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幼學瓊林-第27集

  我們接著往下科舉的部分,接著我們這邊講到《詩》跟《易》這裡。

  第一個是「《詩》美作人,考士即薪槱之典;《易》推連茹,進賢乃彙征之途」。

  我們先看到這個,這段話的意思就是指到說,《詩經》裡邊有講到一句話:「芃芃棫樸,薪之槱之」。這樣的一句話,它就是以採伐積聚木柴以備燃燒,這樣的一個譬喻來讚美周文王培育人才。所以後來就以考試,就是指到後世用考試的方式來選拔人才,叫做薪槱之典。整句話的意思是這樣子。

  第二句的「《易》推連茹,進賢乃彙征之途」。就講到《易經》裡邊「泰卦」有這麼一段話,就是「拔茅茹,以其彙,征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講到,君子像拔茅,那個茅草一拔起來它是整個根系相連,整個就拉起來,以這樣子的一個方式比喻到同質彙征之途。就是把那些很棒的人進賢,把那些賢能的人全部把他召集過來,這樣子的一個意思。

  我們再往下看註釋的這個地方,細部看一下它的意思。第一個,「作人」,這個作人就是指培育人才的意思。

  第二個,我們來看一下「薪槱」,薪槱這個詞就是積聚乾柴焚燒,就是把那些乾的木柴把它聚集起來,然後焚燒,這是古代的一種祭祀的儀式。在《周禮.春官.大宗伯》裡邊就有記載到,它說:「以槱燎祀」,這個燎,就是以槱,匯聚那些乾柴,然後燎就是燒的意思,然後祭祀誰?「司中、司命」,還有「飌師」,那個字念作ㄈㄥ,就是後來我們所用到的颳風下雨的這個風,飌師,還有「雨師」,就是祭祀司中、司命、飌師跟雨師。

  我們再往下看,後來在《詩經.大雅.棫樸》裡邊有這麼一句話:「芃芃棫樸」,這個芃兩個字疊在一塊,這個是指到長得很茂盛。棫樸都是指植物的名稱,這個棫字就叫白桵,看一下備註的那個地方,白桵;樸是枹木,就都是樹木的名稱,就是指到它們長得非常的好。「薪之槱之。」毛傳裡邊有做了這樣的一個註解,我們再看到往下,槱字,就是積的意思。「山木茂盛,萬民得而薪之;賢人眾多,國家得用蕃興。」所以我們就知道,這一句話的意思講到,就是指山上的這些樹木非常的茂盛,萬民可以去採集來用;賢人眾多,就是做一個比喻過來,這個國家得用蕃興,賢人很多,就像山上的樹木那麼多、那麼茂盛,國家就能夠興盛起來,這樣的一個意思。所以後來就以薪槱這個詞,比喻到就是賢良的人才或選拔舉用賢良的人才,這樣的一個意思。

  所以這邊這句話講「《詩》美作人」,美就是讚美的意思,《詩經》裡邊「芃芃棫樸,薪之槱之」,這樣子就是讚美作人,作人就是作育英才。這段話主要是在讚美周文王培育英才,這樣的一個事情。後來我們就把這一段話指到考試,就是以考試的方式去選拔人才,這個叫做薪槱之典。這樣可以知道它的來龍去脈了。

  第二句我們看一下,「《易》推連茹,進賢乃彙征之途」。第三個註釋那邊,進賢,進賢就是舉用或提拔人才,叫做進賢。彙征,彙征這個詞彙,我們就要看一下《易經》,前面就講到,《易經》所談到的,我們看一下原文。《易經.泰卦》裡邊,初九爻那邊講到:「拔茅茹,以其彙,征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們再往下看一下孔穎達的註疏,這個彙字就是類的意思,以類相從,就是相同的東西匯聚在一塊的意思,叫「以類相從」。這個征字是什麼意思?行,去做。就是指拔茅茹,就好像拔茅草一樣,拔起來整個它的根系是連在一塊的,以其彙,就是整個都連在一塊的,就是指賢人一群這樣的意思,征吉就是這樣去做,行吉。後來我們就以進賢叫做彙征之途。就是用到以其彙,征吉,叫彙征之途,這樣的一個情形。好,像這樣的一個詞彙,你都必須要去了解到它原來這一句的出處,然後去了解它的意思,這樣子你才比較能夠去記住,要不然你光彙征是什麼樣的東西,你就很難把它連接在一塊。這樣這兩句清楚了,《詩經》跟《易經》裡邊所提到的,薪槱之典跟彙征之途。

  接下來是「入彀英雄,喜羅佳士;滿城桃李,賀得門生」。

  這邊講到的「入彀英雄」,跟唐太宗有關的一個典故。我們先看到註釋第一的地方,「入彀英雄」就是指天下英雄皆入掌握中。這個彀字,入彀是指到射箭射及的一個範圍之內,就是射箭可及的範圍之內的這些人。意思就是說現在是我的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被我網羅過來的意思。在王定保的《唐摭言》裡邊,摭就是拾的意思,裡邊寫到〈述進士上篇〉,記載到唐太宗在貞觀初年的時候初發榜日,發榜我們之前有介紹過,放榜,登上端門,他就登上端門,然後看新進士一個一個從榜下走出來,他就非常開心的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的英雄都被我網羅來了。他看到那些新進的進士,這些讀書人都成為他的部下,這樣的意思。當然後來有人覺得,這句話看起來,覺得他有點讓那些讀書人費盡了一生,然後為了要去當官,讀盡了,頭髮都白了,最後入他的彀中,有人就覺得這個是唐太宗的一個計謀,用科舉考試讓這些讀書人不會再去反叛。

  當時候秦朝就講到有兩種人特別可怕,一個是儒、一個是俠。儒者,犯禁。就是他們儒跟俠這兩個人,儒者就是他的思想很好,很多的想法,很難控制;俠,俠者是你管不了他,他就是不在你的法律規定裡邊他都敢做的事情,就是法律規定說不能這樣,但是俠者是不怕的。當時候秦朝非常怕這兩類人,儒跟俠。所以,所有的統治者其實應該也最怕這兩類人。他就必須要把這個,有人就講到科舉考試讓這些讀書人耗盡一生,然後去讀這些書來考試,為我所用,把他網羅過來。事情是很多面去看,一個國家的穩定我覺得這也是必須的,大家都是一個共利。

  我們再看一下第二個,「滿城桃李,賀得門生」。在唐代劉禹錫他有講到,《宣上人遠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後詩(就是放榜後寫了一首詩)因而繼和》,就接著他也和了一首,裡邊就講到:「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的詩句,來慶賀得到很多的門生,滿城桃李。

  其實桃李的意思,在我們《韓詩外傳》裡邊就有記載到這樣的一個情形。我們來看到這一段文字,在《韓詩外傳》裡邊就記載說:魏文侯的時候,「子質仕而獲罪焉」,有個人叫子質,他當官,但是後來獲罪,就是指可能觸犯了某些朝廷的一些法令,或者被陷害獲罪,「去而北遊」,就到北邊去北遊,往北遊,他就去找他一個朋友,叫簡主。他就跟他說:「從今已後,吾不復樹德於人矣。」他說我不要再樹德於人了。這句話看得懂意思吧?樹德於人。簡主他說:「何以也」,為什麼這麼說,為什麼不再樹德於人?他就講:「吾所樹堂上之士半」,他說我所樹,這邊的樹我們知道就當動詞用,栽培的意思。我栽培的堂上之士過半,都是我栽培出來的。「吾所樹朝廷之大夫半」,朝廷裡邊當大夫的也幾乎都是我培養出來的。「吾所樹邊境之人亦半」,那些在守邊境的人也很多,一半是我所教導出來的。但是「今堂上之士」,後邊有個中括號,那個是在其他的地方引文裡邊有加上這句,加上這句文句讀起來是比較順一些,但是在《韓詩外傳》裡邊是沒有這一句,就直接說「今堂上之士恐我以法」,就是說今堂上的這些士人,以法來恐嚇我的意思,就是指說我觸犯了些什麼樣的法條,「邊境之人劫我以兵」,邊境守防的人劫我以兵,以兵劫我的意思,「是以不樹德於人也」,所以我不再樹德於人了。

  簡主就說:「噫!子之言過矣。」他說你講的這句話有錯誤。他說「夫」,夫是發語詞,他說「春樹桃李」,春天你種的如果是桃李的話,「夏得陰其下」,陰就是加上草字頭,我們現在比較常用的那個蔭,樹蔭底下,夏天你就可以在桃樹、李樹下邊乘涼的意思,「秋得食其實」,秋天你就可以吃它所結出來的果實。但是如果你是「春樹蒺藜」,蒺藜是有刺的植物,「夏不可採其葉」,夏天你沒辦法去採它的葉子,因為都是刺,「秋得其刺焉」,秋天你也是一樣。「由此觀之,在所樹也」,所以是在於所樹,由此觀之。從這邊上下兩句做對比,大家可以看出他的意思嗎?就是你栽培的人錯誤了的意思,你如果是種桃李的話,你夏天還可以在下面乘涼,秋天你還可以採擷它的果實來吃;但是你如果種蒺藜的話,是一點用都沒有的。所以他講:「今子所樹,非其人也。」今天你,子就是指你,這個子字我們常常如果兩個人對談的時候,在古文裡邊子就是指對方你。今天你所種的樹錯誤了,非其人,所以這邊的樹是指栽培的意思,你所栽培的人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擇而後種也」,用種植物來做譬喻,跟栽培人才同樣的道理的意思。所以君子要先擇而後種也,要先選擇好你要種的,要選擇好,然後再去栽種的意思。之後子質也不好意思住在朋友家,後來就以教書為業。在他的屋前剛好有桃樹,門生就感念他的老師,後來栽培了很多很棒的學生出來,這些學生也很感念老師的教導,所以在家中也種了桃樹。後來就引用桃李這個詞,比喻到所栽培的這些門生後輩叫桃李。如果桃李滿天下,我們最常用這個詞彙桃李滿天下,就是指學生非常多的意思。

  所以我們剛剛看到劉禹錫所寫到的這首詩裡邊,就寫到這樣,和宣上人寫給禮部王侍郎放榜日,因為那一年他是主考官。禮部我們現在應該都有印象了,禮部就是指科舉考試裡邊的會試,由禮部來負責,那是在春天的時間,所以也叫做春闈。秋闈是鄉試,是在秋天考試的。

  我們來看一下這邊,我就把它列出全文:「禮闈新榜動長安」,禮闈新榜就是禮部考試,新榜,新的這些進士,動長安,在首都。「九陌人人走馬看」,大家就在那邊看。「一日聲名遍天下」,這些考生考上了,這一天是他們最風光,放榜的時候是他們最風光的一天,所以一日聲名遍天下,新科進士。「滿城桃李屬春官」,滿城桃李就是指到這些新的。我們上次有介紹到主考官座主,其他的這些學生就叫門生、門徒。所以說這邊滿城桃李屬春官,滿城的這些桃李、這些學生,統統都是屬於禮部的,就是指主考官的。春官就是指在武則天的時候,曾一度改禮部為春官,所以我們看到春官,就知道它這跟春天的考試,大考會試有關的。

  「自吟白雪詮詞賦,指示青雲借羽翰。」自吟白雪詮詞賦,就是所寫到的這些內容;指示青雲借羽翰,羽翰,羽是翅膀,會飛翔,翰是毛筆,後來我們就指到書信文章的意思。「借問至公誰印可」,它的公平在哪裡?我們上次有提到,每一個人,我們上次是歐陽脩朱衣點頭,標準在何處?朱衣點頭,好,錄取。所以它這邊借問至公誰印可,印可是一個佛教裡邊用的詞語,就是修養夠好了,由高僧、他的師父認可。誰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觀。」支郎是三國的一位高僧,叫支謙,他聽說是細長瘦黑,眼白多而睛黃,博覽梵籍,當時候有一句諺語說:「支郎眼中黃,形軀雖細是智囊」,後來在《歷代三寶記》裡邊。就以「支郎」這個詞彙泛指和尚,在這邊就指到支郎天眼定中觀。借問至公誰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觀。這樣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可以。當然這邊的支郎指到是禮部。

  在讀中國的詩詞的時候一定要很多的轉換,常常講到的是禮部在選這些文章,你看他一引也用到了佛家裡邊的這些詞彙來,你要兩個互相把它聯繫起來。就像剛剛種桃樹跟種蒺藜一樣,再把它引申到人事方面,就是你栽培的、選拔的這些人,你栽培的人,要做一個轉移,從上下文就自己要做一個轉移去理解它。

  後來我們看到唐朝白居易,也一樣有寫到滿城桃李的詞彙,他說:奉和,和,唱和的意思,《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綠野堂是令公的一個堂名,他的園林的一個名稱。裡邊就講到「令公桃李滿天下」,當時候他也是很有名的,所以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這個問句也很好玩,他就叫綠野堂種花,裡邊種了一些花,白居易就跟他講,令公你桃李已經滿天下,何須堂前又更種花?很有趣。我們再往下。這邊講到說滿城桃李,就賀得門生,就是這樣。

  「慰人之下第,則曰賺了英雄。」就是安慰別人下第,「下第」就是指沒考上,科舉考試沒考上叫下第,叫做「賺了英雄」。為什麼沒考上還說賺了英雄?這個有典故。我們再往下:「憐士之無依」,憐憫士之,讀書人無依無靠,「亦云」,也說,「傍人門戶」。傍人,傍就是依靠的意思,投靠一些權貴,不能夠自立,「憐士之無依,亦云傍人門戶」。

  我們先看一下第一個,「慰人之下第,則曰賺了英雄」,就是安慰士人落第的話。這邊唐代曾經有人作詩講這樣的一段話:「太宗皇帝真長策」,我們剛講到的唐太宗,連接的我們剛剛講到他入彀,全天下的英雄都進入他的,入彀英雄,都進入他的網羅裡邊。他就講太宗皇帝真長策,長策當然指到科舉考試真是厲害,「賺得英雄盡白頭」,賺得這些英雄到後來都白頭了。為什麼?絞盡腦汁在讀書,準備科舉考試。我們知道那很難的,考試裡邊,我們後邊或許應該會再介紹到,到宋太宗的時候,宋太宗那時候才大舉把一些文人,就是科舉考試的錄取名額增多,此前不會太多的,不會很多,全國的人都去考試。我們這邊台灣這裡,要考上台大都覺得不太容易,都覺得很難考了。想想整個是當時候的大中國,多少人去考這些名額,那是更難的。所以他說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全部都變白頭了,白頭髮了。真的是如此,人用腦過多真的是會這樣。

  我自己的經驗,我第一根白頭髮是我在寫碩士論文的時候,寫完之後我突然發現,天啦,我怎麼白頭髮!以前看到那些年紀比較大的前輩,他們在討論頭髮怎麼樣,要用什麼樣的染劑,我說原來這個也是女人課題之一嗎?後來自己第一根白頭髮就在寫碩士論文的時候。寫完之後,很奇妙的,那一截後來長出來又變黑的,不用動腦筋了,又變成黑的。但是又念了博士之後,白的再也黑不回來了,再也黑不回來了,就這樣。後來發現真的,我真正體會到用腦過多真的是會變白髮,要不然伍子胥不會嚇到一夕成白髮,在逃亡的時候一夕成白髮,他自己都嚇了一大跳,真是如此。

  我還有一次到加拿大那邊去聽說,尼加拉瓜大瀑布,有人他們常會做這種很奇妙的實驗,落差很大,然後說裡邊有一個老太太抓了一隻貓,然後那隻貓從那邊下去,那隻貓後來出來全身變白色的,真的是如此。所以真的是會用腦筋還有驚嚇過度都會如此。我們再往下。不過我們是因為功力還不足才會這樣。

  然後「芸台四部添新庫」,芸台四部添新庫,芸台是藏書的地方。芸台這個詞我們也一直有看到,所以反反覆覆看到我們就對它印象很深刻,古代藏書的地方,掌管圖書的官署,這個叫做秘書省。我們之前不是有講到行祕書嗎?行祕書叫什麼名字?來考一下,行祕書,唐太宗說他的行祕書是哪一個?他要出遊,人家叫他說,皇帝你要不要帶一些書?不用,我有個行祕書,博學多聞。看到了嗎?虞世南。我們再往下,所以它的主管就是秘書省。裡邊這邊,芸台四部添新庫,就是指裡邊的藏書很多的意思。四部我們說不是有《四庫全書》嗎?四部,甲、乙、丙、丁,四部,以這樣的一個稱呼。所以我們後來大概經史子集四部,我們中國的圖書分類是按照這樣的一個方式來分的。外國的圖書分類也是從O到九,有各種不一樣,O是總類,到九。我們再往下,「秘殿三年學老郎」,在裡邊學習,秘殿,秘書省這個地方。

  宋人有《登科解嘲》的詩講到:「讀盡詩書五六擔,老來方得一青衫。佳人問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算一下他幾歲?寫這首詩的時候是幾歲?七十三,對。你看讀盡詩書五六擔,老來方得一青衫,一青衫就是指官服。我們之前有講到去褐服有沒有?還有帽子也要去掉有沒有?考上進士之後就要不一樣,穿著不一樣了。佳人問我年多少,五十年前是二十三歲。就可以想見,這句話代表是什麼意思?窮其一生在科舉考試裡邊。所以你看,賺得英雄盡白頭,就是這樣。

  所以慰人下第叫做賺了英雄,就是指這樣。下第就是科舉時會試或鄉試沒考中,叫做落第。後來我們也叫下第也叫落第,這個詞彙我們現在也常用,小時候如果不認真讀書,家人阿嬤就會講,再不認真讀書就要落第,她就用落第,落第。其實那時候還只是考試考得比較不好一些,她就說會落第,落第的閩南語落第,落第。就榜上無名,前面可能錄取四名,然後四名以外。

  第二個「傍人門戶」,傍就是依靠的意思,這個字在這邊念作ㄅㄤˋ,當動詞,投靠權貴,不能自立。這個傍就是依靠、依附的意思。門戶就是門第,是指社會地位及聲望高的,這樣的一個家族叫門戶。所以憐士之無依叫做傍人門戶,要投靠在別人的門下。

  最後一句這邊:「雖然有志者事竟成,佇看榮華之日;信乎成丹者火候到,莫辭烹煉之功。」

  講到雖然這樣,但是「有志者事竟成」,佇看,佇就是站著,佇立在那邊看著榮華之日,就是榮華富貴的日子。「信乎成丹者火候到」,要相信火候到了,仙丹自然就能夠煉成。這個是道家裡邊常講到的煉仙丹。「莫辭烹煉之功」,莫辭,莫是不要的意思,辭就是吝惜,莫辭,辭別,就是不做這樣的一個事情。莫辭烹煉之功,就是不可以吝惜修鍊的功夫。這邊告訴我們就是要很認真,有志者事竟成,然後一定要認真的去烹煉。

  科舉的部分、科第的部分,我們就跟大家一起學習到這。接著我們來看一下製作。

  第一句:「上古之世,政尚結繩;倉頡誕生,始制文字。」

  講到說「上古之世」,上古的時候,「政尚結繩」,這個尚是注重的意思,注重什麼事?結繩,就是結繩記事這樣的事情。倉頡誕生之後始制文字,才開始創制文字。

  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個註釋,結繩記事這個事情。結繩就是指結繩記事,文字發明以前,人們所使用的一種記事的方法,就是在一條繩子上打結,用以記事。大概事情愈來愈多,繩子打下去也不知道要打什麼結,發現不太夠用了,久了大概真的會搞不清楚,後來傳說中倉頡制作文字。所以後來我們電腦裡邊不是有倉頡造字嗎?

  我們看一下倉頡:中國神話人物,相傳為黃帝的史官以及漢字的創造者。這個傳說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廣泛的流傳,當時候就俗稱為倉頡先師或倉頡聖人、或制字先師、或制字先聖,還有右史倉聖人或倉頡至聖,這樣的傳說。在那個時代裡邊右史是比較大的,另外一個左史是助理。當時候聽說創字的時候,他的左史就有講到說文字創下去之後,人會變成奸邪,會有比較不好的,沒有那麼簡樸。

  我們在古文的一個記載裡邊發現到,尤其像道家裡邊,它一直指到就是說很多的東西,一些機械的東西中國人是知道的,但是他不喜歡讓它留傳下來,因為人的心思就會變壞。所以他們眼光是很高的,可以看到那樣的一個東西存在是不好,不是他們沒有發明這些東西,他們是有很高技術。我光看到我們中國留傳,到博物館去看到青銅器裡邊的鏤花,那個儀器裡邊那個花紋漂亮得不得了,我覺得現在人都無法雕出、製作出那麼精美的一個器物出來。我覺得中國人是有足夠的能力去發展科學,但是他沒有把這個東西發展下去,因為他們知道這種東西方便了,但是人的心思也就會變壞,所以簡樸的生活是最好的。就是這樣過日子,你多一點更多的東西的時候,就像現在的手機,很多人就一邊走一邊看,就有它的壞處在那邊,整個人像被綁架那種感覺。

  我常常跟我的大朋友、小朋友們講,今天如果沒有這個東西你能不能過活?他們大概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小時候的我們可能蹲在地上就可以玩了,泥巴就會玩得很開心;但是他們現在好像不知道怎麼去玩泥巴,他們現在是手機拿出來就開始玩。我學校的學生,常常也是在老師沒有特別注意看到的地方,大概都會偷偷拿出來玩。到學校裡邊比較遠的地方,他們還很厲害,還知道怎麼去破解。所以說我們如果是去找一些資料,所以我一直跟他們講,沒辦法,也回不去,就必須要好好去運用這個東西,要讓它變成是一個往正向的發展。裡邊真的是非常多東西,Google先生真的你可以google到很多東西,非常非常多,只要你不懂的。因為各行各業每個人懂的東西不一樣,它也很好,都Po上去,你確實是可以在裡面找到非常棒的東西。但是如果沒有朝這個方面去增進自己的智慧的話,如果是往比較不好的,可能又有負面的影響。這邊是講到倉頡造字,當時候他的左史就有講到這樣的話。

  傳說倉頡是有「雙瞳四目」,這個叫重瞳子,有雙瞳,然後四目,很厲害,所以看東西特別快。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因為下面會介紹到非常多一些東西的發明,然後在什麼樣的一個時代。我就想先讓大家看一下,我們中國第一個世襲的王朝,它的一個傳承的脈絡。我們待會講到這些人,有一些待會都會碰到的,大家會比較有印象,知道要把他擺在什麼樣的位置,到底是在什麼時間的一個人物。我們讀歷史必須要有縱的一個歷史觀念,然後在每一個縱的還有橫的連接,這個人、這個事情,人物、事件到底是在哪一個朝代裡邊,這個朝代在我們的中國整個朝代裡邊它是擺在哪一個位置,這個要很清楚,要有這樣的一個概念。

  我們先看第一個,燧人氏配華胥氏然後生了伏羲。伏羲配女媧生了少典。我們知道伏羲跟女媧都是華胥氏的小孩。少典就生二子,長子叫炎帝,次子就是黃帝。我們常常講炎黃子孫,有沒有?後來炎帝又發展出一脈。後邊我們黃帝,像蚩尤、炎帝都被黃帝給打敗了。

  我們再往下,所以我們大概看到的就黃帝這一脈,黃帝生二子,長子叫少昊、次子叫做昌意。少昊生了九子,有蟜極、重、該、窮奇、般,還有倍伐、昧祖、窮申、瞽目,這是少昊九子。接下來是昌意生一子,叫顓頊。顓頊生有六子,像鯀曾、古蜀王、稱、魍魎,還有窮蟬、檮杌。再下來是鯀曾生鯀祖,鯀祖生鯀父,鯀父生鯀,鯀生禹,禹生啟,這一脈。

  我們講到禹的父親叫鯀,後來禹就把帝位傳給啟。啟生五子,太康、元康、伯康,還有仲康跟武觀。仲康生相,相生少康,少康生杼,杼生槐,槐生芒,芒生洩,洩生不降跟扃。不降生孔甲。扃生廑。孔甲生皋,皋生發,發生桀,就是夏桀。到這邊。

  所以大概了解一下它的次序,這個可能你們回去再花點時間記一下、熟讀一下,會比較有概念一點,現在馬上記起來是有點難。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三皇,我們常講三皇五帝,三皇,哪三皇?有這樣的不同樣的說法,三皇:伏羲氏、女媧、神農,所以我們現在就很清楚可以知道,伏羲、女媧、神農,後邊括號的地方就是《史記索隱.三皇本紀》的說法;伏羲、神農、黃帝,一說這樣,這是《帝王世紀》的說法;再接下來另一個,第三種說法: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裡邊的說法。

  五帝,我們講到的五帝有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這邊的說法是《史記.五帝本紀》跟《禮記》,還有《春秋國語》裡邊的說法。所以我們現在讀到顓頊、帝嚳、帝堯、帝舜,顓頊我們前面就介紹到,前面剛剛講到。再下來另外一個說法是少昊、顓頊、帝嚳、帝堯、帝舜,這是《白虎通義》跟《尚書序》裡邊的一個說法。再下來是太昊,一說是伏羲,然後炎帝、黃帝、少昊、顓頊,這是《呂氏春秋》跟《淮南子》的一個說法。

  所以這邊三皇五帝,我們就看到這幾個,我們剛剛前面所看到的這些人作的一個,大概這是一個人的一個組合。

  下面這邊就是我們中國的一個簡要的世系表,這個是概略世系表,一個大的一個,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三國、晉/十六國、南朝/元魏、北齊、北周(這個畫橫的部分就是同時存在的,南朝跟這邊的北魏這裡是同時存在的)、隋、唐、五代跟十國(五代十國這個也是同期),再下來是宋(宋又跟西夏、遼、金這個也是同期的,宋是我們漢族這個體系,西夏、遼,金這個是外族的,不是漢族的體系),然後元、明、清。我們知道入主到中國,不是漢族統領的,入主到中國當皇帝的就元朝跟清朝。

  給你們這個表,讓你們回去也可以好做複習,比較可以清楚知道我們那個順序世系,整個我們中國的歷史的一個大脈胳是怎麼樣。有了這個表之後你就可以把,譬如說現在讀到的是哪一個人,蘇東坡,蘇東坡是在哪裡?在宋,在這邊,我們就大略知道了。你們回去如果可以的話,再把這些年代大概把它標上去,那你就很清楚大概距今多少年,就大概這樣的方式來讀歷史。每次我們有讀到的這些東西,你就可以把它擺進去,魏晉南北朝在哪裡?在這邊,晉,晉有分西晉跟東晉,就晉這個地方,南朝在這個地方。你就大略能夠知道這個人物是發生在什麼時代,這樣整個對我們中國的歷史,你就會慢慢把它串起來了,把它串起來。

  我們接下來看一下下一個:「龍馬負圖,伏羲因畫八卦;洛龜呈瑞,大禹因列九疇。」

  這邊看到「龍馬負圖」,傳說中龍馬背著圖在黃河出現,背上有五十個陰陽點,伏羲氏因此畫出八卦。《周易》裡邊就記載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則就是指準則、跟隨的意思,則字在這邊當動詞用。河出圖就是河圖,洛出書就是洛書,聖人因這個而去想怎麼會出現這些東西,上天有給我什麼樣的一個指示。《尚書.顧命》裡邊也記載到,〈孔安國傳〉裡邊講:「伏羲王天下」,這個王在這邊念作ㄨㄤˋ,是統治天下的意思,稱王,當動詞用,念作ㄨㄤˋ,第四聲。「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有龍馬出河,「遂則其文」,遂則其文,這邊的則就當動詞,跟前面的聖人則之那個則意思是一樣的,就則其文,依照它上面所點的這些點,「以畫八卦」,而畫八卦。所以我們說八卦是誰畫的?伏羲。

  接下來讓大家看一下,我們後人畫到洛出書,靈龜,這邊是龜,這邊是龍馬,龍馬負圖出河,靈龜負書出洛,龍馬就長這樣,大概這樣的一個情形,我們把它畫成。說牠身上有這些點,這邊有這些點,陰陽點,就是實心的跟空心的點,做這樣的一個排列,伏羲氏就跟著這樣的一個圖去畫出八卦。這邊的是洛書,我們待會後邊會講到靈龜負書,一樣上邊有這些點,出於洛河。

  我們再往下看到,「洛龜呈瑞,大禹因列九疇」。洛龜就剛剛我們看到的那個圖,傳說中大禹治水的時候,有神龜出於洛水,背上有九組不同點數組成的這樣的圖畫,禹因排列其次第,禹就按照它所排列的次第,而成治理天下的九種大法。所以從這樣的一些書裡邊,去想到這樣的一個情形是怎麼樣,就從裡邊得到啟發的意思。所以洛龜呈瑞,大禹因列九疇,就是指這樣。

  這邊的九疇,疇是類別的意思,九疇就是九種治理天下的這樣的大法,九類大法。在《尚書.洪範》裡邊就有記載,中天帝賜給大禹治理天下的這種九類大法,就是我們所謂的《洛書》。所以我們常講到河圖洛書,後來我們常常以河圖洛書這個詞彙,就是指聖賢人出現才會出現這種東西,賢能之人治理天下出現了,才會出現這個東西。這個君王是無德的人,像我們知道《春秋》最後寫到那年,西狩獲麟,大家還記得嗎?一個無德的君主,怎麼有可能會出現這種祥瑞之氣?反而是一個不吉祥的。

  這邊跟大家介紹一下伏羲氏,關於伏羲氏的這一些東西,他所製造的一些東西也很多,所以就一並跟大家給列出來。在《繫辭傳》裡邊,《易經.繫辭傳》它就講到:「古者包犧氏」,你們看到這個詞,包犧氏,也寫成這樣的詞彙,就是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就是統治天下,「仰則觀象於天」,仰就抬頭往上看天上的這些星斗,「俯則觀法於地」,看地上的這些地脈,觀天觀地,從中去了解天地萬物的一個生成的道理,「觀鳥獸之文」,鳥獸的這些紋路,「與地之宜」,這塊地適合種些什麼東西,「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從自己的自身,然後跟外邊的這些物。於是作了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記載到伏羲畫八卦的一個來由。

  這邊跟大家介紹下一個是,《莊子》書中伏羲氏的稱號就有三種寫法:伏羲、伏犧、伏戲。所以你們之後有看到這樣的一個詞彙的時候,就知道它同指一個人。

  再下來是西晉皇甫謐《帝五世紀》裡邊記載到,伏羲氏是怎麼出生,「有巨人跡出於雷澤」,有巨人跡出於雷澤,就是一個巨人在雷澤,華胥氏,剛剛我們講到伏羲氏的母親,「華胥以足履之」,用腳去踩它,結果「有娠」,這個娠就是懷孕的意思,有娠就是懷孕,「生伏羲於成紀」,於是就在成紀這個地方生下伏羲。這邊介紹到的就是伏羲來由。我們中國人常把這些特別的一些人物,常常講到他們有很多很特別的出生的情形。我們發現到在中國也好、外國也好,這些聖人的出生都是很非凡的。

  我們再看一下,伏羲氏,風姓,又稱宓羲,這邊下邊都是他的一個稱呼,《史記》裡邊是用這個詞彙,伏犧。傳說生於隴西成紀,就這邊所講,時代大概就在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

  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了文字,結束結繩記事。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人漁獵的方法,然後還發明瑟,還有創造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留下大量的關於伏羲的這種神話故事。我們就很多像伏羲的一些故事,神農氏,我們後邊還會介紹神農氏。

  接下來我們再往下看:「刻漏為挈壺所司,甲子乃大撓所造。」

  這邊「刻漏」是挈壺,我們看一下「挈壺所司」,然後「甲子乃大撓所造」。甲子,我們紀年天干地支。我們先看一下,這邊所介紹到的是時間。

  第一個刻漏這個東西,古代的漏水計時器。用銅壺盛水,壺底有一個小孔,我們現在在書局可以看得到,倒過來然後有沙漏有沒有?滑下來,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原理。上鋪細沙,細沙從小孔裡邊漏出叫做滴漏,一壺水經過一晝夜剛好滴完,所以叫做漏壺。它是裡邊裝多少有特別設計過的,就是有觀察需要裝多少剛好能漏完,大概多長的時間。刻漏,掌理刻漏的這個是挈壺,挈壺氏或叫做挈壺正的略稱,就是古代掌管漏刻之官。所以這邊講,刻漏為挈壺所司,就是指說掌管刻漏時間的,這是挈壺所去掌管。司就是掌管的意思。這個用到的是指時間。

  接下來是甲子,這個是更長的時間。我們來看一下甲子:就指用十天干跟十二地支記時的一個方法,傳說是黃帝的大臣大撓所創造。所以我們就知道這個是黃帝時代的,大撓所創作。天干地支這個應該都有學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然後配上地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樣子甲跟子相配,乙丑這樣配下來,全部再輪迴一輪回來,剛好又甲子開始,六十年。所以我們說一甲子年叫做六十年,就這樣。

  我們再看到大撓:傳說西元前大約二千七百年,黃帝命大撓氏探察天地的玄機,推究五行的奧妙,始作天干地支。根據蔡邕的《月令章句》,蔡邕,漢朝人,《月令章句》裡邊說:「大撓采五行之情」,大撓采,這個采字就是採取的意思,觀察採用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也」,就觀天地,然後推究五行的這樣的一個奧妙,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支。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支干名也」。這邊特別又講到始作甲乙以名日,甲乙來紀日,這個叫做干;作子丑,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名月,紀月,叫做支;有事於天,它就用日來紀;有事於地,就用月來紀;陰陽之別,所以有支干名也。就是天干地支這樣的意思,這段就是介紹到它使用的一個方法。我們現在比較少在用這個東西,所以對它也不太在意,都用西元年了。

  我們再下來看一下,隋代蕭吉的《五行大義》,裡邊就記載到:「支干者,因五行而立之。昔軒轅之時,大撓之所制也」。在隋代《五行大義》裡邊,就記載到這樣的一段話。所以我們這邊講到甲子乃大撓所造,這是黃帝的時候,軒轅之時,軒轅就是黃帝。

  接下來是「算數作於隸首,律呂制自伶倫」。

  「算數作於隸首」,算數這個東西是誰去創制的?隸首。隸首我們看一下註釋第一,黃帝的史官。黃帝時代也發明很多東西。傳說黃帝命令隸首創作算數,從此確定了度量衡等各種單位。後借指善算數的人,我們就把他叫做隸首。用隸首,我們後來就借指到說這個人算數非常的厲害,算數。

  接下來是「律呂制自伶倫」,就講到「律呂」這個東西,這我們古代用來校正音樂的樂音的這樣的一個器具,律呂。這個誰創制的?是伶倫。伶倫是誰?也是黃帝時代的人,是樂官。我們先看一下這個律呂是什麼,古代用來校正樂音的這種器具。在《漢書》的〈律曆志〉裡邊記載到,載以十二個竹管所製成,依管的長短來確定音階。從低音管算起,成奇數的六管叫做「律」,所以奇數的叫做律,包括黃鐘、大簇,然後姑洗,還有蕤賓跟夷則、無射,這些稱為六律;成偶數的叫做「呂」,包括大呂、夾鐘、中呂、林鐘、南呂、應鐘。後來就以律呂兩個合稱叫做音律的一個統稱,這個相傳是我們黃帝時代的樂官伶倫所制。

  我們來看一下再往下,是怎麼樣去製作這個東西?我們看到註釋第三,伶倫:相傳為黃帝時代的樂官,是發明律呂據以制樂的始祖。《漢書》的〈律曆志〉裡邊就講到:黃帝命令伶倫取竹於崑崙之谷,在崑崙之谷取那個竹子,以肉與孔厚薄,這個厚薄均者就是孔肉,孔跟肉就是節,跟裡邊的胖瘦要均衡的,厚薄均者,然後斷其節而吹之,把它斷了,斷其節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制十二管,就制十二管。然後還以聽鳳凰之鳴,其雄鳴為六律,其雌鳴為六呂,就是以鳳凰之音,雄的牠的叫聲制定六律,然後以雌鳥鳴聲製作六呂。就這樣子製作出來的。這邊講到就是律呂的製作,來自伶倫,黃帝時代的樂官所制。

  我們再往下,下來的這個要介紹到的器物是「甲胄舟車,俱軒轅之創始;權衡度量,悉黃帝之立規」。都一樣出自黃帝。

  講到甲胄,甲胄就是鎧甲跟頭盔;還有舟車,舟車應該都很清楚,就是船,船跟車,這個都是創始於黃帝,「俱軒轅之創始」,黃帝。「權衡度量」,權衡度量就是指稱量物體輕重的器物,這個也是黃帝所立下來的規矩。規就是規範的意思,就是標準。權衡跟度量這些重量單位、容積單位、長度單位,全部是黃帝所立下的規則,定規矩說,譬如說現在一斤是多重,這個刻度把它弄出來。

  在我們註釋第四個,《周禮.夏官.合方氏》裡邊記載到:「同其數器,壹其度量」。就是指把這些容器還有長度的這些,都要把它統一,要壹,壹就是統一、齊一的這樣的一個意思。

  接下來介紹到的是「章、亥紀步數以定極,伯鯀築城郭以衛民」。

  我們現在要看到的是「章、亥紀步數以定極」,很有趣,章、亥是兩個人,他們兩個非常,聽說是古代善走之人。然後他們就以走路的方式去定極,極就是北極、南極,北端、南端這樣子的一個定數。

  我們先看一下第一個,章亥,大章和豎亥,章、亥這兩個人就是大章跟豎亥。古代傳說中善走之人,很能走路。在《文選》裡邊〈張協〉就講到說:「躡章亥之所未跡。」躡就是走,章亥所未跡,所未走到的。李善注引《淮南子》裡邊講到,李善在注《文選》的時候,就引到《淮南子》講到:「禹乃使大章步自東極至西極」,就是大禹叫,命令大章從哪裡走到哪裡?從東極走到西極,走了多少步?「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步」,這樣定出東極跟西極;又「使豎亥」,就又命令豎亥,「步自北極」,從北極走到南極,走了多少步?「二億三萬三千五百七十里」。這樣子的情形,就以走路的方式來去計他的定極,定了四極。就章、亥兩個用步計里,然後制定了四極,四個方位,東、西、南、北四個方位。

  接下來是「伯鯀築城郭以衛民」,伯鯀,相傳為夏禹的父親,我們剛剛有介紹到。鯀一稱崇伯鯀,堯封鯀於崇地。《呂氏春秋.君守篇》裡邊記載到,它說:「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這邊寫到就是《呂氏春秋》裡邊講到:奚仲這個人作車,他發明了車;倉頡創制了書,就是剛剛我們講到的文字;然後后稷作稼,就是農耕;皋陶作刑,就是刑罰這些事,這個是由他制定;昆吾作陶;然後夏鯀作,就是築城郭;此六人者,所作當矣,適當。

  另外《吳越春秋》裡邊也記載到鯀:「鯀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這邊是《吳越春秋》裡邊記載到:鯀築城以衛君,築城來保衛君;造郭,城郭,郭又在城之外了,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所以我們講到伯鯀築城郭以衛民,保衛老百姓。

  《淮南子》的〈原道訓〉裡邊記載到:「昔夏鯀作三仞之城。」仞是一個高度單位,高度的單位。

  所以從這邊史料裡邊我們知道,伯鯀築城郭以衛民,它的一個史料的根據點。

  我們看一下第三個註釋,城郭,城郭就是城牆。我們這兩個字怎麼分?這個城是指內城的牆,郭是指外城的牆,雙層保護。後來我們常常講城郭指城牆,一個內城的牆,一個外城的牆。

  我們再下來:「太昊造網罟以佃漁,少昊作弧矢以戰伐。」

  我們剛就有看到太昊跟少昊,在夏的世系表裡邊就有,所以大家可以再回去對應一下。太昊這邊一說為伏羲氏,剛剛也註解裡邊有講到。《抱朴子》的〈對俗篇〉裡邊:「太昊,師蜘蛛而結網。」所以從動物,以前記得有一本書叫做《以動物為師》,我們很多很多的東西,其實真的是從大自然裡邊的萬物得到了啟發。這邊太昊、伏羲,師在這邊當動詞,以誰為老師?以蜘蛛為老師,看牠結網真是超厲害,然後就想到結網捕魚。蜘蛛的絲,牠的蛋白絲很韌的,聽說把它匯集起來可以拉動大卡車,非常堅韌的,蜘蛛的絲非常堅韌。

  我們再看到第二個,「網罟」,網罟就是捕魚及捕鳥獸的這樣的工具,就是網。清朝王念孫的《廣雅疏證.釋器》裡邊講到:「罔謂之罟。」這個罔字就是後來我們又加上一個糸字邊的網字。《疏證》裡邊就解釋到:「此罔魚及鳥獸之通名。」所以網罟就是指到,在古代裡邊是沒有加上糸字邊的那個字。那個罟字上面的,我們現在看起來很像四,一二三四的四,其實那個字就是一個「网」字。網罟就是指捕魚、捕鳥獸的一個通用,通名,就是指捕魚、捕鳥獸的一個工具的意思,網罟。

  「佃漁」,佃漁就是獵獸和捕魚,叫佃漁。佃字通下邊這個畋字。我們平常如果看到一個田,只有寫一個田地的田,那個意思,田獵,也是同樣的意思,這三個字是同樣的意思,就是打獵的那個意思。《易經》裡邊又記載到:「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作結繩而為罔罟,結繩,把繩子結繩做成這個網,然後用來捕獵獸,還有捕魚,以佃以漁,來做什麼事?來佃跟漁,我們知道佃就是指屬於打獵的部分,漁就是屬於捕魚的部分。

  接下來是講到「少昊作弧矢以戰伐」,就是少昊發明了弧矢,就是弓箭,做為戰伐,就是指打仗用的一個武器。我們先看一下少昊,昊又作這幾個昊字,都念作皞、晧、顥,又稱青陽氏、金天氏,還有窮桑氏、雲陽氏,或稱朱宣。姓己,名摰,也寫成這個質字,也寫成鳥字邊的這個鷙字,為黃帝之子,生於窮桑,就是今天山東省曲阜北。我們就看到為什麼這麼多名字?因為就是古代的傳說,就是各地所使用的文字不太一樣,所以我們後來會看到這麼多的不一樣的名稱。建都於曲阜,在曲阜這個地方,山東曲阜,活動在山東的西南部一帶。傳說他能夠繼承太昊的這樣的德行,所以稱為少昊或者是小昊,就是指能夠繼承太昊的德行,我們剛剛講到伏羲氏。

  接下來是「弧矢」:《說文解字》裡邊,在〈弓部〉裡邊介紹到這個弧字,「木弓也」,木弓。《易經.繫辭下》裡邊講到:「弦木為弧,剡(削尖)木為矢。」弦木為弧就是指有彎度的,然後剡就是把木材削尖,削木為矢,就是射的那個箭。弓跟箭,弧矢,這個弧就是所謂我們現在講到的弓,矢就是箭,弓箭。相傳這個是少昊所發明的,做為戰伐用的,就是打仗用的。

  接下來我們再這個是少昊,跟他相關的一些資料,順便跟大家介紹一下。少昊以鳥作官名,並設有管理手工業和農業這樣的一個官。《左傳》就記載這麼一段話:「我高祖少暤摯之立也」,就是他的高祖,然後少暤,剛剛我們講到少暤的幾個不同樣的寫法。「鳳鳥適至」,剛好有個鳳鳥飛下來,「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這邊後邊就是記載到各種鳥,以鳥作官名的意思。前面就告訴我們,他的高祖少暤為什麼會以鳥作官名?剛好就是立的時候,剛好有鳳鳥而至,他就把它做了這樣,以鳥做為他的官名。第一個鳳鳥氏是做什麼?「歷正」,他的工作歷正,跟曆法有關。再下來是「玄鳥氏,司分者也」,他做的工作可能是分職。然後「伯趙氏」,伯趙氏就是什麼?就是伯勞鳥,「司至者也」。「青鳥氏」做什麼?「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瞗鳩氏,司馬也。鳲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正,扈民無淫者。」這邊就講到這些以鳥為官名,然後所做的,他們有各自所掌的一些事情、所做的一些事情。

  接下來我們再往下看:「制耒耜,興陶冶,皆由炎帝;造琴瑟,教嫁娶,乃自羲皇。」

  這邊講到說「制耒耜」,「耒耜」是農具的意思,農具,然後「興陶冶」,「陶冶」就是製作陶器、金屬的這些東西,「皆由炎帝」;「造琴瑟,教嫁娶」,是從羲皇,羲皇是伏羲。

  我們先看到註釋第一個,「耒耜」,耒耜這個詞我們現在是有用到,這個耒耜是農具的意思。在《易經.繫辭下》裡邊有記載到:「斲木為耜,楺木為耒。」斲就是砍斲的意思,斲木為耜,楺木為耒。三國吳韋昭的《國語注》裡邊它就記載到:「入土曰耜,耜柄曰耒。」就更一步的介紹,就是跟我們講耒耜是屬於哪一個部分。我們看一下,就大概這個圖,入土的這個部分,就插入土中的這樣的創製,這個部分叫做耜,耜的這個柄叫做耒,這個就是耒耜。我們再回來,韋昭《國語注》裡邊講到,入土曰耜,耜的柄,就是手握的那個柄叫做耒。這個就是耒耜,後來我們常用到這個就是指總稱農具。

  再下來炎帝,傳說中上古帝王神農氏。因以火德王,就是以火德,我們古代接掌帝位有什麼火德、木德、水德,這樣子的一個情形,他是以火德稱王,所以叫做「炎帝」。就是我們所謂的神農氏,炎帝。相傳制耒耜還有興陶冶這樣子的製作,陶跟金屬,都是由炎帝神農氏這個時代所發明的。

  接下來是「造琴瑟」,就是創造琴跟瑟,還有「教嫁娶」,嫁娶就是結婚,這個是從哪裡開始的?從羲皇,羲皇就是伏羲氏。我們看到第三個註釋的地方,羲皇,伏羲。《楚辭.大招》裡邊有記載說:「伏羲作瑟,造〈駕辯〉之曲。」就講到伏羲做了這個瑟,然後造,就作的曲子,哪個曲子?〈駕辯〉這個曲子。

  清乾隆時代章宗源輯三國蜀譙周的《古史考》裡邊就記載到:「伏羲制嫁娶」,就創制嫁娶這樣的一個禮儀,然後「以儷皮為禮」。那個儷皮,儷就是成雙成對叫做儷。我們說賢伉儷,就是指稱呼別人夫婦賢伉儷,成雙成對。所以以儷皮就是指成對的鹿皮,當作這個禮。這邊伏羲制嫁娶以儷皮,就是這樣。所以我們講到「造琴瑟,教嫁娶,乃自羲皇」。這邊這段的部分大概都是告訴我們,那些器物是什麼時代裡邊出現的。

  這節課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先跟大家學習到此。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