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學生:如何在企業中落實聖賢教育(恭錄自胡小林老師演講集)。

  胡小林老師談到自己如何用《弟子規》來經營企業時說,為什麼要在公司落實和學習《弟子規》,就是希望我們有一個是非、善惡、利害的標準。掌握了這套標準之後,我們在社會上、在家庭中、在工作中就能避免犯錯誤。用中國的老話說,「趨吉避凶」,就能夠規避凶險,趨向吉祥,吉祥就是幸福,就是好運。我最初面對《弟子規》這一百一十三件事時,我一看,乖乖,我沒有一件做到的,那些問題是東滅西生,抓了「入則孝」,「出則弟」出問題;抓了「出則弟」,「次謹信」出問題,眉毛鬍子一把抓。別著急,要相信一即一切。所以我的體會,雖然頭緒很多,隨緣只做一條。我有公司,又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入則孝可能執行起來比較難,我又不能放著班不上,回去給爸爸按摩,給爸爸洗腳。但是我在公司有下級,我對待我的員工要像對待我的妹妹一樣,「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一、成立愛心互助基金

  如何落實呢?送愛心。二OO九年八月,我和我的人事部經理一起去參加保定論壇,回來後我說,咱們得弄個愛心基金,咱們隨分隨力,我一個月掏兩萬,員工十塊錢不嫌少,一百塊錢不嫌多,咱們放在一起,成立個愛心基金。我說妳弄個章程,只要是員工,我想想這個範圍要廣,不止員工,還有員工家屬,只要是我們的員工提出來,家裡有了困難,經過評委會評審確有困難,確確實實也是社會保險不承擔的,五險一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都不管的,咱們就管。我想咱得落實聖賢人的教育,讓員工生活在愛的海洋裡,讓員工知道公司的老闆動真格的愛他們,讓他們對傳統文化有信心。愛心基金成立後,我每天早晨一上班就叫張經理到我這來一下,進來就問,員工有什麼困難嗎?有人說,胡小林你學佛了,忙嗎?忙!一百多員工,各個部門轉一圈得兩天,拉著員工聊聊,你想問出員工的困難,你不得給他十五分鐘聊聊嗎?爸爸怎麼樣,哥哥怎麼樣,媽媽怎麼樣,表哥、表姐怎麼樣……你得問,問著問著就問出來了。下面是封感謝信,我先給大家讀一下:

  尊敬的公司領導、各位員工,大家好!我叫李某,家住在河北廊坊,是貴公司員工劉某的姐夫。今年五月底,我們僅八個月大的女兒被診斷出患有腹膜後畸胎瘤。由於當地的醫療條件有限,我們夫婦二人只好帶著小女赴京求醫。我們家經濟條件比較拮据,愛人懷孕後由於胎心不穩就沒有參加工作,一直在家休養,我們家的經濟來源一直靠我的工資支持。我在廊坊開發區一家民營企業上班,平均一個月的收入加上年終獎金不足三千元,扣除房租費用、生活費用及其他各種花費,一年下來只有微薄的積蓄。女兒出生時,由於早產,在醫院的特護病房住了一個星期,前前後後一共花了近二萬元,本來不多的積蓄也所剩無幾。這次小女生病,身在京城,除了不菲的醫療費用外,吃住行等花費也不少,住院之前各種檢查化驗、藥品等費用就已經花了八千元,做手術住院還要再繳二萬元,這就使我們本來不寬裕的生活更加捉襟見肘。進退兩難之際,貴公司領導知道了我們的情況,胡總立即決定啟用貴公司的愛心基金,並無私的伸出援助之手,無償的援助我們一萬元人民幣,為我們解決了燃眉之急。女兒手術很順利,一週後出院,如今已痊愈,在家靜養。在此,我們夫妻二人感謝貴公司領導,感謝貴公司所有員工,感謝貴公司設立的愛心基金,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雪中送炭。此期間我們知道貴公司的宋經理、張經理一直在關心著我們女兒的治療以及手術情況,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這兩位領導,這段時間讓你們費心了。

  通過小劉,我還了解到貴公司董事長胡總,正在帶領公司所有的人一起學習傳統文化、學習《弟子規》,我還淺薄的了解到傳統文化、《弟子規》給予現代社會人帶來的好處,現在我們全家已經開始學習傳統文化、開始學習《弟子規》了。並且我會努力的宣揚,讓我身邊的所有人來了解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在醫院結算清所有費用後,貴公司所捐助的一萬元未能全部用完,剩餘一千元,我夫婦二人決定把這一千元捐助於貴公司的愛心基金,讓它去幫助所有遇到困難的人。在接受無私的援助、溫暖的關愛的同時,這也使我們夫婦二人在心裡做出決定,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我們會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把這種愛心、這種助人為樂、雪中送炭的精神再傳遞出去。再次向貴公司致謝!

  李某攜愛人劉某、小女拜上。二O一O年六月三十日。

  小劉後來還收到了甲方的表揚信,表揚他敬業、付出、奉獻。這對我來說是個特別大的意外,原來他可是一個漏洞百出、讓每個人對他都喪失信心和希望的員工,他現在怎麼變得這麼好?我們工程技術部多年來,就沒有幾封甲方給我們寫的表揚信,不讓人感動到一定程度,怎麼可能?甲方是上帝,是父母官,你掙人家的錢,人家還給你寫表揚信,燒的呀?為什麼?就是老和尚說的,不能批評,不能對立,要採用感化的方法,人是可以變的。「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是謂一心清淨。則斗粟可以種無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小劉這件事,內不見己了嗎?見己了,「這是我的錢,怎麼能夠給一個快被開除的員工?」外不見人呢?見了,「他是小劉,他要是小張可能就沒問題了。」中不見所施之物,「幾萬元!開什麼玩笑,一千塊錢就算了。」所以公司福薄,你心不清淨!一斗的糧食可種無涯之福,一文錢、一分錢可消千劫之罪。善事陰功,皆由心造,心不清淨就全完了。

  不但小劉轉變了,而且他的姐姐、姐夫轉變了,他姐夫開始學習《弟子規》了,還要帶動他身邊的人學習傳統文化,要雪中送炭,這就是佛法的力量。現代的企業管理能達到這種局面嗎?活,活幹出來了;人,人變了,君子樂得做君子。一分忠誠等於一百分管理,人心過來了,他對公司忠了,他對公司愛了,依報隨著正報轉。小劉是正報,客戶就是他的依報,甲方就是他的依報,我胡小林也是他的依報,正報一轉,我這個依報能不變嗎?所以利益別人才是利益自己。

  這個故事對我們的教育很深,我們就及時總結。總結不能落在事相上,要拿大乘佛法來講,你們不都說佛法是老頭老太太、沒文化的人學的嗎?學佛的人理也講不清楚,事也做得不夠好,不學佛還像個人,一學佛還貢高我慢,滿眼的看人家不是、挑別人的毛病。我們今天給大家做個好樣子。國家希望我們和諧,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不就是為他們排憂解難嗎?「上報四重恩」,第一重恩就是國家的恩。如何來報?我們為百姓解決困難,為社會減輕負擔,這不就是報國家之恩、報父母之恩嗎!我修了福,我幫助人,誰的原因?爸爸媽媽的原因。爸爸媽媽不生這麼一個好兒子,胡小林怎麼能幫助別人?所以,幫助小劉就是孝敬父母,自他不二,大月亮、小月亮是一,孝敬小劉就是孝敬爸爸媽媽。「凡是人,皆須愛」,《弟子規》中的這句話多到位,畫龍點睛。

  二、破天荒!讓同事利用上班時間去看病。

  公司成立愛心基金,是報恩的具體措施,從二O一O年開始,公司每年再拿出一百萬元放生,以放生的功德迴向給公司全體員工以及他們的家人。

  七月,公司安排員工體檢。文化行政部的一位女同事病很重,胸椎彎斜三十度,另外還有膽囊息肉,直徑五毫米。這東西只是向一個方向發展,往大了長,大到一定程度就要動手術。這名員工沒有申請愛心基金。大夫說年紀愈大肌肉愈無力,到最後有可能導致癱瘓。我嚇壞了,她是一九八O年生的,我兒子輩的,到四十就有可能癱瘓了。我問有什麼辦法嗎?她說只有按摩,緩解、恢復肌肉的疲勞。我就跟她說:姑娘,妳得按摩。她看了兩個星期就不去了,坐在辦公室,身體是歪的。我問她為什麼不去看病,她說大夫上班我也上班,等我下班大夫也休息了,我也不能放著班不上,利用上班時間去治病。

  就她這個胸椎病,我和我們文化行政部的張經理討論對策。張經理說:胡總,不能開這個口,要是所有的員工都像她這樣上班時間去治療,那公司還能管嗎?有人問:胡小林,你在公司忙什麼?公司還有事情要你處理嗎?有,這就是其中一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認為其他員工將來會利用這類事情佔公司的便宜,這與《十善業道經》不相符,經上說,「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我說,妳這麼想員工,認為他們會利用上班看病,佔公司便宜,威脅公司,挑戰公司的制度,做為管人事的經理,妳對員工沒有一個基本的認可,這很危險。我說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們都是員工,他們站在同一個層面上面對資方。如果老闆能因為這個員工有病,允許她上班時間治病,人同此心,情同此理,如果換了是妳,妳會怎麼想?她說那我很感激公司。我說是啊,妳有良心,誰沒良心?「人之初,性本善」,大家都是自性本善,這是性德,妳怎麼能有這樣的擔心?反正我就覺得公司辦了十幾年,從來沒有人能在上班時間看病。公司辦了十幾年,不就這三年剛學習傳統文化嗎?那倒是。公司經營了十幾年,最近三年開始學習傳統文化,三年之前不就是愚痴嗎?過去那叫貪瞋痴慢,叫自私自利,沒人教,不懂。「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了凡四訓》上所說的,咱們都學了,今天明白了就得改過來。我說今天咱們就定了,她說我們再商量商量?我說不能商量。胡小林你學了佛,怎麼這麼不柔和?應該「柔和質直攝生」。今天的果斷就是柔和。我說著說著就掉眼淚了,我說她跟我兒子一樣大,她就是我的女兒,我在想,如果是我的孩子有這種病,還要擠公共汽車,還要坐地鐵,歪著個身子每天來上班,我真忍不下去。我說從今天開始,公司得給她開這個口,一個禮拜保證兩個半天去按摩。破天荒,利用上班時間去看病。

  有一天她體檢完到我這來,非常喜悅的跟我說:胡總,好事!第一,我減了十斤,第二,大家都說我變漂亮了,有脖子了。她原來因為胸椎彎斜,看不出脖子,好像脖子杵在胸腔裡似的。她說,您知道還有什麼嗎?我的膽囊息肉從五毫米變成三毫米了,大夫說挺奇怪的,沒有聽說膽囊息肉還能變小,不長大就已經很不錯了。她說,我跟您在一起這段時間愈來愈信佛了,我原來覺得我也學佛,我到今天才體會到什麼叫信佛。佛在《華嚴經》中說,「信是寶藏第一法」,這句話可了不得!為什麼說佛經上的一句話你明白了你就得度?信是寶藏第一法,寶藏裡無所不包,藏,含藏,第一是什麼?信,最重要。所以信佛很重要,信、解、行、證,信是放在第一位。二O一O年中,我的大兒子從國外回來,想看看祖國的山河大地。這麼多年我就沒陪過他,我不是做買賣就是念經。錯了,這個佛學的,得度兒子。我這一路下來陪著孩子,從杭州到青海,從大連到長春論壇,臨走的時候兒子跟我說:爸,你給我一本《弟子規》和蔡老師的光盤,我回去學中文,我就從這兒學起。他參加論壇了,知道這是好的教育。

  這名生病的員工跟我兩年,我不知道她一直對我有看法。最近她給我發了條短信,管我叫乾爹。這不是我讓她叫的,我能讓人叫我乾爹嗎?再說,現在這一九八O後的孩子,自己親爸爸都不叫,管我叫乾爹?「乾爹上午好!會感恩的心,一定是沒有對立的心。青海的美,一定蘊藏在它的寧靜與和諧之中。我在去醫院的路上,憶起兩年的過往,淚水一下盈滿眼眶。我從小被教育成一個愛憎分明的人,我出身工人階級,大學學的又是農業,所以和勞動人民的感情是深厚的,心裡面唯獨和老闆沒有什麼感情。老闆是資本家,花的是勞動人民的血汗錢,這是從小就被框死在我腦子裡面的概念。即便我來到匯通公司,即便我看到一位樂善好施的老闆,我認為那都是應該的。當老闆的掙大錢,拿點小錢回饋社會,只能說明還有點良心,大部分的老闆都是沒良心的。這種強烈的對立情緒,是被您的真心慢慢的化解的,您像心疼自己的女兒一樣心疼我的身體,又像親人一樣給我家提供幫助。您的布施用的不是錢,而是真心,這個真心是愛、是光、是熱,拯救了我頑固不化的、對立的心。女兒。」

  你看,開始是對立,「心裡面唯獨和老闆沒有什麼感情。老闆是資本家,花的是勞動人民的血汗錢」,多強烈的對立。我們除了對她的幫助外,在她爸爸住院時我們啟動愛心基金,給了一萬元人民幣。結果怎麼樣?「這種強烈的對立情緒,是被您的真心慢慢的化解的」,轉變了。要用感化,不能用對立,不能用行政手段,不能用批評。從讓她看病,給她找按摩大夫,到她爸爸住院我給聯繫醫院、給錢,常給她講《了凡四訓》……一次一次的感化,說之不盡。

  三、同事的轉變——員工如是說。

  《弟子規》在我們匯通公司已經實踐六年了,效果如何?我們的文化公司採訪了一些員工,在採訪過程當中有一位員工說,學《弟子規》和不學《弟子規》的區別能看得出來。譬如說咱們這些員工出門坐車,上門去服務,咱們麵包車不大,但是坐在後邊的、擠在一起的全是老員工,而新來的員工坐的是前面舒服的位子。他說,我們來到公司這麼多年的薰陶,覺得應該把好的地方讓給別人。還有一位員工說:學《弟子規》,我當時就覺得這靠譜不靠譜?這些東西誰都知道,但是社會上有幾個人真正去做?你做完了以後,人家也那麼對你嗎?當時就不相信這些。什麼叫做仁者無敵?後來學完《弟子規》以後才知道,是沒有敵人,不是誰都打不過他,所以那會兒沒學《弟子規》之前太幼稚了。現在我們大家有什麼困難都會幫忙,就像一家人。工作就跟自己親屬之間打交道一樣,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做什麼事,大家一條心,一起把這件事做成,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因為我們的後顧之憂全被胡總給解決了。一個公司讓大家有一個像對家庭那種歸屬感、那種責任感,這真的是挺難的。學《弟子規》是為了什麼?咱們說好聽的,學完以後你懂事了;說不好聽的,你不學《弟子規》叫不懂事。不懂事還叫好聽的,說實話,不學《弟子規》就缺德。

  我們有一位女同事,年齡不大,學了《弟子規》之後寫了一篇心得體會:「《弟子規》首先強調的就是孝,百善孝為先,這也是我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經常給我講的一句話,教我不管做什麼都要以孝順為前提。我一直認為自己做為女兒是很孝順的,尤其是在母親過世以後,我曾經不止一次的告訴自己,一定要照顧好父親,讓他感覺有女兒可以依靠。我也總是盡量做到己事己為,不讓他操心(偶爾下班回家後買買菜、做做飯),父親的衣、食、住從來事必躬親,感覺這樣的我比起周圍的同學懂事多了,也孝順多了。人老了腦子就慢,不管是做事還是對話,反應都會慢一些。因為這個,我總是和父親起急,一著急我就會不由自主的和他大聲講話,感覺無法和他溝通,認為反正是為幫他明白,這樣做沒什麼不對。但當我學習了《弟子規》中的孝之後,感覺自己真的是愧對父親,所謂「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現在的我會耐心的和他溝通。和父親之間的交流比以前多了,父親的笑容也比以前多了許多。父愛是深沉的,不善於表露,同時也是不善言表的,對兒女的擔心也時常因為用錯方式而起到反效果。於是我開始更多的陪他聊天,或是和他多講工作中的事情,講出我的想法,把我看的書也介紹給爸爸看,讓他知道我所想,也讓自己明白他的用心。也許我們對黃香的「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的做法,只是當作故事來聽,並沒有領悟到做為子女一定要抱著這種孝敬的態度,以至於將自己孝的標準定位在不惹父母生氣的層面上。現在回想起來,真想讓逝去的時光倒流,相對於對不起,我更想發自心底的對父母說一聲我愛你們。《弟子規》讓我們對父母好,我們覺得好像是那就好唄,因為父母養我們了,我們要回饋父母,我們要報答父母。其實不是的。在父母這一邊確確實實得到了你的照顧,得到了你的愛,得到了你的幫助,但是誰得的利益最大?你自己。」

  小小的《弟子規》,一千零八十個字,我們學習過程當中,幾乎生字、不認識的字沒有,最多不超過十個,一天就能學下來。而它給我們帶來的利益有多大,能衡量嗎?不能。生命的價值能衡量嗎?你找到一個好媳婦,情義無價,對不對?你獲得了一個幸福的家庭,怎麼能拿錢來買?爸爸媽媽高興,因為有你這孩子。我們這有實例,我們一位員工就說:「我覺得匯通匯利公司給我的磁場特別好,帶給我福氣,一個穩定、溫暖的家,然後有了我的孩子,都是我從公司得到的。我感覺就是,換一家公司,只要我走出匯通匯利,永遠也找不回來在匯通這種家一樣的溫馨。」這都是我的員工,都是他們寫出來的《弟子規》的真實報告,特別特別感人。我們要告訴這片土地上的所有的人們,我們在北京有兩個公司,有將近一百五十位員工,他們在這兒踐行著《弟子規》。他們幹現在十四億人不幹的事情,他們天天幹好事,天天落實《弟子規》。他們是黃河之邊的英雄兒女,他們是民族的希望,他們是祖國的未來。中國不垮,民族不亡,就靠他們這些人,這是真的。

  老法師:胡小林居士,我記得我們認識是在新加坡,開始學佛之後就起了很大的變化,以後接觸到傳統文化,就開始落實《弟子規》,用《弟子規》管理公司,他像完全改變了一個人,真正嘗到了傳統文化的利益、好處。他能夠下定決心一直做下去,事業,業績年年上升,工作一天比一天輕鬆。為什麼?以前管人,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現在學了《弟子規》,完全放下,讓所有的員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家業去看,每個人盡忠職守。以前,一天二十四小時覺得時間不夠,現在管理公司大概一天只是一、二個小時,所以他有時間學佛,有時間讀經。遵守古老的教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告訴我,最近六年他就念一本書,《大乘起信論》,讀了三千遍,他有悟處。這種學習的方法,是中國古人教育裡面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學生開悟。怎麼能開悟?開悟從定中開悟,沒有定就不能開悟。定從哪裡來?從持戒來,《弟子規》是戒。徹底放下,要相信別人,為什麼?「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什麼意思?就是大乘教裡面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來是佛才叫本善。在中國人講本來是聖人,孔子代表了。人人本來都是孔老夫子,怎麼會變成這樣的?人人本來都是阿彌陀佛,為什麼變成眾生?迷了,迷失了自性,所以才變成這樣。

  佛陀教育,這裡頭包含中國傳統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讓你回歸自性,讓你回歸本來是聖、本來是佛,教育目的就達到了。從哪裡下手?放下。人之所以不能作佛,不能回歸自性作聖人,就是放不下。放不下什麼?放不下自私自利,放不下名聞利養,放不下五欲六塵,放不下七情五欲,就完了。大乘教裡面給我們講得非常清楚,簡單明白。佛跟我們差別在哪裡?佛,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看得清楚,聽得明白,那是自性裡頭般若之光,清楚、不迷,心怎麼樣?心沒起心動念,這就是佛陀。凡夫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凡夫。修行從哪裡修?在六根,六根在六塵門頭上修。不是叫你不看,不是叫你不聽,叫你看了不起心動念,聽了沒有分別執著。那是什麼?那是智慧。如果起心動念,你迷了,分別執著,你生煩惱了,你造業了。迷惑造業,果報在哪裡?屬於善行,三善道;屬於惡行,三惡道。三惡道不能墮,要相信佛的話,佛不說假話,佛也不嚇唬人,「三途一報五千劫」,在三惡道裡頭打滾,墮下去什麼時候出頭?五千劫。記住,佛不嚇唬人,佛很慈悲,佛講的句句話是事實,你不相信那就沒辦法,你還要幹,果報自己要負責。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個人是菩薩。菩薩的覺沒有圓滿,但是他能夠不分別、不執著,這就很了不起。不分別是菩薩,不執著是阿羅漢。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阿羅漢他還有分別,沒有執著。執著就是見思煩惱,分別就是塵沙煩惱,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三種煩惱統統放下就成佛了,這是大乘佛教終極的目標。到這個層次,用現在的學位來講,你證得菩薩學位,大乘菩薩。再提升,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了。佛是佛教裡面最高的學位,好比現在學校裡大學的博士;菩薩是第二個學位,碩士;阿羅漢是最低的學位,學士。

  我們今天自己認真反省,有沒有執著?有。有,怎麼樣?學位沒拿到,本科沒拿到。將來前途怎麼樣?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縱然是善業,一生行善,大善人,生天,出不了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才出六道輪迴,得初果才保證你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成阿羅漢。人間壽命不長,天人壽命長,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重要!六道輪迴苦,太苦了,不能在這再住!要想不住六道輪迴,就得斷見思煩惱(見惑),身見、邊見,邊見就是對立。我常勸人,這一生當中不跟任何人對立,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我就超越了。侮辱我的人、毀謗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殺害我的人,也不對立。像忍辱仙人一樣,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有沒有對立?沒有。你說他恨不恨歌利王?沒有,沒有怨恨。不但沒有怨恨,還有感恩。他感什麼恩?歌利王來試驗他,看他忍辱波羅蜜的功夫,結果他功夫圓滿了。這個圓滿是經過這次考試,歌利王是主考官,通過了,忍辱波羅蜜圓滿了。佛菩薩來給我們做榜樣,我們要學。受一點委屈就懷恨在心,那怎麼能成就?那他的成就在哪裡?三途。不能幹,學佛的人幹這種事情,佛流眼淚,你還要多少劫你才會成就?這是什麼原因?沒看破。

  所以我跟章嘉大師,第一天我向他請教,方老師把大乘佛法介紹給我,我接受了,我知道這個好處,我向他請教,佛門裡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能契入境界?老師告訴我,有。什麼方法?看破、放下。這是佛法入門處。回過頭來我們看看儒家的入門處,也是看破放下,世出世間法不二。儒家看破放下是什麼?名稱不一樣,意思一樣,格物、致知。格物是放下,那個物是什麼?欲望,物欲,你要跟物欲去打仗,戰勝物欲叫格物。說得淺白一點,放下物欲,你就轉凡成聖;放不下物欲,你還是六道凡夫,不管你修學哪個法門,你在六道,凡夫。自己迷惑,真正修行人看得清清楚楚。這個不能不懂。格物而後致知。物欲放下了,你得到什麼?清淨平等覺。不受染污,清淨心現前;不分別,平等心現前;覺是大徹大悟。那我們就曉得,清淨心,阿羅漢,不染污了;平等心,菩薩;覺悟是佛陀,《無量壽經》的經題。你修什麼?就修這五個字。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得清淨;比這個還淺一點的,功夫成片。什麼叫功夫成片?海賢老和尚給我們示現的功夫成片,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功夫成片,沒有妄想,沒有雜念。

  這一句佛號行嗎?行。你看看黃念老晚年最後一份開示,《淨修捷要報恩談》。這個開示是他在家裡講的,聊天講的,沒有升座,坐在沙發椅子上,一隻手拿著書,聽眾只有五、六個人,把這個小冊子講清楚、講明白了,簡單扼要。那是什麼?那是佛法的總綱領,那是他一生學佛的心得報告。這個小冊子裡頭,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門門說到。要想認識佛教的,你就看這個小冊子就行了。當時沒有人記錄,留下來的這個錄音,錄音帶很不容易聽,他是北京話,好多詞、字我們都聽不懂,同學們花了六、七年的工夫,從各種不同的資料裡頭聽,聽幾十遍,聽一百多遍,聽懂了,把它寫下來,這本書寫成了,寶!契機契理。這一句名號人不認識,所以叫難信之法。一切諸佛菩薩名號全包了,就是你念阿彌陀佛,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統統念到了,菩薩的名號念到了;一切諸佛所說的經教都在這一句名號內,也都統統一絲也沒漏掉;一切經、一切咒,包括三聚淨戒,全在裡頭,就這一句佛號。佛號功德不可思議,誰知道?沒人知道。如果知道了,萬緣放下,他就靠這一句佛號,念到清淨心,功夫成片,決定得生。

  念到清淨心,阿彌陀佛就來照顧你,你在夢中見佛,你在定中見佛,佛會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久,到壽命終了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往生。你踏實了,極樂世界註冊了,有你的名字了。在這個境界裡頭,就有不少人,真的有不少人,抓到這個機會不放,請求阿彌陀佛:我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走。阿彌陀佛很慈悲,有求必應,他跟你約定,我一個星期來接你,三天以後來接你,一個月以後來接你,你好把家事處理得好好的,自在往生。這種人多,你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一半以上。還有一半,他有他的想法,聽說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極樂世界一百年。為什麼?極樂世界沒障礙,這個地方障礙重重,你都能越過,也就是你的忍辱波羅蜜高明,成就快,是這個意思。他在此地得到功夫成片了,三、五年他就可以提升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是菩薩,就是平等心現前。再向上提升,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生實報土。這兩種選擇是自由的,必定得生淨土,真的得大自在,在這個世間,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確確實實,不能說達到,達不到的,只能說相似,相似是什麼?無住生心。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斷惡修善,隨緣而不攀緣。攀緣很累,我想怎樣怎樣,攀緣;機緣到你面前來請你、求你了,這是隨緣。隨緣不操心,攀緣操心。心裡面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叫隨緣。隨緣叫無住,無住是什麼?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無住。無住跟生心同時的,這是菩薩,這不是凡夫。幫助苦難眾生,心裡頭痕跡都不著,這是修行人,還有痕跡就錯了。

  胡小林這個六年的《起信論》,三千遍讀下去之後,我勸他講一遍,他問我可不可以參考古大德的註解?可以,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悟處,三千遍下去,其義自見。你看看古人註解跟你自己所悟到的相不相同,相同的,正確的,不相同的是錯誤的。他用蕅益大師的註解,很好,講得也很好,在今天這個世界上,要找《大乘起信論》的老師,他第一。一經通一切經通,沒有學的其他經論,你去向他請教,他都能給你說得頭頭是道。為什麼?清淨平等覺是一個,回歸清淨平等覺就開悟了,就這麼個道理,我們要相信,這是諺語所謂「無師自通」。我們辦漢學院所培養學生,就希望學生無師自通,一本書,無論世法佛法,一本書,一天讀十遍,能夠讀十年,準開悟。萬緣放下,肯定開悟。為什麼?大乘八個宗派祖師都沒有了,那祖師從什麼地方來?這個方法可以來。學賢首就讀《華嚴》,學天台就讀《法華》,學三論就讀《中論》、《百論》,學法相就要學唯識的經論,論裡頭《瑜伽師地論》要讀,要能背誦,真幹。一千遍念下去自然就會背了,會背的時候天天還要背十遍,一生不間斷。都能夠達到一心不亂,到一心不亂,理一心就開悟了,事一心沒有開悟,理一心開悟了,生實報莊嚴土,往生才算真正成就。密宗亦如是,最後都求往生極樂世界。你們好好聽聽黃念老的《報恩談》就明白了,這個小冊子是入佛捷徑,有非常高的價值,不能夠小看它。好,我們看下面一位,黃居士的報告。

  學生:《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報告第十七。尊敬的師父上人慈悲,尊敬的諸位法師、同修大德,大家好!慚愧弟子黃柏霖報告題目:中國傳統的事師之道。

  在《太上感應篇》中,第四十一句經文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感應篇彙編》註解舉出案例說:「一農家,生一子。教之讀書,意甚切。但待其師,則簡褻無比,膳惟蔬食,修儀必用低銀。師盡心訓之久,閱他人文則了了,及自作文,即無一可取,亦奇也。後仍務農。」

  從前有戶農家生了一個小孩,希望老師能夠教導他的兒子讀書,心意非常的殷切。但是農家對待老師卻是非常的不恭敬,用餐只給簡單的蔬菜,給老師的酬金、禮金是用很劣質的銀子。老師雖然很用心,也教導了很久,這個小孩子讀別人的文章都能夠清楚了解,等到自己作文的時候卻是一無可取,說起來也很奇怪。後來他的小孩只好去從事農務的工作。

  這一段故事中,農夫雖然希望把小孩教好,但是他恭敬心不夠。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曾回憶說,自己小時候童心未泯,難免有時跟同學打小架,打架以後當然老師就要處罰,當時的處罰就是打手心,然後要罰跪,最後當然就哭哭啼啼的回家了。回家以後父母就問他發生了什麼事?當然要老實交代,被老師打了。那時候的教育非常好,父親聽完以後二話不說,第二天早上買一份禮物,帶著小孩到學校去向老師致歉,也表示感謝,感謝老師的教誨。所以,老法師今日會成為一代宗師,受到如此多人的恭敬,其來有自,正是因為小時候父親的教育成功,才造就了今天老法師的教學功德。中國傳統的教育中,老師教孝,父母教敬。因為身為老師不好意思跟學生說,「你們要尊師重道」,這說不出口,是要父母來教尊師重道;父母本身也不好意思跟小孩子說,「你們要孝順父母」,要由老師來教導學生孝順父母、尊敬長輩,這種由老師和家長配合之下的教育才是完美的。古代的這種家庭教育才能把小孩教成功。現在社會師道蕩然無存,學生不恭敬老師,當然也不孝順父母,因為孝道沒有了,師道也沒有了;師道沒有了,孝道也沒有了。常常有同修說,現在的小孩子,兒女不聽話、不好管。也有老師說,現在的學生不好教。老法師說,他當然不聽話,因為老師跟家長沒有配合好。所以,真正關心兒女,要把下一代教好,老師跟家長必須要密切配合。所以,教育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

  「一師性多畏。有徒黠而頑,糊紙作巨人頭,夜於牆外舉之。即惶怖,決門而奔。至友人寓,病三日乃起,終不敢赴館。後此徒復於牆外見巨人頭,意既己之所糊也。就視,則目動鬚張。其徒驚仆而死。」

  這一段故事是說不尊敬師長的因緣果報。從前有一位老師很沒有膽量,他有一名學生很機伶而且調皮,用紙糊了一個巨人的頭,晚上拿到教室牆外晃動。老師看了以後非常害怕,馬上奪門而出,跑到朋友家裡,病了三天才有起色好轉,最後不敢再回學校上課。後來這名學生又在牆外看到一個紙糊的巨人頭,他心裡想,這是自己所糊製的。等到就近一看,巨人頭竟然眼睛會動,瞪眼睛、吹鬍子,把這學生嚇得仆倒在地,結果就死掉了。

  為什麼那紙糊的巨人頭後來會目動鬚張,吹鬍子瞪眼睛?因為這小孩子「黠而頑」,他很調皮,又很機伶。最主要是這小孩子心態不好,存心不良,要嚇老師。老法師說,為什麼佛的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而我們看一切眾生都是眾生?這是心態不一樣,什麼道理?因為境隨心轉。如果我們的心態是真心,看什麼都是真的;心態要是妄心,看一切都是虛妄的,這就是境隨心轉,看用的是什麼心。用真心對待一切人事物,一切人事物都是真的,都是清淨的;用妄心看待一切人事物,那一切人事物都是煩惱。所以佛家有言,「相由心生,境隨心轉」,說得非常好。雖然這兩句話我們都朗朗上口,真正境界來的時候,卻一點都沒辦法做主,馬上現憤怒相。所以,現在人身體不好,中國跟外國都相同。現在的小朋友體力跟上一代比起來都比較差,而且現在小孩子沒有耐力、沒有耐性,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就差。什麼原因?心態。心態要轉過來就好,其標準就是中國傳統儒家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是大乘佛法所說的性德。人之初性本善就是性德,隨順性德無有不好,違背性德則麻煩百出。

  中國人說性德,性德的根就是孝和敬,佛家說性德是清淨、慈悲、智慧、恭敬、忍辱。中國人說的性德之根是孝和敬,和佛法所說的相同,佛法說三福,這是大小乘佛法修學最高指導原則,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對父母是孝,對老師是敬。孝敬二字是世出世間法德行的核心,這兩個字若是有虧,根就出了問題。根不好,上面就長不好,無論如何用功、發憤去學習都有限,雖能成長,但不能成長得十全十美,所以根太重要了。中國人所說的孝道和師道,現在時代大家都疏忽了,所以底下就出問題。老法師說,全世界都疏忽了,所以統統出問題,會帶來許許多多奇怪的疾病,古時候沒有,現在很多奇怪的疾病都出現了;然後帶來地球許許多多的災難,也是過去所沒有的。原因何在?就是失去了孝和敬的性德,所以果報就現前,災難就現前。

  「事師之道,當如子弟之事父兄。行隨於後,坐列於旁。路遇則正立拱手,言譚則傾耳虛心。悔吝憂虞而不易,吉凶禍福以與同。生則禮嚴跬步,死則心喪三年。若此,則庶幾矣。」

  這一段經文是說中國古人的事師之道。事奉老師的方法,應當要像為人子弟事奉父兄一樣。老師走路的時候,要跟隨在老師的後面;老師坐下來的時候,要站立在旁邊;在路上遇到老師,要立正拱手敬禮;老師在說話的時候,要虛心洗耳恭聽。老師受到災禍而憂傷的時候,要感同身受;老師有吉凶禍福的事情,要與他同甘共苦。老師在世的時候,要以端嚴的禮節事奉,禮嚴跬步就是以端嚴的禮節事奉,不可逾越規矩半步;老師死後,則心中要守喪三年。如果能夠做到這種地步,就差不多可以盡事師之道了。

  此地有一處重點是「心喪三年」。章嘉大師圓寂的時候,老法師非常的傷感。大師圓寂時火化是在北投,老法師就在旁邊搭了一個帳篷,守了三天三夜,並反思在追隨老師三年之中,老師對自己點點滴滴的教誨。因此,心喪三年是現在社會的人很值得學習的。老法師說,我們現代人墮落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遠離了聖賢教育,受到嚴重邪惡的染污,自私自利是邪惡,名聞利養是邪惡,貪圖五欲六塵是邪惡,貪瞋痴慢是邪惡;若是歸到倫理上來說,不忠不孝是邪惡,不仁不義是邪惡,不知尊師重道是邪惡。把現在人心墮落的原因講得非常清楚,就是因為我們失去了聖賢教育。

  老法師說,中國自古以來說到恩典,有兩種人對自己的恩最大,一是父母,有養育之恩;第二是老師,老師有教導之恩。古人把老師看得跟父母沒有差別,從古人的稱名就能夠很明顯的體會到。中國人自古以來有名、有字,名是父母命名的,沒有成年叫童子,每個人都稱你名。成年以後,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冠禮就是戴帽子,表示已經成年了;女孩子十六歲梳頭,表示成年了,同輩的人就送一個字給你。我們說名字,名是父母取的,字是同輩的人在你成年的時候送的,以後他們就稱你字,不稱名。只有父母稱你名,家裡的叔叔伯伯、祖父母都稱你字,都不稱名,這是對你尊重。在朝廷裡面做官,皇帝也是稱你字,不稱名,表示對你的尊重。可是自己一定要稱名,這是謙虛。除了父母以外,再就是老師也是稱你名,不稱字,因為他的地位是跟父母平等的,這就是恩德最大。從喪禮裡面也能看得出來,父母過世,兒女守孝三年,譬如說七七四十九天都要做七,對父母要追思。在弟子所編《圓滿臨終關懷》一書中,對於如何助念,以及禮儀、流程寫得很清楚。譬如七個七,做七、百日、對年等等。父母過世,守喪三年,是要穿孝服;老師過世,是心喪三年,只是沒有孝服,這是對老師的尊重。老法師教導我們淨宗同學修學所依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觀無量壽佛經》的淨業三福。三福,三條,總共十一句,第一條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所謂背師叛道跟不孝父母的罪是同等的。不要以為自己做了無所謂,我們的一舉一動會影響社會。所以,「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是積大功德,要做好榜樣給別人看,讓別人效仿、學習。我不能做壞榜樣,把社會大眾帶壞了,這個罪重。

  「王某,訓誨童蒙,必盡心力,脩脯不計。每曰,天地君親師,五者並列。童子一師事我,則終身成敗榮辱,俱我任之。若不盡心竭力,誤人子弟,與庸醫殺人等罪。又喜為童子講孝悌故事。曰學者先心術而後文藝,先敦本而後施仁。如孝悌有虧,雖才華震世,不足重也。晚年生文康公,人以為善教之報。」

  從前有一位王某,在訓誨教育、啟蒙孩童的時候一定盡心盡力,而且不計較禮金的多少。經常說,天地君親師這五者並列在一起,可見它是同等的重要。一旦童子拜我為師,他以後終身的成功、失敗、榮譽、恥辱等事,我都要負起責任。如果我不盡心盡力去教導,恐怕會耽誤下一代的子弟,這跟庸醫殺人(庸醫就是庸俗的醫生,不明醫理而醫死人)相同。誤人子弟跟庸醫殺人是同等的罪過。王某很喜歡給小孩子講孝悌的故事,並說,學生要先從存心開始,然後再學文章之事;要先從鞏固本性做起,再談及施行仁道。如果一個人在孝悌上做不好(有虧就是做不好),雖然有蓋世的才華,也不值得尊重。王老師到晚年生了文康公,人們都認為這是他善教子弟所得的善報。

  「學者先心術而後文藝,先敦本而後施仁」,這是說教育的重點,就是要重視德行。所以孔子四科,德行擺第一,先心術而後文藝,孔子四科裡文學是擺在最後。古人教學是把德行擺第一,也就是心術。現在剛好倒過來,先學科技,先學文學,不重視德行。學者先心術而後文藝,這是教育的大核心、大原則,先教德行,再教文學,先鞏固根本,再來說大慈大悲、布施仁慈。

  老法師在講席中曾經說過,釋迦牟尼佛在世,維摩詰居士是在家佛。維摩詰居士講經教學,釋迦牟尼佛讓他的弟子去聽經,當時佛陀的弟子目犍連和舍利弗常常聽維摩詰居士講經(這一段一方面也有提到王某他教育小孩是盡心盡力,他本身很恭敬,因為天地君親師是把老師擺在這五尊裡面)。維摩詰居士是在家居士,他在講經的時候,佛陀的眾弟子去聽經的禮節跟聽釋迦牟尼佛講經完全相同。當時佛陀的弟子見到維摩詰居士,他們是已經證阿羅漢的出家人,向維摩詰居士頂禮三拜,右繞三匝。居士身接受出家人禮拜,而且是已經證得阿羅漢的聖人,不是凡夫,這是示現什麼?禮不能少,一定要遵守。說明佛法是師道,師道老師第一大,來聽課的是學生,不能沒有禮貌。

  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往年在台中辦經學研究班,只有八名學生,有六位老師來教這八名學生。開學的時候,李老師提倡行古禮,他代表八個學生的家長先拜佛,然後請其他五位老師上座,李老師代表學生家長在前面,八名學生在後面,頂禮這五位老師三拜,行接足禮。實際上這五位老師都是李老師的學生,但是李老師是代表家長,給老師行最敬禮,學生看到很感動。

  今天世人所學的是科學技術,怎麼學都可以。老法師說,如果是心性之學、聖賢之學,則不能失去禮,因為聖道要靠誠敬心。印祖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沒有禮貌,我們什麼都得不到。在七、八十年前,抗戰時候的小學生、中學生,家裡還有家訓,父母對兒女還管教得很嚴,所以沒有不懂禮貌的。老法師去私塾讀書時,他的父親帶著他對孔子聖像行三跪九叩首,然後父親帶他拜老師,也是行三跪九叩首的古禮,表示尊師重道。對此,孩子看在眼裡,一生都不會忘記。

  中國的古人看待老師如同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佛法重視父母之恩,父母生養我們的身命,老師之恩是長養我們的慧命。佛法講求師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若是沒有孝,師道也就蕩然無存了。所以,「學者先心術而後文藝,先敦本而後施仁」,這都是在扎德行的根基,德行的根基就是修恭敬,具足孝和敬,學文學自然而然就沒問題。若是孝悌有虧,即使是才華蓋世,「雖才華震世,不足重也」。孝悌是教什麼?孝悌是教孝和敬,對師長要尊敬,對長輩要尊敬。

  老法師教導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話是世出世間法一切善根福德因緣裡面最重要的因素;若是不孝父母、不敬尊長,其他全都是假的。菩薩修德、積德,迷惑之人敗德、喪德,就是從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他的德全都流失殆盡,過去、現在所修的全都保不住。為什麼?因為他的貪瞋痴慢疑,這地獄五條根的煩惱統統具足,所以福德保不住。不孝父母的人具足,不敬老師的人具足。如果你不孝父母、不敬師長,在世出世間法裡面是不會有成就的,為什麼?你的福德流失了。假如這不孝父母、不敬老師的人,現在還有一點小成就,老法師說,那是他過去生中所培的福,這一生當中所造的業習還沒有開始報,果報還沒現行,是前生的福德營護。《無量壽經》說,福德營護是前世的福德在保護他,還沒有衰敗。但是,如果福報享盡了,不善的業和惡報就會起現行。縱然他修善,如果他不孝順父母、不恭敬老師,無論他如何修,善還是不能增長。所以這一段很重要,尤其是我們學佛之人,一定要孝順父母、恭敬師長。如果你孝順父母,但是沒有恭敬師長,現在所修的善也是不完美的。為什麼?因為沒有根,現在所修的善就是假善、偽善,不是真善,說得不好聽,是自欺欺人,結果是不能得到善報。善惡不在事,而是在存心。心是因,事是緣,沒有真心就沒有真因,緣再具足,也不能結果。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業因果報的道理、事實真相都在我們面前,細心去觀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一切總報。

  上淨下空老法師對於「慢其先生,叛其所事」經文之開示:

  這是《太上感應篇》第四十一句,這一節的意思很深,言之不盡。慢其先生,叛其所事,是我們眼前所容易犯的過失。我們雖然犯了,自己卻不知道,譬如對老師不恭敬,對長官、長輩不尊敬,這都是沒有辦法察覺的。《了凡四訓》有言,「非義之義,非禮之禮,非信之信,非慈之慈」,實在說是我們的智慧達不到,見識達不到。《彙編》特別提到漢明帝,這位皇帝功勞不可沒,他派使節蔡愔到西域去迎請印度的法師攝摩騰和竺法蘭來中國。漢明帝是尊師重道的典範(能尊師重道,一定會孝順父母),身為帝王,他做出榜樣來給大家看。所以他的老師桓榮,他在跟老師對話的時候,他對老師的禮遇令人感動。岳飛的老師是周侗,每次他去祭拜老師墳墓的時候,還拉開三百斤重的弓箭,射三箭。三百斤重的弓,普通人是拉不動的,但是岳飛去掃墓祭拜的時候都要拉這支弓,這是念念不忘老師,是老師所教導、傳授的技藝。他是真正做到恭敬,「事死如事生」,這個情很濃,恩德很厚。因此,一個人如果不能夠孝親尊師,是不會有成就的,縱然有成就也不是善人,果報決定在三途。

  「事師之道」,學生跟老師學習的道理,就像子弟事奉父兄一樣。從前的社會有家教,現在尤其是富貴人家,為人父母者都忙著賺錢,經營事業,沒有時間教孩子,兒女都交給傭人去教,父母一個星期跟小孩見一次面,沒有親情。其結果是,縱使你的事業有再大成就,做到飛黃騰達,也只到你這一代而已,因為下一代沒有教好,他就不能守成。古時候則不同,古代人確實有家教,父母要做兒女的榜樣,讓他從小就看到、常常聽到,他會記在心裡。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要從小教他,養成習慣,就變成自然了,他就懂得如何去事奉父母、事奉兄長。

  《感應篇彙編》特別提到,老師走在前面,學生要走在後面,「行隨於後」;老師坐著,你就要站著,「坐列於旁」;路上遇到老師,要端正拱手。現在父母都沒有教好,父母跟小孩走出去,小孩走前面,父母走後面。現在是孝順兒子才叫孝子,父母孝順自己的兒女,這個世界顛倒了。坐列於旁,長輩坐的時候,晚輩站著,在長者旁邊。現在是小孩子坐著,長輩在後面站著,全都顛倒了。「路遇則正立拱手,言譚則傾耳虛心」,古代是這種概念,古代是這種社會狀況。「悔吝憂虞而不易」,無論是在順境逆境的時候,對於老師的恭敬心態永遠不變。「吉凶禍福以與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跟老師同患難。弟子在台北開初中同學會,同學們三、四十年沒見面了,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在講因果。我們還沒有開同學會以前,先播放一段初中導師的一卷影像給全體同學聽,大家聽了都很感動,我們的導師有九十歲了,他的兒子邊念父親的信就邊哭。這叫做師道。所以,「吉凶禍福以與同」,從前的師徒都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跟老師共患難。

  「生則禮嚴跬步,死則心喪三年,若此則庶幾矣」。老師活著的時候,要以真誠恭敬心照顧老師,照顧老師一輩子,老法師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的恩德跟父母無二無別。上淨下空老法師的恩師方東美教授往生之後,師母一個人住在台灣,子女都在美國定居,老法師就常常去看望師母,在生活上、經濟上照顧師母,直至老人往生。後來老法師對方教授在美國的兒子、兒媳,也有通信往來,勸他們落葉歸根,回到祖國。老法師無論是走到世界各地,在攝影棚和廳堂之中,都會供奉幾位老師和護法的照片,以示念念與老師同在;並每日將自己的心得匯報給老師,三百六十五天,日日不中斷。這些點點滴滴的行持,都體現出老法師尊師重道,念念不忘師恩的美好品德。

  慚愧弟子黃柏霖報告至此,祈請師父上人教誨。若有講得不妥之處,敬請各位法師、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慚愧弟子黃柏霖頂禮。

  老法師:黃老居士的報告我們聽到了,在今天這個時代,非常稀有難得。為什麼?孝道、師道確實不見了。但是孝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根大本,是這個民族的族魂,如果沒有了,我們自然會擔憂。細心冷靜去觀察,孝敬在今天是大幅度的滑坡,十年前,二十年前,十年十年看,十年前跟二十年前比,不如過去;今天跟十年前比,不如十年前。那我們再往下去,十年以後怎麼辦?二十年以後怎麼辦?我要說個不好聽的話,十年之後沒救了,二十年之後滅亡了,多麼可怕的這樁事情!什麼人來救?佛菩薩來救。佛菩薩怎麼救法?佛菩薩做榜樣給人看。今天說沒有用,別人不聽你的,別人說這個是封建時代的迷信思想,不適合於現代了,現代人不需要這些東西了。我們要有膽量、有膽識,你不要了我還是做,慢慢讓你覺悟。大多數人迷了,有少數人覺悟,這個世界還是有救。如果沒有人做了,這事情麻煩就大了!少數人不管做得成功、做得不成功,功德無量無邊。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無過於是,我們要認識。

  這一生我們沒有開悟,沒有智慧,沒有真正的福報,不能幫助苦難眾生,最低限度我們要念佛求生淨土。生到淨土幹什麼?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相好、神通,我們才能夠跟佛菩薩一樣,來幫助苦難眾生。那個時候眾生的苦難,比我們現在要加很多倍,這是我們能看得到的。只要萬緣放下,冷靜觀察,就在眼前,看清楚、看明白了,就知道我應該走哪一條道路,我應該扮演什麼角色,盡一點綿薄之力,這也是孝親尊師。我們的講堂、客廳、攝影棚,懸掛老師、父母的照片,什麼作用?就是讓一些人到這看到了,他能夠反省,他能夠覺悟,他能夠回頭,這就起到作用了。

  我們提倡一年三個節日舉行祭祖活動,為什麼?提倡孝道,師道在孝道之中。為什麼要三次?怕隔的時間久了忘掉了,清明祭祖完了之後,中元、冬至,沒有別的意思。有效果,今年中元祭祖,外國大學校長遇到了,我們邀請他來參觀,他非常受感動,來問我,這樣的祭祖活動能不能在他們大學裡頭辦一次?這是個好主意,在一個大學辦了,其他大學以後慢慢都能夠知道,提倡祭祖對教育大有益處。雖然在學校辦這個活動成本很高,功德很大,效果大,值得做。所以他們請求這樁事情,我們願意幫助。他告訴我,他學校人口不多,學生不多,只有兩百人。沒有關係,外面人會來參加,外面人來參加,我們給他座位。但是這個事情要預先公告,要報名,我們知道有多少人,排多少座位。西方人沒做過,慢慢帶動孝敬,孝敬每個人都有的,不是只有中國人有,凡是人都有。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是神聖,只要有人帶動啟發,讓他們有這個殊勝的緣分遇到,親自置身於祭祀台前,他會有所感動。

  今天這兩篇都非常有價值,這個資料會印在今年的清明祭典專刊上。好的東西,我希望還印成小冊子大量流通。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