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我們接著上一次學習「緣起十義」第二段:
「二、互遍相資義。互遍相資者,謂諸法所起,更互周遍,相應資助,方成緣起也。如一緣遍應多緣,此一則具多。一若不多,一則應不遍,不成緣起。當知此法界中,一緣具多,法法皆爾,無不互遍相資。」我們看到這個地方。緣起十義,前面我們學過「諸緣各異」,第二「互遍相資」,這都是說明宇宙之間一切法的生起,《華嚴經》上所說的無量因緣。無量因緣,經上把它歸成十大類,都是便於教學。我們過去學過兩次《妄盡還源觀》,《妄盡還源觀》前面的三段就是講宇宙、萬物、生命,甚至講到我,從哪裡來的?怎麼生起的?為什麼會生起的?說這些事實真相。《還源觀》上講綱領,這個地方講得比較詳細。互遍相資,《還源觀》上舉的例子是一塵,一塵周遍法界,一塵出生無盡,諸位想想是不是無量因緣?一塵含容空有,這三句話就把緣起講盡了。一塵如是,一切塵亦如是,互遍,互相周遍。今天量子科學家告訴我們,量子群裡面每一個小光子它都有波動的現象。科學家把這個現象比喻作一座發射台,像電視,像我們的網路發射台。要知道,講真相是每個小光子都是一個發射台,每個小光子都是一個接收台,它放出去的速度太快,立刻就是周遍法界。小光子的活動實際上講超越時空,它不限只在時空裡面,那樣微弱的波周遍法界,這是互遍。相資是什麼意思?相資就是出生無盡。為什麼?所有法界裡一切的現象都是這些量子群組合的,這是互相幫助,成就十法界依正莊嚴。所以,科學家他用一個形容詞形容得很好,他說好像宇宙之間的量子群,它的底下像是一層網一樣,很大的網,都是互相通達的,都是互相聯繫在一起的,任何一點震動,必然整個網立刻就曉得。互遍相資確實就像一個大網一樣,所以底下講,「諸法所起,更互周遍,相應資助」。
誰在那個地方指揮?這些小光子聽誰的話?它的生起、它的出現,這是科學裡面講的能量,有沒有原因?沒有原因。你說什麼時候開始的?沒有開始,佛法裡講「就在當下」,這個說法是真相,事實真相。空間跟時間都從我們分別執著裡頭產生的,一切現象的生起,這時候在第一念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保持這一念就是保持在一真法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實在講,也是我們每一個人,一切眾生的實報莊嚴土。因為實報莊嚴土,一樣的,一個道理,裡面有人,也有樹木花草,也有山河大地,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量子科學家給我們幫助很大,他發現所有的物質都是這些量子群震頻差異所產生的。震動的頻率慢一點的,就變成石頭、變成礦物,山河大地;震頻快一些的,變成植物,花草樹木;再快一點,變成動物。在一真法界裡面,只有人,沒有其他的動物,為什麼?動物是畜生道,畜生道是愚痴所感得的,在一真法界裡面的人覺而不迷,所以它沒有畜生道,我們講只有人天道,六道裡它只有人天道,其他的四道都沒有。像極樂世界有人天道,其他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裡頭有沒有人天道?給諸位說,沒有,為什麼?實報土裡面居住的人都是明心見性的,明心見性的是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法身菩薩。所以它那裡面不但沒有人天,連欲界天、色界天都沒有,也沒有四聖法界,四聖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它沒有,它在十法界之上。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非常特殊,他煩惱沒有斷也能往生,生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這是很特殊的例子,實實在在他方世界找不到的。所以我們說西方世界有人天道,沒有修羅道,沒有三惡道。縱然帶著有業習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沒有緣,沒有緣,這些不善道的眾生就不會出現,緣起,他沒有那個緣。我們知道,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阿修羅道主要的緣是什麼?是貢高傲慢。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貢高我慢的習氣,阿賴耶有種子,那個世界裡面沒有機緣讓你起貢高我慢。貪是餓鬼道,瞋恚是地獄道,愚痴是畜生道,在極樂世界,貪瞋痴的緣都斷了。縱然有習氣,習氣就是阿賴耶裡面的業習種子,沒有緣不會現行,這是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貪與貪相感,瞋與瞋相應,極樂世界不會有一樣東西引起你的煩惱。諸佛如來在他方示現,我們明白之後要覺悟、要學習,我們沒有辦法轉變這個世界,也應該要轉變自己。中國老祖宗所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是講,我沒有能力轉變別人,我有能力轉變自己,這就對了。自己真的轉變了,影不影響別人?影響,為什麼?互遍相資,哪有不影響的道理?影響好像沒有感應,沒有感應,那是我們自己業障深重。這個意念,自性變現的物質,物質就是自性,所以它的能量有那麼大,微微一動就周遍法界,有那麼大的能量。我們就能想到,十方世界諸佛菩薩有多少?他們所發射的能量、信息我們都收到,收到時沒有感覺,是我們自己有障礙,這是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的。這個障礙是什麼?這個障礙叫業障。佛法裡面講兩種,業障很多,兩大類,一類是煩惱,一類是所知,這兩種業障障礙我們沒有辦法感觸到信息。那怎麼辦?普賢十願教導我們懺除業障。我們能把業障懺除,十方諸佛菩薩的信息我們就能感應到,感應不可思議。
諸位想想,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這些聰明的科學家研發這些高科技,像我們現在的傳媒,網際網路、衛星電視,不就是講的互遍相資嗎?不就這個道理嗎?聰明的科學家都能夠把這個信息傳遞方式,用科技的方法能夠做到互遍相資,佛菩薩明心見性,他怎麼會做不到!所以我們愈想愈有信心,愈想愈肯定,是沒錯。我們相信了、明白了、肯定了,下面應該做的就是懺除業障,讓我們的本能恢復,這是正道。佛在大乘經裡面時時刻刻勸勉我們,放下執著,正覺現前,你就開始有能力接受一部分信息。這個信息真的是從四面八方,不但現前,過去的、未來的信息全都能收到,佛經裡面所講的「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你要是問為什麼有這麼大能力,整個宇宙是一體,這在前面我們學到的,它是一體,所以有這麼大的能量。這種德能全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凡夫業障重,顯不出來。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雖然講的三樁事情,這三樁事情把整個宇宙全包盡了,大乘教通常講的性相、理事、因果,都包含進去了。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回歸自性而已,回歸自性就跟他一樣,一絲毫差別都沒有。一切眾生跟一切諸佛如來是一不是二,眾生迷惑顛倒,分自分他,嫉妒、障礙,覺悟的人沒有。覺悟的人他只有一個意念,幫助沒有覺悟的眾生趕快覺悟,這是性德,法爾如是。這也就是說明《還源觀》上講的,一切諸法生起的現象,出生無盡,這才成緣起。
底下說明,「如一緣遍應多緣,此一則具多」。一裡頭有多,它就互相像個網狀一樣,一個網孔就具足所有的網孔,所有的網孔裡面成就這一個網孔,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若不多」,這個一感應就不遍,不遍就「不成緣起」。所以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根據他們研究的發現,每一個小粒子都應當尊重。為什麼?緣起要靠它們,互遍相資,少一個也不行。像我們身上,這身體的結構,外面五官,裡面五臟六腑,少一個都不行。這是什麼?這是給你放大了,你容易懂,少一個都不行。太微妙了,你說原來是一個細胞,為什麼會長成這個樣子?誰在那裡操縱?誰在那裡主宰?說不出來。外國宗教說是神造的,神造的我們再問,神是誰造的?佛法裡頭不說神造的,佛法說自性本來就具足。你看智慧、德相,這是德相,智慧是精神,物質裡面的德相。一個小光子、一個小光子組織起來,成為這個人形。這個人形用光子來算,那個數字是以兆為單位,總有多少億兆才組成這個人身。我們以外一切物質都不例外,就是這個東西組成的。科學家講,組成的不一樣是震動頻率不相等,有快有慢,是這樣形成不同的物質現象。也是震頻的不一樣,精神現象不一樣。物質現象不一樣我們不容易發現,精神現象可以發現,你看我們在喜悅的時候那個震動,發脾氣的時候那個震動,那個差別太大,你會很明顯的感覺到。發脾氣全身發熱,人被嚇到的時候渾身發冷,很容易發覺到,那就是震動頻率不一樣。所以,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全是波動的現象,到最後都能回歸到波動。
一緣裡面一定不能少過其他的,叫「法法皆爾」,任何一法都如是。所以任何一法它是平等的,任何一法它都是重要的,沒有一個不重要。在一切法裡頭,任何一個基本粒子都重要,在整個遍法界虛空界決定少不了它。這個基本粒子可以在人身上,也可以在植物身上,也可以在礦物裡面,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它能夠在過去,也能夠在未來,它超越了時空,活動超越時空。出現的時候,我們曉得是個幻相,它消滅的時候就回歸自性。就像佛在經上用大海做比喻,自性像大海,這些現象,這些現象就像海水裡面起的水泡一樣,水泡有生有滅,生起來的時候從海水生的,滅掉的時候還歸大海。所以佛說這個現象叫不生不滅。佛實際上用水泡跟海水來比喻,其實就是量子學家講的小光子,小光子生滅速度太快。怎麼生的?從性,體就是自性,自性這一念動,出現這個東西,動息掉的時候,這現象就沒有了,速度太快。為什麼我們能看到?我們看到是累積的連續相,累積連續相所發生這種現象。
「無不互遍相資。經云,知以一故眾,知以眾故一」,這兩句話是經文,是佛在經上說的。知是什麼?知就是覺,不知就是迷。你真明白、覺悟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因為遍法界虛空界,我們講十法界依正莊嚴諸位更容易體會,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一,這個一在佛法裡面講微塵,互遍相資而成的。現在量子力學裡就叫做量子,量子的單位就是小光子,這是一,沒有第二樣東西,完全相同;完全相同你就知道,不管組成什麼樣的物質現象它完全平等,沒有差異。諸佛菩薩跟凡夫差別就是覺迷不一樣,佛教我們覺悟,我們本來是覺悟的,現在迷了,怎麼樣回頭?看破、放下。所以《還源觀》末後就是教我們,五止六觀,止是放下,觀是看破,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真正了解了,無論什麼現象現前,你不會起心動念,自性本定。這種狀況,《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這個狀況叫根本智,般若無知是根本智,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這又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我們求智慧從哪裡求?求智慧從禪定當中求,先求無知。老子知道,教你先求無為,然後你才能無所不為,那個作用就大了,那個能量確實擴張到遍法界虛空界。般若無知,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所以平常那個心要清淨,一念不生,境界現前的時候,沒有一樣你不知道,這樣才能夠轉境界,叫境隨心轉,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再看第三段,「俱存無礙義。俱存無礙者,謂凡是一緣,要具前之二義,方成緣起無礙也」,那就是諸緣各異,互遍相資。我們今天講六和敬,這個道理要懂,諸緣各異,我們發心修六和敬的同修很多,每個人是各異,可是我們一定要互遍相資,這樁事情才能做得圓滿。所以叫俱存無礙,這才能夠「方成緣起無礙」。下面給我們解釋,「然必由各異,方得待緣,必由遍應,方自具德」,這個德都是性德,必定是由於各種不同的緣。在佛法裡面,無量因緣通常歸納為四大類,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每一種緣裡頭都有很多種,親因緣也有很多種,要講到根本,那是自性,那是一個,好像樹一樣是根。但這個樹根會長成樹幹,它會長成樹枝,枝上又會長成枝條,條上有葉、有花、有果,都不離那個根本。根本是自性,從自性上看,萬法是平等的,從它層層變化上來講,相都是虛妄的,為什麼相是虛妄?相有生滅,相有變化。無論是什麼樣的形相,這些道理統統都具足,沒有例外的,而且它是相資的,相資就是互相影響。精神的意念、物質現象的反應,科學家講糾纏,我們佛法叫感應,對方有感,我們就有應,我們有感,對方有應,彼此有感應。科學的名詞叫糾纏,好像糾纏不清一樣的,這就是互相感應。感應裡面有正面的、有負面的,正面是隨順性德的,負面是跟性德相反的。不管是正面負面,不管是有意無意,總而言之,你是念念都在發射,念念你也在接收,各異。這樣你才能帶緣,緣聚緣散,緣聚的時候成形,緣散的時候就消失了。早年科學家就有這個說法,物質不滅、精神不滅,這個都是事實真相,這就是我們前面學的法無定法。如果有一定的,它就不會有變動,它不是一定的,只要遇到緣它就產生變化,確確實實出生無盡,一切法無不如是。在感應裡面顯示它具德,這個德是什麼?德是互助。
「是故自一多一,自在無礙。」自一多一後面有註解,什麼叫自一多一?他舉了個例子,「謂如十數中」,一到十,一是自己,「自一」,後面二三四五一直到九,那叫「多一」,自一多一,自在無礙。用我們團隊來做比喻最好懂,我們這一班有十個人,這十個人是個小團體,對我自己來說是自一,對其他九個人是多一。自一多一,自在無礙,自一自在,我們團體也自在。「經云,諸法無所依,但從和合起。」所有的法都是有這個現象,一切法無所依,都從和合,就是眾緣和合而現起的現象。現相是緣聚,相沒有了是緣散,哪來的這個現相?現相是假的,緣聚緣散。你從這個地方才看出來,相不是真的,相是假的。聚散也是緣,有緣就相聚,無緣它就散了。所以是無量因緣成就十法界的依正莊嚴。
第四個意思,「異體相入義。異體相入者,謂諸法異體,遞相涉入也」。這一種不但是精神現象非常明顯,物質現象也不例外。「蓋諸法力用,遞相依持,方成緣起。如一持多,則多入一內;如多持一,則一入多內也。」統統講緣起。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這些現象全都在,都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見色聞聲,精神起的作用是受想行識,我們接受了,我們看了我們接受了。接受有回應,回應就是我們情緒,合自己意思的就生起歡喜心,甚至於有強烈的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就生這個,實際這是煩惱;不喜歡的,不喜歡的就排斥,這是精神方面。物質方面,你看看我們喝一杯水,水跟我們各異,我們喝下去,這些物質就相入,它入到我們身體裡面去。所以飲食起居確實跟一切物質異體相入,這都是成就緣起,成就什麼?我們這個身命。身命的成長是剎那剎那,如果把我們的飲食、水統統都斷掉,科學家講,大概一個人的身命只有七天就沒有了。你必須靠著外面這些物質來維繫,這個維繫裡面有物質、有精神。所以物質生活跟精神生活維繫你自己的健康、壽命,乃至於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情緒、念頭。這些東西統統都包括在異體相入裡頭。我們有沒有給別人?有,它互相的,我們也給別人,確實是相入。
「諸法力用,遞相依持」,這個諸法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彼此互相做依緣,不是一樣東西可以獨立存在的,找不到一樣獨立存在的。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法,你不能說哪一法有用,哪一法沒有用,沒這個道理,只要是有一法,它一定有用處。我們自己認識不清楚,有些我們認為是無用的,要把它消滅掉,消滅之後問題出來了。不知道整個宇宙緣起是均衡的,也就是現在人講地球生態的平衡。為什麼?它是互為依緣,少一個也不行,少一個就出問題,就產生變化,多一個也產生變化,維持均衡是最健康的生活。人的生理也是如此,每個人體質不一樣,異體,諸緣各異,每個人適應不相同。我們講飲食習慣、生活的習慣,各個人都不相同,這個不能勉強,體質不一樣,有人吃得多一點,有人吃得少一點,如果能適應自己身體狀況那是最健康的。所以你不能多要,多要對你是沒好處,你貪吃、喜歡吃的那不行,會吃出病出來。你如何能控制好,不多不少,這才能維護到最健康的狀態。所以佛在這裡講,還都是給我們講個原則,要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靈活去運用,才真正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忙。
下面第五,「異體相即義」,這一條是說,「謂諸法異體,更互相望,全體形奪也」。這什麼意思?它下頭講,「然具有體無體,方成緣起。若一緣有體,能起諸緣,即是一緣;若一緣無體,所起之緣,即是諸緣。一緣有體,無體既爾;諸緣有體,無體亦然。經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個裡頭,它後頭有小註,「全體形奪」是說「有無之體,更互形比與奪」,是講這個意思。有無是講物質現象,我們一般講空跟有,這個地方講有跟無,無也就是空的意思。華嚴境界裡面,空有不二,空有一如。這個異體相即,後頭還有相入,相即就是,空有怎麼能就是?怎麼可以說空就是有,有就是空?這個意思深了。
「若一緣有體,能起諸緣」,這個一緣就是一法,一法的因緣,這個法的因緣有體,能起諸緣,這是一緣。如果這一緣要是無體的話,它所起的緣就是諸緣,那就是眾多的緣,這個裡頭有一緣與多緣。我們從佛的四緣來觀察,親因緣有沒有體?親因緣一般講,阿賴耶的業習種子,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它不是物質。阿賴耶裡面含藏業習種子無量無邊,不但自己過去現前所造的,無論是有意無意你所造的,阿賴耶都落印象,這個是遇到緣起現行的親因緣。種子很多,沒有現相,這在此地講就屬於無,「若一緣無體」。它遇到什麼緣,哪一個種子就被它引發出來,就起現行。這是講十法界,人法界,你為什麼會到人間來?過去生中有五戒十善的緣,這是到人法界的親因緣。五戒、中品十善是人道的業因,上品十善是天道的業因,過去沒有修這個不能得人身,過去修的這個因,你會到人間來,這是講親因緣。有親因緣還得有所緣緣,所緣緣也是煩惱習氣,講習氣種子。他有意,就是我們講意識裡頭,意識裡面喜歡這一道,他在中陰裡面沒有把這一道忘掉,他念念想這一道,心想事成,意念主宰了一切。念頭是我們選擇最重要的第一個因素,所以念佛重要,我們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我們就會選擇阿彌陀佛,這個太重要了。如果念念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那就到餓鬼道去,貪心是餓鬼。瞋恚是地獄,決定不能有瞋恚,遇到什麼樣的苦難也沒有怨恨心,別人怎樣害我,沒有怨恨心,也沒有報復心,這是成就自己、提升自己。如果一念錯了,一念錯了就到惡道去了,我說對別人不利只有三分,對自己不利至少有七分。今天我們講緣起法,這個比什麼都重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真的要小心謹慎。我們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脫離不了輪迴,就是這些習氣沒放下,所以隨業流轉,這就錯了。有了人道的業因,對人間還有留戀,人間留戀是什麼?親情,這第一,債務,另外就是我們一般講好惡,喜歡的他報恩,怨恨的要報仇,他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都講到一緣跟多緣,你看這個裡頭有多緣,有很廣泛的,有一緣,一緣找到一個目標了,一緣有體,「能起諸緣,即是一緣」。譬如到人間來,投胎了,這一緣有體了。意念主要就是講阿賴耶,神識去投胎,有了個身體,能起諸緣,這是一緣。無體的緣所起的緣,那個緣就非常的廣泛,我們也用阿賴耶裡面含藏的習氣種子,哪一個緣先起現行,那是緣的力量,這個緣是所緣緣跟無間緣。無間緣是堅持,不改變。如果念頭一轉變,立刻就起變化;念頭不改變,一定形成,一定就結果。這樣看,你才曉得經上告訴我們,整個宇宙是無量因緣,沒法子計算的。這無量的因緣要曉得,都是最初那個一動,一念不覺。這一念不覺就在自性裡頭變成個阿賴耶出來,由阿賴耶變現了世界、變現了我們自己,自己是正報,宇宙是依報。除了自身之外,統統叫依報,依報裡頭有人事的依報,我們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自然環境。沒有學佛不知道,不曉得事實真相,有分別、有執著,這個事情麻煩大了。學佛之後知道分別執著錯誤了,放下分別執著境界就提升,境界提升不了,是你的分別執著放不下。我們今天知道了,真的明白了,一定要放下!不放下誰吃虧?自己吃虧,自己永遠不能脫離六道輪迴。現前我們遇到的環境,對修行人來說是好環境。為什麼?大規模的災難現前,你才知道真苦,你才真想出離。如果這個環境是社會安定、世界太平,你不想離開,你覺得人間還不錯,阿彌陀佛接引你還不想去。這個世界的好處我享受到了,極樂世界只聽說沒看到,那個願心不堅固。所以對真正修行人來講,環境哪有好壞,都是沒有一定的,就是看你的念頭,你是怎麼個看法。如果在這裡警惕到,這個世界真的不能再住,這不是很好的增上緣嗎?幫助你覺悟,幫助你這一生成就。所以早年我說了兩句話,這世間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障礙我的人、陷害我的人都是好人,哪是壞人?不管他是什麼念頭幹這些事情,如果我們覺悟了,我們統統受到恩惠。所以,人要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這對自己的好處太多了。一定要用智慧去觀察,不可以用情緒,情緒很麻煩,用智慧,不用情緒。經上說的這句話很重要,「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是《華嚴經》上佛常說的,這是相即的意思。一多是一體,在後面,那是相即的意思。
下面這一段,第六,「體用雙融義。體用雙融者,謂會前異體相入相即」,相入還在底下一條,相入相即,「二種皆融通也」。下面有解釋,「蓋諸法體用,交涉無礙,方成緣起。以體無不用,故舉體全是用;以用無不體,故舉用全是體」。這是講一切法,一切法有體有用,不可能說是有體沒有用,或者是有用沒有體,這個不可能的,體用一定是雙融的,這就是前面所講的異體相入。下面講同體就相入,異體相即,同體相入,這是二種融通,體用融通。諸法體用,交涉無礙,才成緣起,有體有用。體無不用,有體沒有說不用的,所以舉體全是作用。從根本上講,自性是體,在哲學裡面講本體。從體起用,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它的作用,這是講整個宇宙的緣起。我們再縮小看,看我們現在這個身,這個身是體。我們到這個世間來,來了當然有作用,什麼作用?佛在經上講得很好,人到世間來幹什麼的?佛講了一句話「人生酬業」。你來幹什麼的?你來酬償你的業報的,過去生中做了善積了德,你來享福的,過去生中做了不善,你來受罪的。佛是跟我們這麼解釋的,我們這個體是起這種作用的,可是這些作用與意念變化它起不同的作用。如果你這一生沒有接受到佛菩薩、聖賢教誨,真的,是這樣的,人生酬業。你在享福,或者是受罪,這個當中你又在造業。所以,業跟報永遠糾纏不清。你造的業,你來生又要受報,生生世世什麼原因?就是業因果報在循環。你要真把這個事情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就曉得佛形容六道是什麼?苦海!苦海無邊,佛勸我們回頭是岸。為什麼不回頭?不回頭是迷,回頭是覺悟。所以用不一樣,都在遇緣不同,你看緣多重要。緣,善緣惡緣,也是過去生中結的。
這一生無論遇到是善緣跟惡緣,總而言之都是緣,自己要用智慧去處理。有智慧,我就能將一切緣轉變成法緣,這個對自己利益就太大了。古大德常講世緣,這個世間的緣最重的就是情執,很難斷,很難解開,沒有真實智慧做不到。而真實智慧在現前這個環境當中是非常的難遭遇,遇到一個好的善知識不容易。以前我住在台中,李老師常常告訴我,一個學生,好學生想找一個好老師不容易,可遇不可求。好老師要找個好學生來傳他的法,就更不容易,到哪裡去找?這個事情讓我們想起來,在這個世界,不同國家地區,真正有道傳法的人難,到哪裡去找?所以,許許多多真正在道業上成就,找不到傳人。那怎麼辦?寫書,把自己東西用文字記載下來傳給後人,看以後的人有沒有緣分讀到他這個書,在從前用這個方法。現在科技發達,多了幾種方法,現在可以錄音、可以錄像,比從前的方法多。可是災難來了之後,怕科技就斷掉,如果沒電,那不全完了?錄音跟電視都不能起作用。所以還是書本比較可靠,這是為什麼中國人重視書本。還有又怕大災難,書本將來沒有了怎麼辦?刻石頭上,中國房山的石經不就是這個緣起嗎?把《大藏經》刻在石頭上。我們現在也知道,如果這個地方發生大地震,也能把它毀滅掉。古人的用心我們不能不佩服、不能不感恩,他的動機、他的用心太好了,真正是純淨純善。
房山石經確實有價值,跟我們現在《大藏經》對比,它還比我們現在《大藏經》多了不少,還多一些,沒有缺少,真是非常完整的東西。我去參觀過。這些典籍,古人這樣用心,你想想用什麼方法把它保存才不至於被毀滅掉,什麼災難都毀不掉?給諸位說,只有印出來,印的份量能夠印一千套,分送在全世界國家圖書館去收藏,什麼樣災難不會把它整個毀掉,總有幾套留下來,這個保存才真正保存下來。石刻一套都靠不住,一個大地震不就完了嗎?我們體諒古人的用心,在今天有這種技術,我們用精美的印刷能夠印個二、三千套,分送在全世界,就能保存。
有體,這是講體跟用。「舉體全是用」,這是講一切法,任何一法,它有體,它一定有用,用不離體,體不離用,「互不相礙,交徹圓融」。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當然最重要在這一生當中,如何來用我們這個身體,來用我們這個生命?來的時候不知道,是隨業流轉來的,就跟釋迦佛所講的一樣,是酬業來的。我們很幸運,這一生當中能遇到聖賢教誨,這是真正的福報,聖賢教誨稀有難逢。遇到聖教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學習到了得把它發揚光大。我們真正用這一生的精力跟時間,奉獻給正法久住,奉獻給續佛慧命,這樁事情有意義、有價值,沒有白來。第一個,報古聖先賢的大恩大德,續佛慧命,做正法的傳人,第二是普利眾生。人到世間來,真正的幸福、最大的幸福是什麼?就是接受聖賢教育,我們中國老祖宗懂得。這幾千年來,祖宗教導我們,不但是「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人類在這個社會上的活動,無論是大是小,無不是以教學為第一。所以中國人翻「宗教」這兩個字,那叫大學問,怎麼會用這種東西來翻外國的宗教?用這兩個字,叫宗教!在古時候,只有佛門裡面講宗教,佛門為什麼講宗教?佛門裡講宗門教下,宗門單單指禪宗,禪宗叫宗門,禪宗以外九個宗派叫做教。所以,佛門自己稱宗教跟現在講宗教毫不相關,這個諸位要知道。為什麼分這兩個系統?兩種教學不同的方法,教下就是我們現在講正規的教育,是由淺而深,按部就班的學習,像現在教育有小學、有中學、有大學、有研究所,教下是用這種方法學的,逐漸逐漸向上提升。宗門是一些非常少數的天才兒童,特殊班,他不必經過這麼多層次;換句話說,他沒有什麼小學、中學、大學,沒有,他只有研究所,就這一班。頓悟、頓證,這個人太少了,確實,幾百年也許才碰到有一、二個這樣的人,這個不是普通教育。叫宗門教下。
宗教這兩個字,要用中國人的講法好!宗是什麼意思?宗的意思有三個,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值得人崇敬、尊重的,教是教育,是教學。連起來宗教是什麼意思?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叫宗教,這個意思多好,這個意思就是一個人在世間,你不能不學。宗教這兩個字裡頭沒有迷信,跟迷信毫不相關,它是破迷開悟,果是離苦得樂。這些大聖大賢都知道,人生在世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苦難?你迷了,你不了解事實真相;換句話說,你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你看錯了、你想錯了,於是你講錯了,你也做錯了,錯了當然就有不善的果報,你得受苦受難。怎樣才能離苦得樂?覺悟就行了,覺悟之後,對於一切諸法你看清楚了、你想明白了,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正確的。這個標準,在佛法裡面講就是自性,《還源觀》上講的「四淨德」,那是自性的性德,賢首國師講了四條,「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這個「代眾生苦」可以用現在社會上大家很熟悉的一句話,就是全心全力為人民服務。在佛法裡頭,要把人民改作眾生,它範圍大,它不是僅僅對人,對一切眾生服務,這是什麼人?這是佛菩薩。四淨德展開來,在佛法就是戒律,在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倫常道德,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教育,中國自古以來用這個治天下。
治天下從哪裡治起?從念頭治起,這是真實智慧。朱熹編的「四書」,在中國過去那是人生必讀,《大學》裡面就把這個全都說出來,從哪裡學起?從格物。格物是什麼意思?物是物欲,欲望,格是限制它,不能縱欲,要節制它、要控制它。欲望要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不能夠超越,超越,弊病就生了,那不是樂,那是苦了。欲望愈低愈好,古今中外的大賢,對於物質生活只要求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住得很舒服,夠了,其他的不要了,他就能生活得非常自在。第二個是致知。用佛法來講,格物是破煩惱障,致知是破所知障。的確像湯恩比所說的,佛法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用佛法來解釋。這個二障除去了,菩提心不就現前了嗎?所以它底下兩個,誠意、正心。意誠、心正了,身就修了,身修而後齊家,齊家而後治國,治國而後平天下。你看中國人學的是什麼,這全都是教育,圓滿的教育,從紮根教育開始到你一生,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這就是我們投生到中國來,這個緣好,能夠接受到聖賢教誨,有這種機緣。兩千年前,佛法傳到中國來,中國人完全接受了,為什麼?佛法跟中國傳統同一個根,我們講緣起的話,相即相入。這同一個根是什麼?孝親尊師。淨業三福第一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中國教育的根,這也是佛法的根,完全相同。根相同,枝葉花果就能相即相入。所以在全世界,各種不同族群之間,只有中國人懂得教育,真幹,有方法、有成效。幾千年來,這個國家、這個地區長治久安,是教育造成的。今天問題出現了,怎麼解決?只要把教學辦好,問題就解決了。為什麼?教育是教人,人人是好人,那事事都是好事。最重要的是人,要把人教好,制度是其次,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把人教好,人要有正知正見。中國教學的目的是聖賢,所以從前教學,讀書,為什麼讀書?讀書志在聖賢,他的目標、他的方向是向聖人看齊,向賢人學習。佛法的教學是教你成佛、成菩薩,佛就是聖人,菩薩就是賢人。印度的名相跟中國的名相不一樣,意思相同。
所以我們讀到體用雙融,諸法體用,交涉無礙,我們看到這些句子,用在現前,特別講諸法,現在這個世界講多元文化。為什麼?資訊發達了、交通便捷了,地球變成一家,關係非常密切,世界上哪個地方出了問題我們都會受影響。我們不能只顧自己國家好,只顧自己這個小地區好,不行,我們要全世界都好,地球上所有的居民都幸福,我們才有真正的幸福。真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跟地球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要有這樣的體會。能不能做到?答案是肯定的,能做到,大家都有這個想法,尤其現在地球上災難這麼多。我們這次訪問梵蒂岡,教皇、這裡面的樞機主教,我們見到十幾個人,大家都有這個想法,要合作,要互相學習,聯手共同來教化眾生。教什麼?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這三種是普世的教育,普及到全世界,災難才能化解,地球才能恢復正常,化解這種種的災變。現在這些異象、災變太多了,很不正常,在過去沒聽說過的,歷史上沒有記載的,現在這些災難都出現了。科學家告訴我們,地球上災疫的出現,真正的原因是居住在地球上這些人意念出了問題,反常了。這個緣起講的,整個世界一切萬法互相都有密切關係,真正所謂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只有我們把念頭改正過來,斷惡修善、破迷開悟,問題才真正得到解決。回歸自性、回歸老祖宗的教誨,把倫理、道德再恢復,這社會就有救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