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菁華》第四十條:

 

  【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

 

  從這一條到下面的四十八,全部是節錄「濁世惡苦第三十五品」。這一品經是佛告訴彌勒菩薩,說你們這些人,能夠在這個世間,指的是我們現前的社會,能夠『端心正意』,端心正意就是發菩提心。菩提心,在本經我常常引用經題後面的一句,「清淨平等覺」,這是菩提心的自受用。經論裡面,經是指《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經上給我們講菩提心的體是至誠心。從體起用,佛法講得清楚,作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就是清淨平等覺,這是用什麼心來對自己,這是菩提心,對別人大慈大悲。這慈悲心是對人的,清淨平等覺是對自己的,體是至誠、真誠。早年在美國,那是一個西方的環境,我介紹菩提心就用這種方式,比較具體。古大德給我們的解釋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起信論》上說的;《觀經》裡面講的是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明顯。所以最簡單、最清楚的還是用《無量壽經》的經題好。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這個本子,把全經的義趣都在經題上顯示出來了。上半段「大乘無量壽莊嚴」那是果,下半段「清淨平等覺」這是因,修因證果,所以這個題目非常圓滿。「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大德。你看經論裡面常講,德無量無邊,無量無邊德行裡面,哪一個德最重要?壽命,如果沒有壽命,什麼樣的功德、福報全落空,總得有壽命你才能享受,所以無量壽是第一德。「莊嚴」是美好,沒有一絲毫的欠缺,這是形容極樂世界。為什麼那個世界那麼好?首先我們要了解,那個世界是大乘不是小乘,大乘是以菩提心為樞紐、為核心,換句話說,人人都是菩提心,也就是說,人人起心動念都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所以,端正自己的心性。簡單的來說,我們今天怎麼個學法,這很重要。凡是不合理,理是性德,與性德相違背的;不如法,法裡面包括國家的法律、風俗習慣,都包括在裡面;不合情,情是人情,中國人講合情合理合法,不合理、不合法、不合情的,我們不但不能去做,應當是不要去想它,不要去看,不要去聽,這就是儒家所講的正心誠意。儒家做的功夫用格物致知,物是物欲,格是格鬥,也就是你要戰勝自己的自私自利,要戰勝自己對於那個物欲的牽連,你要把它擺脫掉,然後你的心就正、意就誠了。所以佛法裡面講發菩提心,端心正意就是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所講的功夫。

 

  『不為眾惡』,「惡」範圍非常廣、非常深,凡是不利於一切眾生的都是惡,如果對眾生有傷害的,那是大惡。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世間,中國人所講的此時此地,我們生在的這個階段,在這個社會,我們可以說,不但是在中國,在整個世界有史以來沒有這樣的濁惡。我初學佛的時候,這差不多是六十年前,我們讀到《彌陀經》,講到五濁惡世,都有點感到釋迦牟尼佛是不是講得太過分一點?這個社會還不錯,沒有感覺得這個濁惡。可是到今天這是六十年之後看到的社會,釋迦牟尼佛講的一點都不假,三千年前都被他講中了,確實是濁惡到極處。濁是我們今天講的環境的染污,惡是我們心地的染污。從個人到社會這個污染太嚴重,濁惡就是污染。為什麼這些年來,這濁惡的發展這麼快?從前的社會當然也有,我們要是從歷史上來看,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確實愈往前面去,人心愈純正,環境也美好。從歷史上一個朝代一個朝代來看,真的叫一代不如一代,但是惡化很緩慢,沒有像現在這半個世紀。這半個世紀的惡化超過從前五千年,這什麼原因?我想許多人都會想到,大眾傳播,這個東西不得了!我早年在香港,第一次跟鳳凰的劉長樂先生見面,我就告訴他,我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可以救世界,也可以毀滅世界。他說哪兩種人?我說第一個國家領導人,第二個就是幹你這行的人。這大眾傳播影響眾生太大,如果你播的是負面的,暴力色情、殺盜淫妄,你把人全教壞了,你天天在教;如果你播的是正面的,你把人教好了,這個問題我們不能不知道。現在眾生為什麼造惡業的多,修善業的少?我們要能夠看到原因的所在。

 

  認識佛法,接受佛陀的教誨,應當在這個亂世,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真的要「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給社會大眾做一個好榜樣。這段經文裡頭所說,佛是很感嘆的講,十方世界諸佛剎土,善多惡少,容易教!唯獨我們這個世間,五濁惡世,最為劇苦。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地區示現成佛,佛就是老師的意思,佛來教化眾生,教他什麼?

 

  【捨五惡。去五痛。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

 

  『五惡』是因,『五痛』是花報,『五燒』是果報。這個名詞是佛教的名詞,恐怕一些人還不太清楚,因知道,果有兩種,一種是現前的果報,叫痛,你現前生活很痛苦;燒是什麼?燒是地獄,是未來的,來生的果報,你要墮三途、要墮地獄,那就非常可怕。所以地獄,東方人講地獄一片火光;西方人講地獄,也畫一片火光。東西方我相信沒有通過商量的,你看這大致情形都很相似。佛教我們,斷惡修善得真實的福德。五惡是講殺、盜、淫、妄、酒,就是五戒。佛家講五戒,這叫根本戒,善惡的標準,這根本的標準,跟中國古聖先賢講的五常一個意思,五常講仁、義、禮、智、信。不殺生是仁,仁慈,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說的名稱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老祖宗告訴我們,這五個字叫常,常就是須臾不能離的叫常,常道!我們中國人常講人格,做人的資格,那就是這五個字。這五個字你具足了,你取得做人的資格。真的,一點不假。六道輪迴,人道的業因是什麼?就是這個。那我們知道,這五個字我們要是做到,來生不失人身,你還是到人間來。為什麼?你具足人道的條件,這條件具足,你不會到其他道裡去。如果向上提升,那就得修十善。上品十善,佛跟我們講是生天的因,中品十善是人道,下品十善是阿修羅道。其實阿修羅也很複雜,阿修羅,除了地獄沒有阿修羅,其他四道都有,有天阿修羅、人間阿修羅、畜生的阿修羅、餓鬼的阿修羅。阿修羅修的有福,福報很大,但是好勝,就是好鬥爭,傲慢、嫉妒心很重,就落在修羅道裡面。至於落到哪一道,那得看他自己修學的業因。如果他修的是五常五戒,他就是人間阿修羅。如果修上品十善,他是天上的阿修羅。如果五戒有欠缺,或者他造的有罪業的話,他就到三途裡變成阿修羅,他福報是在的。

 

  這五條後頭有詳細的說明,我們先簡單講。「殺生」,不是好事情。現在醫學也發現,殺生肉食給我們帶來很多疾病。佛法給我們講,殺生得的是短命報,你的身體不健康,短命報。所以佛法裡面提倡素食。但是佛陀當年在世,他們生活的方式是托缽,乞食,乞食就不能要求素食,要求素食,你給人就不方便。托缽是人家給什麼吃什麼,心裡清淨,決定沒有執著。所以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還是印度當時那個風俗習慣。中國佛教的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梁武帝讀《楞伽經》,佛在經上講菩薩不忍心吃眾生肉,他讀了之後非常感動,於是他就開始素食。他是佛門的大護法,所以佛門很快就響應。這在全世界,素食只有中國佛教徒,無論出家在家統統都素食,其他國家裡頭沒有。我們鄰近的韓國、日本都沒有素食,我們去訪問,他看我們素食覺得很奇怪,我們看他吃肉喝酒,看到也很奇怪,了解事實真相就不奇怪了。這是飲食的習慣。素食確實帶給我們健康長壽的果報。尤其是現前的肉食,真可怕!我曾經有一次向方東美的夫人請教,那時老師已經過世了,我是有義務照顧師母,有天我向她請教,我說:師母,妳細心想想看,妳們現在吃的豬肉、雞肉,跟三十年前所吃的,味道一樣不一樣?她真的,她想了大概有五分鐘,告訴我: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三十年前養的那些豬、雞,都是養在外面,你不殺牠,牠很自由,牠到處跑。現在的雞關在籠子裡,豬關在豬圈裡,就好像人一樣,終身監禁,牠在坐牢,牠那個心情怎麼會好?換句話說,牠的心情不好,牠的肉就有毒,你吃牠的肉,你就中毒。如果你體質不好,那發作就很快;你身體很好,有抵抗力,現在講有免疫,你天天在累積,累積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的病發作了。病不是突然的,是你累積所造成的結果,你不能不知道。

 

  我們是斷掉了,我開始吃素,是接觸佛法不到半年,我就完全採取素食。我採取素食什麼原因?第一個,我知道佛家講的素食的概念,我了解。我們一般人飲食講求衛生,保護生理。我在抗戰勝利之後,在南京念書,我有一個同學,也是抗戰期間就在一起,回到南京又在一起,所以我就沒有住在學校,就住在他家裡。他家裡面很奇怪,他的祖母信佛的,天天念佛燒香,他的爸爸是伊斯蘭教,他媽媽是基督教,所以家裡面就很多宗教,但是很不錯,相處都很融洽。可是在飲食方面,那就不一樣,老太太吃素,這回教徒吃的飲食是不吃豬肉這些東西,所以吃就有差別。我就接觸到基督教、接觸到伊斯蘭教,佛教沒有接觸到。看他們的雜誌,看他們的這些經典,白話文翻譯的,我能看得懂。那就知道伊斯蘭的飲食,除了衛生,他講求衛性。這些動物,性情不好的,他都不吃。這為什麼不吃豬肉?他說豬懶,懶惰、骯髒。為什麼不吃狗肉?狗瘋狂。很多不吃,奇奇怪怪的他都不吃,所以他吃東西有選擇。吃牛、羊,牛羊勤快,他有選擇的,他懂得衛性,保護自己善良的性情。接觸到佛法之後,佛法講慈悲,我說那就又高一級,不但衛生、衛性,還要衛慈悲心,保護清淨心,保護慈悲心,這個方式好,這是我選擇的頭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是知道因果可怕。我就想到我小時候,大概從十五歲起,十五、十六、十七,打了三年獵,殺了不少眾生,這個事情很麻煩。那時候無知,這事情已經做了,沒法子,要求懺悔。所以把這個,就採取素食,而且常常放生,彌補過去這些罪業,無知所犯的。素食五十八年了,身體還很好,這素食對於身心健康沒妨礙,我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所以不吃肉得健康長壽的果報,這是一樁好事情,長養慈悲心。

 

  特別是現代的肉食,在這裡我也記得一樁事情,前幾年,大概是三、四年前,我到慶雲去玩,山東慶雲,齊素萍居士邀請我去的。在那邊,他們帶我參觀一個養鴨的,他們也叫做養鴨的這個場所。我去看,這裡面負責的人來給我講解。他們養的鴨子很多,告訴我,北京的烤鴨三分之一是他們提供的,這個地方提供的。我們去參觀,他提了一個小鴨,提在手上,擺在我手上,跟我手掌一樣大,有這麼長,很大了。他問我,他說:法師,你看看這個鴨子出生多少天?我說:至少十天。一個星期到十天,才能長這麼大。他告訴我:昨天出生的。我一聽這個話,我就呆了,鴨不能吃!他用什麼東西餵的?用的是激素,叫牠迅速的長大。我說:這鴨子長大的,你拿到北京去賣,需要多少時間?兩個星期。我們以前在農村裡面知道,鴨子長大要殺來吃,差不多要半年,六個月以上,牠怎麼兩個星期?這能吃嗎?不但這個不能吃,所以以後就告訴大家,雞蛋、鴨蛋最好都不要吃。這多可怕!所以吃肉食,他怎麼會不得奇奇怪怪病?原因在這裡,你看了之後真不敢了。

 

  第二個,「偷盜」,偷盜的果報是貧窮。人都想發財,特別到中國過年的時候,把發財都掛在口上,每個人都祝福大家發財。確實,佛經上教給我們發財的祕訣,一點都不錯。佛真的是很慈悲,真有智慧,「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要如理如法,不如理不如法那是求不到的。佛告訴我們,你想求,怎麼個求法?布施。你想求財,你就修財布施;你想求法、求聰明智慧,你就修法布施;你要求健康長壽,你就修無畏布施。布施分這三大類。這也是我二十六歲剛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的。那些老人,我二十六歲,章嘉大師那一年是六十五歲,他大我三十九歲,這祖父輩的。他會看,看到我這個樣子,命裡沒有財,很可憐,沒有財富,貧窮果報,過去生中沒修因,而且殺業很重,短命,壽命只有四十五歲。這我很相信,因為我父親四十五歲過世的,我還有一個伯父也是四十五歲走的,我的祖父也是四十五歲走的。我對於我家庭這個狀況不太清楚,小時候太小,十歲離開家鄉,從來沒有人跟我講過我家裡家世的事情。所以我的推想,學佛之後推想,祖宗一定有殺業,而且是很重的殺業,冤親債主多,才會得這種果報。幸好這一生遇到章嘉大師,他教我修三種布施,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我這都是老師教的,把命運轉過來了。

 

  我沒有想到要轉命運,那時候年輕,不敢想這個事情,只是接觸到淨土之後,只求往生,沒有求長壽。四十五歲那一年,真的,害一場病。我這一生真的沒有害過病,四十五歲害一場病,心裡想到壽命到了,所以我也不看醫生也不吃藥。我想醫生只能夠醫病不能醫命,壽命到了,那就不必找這些麻煩,一心念佛。在那個時候有四位學生照顧我,兩個是台大的,一個是師大的,還有一個是輔仁大學的,四個學生輪流照顧我。沒想到一個月病就好了,慢慢就復原。復原,還是繼續講經。我三十三歲出家,出家就開始講經、教佛學院。我學佛,實在講,最初得力於《了凡四訓》。在沒有認識老師之前,我認識了朱鏡宙老居士,是個老人,非常慈悲,他送我一本《了凡四訓》,我看了之後很歡喜。看到了凡先生年輕所犯的這些毛病,我自己想想,我統統都有;他還有很多長處,我想想我都沒有,我比他差很遠。這本書,我記得我用了二、三個星期天天看,看了三十遍,知道反省,知道要改過自新,這是對以後親近老師、接觸佛法有相當的幫助。

 

  偷盜的果報是貧窮。人人都想富有,都想把自己的財富保持而不失去,那你就要懂得修因。時時刻刻要存著有盜心的這種人,他的財富決定不能保持長久。什麼是盜心?簡單的講,佔便宜的念頭,總想佔一點便宜,這個心是盜心,我們一般人常講損人利己,這是盜心。雖然沒有行為,有這個念頭,都不好,對自己在財富這方面都帶來損失,縱然過去生中修的有一點福,常常有這種念頭,你的福報就打折扣了。應當怎麼樣?應當要有個觀念,我能夠損己利人,那個福報就大了。在我們中國真有這個人,印光大師常常舉這個例子,范仲淹。范仲淹年輕的時候,窮秀才,住在寺廟裡面讀書。從前寺院就是學校,藏經樓就是圖書館,它裡面不但有佛書,諸子百家收的統統都有。所以讀書人到哪讀書?到寺廟,在寺廟討一個單,就是在那邊掛單,念書,準備將來考試。寺廟一般都會答應的。討單是什麼?分配他一點工作,裡面掃地、掃院子,分一個地方讓你去打掃、去工作。先生有一天,就在這個寺廟裡面一棵大樹底下發現有藏金,黃金埋在這個樹底下,數量大概還不少,被他發現了。發現之後,他用土把它蓋起來,沒人知道。他沒有在那裡拿一點回家去。他生活很苦,寺廟裡自己煮飯吃,每天煮一鍋粥,劃成四塊,早晚只吃一塊,你說那個生活過得多苦。發現那麼大量的黃金,不動心,他也沒告訴人。一直到他以後做了宰相,這個廟衰了,衰了想修,大家就想到,宰相從前在我們這裡念書念了好幾年,現在做這麼大的官,可以向他化化緣了。這個人找到先生,先生真大方,就是黃金大概是幾千兩這是,真是大宰相!結果寫了之後沒錢。先生告訴他,你到那個院子裡,哪一棵大樹底下去挖,下面我說的黃金都在裡頭。讓這個寺院拿這筆錢把寺廟恢復起來了。你就想想看,看這個人的人品,不動心!這是沒有人知道的、沒主的。這一點你就知道了。他做了官之後,真的,國家給他俸祿不少,真的是出將入相,他做過元帥,回到朝廷來做首相,他把他的俸祿養了三百家,貧窮人家,這族人,我們在古文裡有一篇《義田記》,就記載這個事情。他自己的生活幾乎沒有什麼大的改變,還是過窮秀才的生活,過一輩子。所以他五個兒子,裡面有三個做到宰相,一個做御史大夫,還有一個好像是做到地方官,大概像現在省長的樣子,家道一直到現在都不衰。所以印光大師講,家道不衰的中國兩個人,頭一個是孔子,一直到現在不衰;第二個是先生,八百年不衰,這是什麼?這是肯布施,沒有盜心,所以他們家的發,那發得是真大!這就懂得修因,懂得怎樣把富貴世世代代保持下去,歡喜布施得大富、大智慧、大德、大位,先生都做到了。

 

  說到這個地方,也有個同學來問我,我就想起了,他說:「假如損人利己受惡報,如果損人利人,代他修福,有沒有罪過?」佛門裡有一個,永明延壽大師,這是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淨宗的六祖。他在沒有出家的時候,是一個很小的公務員,管出納的。他心地很慈悲,常常看到眾生被殺害的時候,那個場面他看到很難過。要拿錢去買到放生,沒有錢,他待遇很微薄,他就盜用公款。他做出納就盜用公款,就監守自盜,幹什麼?放生。過了好幾年被發現,大概虧空也虧了相當多。發現之後,他的罪是死罪,死刑。但是問他,他承認,他不隱瞞,我確實是盜了,大概盜了多少。不少,好多年累積起來是相當多了。幹什麼?全放生了,自己沒有用。所以遇到這麼一樁案子。他的上司就把這樁事情報給國王,國王看到這個是奇怪,怎麼會有這種人?就下達一個命令,依照刑法來處刑,把他綁到去斬首。交代監斬官,看他,他要是怕死,殺掉就算了;要是不怕死,把這個人拿回來,皇上說我要見他。結果綁到刑場,確實他一點恐怖都沒有。監斬官問他:為什麼?他說:我一條命換了千千萬萬的命,值得!結果監斬官把這個事情報告皇上,皇上召見,很佩服他,赦了他的罪,問他:你想做什麼?他想出家,皇上護他的法,這就成為淨宗的第六代祖師,那真有成就。這樁事情,如果是永明延壽的心去做這個,行,這國家赦免你的罪;要不是永明延壽這個心,你還要有名利心夾雜在裡面,那你就有罪。永明大師幹這個事情,絕對沒有講自己名利,他後來出家了,他又不要做官,也不要皇上賞賜,什麼都不要,這一點一定要懂,捨己為人度眾生,這是一種善巧方便,為國家修福。國家沒有發這個心做這樁事情,為國家來祈福,為國家來消災免難,不顧自己的生死,自己死也歡喜、也願意,甘心情願,這行。不是這個,不能學,學就錯了。

 

  第三,「邪淫」。我們人人都希望家庭美滿,家族興旺,要達到這個目標決定要禁止邪淫,為什麼?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佛經裡面,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擺在第一句。我們看看今天整個世界社會動亂,原因在哪裡?原因很複雜,無論怎麼複雜,殺盜淫妄酒這五個字全都包括了。五個字裡最嚴重的就是邪淫。為什麼殺生?由邪淫引發的。為什麼偷盜?也為邪淫引發的。所以在一切罪惡裡,它擺在第一。今天整個世界都在宣揚,媒體在宣揚,宣揚什麼?宣揚邪淫。你看看媒體的鏡頭,你再看看廣告,無論在什麼地方,你所看到的都在宣揚邪淫,好像邪淫變成時尚,變成一種潮流,這還得了!這個社會怎麼會沒災難?天災人禍都是從它引發的,所以這個事情很麻煩。也有人曉得,曉得無可奈何,擋不住,於是也就不敢說了。而實際上,邪淫可以傷身敗德。現在青少年許許多多的怪病,從哪裡來的?都從這來的。這個案例很多,我們都希望媒體能夠多報導這些這方面東西。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幾乎篇篇都談到這個問題。所以他老人家一生極力提倡因果教育。我們以前知道因果很重要,但是並沒有像他那麼重視。

 

  我是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講經。香港的聖懷法師、謝道蓮居士,這兩個人邀請。那一次去的,時間也最長,在香港住四個月,講《楞嚴經》,住在九龍界限街倓虛老法師辦的中華佛教圖書館,所以就有緣看到倓老收集的印光大師出版的那些書籍。印光法師有一個弘化社,實際上就是出版社,弘化社。這個老人,那個時候我們才明瞭,他很有名氣,也非常受人尊敬,四眾的供養,他所收的供養,他自己沒有用一分錢,全部用來什麼?用來印經布施,他就幹這一樁事情,全部用來印經,流通法寶。除經書之外,一切善書他都印,經論善書。我在那裡面,白天沒什麼多的事情,《楞嚴經》很熟,所以備課的時間很少。因為我在台灣已經講過一遍,所以到那裡去講第二遍,很輕鬆,就看印光大師弘化社的書。因為老師,淨土是印光大師傳給他的,這是我們的祖師,看看祖師東西特別親切。我看東西,書拿到手,我第一個看的是看版權頁。如果這個書上印的「版權所有,不准翻印」,這書我就不看了,我就放下,不看它。人家問我:為什麼?我說這個人心量太小,很自私,不會寫出好東西,不要浪費我的時間。我有這麼一個習慣,這是我選擇看書的第一個條件,我也先看看版權頁。在印光大師弘化社出版的書,版權頁裡面看到的,讓我感到非常驚訝的有三種書,三部,一個《了凡四訓》,一個《太上感應篇彙編》,另外一個就是《安士全書》,這三種書我看到版權頁,每次印每一版至少是五千冊,不會少過五千冊,但一般都是一萬二萬、三萬五萬,他一次印這麼多。而且多少版?密密麻麻的,算算差不多十幾二十版。我簡單給它統計,概略統計一下,這三樣東西,他老人家印送的,至少有三百萬冊。

 

  在他那個時代,印這麼大的數量,又不是佛書,三樣都不是佛書,我就感到奇怪,我在想他為什麼這麼做?我想了兩個星期,終於明白了,因果教育。再看他的《文鈔》,跟《文鈔》裡面一生提倡因果教育。再看看周安士,他有兩句話,說的讓我終於明白了,周安士他老人家說:「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這才明瞭祖師的意思,要救現在的社會,最重要的是因果教育。人懂得倫理道德,羞於作惡,但是那個還不踏實,為什麼?名聞利養現前的時候還會動心。如果人人信因果,那就像范仲淹先生一樣,遇到那麼一大堆的黃金,不動心了,他懂得因果。你命裡有財,丟都丟不掉,你命裡沒有財,你得也得不來,不是你的,非分之財不動心,這是正確的。所以今天最重要的教育是什麼?因果教育,因為懂得因果,不敢作惡。所以我們看到這「邪淫」兩個字,真的是太可怕,整個社會動亂的根源、一切天災人禍的根源都在這裡,不是小事。

 

  第四,「妄語」。不妄語,言而有信。誠信的人,在社會上自然會得到大眾的信任,尊敬你、支持你,你的事業一帆風順。所以人一生的成就,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大眾的擁護。要得大眾擁護,誠信是列在第一。我們要怎樣建立誠信?人際關係當中要什麼樣?不怕吃虧,不怕上當。別人向我們借東西、借錢,心裡不要想著他會還給你,就沒事了,你會很快樂。如果心裡想要他還給我,最好不要借給他。所以我這麼多年來跟人往來,幫助人的時候,我就是想著這樁事情。我有能力幫助你,我就幫助你,你還跟不還,我不放在心上,還,很好,不還也很好,人際關係不會產生破裂,不會造成冤冤相報。人與人之間冤冤相報,總離不開財色,就這兩樣東西,把這個放下之後,你就自在。所以妄語,是人,人生在這個社會上最基本的一個條件。人與人相處,中國古人講「人無信則不立」,你沒有辦法立足在社會。可是我們處在今天這個社會,是個騙人的社會,找到一個誠信的人那是稀有。而且誠信的人,人家笑話你是傻瓜。但是記住,祖宗講的,「傻人有傻福」,所以傻瓜不錯,他有傻福。精明伶俐的人,他後頭有惡報,他沒有傻福;還是傻瓜好,應該要學習的。我跟老師十年,那是跟他求學。他老人家常常給我們講,講到學愚,愚不可及,他一生想學這個愚都沒有學會。在佛法裡面,真正愚不可及的,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而且往生的瑞相都特別好。為什麼?用現在人的話說,他頭腦簡單,沒有妄念,他什麼都不想,一天到晚就想阿彌陀佛,想個二、三年,真的把阿彌陀佛想來了,預知時至,自在往生。像諦閑老和尚的一個徒弟,鍋漏匠,站著往生的,站著走的,走了以後還站了三天,等諦閑法師替他辦後事,這可不是容易事情,站三天!因為他住在鄉下,鄉下交通不便。諦閑法師在觀宗寺住。他走了,有些信徒到觀宗寺去報信,走路去,這一個來回三天,沒有交通工具。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許許多多念佛往生的例子。我們這裡距離新加坡很近,我在新加坡的時候,新加坡老林長陳光別,陳光別是一個佛教徒,但是對佛教是什麼,他不知道,一般的信眾而已,到他生病的時候,他才聽經。生病躺在床上,不能出去,跟李木源居士說:居士林,法師在那裡講經,聽說有錄像?那時候好像是錄像帶,還沒有光碟,李木源告訴他有。「你把那個東西搬回來,給我聽聽。」搬回去之後,他每天聽八個小時,聽八個小時之後,他就念阿彌陀佛,累了就睡覺,醒過來,不是聽經就是念佛。兩年,他就透消息給李木源,他想往生。李木源告訴他:不行,現在不能走;你走了之後,居士林會亂。這人事方面不穩定,求他,現在不能走,他就答應了。又過了兩年,你看,四年;又過了兩年,居士林人事都安排好了,他走了。走之前三個月,是他的家人告訴我的,他在一個紙頭上寫他的日期,他好像是八月是初七還是哪一天?寫了十幾個,寫了十幾遍寫在那裡。家人不知道什麼意思,也不敢問他,就是那天走的。三個月之前,他把日期寫了十幾個,寫在一張紙片上,預知時至。他往生前一天找我,我去給他做三皈依,第二天就走了。走了之後,還出現怪事情。走了之後,我們那些培訓班的一些同學,四個人一班,輪流幫他助念,日夜不間斷。就有一批回來的學生,回來的時候,蓮社有個杜美璇居士,女孩子,她就中了邪,就是靈鬼附身,口裡吐白沫,就說話了,說什麼?他是老林長陳光別的冤親債主,人數很多,他說今天他們看到林長往生極樂世界,非常歡喜,我們也不報怨了。求什麼?求聽經。到居士林來求聽經,求皈依。這好事情!求皈依,我們馬上就給他做三皈。聽經,居士林的人就告訴他,我們這裡的講堂,你就到講堂去聽好了。他說講堂光太強,他們受不了,要求在齋堂,就是飯廳,在飯廳裡面播《地藏經》,他要求指定要聽《地藏經》。日夜不間斷,我們播了兩個月,大概他們統統走了。這是居士林同學沒有一個人不知道。所以你真念佛,真修行,真的往生,冤親債主看到你,不再報怨了,要想跟你學習,要沾一點光,到居士林去聽經念佛去了。這是我們親身經歷的。

 

  最後一條,「酒」,酒能迷惑人。五戒裡面,前面四條叫性罪,你不受戒也有罪;但是酒屬於遮罪,不受這一條戒,飲酒沒罪。不像前面四條,前面四條犯了,不管你受不受戒都有罪。受戒是兩重罪,因為有個破戒的罪。酒是遮罪,遮是什麼?防止,怕你酒醉之後犯前面四條,是這個意思。如果你飲酒不犯前面四條,那根本就沒事情。但是為什麼還要堅持不飲酒?要做一個好樣子給社會大眾看看,是這個意思。所以老師跟我們講課的時候,講到五戒的酒戒,他老人家說了,他說:假如我們每個人的酒量都像鄭康成一樣,大概釋迦牟尼佛就不會定這條戒了。鄭康成是漢朝大儒馬融的學生,馬融知道這個學生真的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個學生將來成就決定超過自己。老師也有嫉妒心,不希望有人能超過自己。所以帶著同學,他回家的時候,在十里長亭給他餞行。給他餞行,每個人敬他三杯酒。他一下喝了三百杯,三百杯典故就從鄭康成來的;目的是想把他灌醉,在路上的時候想謀害他。可是他三百杯酒喝下去之後,一點小小的禮節都不失,這真叫海量,歷史上恐怕沒有第二個人,那真叫海量。聰明極了,他準備走的那條路,他走了不遠,他走岔路,走小路走了。真的成為一代大儒,十三經裡面的三禮是他註解的。所以三百杯有這個典故。

 

  酒的開緣特別多。中醫裡頭,中藥用酒很多,那個可以用的,開緣,藥用開緣。年歲大的,佛家真是慈悲,七十歲以上,出家人七十歲以上,身體不好,酒可以幫助你,幫助血液循環,可以用;但是要有量,就是一杯,不能多喝,你當作藥用,這個可以用。另外就是,燒菜的時候可以做料酒,配作佐料,這可以用。它開緣很多。宴會當中都有酒的,那個酒一杯,你想想決定不會喝醉的,行,這可以用,這多半是什麼?在家居士,在宴會大眾之下,可以的。我也遇過好幾次,第一次是在北京國際飯店遇到一個同修,美國的華僑,在那個地方給他兒子舉辦婚禮,他那個媳婦是日本人。他是在北京做生意,所以中國政府的許多官員都參加了,政協副主席給他做證婚。我那一天是從樓梯上下來,他上去,我們碰到了。碰到之後,也把我抓去了。所以我看到的,日本那一方面有不少人,是這個女方的,他這一方面也很多,也拉到我去做證婚,所以就變兩個證婚人,好,一僧一俗,兩個證婚人。那個證婚的老先生,名字我一下想不起來了,林黛的爸爸,電影明星林黛,也許你們知道,她的爸爸。

 

  我們那天在那個場合見面,臨時拉去的,當然就沒有準備素菜,那坐下來怎麼辦?吃肉邊菜。面前一杯酒,我跟他們一樣,舉杯跟他們敬。他們看到我:佛教可以?我說:可以,只要不喝醉沒有關係。「那佛教可以學!」所以藉這個機會把佛教在那裡就展開了,就讓很多人接觸到了。這是一個因緣,我們講機會不能錯過。你看,有中國這些高官,平常你遇不到的,還有日本在中國的一些大使館的使節,都讓他們了解什麼叫佛法。他還提出了一個問題,我來給他解答,關於佛家的素食,這個酒戒就講清楚。他說:「原來是這樣的,那這個我們都可以做得到!」只要不喝醉就行。所以佛法真的是合情合理合法,它是活活潑潑的,每一條戒都是活的,開遮持犯。這叫開戒,這不是破戒,叫開戒。有這個機緣的時候要懂得開,不開,那你也是錯了;該持的時候要持,你不持也錯了,完全要看當時的環境。這是我遇到的事情。

 

  我還有個朋友,也是同鄉,真的是小同鄉,我們住在農村,他那個村莊跟我的村莊能看得見,所以距離不很遠。他告訴我一樁事情,抗戰期間,他們是跟戴笠的,就是做特工的,特務工作的,在南京,被日本人發現,被日本憲兵發現了。他們有兩個人,發現抓到之後那是死刑,而且會死得很慘。這兩個人就跑到中華門外雨花台,那裡有個寺廟,就跑廟裡去找老和尚,求老和尚救他。老和尚立刻把他頭剃掉,把海青一穿,廟裡正好在念佛,就叫他進去,進去跟著念佛。那個日本憲兵隊來的時候,包圍起來,到處搜查,沒搜到。老和尚救了他的命,救他的命。抗戰勝利之後,到這個廟裡頭,老和尚還在。為了要感謝老和尚,就辦一桌酒席請老和尚。把老和尚請來了,才想到老和尚吃素的,我們今天一桌都是雞魚鴨肉這些東西,這怎麼辦?沒有想到這老和尚真厲害,大家坐下,老和尚舉杯,一樣跟他們吃,他們佩服得五體投地:「這是真正的佛教。」對,老和尚藉這個機會度這些人,這些人統統種了佛法的種子,這就是什麼?這叫開緣,這不叫破戒,這叫開戒。換句話說,可以犧牲自己,成就別人,這是真實智慧。所以他們才知道佛門裡頭太偉大,不是一般人想像的,一般人想錯了,這佛法是活活潑潑的。

 

  佛在這個地方教導我們,要斷殺盜淫妄酒,「斷五惡,修五善」,五惡反過來就是五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五善。佛法,無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它的根就是這五條,所以它跟儒、它跟道,在根本上都是相同的。如何能夠把它具體落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今天利用儒家的《弟子規》,利用道家的《太上感應篇》,跟佛法的《十善業道》,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儒釋道的三個根。在古代,我們可以說,在形式上有儒釋道,在實質上沒有法子分割,他都學。我們淨土宗第一代的祖師,慧遠大師,「虎溪三笑」,那就是儒釋道,陶淵明是儒,加個陸道士、慧遠大師,儒釋道,好朋友,統統都學。你看佛,學佛在以前出家人,四書五經都念過,他懂得,不是不懂!老莊是一定讀過的,他也學道的東西,要學儒的東西,佛法。學儒,他也讀經,他也讀佛經,他也讀老莊。道長,也學儒,也學佛。所以實際上這三家的典籍統統都在學習。外表上、形式上有儒釋道之分,內裡面早就融成一體,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所以我們今天勸勉同學們要紮三個根,道理在此地。

 

  這五戒,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都必須要遵守。佛還要遵守嗎?佛遵守,佛做樣子給人看。如果佛都不持這個戒,那別人就不相信了,別人就生懷疑心了,佛也做。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他的日常生活都是做給大家看的。他何必要修那種苦行?如果學佛都是這麼樣辛苦,這個世間人還有誰敢來學佛?把人都嚇住了。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為這個我們才來學習的。物質生活苦,是一般社會人士他的錯覺,實際上,簡單的生活比什麼都快樂,你沒有嘗到,你嘗到才曉得真樂!你看他住在野外,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不怕風吹雨打日頭曬,那是什麼?金剛不壞身。我們沒有辦法,比不上。我們要是到野外去,在那裡去住一晚上,第二天肯定到加護病房,你怎麼能跟人家比?金剛不壞身是那樣練成的,修成的,一生不改變。佛實在講很活潑,很慈悲。國王大臣花園別墅用來供養他,他接受。竹林精舍、祇樹給孤獨園,那都是非常美好的地方,他在那裡講了不少經。離開,財產統統物歸原主。我們現在講,釋迦牟尼佛接受的是使用權,不要所有權。如果要所有權,那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會打架,為什麼?要爭財產、要爭地位。他沒有財產,所以大家心都是定的。佛陀滅度的時候是在野外,在雙樹林間,不是在房子裡面,這都是做給我們看的,這是什麼?徹底放下了。天天教我們放下,他真放下了。

 

  每一天,他的生活,我們現在懂得了,他住在哪裡?他住在實報莊嚴土,我們看不到,真是實報莊嚴土。為什麼?佛講的兩句話,我們都大意了,「相由心生」,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金剛不壞身,心生的;「境隨心轉」,我們看到這個境是環境不好,他看的環境是非常之美,他轉的。我們舉個最明顯的例子,托缽。別人供養這一缽飯,一缽飯不是一家的,好幾家托的這一缽飯,佛通常教人是七家,可以托七家。七家如果飯還不夠,就不能再要了,不能到第八家去,為什麼?你有貪心了,決定不能過七。如果二、三家,這飯夠吃了,就不到第四家去。我們現在懂得,它那個飯菜都是一到他的口裡面就變成妙味,他會轉!就像江本博士那個水實驗一樣,他是什麼心,他是什麼樣的念頭,把所有一切食物都轉變到最好的美味。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路上遇到乞丐,乞丐見到佛了,想到什麼?過去生中沒有種福,貧窮做了乞丐,現在遇到佛,這是無上福田,趕緊把自己討的東西去供佛。有的時候那個東西很難吃,味道都變了、餿了,可是佛接受,還當面吃給他看。那個一接受,佛那個念頭一轉,它就不會了,乞丐吃的跟佛吃的一樣東西,不是一個味道。我們現在懂得這個道理,境隨心轉。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我們的身體自己可以轉變。疾病從哪裡來的?疾病從不善念頭、不善的行為得來的。如果心態一改變,這個病自然就好,找醫生可以,不找醫生也可以,自然會好的。我們居住這個山河大地,現在災難這麼多,如果心態好,這災難都可以避免,不會發生什麼地震、颶風,旱災、水災都不會發生,風調雨順,全是由人心。所以看到世尊為我們介紹的西方極樂世界,多美好,《華嚴經》上給我們介紹的毘盧遮那佛的實報土。我在講經的時候常常提醒同學,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沒有差別,完全是一樣的,你說有差別,那就錯了。為什麼現在我們這個災難這麼多,苦樂不相同?我們的心情不相同。西方極樂世界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換句話說,他們的五戒是圓滿的,百分之百的,他們的十善也是圓滿的,也是百分之百的,沒有絲毫欠缺,所以顯出極樂的境界。我們今天看看,十善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條條都有欠缺,五戒擺在面前,也不完全,他才會遭難。甚至於我們起心動念完全違背了,把它都忘掉了,以自己自私自利、以自己名聞利養來做標準,那還得了!兩個世界差異,真正差異是我們的心態的差異,不是其他的,要記住,境隨心轉。所以懂得這個道理,我們才曉得如何化解災難,如何拯救危機,這才知道。佛要度眾生,用什麼度?教學。大家都覺悟了,大家都明瞭了,大家都把心態轉回來,這問題不就解決了嗎?這不是迷信,這是事實真相。

 

  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要記住,佛滅度的時候,跟當時的弟子,也包括我們後來的弟子,囑咐了兩句話,「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個苦是什麼?世間人認為苦,你自己入這個境界,這裡頭樂,它哪有苦?你看,世間人看我們吃素食,苦!這多可憐!我們吃素食的人,我們看他什麼?他很可憐,天天在食毒,飲苦食毒,我們比他好多了。你看,各人觀念不一樣,苦樂標準不相同。這是講一般世間人認為的苦。災難,我們不怕,我們都能夠承受。要把五戒十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個根要紮穩,我們這個佛號才產生效果。如果這個根沒有,佛號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為什麼?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今天因緣有了,我們的善根福德沒有,這不能往生。還有就是佛在經上說的,這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上善之人俱會一處。那我們知道,佛在經上常講,上善要不生極樂世界,是生天,欲界天是上品十善往生的。也就是說,我們想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持戒,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做到的那個標準,要達到生天的條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一點問題都沒有了。所以努力修善,努力去斷惡修善,一心念佛,決定得生淨土。我們要記住,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有上善,就有資格入他們的這個團體。

 

  一切世出世間法,它有個原理原則,善與善相應,惡與惡相感。造作惡業到哪裡去?我們一看佛在經典跟我們講,十法界第一個業因就明白了。因緣很複雜,無量因緣。無量因緣裡面最重要的,佛是平等心,菩薩是六度心,緣覺是因緣心,聲聞是四諦心,天是上品十善、慈悲喜捨,人是五戒五常,下面,畜生是愚痴,餓鬼是慳貪,地獄是瞋恚。所以貪瞋痴叫三毒煩惱,為什麼?它感的是三惡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自己要警覺到,我這個念頭一起跟哪一道感應?如果跟六道輪迴感應的,馬上要改!我們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那就跟西方極樂世界感應。十法界裡頭沒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感應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個重要!什麼都要放下,都不要去計較,心裡面就是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絕不放在心上。事上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給一切眾生做一個好樣子。什麼好樣子?心裡有佛,那就是好樣子。與一切人,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和睦相處。在現前這個時代,一般傲慢的習氣非常嚴重,傲慢、嫉妒。我們要學,做樣子給他看,我們學謙虛,學對人尊敬,學全心全力成就別人、幫助別人,捨己為人,做樣子給人看,這叫積功累德。

 

  「去五痛,離五燒」。去五痛是現前我們的生活快樂,我們沒有痛苦。痛苦在哪裡來?痛苦都是在自私自利有痛苦,名聞利養有痛苦,貪求五欲六塵的享受有痛苦,貪瞋痴慢是自己內心裡的痛苦,叫五陰熾盛。我們把這個放下了,他怎麼會不自在?怎麼不快樂?隨緣,什麼都好,什麼都喜歡,我們修就是修這個。所以修行,行是我們的行為,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是行為,行為錯誤了,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首先正知正見,跟佛同一個知見,所以天天不能離開佛經。離開佛經,那我們就自己的妄想做主了。天天讀佛經,用佛經對照我們的念頭,對照我們的言行。佛經是正確的,我們要真正相信,為什麼?它是從自性裡流露出來的。我們是從煩惱裡面流出來的,煩惱裡面流露出來的,痛苦!將來果報在地獄,那個「燒」就是指的地獄。用「五燒」來代替三途,就是三途,著重在地獄。真修行,現前你所看到他的,肯定是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眼前。你再仔細看,他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事業順利,人際關係非常美好。為什麼?他誠信、謙虛、恭敬,他會得人尊重,他會得到很多人自動的來幫助他。你並不是要求他,很多人自動來幫助你。花報好,果報一定好;花報不好,果報就有問題,這是我們不能夠不知道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