概都是因為我們的文學裡邊,或古書裡邊、或文人去稱它,然後就這樣沿用下來。

  我們再看下一句是「國色天香」,後來我們現在也常常講,說一個女孩子長得很漂亮就是什麼?「國色天香」。國色天香是「詠牡丹之富貴」。「冰肌玉骨」是賦梅萼之清奇,「梅萼」就是梅花的意思。萼是花萼。

  我們先看一下註釋第三,國色天香:這個是形容花朵嬌豔、氣味濃郁,前面的國色是指到花朵嬌豔,天香是指到它的香氣很濃郁,有的是專門形容牡丹花的可貴,牡丹花我們稱它為國色天香。在唐朝李浚有一本叫做《松窗雜錄》。我還滿喜歡看古代人寫的這種雜錄,小筆記,很有趣,記載一些生活趣聞,很多還有一些花草植物。裡邊記載唐玄宗內殿賞花,在內殿賞花,當時候就問陳修己說:「京師有傳唱牡丹者,誰稱首」。他問他說,京師這一帶裡邊有傳唱牡丹的,就是歌詠牡丹的,誰寫得最好?就是誰稱首?修己,陳修己就回答他說:「李正封云」,就是李正封所寫到的,他說:「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所以後來我們說,這個是詠牡丹,所以我們講到就是特別專指牡丹,國色天香,就從這句,「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講到那種早晨的情形跟晚上的香味,早上寫的是國色,是花的顏色,晚上是寫香氣,夜染衣,走到旁邊,身體那個衣服都一股香氣。

  在明末清初的馮夢龍的《醒世恆言》,有一篇〈灌園叟(叟是老人)晚逢仙女〉,晚上逢仙女,真好,就講到:「水仙冰肌玉骨」,所以我們後邊還有一個冰肌玉骨,「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國色天香」,就引用了這樣的一個詞彙。

  我們再往下看下一句,第四註釋這個地方,「冰肌玉骨,賦梅萼之清奇」。賦就是吟詠的意思,前面是詠牡丹之富貴,這邊是賦梅萼之清奇,文句變化一下,詠跟賦其實兩個意思,就是指歌詠讚歎的意思。這邊講到就是指梅花,它的味道非常的清奇。所以每種花的那個味道都不太一樣。最近台灣地區,南台灣這邊黑板樹正在開花,所以晚上散步的時候,如果有黑板樹的話,會有一股滿濃的味道,最近是黑板樹正在開花。這邊冰肌玉骨講到花朵很耐寒,後來我們也把它形容美人的肌膚非常的潔白,很晶瑩、很漂亮。冰肌玉骨就是講到說,冰肌,肌是肌膚,骨是骨頭,指到說美人的體膚潔白晶瑩,也用來形容花朵非常的耐寒,秀雅耐寒。所以這個是屬於比較脫俗的那種美感,跟牡丹那種這麼大一朵的富貴的不太一樣。

  這邊在宋朝陳景沂,那個字念沂ㄧˊ,沂水,陳景沂撰《全芳備祖前集》,這邊全芳,芳是花的意思,裡邊記載很多花的特質,裡邊記載到,袁豐之這個人評梅花,就是品評梅花,他說:「冰肌玉骨,世外佳人」,它冰肌玉骨,世外佳人,「但恨無傾城之笑耳」。後來我們有的寫成但恨無傾城之色。就是說梅花有冰肌玉骨,就像世外佳人,就很脫俗,但是少了傾城之笑,就是指那種美色,回眸一笑百媚生。我們不是也常常講楊貴妃國色天香,回眸一笑百媚生,說有傾城之笑。這邊講到是梅花。

  下一個是「蘭為王者之香,菊有隱逸之趣。竹稱君子,松號大夫。」

  前面的「蘭為王者之香」,就是蘭花有王者之香,就是很高雅,尊貴高雅。我們來看一下註釋第一,這個跟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有關。我們看一下《孔子家語》裡邊記載這麼一段:「孔子自衛返魯」,就是孔子從衛國回到魯國去,「見幽谷之中」,在幽谷之中有什麼?「蘭香獨茂」,就是蘭花開在那,獨茂,自己,「喟然嘆曰」,喟然就是嘆息的意思,「蘭當為王者香」,蘭花當為王者香,所以我們蘭為王者之香就這麼來,「今乃與眾草伍」,現在卻跟一堆草薈聚在一塊。其實他講這一句的時候,也「傷己之不遇」,憂傷自己不遇,沒有受到這些諸侯國君王的重用,看到這個蘭花就好像自己一樣,在眾草之間與眾草為伍。「乃援琴鼓」,援琴,援就是拿起,拿起琴鼓,然後做什麼?《猗蘭操》。這個字念作ㄧ,猗是什麼意思?美好盛大的樣子,就是長得很好的意思。操是琴曲的意思。所以就是寫了一首蘭花,就是寫他自衛返魯的途中,在幽谷裡邊看到這個眾草裡邊獨茂的蘭,然後想起自己的遭遇,跟這個就做了一個情感的交流,於是就有感而發,就寫了《猗蘭操》這個曲子。所以後來我們講說蘭為王者之香,這麼來。

  第二個,「菊有隱逸之趣」,菊花有隱逸高士的這樣的興味在裡邊。這個我們剛剛跟大家介紹過了,就是周茂叔的《愛蓮說》裡邊講到的,「余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我們再看到下一個第三註釋,「竹稱君子」,這是陽明子曰,陽明講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有是四者,而以君子稱,不愧於其名」。就是竹有君子之道有四,有節、虛心這些,而以君子稱,不愧於其名,就是稱它為君子不愧其名。愧是愧對的意思,意思就是不愧對。所以後來我們說竹稱君子,高風亮節。

  「松號大夫」,松號大夫這是跟秦始皇相關的一個典故。在晉朝崔豹的《古今注纂》裡邊記載,秦始皇登泰山的時候,「風雨暴至」,風雨突然來,旁邊剛好有五棵大松。在中國大陸什麼黃山、廬山,常常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松,很美,那個姿態真的是很漂亮的。剛好旁邊有五棵大松,然後「休庇其下」,他就在旁邊,就躲在五棵松樹下,後來就封這五棵大松叫做五大夫,就封它們為大夫,很好玩。所以松號大夫是這麼來的。

  下一個是「萱草可以忘憂,屈軼自能指佞」,這種草好特別;「篔簹乃竹之別號,木樨亦桂之別名」。

  我們先看一下第一個,「萱草可以忘憂」,萱草是可以忘憂,萱草又名忘憂草,可以使人忘卻憂愁,忘憂草。後來我們講到母親也用萱代替,因為我們常常有什麼樣困難,大概都會跟媽媽講,媽媽就是我們的忘憂草。萱草又名忘憂草,可以使人忘卻憂愁。就像我們現在很多花常常聞了,像薰衣草說有安神作用,聞了那個香氣,你神經就比較能夠安定,助眠。

  「屈軼自能指佞」,我們看到註釋第一這個地方,「屈軼」這個註釋,這是一種草,相傳在黃帝的時候,有草的名字叫屈軼,這種草還真妙,奸佞人來,就是奸佞的人,這些奸邪之人來的時候,它就會指向他,所以後來也給它一個名稱叫做「指佞草」。所以屈軼自能指佞,指就是指那個奸佞的人,只要有這樣的人來,那個草就會指向他,這樣的意思。

  第二個註釋「篔簹」,這兩個字念作ㄩㄣˊㄉㄤ,「篔簹」是竹的一個別稱,別號,另外一個稱名,篔簹是生在水邊的大竹子。很大,真的還滿大的,上次好像到斯里蘭卡特別看到。《異物志》裡邊講到:「建安有篔簹竹」,建安這個地方有篔簹竹,「生水邊」,生長在水邊,「長數丈」,數丈高,「圍一尺五六寸」,圍就是指寬,圍抱起來,「一節相去六七尺或一丈」,一節裡邊就六、七尺,或一丈這樣的節,很大。很妙的是「節中有物似人」,節裡邊有物很像人,「長尺許」,一尺許,「頭足皆具」,看起來很像人在裡面。很奇特,篔簹。所以後來篔簹乃竹之別號,就是竹的一種。

  「木樨亦桂之別名」,桂花的另外一個別名也叫做「木樨」。我們看一下木樨,桂之別名,它的花有黃白紅三種。我們在台灣常見到的是黃色金桂,比較常看到是金色的,或者是白色的,白色的叫銀桂,我們那個顏色看起來應該是黃色的,有的黃比較濃一點,有的是比較淡黃一點,金桂。白色叫銀桂,紅色的叫丹桂,其香極清。紅色的就叫丹桂,紅色倒是沒見過,我們在這邊最常見的是金桂。木樨就是桂花的別名。

  我們再往下看,下一個是「明日黃花,過時之物;歲寒松柏,勁節之稱」。再下一個是「樗櫟乃無用之散材」,那個字念作散ㄙㄢˇ,「樗櫟乃無用之散材,楩楠是勝任之良木」,樗櫟是不好的材,楩楠是好的木材,這當然都是就我們的眼光來看。

  我們先看一下第一句的這個地方,「明日黃花」,明日黃花這邊講到的就是,黃花指到是菊花的意思,明日黃花意思是指過時的東西。為什麼會這麼稱?蘇軾曾經寫道,《九日次韻王鞏》的詩裡邊他就講到:「相逢不必忙歸去」,他說相逢不必忙著要回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明日的黃花就是指花謝了,花謝了之後蝶也哀愁了。為什麼?花謝了採不到蜜了,對,牠就不會去了,所以明日黃花蝶也愁。我在讀這個古詩句的時候很美,他講到就是人跟人之間的一個相聚,他說相逢不必忙歸去,能夠相聚很難得,不必忙著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所以後來我們就講到「明日黃花」,就指到是過時的事物。菊花過時了它就凋謝了,過了時令就凋謝了。

  我們再看到「歲寒松柏,勁節之稱」。歲寒松柏,松柏長青,這我們很常用到的。就講到松柏在嚴寒的時候更蒼翠,依然是蒼翠著。所以後來我們就以松柏指到說,有氣節的人不會因為逆境而變節,或遇到特殊狀況而變節,這樣的一個情形。所以「歲寒松柏,勁節之稱」,就是有氣節,遇難不變節。這個常常會在我們古代裡邊,用到就是改朝換代,改朝換代這樣的一個情形,不變節。所以我們常常會有很多遺臣,就是指到改朝換代,然後他們就不做官,不當下一朝的臣子,然後就寫了很多遺民詩。

  我們再看一下第二個,第二個註釋「樗櫟」,這是古人認為這兩種樹木,質地都很不好,不能成材。後來就以「樗櫟」這個詞講到才能很低下。當然我們也會常自謙自己,說自己樗櫟,自己是樗櫟,就是自己不是良材。

  這邊在《莊子》這本書裡邊有寫道,在〈內篇.逍遙遊〉,還有〈人間世〉裡邊有記載到樗跟櫟。我們先看一下第一段的這個地方,這邊講到說惠子,惠子就是惠施,惠施、公孫龍就是我們中國的名家代表,惠施跟公孫龍。惠子就是惠施,惠施對著莊子說,他說:「吾有大樹,人謂之樗」,他說我有棵大樹,人們都叫它叫做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它的樹幹長得很大,但是有臃腫就是有樹瘤,疙瘩,不中繩墨就是不符合繩墨取直的要求,不中繩墨。古代要裁木材的時候要用繩墨,墨斗,其實就是我們現在閩南語叫墨斗。因為長得凹凸不平,根本很難用繩墨去。「其小枝捲曲」,就是指小的枝幹又彎彎曲曲的,也不中規矩,也不適合用圓規那些去裁它。「立之塗」,塗就是道路,在這邊塗是指道路。所以我們有一個詞彙叫道聽塗說,寫這個塗字,這個塗也借用指到就是路途的途,我們現在常常寫的,一個余再一個辶字旁。「匠者不顧」,就是指這些工匠、木匠根本不屑去看它。然後他就講:「今子之言」,這個子就是指莊子,你現在講的這一些話「大而無用」,就像我那一棵樹,樗那棵樹一樣,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這個去就是拋棄的意思,去就是去除,大家所拋棄。意思就是說你講那個大話,這個言論大而無用,你的言談大而無用,大家沒有辦法採納的,這樣的意思。

  第二個,這個是〈內篇.人間世〉裡邊寫到的,這個是櫟的,這邊講道:「匠石之齊」,有個匠石之齊,之在這邊當動詞用,就是前往齊國。「至於曲轅」,到那個地方去,在曲轅的地方看見了一棵櫟社樹,櫟社樹,這個社是土地公廟,櫟社樹的意思就是說,當作神社土地廟的櫟樹。「其大蔽數千牛」,它長得非常大,它的樹蔭可以遮蔽數千頭的牛,數千牛就是數千頭的牛,「絜之百圍」,絜是指用繩子來測量它的寬度,很寬,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它的高度臨山十仞,十仞高,八尺為一仞,十仞就是八十尺,而後有枝,就是長到十仞高的時候才有杈枝出來,可見這個樹木是長得很直的,很高很直的,而且很寬,「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把它造船可以造十餘艘,旁十數就是指十餘艘的意思。「觀者如市」,看它的人很多,市,菜市場,像菜市場,意思就是說很多。結果「匠石不顧」,這個匠石走過去,根本看也不回頭看它,「遂行不輟」,一直走一直走,都不停止,輟是停止。「弟子厭觀之」,厭是滿足的意思,觀之就是看它,看好了,欣賞很久的意思,他的弟子就是跟隨在他旁邊的學徒,看了,也站在那邊看了好久,「走及匠石」,就趕快跑去跟他師父講說:「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自從我拿著斧頭,斧斤就是斧頭,來跟隨著夫子,就是他的老師,「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他說從來沒有看過這個木材這麼樣漂亮的。「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結果您不肯看它一眼,然後也一直走,都沒有停,何邪?為什麼?這個老師就回答他,他說:「已矣」,罷了,「勿言之矣!」不用說了,他說:「散木也」,這邊散材,散木,就是指什麼用處也沒有的樹,什麼用處也沒有的樹叫散木也,「以為舟則沈」,他不知道,雖然看到那麼直,可以造十來艘的船,但是把它建造成舟之後就沉下去了;「以為棺槨」,棺槨就是內棺跟外棺,「則速腐」,很快就爛掉了;「以為器」,把它當作器物,「則速毀」,一下子就壞掉了;「以為門戶」,就是把它當作門戶來用,結果「液樠」,那個字,我們滿足的滿改成木字旁,這個字念作ㄇㄢˊ,樠的意思就是汁液滲出來,就是指把它當作門戶來用,那個汁液會滲出來,最後就不密合了,汁液滲出來不是水就消掉了嗎?那個木頭就消掉了,水跑出來,木頭消了,就不密合了;「以為柱則蠹」,把它當作柱子來用的話,就馬上怎麼樣?生蛀蟲了,長蛀蟲了。「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所以就能夠怎麼樣?長得這麼好。因為它沒有用,所以才能夠長得這麼好。

  莊子引用這個,其實他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是,後邊他還有記載到,講到就是說,後來這個匠石晚上就夢到這個樹神跟他講說:你是什麼東西,竟然可以鄙視我如此。他就嚇一大跳。他說:我之所以讓自己長成這樣子,我就是要讓我自己可以存活下來,那你怎麼講這樣子?後來他就驚醒了,嚇一大跳。其實莊子就是要告訴我們說,藉由這樣的寓言故事,其實他是說什麼樣叫做大用?什麼叫做小用?這個木材因為就是這樣的無用,所以它才能夠成其大;如果它有用,早就沒有辦法長那麼高了,沒有辦法長這麼高就被鋸掉了。所以用與無用很難去定論,要把它泯除,就是不執著。其實後來讀一讀,跟我們佛家所講的道理、釋迦牟尼佛講的道理很通,非常通。

  還有一個沒講到,楩楠,「楩楠是勝任之良木」,楩楠是珍貴的木材。這種木材就是它的作用就很好,作用非常的好,就是我們人可以把它採來做很多很好的器物,所以當然它就可能很容易被砍伐掉了。

  下一個是「玉版是筍之異號,蹲鴟乃芋之別名」。「玉版」就是南方人稱淡乾的筍叫做「玉版筍」,所以玉版是筍的異號,就是別名,另外一個稱呼。「蹲鴟乃芋之別名」,為什麼?因為芋頭的形狀就像鴟鳥蹲坐的那個樣子,所以以蹲鴟做為芋頭的別名。蹲鴟,鴟蹲的那個樣子,那個顏色真的是跟芋頭很像。

  我們再看一下瓜田李下,瓜田李下這個詞彙我們現在也很常用,「瓜田李下,事避嫌疑;秋菊春桃,時來遲早」。

  這邊講到「瓜田李下」,這個是在三國魏曹植《君子行》裡邊就講到說:「君子防未然」,君子要防範未然。那個然就是燃燒的意思,還沒有燃燒的時候你就要預防,不要讓它燒起來,所以我們有說防患於未然。「不處嫌疑間」,不要處在讓人家可以嫌疑的地方。「瓜田不納履」,你不要在瓜田下穿鞋子,那個履是鞋子的意思。不要在瓜田下穿鞋,因為穿鞋子必須要怎麼樣?蹲下來,那蹲下來別人會以為你怎麼樣?偷摘瓜,西瓜。西瓜那些長在地上的,所以不要在瓜田裡邊穿鞋子,因為你需要蹲下,蹲下人家會以為你要偷採瓜。「李下不正冠」,冠是帽子,在李樹下你不要去調整,正冠的意思就是說戴好你的帽子。因為這個李樹它是高的,需要用手去摘的,那你這樣子整了一下自己的帽子,別人就以為你要伸手去採李子。後來我們的「瓜田李下」就這麼來的,所以後來比喻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這種場合,叫瓜田李下。「事避嫌疑」,就是說很多事要避開它的嫌疑,不要讓人家有猜疑的這樣的機會。

  下一個是「秋菊春桃」,秋天的菊,春天的桃,菊花是在秋天開,桃花是在春天開。古詩裡邊有這麼一句話:「桃花二月放,菊花九月開。一般根在土,各自等時來。」菊花也一樣,它雖然枯了之後,就是下一次時節秋天一到的時候,它還是會迸芽出來的,雖然是謝了之後就枯萎了,但是它根還在土裡,桃花也一樣,所以各自等時來,它們各自等時間到了,它就會開花。所以秋菊春桃,「時來遲早」,就是時間早晚不一樣,遲跟早、慢跟早而已,桃就在二月放,菊就在九月開,這樣的意思,等到明年的二月桃就再放,明年的九月菊就再開。

  再下一句是「南枝先,北枝後,庾嶺之梅;朔而生,望而落,堯階蓂莢」。

  這種植物也好特別。我們先看一下第一個,「南枝先,北枝後」,這個很特別,在庾嶺這個地方。我們看到註釋第一的這個,大庾嶺梅花,南邊花已經落下了,凋落了,然後北邊的花才開。所以「南枝先,北枝後」,南邊的梅花先開,北面的梅花後開。

  我們來看一下庾嶺這個地方,位在江西省的大庾縣南邊,五嶺之一。為往來嶺南跟嶺北之間的一個交通要道,嶺南跟嶺北,庾嶺這個地方,這座山裡邊藏有鎢礦,嶺上植梅花。也稱為「梅嶺」或「大庾嶺」,稱為庾嶺或大庾嶺。

  我們再看到註釋第三這個地方,「堯階蓂莢」,這邊就是相傳帝堯殿前的土階裡邊三尺,下生有蓂莢草。這種草也好特別。所以「堯階蓂莢」,就是堯殿前土階下邊所長的蓂莢草。它很特別,是每逢初一,朔而生,朔是初一,望是十五,它每逢初一便一天生一片葉子,初一生一片,初二生一片;生到逢十五的時候開始掉一片,就逢十五的時候一天掉落一片葉子,依此循環不息,月終而盡,就是一個月就很有規律。然後到朔的時候,初一的時候又開始,一片葉、二片葉、三片葉,到十五的時候就開始一片葉掉下。很有趣,怎麼有這麼樣的?還有那個指佞草還可以指向奸佞的人,這真的是太有趣了。

  我們再往下看,下一個是「苾芻背陰向陽,比僧人之有德;木槿朝開暮落,喻榮華之不長」。

  這邊「苾芻」,苾芻這個植物,它的一個特性是「背陰向陽」,就是背對著陰,太陽沒照到的地方,而向著陽,所以有向陽的這樣的一個特質,後來我們就把它比喻「僧人之有德」。佛經裡面講到的一種草苾芻,據說有五義。

  我們看到註釋第一的這個地方,據說有五義:第一個「生不背日」,就是一直向著日的意思,比喻比丘正見思惟,常向佛日,而不背;「冬夏常青」,有一說是能療疼痛,所以比喻比丘能夠斷煩惱毒害的痛苦;「體性柔軟」,就是性很柔;「香氣遠騰」,芳香遠騰;還有「引蔓旁布」,引蔓旁布就是指比丘傳法度人,綿延不絕的意思。引蔓旁布,蔓就是藤蔓的意思,旁布就是一直往旁邊這樣布,布就是散布的意思。所以引蔓旁布的意思就是指比丘傳法,僧人傳法度人,綿延不絕的這樣的一個意思,所以「比僧人之有德」。

  因為時間到了,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學習到這兒,謝謝大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