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幼學瓊林-第36集

  我們現在繼續再往下看,在這本課本裡邊的一百六十頁:「司馬懿畏蜀如虎,諸葛亮輔漢如龍。」

  我們先看一下「司馬懿」,三國時代曹軍裡邊的一個大將。「畏」,畏懼。「蜀」,四川那個地方,就是劉備的。「畏蜀如虎」,像老虎一樣,就是指司馬懿懼怕蜀國,就好像懼怕猛虎一樣。為什麼會怕它?大概裡邊有幾個大將在,那裡邊大概最具有謀略的諸葛亮。所以後邊下一句,「諸葛亮輔漢如龍」,諸葛亮輔佐漢室如同巨龍在天,輔漢如龍。

  我們看到註釋第一的這個地方,「司馬懿畏蜀如虎」。三國時代,諸葛亮進攻魏國,當時候司馬懿不肯出戰,堅守陣地。諸葛亮就派人送給他婦人用的頭巾,軍中的將領數次請戰,跟司馬懿講應該出兵了,結果司馬懿都不准,就被譏笑說,「公畏蜀如虎」,公就是指司馬懿,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我們這邊奈何,把它拆開起來用,奈天下笑何就是奈何,就會被天下人笑。奈何是如何的意思,奈什麼何就是沒有辦法,對什麼事情沒有辦法。諸葛亮,諸葛是複姓,複姓是念葛ㄍㄜˊ,第二聲;如果是單姓的話,念作葛ㄍㄜˇ。像晉朝,我們一直有讀到的葛洪《抱朴子》,有印象嗎?葛洪,諸葛亮的這個葛字,洪是洪水的洪,他有寫一本叫《抱朴子》,朴就是守拙的意思。他是道教的代表人物,道教所承繼的是道家的思想,就是無為的思想,守拙。

  我們再看到第二個,「諸葛亮輔漢如龍」。在《綱鑑總論》裡邊就寫到,諸葛亮是怎麼樣的一個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鞠躬盡瘁,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盡了,事必躬親,所以最後很早就過世了,應該我們現在的醫學名詞叫做過勞死。即便這樣,到了死才停止。在一生裡邊,他對於蜀漢這樣的盡心盡力。在劉備要過世的時候,把他的阿斗交給諸葛亮,裡邊有寫到,有跟他講,如果扶不起的話你就直接稱王,自己就稱王。但是諸葛亮沒這麼做,這個人一生是盡忠的。「亮之所以如龍也」,亮就是諸葛亮,之所以如龍,像龍一樣,飛龍在天,我們乾卦裡邊講到飛龍在天。

  看三國故事真的滿精彩的,裡邊你會看到這些大將很有智謀,他們在處理事情那種慎謀能慮,很多事情都有所思慮,不衝動的。

  我們再下來,下一句是「鷦鷯巢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

  鷦鷯是很小的鳥兒。我抓了一下圖片,大家這邊可以看到,這邊這隻是母鳥,這個是小鳥,雛鳥,你看牠樣子非常的小巧,很小。「鷦鷯巢林」,巢林的這個巢字當動詞用,這邊的巢,巢是指把窩築在樹木上。另外有一個字叫做窠,是一個穴,在下面再一個果,那是把穴築在洞穴裡邊。這些鳥兒的習性不一樣,有的是築在樹木上,有的是築在洞穴裡邊的。

  我們再往下看,第一個,註釋第一個,「鷦鷯巢林,不過一枝」。鷦鷯就是一種小鳥,剛看到的,築巢是極為精致的。鷦鷯築巢在林中,所棲不過一截樹枝,因為這麼小,鳥兒築巢在那邊,個兒很小,所以牠不會築得很大。我們在《莊子.逍遙遊》裡邊他就寫到這麼一句:「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就是鷦鷯這種鳥築巢在深林裡邊,也不過一枝,那麼一大片,不過就一枝。「偃鼠飲河」,偃鼠這種動物牠喝河裡邊的水,也「不過滿腹」,喝飽了,因為體積也都很小,所以一下子就喝飽了。後來我們就把這句講到,「鷦鷯巢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講到一個人所求不多的意思,就一點點。就像我們後來有講到,好大一棟大廈,就是自己,高樓大廈,自己一整棟那麼大,結果晚上睡覺的時候也不過一床而已。

  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就是鼴鼠,牠的前腳比較粗,後腳是有點退化了,就是變得好小,但是很有力量,可以扒土。你看牠在洞穴裡邊扒土,那個手掌,腳掌,應該叫腳掌,扒土的那個樣子,這個是鼴鼠。因為體積也很小,所以喝一點點也就飽了。這邊鷦鷯巢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講到就是所求不多。

  我們再往下看,這句是「棄人甚易,曰孤雛腐鼠;文名共仰,曰起鳳騰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到說,要拋棄一個人很容易,這叫做什麼?「孤雛腐鼠」。「孤雛」就是指單獨的一隻,雛是小鳥、幼鳥。「腐鼠」就是指腐爛的老鼠,就是把牠丟掉很簡單。「文名共仰」,就是指他的文章寫得很好,讓大家所共仰,這叫做「起鳳騰蛟」。從字面上我們看到,這句話的意思是指這樣。

  它的一個典故,我們往下看註釋第一的這個地方。註釋第一,「孤雛腐鼠」:比喻微賤且不足道的人或物。孤雛就是孤獨的幼鳥,沒有依靠,所以當然你要把牠丟掉是很容易的。腐鼠是腐爛的老鼠,這個都是不太珍貴的,就隨便丟棄。

  在《後漢書.竇融傳》,竇融,裡邊寫道:「今貴主尚見枉奪,何況小人哉!國家棄憲,如孤雛腐鼠耳」。這段寫到是指竇憲,竇憲是竇融的曾孫。我們《後漢書.竇融傳》裡邊,它有附著竇融的曾孫竇憲。他是外戚,因為在漢章帝的時候,他立竇憲的妹妹為皇后,所以他是叫做母舅。但是有點跋扈,這個竇憲有點跋扈,他靠著後宮的勢力,用很賤價奪取了沁水公主,沁涼的沁,沁水公主的田園。後來漢章帝知道之後,很生氣的就罵竇憲說,連公主的東西你都敢拿。今貴主尚見枉奪,就是現在連公主的東西你都敢這樣奪取,何況小人哉,何況是別人?意思就說,你連公主的東西你都這麼囂張的要去,那些沒有勢力的人,那不是要得更恐怖嗎?所以他就丟下一句,漢章帝就丟下一句給他:「國家棄憲」,國家要把你這個竇憲給丟掉、拋棄掉,「如孤雛腐鼠耳」,就好像丟棄孤雛跟腐臭的老鼠一樣,很簡單的,你是不值得去珍惜的、微不足道的。

  我們再看到第二個,「文名共仰,曰起鳳騰蛟」。起鳳騰蛟跟蛟騰意思是一樣,這個「起」,動詞,所以這邊的「騰」,動詞,兩個動詞就當句對,起鳳騰蛟。這邊是指文章十分的豐富,文采又非常的華麗,就像鳳凰起舞跟蛟龍騰空。起鳳、騰蛟,兩個是飛舞、騰飛的意思。

  在唐朝王勃的《滕王閣序》裡邊就有講到這一句:「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就講到騰蛟起鳳。孟學士,這個孟學士跟大家介紹一下。滕王閣我們之前有跟大家介紹過,它是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西北,在贛江的東岸。它建造的時間是在唐高宗永徽四年,是西元六五三年。當時候擔任洪州都督的唐高祖李淵他的小孩元嬰,李元嬰所建造。在落成的那一天剛好被封為滕王,所以他就用滕王閣,就以滕王做為閣的名稱。後來州牧他們在重陽節當天,在這個地方宴賓客。當時候王勃剛好也來到這個地方,要到交趾,越南那邊交趾省親。結果路過南昌,也被邀請進去,於是就寫下了《滕王閣序》。

  我們再來看一下,他為什麼會提到孟學士這個詞章之宗?孟學士指到的是誰?晉朝孟嘉。孟嘉是誰?陶侃的第十個女兒的先生,就是第十女婿,就是陶潛的外祖父,陶潛陶淵明大家就比較熟悉,他是陶淵明的外祖父。年少的時候就很有文才。東晉初年的時候,中書令叫庾亮,他擔任鎮江州,就是今天九江這個地方。他就聽說當地有個才子叫做孟嘉,名氣很大,然後就把他召來做他的從事,就是當他的幕僚,幫他佐理這些軍務。

  有一次,庾亮的朋友叫做褚裒,他到鎮江這邊來拜訪庾亮,庾亮就設宴款待當地江州的這些大大小小的官員,還有當地的這些名人賢士。褚裒就有聽說,你們這個地方有一個叫孟嘉的人,這個很有才學。他就講:「久仰江州才子孟嘉,不知道今日是否出席?」這時候庾亮,他就要考考他的老朋友的眼力好不好。當時候孟嘉坐的位置是比較遠一點,在比較遠的角落。褚裒他就一望,他就跟庾亮講,就是坐在那個角落那一個,氣度非凡的那個。庾亮看到老朋友也很厲害,在這麼多人中一眼便識出孟嘉,那他就更重用孟嘉。果真不凡,所以你看,他的老朋友也不認識孟嘉是誰,只有聽過名聲,但是在眾人當中這麼一看,他就覺得這個人氣度非凡。

  後來孟嘉在大概西元三四五年,這個地方,《晉書孟嘉傳》裡邊記載,他說當時候,他又被征西大將軍桓溫任作江州刺史。有一次,一樣在九月九日重陽節的時候,一樣大宴賓客,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員。結果孟嘉非常開心,很開心,喝酒喝到自己帽子掉了都還不知道,帽子掉了都還不曉得。後來孟嘉起來上廁所,然後桓溫就跟旁邊的人講,把他的帽子撿起來,然後叫他們當場就寫一些戲文取笑他,帽子掉了都還不知道。於是當眾這些官員就有人寫了,當場就寫了,然後就壓在他的帽子下邊。孟嘉上完廁所回來之後,看到桌上有一頂他的帽子,然後一拿起來,他也很從容不迫,就拿起來自己戴上。看到桌子上還有一些文章,他就拿起來看,一看大家取笑他的,他也很從容不迫,也當場就寫了一篇文章,為自己的落帽失禮辯護。桓溫、滿座嘉賓傳閱之後,也都嘖嘖稱奇。

  所以這邊《滕王閣序》王勃講到,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這邊特別就引用到了這樣的一個典故。王勃《滕王閣序》是在唐朝,孟嘉這是魏晉南北朝的時候,比他更早的朝代。因為同樣都是在九九重陽節這一天,他的文章也是相當出名,所以那邊特別引用了他的一個典故。後來這邊特別其實也講道,《滕王閣序》裡邊講到騰蛟起鳳,指到就是說當時候聚會的這些人,都是才華橫溢的、才華洋溢的人,匯聚在這個地方。詞宗就是指在詞章方面,宗就是指最好,有引領的這樣的一個地位,指到詞章造詣為眾所景仰的。所以這邊講到文名共仰,文名就是指他的詞章,這樣的一個名聲是大家所共仰的,這叫做起鳳騰蛟。

  這邊讓大家看一下,這張就是現在蓋的滕王閣,在江西,滕王閣長的就是這樣子。我們中國的這些文人很喜歡蓋閣,可以遠眺,所以我們也常常什麼黃鶴樓、滕王閣。

  我們再往下看下面那一句:「為公乎,為私乎,晉惠帝問蝦蟆;欲左左,欲右右,商湯德及禽獸。」

  我們先看到第一句,「為公乎,為私乎」,這是公的還是私的?這是什麼?「晉惠帝問蝦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來看一下註釋第一。在《晉書.惠帝紀》裡邊,本紀,裡邊記載說,晉惠帝他的年代是二五九到三O七,西元二五九到三O七。他曾經遊上林苑的時候,上林苑這是皇帝打獵的一個地方,結果他聽到了蝦蟆的叫聲,然後他就問左右的人,左右就是指隨侍在旁的這些官員,「此鳴者,為官乎?為私乎?」他就問說,現在在鳴叫的這個東西,是官家所有,還是私人所有?左右就戲弄他說,「在官地則為官」,在官府的地裡邊就是官家的;如果在私地,就是私家的。其實這是有點諷刺他,晉惠帝我們知道,這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之一。有臣子跟他講,老百姓肚子餓得都沒有得吃,他說,為什麼不吃肉?老百姓餓得都沒東西吃了,他竟然說,為什麼不吃肉?他聽到蛤蟆在叫,還問說這是公家的還是私家的,所以左右的臣子看他這樣的皇帝真的是,我覺得會好幾條槓,所以就戲稱牠在官地則為官,在私地則為私。癩蛤蟆還歸誰所有,這種皇帝真的是……

  我們再看到下一句是「欲左左,欲右右,商湯德及禽獸」,這個之前有提到過,有個成語叫做網開三面,這是形容仁德之君行政寬大。在《史記.殷本紀》裡邊記載到,有一天商湯外出,看到野外有人張了四面網捕捉這些鳥獸,然後他就祈禱說,從天上地下和四方來的,都進入我的網羅,就是那個人在那邊講,從天上地下的和四方來的,都到我的這個網子裡邊來。商湯這麼一聽,他說,哎呀,一網打盡!於是就叫張網的人撤去了三面網,然後就讓他祈禱說,想往左的就往左,就叫做「欲左左」,想往左邊的你就往左邊,想往右的你就往右邊,不聽從命令的就進入我網裡邊,他已經網開三面了,剩下一面留著。

  後來諸侯聽到了這件事情都說,湯的恩德已經到達了頂點。怎麼說?連禽獸、鳥獸都受益,仁慈到這樣,對於禽獸都能夠這樣寬宏的去對待牠們,何況是對人?所以當時候很多諸侯國就聽命於他。後來我們講到網開三面,就是商湯將捕鳥者所立的四面網,把它放開三面,只留一面的故事。後來我們就將這個成語網開三面,比喻作寬大仁厚,對於犯錯的人從寬處置。

  我們再往下看:「魚游於釜中,雖生不久;燕巢於幕上,棲身不安。」

  魚游在釜中,釜是煮飯的鍋子,那這樣「雖生不久」,真的,煮熟了,慢慢煮熟了牠就死了。「燕巢於幕上」,巢在這邊也當動詞用,就是築巢,築巢在幕,幕是帷幕的意思,帷帳、帷幕,「棲身不安」,這是很危險的。

  我們先看到第一個註釋這個地方來,「魚游於釜中」,比喻身在絕境,命已經危在旦夕了。在《後漢書.張綱傳》裡邊有記載到,東漢張纓在徐淮之間作亂,就是張纓在徐淮這個地方作亂,十多年了,朝廷不能征討,朝廷對他都沒辦法。漢安帝的時候,張綱為廣陵的太守,擔任廣陵的太守,他就親自踩著車去見張纓,然後以恩信諭之,就以恩德,這個信,恩信來說服他。這個諭是明白的意思,曉諭,就是來開導他,以恩信而不是用武力。纓聞之哭著說,張纓聽他講完之後哭著說:「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今聞明府之言,乃纓等更生之辰也」,更生之辰也就是指再生的意思。這邊講到就很難過說,他居處在蠻荒之地,不能自通朝廷,也不堪侵枉,於是就聚眾在這邊作亂苟活,好像魚游釜中,我們雖然聚眾在這邊,其實也是非常危險的,跟他講,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喘息是呼吸,就是指活著,那種很危險。現在聽到您這麼一講,真是讓我們有獲得重生。在第二天,張纓就率領他的部下還有他的妻兒歸降了。所以有時候,很多事情不是只有武力能夠解決,有時候武力暴力解決,往往又造成了更多更麻煩的事,如果能夠以這樣的恩信去說服別人,這是最好了。

  我們再看到第二個註釋,「燕巢於幕上,棲身不安」,這邊講到就是說,燕子築巢在簾幕上邊、帷幕上邊,這是非常危險的。棲身不安,棲身在這個地方是很不安全的、危險的。這是《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裡邊有記載到,講到吳公子札「自衛如晉,將宿於戚」,從衛要到晉去,到晉國,將宿於戚,結果晚上夜宿在戚這個地方。戚是誰的領土?孫文子之邑也。這兩個是有仇的,所以夜宿在這個地方不太安全。「聞鐘聲,曰:『異哉!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於幕上也』。」就講到,在這邊居住,宿在這個地方,夜宿在這個地方就好像是什麼?燕之巢於幕上也,就好像燕子築巢在帷幕上邊,是很危險的。

  我們再往下,下一個是「妄自稱奇,謂之遼東豕;其見甚小,譬如井底蛙」。「井底蛙」這個詞彙我們現在滿常用,井底之蛙。

  我們先看一下「妄自稱奇」,妄是誇大,說自己很厲害,這種叫做「遼東豕」。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一下註釋第一。這是《後漢書.朱浮傳》裡邊記載到,東漢朱浮和彭籠結怨,東漢時代朱浮跟彭籠結怨。彭籠舉兵要攻打朱浮,然後朱浮就寫信給他說:「伯通與耿俠遊俱起佐命」,伯通跟耿俠遊他們一起佐命,佐命是指輔助天子創業,輔助天子創業叫佐命,「同被國恩」,就是同樣被國家國恩所照顧。「俠遊廉讓」,他就一直稱說,我一點功勞都沒有,「屢有降挹之言」,挹就是退讓的意思,降也是退讓,降挹就是指到說,這跟我都沒有什麼關係的;「伯通自伐」,這個伯通卻是怎麼樣子?自伐,伐是驕傲的意思,驕傲,就是自己很驕傲,「以為功高天下」,以為自己功勞非常的大。

  他就講:「往時遼東有豕」,朱浮就寫信給彭籠,跟他講,以前遼東有豬,有豕,「生子白頭」,就是生了個小孩是白的頭,「異而獻之」。遼東有豬,結果牠生的小孩頭竟然是白色,他覺得很奇特,就獻之。「行至河東」,結果走到河東的時候,從遼東走到河東,看到一群豬全部都是什麼?白色的,「懷慚而還」,非常的慚愧,覺得好丟臉,然後就回家了。他就用這樣的一個比喻,說遼東有豕,有豬,生子白頭,有人就覺得這個好特別,牠的主人就覺得很特別,就把牠要獻給別人,走到河東的時候,發現這個地方都是這樣的,結果就覺得很不好意思,就回去了。「若以子之功,論於朝廷,則為遼東豕也。」後邊他就講若以子之功,朱浮跟彭籠講,以你之功論於朝廷,就好像是什麼?遼東豕也,意思就是說很常見。所以後來就用遼東豕比喻少見多怪,自命不凡。

  我們再往下看「井底蛙」,井底蛙,註釋第二這邊,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天空。後來我們就用這個來比喻說見識很短淺,很淺薄。在《莊子.秋水篇》裡邊有記載到,它就講道,記載有井蛙跟巨鱉的寓言故事。故事大概是這樣,就有一天巨鱉來到了井蛙旁邊,然後井蛙就跟牠講,你看我自己在這邊多快活,很開心的,非常開心,隨時都可以在井邊跳來跳去,累了就到井裡邊去休休息,在水中還可以把頭還有嘴巴露出來,然後把腳踩在泥巴裡邊,那些蝦子、螃蟹、蝌蚪哪有比我快活?根本都比不上我。就講牠是一井之王,很開心。牠說你有空怎麼不常到這邊來看看。

  結果這隻巨鱉就想要進到井裡邊,可是連腳都放不進去,這個井小到連腳都放不進去。然後牠就跟青蛙講,你見過大海嗎?它的遼闊豈止千里,它深何止千仞。然後就講到,大禹治水的時候,十年當中有九年是洪水,商湯的時候,九年的時間,大概有七年的時間是有旱災,但是海水一點也不因為洪水而增加,也不因為旱災有減少。牠說,這才是住在東海的大快樂。井底之蛙聽了牠這麼一講之後,才知道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是何等的微不足道。這是《莊子.秋水篇》裡所記載到的,井蛙跟巨鱉的這樣的寓言故事。

  在《荀子.正論》裡邊也有記載到,但是它裡邊用到的是坎井之蛙。裡邊寫到:「淺不足與測深,愚不足與謀知,坎井之蛙,不可與語東海之樂。」就是坎井之蛙,你是沒有辦法跟牠講東海的快樂的,這邊用到是坎井之蛙。

  到《後漢書.馬援列傳》裡邊,它就記載到,東漢馬援對隗囂,那個字念隗ㄨㄟˇ,隗囂,跟隗囂說:「子陽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這句話典故是在,隗囂他是東漢時代人,王莽末期的,王莽末,據隴西,在隴西這個地方,稱西州上將軍,旋屬光武,就是依附光武帝,後來又背叛了,又附公孫述,光武帝就西征,最後隗囂敗死。這句話講到的,就是指東漢馬援對隗囂說,子陽,子陽就是公孫述,他是井底之蛙,井底蛙,我們這邊講到譬如井底蛙,而妄自尊大,自己妄自尊大,你不如專意東方。因為他是在西邊,在西邊隴西那個地方稱霸,在那邊作亂,所以他就奉勸他,不如專意東方,歸漢,這樣的意思。所以後來,這邊就將《莊子》的這個寓言概括為井底蛙,井底之蛙的這樣的一個,很明確的去使用這個詞彙,講的就是指井底之蛙見識很淺短,「其見甚小,譬如井底蛙」。

  我們再往下看這個:「父惡子賢,謂是犁牛之子;父謙子拙,謂是豚犬之兒。」

  這邊講到的「父惡子賢」,就是父親不好,但是兒子卻很好,這個叫做「犁牛之子」;「父謙子拙」,就是父親謙稱自己的小孩很愚笨,這叫什麼?叫「豚犬之兒」。

  我們先看到第一個註釋,我們來看一下這個為什麼叫做犁牛之子是指到父惡子賢,這是從《論語.雍也》篇裡邊出來。我們先看一下前面,雜色耕牛所生的小牛叫犁牛之子,犁牛,耕牛,大概就是雜色的這種耕牛。比喻父賤而子賢,這個怎麼講?犁牛,這是古代祭祀需要用毛色純正的,不能用耕牛。所以後來這個耕牛就指到人是微賤的,就是比較卑賤的。

  《論語.雍也》篇這邊講道:「子謂仲弓」,仲弓是他的學生,孔子曾經跟仲弓講:「犁牛之子騂且角」,就是指到說,耕牛的這個雜色牛,不能當作祭祀的這個牛,但是牠的小孩怎麼樣?騂且角。騂是指紅色的,紅色。角是指到就是兩隻牛角很端正。就講到犁牛生的這個小孩是很棒的,純赤色的,而且雙角非常的端正。「雖欲勿用」,雖然你不把牠做為祭祀用,就是使用、有用,「山川其舍諸?」山川,這個就是指到說大自然山川這些神靈,其就是難道的意思,這個其字是難道的意思,山川的這些神靈難道會捨棄牠嗎?這個諸就是指到犁牛之子。這一句其實是孔子在跟仲弓講,你雖然出身卑微,但是你這麼樣的有才華,一定能夠被任用,為世所用。所以後來我們這邊講到,父惡子賢,謂是犁牛之子,就是這樣來。

  我們再看一下「父謙子拙,謂是豚犬之兒」。《三國志.吳書.吳主權傳》裡邊曹操講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曹操講到,生子當如孫仲謀。後來辛棄疾有寫一闋詞,就引用到曹操所講的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個孫仲謀就是孫權。我們再看一下,「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是怎麼樣的一個情形?我們來看一下後邊。劉景升就是劉表,字景升,是山陽郡高平縣人,在今天山東省濟寧市魚台縣東北,是西漢的時候魯恭王劉餘之子郁桹侯劉驕的九代孫,這個是魯恭王的後代,劉景升。有一次他就講,「我兒不才」,他有講到自己這個小孩子,我兒不才當然是一個謙稱。所以這邊講到,父謙子拙,謂是豚犬之兒。

  我們再往下看:「出人群而獨異,如鶴立雞群;非配偶以相從,如雉求牡匹。」

  我們先看一下這個,第一句大家應該還比較熟悉,「出人群而獨異」,在人群當中是比較特別的。獨異,特別、不同,異是不同。就好像什麼?「鶴立雞群」,就是這一群雞裡邊,鶴站在裡邊,你就目標很顯著,雞都個兒比較矮,那個鶴腳很長,所以你就會看到那個鶴。所以後來我們就把它引用到,「鶴立雞群」是指人的才能或儀表特別的出眾。

  我們看到註釋第一的這個地方,晉朝戴逵《竹林七賢論》裡邊就記載到:「嵇紹入洛」,嵇紹到洛,洛陽,「或謂王戎曰」,有人就告訴王戎說:「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他就講到,昨天稠人中,一群人裡面,始見嵇紹,第一次看到嵇紹,看他昂昂然,昂昂就是高昂的意思,好像野鶴立在雞群裡邊,就是很獨特的意思。所以你看,一群人裡就可以看到他,很特別。

  在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裡邊的「容止」,就講到嵇延祖,嵇延祖就是指嵇紹,嵇紹他的字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同樣的意思,都是稱讚嵇紹這個人很特別,才華出眾。所以後來我們指到就是說,人的才能或儀表特別的出眾,叫做鶴立雞群。

  我們再往下看這個,「非配偶以相從,如雉求牡匹」。這句話就比較特別一些,非配偶以相從,不是配偶,然後跟他在一塊,這個後來就好像是什麼?雉求牡匹。為什麼淫亂無禮叫做雉求牡匹?我們來看一下註釋第二。雉求牡匹就是指到淫亂無禮。在《詩經》裡邊記載到:「雉鳴求其牡」,雉,野雞,雉鳴叫求其牡。為什麼這樣的一句話叫做淫亂無禮?因為我們在古代裡邊,飛類,飛的叫做雄雌或雌雄,就是男生女生的稱呼,鳥禽飛的這一類叫做雌跟雄。走類,就是獸,走類,四隻腳的,叫做牝牡。雉雞應該是怎麼樣子?求其雄,應該是求其雄,因為牠是鳥類,所以應該是求雄。但是牠現在是什麼?今求其牡匹,牡,牡就是指走獸公的就叫做牡,牝是母的。現在這個雉雞應當是要求其雄,今求其牡匹,如淫亂之人,犯禮以相求也。就是這樣,所求對象錯誤,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樣。

  我們再看到下一句:「天上石麟,誇小兒之邁眾。」「天上石麟」,我們後來也會講天上麒麟,麒麟兒,我們講到麒麟,講到就是指生男孩。「誇小兒之邁眾」,邁眾就是指跟別人不太一樣,出類拔萃。「人中騏驥,比君子之超凡。」人中裡邊的騏驥,這個都是吉祥獸,就好比君子之超凡,就是指特別出類拔萃這樣的人,叫做「人中騏驥」。

  我們先看一下「天上石麟」,這個句子從哪邊來?註釋第一,天上石麟是對兒童前程遠大的讚語,就是對這個小孩子的誇讚。在《南史.徐陵傳》裡邊,《南史.徐陵傳》就寫徐陵,「年數歲,家人攜以候沙門釋寶志」,寶志公,家人就帶著他去拜訪,候是拜訪的意思,去拜訪沙門釋寶志。「寶志摩其頂曰」,這個寶志公就摩其頂,就是摸他的頭,說「天上石麒麟也」,就講這個小孩子是天上石麒麟也。所以後來我們就講到天上石麒麟,就誇讚小孩超越眾人。「邁眾」,邁就是超越的意思,超越眾人。

  下一句,「人中騏驥,比君子之超凡」。第三註釋,人中騏驥比喻特別出類拔萃的人才。在《南史.徐勉傳》裡邊記載:「此所謂人中騏驥,必能致千里。」這個是講到徐勉有奇才,同宗族的人就稱他說什麼?人中騏驥,人裡邊的騏驥。騏驥,良馬,後來這邊就指到說才能出眾。所以這邊天上石麟跟人中騏驥,都是誇耀人不凡,在群眾裡邊算是很好的,出類拔萃的。天上石麟特別是誇讚小孩,人中騏驥比喻到的就是一群人裡邊、君子裡邊出類拔萃的人才。

  再下來這個是「怡堂燕雀,不知後災;甕裡醯雞」,那個字念作醯ㄒㄧ,醯雞,「安有廣見」。

  字面上一看就是,「怡堂」,怡是安適的意思。我們看到註釋第一,「怡堂燕雀」,怡是安適。就是指到怡堂上,就是很安適的屋堂上邊,有著誰住在那裡?燕雀。這個是比喻身處險境而不自知,諷刺那些居安卻不思危,禍到卻不知道避開的人。

  這是怎麼樣的情形?我們來看一下。戰國時代魏王曾經問諸大夫,就問這些大夫們,這些大夫都認為,「皆以為秦伐趙,於魏便」,就講到說秦朝要攻打趙國,然後他們這些大夫都認為說,這個對我們魏國是有幫助的。結果這時候有個人進諫,叫孔斌,他進諫就說:「不然」,不是這樣的,「秦,貪國也」,他說秦國是一個非常貪心的國家。「勝趙必復他求」,打敗了趙國之後,他一定又會再往外去求其他的地方,去攻打別的國家的意思,「吾恐是時魏受其師也」,我擔心,吾恐這個恐是擔心的意思,他說我擔心到時候魏國恐怕會受他的攻打。他就講到說「先人有言」,先人有一句話,「燕雀處堂方自以為安」,燕雀處在這個堂方,自己處在這個堂上,屋堂上邊,自以為很安穩,「竈突炎上,棟宇將焚」,竈突就是指煙囪,這個下邊火在燒,然後棟宇將焚,這個房子要被燒了,「燕雀不知禍之將及己也」,燕雀都還不知道自己的禍患要來到了,不知道這個禍患將要及己,要到牠的身上了。所以後來我們這邊「怡堂燕雀,不知後災」,就是從這邊來的。

  我們再看到下一句,「甕裡醯雞,安有廣見」。「甕裡醯雞」,這句話指到就是,我們現在去理解它就是指見識不廣。那怎麼說?來看一下註釋第二。醯雞是醋甕裡邊的小酶蟲,就是小飛蟲,醋甕裡邊常常會生一堆小飛蠅,小小的。在《列子.天瑞》篇裡邊有講道:「厥昭生乎濕,醯雞生乎酒」,厥昭就是指蟩蛁,加上這個虫字邊,這是蜻蛉蟲的一個別稱,蟩蛁,蜻蛉蟲。生乎濕就是指那種低窪處。醯雞生乎酒,小飛蠅生在酒裡邊。都是指到識見不廣,活的地方都是非常狹窄的,見識不廣。

  後來在《莊子.田子方》裡邊,這篇就記載到,他講到:「孔子見老聃」,孔子去見老子,就跟老子交談了一番之後,孔子聽完之後出,就出來,「以告顏回曰」,就告訴顏回說,「丘之於道也」,丘就是指他自己,孔老夫子孔丘,丘之於道也,就是我之於道也,「其猶醯雞與!」就好像是什麼?醯雞。那個字念與ㄩˊ,句末助詞。後來我們又加上一個欠字邊,也是一樣念作歟ㄩˊ,就是句末助詞。他說我之於道就好像醯雞,就是指識見很狹小的意思。「微夫子之發吾覆也」,這邊「微」,發語詞,若不是夫子之發吾覆。夫子這邊指到的是老子,老子啟發我。這個覆是指蒙蔽,覆是覆蓋的意思,意思就是自己蒙蔽,不清楚,覆是覆蓋的意思,在這邊指到就是蒙蔽。如果沒有夫子,就是老子來啟發我蒙蔽的思想,「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我不知道天地的大全。《莊子.田子方》裡邊這裡是孔子以甕裡醯雞,就是甕中醯雞,比喻自己識見非常的狹窄,經過老子的開啟之後,才知道天地是很廣大的,這樣的意思,甕裡醯雞。所以講,甕裡邊的小飛蟲,哪有廣見?安有,這個安就是哪裡,哪裡有廣見?

  再下一個是「馬牛襟裾,罵人不識禮義;沐猴而冠,笑人見不恢宏。」

  「馬牛襟裾」這個詞彙是罵人不識禮義;「沐猴而冠」就是指獼猴戴著帽子,這個成語是指什麼?笑人家見識不恢宏,「見不恢宏」,恢宏是廣闊的意思。

  我們來先看一下後邊,註釋第一這個地方,「馬牛襟裾」,這是指到說馬牛雖然穿著人的衣服,依舊是什麼?牲畜的行為,所以比喻不識禮儀的人,行事就像禽獸一樣。在唐朝韓愈曾經作了一詩,《符讀書城南》,這樣的詩勉勵他的兒子,「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他講說,人不通古今,這個就好像牛馬而襟裾,牛馬而穿戴人的衣服,但是行身陷不義,做的卻都不懂禮義。況望多名譽,你行身都陷不義了,你還奢望要有好的名譽,不可能的意思。所以這邊講到就是說要懂禮義。襟裾就是指衣服,人穿的衣服,襟裾。

  第二個,「沐猴而冠」,沐猴就是獼猴的意思,獼猴戴著人的帽子,人模人樣的,但是生性很急躁,不能像人久著冠帶。幫牠戴上去看起來人模人樣,但是戴一下子牠就很想把它拿下來了,沒有辦法像人久著冠帶。後來這句話我們就講到,虛有其表,卻辦不成人事這樣的意思。

  這句話在《史記.項羽本紀》裡邊,這麼一段記載:「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就講到說關中這個地方,山河險要,地非常的肥沃,可以在這邊稱霸。這個是在什麼時機講這樣的話?這是在秦朝末年,劉邦跟項羽等這些人起兵反秦。當時候他們就約定,誰先攻進關中誰就當關中王。後來劉邦首先破秦都咸陽,後來項羽接著趕上。結果項羽有點不樂,就是沒有按照那個約定來,結果一進到那個地方之後,就把阿房宮給燒了,很多錢財,金銀財寶擄獲一空。當時候就有人勸他說,怎麼不在關中這個地方就在這邊稱霸?

  結果項王見秦宮都已經燒殘破了,又心懷思欲東歸,就很想趕快回家,他就講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他就講到,富貴如果不歸故里,就好像你穿著錦衣,穿著華麗的衣服在晚上夜行,誰知道?意思就說他現在做得很好了,要衣錦還鄉。結果後來說服的這個人就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他就講說,人家講說楚地的人就好像獼猴戴著帽子一樣,雖然人模人樣,但是真是性情急躁得很,果然,果真是如此。結果後來項羽聞之,項羽聽到這樣,結果烹說者,就把那個說服他的人,就把他給烹煮了。所以項王其實是很殘暴。

  後來我們就以沐猴而冠,就講到楚人性情很暴躁,我們也講到笑人見識不恢宏,見識很淺短,見識不恢宏。

  我們再下一個是「羊質虎皮,譏其有文無實;守株待兔,言其守拙無能」。

  第一個「羊質虎皮」,羊質就是羊的本質,外面披著是老虎的皮。這句話指到就是譏笑別人有文無實,文是指外表的文采,但是沒有實質,就是虛有其表的意思。「守株待兔」,我們就講守著這棵樹等待兔子,這個都有典故,叫做「守拙無能」。

  我們先看到第一個羊質虎皮的註釋,本來的意思就是指笨拙無能的羊披上虎皮,但是牠怯懦的本質卻沒有改變。後來也比喻說,只是白白的有好的衣冠,用來比喻虛有其表,徒有虛名,但並沒有實際能力的人。

  在漢朝揚雄《法言.吾子》篇講道:「羊質而虎皮」,本質,羊的本質,披著老虎的皮,結果怎麼樣的情形?「見草而說」,這個說通喜悅的悅。我們《論語》裡邊第一章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就是寫這個言字旁的說字,悅,喜悅的悅,通喜悅的悅。看到草就非常開心,因為羊的本質就是什麼?吃草,所以牠看到草原很開心。「見豺而戰」,看到豺而戰,就看到豺,這個很凶猛。「忘其皮之虎矣」,結果忘記牠自己是披著什麼?老虎的皮而已,根本都不堪一戰的。所以後來我們這個羊質虎皮,「譏其」,就是譏笑別人,「有文無實」,徒有虛名,外表裝著很強硬,但是內心是十分的怯懦的。

  我們再看到第二個,「守株待兔」,這個是從《韓非子.五蠹》。《韓非子》這本書裡邊也有很多寓言故事,《莊子》裡邊很多,《韓非子》裡邊也很多。「五蠹」篇裡邊記載到,宋國人有耕者,「宋人有耕者」就是宋國有一個農夫,「田中有株」,田裡邊有一株樹,結果那天好死不死一隻「兔走觸株」,一隻兔子跑著跑著,那個走是跑的,結果就不小心去撞到了這株樹,「折頸而死」,結果頸一折就死了。「因釋其耒而守株」,這個農夫一看到這樣,他就釋其耒,釋就是放下的意思,放下了耒,耒就是鋤具,然後就守著株,守著這棵樹,等待什麼?「冀復得兔」,冀就是希望,復是再的意思,希望再能夠抓到兔子。「兔不可復得」,結果哪有常常兔子去撞到那棵樹的?「而身為宋國笑」,這樣的舉動結果就被宋國人所取笑。後來我們就以守株待兔,來諷喻墨守經驗而不知變通,或者妄想不勞而獲,所以這邊講到「言其守拙無能」。

  再下一個是「惡人如虎生翼,勢必擇人而食;志士如鷹在籠,自是凌霄有志」。

  第一句,「惡人如虎生翼,勢必擇人而食」。我們看到註釋第一個,惡人如虎生翼就是幫助壞人作惡,就好像助長惡人的氣勢,惡人就好像長了翅膀的什麼?老虎,如虎生翼。老虎已經很凶猛了,已經很厲害了,如果再讓牠長一對翅膀的話,那了得!那就是更加得志、更張狂了。所以這邊惡人如虎生翼,「勢必擇人而食」,最後牠就擇人而食。在《周書》裡邊記載到,《周書》它說:「毋為虎傅翼」,不要幫老虎又幫牠加上什麼東西?翼,翅膀,「將飛入邑」,牠將飛入都邑裡邊,「擇人而食」,就會擇人而食。後來我們指到就是這些壞人,你如果再幫助他的話,那他就又更囂張的意思。

  下一句,「志士如鷹在籠」,志士就是指志向遠大的這樣的人,就好像什麼?鷹在籠,就是老鷹在籠子裡邊,牠逮到機會牠是怎麼樣?「自是凌霄有志」。凌霄,凌就是往上飛,凌霄就是升上雲霄,飛向天空的意思。牠的志向是振翅飛向雲霄的,所以老鷹牠是飛翔在天空的,你把牠關在籠子裡邊,有一天牠是要飛上青天的。後來就比喻說有志之士,有一天他是會去施展他的抱負的。

  再下一個是「鮒魚困涸轍,難待西江水,比人之甚窘;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比人大有為」。

  這邊第一句講到「鮒魚困涸轍」,就是鮒魚困在涸轍,涸轍,轍是指車輪子,困在這個乾涸的車輪子裡邊,魚一定要有水才能活,「難待西江水」,西江的水那太遠了。

  這個典故是來自《莊子》裡邊的一段話。我們看到註釋第一的這個地方,「鮒魚困涸轍,難待西江水」,為什麼難待西江水?我們看一下,鮒魚被困在乾涸的車轍裡邊,沒有辦法,難待,就是很難去等待,就是指沒有時間等待的意思,遙遠的西江的水來救牠,你就要馬上趕快給牠一瓢水,牠就活了。後來就比喻處境很窘迫,急需別人幫助。在《莊子.外物》篇記載到,「莊周家貧」,就是莊子家裡邊很貧窮,「故往貸粟于監河侯」,他就前往去跟監河侯,監河侯就是管理河水裡邊的這些河產、水產的這樣的一個官員,他就跑去跟監河侯,希望先跟他借貸一些米粟。結果監河侯就說,「諾」,好。「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他說,等我得到的邑金,就是收的這個錢,我再貸給你,貸子,這個子就是你的意思,我再借貸給你三百金,可以嗎?

  「莊周忿然作色曰」,莊周就很生氣的說,「周昨來」,他就比喻,他說我莊周昨天來的時候,「有中道而呼者」,結果走著走著,在路上聽到有呼喊的聲音。「周顧視車轍中」,我就回看,在車轍裡邊「有鮒魚焉」,車轍裡邊就有鮒魚在裡邊。「周問之曰」,我就問牠說,這個之就是指鮒魚,「鮒魚來!子何為者邪?」他說,鮒魚,你怎麼在這邊?你要做什麼?「對曰」,這個鮒魚就跟他講,「我,東海之波臣也」,牠說,我是從東海來,我本來是東海的波臣。波臣就是指,因為在水裡邊,波臣。「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牠說,您有沒有升斗之水,然後而活我,活在這邊當動詞,讓我能夠存活下來?「周曰」,我就回答牠說,「諾」,好。「我且南游吳越之王」,他說我將要往南游,到吳越那個地方去,「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他說那時候我再引來西江的水來給你,好不好?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換鮒魚忿然作色,牠說,「吾失我常與」,就是指我失去了我生活的水,「我無所處」,就指到我沒有水那就沒辦法活下來。「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就是說我能夠獲得到,給我一點升斗之水,我就可以活了,「君乃言此」,牠說你竟然說這樣,「曾不如早索我枯魚之肆」,肆就是指我們所謂的市集,牠就跟他講,你還不如早一點到哪裡去買我?去枯魚之肆,就是指死掉的意思,就是做成魚乾了,你倒不如趕快到那個賣魚乾的店,市集裡邊去買我,索我。他就做了這樣的比喻給監河侯聽。後來這邊講到,鮒魚困涸轍,難待西江水,比喻人甚窘,窘就是窘迫,就是處境非常的艱難的意思,很急需別人的幫忙,沒有辦法再等待你去把西江的水引過來了,魚就已經變成魚乾了。

  第二個,「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這邊講道,這個蛟龍是古代傳說裡邊能夠發洪水的一種神龍。蛟龍得到雲和雨的時候,牠就會飛騰上天,不會待在池裡邊。後來我們就用這個詞彙,比喻作英雄逢時,就是指英雄他逮到機會的時候,終會施展抱負,而不受制約。

  在《三國志.周瑜傳》裡邊,他就講道,周瑜就跟孫權講,當時候劉備說要荊州,他跟他講絕對不能給他,他一看這個劉備就有梟雄之姿,而且有關羽跟張飛這兩個大將,所以不可能長久屈居人下,所以你現在割土地給他,就是資助他飛上青天。他就跟他講,「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就是這樣的意思。所以後來我們就用「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比喻人大有所為。

  我們再往下看:「執牛耳,謂人主盟;附驥尾,望人引帶。」

  「執牛耳」這個詞彙,後來我們講到,執牛耳就是當領袖的意思,或在一個領域裡邊居領導地位。為什麼是講執牛耳,而不是執其他的耳?我們來看一下註釋第一,在古代諸侯國之間的盟誓,他們就割牛耳取血,割下的牛耳朵就放在珠盤裡邊,由主盟的人捧著。主盟的人,所以那是老大,諸侯國裡邊大家所共同的、比較推舉的那個。由主盟的人捧著,故稱主盟者為執牛耳。後來就泛指人在某方面居領導地位,叫做執牛耳。在《左傳.哀公十七年》裡邊記載:「諸侯盟,誰執牛耳?」就有看到這個詞彙,諸侯盟,諸侯彼此之間的盟誓,那誰來執牛耳?誰去捧放在珠盤裡邊的牛耳?

  第二個,「附驥尾」,叫做「望人引帶」,這個是怎麼樣的情形?這個是指蒼蠅附在馬的尾巴,就可以怎麼樣?行千里。後以比喻依附賢者或者是先人而得名,一般是做為謙詞用。《史記.伯夷傳》記載到:「伯夷、叔齊雖賢」,伯夷跟叔齊雖然很賢能,「得夫子而名益彰」,因為夫子的誇讚而名益彰,他的名聲更加的顯揚;「顏淵雖篤學」,顏回雖然非常的勤奮學習,「附驥尾而行益顯」,附在孔老夫子後面,就是跟他學習,附驥尾,而行益顯,他的行為,就是指他的行止更加的彰顯。「附驥尾,望人引帶」,我們閩南語常常講說牽角khan kak,就是這樣的意思,附驥尾,望人引帶。

  接下來是「鴻雁哀鳴,比小民之失所;狡兔三窟,誚貪人之巧營。」

  這邊「鴻雁哀鳴」,這比喻的是指小民(小老百姓)流離失所。我們看一下,這個在《詩經.小雅.鴻雁》篇,有這麼樣一段話,我們看到註釋第一,「鴻雁于飛,哀鳴嗷嗷」,鴻雁于飛就是鴻雁飛著,然後哀鳴嗷嗷,聲音非常的淒厲。後來就用這一句比喻作流離失所的災民嗷嗷待哺的那樣的一個慘狀。

  「狡兔三窟」,狡兔三窟就是狡猾的兔子有三處藏身的地方,我們常常講到藏身的地方或者方法很多。在這邊講到是誚,誚是責怪,責備或責怪或譏誚別人怎麼樣?「人之巧營」,就是善於去營取。這個典故是來自於《戰國策.齊策》,裡邊記載到戰國時代馮諼曾經對孟嘗君說:「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就是狡兔要有三窟才能夠免其死。馮諼就替孟嘗君辦了三件大事,鞏固了孟嘗君的地位。所以這個狡兔三窟是來自於這。但是這個在當時候,幫他做這些事是很不錯的,後來我們就講到狡兔三窟,我們已經把它轉到比較屬於負面的部分去了。

  孟嘗君這邊我們大略介紹一下。孟嘗君是齊國的貴族,他姓田名文,叫田文。齊閔王的時候為相,他的父親就是田嬰,在齊宣王的時候當宰相,並受封在薛地這個地方。田嬰死之後,田文就襲封薛地,封號叫孟嘗君。孟嘗君非常喜歡養士,聽說門客有三千,是當時候戰國時候很有名的養士著稱的戰國四公子之一,有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還有趙國的平原君,加上齊國的孟嘗君。

  我們來看一下這一段,《戰國策》裡邊講到的「馮諼客孟嘗君」,這個是原文。「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齊國有個叫馮諼的人很貧窮,沒有辦法自存,無法養活自己。「使人屬孟嘗君」,就拜託人看看可不可以寄食,當孟嘗君的食客。孟嘗君就問他:「客何好」,就是指到說你有什麼喜好?他說:「客無好也」。後來他又問他:「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就笑而受之說,好。他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問他這樣的問題,你有什麼喜好?客何好?然後他說沒有什麼,客無好。然後客何能?他說,客無能。因為這樣子,「左右以君賤之也」,左右就是他旁邊的人,就覺得孟嘗君看來很像不太重視他,「食以草具」,就給他很簡單的草具這個東西。

  「居有頃」,結果他就「倚柱彈其劍」,他就倚柱彈劍,靠著這個柱子,然後彈著他那個劍,就說:「長鋏歸來乎!」他說,我們回家吧,「食無魚」,沒有魚可吃。「左右以告」,左右就告訴孟嘗君。然後孟嘗君就說:「食之,比門下之客」,他說就給他魚吃吧,跟門下之客一樣。「居有頃」,就過了一陣,「復彈其鋏」,又倚柱而彈其鋏,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他說我們回去吧,出門都沒有車子坐。「左右皆笑之,以告。」然後孟嘗君就說:「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他有分等級。「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他說,走,我們回去吧,「無以為家」,他就講我們回去吧,無以為家,沒有辦法養活家人。「左右皆惡之」,左右就很討厭他這樣,「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馮公就是馮諼,你有親戚嗎?「對曰」,他就回答說,「有老母」,他說有老母。孟嘗君就讓人給他的老母食物吃,「無使乏」,不要讓她困乏。之後馮諼就不再唱歌了。

  好,這時候故事就在後邊。後來「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就是門下的這些養士,「誰習計會」,誰習會計這些,「能為文」,這個文就是指他自己孟嘗君,他說誰可以幫我去薛地收債?「馮諼署曰:能。」孟嘗君就覺得很奇怪,這個人是誰?「此誰也?」左右就說,這就是常常在那邊彈長鋏歸來乎的那個人。孟嘗君就說:「客果有能也,吾負之」,他說你果真有才能,抱歉,我辜負了你,「未嘗見也」。「請而見之」,然後就「謝曰」,他就答謝,孟嘗君就跟他講,不好意思,平常因為很多事情,常憂擾國事,所以沒辦法,疏忽了你,這樣的一個意思。於是就問他說,你願意幫我去薛地收稅收?他說願意。於是就裝載準備要出去,然後他特別問一下:「責畢收,以何市而反?」他說,如果全部收完了之後,我要買什麼回來?孟嘗君就跟他講,你就看看我們家裡邊少什麼東西,看看少什麼東西,你就把那個買回來。後來他到那個地方,就把那個券全部都燒掉了。他回來見孟嘗君之後,孟嘗君就問他說,你買什麼?他就跟他講,我看你家裡邊沒什麼缺乏的,我看看您就缺乏義,仁義的義,我就幫你買這個回來,所以我把那個券全部都燒毀了。

  孟嘗君,後來接掌齊國的君王要去除他的職位,那就跑到薛地去。薛地的人民聽說他過來,全部夾道歡迎。他到了薛地之後果然看到,他說我終於明白你幫我買的義原來是如此。好,這是第一窟,狡兔裡邊的第一窟,後面還有兩窟。我們時間到了,那我們今天先跟大家一起學習到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