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開始講第四品經文。
【法藏因地第四】
自〖法藏因地〗以下,是本經的正宗分。正宗分如身體,心臟(血液系統)、肺(呼吸系統)、胃腸(消化系統)都在這裡,所以很重要。
這品經文有兩重意義:
第一重意義:說明阿彌陀佛在因地(就是初發心,像我們現在一樣)發心修學的狀況,也就是向我們介紹阿彌陀佛的歷史,使我們了解西方極樂世界的歷史淵源,啟發我們的信心。
第二重意義:啟發我們應該效法法藏比丘,他的發心、修行、成就,都是我們的最佳榜樣,我們應當學習。
請看下面經文:
【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
〖佛告阿難〗
這是世尊開始回答阿難的提問。
〖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
這是講時間太長,「無央數」者,上面又加上「無量不可思議」,那更說不清那麼多的過去劫中,有個佛出世,名字叫做〖世間自在王如來〗。
《甄解》用涅槃三德解釋佛名:
「世間」,有智慧才能通達世間,這是般若德;「自在」,煩惱束縛就不自在,自在就得到解脫,這是解脫德;「王」,代表法身德,從法身流現一切。世間自在王圓攝三德。
〖如來。應供…佛世尊。〗
這是佛的十號。一切佛都有十號,實際是無量的德號,但是簡之為十號。佛的十號有不同的提法,本解根據《涅槃經》把無上士和調御丈夫分成兩號,佛跟世尊合成一號。
〖如來〗
如就是真如,從真如之道來成正覺,所以叫做「如來」。
又如來者,如過去諸佛一樣而來,過去諸佛說法度眾生,今佛也是這樣,所以叫做如來。
《會疏》說:「如來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
《金剛經》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這是說的法身如來,是法身境界。
《天臺壽量品疏》說:「遍一切處而無有異(兩樣)為如,不動而至為來。」
《轉法輪論》說:「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第一義諦空有圓融,本來不二,是如。自然契合第一義諦,成等正覺,就是報身如來。
《成實論》說:「從過去如來所行之道來成無上正覺。這是應身如來。」
釋迦牟尼佛示現成太子,在樹下睹明星成道,這是應身如來。由於如來有法身、報身、化身,所以對於如來的解釋也有三種不同。
〖應供〗
佛萬行圓滿,福足慧足,應受一切天上人間的供養,所以稱為應供。
〖等正覺〗
梵音就是三藐三菩提,說全了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舊譯是無上正遍知,道莫之大就是無上,沒有任何其他的道再能超過於此就是無上。對於實際理體(本體)能徹底照了,所以稱為正遍知。
〖明行足〗
明字有各種解釋。一般解釋為三明(宿命、天眼、漏盡)的明;
《淨影疏》進一步解釋為智慧;《涅槃經》說:「明者,名得無量善果。善果者,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是說,得無量善果,即是無上正等正覺,叫做明。
「行足」。《涅槃經》說:「行名腳足。腳足者名為戒慧。」修戒修慧,功德圓滿,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稱為明行足。所以明行足就是戒和定慧都圓滿具足,證入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
〖善逝〗
「善」就是好,「逝」就是去,所以又叫好去。《大智度論》說:過去就是在種種甚深的三摩地(就是三昧)、無量的大智慧中離去。佛以一切的智慧作為大車,在八正道的覺路上行履,證入涅槃,叫做好去。
〖世間解〗
又名知世間。綜合《淨影》、《甄解》、《會疏》之說,世間解就是化他的勝智,如來如實知道世間、出世間種種因果的法,來教化眾生,令得解脫。
〖無上士〗
天上天下唯佛獨尊,所以稱為無上。「有所斷者,名有上士」。你有所修、有所斷,就只是有上士。「無所斷者,名無上士」。
《智度論》說,佛將導引一切眾生入涅槃。一切法中涅槃是無上。佛以持戒、禪定、智慧教化眾生,一切都不能同他相等,當然更不能超過,所以稱為無上。
〖調御丈夫〗
調是調伏,御是制御。善能調伏一切眾生,令離垢染,得大涅槃,名調御丈夫。《大涅槃經》說:「若具四法,則名丈夫。」
(一)近善知識。
善知識者即是如來。具有正知正見就可稱為善知識。能遇到善知識,應當像對如來一樣去尊重他。
(二)能聽法。
佛說《華嚴》,連大智慧、大神通的人都如聾如盲,可見能聽法不是一件小事,須具至誠心、恭敬心,不我慢貢高,不自以為是,虛心聽受,無有厭足,才能聽得進去。
(三)思惟義。
不但能聽,而且善於思惟。要消歸自己,不是在文字上尋行數墨。那些東西,經論上的東西,那都是書。或者你很有學問,你只是個活的佛學大辭典,那些都是死句。要消歸自己,融入自己的殊勝智慧,也就是讓它來薰發自己的本覺。我們的本覺勝智在自己內部薰無明,現在我們又有所聞,從外部又在薰無明,於是無明的轉變就快了,這才能把那些死句變成活句。
(四)如說修行。
能說而不能行就不是丈夫了,因為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
具以上四條才是大丈夫。這裡單提丈夫,《智度論》說丈夫包括女人、二根、無根,等種種。
〖天人師〗
能以正法教訓天人,名天人師。他能以正法來教導人和天。又所有天上人間,釋梵天龍、種種人民,乃至魔王外道,悉來充當弟子,所以叫天人師。
〖佛世尊〗
佛就是三覺圓滿。世尊就是婆伽梵,圓備眾德,為世欽重,故稱為世尊。
以上如來等十號是佛的通號,世間自在王則是別號。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
教導四十二劫,時間很長。諸佛住世時間長短不一樣,釋迦牟尼佛住世時間很短,世間自在王佛住世時間很長。
〖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
為大家說法,開示正道。通到佛果的道路叫做道。
請看下面經文:
【有大國主名世饒王。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尋發無上真正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
這段經文的大意是:在世間自在王如來弘法利生時期,有一個大國王,名為世饒王。這個國王就是多劫以來阿彌陀佛的前身。聽到世間自在王如來說法,頓然心開,了解了如來的真實義。對於學教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突破,叫做大開圓解。這個開解是超越文字的實義。由於開解,自然歡喜,就像一切經最後一句都是「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於是:
〖尋發無上真正道意〗
「尋」就是立刻。開悟之後立刻就發心,這是無上菩提心。「發者,發心也。無上真正道,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佛得之道。更無能過之者,故名無上」。他發的這個心是無上菩提心。
「真者,真實。正者,聖智。如法相而知故。道者,無礙道也。」沒有障礙,通了。「意者,能求之心。即此求菩薩道之心,名意。故知發無上真正道意,即是發無上菩提心也」。這個心是成佛之心。
為什麼要成佛?成佛普度眾生沒有障礙。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你統統有智慧、有能力去幫助他們。
〖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
世饒王聞佛說法,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發心作佛。「棄國捐王。行作沙門」,這是世饒王發菩提心之後的實際行動。「捐」也是捨棄的意思。世饒王捨棄了國王的地位,這就是眾生的榜樣。封建社會的國王是人類最崇貴的地位,同時富有四海,享受也是人間第一。聞法後毅然決然一齊放棄,表現了真實的出離心,這是學道的基本。
一個人雖然在弘法利生,講經說法,可是內心深處,總和聲色貨利、功名富貴、名譽地位、眷屬恩愛攪成一團,不能出離,那麼想要成道,請您等待驢年吧!這段話是黃念祖老居士說的,他老人家是二十二歲開悟的。
「沙門」,原先各種宗教的出家人都叫沙門,後來成為佛教僧侶的專稱。《四十二章經》說:「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為沙門。」「識心」是識自己的本心,「達本」是通達萬法的本體,也即是本源,可見要做一個名實相符的沙門十分不易。
以上經文簡單說來,就是世饒王不當國王,出家為僧,法名是法藏。法藏比丘就是阿彌陀佛的因地(成佛是果地)。
最近一段時間,不知從哪兒來了一點靈感,似詩非詩,似偈非偈,就是個四不像吧。供養同修們,以品其味。
佛門本淨土
現在污染多
稍有良心者
實在看不得
佛門混混多
不是真學佛
來錢很容易
輕鬆混吃喝
眾生種福田
你給他沙漠
種子不發芽
此賬先記著
十方的供養
怎容你貪著
賬是要還的
早晚躲不過
吃著佛家飯
不幹佛家活
說你是混混
自己對號坐
佛門不講經
憑啥度眾生
全靠搞經懺
顧死不顧活
佛門要整頓
這是必須的
再不整頓啊
佛門亂成窩
一定要清除
濫竽充數者
佛門是淨土
怎容你胡作
再不悔改呀
三途在等著
你是佛弟子
照佛教誨做
明師指導你
一點不會錯
勸君快覺醒
真心來學佛
諸佛慈悲呀
一個都不捨
你要不悔改
佛也沒有轍
說的大實話
等你炮轟我
韋馱尊天顯神威
高擎法劍斬群魔
請看下面經文:
【修菩薩道。高才勇哲。與世超異。信解明記。悉皆第一。又有殊勝行願。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堅固不動。修行精進。無能逾者。】
〖修菩薩道〗
法藏比丘發起無上菩提之心,自然要行菩薩之所行,所以「修菩薩道」。這一句經文,表法藏菩薩直趨一乘,不落權小。他沒有從聲聞、緣覺修起,他直接修菩薩道。不落權小,權是善巧方便,不是究竟圓滿,小是小乘。換句話說,法藏比丘沒有像一般人修行,從小乘到大乘,從權教到實教,他沒有經過這個,他直接修大乘,而且是直趨一乘,一乘是直接成佛的方法。這給我們顯示什麼?念阿彌陀佛就是直趨一乘,不落權小。
法藏之所修就是我們之所學的。我們為什麼要學淨宗?我們是跟法藏比丘學的,法藏比丘唯是一乘。他做世饒王,世饒王過去生中修行功夫高,到什麼程度?久遠劫他就成佛了。這一次到世間應以國王身而得度者,即現國王身而為說法,他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怎麼可能直截了當修大乘第一、一乘真如圓滿大法?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做世間國王的時候,已經成無上道。這個時候來表法,勸人放下,他做出放下的樣子給我們看,他把世人求之不得的、已經到手的王位,放棄,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捨棄榮華富貴,出家學道去了。
他給我們做出榜樣,教我們能夠真正放下。放下欲望,放下財色名利,放下五欲六塵,放下七情五欲,把煩惱障放下。彌陀在因地示現的大名大利要放下,大富大貴要捨棄。不放下、不捨棄,脫離不了六道輪迴,成不了無上道。記住這個棄字,放棄、捨棄,什麼都不要了,只要阿彌陀佛,這就對了。
我們發心學佛,修學淨土念佛法門,目的何在?值得我們深思反省。我們今天是不是在修菩薩道?如果不是修菩薩道,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可能。為什麼?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純一菩薩法界,不但是菩薩法界,而且是普賢菩薩法界,是菩薩界裡第一無比殊勝的法界,我們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如果跟他們不是同類,那是去不了的。
我們看看法藏比丘,他發心之後是真修。要注意!我們發心之後是不是真修?換句話說,你學菩薩學得像不像?
現在有很多同修,每天念很多遍《無量壽經》,念好多萬聲佛號,再加上拜佛,算不算真修?形式上有點像,樣子有點像。實質要看你的心,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年比一年清淨。換句話說,你的妄想、煩惱是不是天天在減少。天天減少不容易!一年比一年少,一個月比一個月少,煩惱輕,智慧長,這才是修菩薩道。
念佛、誦經、拜佛,是手段。妄想煩惱少了,心地清淨,智慧增長,是結果、是成績。天天念佛、拜佛、念經,心裡頭的煩惱不但沒減少,還增加,這就等於天天在念書,考試都不及格,這沒有用,沒有成績。下功夫,一定要有成績,才是真正的菩薩道。如果拿不出成績來,就不是修菩薩道。法藏修菩薩道真正是作菩薩。
學菩薩,行菩薩道,我們要走出一個誤區,以為一定要像地藏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那個樣子才是菩薩,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實際上,菩薩就是我們自己,就是一切眾生,他們的生活環境與我們沒有兩樣,所不同的就是他們在生活中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生活、工作沒有煩惱。各行各業都有菩薩,菩薩散布在社會各個階層,不但佛門有菩薩,外道也有菩薩。菩薩在外道示現外道身,基督教的牧師、天主教的神父,也有一些是菩薩化身。我們不認識,他說的是正法,他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佛菩薩為一切眾生做最好的榜樣。
我們一定要懂得事實真相,才知道我們應該怎樣學菩薩,怎樣作菩薩,怎樣行菩薩道。
還有一個誤區是,有人受了菩薩戒,就以為自己是菩薩了,自以為高人一等,不喜歡別人稱某居士,喜歡人家稱他菩薩。我們要做真菩薩,不做名義上的假菩薩。
真菩薩絕沒有貢高我慢之心。
還有人認為,作菩薩要出家,不是這樣的。作菩薩不一定要出家。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只有五位是出家眾,其餘的都是在家眾;
中國四大名山的四位大菩薩,只有一位示現出家相,其餘三位都示現在家相;
《無量壽經》出家菩薩眾上首只列舉了三位: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而在家菩薩眾上首列舉了賢護等十六正士。
說明在家菩薩多,出家菩薩少。
我們明瞭了這個事實真相,用這部經典的理論、方法、境界,都用在生活中、工作上,處世待人接物裡,就是菩薩。不必改換行業,哪個行業都有菩薩,都可以作菩薩。譬如菩薩董事長、菩薩員工、菩薩公務員、菩薩警官、菩薩校長、菩薩學生等等。由此可知,佛法的教學,其德用真正是廣大無邊。
〖高才勇哲。與世超異。信解明記。悉皆第一。〗
這幾句經文是盛讚法藏比丘出家後的修行之德。
〖高才勇哲〗
《淨影疏》說,才就是才巧、才能。高才就是才能過於常人。心志廣大堅強叫做勇。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一切都不能動搖,才是真正的有志之士,這才叫做勇。哲,心明稱哲,自心明顯叫做哲。法藏比丘的哲,是明自本心,見自本性。
《嘉祥疏》說,什麼叫做高才,「稱逸群之能」,你這個能力、才能逸群,超逸於群眾了。就好像賽跑,你跑到最前頭了,就是超過其餘的人,把大夥都超過去了,那你就是第一,你可以得金牌。所以這個超,逸群之能,稱為高才。
《嘉祥疏》說,「勇」是自勝勝他。自勝是超過自己,戰勝自己。戰勝自己,這個叫做勇。確實,這真是大勇。自己是什麼?所勝過的對象是什麼?就是自己的見,尤其是自己的成見。
黃念祖老居士給一位朋友的臨別贈言,是這樣的:
『我說如果你把你自己的思想做了核心,你老去看經,哪怕閱了全部大藏,你選擇一些有益的話來,加在你這個核心之上,來裝飾它、美化它,你以為這是用功,是提高自己,其實你不知道你這個核心就是癌細胞。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捨就是除掉自心所有的差別見。但「捨」字很不易,所以說「捨身容易,捨見難」。所以,我們首先要自勝。
「勝他」,(一)要勝過外面的一切干擾。這是外面來的,不是我自己的。所謂貧賤、威武、富貴、美色、黃金都是他。還有許多邪說異端,都要勝過。(二)幫助別人也破癌細胞,共同走上菩提的大道。這是勝他,這才叫做「勇」。』
看到老人家給朋友的這段臨別贈言,不知同修們有何感觸?什麼叫高才勇哲?這兩個字的含義很深,老人家解釋得也很深,真不愧是當代一位受人尊崇的聖哲。
〖與世超異〗
《會疏》說:「不常人所及」,這不是常人所能趕得上的。《淨影》說:「與世超異」,因為法藏比丘「此德孤出」。孤是孤獨、孤單。此德孤出,要理解這個孤出,用禪宗臨濟禪師的「孤明歷歷」來對比最好。臨濟說「孤明」,《淨影》說「孤出」,出,是顯出、顯明,所以孤出正是孤明。孤,正是禪宗的「不與萬法為侶」,就是說不與任何一法做侶伴,沒有任何侶伴,活畫出孤的涵義。
百丈禪師說:「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這是證悟的境界。其中「靈光獨耀」正與「孤明、孤出」是同一鼻孔通氣。「孤」是無所住,「明」是生其心,無所住則離妄緣,離妄緣自然真心顯現,所以百丈禪師說:「但離妄緣,即如如佛。」正是孤明的妙義。「歷歷」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從以上宗門孤明歷歷等的對比,可以了解法藏比丘此德孤出的妙德和與世超異的原因。
與世超異是稱讚法藏比丘的大德。孤出,孤是一個人,這種人真的不多,尤其是當今社會,更是難得一見。在這個世間,誰不爭名,誰不奪利?茫茫人海中,難覓閒淡漢。世間人忙忙碌碌,不都是在爭名逐利嗎?今天社會為什麼動亂?爭名逐利是六道眾生之所不免。但是名利要取之以道,這是古聖先賢教給我們的,不以其道取之,決定不能接受。今天這個道沒有了,爭名逐利不擇手段,整個社會亂了。什麼原因亂到這種地步?
最近一個多世紀,科學技術發達了,東方人對老祖宗的教誨產生了懷疑,把老祖宗的真實智慧拋棄了;西方人宣布上帝已經死亡了,不要宗教了,這是今天地球動亂的根本原因。
東方文明靠聖賢的教誨,西方文明全靠宗教,現在這兩者都被拋棄了,社會能不亂嗎?我們已經吃到了苦頭,還不幡然醒悟嗎?難道我們非得吃盡苦頭才能醒悟嗎?
末法眾生太難化
真話不聽聽假話
上當受騙不覺醒
什麼時候能回家
上淨下空老法師
苦口婆心講佛法
六十幾載不間斷
可有幾人聽懂了
無情歲月匆匆過
還有多少餘年華
大限現前方覺醒
怎奈為時已晚了
今日起步不為晚
菩薩慈悲不捨呀
法船起航不等客
千萬別把你落下
這節課就交流到這裡。感恩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