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幼學瓊林-第25集

  上次有跟大家在提起到那個「繞梁」,我們再複習一下好了。中國四大名琴,看到有號鐘,這是齊桓公收藏的周代的名琴,號鐘,趕快把它記起來;然後再下來是楚莊王所收的繞梁;號鐘、繞梁,還有再下來是綠綺,司馬相如,綠綺;然後蔡邕的焦尾,也叫焦桐,記起來了嗎?號鐘,齊桓公;繞梁,楚莊王;綠綺,司馬相如;焦桐,蔡邕。

  接下來我們再往下看,這邊我們講到「長吉七歲」這邊。

  現在我們再回到這邊來,文史的這邊,我們看到往下後面這邊,二十八宿這邊特別介紹到,因為文中有講到二十八宿羅心胸。二十八宿是哪二十八宿?我們來看一下,中國古代天文學家依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劃分天空的恆星,分別為東方叫做蒼龍七宿:有角、亢、氐、房、心、尾、箕宿,這幾顆,七顆;然後西方是白虎(這個要順便記一下,我們常常會講東蒼龍,然後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我們中國在講建築方位,常常會用到這個詞彙,所以大家也要利用個時間把這些記一下),西方白虎的七顆星是:奎、婁、胃、昴、畢,那是嘴巴的觜,然後參;南方的朱雀有井、鬼、柳、星、張、翼、軫;北方玄武的七顆是斗、牛、女、虛、危、室、壁這幾顆。這四七二十八,所以二十八宿。

  我們再往下看:「開卷有益,宋賢君之要語;不學無術,漢權相之為人。」

  我們先看一下第一個,「開卷有益」的這個詞彙。開卷有益,開卷就是打開書本。這個卷,因為我們古代的書就是用捲軸的方式,要看書就是把這個卷軸打開,所以叫開卷。後來我們現在這個卷指到的就是書本,所以現在常常很多大學有什麼書卷獎,卷。開卷有益,打開書本,總有益處。這是用來勉勵人們要勤奮好學,多讀書就會有得益,就會有益處。這個是宋代王闢之撰的《澠水燕談錄》裡邊,「宋太宗日閱」,他在讀閱,每天他都會讀「《太平御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他每天會讀三卷《太平御覽》,如果因為有事情去耽誤到了,他會在暇日,就是有空暇的時間,那天比較有空暇的,他就會把它追補之,他會把它遞補過來,會把它補上。常常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或許旁邊的大臣就說:皇帝您多休息,今天國事忙,您就改天再讀,不用再把它補上來。大概是這樣的一個用語,他就跟他們講: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我覺得開卷就一定會對自己有所幫助,我不以為它是很辛勞的一件事情。這個大概就是讀到書中的一個味道了,一天不讀書都會覺得面目可憎。

  我們再往下看一下,介紹一下《太平御覽》這本書,初名叫做《太平類編》、《太平編類》,後改名為《太平御覽》。這是北宋初年,宋太宗趙光義於太平興國二年命李昉等編撰《太平御覽》,到太平興國八年十二月的時候乃成,這本書才完成,共花了六年的時間。有很多歷史的掌故在裡邊,所以宋太宗就很認真去讀,每天都要讀三卷。這邊講到「開卷有益,宋賢君之要語」,宋賢君就是指宋太宗,他講的一句很重要的話,他曾經講過的一句很重要的話。

  接下來,「不學無術」,我們現在也常常會講,這個人如果不好好學,沒有學問、沒有才幹,我們會說他不學無術,「漢權相之為人」,是漢朝的權相,有權的宰相,這個人是指誰?霍光,這人是指霍光。

  我們來看一下第三個註釋,不學無術:沒有學問,沒有才幹。這個術就是技藝、本事的意思。在班固《漢書》的〈霍光傳〉裡邊就記載到:「然光不學無術」,這個光就是指霍光,不學無術,沒有認真學,沒有學問。「暗於大理」,那個暗就是不明的意思,大理就是指大道理,不明事理的意思,暗於大理就是不明事理。那個暗就是不清楚、昏暗,在這邊當動詞用,就是指不明白,不明白事理,常常居功自傲,大權獨攬。大臣們如果有什麼公事,重要的事常常都要先請教霍光,然後才能夠上奏到皇上,大臣們其實看他這樣子是非常生氣的。這就是不學無術,漢權相之為人。

  接下來是「劉向校書芸閣,丙夜燃藜;孫康執卷茅簷,隆冬映雪」。

  這邊講到了兩個人的掌故,一個是劉向,一個是孫康。這邊代表到的,我們一看這個文字就知道很認真的讀書。我們先看一下「劉向校書芸閣」,我們看一下劉向這位人物,這也是在我們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很重要的人,我們來看一下。劉向,西元前七十七年到西元前六年,這個時段的人,字子政,原名更生,是漢朝沛縣人。高祖弟楚元王劉交的第四代孫,所以他也是皇親貴族之一。元帝的時候為中壘校尉,後因權臣專政,被廢十多年。成帝的時候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別錄》這本書為我國最早的分類目錄,《別錄》。我們再往下看,另著有《新序》、《說苑》,還有《列女傳》、《洪範五行傳》,還有《五紀論》等書,並且編訂了《戰國策》、《楚辭》、《孫卿新書》,這個是他所做的這一些事情,對於校書這些事情所做的貢獻。

  我們再往下,後來明人張溥輯有《劉中壘集》,劉中壘,中壘是他的官名,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裡面。又有賦三十三篇,今僅存《九歎》一篇。經學家劉歆是他的小孩,後來劉向沒有做完成的事情,他小孩就接著去幫忙把它完成,劉向、劉歆父子兩人。

  我們再看到「芸閣」,第二個註釋芸閣,芸閣就是芸臺。在《初學記》裡邊卷十二,三國魏魚豢《典略》這個地方,裡邊講到「芸臺香辟紙魚蠹,故藏書臺稱芸臺」。因為芸臺香可以防止紙長蠹魚,芸臺香或芸香可以防止蠹魚的產生,就是蠹魚不太喜歡那個味道,所以後來藏書臺就稱為芸臺。

  我們再看到「丙夜燃藜」,這邊講到的就是劉向在元宵節的時侯,一人在祿閣校書,有一個黃衣老人進來吹燃拐杖頭,就是把他的拐杖頭把它弄亮了來照明,他自稱是太乙星的精魂,就是在半夜的時間。這邊有一個詞彙特別注意一下,這個丙夜,丙夜是什麼?就是三更子時,是二十三時,我們說二十四個小時,二十三時到一點,這個地方就是子時。

  我們看一下《顏氏家訓.書證》裡邊有講到:「或曰,一夜何故五更」,一夜為什麼叫做五更?「更何所訓」,更是做什麼解釋?「答曰: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所以你看到甲、乙、丙、丁、戊就五更,中間這個子夜,我們三更半夜,我們有個詞叫三更半夜,所以很好記,記住三更半夜再往前推一下,各推兩個小時就知道了。三更半夜就是子時,往前推叫做二更,推兩個小時,兩個小時為一更,然後再往前推就是一更;三更半夜再往天亮的方向推,就是四更,再來就是五更天亮。所以記住中間那個詞彙,我們常用的三更半夜,就是我們所謂的子時,也叫做丙夜。就甲、乙、丙、丁、戊,一、二、三、四、五,這樣子就容易去記它。

  所以丙夜燃藜就是這樣的一個意思。這個藜是一個植物的名稱,它的莖長得比較久,老的時侯可以用來作木杖,所以這個藜就是指木杖。這邊就是講到,就是說劉向在元宵節的時侯,自己一個人在校書閣裡邊校書,有一個黃衣老人進來,就把他的拐杖頭給燃亮了,讓他看的意思,自稱自己是太乙星的精魂。這邊講到就是很認真,工作、讀書很認真。

  接下來是「孫康執卷茅簷,隆冬映雪」。孫康是指晉朝孫康,因為家裡邊很貧窮,常常利用雪光來讀書。後用以形容在困境中勤苦讀書。後來孫康為孫氏,你們《百家姓》裡邊,不知道有介紹到孫氏了嗎?有。他的「映雪堂」,因為孫康映雪讀書,所以後來孫氏他們堂號叫映雪堂。後代的名人,唐朝有一個很有名的藥學家孫思邈。他就是利用雪光來讀書。有一天睡不著,看著外邊,裡邊暗的,外面非常的亮,他就想怎麼突然外面一陣亮?原來下雪。他就走出去,拿出書本出去一看很清楚,所以之後他就跑到外面,下雪的日子,晚上的時候,他就把書本拿到外面去,映著雪光來讀書。你看這個名字也挺美的,叫映雪堂。

  我們中國的很多堂號都很有意思,還有一些文人的書齋名都很棒,那個都很值得研究,現代人都不取這個,好可惜。不過一般像有認識的一些寫書法的朋友,他們常常就會把自己寫書法的那間房間會取個雅號,你們也可以為自己取一下。

  我們再往下看:「李白夢筆生花,文思大進;揚子夢口吐鳳,詞賦愈奇。」

  我們先看一下第一個,「李白夢筆生花」。李白我們不用再介紹了,很有名的大家。「夢筆生花」,我們看一下註釋第一個,唐代李白年輕的時侯,曾經夢見所用的筆頭上生花,後來便成為著名的大詩人的故事。這件事情記載到王仁裕,剛剛有跟大家介紹就是這位,《開元天寶遺事》的作者,〈夢筆頭上花〉。後來就比喻才思泉湧、文筆富麗,這樣的意思。我們中國也常常有這樣很奇妙的故事,夢到,你看我們上次講到如椽大筆,就暗示有需要大手筆需要寫。

  我們再看一下「夢口吐鳳」,「夢口吐鳳」是指漢代,相傳漢代揚雄著《太玄經》的時候夢吐白鳳。後因以就比喻才華出眾。就是在寫《太玄經》的時候作夢,夢吐白鳳。所以後來我們就講到夢口吐鳳,夢口吐鳳比喻「詞賦愈奇」,就是詞賦寫得更好,他本來就已經很好了,因為夢到這個又寫得更好。

  下來是「李守素號為人物志,虞世南呼為行秘書」。

  這邊講到是李守素跟虞世南的兩個典故。我們先看一下李守素,註釋第一個,李守素:唐代趙州人,世代為山東的名族,十八學士之一,唐太宗十八學士之一。《舊唐書.列傳第二十二》裡邊記載到:「李守素者,趙州人,代為山東名族。太宗平王世充,徵為文學館學士,署天策府倉曹參軍。守素尤工譜學」,這邊介紹到他的一個官職,守素尤工譜學,譜學就是指我們所謂的家譜、族譜,譜牒學這一些,「自晉宋已降」,從晉朝劉宋(這個宋是指劉宋,不是唐朝後面的宋,因為唐朝人不可能是唐後的宋,而是這個之前魏晉南北朝的劉宋),晉朝跟劉宋以來的這些各士族,「四海士流」,就是各地區,四海就是指各地區的這些士族,一些功臣權貴,「諸勛貴」,勛貴就是指立功者,還有「華戎閥閱」,閥閱就是指貴族,上次閥閱這個詞彙,我們以前也有跟各位介紹過,古代貼在門上的一個功狀,在左邊的叫做閥,在右邊的叫做閱,後來閥閱這個詞就是指到貴族、有功人員。左邊稱為閥,右邊稱為閱,後來都指到那些顯貴人家的意思,顯貴人家。華夏,還有戎就是那些少數民族,這些世家大族莫不詳究,沒有不詳細研究的,都很了解,「當時號為行譜」,就是稱他為行譜的意思,就是他所謂的這些人物,重要的這些人物的一些掌故,都在他的腦袋瓜裡邊,他們的這個家族裡邊到底是怎麼樣的情形,來龍去脈他都非常的清楚。

  「嘗與虞世南共談人物」,常常跟虞世南一起品評這些人物,「言江左、山東」,談到江左跟山東這一區的時候,「世南猶相酬對」,虞世南還可以跟他互相討論,「及言北地諸侯」,講到北邊的那些諸侯,「次第如流,顯其世業,皆有援證,世南但撫掌而笑,不復能答」,意思就是說,講到北地的這些諸侯的時候,他還是能夠侃侃而談,把他們這個家族的整個一些事業功績都能夠講得非常清楚,而且能夠援證,都有很多的證據,虞世南只有在那邊拍手而笑的分,不復能答,就沒辦法跟他做對答,「歎曰」,就感歎說:「行譜定可畏」,他說行譜,這邊的行譜,他就是用這個詞彙來講李守素,他說,行譜果真可畏。當時候很好玩,許敬宗聽到他講行譜,他就「謂世南曰」,就跟虞世南說:「李倉曹以善談人物,乃得此名」,李倉曹就是指李守素。剛剛我們介紹到倉曹,參軍、倉曹,前面有介紹一些官職的時候,倉曹。他說以善談人物,乃得此名,「雖為美事,然非雅目」,他就講,雖然他很善談人物,而得「行譜」這個名,但是這個名字聽起來不太雅。「公即言成準的,宜當有以改之。世南曰:昔任彥昇」,他就說公即言成準的,就是指到說這個名稱是因為你虞世南而變成,就是稱他為這樣子,應該現在改一下,應該把行譜改一下。結果世南就曰,虞世南就說:以前,任彥昇就是任昉,任昉是之前有講到,魏晉南北朝的,「美談經籍,梁代稱為『五經笥』」,就是指裡邊裝的都是五經的意思,「今目倉曹為『人物志』可矣。貞觀初卒」,貞觀初卒就是指李守素在貞觀初年過世。今目倉曹,今天就稱倉曹稱為人物志,可以吧?所以後來我們就這邊講到李守素號為人物志,就是這樣子來的。這個人物志,記人物的。這樣大家清楚嗎?這段原文比較長,我都盡量引原文跟大家一起講,順便讓大家也可以再多閱讀一些原文。所以大家可能需要利用時間把這些再看一下,再做複習。

  我們再往下,看到第二個是「虞世南呼為行秘書」。剛剛是虞世南講李守素,現在我們再來介紹一下虞世南。看到這些古代人很有學問,都覺得很景仰,他們常常都能夠引經據典,談話都很幽默。我們看一下虞世南:字伯施,餘姚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上次有跟大家介紹過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隋煬帝的時候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還有弘文館學士,這個都是他歷任的官職。唐太宗稱「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這邊是唐太宗稱讚他,他說虞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出世之才就是指跟一般人不太一樣,有特別的奇才,叫做出世之才,不同於他人。他就講他一人兼五絕,這五絕不是五言絕句,是指有五樣很棒的。第一個曰忠讜,忠讜這個讜字是什麼?就是評論,別人有錯了,他會直接跟你講,很正直的言談,讜是很正直的言談,一曰忠讜;二曰友悌,就是指對朋友、對兄弟姐妹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博文,詞藻是指詩賦方面;五曰書翰,翰,翰我們之前一直講到筆,就指文書方面。唐太宗出行,唐太宗要出行的時候,有人就請求帶些書,有的人就會跟他講,皇帝,您要不要帶一點書?唐太宗很妙,唐太宗就說:虞世南就是行走秘書監,不用帶書。代表這個人肚子裡邊有很多東西,不用帶書,直接問他,不懂的地方直接問他就行了,行走秘書監。秘書監是掌管圖書著作等事的人,秘書監,秘書,我們看到秘書監就是掌管圖書著作這些事情的。他就說虞世南就是行走秘書監,不用帶書。活動書櫥,現在活動書籍到處去展覽,他一個人就是了。虞世南呼為行秘書就是指這樣子,行秘書。

  下來是「韓退之文望尊隆,若泰山北斗;程明道涵養潤粹,如良玉精金」。

  講到的是韓退之,韓愈,另外一個是程明道。我們先看一下第一個,韓退之:唐代文學家,中唐時候的人韓愈,七六八到八二四,韓愈字退之。愈是往前,退之是往後,所以他的字號是相反的關係。河南河陽人,就是今天河南孟縣人,自稱為郡望昌黎,我們世人就稱他為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為韓吏部,擔任吏部的侍郎。卒諡文,世稱韓文公。與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為文就是要文以載道。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文以載道,文章寫出來就是要載道,寫出來如果無用,寫了那文章也沒有用。當時候的古文運動的一個口號,文以載道。合稱韓柳。蘇軾稱讚他「文起八代之衰」。哪八代?就是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這八代,東漢,然後魏、晉,宋、齊、梁、陳跟隋。「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給他的評價非常的高。韓退之,韓愈,我們上次也有介紹過。

  第二個,他的「文望尊隆,若泰山北斗」。我們先看一下第二個註釋,「泰山北斗」的意思。我們現在稱呼泰山北斗,就指到說一個人道德很高、名望很重,有卓越成就的這些人,為眾人所景仰。我們來看一下泰山跟北斗,泰山東嶽,在山東省泰安市這地方。我們東嶽泰山,山東省的周圍都是比較低的,泰山看起來就特別的高。北斗就是北斗星,北斗星是天空裡邊,我們常在天空明亮的時候,尤其夏天,北斗七星,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星座。所以後來我們就指到這兩個都是別人仰望的地方。後來就以泰山跟北斗指到就是說,這個人的德行各方面是被大家所景仰的。

  在《新唐書.韓愈傳贊》裡邊講到:「自愈沒,其言大行」,自從韓愈沒,就是過世後,其言大行,就是他所談的、他所講的這些話大加流行,大行,學者仰之如什麼?學者仰望他就像什麼?「泰山北斗云」。那個云字放在後邊是一個語末助詞,沒有特別的意思。

  我們再看一下程明道,第三註釋,程明道:宋代理學家程顥,就是程顥,字伯淳,世稱明道先生。這是宋代的理學大家程明道。

  「良玉精金」,這邊講到,我們看到良玉又精金,玉跟金都是一個屬於比較,在我們中國,這兩樣東西都是比較寶貝的。通常有人或物,用金玉來修飾,都是指屬於比較正面上的,屬於褒的部分。這個是比喻人品純潔、性情溫和。良玉精金,良是溫和,精是純潔的意思。

  在程頤的《程明道先生行狀》,程頤跟程顥兩個是兄弟,都是理學大家。在《程明道先生行狀》裡邊,這個是人過世會有寫行狀,還有墓誌銘。墓誌銘我們上次也有介紹過,有寫行狀跟墓誌銘。他的行狀裡邊寫到說:「先生資稟既異」,先生資稟既異就是很特別,先生就是指程明道,「而充養有道,純粹如精金」,所以我們看到純粹如精金,「溫潤如良玉」,溫潤就好像良玉那樣的溫潤,純粹就像金。我們不是金有幾karat的,當然這個是百分之九十九,還是一百,就是屬於很好的金。純粹如精金,溫潤如良玉。所以這邊我們講到說,「程明道涵養潤粹,如良玉精金」,就是從這邊來。

  我們再往下看:「含英咀華,咳唾隨風生珠玉;包今統古,賦詩擲地作金聲。」

  第一個這邊含英咀華,我們看一下這個,我這邊寫到是,上面用的是「咀英嚼華」,課本裡邊是含英咀華,兩個意思是一樣。咀嚼,含跟咀,含就是含在嘴巴,咀就是咀嚼,就是指反覆玩味體會其中的那個意思。咀字就是細嚼,咀嚼,細嚼。在這邊引申為體會、玩味。就像我們東西放在嘴巴裡邊吃,慢慢咀嚼,然後去品味其中的味道。英跟華的意思都是指精華的意思。我們有個詞彙叫落英繽紛,落英繽紛的英字就是指花的意思,這個也是指花的意思。所以英跟華(這個字我們念作ㄏㄨㄚˊ),其實剛開始它的意思應該指到的是花,後來我們就常常會把這兩個詞彙比喻作是精華的意思,精華,看到它都是屬於草字頭。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下邊,「咳唾隨風生珠玉」,這個詞彙,我們看到註釋第二,這句話所指到的是什麼?是指李白才高,咳唾隨風生珠玉,就是隨便這樣一咳,然後就可以寫出好棒的文字的意思。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詞彙,就是從李白的《妾薄命》裡邊,他所用到的這個詞彙。所以後來我們也常常用這個詞彙,咳唾隨風生珠玉,這樣的一個詞彙講到就是說這個人文才很高。《妾薄命》這一首詩:「漢帝寵阿嬌,貯之黃金屋」,漢帝寵阿嬌,把她藏在黃金屋裡邊,所以我們金屋藏嬌,有沒有?「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這邊大概意思就是指到,以前金屋藏嬌,很受寵愛,但是之後不再受寵。昔日芙蓉花,昔日芙蓉花就是以前貌美的時候是芙蓉花,年紀到了變成是什麼?今日成斷根草了。所以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怎麼可能長久!

  我們再往下看,下邊的一句,「包今統古」,就是所涵蓋的內容很廣的意思。這邊講到的是孫綽,因為孫綽這個人也是博學多聞,所談論到的東西包今統古,為文詞賦非常的華麗,擲地有聲,寫的文字把它丟到地板上還有聲音。這種譬喻實在是很妙,這種字是我們寫在白紙上或竹簡上邊,這個字有聲音,這就是中國文人在用詞的時候的一種妙處,擲地有聲。

  我們看一下註釋第三的地方,「賦詩擲地作金聲」,指到就是孫綽詞麗,詩賦擲地作金聲。孫綽,字興公,晉代人。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裡邊記載到:「孫興公作〈天台賦〉」,孫興公就是指孫綽,作〈天台賦〉成,「以示范榮期」,寫完〈天台賦〉給范榮期看,「云: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就是卿試著把它擲地,真的會作金石聲。這個就是一種讚美之詞,這就講到范榮期就讚美孫綽的〈天台賦〉,擲地會發出金石聲出來,這樣的意思。他說卿試擲地,你試著把它丟到地板,真的會發出金石聲出來,就是讚美他的這個文詞,〈天台賦〉寫得非常好的意思。

  所以前面的第一個,「含英咀華,咳唾隨風生珠玉」,這邊講到的是李白的典故;「包今統古,賦詩擲地作金聲」,講到的是孫綽的典故。

  再下來是「抄書至數十篋,無非向學之勤;徒居載三十車,皆云稽古之力」。

  這邊講到說「抄書至數十篋」,篋是箱子,藏物的箱子,抄書累積到數十箱,「無非是向學之勤」,無非就是向學,就是努力學習的,很認真。「徒居」就是移家的意思,「載三十車」,移家載至三十車,就是要搬移,家要搬移,要花三十輛車去載它,「皆云稽古之力」,講到就是考古,稽古之力就是指考古,考研古事而得到的益處,就是指你考古常常要去蒐集很多很多的東西,書,各方面的這些材料,所以要搬個家要載三十車。後來我們就這樣的一句話。

  下來是「是以慕丁顗之義訓,聚書必興;更宜守杜暹之良規,鬻書不孝」。

  這邊講到「是以慕」,是以,是所以的意思,所以羨慕丁顗的義訓,要「聚書必興」,就是指把所有的家財散盡去買書,這樣子這個必興,有了這樣的祖先後代必興。聚書必興就是指把家財散盡,然後去買書,這樣後代必定興盛。

  我們來看一下丁顗這個人物,我們看到註釋第一的地方。丁顗,北宋人,生卒年不詳。祖籍是恩州清河人,後遷居祥符,北宋著名的藏書家,我們就從那一句聚書必興,就是藏書家,共蒐集圖書至八千卷。所以後代就有這麼樣的一句話,「慕丁顗之義訓,聚書必興」。

  下一句是「更宜守」,更應該什麼?宜是應該,更應該守著「杜暹之良規」,守杜暹的良規,怎麼樣子?「鬻書不孝」。鬻是賣的意思,意思就是說賣書的便是不孝。鬻書不孝那個鬻是賣的意思,鬻書就是賣書。

  我們再來看一下註釋第二,杜暹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物?杜暹是唐玄宗宰相,唐玄宗的宰相,濮州濮陽人。以至孝擢明經第,補婺州參軍,還有鄭尉,這是他的官職。開元四年遷監察御史、拜安西副都護,還有鎮守邊關,安撫將士,不畏辛苦。唐玄宗開元十四年拜相,任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個是位同宰相,擢戶部尚書,戶部的尚書總管。戶部尚書上次有跟大家介紹過,尚書就是每一部的總負責人是叫尚書,當時候分吏、戶、禮、兵、刑、工。以廉潔著稱,深受皇帝的寵愛,曾數次賜書給他。之後又擔任魏州的刺史,太原尹等職,並取代李林甫為禮部尚書,後來還做了禮部的尚書,封為魏縣侯,卒贈尚書右丞相,過世之後贈尚書右丞相。開元十八年過世,謚號貞肅,改為貞孝。為什麼貞肅改為貞孝?因為當時候的人說他的品行表現,貞肅不足以來稱頌他,所以後來就改為貞孝,這個是也很孝順,舉孝廉。宋朝周煇的《清波雜誌》記載到,杜暹在家書中說了這麼一句話:「清俸買來手自校」,他說,清俸就是指他的俸祿,買來的書手自校,自己親自去讀它,「子孫讀之知聖道」,子孫去讀它,你就知道聖道在何處,「鬻及借人為不孝」,鬻就是把它賣了,還有借人,都是不孝。我們古代有家訓特別講到書不要借人,這個不借人是怕借了一去不復返。就是會這樣子,就是借出去,別人沒有好好去愛護它,那可能就把它弄壞了、弄丟了。

  真的,我那時候在寫《澎湖古典詩研究》的時候,就去做地方的訪查,就發現到有一些秀才的後代,應該是會有留一些詩集,真的去拜訪之後,也真的有,但是說不知道借給誰,後來沒有還了,就是這樣。所以真的就是要借人,不是說吝嗇不借人,而是怕這個人不愛護,這個可能是孤本,借出去就沒了,就是這樣,是擔心這樣,而不是吝嗇。我有一個朋友台師大歷史系,他的書都包得非常好,書也不隨便借人,他會看人。所以你借他書其實壓力也很大,你都不敢去折到它,你很清楚他非常寶貝他的書,所以你會很愛惜他的書,他的書也不隨便借人,他知道你這個人會愛護它,他才會借你。所以不是說吝嗇不借人,是有些人真的不是太把別人的書好好愛惜它,萬一如果是孤本的話,尤其古代常常是孤本的,就會不見了。所以告誡他的子孫說,「清俸買來手自校,子孫讀之知聖道」,所以書中裡邊記載到的這些聖道,「鬻及借人為不孝」,就是指這樣,所以「更宜守杜暹之良規,鬻書不孝」。

  我們這邊跟大家介紹到的是卷四文史的這個部分。我們接著再往下看到這個科第的部分。科第的部分也常常有一些東西會跟前面有做重複,我覺得這樣子也好,這樣反反覆覆複習一下,大家印象也會比較深刻一點。

  第四,科第,我們科第前面有講到,有講到一些,比較複雜一些。這邊我再把一些重點就做為一個比較條目式的列出來。我們先第一個看到「士人入學曰游泮,又曰采芹;舉子登科曰釋褐,又曰得雋」。

  「士人入學」,讀書人入學叫做「游泮」,也叫做「采芹」。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讀書人入學叫做游泮?為什麼又叫做采芹?我們先看到第一個游泮。游泮,這是古代諸侯的學宮,稱為「泮宮」,學宮之水池為「泮水」。這是古代諸侯的學宮,念作泮(ㄆㄢˋ),泮就是有一半的那個意思。如果是天子的學宮,整個是圓形的,外圍有一圈是流水。流水這個水代表的是一個教化,教化的意思,就是代表人能夠像水一樣這樣受教化。諸侯就一半,南面的那一面是一半的那個造型,所以叫做泮宮,那個水叫做泮水。後來在明清科舉時,通過府州縣考試,通過府州縣的考試,錄取者叫做生員,俗稱秀才,就是指可以到裡邊去讀書的意思,就稱為「游泮」。所以古代讀書都要考試的,現在我們台灣地區,就十二年國家都不用考試,學生也不太重視自己的學業。以前考試是比較會辛苦,但是願意讀書的,他會非常認真的去讀。

  我們再往下看,生員這個地方跟大家再介紹一下,生員分為有三類:一個叫做廩膳生員,一個叫做附學生員,一個叫增廣生員。廩膳生員指到的是什麼?明清時代的科舉考試,由官府供給糧食、俸祿的這樣的生員,叫做廩膳生員,簡稱「廩生」。附學生員一樣,就是州府縣考試裡邊的生員,但是他是無廩膳可領的,叫「附學生員」,簡稱為「附生」。當然就是指考得比較沒那麼好的,考好一點就是有獎學金這樣的意思。增廣生員是在固定的名額之外,另外增加錄取的生員的名額,不領月米,地位次於廩生,簡稱為「增生」。就是指在固定的名額以外又增加錄取的生員,當然這個是不領月米的。這邊是講到生員,就是我們所謂的明清時代稱為的秀才。待會跟大家再介紹一下秀才的詞彙。

  我們來看一下秀才這個詞彙的一個演變。這個詞彙其實在剛開始的時候,這個詞彙是見於漢朝,《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裡邊講到:「賈生,年十八,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這邊的秀才是指到什麼?美才,就是很有才華的意思,秀才,秀者美也。

  後來在漢朝使用察舉制度的時侯,察舉制度是指怎麼?由各州推舉民間的人才來當官,由民間推舉,稱之為「秀才」。在我們古代人才的選用是,他們會在州縣裡邊教老百姓一些課程,然後一段時間來考核他們,好的就把他帶到朝廷裡邊任官。

  我們再往下,東漢的時侯避漢光武帝劉秀之諱,漢光武帝他叫做劉秀,為了避這個秀,這個秀就跟劉秀的名字一樣,為了避他的諱,不可以跟皇帝同名,於是就把秀才改稱為「茂才」。之後大家如果有看到茂才這個詞彙,就要知道它就是指秀才的意思。當時候光武帝規定茂才需要具備四行,要求很高,所以當時候的秀才:「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明經行修」,明經行修的意思,明經就是通曉經學要旨,明經,明就是明白的意思,就是指對於經學方面你要非常的了解。行修,這個修是好的意思,端正的意思,行修就是指你的品德要端正。「能任博士」,能夠明經行修,能任博士,所以除了經書讀得好,經學讀得好之外,品行也要端正,而且能夠擔任博士。這個博士是一個官名,就是指類似學術顧問這樣的一個職責。學術顧問就是在旁邊可以隨時,有什麼樣的事情可以請教,古代的一些事情,有那種史書裡面記載,所以自己要對這方面很熟悉。「三曰明曉法律,足以決疑,能夠按章覆問,才任御史」,還要能夠明曉法律,足以決疑,明曉法律,能夠事情一出來,馬上知道能夠決疑,知道應該怎麼辦,才足以任御史。「四曰剛毅多略」,要剛毅,而且足智多謀,「遇事不惑」,遇到事情不會迷惑,「明足照姦」,明足以照姦,就是自己腦袋瓜很清楚,能夠知道哪一些是姦邪之士,「勇足決斷」,勇氣,他的勇猛,就是這個勇字,足以決斷,「才任三輔令」,他的這個才可以任三輔令,這個都是指很厲害的。這個三輔令是指治理京畿地區的這種官職。就能夠擔任這樣的一個職責,管理京畿附近這樣的一個才能。所以古代秀才是要求很高,但是後來就漸漸變得比較弱了,我們是後來用這個詞,但是漸漸沒有那麼,比較厲害的應該是進士了。

  我們再往下看,唐與明經、進士並設科目。在唐朝有設的考試科目,我們現在大部分知道的是進士,其實唐朝有秀才科、明經科、進士科,進士是比較不好考的。宋則凡經過各地的府試者,各地府試者,就是縣府州縣,各地府試府所考試,無論及第與否,不管是及第,就是考上的意思,考過,與否就是或沒有,否就是沒有,都稱為秀才。就是指讀書人的意思,只要有經過各地府試者,不管有沒有考上或沒考上都叫做秀才。到明清的時候,明朝、清朝專稱指經過貢院考試。貢院是什麼?就是古代科舉考試的考場,貢院。經過貢院的考試,得到入府州縣學資格的生員,我們剛剛講到這生員。明清的時代經過貢院考試,然後可以入府州縣學資格的,這樣的人叫做生員,它的俗稱就叫做秀才。所以秀才這個詞彙在宋朝,如果以學識來講他是最低的,最高的應該是在漢光武帝的時候,他是非常博學,而且各方面的表現都要非常好的,秀才。

  我們再回來看「采芹」,銜接的前面的游泮這個詞彙。這個采字就是用手去採的意思,芹就是芹菜,水中的芹,水芹菜很好吃,入學者可以採水中之芹以為菜,就是泮宮裡面那個菜,水芹菜,所以稱入學為采芹。士人入學叫做游泮,又曰采芹。這個是以我們明清時代來講,這叫做秀才、生員。

  我們再下來是「舉子登科曰釋褐,又曰得雋」。「舉子」,我們看到註釋第三,這些生員在府學裡邊、縣學裡邊、州學裡邊去讀書,經過了考試,就是你的能力夠了,裡邊的老師也會考試,讓你可以去考省試了,就是鄉試,中試的就叫做「舉子」。我們來看下註三,科舉時代各省每三年舉行一次考試,還記得嗎?每三年考一次,這個是在秋天的時候考試,然後隔年春天的時候要到禮部去考,那是考會試,會試考完再考殿試,然後才叫做進士。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所以中試的人,就是考中的人叫「舉子」,也叫「舉人」。舉子、舉人,舉子登科,登科就是考上的意思。我們看一下註釋,登科,登第,就是考中了,叫登科。

  「舉子登科曰釋褐」,釋褐,我們看到註釋第五,釋,這個釋是把它脫下的意思,釋就是把它脫下,脫下褐衣。這個褐是指怎麼樣子?這個褐是一個粗布的短衣,用的是那一些比較粗糙的粗布,葛、麻、獸毛這些所編製而成,這是一般窮人,還有一些地位比較低下的人所穿的一個服裝。考上,舉子登科,新進士必須在太學裡邊行釋褐禮,就是把衣服,以前穿的褐衣把它脫掉,因為考上進士之後,你就是可以任官了,就可以任官,你就當官了,所以就要把以前平民百姓所穿的褐衣脫掉。我們上次有介紹到,什麼樣的官穿的衣服顏色不一樣,穿的衣服不一樣。上次是在韓愈,講到韓愈有穿,不是講到什麼青衣?

  我們再往下看,「又曰得雋」,得雋,得就是得到,雋就是雋傑之才。舊時就是指士人應試及第,得雋意思指到的是皇帝那邊得到了雋傑之才,就考試的人而講,它就是指考上的意思。所以舉子登科曰釋褐,又名得雋,這個詞。

  接下來是「賓興為大比之年,賢書即鄉試之錄」。

  這邊用到了兩個詞彙,一個是「賓興」,一個是「賢書」,賓興跟賢書。我們來看一下這個的典故,先看到第一個,大比之年,地方官設宴款待考生叫做賓興。我們先看到第一個賓興這個詞彙,在周禮的時候,這個指選舉賢能的人叫賓興。《周禮.地官.大司徒》裡邊記載到這麼樣的一句話:「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講到,大司徒以鄉三物,以三物,然後教萬民,這個三物就是下邊,「一曰六德,二曰六行,三曰六藝」,教萬民,教導萬民,就是老百姓,而賓興之,賓興就是指,他們如果表現好就舉用為官的意思,就是選擇賢能的人,先教他們,然後再從中,他們的學習裡邊選擇那些好的。到科舉時代,地方官設宴招待應舉之士。所以後來它也就是指鄉試。

  現在再請各位看到這邊,《周禮.地官.大司徒》的這段裡邊,因為這個是關於教育的內容,我們大略可以了解一下古代所設的、所教導的東西。我們先看一下這邊,有三樣,第一個是六德,六德有知、仁、聖、義、忠、和;六行叫孝、友、睦、婣、任、恤;第三個是六藝,就是禮、樂、射、御、書、數。我們來看一下這代表的是什麼樣的東西,在鄭玄注裡邊它有記載,做了這樣的一個註解。「物,猶事也」,三物就是三事的意思。賓興的興就是舉的意思。「民三事教成」,就是指教民三事。「鄉大夫舉其賢者、能者,以飲酒之禮賓客之,既則獻其書於王矣」。這邊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教他們這三件事,鄉大夫舉其賢者跟能者,舉他們這個賢的跟能的,賢主要指到的是一個德行方面,能是指技藝方面,以飲酒之禮,就是請他們喝酒,賓客之就是招待他們,既則獻其書於王,最後要把這個名單呈現給君王,這個就是叫做賓興。裡面它還有特別在告訴我們這幾個字的意思,第一個知,六德裡面的知,明於事叫做知。仁,愛人以及物叫做仁。聖是通而先識。義是能斷時宜。忠是言以中心,發自內心的。和是不剛不柔,叫做和。善於父母為孝,善於兄弟為友。睦是親於九族。婣,這個字念作一ㄣ,就是我們現在姻親的姻,婣是什麼?親於外親,就是親戚,結婚的關係的這一些親戚。任是信於友道。恤是振憂貧者,我們常常說憐恤別人就是振憂貧者。禮,再往下禮樂射御書數的禮是五禮之義。樂是六樂之歌舞。射是五射之法。御是五御之節。書是六書之品。數是九數之計。

  這邊又有一個詞彙比較麻煩一點,後邊我也註解在下面,第一個五禮。什麼叫五禮?五禮是指古代的吉、嘉、賓、軍、凶五種禮儀,都要明白。所以古代這些教育都是多方面的,不是只有記學科,這種禮儀都是日常生活當中的。

  再下來看到六樂,是黃帝以下六代的古樂,包括什麼?雲門,我們很有名的雲門舞集,有沒有?雲門舞集,黃帝之樂;還有咸池是堯樂;大韶是舜樂,舜時的樂;大夏是禹樂;大濩是湯樂;大武是武王之樂。這是六樂。

  接下來是五射,五射是五種射箭技巧,包括哪五個?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五御是五種駕車的技術,包括鳴和鸞,然後逐水曲、過君表,還有舞交衢、逐禽左,這個是駕馬車的技術。六書,這個大家可能比較熟悉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九數,就是中國最古老的九種算數方法,它用的這個詞彙,方田、粟米、差分,然後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這叫九數。

  我們了解了這些中國古代的教育內容,我們看到六德、六行、六藝,這種地方教育的實踐,要學的是這樣的一個東西。其實現在很多的教育,大概都除了知識教育之外,品德教育是沒有的。在古代裡邊,品德教育跟知識技能都是並重的。所以它這邊有舉其賢者,賢者就是六德、六行;舉其能者,就是六藝。

  我們再來看一下大比之年,是舉行鄉試之年,每三年舉行一次。三年大比是源於西周興賢之制,就是興賓之制。興賢就是興賓,就是剛剛講到賓興或興賓,就剛剛所介紹到的,這個是每三年舉行一次,在周朝西周的時候,就是這樣的一個制度。它就講到:「三年則大比,攷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鄉老及鄉大夫,帥其吏」,帶著他那些部僚,「與其眾寡,以禮賓之。厥明,鄉老及鄉大夫、群吏獻賢能之書于王」,隔天就把所找來的這些賢者能者書于,就是文字,呈現給君王。「王再拜受之」,之後君王再拜受之,很慎重,因為一個國家要興旺,人才是很重要的,「登于天府」,就把它放在天府裡邊,很重要的一個地方,就是把它放著。後邊我們會再介紹天府,所以大家這個地方要特別有印象一下。「內史貳之」,這個內史也是一個官職名,貳之就是指副本的意思,正本放在天府,副本內史拿著。

  我們來看到這一段文字,大比就是講到每三年舉行一次,叫大比之年。後來你看鄉試也是三年舉行一次,所以我們看到這個是從周朝沿襲下來的一個制度,三年大比一次。興賢能者,就是推薦那些有德行、有才能的人,這樣的一個情形。

  我們看到這個天府,這也是一個官名,掌管藏放君王寶藏的一個官署叫天府。所以你看,國家重要的這些人才的名冊,就把它放在天府裡邊。內史,周禮裡邊的春官之屬,掌爵、祿、廢、置、殺、生、予、奪之法的這個內史。內史的職責,它就內史收藏著副本,這樣的一個意思。

  我們再往下看第二個註釋的地方,隋、唐以後登用人材以科舉,至明、清兩代,每三年舉行一輪科考,科舉考試,於子、卯、午、酉年舉行鄉試,就是說碰到的是子年,還有卯年跟午年跟酉年就舉行鄉試。次年,隔年,子下來就是丑年,卯就是辰,午是未,酉是戌,次年就舉行會試及殿試,就是會試及殿試的考試。這個就是沿襲到我們中國西周的制度裡邊,三年大比一次這樣的一個傳承。

  這一節時間到了,我們就先跟大家一起學習到這。謝謝各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