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今天我們接著看五種懺悔裡面最後一條,「深信因果,知佛不滅。所作為因,感報為果。謂若信因果不虛,則無造惡之過;若知法身常住,則無斷滅之見。是即懺悔也」。這一條講得非常之好,因果的道理很深,因果的事相也很明顯,只要我們細心去觀察,你就能夠明瞭善因善果、惡因惡報。知佛不滅,佛是講的自性。在中國唐朝時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他見性的時候向五祖忍和尚提出報告,說明見性的樣子。性是本性,在佛法裡面稱之為佛性,也稱之為法性,釋迦牟尼佛宣說這樁事情用了幾十個名詞,這裡面的含義很深,總的來說,教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知道是這樁事情就行了,如果分別執著那就錯了。自性也是真心,也是禪宗裡面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是真正的自己。

 

  佛家說見性自性裡面四淨德就現前,這個四淨德是自性本具的,就是常、樂、我、淨,這四個字是真的不是假的。沒見性之前,不但在六道,即使在十法界,這四個字有名無實,見性之後真的得到了。常是什麼?常是永恆不滅,就是此地講的「知佛不滅」,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就是沒有想到自性本不生滅,本來沒有生滅。六道眾生哪一個不怕死?提到死沒有不恐怖的,見性的人知道沒有生滅,生滅是什麼?生滅是這個形相,身體這個形相,這個形相不是我,《金剛經》上佛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世間人常講身有生滅,靈魂不滅,世間人講靈魂。可是孔老夫子不說靈魂,孔老夫子真的比一般人高明,為什麼?那個魂不靈,魂要靈就好了,他不靈、糊塗,所以他在六道裡頭才墮畜生、墮餓鬼,他要是靈他怎麼會變畜生?怎麼會變餓鬼?如果是靈,到人間來投胎一定選富貴之家,不會選貧賤家,他不靈、糊塗。所以孔子講得好,孔子叫遊魂,遊是什麼?他的速度很大,他不穩定,這是真的,確確實實把他的形相說出來了。《易經繫辭傳》裡面孔子寫的文章,「遊魂為變,精氣為物」,物質是從哪裡來的,他也說出來,說得很有道理,精氣為物。精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能量,能量變成物質,物質可以變成能量,你看現在科學家才發現,這孔老夫子他也曾經這麼說過。我們不能夠小看孔子,我們學佛人的心目當中,孔子肯定也是佛菩薩應化來的,要不然這些話他怎麼說得出來?夫子出現在中國,這是佛菩薩,大乘教裡頭常講,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中國這個地區的居民善根很厚,尊重聖賢,孝順父母,所以佛菩薩以聖賢身出現在這個地區,教化這個地區的人民,這有道理,也是跟《普門品》上講三十二應非常相應。

 

  在大乘教裡面不叫靈魂,也不叫遊魂,叫靈性。靈性不滅,靈魂還有滅。佛經上講生死有兩種,一種叫分段生死,這是講物質,叫生滅,一段一段的,講得好。什麼是一段?一念就是一段。你們諸位細心去想想,就像我們看電影,電影的膠捲一樣,膠帶,膠帶裡面是幻燈片,一格一格的,每一格都不一樣,沒有兩張是相同的,鏡頭一打開,這一張放出去了,這是生,再把鏡頭關起來,換一張,它就滅,張張都有生滅,只是它速度快了。一秒鐘這個鏡頭開關二十四次,也就是說這個幻燈片換了二十四張,我們在銀幕上看到好像是連續的,其實不是的,是一張一張的。特別明顯的,現在我們看動畫,卡通的動畫,你一看就曉得,它原來是一張一張畫的,沒有兩張是一樣的。這叫什麼?分段生滅,講生滅大家就好懂,實際生滅跟生死是一個意思,分段的生滅。第二種叫變易生滅,變易生滅不太好懂。譬如我們在學校念書,今年上一年級,一年級念完明年升到二年級,一年級滅了,二年級生了,這種叫變易,還是這個人,程度不一樣。所以兩種生死。我們肉身兩種都有,兩種生滅都有,靈魂?靈魂沒有分段,分段生滅沒有,變易有。靈魂是迷,他一旦覺悟了,他就不在六道,他就超越六道,六道裡面就變成四聖法界,那個不是分段生死,是變易生死。從四聖法界聲聞法界提升到緣覺法界是一次變易,緣覺法界提升到菩薩法界又是一個變易,從菩薩法界再升到佛法界又是一個變易,它不是分段,它是變易,不斷向上提升。大乘教裡面講靈性,靈性就不生不滅,那就是自性,那就是真心。如果知道這樁事情,我們對於六道裡面輪迴的生死就不會有恐懼的這個念頭,知道六道裡面這兩種生滅是正常現象,與我相不相干?不相干,身體不是我,是我所有的,靈魂也不是我,也是我所有的。靈魂要沒有超越六道輪迴,有明顯的變易,所以他兩種生死都有,超越六道輪迴,在四聖法界了,他覺悟了,再也不會墮落到六道輪迴。所以佛經上講他證三不退裡面的一種,叫位不退,他的地位不會退轉,佛法裡面跟我們說得清楚。

 

  底下兩句跟我們講因果,「所作為因,感報為果」,所作範圍很廣,起心動念是所作,言語是所作,身體造作的行為是所作,佛法裡面講作業,業是因,有業了,業遇到緣,果報就現前。你造的業是善業,善惡的標準是以《十善業道》裡面所說的為標準。殺生是惡業,遇到緣果報就現前。果報是什麼?小的果報是生病,叫業障病,大的果報是還命債,你殺了別人,欠命的還命,欠債還錢,果報就現前。你要是行的善的,不殺生,愛護一切眾生,緣成熟的,你得長壽的果報,你得健康的果報,你遇到災難的時候會有很多人來幫助你的果報,這都是屬於不殺、不盜的果報。佛給我們講業因果報經典裡面講得非常詳細,我們在沒有查《大藏經》之前我們了解得不夠深刻,所以看到道教裡面講因果,一般民間所信奉的因果多半是屬於道教的,講得好,講得沒錯,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在世非常推崇,你看跟一般佛弟子介紹《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都是屬於道教的。我請江逸子居士,他跟我同學,這是當代的一個畫家,我請他畫一張地獄變相圖,他也很歡喜。找什麼參考資料?我們還是用道教的《玉曆寶鈔》,裡面所講的地獄裡面的狀況。這一張圖完成了,我心裡在想,揣摩著,《大藏經》裡面釋迦牟尼佛對地獄一定有說明,我們知道的經很有限,只看到平常讀誦的《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到有地獄。我就找了幾位同學去查《大藏經》,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查出有二十多部經論對於地獄講得很詳細,比《玉曆寶鈔》好。《玉曆寶鈔》只講造罪受這種果報,沒有細說,對於業因講得不夠詳細,佛經講得詳細。我們把它全抄出來,印在一起,這是馬來西亞淨宗學會印的,很好,印成這樣的一本,這是《諸經佛說地獄集要》,這裡頭一共二十五部經論,佛講地獄的統統抄在這一起,很值得我們做參考。這個書要看了之後,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謹慎,為什麼?造因很容易,果報現前很難受。我們不願意受苦報,我們就不能造惡因,我們希望享受福報,那你一定要知道造善因。所以人不能沒有福。

 

  在前一節我們講到「敬信三寶」,我從這句經文引申了很多意思。三寶原本是講佛法僧,佛法僧是從相上講的,你一定要懂得它裡面的意思,不要著相。《六祖壇經》裡面講三寶,它是從義理上去講,講得好,不迷信。六祖大師給一般人傳授皈依,我們現在傳授皈依都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是這樣講,他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這樣講大家好懂,不至於產生誤會。然後給大家講解,「佛者覺也」,佛是覺悟的意思,「法者正也」,正知正見,「僧者淨也」,六根清淨,一塵不染。皈依三寶原來是皈依清淨心,皈依正知正見,皈依一塵不染,你看這就很明白了,不至於發生誤會。能大師是唐朝時候的人,他這個說法讓我們就想到,佛教漢朝時候傳到中國來的,到唐朝的時候差不多有七百多年,傳了這麼久,七百多年,民間可能產生誤會,都著相了,聽說皈依佛,一定就想到佛像,聽說皈依法,一定就想到佛經,聽說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就著相了,著相就錯誤了。你說皈依佛,俗話常說「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你靠它怎麼能靠得住?所以你一定要懂得形相代表的意義,你明白這個就不會錯誤。佛像代表什麼?代表覺悟,自性覺,不是別人覺悟,所以皈依叫三自皈,不是皈依他,皈依他,他靠不住,自己靠得住。那就是皈依佛是皈依自性覺,皈依法是皈依自性正,自性正知正見,皈依僧是自性清淨心,你看這個解釋就沒錯,這是佛門裡面講的三寶。

 

  我們把這個意思引申,依舊在佛門裡面講,三寶是什麼?戒定慧是三寶,慧是佛寶,定是法寶,戒是僧寶。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從戒定慧學起,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如果就我們現前這個社會,我們也需要有三寶做依靠,這個三寶是什麼?這是佛教以外的,第一個是人要有道德,道德是最重要,人要有智慧,道德是寶,智慧是寶,人還得有福報,福報也是寶,這三樣具足你這一生會很幸福美滿。這三寶,德是體,道德是第一,是本體,福報是形相,智慧是作用。你要有智慧,你真的就會享福,你要沒有智慧,你那個福報就造孽,那個後面果報就不好了,那還不如沒有福報。所以人最重要的是倫理道德,能有這個基礎,那我們要修福。修福必須把《弟子規》做出來,你就有福了,條條都是福報,都是教我們修福的,把《感應篇》做出來,把《十善業》做出來。佛菩薩常常教我們福慧雙修,理是智慧,事是福報,一而三、三而一,所以會修,這種修法就是福慧雙修,《華嚴經》上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定要懂得修福,人不能沒有福報,諺語所謂「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現在我們這個世界混亂、災難頻繁,什麼原因?我們沒福,才感得這麼多的災難、災禍,如果有福報那就不會了。

 

  所以從這裡我們就要想到,佛在經教裡面教我們兩句話非常重要,相隨心轉、境隨心轉。你看都是心,心就是念頭,我們的念頭善,我們相貌善,心地慈悲的人,一看這個人很慈悲,心地很清淨的人,一看這個人相貌很清淨,他都看得出來,心地不善的人,一看這個人相貌很凶,你都能看得出來。你看他喜悅、歡喜的時候相貌很好看,發脾氣的時候很難看,都從心轉。相隨心轉,我們的身體,身體健康狀況也是從心生的,心善,身體健康,心裡面煩惱多、憂慮多,身體就不健康,他就會生病。這是說我們如何在這一生當中身心安穩、自在快樂,這個心情非常重要。我們自己能夠修得好,能感應到我們居住的環境,這佛經上說的,這個地方的居民心善、思惟善、言語行為善,他所居住的這個大地就非常堅牢,《地藏經》上講的「堅牢地神」,這地堅固,不會有災難。如果我們的心不善,念頭也不善,言語、行為都不善,這個地方居住的土地就鬆,就不堅固,才會有地震、有旱災、有水災、有風災。這些災難,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水災的第一因是什麼?貪婪,貪婪感來的是水災。火災的第一個業因是什麼?瞋恚,人一發脾氣,所謂是無明火,這是火災的第一個業因。風災的第一個業因是愚痴,地震第一個業因是心裡不平,不平它就有震動。佛給我們講貪瞋痴慢所感得的是地水火風,大地地震、水患、旱災、風災,感這些。這是講境隨心轉,我們起心動念會影響山河大地,我們的言語造作亦復如是。很可惜科學家還沒有研究到這一個題目,等到他研究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佛經裡面早就講清楚、講明白。我們現在要等科學家來證明,科學家不證明還有許多人不相信。不相信就是愚痴,愚痴的果報是感風災。

 

  好像這些災難都不是一個單獨的,它會連帶其他災難一起來。尤其我們現在看到電影「2012」,那個災難全都來了,那真是麻煩事情。有許許多多專家學者在討論這些問題,我們在網路上也看到至少有四種不同的版本在研究這個問題。不少的人說有可能,也有一些人說不可能,到底可能不可能?得到二0一二那一年才能夠證明。不過給我們學佛的人帶來了高度的警覺心,我們要認真念佛,我們要斷惡修善,絕不吃虧。念佛求生淨土,整整三年工夫,三年工夫我們念到功夫成片,不就有把握往生了嗎?到時候災難沒有,沒有不能掉以輕心。很可能沒有,那是什麼原因?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這樁事情,全世界的宗教徒我相信都會為這樁事情做祈禱,這個力量很大,這個力量不能把這個災難化解,也能夠減輕,這肯定的,推遲,這是肯定可以做得到的。所以我們不能夠掉以輕心,一定要認真努力,有災難我們就往生,歡歡喜喜,總算是離開苦海,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滿自己的願;如果自己還留在這個世間,那你就曉得你有任務、你有使命,要幫助這些苦難眾生,代眾生受苦,幫助他們覺悟,那是要行菩薩道。所以人信因果,不敢作惡,人要相信聖賢教誨、佛菩薩教誨,羞於作惡,覺得作惡、起個惡念,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父母,也對不起自己,這個約束比什麼力量都大。

 

  後面說「若知法身常住,則無斷滅之見」。這句話有相當的深度,前面所說的好懂,這一句不好懂。什麼是法身?佛告訴我們,法身是自己的真身。什麼時候你才能證得?明心見性就證得了。法是什麼意思?法是一切法,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身是什麼?身是自己。什麼時候你恍然大悟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自他是一不二,這叫證得法身。法身怎麼會滅?法身就是宇宙,宇宙不會滅,宇宙會有一些變化,它不滅。所以法身是自己。知道法身的人,慈悲心生出來了,法身菩薩那個慈悲叫無緣大慈,無緣是沒有條件,對一切眾生的愛護沒有任何條件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為什麼對他?他跟我是一體,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大乘經上常說,我們也會說,沒有證得,為什麼?對人、對事、對物,還分我、你、他,還分,就不是一體,一體裡頭哪有我你他?沒有。所以佛法要證得才算數,會說不算數,一定要證得。誰證得?《華嚴經》上初住以上的菩薩證得了。諸位要曉得,十信位沒證得,他知道,他知道比我們知道得還透徹、還清楚,沒有親證,入了初住親證,真的是一體了,上面跟一切諸佛是一體,下面跟十法界、六道眾生是一體,他多親切!我們說一家人,一家人裡頭還分,給你講一體,那就講到家了,真的是一體。我們在最近幾個月裡頭,將賢首大師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講過兩遍,這就是修《華嚴》,怎樣契入華嚴境界,華嚴境界就是自己跟整個宇宙融合成一體,叫妄盡還源,這是佛法講到究竟圓滿。我們要問有沒有災難?什麼災難都沒有了,真正是在一般所講的,入佛境界,這是真正懺悔。無斷滅之見,斷滅的反面是真常,真則不是假的。諸位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假的,不是真的;你要入華嚴境界之後曉得,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常,永恆不滅,這是真正的懺悔。所以懺儀裡面給我們說了五種。

 

  天台大師給我們講五悔,悔就是懺悔,也很值得一提。他說下面「五種皆稱悔者」,這五樁事都叫做悔,為什麼?「以其皆能滅罪故也」,由此可知,懺悔的目的是滅罪。我們無始劫來一直到今生,要知道,迷失了自性,就像《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閻浮提是地球,這個地球上的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這些罪業造成了障礙,障礙我們覺悟,你看我們學佛不能開悟,障礙我們契入佛境界,也就是障礙證果。這個障礙勢必要把它消除,障礙不消除我們出不了六道,念佛都不能往生。念佛法門雖然講帶業往生,那是比其他法門容易多了,也要把這些業障控制住,叫它不起作用,我們才能往生,控制不住不能往生。控制住比業障消除那是容易多了,所以懺悔法門在佛法修學裡面講是非常非常重要,祖師大德都把它列在首條。「懺悔則滅身口意所作之業」,身體的造作,口的言語,意裡頭的念頭,所造一切不善的業,我們正在造的時候叫事,事造完之後阿賴耶識裡面落下的那個種子叫業,業就是事的結果。所以一般把事業連起來講,你是從事哪個事業,事是造作,後面是結業。善的事業感六道三善道的果報,不善的事業是感三惡道的果報。由此可知,惡業不能做,善業最好也不要做,為什麼?善業出不了三善道,脫離不了六道輪迴。所以佛教我們怎麼做法?佛教我們修淨業。什麼叫淨業?斷惡是淨業,那個惡斷掉了,斷惡這個事情是淨業,修善也是淨業。那跟一般斷惡修善有什麼差別?一般斷惡修善他想著果報,這個業就不善,就不清淨了。學佛的人明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斷惡離斷惡的這個念頭,要斷,不能不斷,斷了之後不要去想它,修善不要著修善的相,善要不要修?要修,好事做得愈多愈好,不要貪圖福報,你心就清淨了。也就是說斷惡修善是修行人應該要做的,不要著相,就叫淨業。念念將功德迴向淨土,我為什麼斷惡?我不是怕墮地獄,我為什麼修善?我也不是想上天堂,到底為什麼?我想到極樂世界去,我想去親近阿彌陀佛,這叫淨業。念頭重要!這是先將他講了五樁事情簡單介紹,第一個講懺悔。

 

  第二要勸請,勸請什麼?「勸請則滅波旬請佛入滅之罪」。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那個時候一般的壽命平均壽命是一百歲,佛八十歲就走了,早走二十年,為什麼?沒有人請佛住世,波旬是魔王,他就得便了,得到一個機會了,沒人請佛住世,他請佛入般涅槃,佛就答應了。所以佛在這個世間就減少了二十年,說法四十九年,本來是六十九年,說法六十九年,少了二十年,波旬請佛入滅的罪。我們今天要勸請,要學著會勸請。「隨喜則滅嫉他修善之愆」,這講隨喜功德,能滅嫉妒別人修善的過失。這個過失不輕!那看影響多大,如果影響的面大、影響的時間長,他的罪就很重,如果是障礙別人學法,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他墮阿鼻地獄。佛在經上說得很多,殺人身命罪輕,斷人慧命罪重,為什麼?你殺他,他如果有福報,福報還沒享完你把他殺了,他四十九天又到人間來,又投胎了,他還有餘福沒享完,他很容易又得人身又來了,所以這個罪小。可是法身慧命聞法的機會那個很難,他雖然到人間來了,來的時候於這一生當中有沒有機會接觸到佛法,這個不容易。所以障礙別人聞法,斷別人法身慧命,這個罪重,統統都是墮三途,三途出來之後再到人道,得什麼報應?愚痴。你過去障礙別人,今天自己得愚痴的果報,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第四個是迴向,「迴向則滅求生三界之心」。三界上面好,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但是都沒有出六道,我們迴向我們就不會求生天這個念頭。我們迴向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迴向阿彌陀佛,這是正確的。末後「發願」,發願也非常重要,「則滅修行退志之過」。天天發願,天天提醒自己勇猛精進,你不會退墮。所以這五種都講滅罪。

 

  我們現在一條一條的來學習,先看懺悔。前面我們講了五種懺悔,在此地我們簡單的介紹,懺是梵語,古印度話,「具云懺摩」,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尾音省掉了,懺摩就說一個懺,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悔過,所以懺跟中國的悔意思很接近,所以把它翻作懺悔。「華梵兼舉,故稱懺悔」,悔是中華的字,懺是梵文音譯的,這是懺悔兩個字的由來。它的意思,「懺名修來,悔名改往」。這個懺前面給諸位報告過了,發露懺悔,要把自己所造的過惡對大眾宣布,自己決定不隱瞞,讓大眾做證明我從今天改過自新。跟中國的悔意思相同,表達的不一樣,中國的悔是自己後悔,不一定要向大眾宣布,懺是一定向大眾宣布的。「悔名改往」,過去做錯了,中國人講的「不貳過」,我不再犯同樣的過失,這叫悔。底下說「謂修將來之善果,改已往之惡因,是為懺悔」,這個解釋很簡單也很清楚,我們很容易記住。我希望將來得好的果報,那你一定要修善果,修善果必須把過去所造的惡因要消除,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一切善裡面,這是大乘經上佛告訴我們,不但釋迦牟尼佛這樣說,一切諸佛如來幾乎跟釋迦牟尼佛是同一個音聲,勸導我們真正發心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這是世出世間無比的大善。在修行上講,那你真的是成就了,你永遠成就了,你圓滿成就了,因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不要等第二生,一生決定證得無上菩提,也就是你會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

 

  西方淨土不難去,善導大師講得好,「萬修萬人去」,只要你肯修。那為什麼有很多念佛人去不了?就是他那個惡因沒有改,產生了障礙,你真正把過惡,你的過失、你的惡念、你的惡行統統改掉,你就決定得生。而且我們看看以往修淨土的人,你看《淨土聖賢錄》、你看《往生傳》那些念佛成就的人,他修了多久?一大半都是三年,時間不長。三年是個標準時間,決定能成就,一千天。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念佛的方法。都攝六根就是改往,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現在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往外跑,眼喜歡看色,耳喜歡聽音聲,舌去嘗味,你看看都在那裡搞這些,美其名為享受,而實際上?實際上造罪業,什麼享受,果報都是不善。菩薩教給我們收回來,眼不看外面色,耳不聽外頭聲音,收回來的時候你的心就定了,這句話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萬緣放下。再說得明白一點,用佛家的術語來說,把五欲六塵放下,這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用清淨心念佛。五欲六塵放下,心清淨了,還有兩樁事情,不能懷疑,懷疑心不清淨了,念佛不能夾雜,夾雜不清淨了。所以前面一句都攝六根是放下五欲六塵,淨念是不懷疑、不夾雜,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念念不斷這叫相繼。這個念念不斷難,你要懂得它的真實義,不在乎口裡念念不斷,在什麼?在心上真有佛,心裡面真有佛那叫不斷,那個才真管用。口裡面念佛中斷了,心裡面的佛忘掉了,這個不行,口裡可以不念,心上真有佛。大勢至菩薩說得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看話說得多肯定,現前是現在,當來是到極樂世界,你決定見佛。過去我們淨土宗第一代的祖師東晉慧遠大師,他可以給我們作證,傳記裡面寫得很清楚,他往生的時候告訴大家,西方極樂世界過去曾經看過三次,他沒有跟人說,在念佛的時候看到的。他說今天又看到了,阿彌陀佛來接我,阿彌陀佛後面有很多人,是哪些人?是蓮社先往生的人,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了,他說我要走了。這真的不是假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前面三次,這是第四次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都是說現前,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天天跟佛在一起,那就是當來,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要深信不疑,認真努力,我們用三年時間,什麼都放下,一心念佛,決定成就。

 

  第二是「勸請」,勸請有兩個意思,第一,「謂十方世界有佛將入涅槃者,勸請住世利濟眾生」。十方世界真的有這回事情,我們不見得知道,它肯定有,有佛出世,也有佛入般涅槃。對於入般涅槃那個佛,我們在此地意念當中要請他常住世間教化眾生,要有這個念頭。第二,「謂十方世界有佛初成正覺者,勸請轉法輪度諸眾生」,這麼兩個意思。佛修行、菩薩修行,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就是初成正覺,什麼地位?《華嚴經》上圓教初住的地位,我們就要請他,請他常住世間教化眾生。後面有一句話,「雖不面見諸佛」,滅度的佛你也沒見到,初成正覺你也沒見到,可是我們用虔誠的心勸請,這樣才達到「歸敬之誠」,這是勸請的意思。誠誠懇懇為一切苦難眾生請佛。

 

  「三、隨喜。謂隨他修習善因,喜他得成善果,是為隨喜」。這裡面都講得很簡單,很容易明瞭,也是幫助我們初學。別人修習的善因我們見到了,要盡心盡力的協助他、幫助他、成就他,這是我們有力量做得到的;如果力量做不到,生歡喜心,祝福他、鼓勵他。他要是做弘法利生的事情,幫助他宣揚,勸導別人跟他學習,這都是屬於隨喜。隨喜的功德不可思議,隨喜的果德跟修行善因善果的人是平等的,這要會修。如果看到別人行善、修善因,看到別人善的果報現前,你要是嫉妒、障礙、毀謗,那罪過就大了。你是不是真的能障礙他?不能,如果你真有能力障礙他,這就違背了因果,沒這個道理。我們舉個例子來說,《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講得很清楚,法師講經說法,教化眾生,好事,遇到兩個同行的人,也是出家人,也是兩位法師,看到這個狀況,很多人聽他講經,法會很殊勝,大家對這個講經的法師很恭敬、很讚歎,他生起嫉妒心,破壞道場,對這些信眾們說,這個法師雖然會講,他沒有德行,他破戒的,於是法會就散掉,大家就不來聽了。有沒有破壞法師?沒有,法師講經隨緣,有緣就要教,沒有緣就不教,對他不相干。法師真有德行,你毀謗他、你破壞他,他沒有怨恨你。沒有怨恨,他修的忍辱波羅蜜很得力,他的境界往上提升。你造的這個毀謗的罪跟誰結罪?跟聽眾,聽眾大家聽佛法的緣,因你毀謗而斷掉了。所以結罪不是跟法師,是跟大眾,你是何苦來?如果這個法師真的像你毀謗的,沒有德行的,那他一定怨恨你,怨恨你的果報來生這個怨結上去,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就更苦不堪言。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懂。所以日常在生活當中,看人、看事一定要很謹慎,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說是破壞一個人,是不是真的破壞了?沒有,那個人有修養、有德行,你絲毫破壞不了他,你把他殺了,你也破壞不了他。殺了他,他不但不恨你,他還感激你,為什麼感激你?他生天的生天,到極樂世界就到極樂世界去了,你要不殺他,他還得晚去幾天,你這一殺他,這歡喜,提早去了。害不了人,害自己!一般常說害人頂多害人三分,害自己七分,這個帳要會算。真正算清楚,懂得了,你不但不會有害人的言語、行為,害人的念頭都斷掉,為什麼?害自己,沒有害到別人。

 

  下面第四迴向。「謂三業所修一切諸善,乃至懺悔、勸請、隨喜種種功德,回施法界一切眾生,同證菩提,是為迴向」。這是說自己從起心動念這一個善念、善言、善行,不是為自己,為什麼?為一切眾生。為哪些地方一切眾生?為法界一切眾生,那就全包括了,不是為這一個地區。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我做的點點滴滴的好事完全迴向給他,為什麼?你的心才清淨,你的心才平等。做這些好事,為我做的,我將來得多少福報,那就完了,將來能不能得福報?能得福報,出不了六道輪迴,你來生在人天享福。為什麼?你執著你所修的善因,會在這個世間結善果,超越不了六道輪迴。你迴向法界一切眾生,這還得了嗎?不但超越六道輪迴,他超越十法界,那個成就是不可思議,希望跟十法界一切眾生同證菩提,這個果報不可思議!菩提就是佛道,無上正等正覺。我們發的這個心能做到嗎?賢首大師《妄盡還源觀》裡面告訴我們能做到,真能做到。為什麼?我們動一個念頭,這個念頭不管是善念、是惡念,極其微細的念頭,時間非常短暫,大師依《華嚴經》的教義告訴我們它有三種周遍,第一個「周遍法界」,所以這真的不是假的,一念周遍法界。第二個「出生無盡」,這個出生是講變化,變化沒有止境,這一念變化沒有窮盡。這個意思很不好懂,一念周遍法界我們還比較容易體會一點,說出生無盡,淺而言之,佛經上講的十法界,我們娑婆世界的十法界,釋迦牟尼佛的教區,那就不得了。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很多人以為這個單位世界是一個太陽系,我們初學佛的時候也以為是太陽系,黃老居士說不是的,經上講得很清楚,四大部洲跟日月繞須彌山在轉,繞須彌山,在須彌山腰。須彌山是一個單位世界的中心,我們今天天文學裡面告訴我們,太陽是繞銀河轉的,銀河系才是一個單位世界。須彌山是什麼?銀河系的中心是黑洞,那個就叫須彌山。一個單位是一個銀河系,這個範圍可就廣大了。一個小千世界就是一千個銀河系,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是十億個銀河系,這是一尊佛的教區。要是出生無盡的話,就是十億個銀河系你這一念的信息統統得到,這是出生無盡。

 

  這一念怎麼會產生這麼大的變化?我想了很久,想到小時候玩萬花筒,萬花筒很簡單,我們這裡有一個,這萬花筒,這萬花筒很新式、很時髦,用這個方式來做的,從這邊看的時候,你看很簡單,沒有多少東西,你在這裡面去看它的變化無有窮盡,你看上一年,你找不到兩個相同的畫面,這個我們就曉得了,一念比萬花筒還厲害,千變萬化,無有窮盡,十法界依正莊嚴。法界一切眾生可就大了,法界大了,法界裡面像佛的三千大千世界不計其數,可以說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統統是自性變現的。這個微塵裡頭一念不僅僅是這個大千世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統統都有變化。所以世尊在《華嚴》末後一品說「不思議解脫境界」,不思議解脫境界就是法界,真的唯證方知,你要沒有親證你不知道,你一定親證你才會知道,唯證方知。第三個周遍的,「含容空有」,含是包含,包含空,空是虛空,你看這個多大,包含虛空,含空;容是容納,容納萬有。佛門裡常常用兩句話來說這樁事情,「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看心量多大,心量本來是這樣的,包虛空、包法界的。這是《還源觀》裡面跟我們講,極其微細的一念就有這三種周遍。我們的迴向要用真心,十分虔誠的心去做,真有這樣的效果。不要以為我們這個信息發出去了,十方諸佛收不到,他統統收到了。將要涅槃的那尊佛他也收到了,他接受你的啟請,可能再住幾十年,初證菩提的,初成正覺的這個菩薩,他也收到你的信息,也收到你的祝福。絕對真實的,不是我們在打妄想,讀了《還源觀》你就明白了。

 

  末後發願。「謂發誓願,要制其心,凡所修行,期證道果」。這是說發心的重要性,佛家講發心,儒家講立志,立志跟發心是一個意思。人要不立志,你在這一生當中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你會過得很痛苦,你不會有成就。人要立志,他在這一生當中他有努力的方向,他有努力的目標,他一定會完成,他能夠達得到,只要他一生不改,他就會有成就。立志做聖人,他真做聖人了,孔子、孟子就是的,志在聖賢,他真做到了。學佛的,過去這些祖師大德,志在成佛、成菩薩,他也成就了。最簡單的成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成佛就成就了。到西方極樂世界還要修,但是他不會退轉,保證你一生成就。誰保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那是保證單,你們去念念看,它保證你。所以《無量壽經》,我講《無量壽經》跟大家宣布,那一本書是阿彌陀佛給我們成佛的保證書,你拿到這個保證書你一生決定成就,只要你老老實實依教奉行,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我們要珍惜,這一生遇到是真不容易,你們想想看,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有六十七億人,六十七億人當中多少人遇到佛法?百分之一都不到,恐怕千分之一都不到,你說多難,我們遇到,何期幸運!這是「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聞到、接觸到佛法的人,有幾個人接觸到大乘?這一淘汰就淘汰了很多。接觸到大乘的人裡頭有幾個人接觸到淨土?你這一層一層淘汰,剩下來沒幾個人,那幾個人是真幸運,只要他認真修學的話,他就一生成佛,肯定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我們得從這個地方建立堅定的信心,堅固的願心,決定不退轉,決定不走彎路。

 

  淨土的經論不多,全部的只有六種,五經一論。五經一論裡面只要學一樣就行,任何一樣都能夠幫助你在這一生當中成就。《華嚴經》是《無量壽經》詳細的說明,裡面講的什麼?就是極樂世界,你讀了之後你才會對極樂世界生起嚮往之心。這麼好的地方,十方諸佛介紹,這還能錯得了嗎?只要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去修行,你這一生決定成就。我們也看到很多念佛人沒能往生,而且人數真多。我早年在台中跟老師學教,老師常常說,對蓮社蓮友說,我在台中的時候,剛到台中,台中的蓮友有二十萬人,老師教導的。我在台中住十年,我離開台中的時候,蓮友增加得很快,十年我離開的時候五十萬人,老師對大家宣布,一萬個念佛人當中,真正往生的只有二、三個。為什麼大多數人不能往生?自私自利沒放下,名聞利養沒放下,五欲六塵沒放下,貪瞋痴慢沒放下,這個東西障礙了他,也就是說他沒有認真修懺悔法,還在貪戀這個世界,那就沒法子了。真正放下,不再貪戀了,心裡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種人就肯定得生。

 

  所以發誓願,常常發願,普通的願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在初學,自己在學習過程當中,我們怎麼度眾生?把淨土法門介紹給有緣的人。什麼是有緣?他肯接受就是有緣。我們送佛像給他,送佛經給他,送光碟給他,哪個地方有淨土的道場介紹給他,有講經的地方介紹他來聽。現在我們的講經都是用網路、用衛星電視,把這些頻道告訴他,他回家隨時都可以聽得到,這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隨時隨地你得有這個念頭才行,真正幫助人,把佛法介紹給他,自己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隨緣而不攀緣,這比什麼都重要。所以我們要對治我們自己的心,自己什麼心?懶惰、懈怠、不肯幫助別人,也就是學佛我們太消極了,要積極幫助別人,你看有一個人接受了,歡喜接受,依教奉行,他就往生極樂世界去了。大慈菩薩說得好,你勸兩個人,這兩個人真的往生了,比你自己修行更精進。你要是勸了十幾個人往生,你功德就無量,你勸幾百個人,那你就是真的菩薩。所以常常有心,存心勸人,這是好事情。

 

  「凡所修行,期證道果」,這兩句話重要。我們自己日常所修的,所修一切功德不希望現前的福報,不想貪圖世間的名聞利養,不要為這個,為這個是能得到,但它就報掉,你修的善因就報掉了。不求人天福報,人間福報不求,天上福報也不求,期望什麼?期望證道果。八萬四千法門,我們要想證道果都不容易,為什麼?它要斷煩惱,斷惑證真,真難!只有淨土這個法門它不要斷惑,它伏惑,把這個煩惱伏住就能往生,伏煩惱容易,斷煩惱難。用什麼方法來伏?就是那一句佛號。譬如我們看到歡喜的東西,心裡面貪心起來了,這是煩惱,立刻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取而代之。這是宗門裡面的話,「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貪心才起來,我們就警覺到了,阿彌陀佛,把貪心打掉,這是真念佛、真功夫。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瞋恚就起來,怨恨就起來,也是阿彌陀佛,把瞋恚、怨恨去掉。我們用這個方法伏煩惱,果然用功得力的話,有個一年,你的心就清淨多了,煩惱少了,到二年、三年,真的伏住了,你煩惱有沒有?有,有習氣,它不起作用,它才冒出來,阿彌陀佛,就壓住了。這是我們人人做得到,能成功。臨命終時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沒有其他任何雜念,肯定往生,這個就是期證道果。我們把期望統統定在決定得生淨土,決定親近阿彌陀佛,這就沒錯了。

 

  底下說,「若不發心,或恐退失」。我們要不發心常常會退轉,所以這個心要天天發,天天發是什麼?天天提醒自己不要退心。所以要發度眾生的心、要發斷煩惱的心,「煩惱無盡誓願斷」,就用一句阿彌陀佛斷煩惱,「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不是四願嗎?四願我們只特別重視前頭兩願,度眾生、斷煩惱,後面學法門、成佛道,到極樂世界再說,先在這裡完成前面兩願,決定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完成後頭兩願,就沒錯了,我們的心就定了。這一生當中要不要學無量法門?不要,一個法門就夠了,我只學一門,到極樂世界才學無量法門,為什麼?有的是壽命,到極樂世界是無量壽,在此地不行,壽命太短,來不及,一門學好就行了。成佛道那就更難,都到極樂世界去,到那個地方再辦後面兩條,先在這一生當中完成我們這兩條。「所謂若不發心,萬事不成。是故諸佛菩薩,莫不發諸誓願,而成正覺,是為發願」。所以一切諸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天天發願,天天懺悔,發願是天天提醒自己,懺悔是天天檢討自己,把自己的過失、毛病天天減少。所謂「煩惱輕、智慧長」,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第一快樂的事情。孔夫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大乘教裡面佛常講,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都是從發願、都是從懺悔當中得來的。人不知道發願、不知道懺悔,你就沒有辦法得到法喜。法喜用現在的話來說,是人生最好的養分,你快樂無比,幸福無比,都從這個地方來的。懺悔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