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幼學瓊林-第35集

  在開始今天我們的學習,是接著黔驢之技,有一個成語叫黔驢技窮,應該大家不陌生這個成語。在開始之前,有一位師兄下課的時候,跟我提到上次有一個羊騷味那個「膻」字,《幼學瓊林》裡邊的講義它是寫這樣子:

  板書:膻ㄕㄢ

  這個是膻。平常我們比較常看到的是這個字:

  板書:羶

  在《說文解字》它寫這個字:

  板書:羴

  《說文解字》,這三個字都念作ㄕㄢ,都是指羊騷味。我們中國因為地廣,然後朝代又久,所以常常有一些字,就是每個時代的用字會有些微的不一樣,那變成就是常常會碰到一個字,就是同樣讀音、意思,不同樣的寫法。像戰國時代,秦始皇為什麼要統一文字?在戰國時代,同樣一個字,每個諸侯國所使用的、寫的都不太一樣,所以秦始皇必須要統一文字,因為這樣發公文出去大家才看得懂;要不然這一發出去,也不知道在寫什麼,另外一個諸侯國看到這邊的字,這到底是寫些什麼?所以統一文字是有它的必要性,一個統一的國家,在文書的發送上才能夠了解,大家那個意思才能夠傳達出去。

  我們接著往下看:「黔驢之技,技止此耳;鼯鼠之技,技亦窮乎。」

  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個註解這個地方,「黔驢之技」。這個典故,在唐代的柳宗元有寫到《三戒》,《三戒》裡邊的〈黔之驢〉。《三戒》下邊有小小的藍色的字,備註那個地方,柳宗元的《三戒》指到就是〈臨江之麋〉,還有〈黔之驢〉,還有〈永某氏之鼠〉;這個是像小鹿的,這是驢,這個是鼠。這個《三戒》是寓言的一個代表作,叫做《三戒》,這個題目是出自於《論語.季氏》篇裡邊「君子有三戒」,所以這邊的「戒」有警惕的那個意思在裡面。

  我們來看一下這一段原文,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驢》的原文:「黔無驢」,黔,貴州,貴州的簡稱,黔無驢就是貴州這個地方沒有驢子。「有好事者船載以入」,結果就有一個好事的人,就用船載了一隻驢子進入。「至則無可用」,載到那邊之後不知道要幹嘛,無可用,「放之山下」,就把牠放在山下。「虎見之」,老虎看到牠,「尨然大物」,這個尨字,我們現在常寫的一個龐是广字邊,下面是一條龍,跟那個字意思是一樣的。尨然大物,這個尨字也有多毛的意思,看到一個犬,然後右邊是一個文彩,那個彩色的彩三撇,這個代表文彩。看到牠這麼大的一樣東西,到底是什麼?「以為神」,這隻老虎看到牠以為神。然後「蔽林間窺之」,牠就躲在林間偷偷看牠,看這隻驢子,「稍出近之」,結果就慢慢的稍微的出來一點,然後接近牠一些,「憖憖然莫相知」,憖憖然是恭敬、謹慎的意思,很恭敬、很謹慎,那個憖,憖憖然莫相知,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何方神聖。

  「他日」,有一天,「驢一鳴」,這隻驢子一鳴叫,「虎大駭遠遁」,這隻老虎嚇了一大跳,然後就跑得遠遠的,「以為且噬己也」,以為這個神物將要把牠吃了,噬己也,噬就是吃,把牠吃了,「甚恐」,好害怕。「然往來視之」,但是之後牠就往來視之,就來回的去觀察牠,「覺無異者」,發現這個東西看起來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益習其聲」,更加的熟悉牠的聲音。再進一步,牠就「又近出前後」,更接近了,距離慢慢的一步一步的逼近,牠就在牠的前後那邊圍繞,「終不敢搏」,但是還是不敢有所舉動,有所搏,搏,鬥搏。

  「稍近益狎」,再更近一點,益是更加,狎是玩弄的意思。就再接近牠,然後再去戲弄牠,玩弄牠一下。「蕩倚衝冒」,這個動作,蕩倚衝冒,後邊的這個你會發現這隻老虎很聰明,一步一步慢慢來,慢慢貼近,蕩倚衝冒。「驢不勝怒」,這隻驢子就非常的生氣,這個字念勝ㄕㄥ,不勝,勝是承受,不勝就是無法承受,不勝怒。「蹄之」,蹄原來當名詞就是蹄子,在這邊當動詞用就是用腳,腳蹄子踢牠,踢老虎。

  「虎因喜」,老虎看牠這種動作,一看就是三腳貓,「計之曰」,計之曰,心裡邊就想:「技止此耳!」牠的技能只有這麼一點點而已。此耳,耳就是罷了的意思,現在白話語叫罷了。進一步就「因跳踉大啖」,跳踉大啖,跳起來,然後就把牠給咬了。「斷其喉」,就先從喉嚨致命,斷其喉,然後「盡其肉」,盡在這邊就是把牠吃完的意思,盡其肉,「乃去」,於是才離開。

  透過這樣子驢跟虎的一個互動情形,柳宗元要告訴我們,他說:「噫!」後面還有一段,噫!哎。「形之尨也類有德」,從牠的外表來看,這麼樣的龐大,好像很有德行的樣子,很像很有料的樣子,這邊的意思大概是如此。「聲之宏也類有能」,聲音這麼樣的宏亮,好像很有才能。但是「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向就是之前的意思,之前牠如果都不要現出牠那個三腳貓的伎倆,這個老虎看到牠那麼大的尨然大物,牠也不敢輕舉妄動。所以這邊我們看到疑畏,都還很懷疑,牠還對牠有幾分的敬畏、害怕,不知道牠的底細如何。卒不敢取,還是不敢輕舉妄動。「今若是焉,悲夫!」現在結果被老虎這麼樣一步一步的探出牠的伎倆,發現沒什麼,於是就被老虎給咬了,悲夫。

  這邊後來我們就以黔驢技窮這個成語,來比喻有限的一點點技能已經用完了,而露出虛弱的本質,露出那個本質出來,沒有什麼技能,黔驢技窮。這個就常常警惕我們,我們諺語有一句話,滿瓶的水不響,半瓶的水響叮噹,大概就是類似這樣子。半瓶水響叮噹,響了之後,別人一看就知道,你也沒有什麼多大的伎倆。所以這邊告訴我們的,就是要能夠收斂,也要能夠自知。

  接下來的是「鼯鼠之技,技亦窮乎」。鼯鼠之技也是一樣,這個鼯鼠有五能,但是這五樣都不太厲害,所以技亦窮乎,牠的技能也是一點點,很容易現一下,然後就不行了。

  我們來看一下,這一句話在《荀子.勸學篇》,有這麼樣的一段話寫道:「目不能兩視而明」,目不能兩視而明的意思就是說,眼睛,目是我們的眼睛,眼睛沒有辦法兩視,就是同時看兩樣東西把它看清楚。就像我現在看這邊的螢幕,我大概可能無法注意到各位,目不能兩視而明。這告訴我們其實就是一種專一。「耳不能兩聽而聰」,聰明的聰,就是耳朵聽得很清楚,耳朵也一樣,你不能同時聽這個然後又聽那個。最怕開車的時候,我們家的小朋友那邊也講、那邊也講,然後你不知道到底要聽誰的。還有在學校那些學生,小毛驢那些國中生也是一樣,一講到什麼,然後那邊咚咚咚咚,好像地鼠一樣,那邊躥一句,那邊躥一句,你不知道他到底在講些什麼,這真的就是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螣蛇這是一種蛇,牠很特別,牠可以飛,螣蛇牠可以飛,無足而飛,無足,沒有腳,牠卻能夠飛。「鼯鼠五技而窮」,鼯鼠有五種技能,卻都非常的什麼?很快就窮盡了,這個窮就是指很快就沒了、就盡了。這邊告訴我們的,《荀子.勸學篇》主要告訴我們就是說學要專精,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下來就是再舉兩樣我們大自然的東西,螣蛇無足而飛,螣蛇能夠無足而飛,這個是專心;但是下邊的鼯鼠是五技,這個看起來很像比螣蛇更多的技能,但是不專精,所以五技而窮。有人講到螣蛇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因為我們現在也沒看到這種東西。

  我們再看一下關於鼯鼠這個詞彙,歷來的解說也不太一樣,我先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教育部國語辭典》裡邊對於鼯鼠這個詞彙的解釋,它說這個是哺乳綱齧齒目鼠屬。界門綱目科屬種。外形像松鼠,背暗褐色,腹部是白色的,尾巴長長的,前後肢間有寬大的皮膜,所以牠可以飛,可以滑翔於樹林間。以樹皮、果實還有昆蟲為食物,也稱為「飛鼠」,也叫做飛鼠。如果就這個來看的話,大概是這樣的東西,我上網去看一下,長得就是這樣子,就是張開牠有那個膜,所以可以飛行。大概是這樣,尾巴長長的,然後從眼睛這裡到這邊前肢,前肢、後肢,這邊這裡就有一塊薄膜,在這裡。這塊薄膜從眼睛這裡到前肢的這個掌,還有到後肢的這個地方,這塊有薄膜,所以牠可以滑行。

  我們再看一下其他地方,我們來看一下以梧鼠為鼯鼠,有寫成這個梧,梧桐夜雨這個梧字。宋朝黃庭堅的詩裡邊寫道:「五技鼯鼠笑鳩拙。」五技鼯鼠就是指鼯鼠只有五技而已,牠竟然還笑鳩很笨拙。據《爾雅》裡邊,《爾雅》解釋到鼯鼠,它寫這個鼯鼠,形似松鼠,尾長,腹旁有非膜(這個非膜就是飛翔那個飛膜),目前肢之腕起,至後肢跗,跗就是腳背的那個地方,然後達到尾根。剛剛我們看到的這個就是腳,這個叫跗,腳的前背的地方叫做跗。還有到尾巴這裡,尾巴,整塊這個地方就是有非膜,所以牠可以滑翔,能夠飛翔,也能夠在樹枝上飛躍。我們現在平常所看到的松鼠,是沒有看到有薄膜的。另外一說裡邊講到的這個五技的梧鼠,有的說其實是指什麼?鼫鼠,這個字念鼫ㄕˊ,鼫鼠,他說誤寫為鼯鼠,原來應該是寫成鼫鼠,一隻老鼠,然後右邊是石頭的石,誤寫作為這個鼯鼠,寫成鼯,後來又寫成梧桐的梧,梧鼠。在《說文解字》裡邊它就寫成,鼯鼠就寫鼫鼠這個詞彙,《說文》裡邊就是寫鼫鼠。

  它下邊的解說是這樣,它說鼫鼠稱為「五技之鼠」,說牠有五技:「能飛不能過屋」,牠能夠飛,但是沒有辦法飛過屋簷、飛過屋頂,「能緣不能窮木」,那個緣是攀爬的意思,能夠攀爬,但是不能窮木,就是不能夠攀爬到樹梢、樹頂、樹巔,窮木的意思就是爬到樹巔,沒辦法,可以爬木,但是沒辦法爬到樹巔,「能游不能渡谷」,可以游泳,但是沒有辦法渡過深谷,「能穴不能掩身」,牠能夠躲在穴裡邊,卻沒有辦法掩蓋住自己,「能走不能先人」,能夠走,但是沒有辦法比人還快。這個走,諸位前輩還記得嗎?同學還記得這個走是什麼意思?跑。這是在《說文》裡邊寫到的,就是對鼫鼠的一個解釋。所以這麼一對應來看,鼯鼠看來在《說文》是東漢時代,那是寫成鼫鼠。

  又有人說鼫鼠是什麼?是碩鼠。晉代的崔豹寫的《古今注》,《古今注》這本書,主要是對於古今的這些事物、動植物它的名稱的解說。因為說真的,每個朝代對一個東西稱呼不太一樣,包括我們同樣在一個朝代裡邊,同樣一個時代裡邊,不同的地方,對一樣東西的稱呼也不太一樣。我舉個最簡單的好了,我們澎湖人,我們這邊也有一位澎湖的前輩。刨菜瓜的那個器具,我們澎湖的閩南語叫做拷kauˇ。請問一下台南的朋友們,你們那個器具怎麼稱呼?拷kauˇ嗎?拷kauˇ,音不太一樣。然後口袋的閩南語怎麼講?lak-tē-á,我們講櫃,我們那個口袋的閩南語叫櫃。所以你看光這個稱呼就不太一樣,有一些是相同,有一些是不太一樣的,所以很多東西真的是就會需要有一些專家去考證一下。

  晉代崔豹的《古今注》裡邊他就講:「螻蛄,一名天螻,一名螜」,那個字念螜ㄏㄨˊ,像一隻螃蟹,這個字念ㄏㄨˊ,「一名碩鼠」,鼯鼠的稱呼叫螻蛄、螜、碩鼠。下邊他還寫到:「有五能而不成其技:一飛不能過屋,二緣不能窮木,三沒不能渡谷,四穴不能復身」,復身就是把自己掩蓋起來,就是這邊的能穴不能掩身,「五走不能絕人」,不能超過人。你看到這段文字跟上邊《說文》所講到的是相似的,一看很相似,講的就是同樣東西,但是名稱不太一樣。

  在《詩經.魏風》裡邊有一篇叫《碩鼠》:「碩鼠碩鼠,无食我黍。」无,這個字念作無,我們現在比較常寫的那個無,有無的那個無,古代就又寫這個字。我們理解這個碩鼠碩鼠是什麼?大老鼠,碩這個意思我們都指到是大的意思。我們也有一個詞彙叫碩儒,就是大儒,碩是大的意思。怎麼也沒聽過這個大老鼠有這麼樣的五技:能飛不能過屋,能緣不能窮木,好像也沒有,沒不能渡谷,穴不能復身,走不能絕人,好像沒有。所以你看,有這麼不同的稱呼。不過看這張照片,一看應該是屬於這類的比較像,這個看來就是會飛翔的。

  當時孔老夫子有一次也問他的孩子,問他讀《詩經》了沒有?他說沒有。他叫他要趕快讀《詩經》,因為多讀《詩經》才能夠多識鳥獸蟲名。裡邊就寫了很多這些鳥獸蟲名,還有一些動植物,很多很多,非常多,光我們這《詩經》第一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采之」,一堆動物跟植物的名稱就在裡面。我覺得認識動植物是貼近大自然,現在的孩子真的是就被關在都市裡邊,很多的植物不太了解。真的有聽過這樣笑話說,西瓜怎麼不是長在樹上,它是在地板上攀藤的。所以多接觸鳥獸蟲名真的是會比較有一點人文的這種氣息在裡邊,對大自然、對整個環境會比較貼近一點,比較有感情一些,對這塊土地會比較有感情。

  我們再往下看:「強兼併者曰鯨吞,為小賊者曰狗盜。」

  「強兼併」,兼併這個詞叫鯨吞,就是把它強的去兼併弱小的。我們看一下註釋第一個,「鯨吞」:像鯨一樣的吞食,鯨魚很大,所以牠在吃東西,大概整個一張嘴巴,就可以把東西給吞到肚子裡邊去。後來多用來比喻以強兼弱,就是強者兼併弱者,併吞土地,吞併土地,這樣的一個情形。

  下一句「狗盜」,狗盜就是小偷,「為小賊者」,小偷。為什麼把小賊稱為是狗盜?因為像狗一樣鑽到人家裡邊,這些小偷就鑽到人家家裡邊,狗盜。

  接下來這個是「養惡人如養虎,當飽其肉,不飽則噬;養惡人如養鷹,飢之則附,飽之則颺」。

  從字面上我們就看到,養惡人就好像養老虎一樣。老虎的特性是什麼?「當飽其肉」,這個飽在這邊當動詞用,一定要讓牠吃夠,給牠的肉要吃夠,飽,吃飽,當動詞。「不飽」,沒有吃飽,「則噬」,牠就會咬你,把你當食物吃了。「養惡人如養鷹」是怎麼樣的情形?鷹的特性是什麼?「飢之則附」,牠肚子餓了就依附著你;等牠吃飽了,你給牠吃飽飽了,牠不理你了,「飽之則颺」,吃飽了牠就飛揚去了,這個颺字就是飛揚,就是飛去了,不理你了。

  這段話的典故來自於《三國志》裡邊的〈魏書.陳登傳〉,我們看一下這段文字,這邊記載到:呂布,東漢末年時候的一個算是軍閥,這個人的品行,歷來給他的評價不太好。曹操說他「狼子野心,誠難久養」,說他像狼一樣的野心,很難久養。這人很有才華,頗有能力,但是不太有計謀,最重要就是常常跑來跑去,今天依附這個,改天又依附另外一個,所以歷來給他的評價不是太高。

  有一天,「呂布因陳登向曹操求為徐州牧」,他就藉由陳登跟曹操求徐州牧,就是管理徐州這個地方,「不得」,結果沒有,曹操不給。呂布就很生氣,「拔劍曰」,他就說:「吾所求無一獲」,我所要求的東西、想請求的東西,沒有一樣可以得到的,「而卿父子並顯重」,而你父子兩個你們並顯重,就是位高勢重,「為卿所賣耳!」被你們所出賣,他就要殺陳登。「登徐喻之曰」,陳登就告訴呂布說:「登見曹公言待將軍譬如養虎」,陳登就講到他曾經去見曹公,曹公就是曹操,他說待將軍譬如好像養虎,「當飽其肉」,應當要飽其肉,把他餵飽,「不飽則將噬人」,不飽那他將噬人,這就是把將軍比喻成老虎。

  「公曰」,曹操就說:「不如卿言也」。不如卿言也就是不像你所說的。他說應該是怎麼樣?「吾待溫侯」,溫侯就是呂布。他說呂布是怎麼樣?「譬如養鷹,飢則為附」,肚子餓了就來依附,「飽則颺去」,吃飽了就離開、就飛了,就到別的地方去了。布乃擲劍曰:「曹公知我也!」他說曹操很懂得他,看他看得很清楚。這邊我們這一句,「養惡人如養虎,當飽其肉,不飽則噬;養惡人如養鷹,飢之則附,飽之則颺」。

  所以我看到這些,從這些古文裡邊也看到,我們古代的這個能者,這些算是我們在歷史上能讀到的人物,他們對於這樣的虎跟鷹的特性,他們是很清楚的,從這裡我們看到他們對於大自然的一些物,他們是很細心觀察,很細心去觀察它。要不然我們根本也不知道虎是怎麼樣、鷹是怎麼樣的特質。

  我們再往下看,下一個是「隨珠彈雀,謂得少而失多;投鼠忌器,恐因甲而害乙」。

  我們先看一下第一個,「隨珠彈雀」,這個隨字後來我們改成寫沒有寫辶字邊。沒有寫成辶字邊,這是因為隋朝,楊堅要建立隋朝的時候,寫這個隨字,他說,這樣不就跑掉了嗎?所以之後辶字邊就把它給弄掉了,後來我們這個隋字大概就是把這個辶字邊把它刪了。所以我們這個隨珠也會寫到那個隋字。

  我們先來看一下隋珠這個典故。隋珠相傳是春秋時代隋侯出行的時候,看到了一隻大蛇被傷,然後中斷,於是他就派人用藥去包紮這個蛇,之後那個蛇就能夠走了。結果很妙,歲餘,過了一年多,這蛇竟然銜了一顆明珠回報隋侯。這個隋珠很寶貴的,夜間可以發亮,非常亮。所以後來這顆珠叫做「隋侯珠」,也叫做「隋珠」,這個隋珠就是,我們現在也寫成了那個隋,就是辶字邊沒有,還有也把它叫做「靈蛇珠」,還有「明月珠」或「夜明珠」。古代跟和氏璧同稱為稀世之寶。

  我們再回來看一下,了解這個隋珠,這個隋珠是一件寶物,拿這個隋珠來彈雀,來射麻雀,這個叫什麼?「得少而失多」,划不來的意思,得了一隻麻雀,但是你把珠給用沒了、用丟了,可能就不見了。所以隋珠彈雀的意思就是指「得少而失多」。

  第二個,「投鼠忌器」,「投鼠忌器」的這個意思是指要抓老鼠,但是又擔心把器物給用壞掉。要抓老鼠,擔心把器物用壞。所以後來用這個詞語比喻到,想要除禍害,但是又有所顧忌,不敢放手。這個在政治上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形,古代也好,現代也好。

  我們來看一下這一段的典故,在《漢書.賈誼傳》,這裡邊記載到,「故古者聖王制為等列」,就是指爵位等列,「內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後有官師小吏,延及庶人,等級分明」,這邊就是古代的這種爵位,還有一些諸侯國,我們封建制度下的這樣的制度,等級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天子加焉,天子就是統領這邊所有的人,故其尊不可及也,沒有人能及。

  俚俗,俚諺裡邊有一句話說,「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這個比喻實在太好了。怎麼說?「鼠近於器」,老鼠接近這個器,「尚憚不投」,尚憚,尚是還,憚是畏懼、害怕,不敢去抓牠。「恐傷其器」,擔心會把那個器物給傷了,「況於貴臣之近主乎!」何況是貴臣,尊貴的那些臣子,靠近天子身邊的這些尊貴的臣子,更是如果有一朝他們做不好的事情,那想要檢舉他們,恐怕也有所顧忌吧,因為他們跟君王關係非常好。

  下邊這邊講到:「廉恥節禮以治君子」,君王是用廉恥節禮來治理這些臣子,「故有賜死而亡戮辱」,所以裡邊有賜死,對於臣子如果犯錯的話就是賜死,然後不會去戮辱,就是賜死,讓他一了百了,就是很快這樣,不會去凌虐他的意思。「是以黥劓之罪不及大夫」,黥劓,黥就是指在臉上刺字或塗墨;劓就是把鼻子割掉,劓是割去鼻子,這種刑罰算是對一個人來講,它就是一個犯罪的記號在裡邊,所以這樣的刑罰是不及大夫的,古代這樣的刑罰是不及大夫,到大夫這個階層、這些官職,有犯錯的話是不受這些刑罰的,直接就是賜死,「以其離主上不遠也」,因為他們距離主上不遠,就是很靠近的意思,就是主子旁邊的近臣。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如果去舉發他們,這樣也會顧及到君王,就是旁邊有君王在那邊,為了君王的面子,這樣的一個情形。

  賈誼寫這一段的原因,就是跟當時候的皇帝講,其實他也是要告訴他,旁邊有很多的這些小人,希望他能夠多注意一下,他就用這個投鼠忌器,這樣的暗喻來點一下君王,能夠注意一下身邊的小人。因為即使身邊有小人,別人也不敢有任何的動作,但是對一個國家來講,卻是很傷的、很嚴重的一件事情,這樣會影響整個國家的治理、整個國運的情形。

  所以這邊「投鼠忌器」就是「恐因甲而害乙」。這邊我們很清楚看到,投鼠忌器,這個鼠就是旁邊的這些貴臣,器就是指君王,就做這樣的比喻。我們古代的臣子,有一些忠臣會很善於以譬喻去勸諫這些君王,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很妙的這樣的比喻。

  我們再往下看,下一句是「事多曰猬務,利小曰蠅頭」。「事多曰猬務」,就是事情很多叫做猬務。「利小」,獲利很小叫做「蠅頭」,我們常常講蠅頭小利。「心惑似狐疑」,心中常常,這個「惑」是疑惑,像,就是「似狐疑」,「人喜如雀躍」。

  我們先看一下「猬務」,猬務比喻事情很多、繁多,像刺蝟身上的硬刺那樣的聚集在一塊,刺蝟那個刺很多。猬就是我們俗稱的刺蝟,刺蝟身上的刺也很多。跟澎湖有一種魚叫做刺䲅,也很像,輕輕碰牠,然後整個就脹起來了,跟刺蝟很像。因為刺很多,所以後來就比喻事多,事情很多、事情很繁多,就像刺蝟身上的刺那麼多,很麻煩。

  我們再看到「蠅頭」,蠅頭比喻細小的事物,多用來指小數目的財力,小小的,一點點。

  「狐疑」,狐生性很多疑,所以我們人就常常會狐疑,形容人因多疑而猶豫不決叫狐疑。

  第四,「雀躍」,像雀一樣的蹦跳、蹦躍,「人喜如雀躍」。雀躍後來就是指到心中特別的高興,雀躍不已,很開心。

  我們再往下看:「愛屋及烏,謂因此而惜彼;輕雞愛鶩,謂捨此而圖他。」

  這邊「愛屋及烏」我們很常見,這個詞彙到現在還很常用。「愛屋及烏」,我們看到註釋第一的句子裡邊,在《尚書大傳.牧誓.大戰篇》,舊題就是舊本題,說是漢伏勝所撰的、註解的,他裡邊有提到:「愛人者,兼及屋上之烏」,兼及屋子上的烏。比喻愛這個人,連這個人有關的東西都喜愛,都愛。兼及屋上之烏,就是連他們屋子上的烏鴉也愛。為什麼特別講到這個烏?我想應該烏大概,一般中國對於烏的這個概念來講是屬於比較不祥之物。

  我們再看一下第二個是「輕雞愛鶩,謂捨此而圖他」。「輕」就是在這邊當動詞用,輕雞就是沒有看中雞,然後愛誰?鶩。鶩是什麼?鴨子,野鴨子,鶩是野鴨子。我們有個成語叫趨之若鶩,就是這個鶩字。所以這邊指到捨此求彼,輕了這個雞,這個雞是此,鶩是彼,就是捨此求彼,「捨此而圖他」,去追求另外一樣東西,捨棄這個,然後去追求另外一個,這樣的意思。

  再下來是「唆惡為非,曰教猱升木;受恩不報,曰得魚忘筌」。

  我們先看到註釋第一個「教猱升木」,「唆惡」就是教別人,教唆,教唆別人去做壞事情,這叫做什麼?叫猱,那個字念作猱ㄋㄠˊ,升木。猱是猴子,身體很輕捷,牠本來就善於攀爬,所以你教猴子去爬樹,就是教唆別人去做壞事的意思。這個詞語在《詩經.小雅》的〈角弓〉篇裡邊有講到,「毋教猱升木」,不需教猴子爬樹,就好像怎麼樣?「如塗塗附」。這個塗是什麼?是泥土的意思。好比泥上又沾上什麼?泥土。塗附,這個塗是泥土的意思,附就是附著的意思,泥土上又再加上了泥土,也算是很簡單的事情。所以後來我們就把這個詞語指到,就是說教唆別人去做壞事情。這個猱本來牠就是很善於爬樹的,這個猴子。

  我們再看到「受恩不報」,接受別人的恩惠而不回報,這個叫做什麼?「得魚忘筌」,得魚就是得了魚,就把筌給忘掉了。那個筌是什麼?捕魚用的竹器。捕得了魚,就忘掉了捕魚的器物。這個筌,用竹子所編的。這個東西大概就是口大,在尾巴有一個縮下來的尖尖的,魚鑽進去之後牠就跑不出來了。這個詞彙在《莊子》的〈外物〉篇裡邊講到:「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這邊其實莊子講到借用這句話的意思,他是講到悟道者忘其形骸,就是說悟道的人他連身體也忘卻了,不執著的意思。後人一轉他的意思,把它比喻成人在成功之後,就忘恩負義、就忘本了,就忘本背恩這樣的情形,其實莊子剛開始他的意思不是這樣的。

  我們再往下看:「倚勢害人,真似城狐社鼠;空存無用,何殊陶犬瓦雞。」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倚勢害人」,「倚」就是仗勢的意思,仗勢的這個勢,然後去害別人,這樣的情形真像是什麼?「城狐社鼠」,裡邊的城狐,還有社,社稷,鼠。「空存無用」,就是這樣的東西沒有用,只是存在那邊,一點用處都沒有。這個是什麼?「何殊」,殊是不同,有什麼不同?何殊就是有什麼不同,跟什麼有什麼不同?「陶犬」跟「瓦雞」,陶做的犬跟用瓦做的雞,那根本沒有什麼用,陶做的犬也不能看門,用瓦做的雞也不能叫,也不能早上司晨,不能早上雞鳴叫醒大家。

  我們先看一下第一個「城狐社鼠」這個成語,以城牆下為窩的狐,還有土地公廟,這個社就是土地公廟,土地公廟為窩的老鼠。比喻作依仗他人的勢力而為非作歹的壞人。這段話來自於漢朝劉向《說苑.善說》裡邊講到:「且夫狐者」,就是狐狸,「人之所攻也」,大家都會去攻打牠;「鼠者,人之所燻也」,老鼠,大家都想去燻牠,把牠趕走,燻牠;「臣未嘗見」,但是臣,我未嘗見,「稷狐」,稷就是社稷,稷狐就是城狐,「見攻」就是被攻,臣未嘗見稷狐(社稷,後來我們就指到國家),城牆下的這個狐被攻打,「社鼠見燻」,社就是土地公廟,社,土神,稷是穀神,社鼠被燻,「何則」,為什麼?何則是為什麼。「所託者然也」,這是因為他所託付的這個地方而這樣的。所以這邊講到就是所謂的倚勢害人。狐倚著這個稷,鼠倚著這個社,結果就沒有人敢去攻牠,老鼠就沒有人敢去燻牠,躲在土地公廟裡邊,大家不會去燻土地公廟。所以後邊講到所託者然也,就是因為牠所付託的這樣。這個然是如此的意思。

  另外《晉書》裡邊,〈謝鯤傳〉裡邊也這麼記載到:「敦將為逆,謂鯤曰」,他就告訴謝鯤說:「劉隗奸邪」,劉隗這是一個人名,奸邪,他說劉隗這個人很奸邪,「將危社稷」,會危害到國家,社稷借代為國家。「吾欲除君側之惡」,我想要除去君側,就是君王旁邊的那個惡,就是指劉隗,「匡主濟時」,匡正我們君王,救濟時勢,「何如」,他說怎麼樣?「對曰」,就回答他說,謝鯤就回答他說:「隗誠始禍」,他說劉隗確實是一個禍患,沒錯,但是他是什麼?「然城狐社鼠也」。就這句話,城狐社鼠也,就是指到他就倚仗在君王旁邊,你動他不得,這樣的意思。這邊就講到王敦想要除掉晉元帝旁邊的親信劉隗,那個字念作ㄨㄟˇ,然後徵求了,就問了一下謝鯤的意見,謝鯤就告訴他難以去動他。

  第二個,「陶犬瓦雞」,陶犬瓦雞就是陶土做的狗跟雞,空有外形而無能耐。後來我們就把它比喻作無用的東西。這句裡邊在南朝的梁蕭繹的《金樓子.立言篇上》,裡邊寫到這麼一句,「夫陶犬無守夜之警」,陶犬,用陶土做的犬,沒有守夜之警,沒有辦法守夜。「瓦雞無司晨之益」,沒有辦法去司晨,就是指天亮叫,無司晨之益。「塗車不能代勞」,塗車,塗就是泥的意思,我們剛剛前面有講到這個塗泥,所以塗車就是泥車,不能夠代勞。「木馬不中馳逐」,木馬也沒有辦法怎麼樣子?跑得很快,去追趕東西,追趕,木馬。所以這邊這幾個,除了陶犬瓦雞之外,他這裡還有像泥車或塗車,還有木馬,這個都是指到空存無用。

  我們再往下看:「勢弱難敵,謂之螳臂當轍。」這個字念作當ㄉㄤˇ,擋住的意思,跟我們現在加一個提手旁。所以中國字通同字,這個部分也是需要費神去了解一下。「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這邊講到第一個,「螳臂當轍」,「螳臂」就是螳螂的前臂要去擋住轍,車輪子。這個很好玩,螳螂舉起牠的雙臂,然後要努力阻擋車子,這個叫做什麼?不自量力,必定會失敗。這邊《莊子.人間世》裡邊講到:「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就是指這一句話。所以講到「勢弱難敵,謂之螳臂當轍」,《莊子》裡邊這句話出來,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知道牠沒有辦法勝任,根本擋不了的。

  第二個註釋,「蜉蝣在世」,「人生易死」就是人的一生很快,就好像蜉蝣在世。為什麼用蜉蝣?因為蜉蝣這種動物生命非常短促。蜉蝣,一種小飛蟲,長六、七分,頭很像蜻蛉而略小,有四翅,體細而狹。夏秋之交,多近水而飛,生存期非常的短,早上生,晚上就死掉了。所以後來我們這邊講道:「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我們古文裡邊也常常很多文人都很感嘆時光的一個流逝。我們孔老夫子有一次站在江上,也是這麼講:「逝者如斯,不舍晝夜」,這樣滔滔不絕的往東流,真的是太可怕了,這個歲月。所以李白也常常會對這種時間發出很多的浩歎,短促。

  我們再往下看:「小難制大,如越雞難伏鵠卵;賤反輕貴,似鷽鳩反笑大鵬。」

  這邊講到第一個「小難制大」,小的很難擔任大的,就好像什麼?「越雞難伏鵠卵」。這邊講到越雞很難伏在天鵝卵上,為什麼?因為越雞比較小,光一個天鵝卵就很大了。後來就比喻到小才不能夠擔任大任,不能擔當大任。後來也用來比喻說小才不能夠制伏大的。越雞這是一個體型比較短小的雞。鵠是天鵝,體型很大。光我們看到像鵝蛋,那個鵝蛋就很大很大,鴕鳥蛋那很大了。所以小小的雞根本很難去伏大鳥這樣的卵。

  這在《莊子.庚桑楚》這篇文章記載到:「奔蜂不能化藿蠋」,奔蜂就是一種蜂,不能夠化,孵化什麼東西?藿蠋。藿蠋,這個藿是一種豆類,蠋是豆裡邊的那種大的青蟲。「越雞不能伏鵠卵。」上下這兩句的意思都是一樣,前面是指小的,後面是指大的,大的,小難制大,都是同樣的意思,舉了兩樣大自然界中的,一個是奔蜂,一個是越雞。

  下一個是「賤反輕貴,似鷽鳩反笑大鵬」,那個字念作鷽鳩ㄒㄩㄝˊㄐㄧㄡ。鷽鳩是一個雀類的這種小鳥,就是我們現在比較常叫的斑鳩。斑鳩比較小,牠平常就是低飛,然後飽食就自滿了,結果牠就笑大鵬鳥。大鵬鳥這個也是從《莊子》裡邊出來,《莊子.逍遙遊》講到,他講到:「北冥有魚」,在北方,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化而為鳥,名曰鵬,看到《莊子》裡邊的物化,由大鯤變成為大鵬,可以飛上九萬里。蟬和鷽鳩卻笑牠說:「我們在樹間飛行就夠了,何必飛那麼高。」這樣的意思。莊子他本來的意思是闡明大小之間的區別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要讓人們順其自然,但是後來我們就把它轉為目光短淺的人是不能夠理解有遠大志向的人。這一句。

  我們再往下看一下,再下一個:「小人不知君子之心,曰燕雀安知鴻鵠志」;下一句是「君子不受小人之侮,曰虎豹豈受犬羊欺」。

  我們先看到第一個,「燕雀焉知鴻鵠志」,「燕雀」也是屬於比較小的;「鴻鵠」我們剛剛前面講到,這都是屬於大鳥。小麻雀哪知道,「焉知」就是哪知道,哪知道鴻鵠(大鵬鳥)的志向?後來就比喻到才智庸俗的人無法去理解志向遠大的人的抱負。所以我們這邊講到「小人不知君子之心」,「小人」跟「君子」的對稱,在這邊指到君子是有遠大抱負的人,小人是沒有遠大抱負的。

  在《史記.陳涉世家》裡邊講道:陳涉小時候,「少時,嘗與人傭耕」,就是曾經受僱耕種,被僱傭去給人家耕田叫傭耕,「輟耕之壟上」,他就輟耕,輟就是停止的意思,那就停著,然後在壟土,就是田地上,「悵恨久之」,心裡邊就很惆悵,悵恨,然後就說:「苟富貴,無相忘」,他就跟旁邊同樣被僱用去幫別人耕種的夥伴講,苟富貴,如果哪一天我們富貴了,無相忘,不要忘記了彼此。「傭者笑而應曰」,一樣被受僱的這個人,受僱耕田的這個人他就笑而應之曰,就笑了,然後回答他說:「若為傭耕,何富貴也?」他說,我們現在被僱用了,在幫人耕種,這個談什麼富貴?意思是說哪有可能,怎麼可能?「陳涉太息」,太息就是嘆息的意思,陳涉就嘆息說:「嗟乎」,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他說,小麻雀(燕雀)怎麼知道,安知就是我們上邊寫到的這個安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燕雀怎麼知道鴻鵠之志。所以這邊講到「小人不知君子之心」,叫做「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小麻雀怎麼會知道大鵬鳥的志向。所以陳涉就講,就是回答同樣幫人耕種的這個人講說,意思是說,你這個燕雀哪知道大鵬鳥我的志向。

  再看到註釋第二的,這個是「君子不受小人之侮」,君子不受小人,這邊也是君子、小人的一個對稱,不被小人所欺侮,叫做,「曰虎豹豈受犬羊欺」。這邊「虎豹」指到的是君子,「犬羊」指到的就是小人,就是指虎豹哪會受到犬羊的欺侮,就是指到說英雄在失勢的時候,也不受小人欺侮的意思。在明朝《增廣賢文》裡邊就寫道:「龍遊淺水遭蝦戲」,龍在淺水裡邊,結果就會遭受什麼?魚鰕戲;「虎落平陽被犬欺」,虎落在平陽,平陽就是比較廣闊的這樣的原野,被犬所欺。這邊是指被欺負,但是我們這邊所講到的是不被欺負,英雄在失勢的時候也不受小人所欺侮。這句話是改化這一句,意思是不同的。

  我們再往下看:「跖犬吠堯」,跖犬,這個字念跖ㄓˊ,「跖犬吠堯,吠非其主;鳩居鵲巢,安享其成」。

  第一句的意思指到就是「跖犬吠堯」,「跖」是盜跖,這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大盜,當時候人就稱他為「盜跖」。因為是大盜,就直接把他冠一個盜字在上邊,盜跖。盜跖的犬吠堯,為什麼?「吠非其主」。為什麼會對堯吠?因為他不是牠的主人,就這樣子。所以後來我們來看一下註釋第一這個,跖犬吠堯比喻各為其主,各自都為他的主人。《戰國策.齊策六》就講道:「跖之狗吠堯」,就是盜跖的狗對著堯(堯舜的堯),對他吠,「非貴跖而賤堯也」,並不是牠對跖看重而賤堯,不是。原因在哪裡?後面那一句,「狗固吠非其主也」,因為堯不是牠的主人,所以牠對他叫,不是說堯就比較不好,跖就比較好,不是。所以非貴跖而賤堯也,而是因為非其主也,他不是牠的主人。

  第二個,「鳩居鵲巢」,這個「鳩居鵲巢」我們看一下,就是鳩鳥佔據了鵲的巢。「安享其成」,別人築的巢,然後牠就把它佔據了。在《詩經.召南.鵲巢》篇裡邊有講道:「維鵲有巢,維鳩居之。」這個維是一個語助詞。意為鳩不自己做巢,卻佔據了鵲所築的巢,所以我們有鳩佔鵲巢。後來就用鳩居鵲巢或鳩佔鵲巢,來比喻強佔別人的居處或位置。

  再往下,下來下一個是「緣木求魚,極言難得」。

  「緣木求魚」,就是爬,我們剛剛有看到這個緣字就是攀爬的意思,爬到樹上去捕魚,那我們知道一定捕不到,因為魚又不在樹木上,「極言難得」,不可能。這個比喻是從《孟子.梁惠王》篇裡邊出來,裡邊記載到孟子對梁惠王說,不行仁義而想「蒞中國而撫四夷」,他說你不行仁義而想蒞中國而撫四夷,就是當君王,然後撫四方的這些蠻夷之邦,就好比是什麼?「緣木而求魚」。意思就是說,要行仁義才有辦法統領四方這樣的意思。後來我們就比喻緣木求魚,方向或方法完全不對了,白費氣力去做難以辦到的這樣的事情,叫緣木求魚。

  第二個是「按圖索驥,甚言失真」。

  「按圖索驥」,這是怎麼樣的一個情形?從字面上來看就是,按照圖上畫的馬然後去索,索就是找,追尋、尋找的意思,驥,良馬,按著圖去找良馬。是怎麼樣的一個情形?我們看一下這個註釋第二的地方。《朝野僉載》裡邊記載到,還有《藝林伐山》卷七,前面那一本相傳是唐朝張鷟所撰寫,《藝林伐山》是明朝楊慎所撰。裡邊就都有記載到這樣的一件事情,寫到伯樂《相馬經》,伯樂相馬。伯樂,春秋時代秦國,原名叫做孫陽,孫子的孫,朝陽的陽,因為善於相良馬,所以後來我們就把他叫做伯樂。他寫了一本叫《相馬經》,有寫到就是說:「隆顙蚨目」,隆顙,顙就是額頭,隆就是隆起,就是比較高的意思。顙,額頭。然後蚨目,蚨是什麼?像蟬而比蟬稍大的,像蟬然後比蟬稍大。隆顙蚨目,像蟬那樣的眼睛,就是眼睛大大的意思。「蹄如累麴」,牠的蹄像什麼?像累麴。累麴是什麼?疊起來的酒藥餅子。這個麴是什麼?就是一種麥子跟白米蒸過之後,發酵曬乾做為釀酒的材料,叫酒麴,乾的,就一疊一疊這樣疊起來。有記載這樣。

  「其子執《馬經》」,他的兒子就執了他的《相馬經》,然後去找馬,求馬。結果一出門的時候看到了一隻大蟾蜍。看到了一隻大蟾蜍,然後就「謂其父曰」,就告訴他爸爸說:我找到了,我今天找到了一匹良馬,「略與相同」,很像,「但蹄不如累麴爾」。這個但是只,只有怎麼樣?只有牠的蹄不像疊起來的酒藥餅子那樣,其他都很像。「伯樂知其子之愚」,伯樂知道他的兒子非常的愚笨,「但轉怒為笑曰」,之後就只好轉怒,本來聽他這樣一講實在是很生氣,想到說他兒子本來就是很笨,就笑說:「此馬好跳,不堪御也」。他說這馬好跳,喜歡跳,因為他看到是一隻大蟾蜍,他說這匹馬很好跳、很喜歡跳,但是不堪御,卻沒有辦法去駕馭牠,這樣的情形。後來我們就把「按圖索驥」,比喻到就是說食古不化、不知變通,或拘泥成法去辦事情。

  我們再往下看:「惡人借勢,曰如虎負嵎;窮人無歸,曰如魚失水。」

  「惡人借勢,曰如虎負嵎。」那個字念作嵎ㄩˊ,我們也寫作耳朵旁的,左阜右邑,左阜,耳朵旁。這嵎字就是山勢比較險阻彎曲的地方,叫做嵎,這算是一個比較險要的地方。我們看註釋第一的這個地方,「如虎負嵎」,惡人借勢就是惡人藉著這個勢,就是更好的勢的意思,就好像如虎負嵎,就像老虎,如就是好像,就好像老虎依附著這個嵎。這個嵎是山勢比較險阻的地方,你根本怎麼樣?你要抓牠都很難。這邊講依靠有利的地形,後來就比喻成壞人依仗權勢而作惡。如虎負嵎本來只是講到依附有利的形勢,現在一轉就指到說壞人依仗著這個權勢。就講老虎本來已經很厲害了,然後還依附了這樣一個險要的地方,那你更是難以去對付牠的。

  第二個,「窮人無歸,曰如魚失水」。窮人無歸,不知道要歸向何方,就是怎麼樣?像魚失去了水不能活,所以就指到說失去了依靠。前面是虎負嵎,有依靠;魚失水是沒依靠,魚失了水就不能存活了,所以就比喻失去了依靠,就指到窮人無所依歸、無所依靠。

  再往下我們再看到這個:「九尾狐,譏陳彭年素性諂而又奸;獨眼龍,誇李克用一目眇而有勇。」

  這邊第一個「九尾狐」,九尾狐,這個在《山海經.南山經》裡邊記載到,這個是一種異獸,長得很特別,形如狐,牠的外形很像狐,有九條尾巴,聲音像嬰兒,能夠吃人。《山海經》裡邊也常常記載了好多很奇特,我們現在根本都看不到的這些生物。古人認為是祥瑞,後人卻把九尾狐當作是妖媚,比喻陰險奸佞的人。那後來這個詞彙怎麼會跑到陳彭年的身上?因為在宋有一個無名氏寫道,《儒林公議》裡邊記載到,宋真宗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陳彭年,性奸諂,他的性情很奸詐、很諂媚,當時候的人就叫他為九尾狐。所以後來這邊「九尾狐,譏陳彭年素性諂而又奸」。

  下一個講到是「獨眼龍」,獨眼龍就是龍一顆眼睛而已,獨眼龍是誇李克用「一目眇」,一目眇,眇是什麼意思?就是眼睛瞎了一隻,眇,瞎了一隻眼叫做眇,「一目眇而有勇」,雖然眼睛瞎一眼,但是還是很勇猛的。所以這邊這個獨眼龍就是誇讚李克用的,雖然瞎了一隻眼,但是仍舊十分的勇猛。

  我們看一下這個下邊第二的註釋裡,李克用的一個簡要的資料。李克用,西元八五六到九O八年,是唐末沙陀族人。他的父親叫做朱邪,這個是複姓,赤心,他的名。他曾經幫助唐鎮壓了龐勛的起義,後來就賜名,賜姓為李,名國昌。李克用就隨著他的父親衝鋒陷陣,很厲害,所以也被稱為「飛虎子」。剛跟大家介紹到的,因為一隻眼失明,但是還是很勇猛,所以後來也給他這樣的一個封號,叫獨眼龍。

  再下一個是「指鹿為馬,秦趙高之欺主;叱石成羊,黃初平之得仙」。

  這邊講到就是「指鹿為馬」,指著鹿說是馬,這是誰?秦朝趙高欺主,欺騙他的主人,這個是當時候趙高專權,故意顛倒是非,然後說鹿是馬,欺騙秦二世,他的君王。

  我們先看到註釋第一的地方。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裡邊記載,講到秦二世的時候,當時候的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想要篡奪皇位,於是他就故意把鹿說成馬,然後獻給了秦二世,他跟秦二世講這一匹馬送給你。秦二世想說,你講錯了,這是鹿。他就當場問那些在場的群臣,就試驗,他說你們說看看,這個是馬,哪是鹿?結果他就透過這樣的測試,就將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把他剷除掉。當時候有人就講不是,那個是鹿,不是馬;有人就比較奸猾一點,他就馬上反應過來說那是馬。趙高就從這樣的回答裡邊去知道,哪一些人心是跟著他的,哪一些人心是沒跟著他的,說是鹿的人,就知道這個意見跟他不同的;說是馬的,意見是跟他相同的,於是他就對那些說是鹿的人,就暗中的加以去懲治他們。後來我們就將「指鹿為馬」這個詞,指到就是顛倒黑白、歪曲事實,這樣的情形。

  再請諸位看到第二個註釋,「叱石成羊」,「叱」就是叱吒,叫著這個石頭,結果變成了羊,這個典故是來自於黃初平之得仙,「叱石成羊,黃初平之得仙」。

  在晉朝葛洪《神仙傳》裡邊就記載到,漢朝的時候有一個牧童叫做黃初平,十五歲的時候牧羊,在牧羊的時候,被一個道士引到了金華山的一個石室裡邊。有一次到大陸那邊去的時候,才知道真的有石室這種東西。我們看到《西遊記》裡邊瀑布掉下去,從飛瀑裡邊進去還會有水簾洞洞天,真的是如此,在外表看是一顆大石頭,但是就從那個伏流裡邊進去,裡面卻是很大的一個石室,很特別。

  當時候黃初平就被一個道士,引到金華山裡邊的一個石室去,當然後來就教他很多的神仙術。結果他的哥哥初起就到處找找,後來找到了黃初平,找到了他弟弟,但是就沒看到羊,很是疑惑,他就問他弟弟說:奇怪了,那羊怎麼都不見了?你去牧羊,怎麼羊全部不見了?他弟弟黃初平就笑著叫了一聲:「叱!叱!」然後「羊起!」就這樣,結果那些白色的石頭全部變成羊了。所以後來這邊就有這個詞語「叱石成羊」,就叱喝它一聲,叫那些羊起來,結果那些石頭全部就變成羊了,叫叱石成羊。後來我們常常就以叱石成羊比喻得道成仙了,法術很高妙。我們前面有講到吳猛一畫,江水就分成兩邊了,走過去,然後一走過去之後江水又合起來,太厲害了。《神仙傳》裡邊常看到這些很高超的仙術。

  我們再往下看到「卞莊勇能擒兩虎,高駢一矢貫雙雕」。這個技術都很厲害的。

  第一個「卞莊」,這個字念作卞ㄅㄧㄢˋ,卞莊。我們先看到註釋一記載,《史記》裡邊記載到的卞莊,春秋的時代卞邑的大夫,卞這個地方的一個大夫,以勇著稱,嘗刺虎,曾經刺虎,很勇猛,能夠去刺虎,虎很凶猛。有人向他獻計,有人就跟他講:二隻虎爭食一頭牛,他說兩隻老虎爭食一頭牛,必一死一傷,就一定會一死一傷。卞莊就按照這個計畫,果然一舉就獲了兩隻老虎。之後齊人懼之,齊國人就哇,卞莊這麼厲害,就不敢伐魯,不敢去攻打魯國。

  卞莊之後,漢朝的時候,因為避明帝劉莊之諱,避諱,我們古代有避諱這樣的情形,尤其碰到那個名字跟皇帝一樣的,之前的也要改,所以避漢朝明帝劉莊的諱,於是就把莊,本來叫卞莊,就把它改成為「卞嚴」。所以後來卞莊也稱為「卞嚴」或「卞嚴子」。所以很麻煩,一個名字因為避諱,又有不同樣的名字,所以我們常常都要多記一下,同樣一個人不同樣的名字,也寫成這個「弁嚴子」,下邊一個弁。

  第二個這是「高駢一矢貫雙雕」,一箭雙雕。高駢這是唐朝人,八二一到八八七年的,唐朝後期的一個名將,唐末幽州,幽州是今天北京西南,這個地方的人,字千里。在《新唐書》裡邊有〈高駢傳〉這麼記載:「事朱叔明為司馬。有二雕並飛」,就是有兩隻雕,鳥,雕並飛,然後「駢曰」,高駢就說:「我且貴,當中之」,他說,如果我能富貴的話,那我這一射,當中之,就射中的意思。「一發貫二雕焉」,結果一射出去就貫穿了兩隻雕。「眾大驚」,眾人皆驚,嚇一大跳,然後就叫說「落雕侍御」,就叫他為落雕侍御,把這兩隻雕給射下來,落雕侍御。後來高駢也擔任了秦州這個地方的刺史,還有淮南節度使,果真富貴了。所以他說「我且貴,當中之」,被他射中,之後也果真富貴了。

  諸位前輩和同學,我們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學習到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