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歷史感應 不昧因果

  古人常說「母慈子孝」,意思是母親懂得愛護、教導子女,子女也能夠尊敬、愛護母親。這樣的家庭多了,社會人才濟濟,即便是亂世,也能護佑一方。這也就是家庭與社會的「感」與「應」。

  母親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如何做智慧的慈母、如何有效持家教子,此中奧妙,往往是一個家庭口耳相傳、耳濡目染的結果。如此代代相傳,形成家風,便走出了家道。在中國古代,孟家教子之道一直為人稱頌。早在公元前四世紀,孟母就很重視自己的言傳身教,培養出一生奉行仁義、救世濟民的孟子。

  孟子去世之後五百年,中國又陷入三國亂世。此時孟宗(也稱孟仁)誕生,他是亞聖孟子的第十九世孫,江夏鄂城人(今湖北武昌區),三國時期吳國大臣,官至光祿勛、大司空;父親孟康是三國時期曹魏的著名學者,主要著述有《漢書音義》。

  和孟子一樣,孟宗也是自幼喪父,由母親郭氏撫養長大。郭氏對孟宗的教育,就如同孟母仉氏對孟子的教育一樣,以自己的言傳身教貫穿孟宗的一生。孟子因有孟母而成為天下大儒,萬世不朽;而郭氏則承繼孟母仉氏的先志,以極高的教育敏銳度,使孟宗成為「二十四孝」之一。

  孟宗到了學齡,家中雖然貧困,母親郭氏還是想辦法籌得資金,送兒子到南陽文學院拜李肅為師,自己則靠著在長江岸邊做漁網及紡線織布的工作維持家中生計。孟宗也不負母親重望,在求學期間,尊師重道、品學兼優;時常熱心幫助同學,給予生活上的照顧。老師對孟宗刻苦鑽研學問、夙夜不懈的精神也大為讚賞,稱他為「卿宰相器也」。

  孟宗學業完成後被吳王孫權重用,任命為驃騎將軍。在為官期間,孟宗不忍拋下孤苦無依的母親,就接她來隨軍奉養。軍營的生活居無定所,孟宗流著淚對母親說:「讓您跟著軍隊四處奔走,沒有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來奉養您,是兒子沒有盡到孝心;下雨屋漏,連累您過這樣的苦日子,兒子實在是愧疚!」郭氏慈愛的對孟宗說:「為什麼要哭呢?你應該在軍隊裡好好工作,不必擔憂我們的生活環境。」

  後來孟宗被調到鄂城,管理鄂城農業和漁業。鄂城是魚米之鄉。孟宗到任後,利用閒暇親自結網捕魚,醃製成鹹魚送給母親。

  起初母親不收,以為鹹魚是賄賂所得,說:「你身為地方漁吏,卻送我鹹魚,難道不知道做官要廉潔嗎?」孟宗經過一番解釋,才讓母親知道魚的來歷,但是她還是決定不再吃魚,以杜絕兒子有絲毫受賄的條件;同時也是在教導他,身為漁吏而送魚,應該要懂得避嫌的道理啊!

  身為人母,成就孩子做人的品格,才是真正的慈愛。後人為了紀念孟宗和他的母親,便把孟宗工作的地方取名為「鮓洲」。

  因孟宗為官頗有政績,又深得民心,吳王孫權決定再次提拔他做掌管國庫官糧的官員。孟宗聽到後卻痛哭流涕,跪地堅決推辭不受。吳王非常驚奇,問他是何原因,孟宗說:「微臣之前當了三年的漁吏,母親因此三年都沒有吃魚;現在陛下又命微臣為糧官,微臣的母親不能不吃糧啊!」吳王和大臣們聽到後都為之動容。

  孟宗的母親漸漸衰老,又常有疾病纏身。一年冬天,母親病情加重,突然很想吃新鮮竹筍煮的羹湯。於是孟宗四處尋找、求購,但始終都沒能得到。孟宗心裡想著:「馬上到冬至了,竹筍還沒到生長的季節,怎麼樣才能得到竹筍呢?母親年老病重,這可如何是好?」沒有找到竹筍的孟宗,不忍讓母親失望,萬般無奈間,在竹林中抱著竹子痛哭。

  或許是他至誠的孝心感動了天地,在孟宗的淚水灑落處,地面竟然裂開了,奇跡般的長出了好些竹筍。孟宗欣喜若狂,便把它們挖回家,做了新鮮的筍羹湯奉養母親。母親喝了筍羹湯後,病很快就好了。

  《孝經》云:「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一個人的孝心與真誠到了極處,其中的感應真的是不可思議啊!後人為了紀念孟宗,在鄂省東門外立有「孝感廟」,孟宗哭竹的地方也被稱為「哭竹巷」。

  孟宗的傳奇成為當地的集體回憶,冬筍也成為中國江南的時令美味,也是許多地區春節祭祖的菜餚。有人猜測,當時的情形可能是孟宗因為母親想要吃竹筍而在冬天去野外竹林尋找,希望能夠有奇跡出現。冬筍也就這樣被人們發現,不僅成為孟宗侍奉母親的羹湯,更成為當地的特產,讓老百姓又有了新的生財之道。無論是上天的奇跡,還是孝子的發現,孟宗哭竹的故事所蘊含的愛心與奉獻、智慧與溫情,都是人類文明中最為珍貴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