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本地點播-

德育故事 言傳身教 潛移默化 久習生效


最真實的人物


最中國的故事


最該學的榜樣


影響您和孩子一生的聲音


《忠經.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說:「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謂也」。忠,是正直的品格,是人對天地、真理、信仰、職守、國家……都至公無私,始終如一,盡心竭力的完成分內義務的美德。


談到「忠」,人們會自然聯想到歷史上的很多清官名士,他們忠於自己的國家,縈懷在胸的是民族大義。在漢武帝時期,就有這樣一位愛國忠臣,在艱難困苦的考驗與高官厚祿的誘惑下,他始終履行正道、奉公行事,堅守著做臣子的節操,他的名字叫——蘇武。


蘇武牧羊 堅貞不屈 忠誠愛國 光耀千古


漢朝的蘇武,字子卿,杜陵人。漢武帝時,以中郎將身分,持漢節出使匈奴。


那一天,蘇武手中持著長長的漢節,帶領著由一百多人組成的和平使團,隨著一聲威武的號令,莊嚴而肅穆的啟程了。


到匈奴以後,蘇武這次的出使任務進行得很順利,可就在即將回國時,他們遇到了匈奴內部的一場叛亂。叛變的人和蘇武的副使張勝,過去曾經有過密切的往來,結果張勝、蘇武也都無辜的受到了牽連,被扣押在了匈奴,和平的任務尚未完成,即遭此劫難,讓蘇武非常痛心。


匈奴首領單于知道蘇武的為人,於是想要藉機勸他投降,就派遣衛律等人去遊說,蘇武義正辭嚴的說:「如果我忘恩負義,背叛朝廷,就算是活著,也沒有顏面再回到漢朝!」說罷,抽出佩刀,往自己身上刺了進去。一時間,鮮血噴灑而出,他倒在了一片血泊中。衛律大驚失色,趕緊衝上去營救,幸好及時搶救了過來。


單于看到蘇武的志節這麼樣的高邁,內心對他產生了敬佩之情,便想用高官厚祿來收買他,請他為匈奴效力,但是都被蘇武斷然回絕。單于見勸說都沒用,就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著鵝毛大雪,惱羞成怒的單于竟把他幽禁到了地牢裡,斷絕糧食和水,想要通過這種方式逼他投降。


在寒氣逼人的地洞中,身心交瘁的蘇武躺在刺骨的寒冰上,疲憊的昏了過去。不久,難以忍受的飢餓使他甦醒了過來,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的羊皮襖,冷了就蜷縮在角落用皮襖取暖。就這樣過了好幾天,蘇武居然沒有死。單于非常吃驚,以為他一定是個神人,否則這要換成別人,不早就死了好幾回了嗎?單于知道自己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蘇武都不會屈服,卻越發敬重他的氣節。單于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放他回大漢,於是就把蘇武流放到北海,讓他去牧羊。


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肯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大漢去。」殊不知,那些羊都是公羊。


在風雪交加的北海牧羊,蘇武拄著漢節,他常常撫摸著它,就像是見到漢王一樣。漢節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的手,節上的毛早就已經脫落了,完成出使匈奴任務的使命感和忠於漢朝的氣節,始終在支撐著他一定要活著回去。


蘇武就憑著這股堅忍不拔的毅力,吃野鼠、啃野草,艱難的度日,只希望還有那麼一天,能重見曙光,返回大漢的國土。


六年過去了,一天,單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去打獵,驚奇的發現蘇武居然還活著。在這種嚴酷惡劣的環境中,人怎麼可能活得下去呢?於靬王被他深深的感動了,他默默的送來了一些食物和牲畜,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長,三年之後於靬王過世,蘇武賴以生存的這些財物也全部被偷走了,蘇武又回到了從前艱苦不堪的日子。


艱辛的日子又過了五年,單于派李陵再來勸蘇武投降。李陵懇切的勸他說:「在這種沒有人煙的不毛之地,哪裡有信義可言?有誰見得到你的信和義、忠與貞呢?回漢朝的希望太遙遠、太渺茫了,人生那麼短暫,就像朝露一樣,你究竟是何苦呢?」


蘇武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做臣子的忠於他的君王,就如同做兒子的孝順他的父母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兒子為了報答父母,就算是死了都在所不惜,更不要說這樣的一點折磨了。我和父親受封於朝廷,國家曾經給與我們非常豐厚的恩寵,朝廷的深恩大德是我報答不盡的。今天就算是為國家犧牲,赴湯蹈火、我都心甘情願,請你不要再勸我了。」


不久之後,漢武帝駕崩,當李陵把這個消息告訴蘇武的時候,他滄桑的臉上乍現出深切的痛苦。他面向南方,撲倒跪地,放聲痛哭,鮮血順著嘴角流在了地上。從那以後,他終日悲慟的哭泣,誰都勸他不了。


漢武帝去世後,他的兒子漢昭帝繼承皇位。公元前85年,漢朝跟匈奴開始和親,蘇武終於能夠回到故鄉,李陵流著淚,目送他消失在萬里黃沙中……


在匈奴受難十九年的蘇武,於公元前81年,終於回到了長安。百姓們都競相出門迎接,稱讚他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蘇武回到京師,淚流滿面的拜謁了漢武帝的陵墓。朝廷有感於他的志節,給了他非常優厚的待遇,後來漢宣帝封他為「關內侯」。可蘇武把財產全部分送給親朋、故舊,自己什麼都沒有留下。


孔子說:「志士仁人,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又說:「使於四方,不辱君命」,這正是蘇武最最真實的寫照。


聽故事 長善根 立大志 做好人


親愛的聽眾朋友,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感謝您的聆聽,我們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