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得報告。尊者師父上人慈悲、諸位善知識慈悲,阿彌陀佛。慚愧弟子自了冒昧報告的題目是: 蓮池大師《七筆勾》——捨棄今生(二)
導讀
捨棄今生的內容,我們選取蓮池大師的《七筆勾》做為代表。這《七筆勾》用簡短的語言,把人間百態 刻畫得入木三分。勾是一筆勾銷的意思,將世人特別耽著的父母、夫妻、兒孫、功名、田園、文章、宴遊一一 一筆勾銷。這七筆就是七條繩索,生生世世把我們牢牢的繫縛在六道輪迴裡面,只要還有一條沒解開,就往生 不了。
一、五色金章一筆勾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賢孫,好 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筆勾。」
「恩重山丘」,父母恩重如山,昊天罔極。「五鼎三牲」,古時候隆重的祭祀,這裡不是指祭祀,而是 用五鼎三牲比喻竭盡人世間最奢華的物質享受來孝敬雙親,「未足酬」,也不能報答父母的深恩。世間人想孝 敬父母,卻不懂得孝敬的方式,往往南轅北轍,以肉食供養父母,以為是盡孝。殊不知,這種孝是「落井下石 之孝」,那不是孝親,是害親!害父母生生世世被殺,以償受我孝養的怨債。
那麼怎樣才能夠報答父母的恩德呢?「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只有幫助父母脫離生死輪迴,為人 兒女的孝道才算圓滿。天地父母,均不能令我們出生死輪迴,唯有阿彌陀佛,能令我們出生死輪迴。
「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唉!超凡入聖的大事因緣,凡夫的淺陋知見怎能理解?燕雀安知鴻鵠 之志?
「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印光大師說:成就父母往生,即是成就父母作佛。凡是作佛的,必然度無 量無邊的眾生。世間盡孝之事,還有比這個更大的嗎?能夠幫助父母往生極樂世界,永遠離苦得樂,才是真正 的大孝!
人生必有死,死而不得往生,則未來之苦,說不能盡。父母如果未能往生,墮落的佔絕大多數。即使一 生、二生不墮落,終必有墮落三途惡道之日。大禹,是大聖人,可是他也無法救他父親鯀的神識,化為黃能( 音乃,平聲,三足鱉也)入於羽淵。想到這裡,勸親念佛求生西方之心,油然而生。否則便是忤逆不孝。因為 不顧父母的神識墮落,這個罪比殺父母還重!夏老居士說「欲報親恩唯念佛」。
孝子賢孫們,應當竭盡全力努力修持淨業,來救度父母出離六道輪迴。豈可將此一番大利益事讓給別人 ,自己和父母甘心在六道輪迴中,頭出頭沒,永無解脫之日呢?
「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筆勾」。「五色金章」代指家世譜牒,暗喻門第高貴。世間人總想出人頭地,你能 夠超越六道輪迴,那才是真正的出人頭地!幹一番豐功偉業,就算光宗耀祖也不能幫助父母解決生死大事。因 此,要把顯親揚名、光宗耀祖這些淺陋情見盡盡情情一筆勾銷。
二、魚水夫妻一筆勾
「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兩相守,緣盡還分手。嗏,為你兩綢繆,披枷帶杻,覷破冤家,各 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鳳侶鸞儔」,鳳和鸞皆為傳說中的神鳥。侶、儔意為伴侶、配偶。夫妻像鸞鳳一樣親密無間,「恩愛 牽纏何日休」,恩恩愛愛的牽纏什麼時候才能停止?牽纏了一輩子又一輩子,無數輩子又無數輩子,至今沒有 休止,還要再這樣沒完沒了的牽纏下去嗎?「活鬼兩相守」,像活鬼一樣喬裝假扮,互相廝守,彼此貪愛對方 。「緣盡還分手」,任你再如膠似漆,緣分盡的時候,也不得不分道揚鑣,各自隨業流轉。可以同時死,但不 能同處去。
古人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分飛。」《無量壽經》這段話很多人引起共鳴:「人在愛欲之 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所以,佛勸 我們「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有些人做一世的夫妻還做不夠,發願要生生世世結為夫妻。發這樣的願,注定得再來輪迴,可是再來就 沒那麼幸運還能得人身了,恐怕不在人道。有些新聞報導人獸戀情,人和狗、海豚、牛、馬等等戀愛,這是很 明顯的輪迴例子,前世感情太好,今世一個墮在畜生道。
《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形象的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揭示情愛 壞苦。唐玄宗被迫賜死楊貴妃,肝腸寸斷,痛不欲生。據說,七月七日夜裡,兩人曾在長生殿發誓:願生生世 世為夫妻,說完,手抓著手哭泣。詩歌最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 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發這個願,是輪迴的願,就無休止的再來輪迴。
「嗏,為你兩綢繆」,唉!和你兩相纏綿、情深意長,「披枷帶杻」是比喻,牽腸掛肚的情執就像枷鎖 等刑具,把人束縛在六道輪迴中,不得自在,不得解脫。所以佛在《四十二章經》說:「人繫於妻子舍宅,甚 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人被妻子、兒女、房屋、舍宅等東西所束縛,比坐牢還慘。坐 牢有釋放的日期,妻、子等沒有遠離的念頭。
魏斯醫生的催眠報告,有一個案例,是巴勒斯坦古國時代發生的事。那時居住在巴勒斯坦的早期基督徒 ,經常遭受羅馬士兵的肆意欺凌。女孩叫瑪莉安,她父親叫伊禮,正值壯年。士兵們想出慘無人道的把戲取樂 。起初,他們用繩索捆住伊禮的腳踝,一位士兵捉住繩子另一頭騎到馬背上,策馬向前,把他拖在地上走。過 了幾乎是無止境永遠熬不完的片刻,馬停下來。她父親已經遍體鱗傷血肉模糊了,不過,總算通過這種酷刑的 考驗死裡逃生。面無人色的女兒,猶能聽到士兵們獰笑歡呼的聲音。
可是他們意猶未盡,不肯甘休。兩個士兵撿起繩子另一頭捆住各自的胸部,拼命活蹦亂跳,好像他們就 如同馬匹般的矯健。父親被拖在地上顛簸前進,頭部撞到了一塊大石頭。這致命的一擊,使他奄奄一息不省人 事。士兵們將他拋在飛揚的塵土中,揚長而去。對士兵們來說,這些毫無意義的舉止只不過是一場遊戲。她流 下了怨恨和痛苦摻雜的眼淚,坐在沾滿血跡的泥地上,上身不斷的前後搖晃,父親的頭顱就擱在她的膝蓋上。 他已經再也無法說話了,鮮血從嘴角潺潺流下。當他每一次喘著要多吸點空氣時,喉嚨都發出咯咯的聲音,死 亡已經非常接近了,他兩眼的光芒如日薄西山,趨向生命的盡頭。
「我愛你,爸爸」,她輕輕的對他說道,悲傷的看著他那昏暗的眼睛,「我會永遠永遠的愛你。」他那 神志不清的雙眼在瞑目之前,回過頭來眨了一下,表示完全明白女兒的心意。直到夕陽西下,她都像推搖籃似 的繼續來回搖晃著上半身,親戚和其他村民輕輕的將他的屍體搬離她的身上,以便準備後事。在她的心靈裡她 依然看到父親的雙眼,她確信父親了解自己的心願。
就這一句「我愛你,爸爸,我會永遠永遠的愛你」埋下愛的種子,兩人分別輪迴了幾千年後,這一世結 為情侶。當然他們還有其他世相遇的故事。憨山大師說:愛是生死輪迴的根本。這個愛根,不是今生才有的, 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而是自從無始最初有生死以來,生生世世,捨身受身,都是愛欲流轉。直至今日,反 思從前,何曾有一念暫離這個愛根呢?如此愛根種子,積劫深厚,所以生死無窮無盡。
這本書的名字叫《真愛永恆——靈魂伴侶的重聚之旅》,世間所謂的真愛永恆,意味著輪迴 永恆,你看透了嗎?還有一篇叫《爸爸,我愛你愛了四萬年》,輪迴幾千年、幾萬年、幾億年,那並非都在人 道過日子啊,在三惡道受苦的他沒催眠出來。
父女、母子轉為夫妻,這一類輪迴的鬧劇上演了太多太多。情執放不下,就繼續輪迴。《楞嚴經》佛說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 在纏縛。」在輪迴中,我愛你,你愛我,我牽掛你,你牽掛我,結果就是我綁你、你綁我,互相緊緊綁在輪迴 裡面,生生世世不得出離,「生死不休,惡道不絕」。
「覷破冤家」,覷破即看破,要看破夫妻、情侶,往往是前世冤家來討債、還債而已。有些情侶,雙方 在一起很痛苦,想分開卻又分不開,互相折磨、煎熬,這是典型的討債型,你欠他的。覺悟的人,「各自尋門 走」,各自都要尋找出路,決定念佛求生西方,是了生脫死,最為正大光明之路。
「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魚離開水就活不了,魚水夫妻指親密無間。有一個成語叫「相濡以沫」, 意思是,水乾涸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裡,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通常用這個詞形容 老人們的愛情,老年人固然不像年輕人轟轟烈烈,可是他們可以幾十年相濡以沫,並且這種感情歷來被世人所 讚頌。世間人總認為情愈濃愈好,很不忍心告訴你:相濡以沫,注定再來輪迴,老夫老妻間那一分內心的牽掛 放不下,就得再來輪迴。因此蓮池大師奉勸大家,把如同魚水一般難分難捨的夫妻情愛瀟瀟灑灑一筆勾銷。
必須聲明,不是勸你離婚,而是,從心裡放下,從心裡捨棄今生。事上隨緣,該做的事還去做。
三、桂子蘭孫一筆勾
「身似瘡疣,莫為兒孫作遠憂。憶昔燕山竇,今日還在否?嗏,畢竟有時休,總歸無後,誰識當人,萬 古常如舊,因此把桂子蘭孫一筆勾。」
「身似瘡疣」,瘡,瘡毒。疣,贅瘤。這個幻身,如瘡毒贅瘤,使自己受苦,身是苦本。印光大師說: 「攬地水火風之身,乃筋骨血肉之聚。方生即滅,才榮便悴。眾骨支撐,如以木為屋。一皮包裹,猶以泥糊壁 。裡面盡屎尿膿血,外頭生垢汗髮毛。蛆蟲棋布,蚤蝨星羅。假名為人,實我焉在?而且以眼耳鼻舌身意之閑 傢具,奔馳於色聲香味觸法之荊棘林。由是起貪瞋痴之無明,滅戒定慧之正智。五蘊本空,誰肯一照?六塵無 性,人皆認真。致令萬苦俱集,一靈永昧者,幻身與妄心也。……若論幻身,則生同傀儡,死作 塵土。妄心,則隨境生滅,毫無實義。又何必留鳥跡於空中,繫清風於江上也哉?」
「莫為兒孫作遠憂」,人生世間,千思萬算,種種作為。究到極處,不過是為了養身口、遺子孫而已。 可是,身則粗布亦可遮體,何必綾羅綢緞?口則菜羹盡可過飯,何必魚肉海味?子孫則或讀書、或耕田、或做 生意,自可養身,何必富有百萬?
況且從古至今,最擅於為子孫謀萬世之富貴的人,莫過於秦始皇。秦始皇吞併六國,焚書坑儒,收集天 下兵器以鑄大鐘,無非欲愚弱其民,使老百姓不能起事造反。誰知陳涉一起,群雄並作。一統之後,不上十二 、三年,便致身死國滅,子孫盡遭屠戮。直同斬草除根,沒有剩餘。由此看來,欲令子孫得到長久安樂的,反 而讓子孫速得死亡。
漢獻帝時,曹操為丞相,專其威權。凡所作為,無非是削弱君王的勢力、加重自己的權力,目的是想等 到自身一死,兒子便可以做皇帝。沒料等到自己去世,曹丕篡位。而且屍猶未殮,曹丕即移曹操的嬪妾,納於 己宮。死後永墮惡道,歷千四百餘年,至清乾隆間,蘇州有人殺豬出其肺肝,上有「曹操」二字。鄰有一人見 之,生大恐怖,隨即出家,法名佛安。一心念佛,遂得往生西方,事載《淨土聖賢錄》。
曹操費盡心機,為子孫謀。雖做皇帝,只得四十五年,國便滅亡。而且日與西蜀、東吳互相征伐,哪裡 有過一日的安樂啊?自此以後,若兩晉宋齊梁陳隋,及五代之梁唐晉漢周,都不久長。就中唯東晉最久,僅一 百零三年。其他或二、三年,或八、九年,一、二十年,四、五十年,即便滅亡。此乃正統。其餘竊據偽國, 其數更多,其年更促。推究他們的初心,無非欲留給子孫以富貴尊榮。深究他們的實效,反而令子孫遭劫受戮 ,滅門絕戶。且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尚且不能令子孫世受其福。況區區凡夫,從無量劫來,所作惡業,厚逾 大地,深逾大海。可保家道常興,有福無殃也?
世間人一輩子都是在為兒孫操心,忙完兒子,忙孫子。富人有富人的忙法,窮人有窮人的忙法,各自忙 得樂此不疲,「累念積慮,為心走使」,就是從來不為自己的來生做打算。
「憶昔燕山竇,今日還在否?」從前燕山人(今河北省)竇禹鈞費盡心機,教成五子,名揚天下,今日 什麼也不存在!
「嗏,畢竟有時休,總歸無後」,唉,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的,聚際必散,積際必盡,生際必死,高際必 墮。
「誰識當人,萬古常如舊」,有誰識得當人自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亙古亙今,常自如如。印光大 師說:「譬如真金打做馬桶夜壺,雖日盛糞,而金性仍然不變。打做佛像菩薩像,雖極其貴重,而金性仍然不 變。世間人各具佛性,而常造惡業,如以金做馬桶夜壺,太不知自重了。若知此義,誰肯常作馬桶夜壺之下作 東西乎?然人爭著做馬桶夜壺。百千萬億中,或有不肯作馬桶夜壺,一意要作佛像菩薩像,連天帝大王之像亦 不肯作者,蓋甚少甚少也!」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你還是操心一下自己的生死大事吧。子女與父母無非是債權人 與債務人的關係,應該徹底捨棄今生的所謂天倫之樂,尋求解脫。
「因此把桂子蘭孫一筆勾」,「桂子蘭孫」指攀桂折蘭即考取功名科第的子孫,即世人所言有出息的、 爭氣的後代。因此,要把兒孫攀宮折桂、封相拜侯的想法徹徹底底一筆勾銷。
四、富貴功名一筆勾
「獨佔鰲頭,謾說男兒得意秋,金印懸如斗,聲勢非常久。嗏,多少枉馳求,童顏皓首,夢覺黃粱,一 笑無何有。因此把富貴功名一筆勾。」
「獨佔鰲頭」,科舉時代中狀元稱獨佔鰲頭。十載寒窗,一舉成名。「謾說男兒得意秋」,金榜題名, 高中魁首,這是男兒最得意的時候了吧。「金印懸如斗」,金印,官印。如斗,謂官印之大。官愈大其印愈大 。「聲勢非常久」,雖然擁有斗大的金印,做很大的官,可這聲名威勢是不能長久的。古人說:「縱使英雄功 蓋世,只留白骨掩荒丘。」
「嗏,多少枉馳求,童顏皓首」,唉!世上有多少追名逐利的夢中過客,徒勞的向外馳求,年紀不大卻 白了頭髮,為追逐功名耗費心力。「夢覺黃粱,一笑無何有」,唐代小說中有著名的「黃粱夢」:有一盧姓書 生,欲進京考取功名,途經邯鄲時很是疲倦而欲作休息。身旁有一老翁洗好了黃粱米正欲煮飯,見其疲累便將 枕頭借給書生,書生頭靠枕頭很快入睡進入夢境。他夢見自己金榜題名,高中進士,並且娶妻生子,很快又官 至宰相,仕途亨通,整整歷經四十年的富貴功名,顯赫一時。最後因犯罪而將被斬首時,他猛然驚醒,回頭一 看,身旁老翁的黃粱飯尚未煮熟。老翁見他醒來便說:「四十年的功名富貴,很是暢快吧!」盧生心想:「他 怎會了知我的夢境?想必是神仙來度化我。」於是便捨棄功名,隨老翁遁世修道。正夢之時真真切切、樣樣實 有,但驚醒時,一切皆歸空無。現實人生亦如同四十載的夢中生涯般,其實都是暫時的迷亂顯現,毫無實義。
印光大師說:「切不可求人天福報。凡夫有福,必造殺業,既造殺業,難逃殺報。況有福之人,不止造 一殺業。然則求福之人,乃為自他求禍也。學佛之人,不可不知此義。」
「因此把富貴功名一筆勾」,因此,要把貪求功名利祿的思想痛痛快快一筆勾銷。
五、家舍田園一筆勾
「富比王侯,你道歡時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憂傾覆。嗏,淡飯勝珍饈,衲衣如繡,天地吾廬,大 廈何須搆。因此把家舍田園一筆勾。」
「富比王侯,你道歡時我道愁」,榮華富貴、金玉滿堂,可與王侯相比,世間人引以為豪,有說不盡的 歡樂喜悅,在修行人看來卻是無盡的憂愁。世間人認為物質豐裕的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樂的基礎,這種對幸 福的理解實在太一廂情願了,仔細觀察每個貪求物質享受者的內心,都會發現其中飽含的痛苦。古人說,有一 頭羊就有一頭羊的痛苦,甚至有一條茶葉就有一條茶葉的痛苦。這些物質世界五光十色的欲妙享受,非但不是 幸福的源泉,相反正是痛苦的根源。龍樹菩薩說:「積財守財增財皆為苦,應知財為無邊禍根源。」
「求者多生受,得者憂傾覆」,這兩句話唯妙唯肖,大家都深有體會。絞盡腦汁、不擇手段拼命賺錢, 賺到之後又患得患失,坐立不安,憂心忡忡。無也憂,有也憂,「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 」。古人說「豈知住世金銀寶,借汝權看數十年」,再多的金山銀山,銀行裡存再多的錢,暫時借你保管而已 。一個人就算擁有整個地球的財物,臨終兩腳一伸,一分都帶不走。「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嗏,淡飯勝珍饈,衲衣如繡」,唉,粗茶淡飯勝過山珍海味,出家人樸素破舊的衲衣勝過金裝玉裹, 少欲知足,無憂無慮。
「天地吾廬,大廈何須搆」,盡天地間的高厚廣遠,無非是我安居的茅廬,何必建造高廣的華堂豪宅? 蓮池大師說「草食勝空腹,茅堂過露居,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以野草為食勝過空腹,以茅蓬為屋勝過 露宿,人生若懂得知足少欲,所有煩惱將一掃而光。大梅禪師也是「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一 池的荷葉,足夠做衣服,還嫌多;樹上的松花,全當食物還綽綽有餘。
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迴?生死到來,一無所靠。唯有阿彌陀佛,可以依靠。可惜世間人知道的甚 少,知而真信實念的更少。
「因此把家舍田園一筆勾」,因此,要把處心積慮廣置家產的念頭乾乾脆脆一筆勾銷。
六、蓋世文章一筆勾
「學海長流,文陣光芒射斗牛。百藝叢中走,斗酒詩千首。嗏,錦繡滿胸頭,何須誇口,生死跟前,半 時難相救。因此把蓋世文章一筆勾。」
「學海長流,文陣光芒射斗牛。」學海,比喻學識淵博。文陣,猶言文壇,文場,因其角逐爭競,互不 相讓,故稱之為陣。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此處代指天空,雲霄。學識淵博深廣如海,文章氣魄光 芒萬丈。
「百藝叢中走,斗酒詩千首」,才華蓋世,身懷百藝,文字功夫上的各種技能,如詩、詞、歌、賦、書 、贊、銘、記等各種文學體裁樣樣精通。斗酒詩千首,喝完一斗酒即可作出千首詩。唐李白有「斗酒詩百篇」 之譽,唐王績被世人稱為「斗酒學士」,均指天才橫溢,能詩善文。
「嗏,錦繡滿胸頭,何須誇口」,唉!縱然才華蓋世,滿腹經綸,又有什麼值得誇耀和驕傲的?
「生死跟前,半時難相救」,要知道無常到來的時候,文字功夫救不了你。印光大師說:「一息不來, 即屬後世。此時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亦無用處。若不及早修持淨業,待到此時,方知虛受此生。枉將宿生 所種善根,盡消耗於之乎者也中矣。可不哀哉。」
蘇東坡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每到一處,必隨身攜帶一軸阿彌陀佛聖像,並說 :「這是我往生西方的公據。」臨終時,呼吸微弱,惟琳長老前來提醒他提起正念。他無奈答道:「我也知道 西方極樂,可是用不上勁啊。」友人也鼓勵他:「先生一生都在為此努力,此時更須著力啊!」蘇東坡應聲道 :「著力即差。」說完,奄然而逝,世壽六十六歲。生死沒了。
世間修身立業,以至為聖為賢,若比往生西方,了生脫死之業,則小乎小矣。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 生度此身?「因此把蓋世文章一筆勾」,因此,要把創作出蓋世文章流傳萬古的思想簡簡單單一筆勾銷。
七、風月情懷一筆勾
「夏賞春遊,歌舞場中樂事稠,煙雨迷花柳,棋酒娛親友。嗏!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後,可惜光陰,懡 儸空回首。因此把風月情懷一筆勾。」
「夏賞春遊,歌舞場中樂事稠」,夏日觀賞風景,春天到戶外踏青,歌舞聲色場中意興濃密。「煙雨迷 花柳,棋酒娛親友」,煙花巷尋花問柳迷失了多少浪蕩子。親朋歡聚,酒席會上書畫琴棋。
「嗏!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後」,唉!可誰知風流一時,苦歸身後。《地獄門前——與李真 刑前對話實錄》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李真為原河北省國稅局局長):
在獄中,李真對記者說:「送我上斷頭台的也是她(指其情婦),她若不穿上千元一件的服裝,不用數 百元的化妝品,不為掙不到錢發牢騷,我也不會犯這麼大的事。」
這位鋃鐺入獄者在臨刑前對記者這樣悔恨:「刀不架到脖子上,就沒有切膚之痛。說實在的,我是從被 判死刑後,才知道古人那些警示是多麼精闢,多麼重要。前段時間看書,還看到了一句話,也是警示好色之徒 的,讓人毛骨悚然:『羅襪一彎,金蓮三寸,是砌墳時破土的鐵鋤。』想一想這幾年來,我與她的交往,還真 是這麼一回事。我每滿足她一分心願,就等於讓她給我掘了一鍬墳土。我好像看到了,她一鍬一鍬的鏟起,漫 天飛揚……她是誰,她為什麼這麼心狠?她笑著,但手裡的鏟子沒停過。現在我看清了,她就是 秋蓉,那個送我下墓穴的女人呀……唉!過去的山盟海誓哪兒去了?過去的似水柔情哪兒去了? ……過去的一切,難道過去的一切都是假的?」
以上是一位死刑犯臨刑前的幡然悔悟,李真為了博取情婦的歡顏,逐漸使欲望膨脹到無法控制的地步, 為追逐情欲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直至喪身,有理智的人難道不應該從這個活生生的劣性事例中吸取教訓嗎?
「可惜光陰,懡儸空回首」,懡儸,羞慚。白白浪費了寶貴光陰,老來羞愧後悔,可惜晚了。古人說「 地獄盡頭成隊入,西方無個肯修行」。
「因此把風月情懷一筆勾」,因此應及早回頭,改往修來,洗心易行,把那尋愛追歡的風月情懷徹徹底 底一筆勾銷。
結語
印光大師說:「縱令大孝尊親,極世間之孝養。富貴學問蓋世,亦幻夢中所現之虛華幻相。至現過之後 ,又有何實跡可得哉?則凡功名也,兒女也,學問也,名譽也,究於生死分上,了不相干耳。」古人說:「死 死生生生復死,來來去去去還來」。我們已經在六道裡混了無量劫又無量劫,還要繼續混下去嗎?修行人要有 志氣,從內心與六道輪迴來個一刀兩斷。「如今不做輪迴夢,只走人間這一遭。」
錯誤之處,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善知識批評指正,不吝賜教。阿彌陀佛。慚愧弟子釋自了叩呈。
老法師:自了法師的報告,我們聽到了,這篇文字也看到了。蓮池大師《七筆勾》,學佛的同學大多數 都知道,認真去念一遍,發心想學習恐怕很少。自了法師在此地提醒我們,這些事情都在眼前,講得踏踏實實 ,句句都是真話。不信,如果你犯了,後果如同這篇文字所說的,你逃不過,逃不過六道輪迴,逃不過三途苦 報。因果太可怕了!真正相信這個事情,是有福的人,是有智慧的人。這個事情都在眼前,都在我們身邊,我 們想一想,把早年的事情,我這個年歲了,想想我們二、三十歲的時候,在那個時候生活當中追求名利、追求 物質享受的人,今天何在?有到臨死的時候才回頭,來不及了。還有死了以後才回頭,這很難得,死了以後才 知道做錯,活的時候不知道,來向我懺悔,來向我感恩。死了以後怎麼知道?他託夢給別人,給他的朋友,給 他非常可信賴的朋友,讓他把信息傳給我。我們看到怵目驚心,回頭想一想,自己往生有沒有把握?這一口氣 還沒斷,回頭還來得及,到這一口氣斷了,回頭來不及了,那個時候怎麼辦?
自了法師,我稱一句,不是讚歎,菩薩再來,來幹什麼?來救度這些苦難的同修,在救度這些自以為是 的人,他現在還不知道。這篇文章解釋得好,這七樁事情都講清楚、都講明白了,趕快回頭!沒有聽懂的,這 篇文章我希望他讀個三十遍、讀個五十遍、讀個一百遍,你遍遍感觸不一樣,對你非常有加持力。我們再看下 面一篇。
學生: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大德同修,阿彌陀佛!慚愧弟子甘肅驪靬古城金山寺佛學班 開鐳,報告的題目是「了生死幻夢,歸極樂故鄉」。
人生第一樁大事,就是生死大事。印祖云:「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無不豫為之計。唯有生死一事,反 多置之不問。直待報終命盡,則隨業受報,不知此一念心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 。三途一報百千劫,復生人天了無期。由是言之,則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講求也。」
反省吾輩學人學佛數年,功夫總也不能得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常常忘記了生死事大,每天忙著「共爭 不急之務」,所以修行悠悠泛泛,念佛毫無懇切之心。如憨山大師所云:「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眾生無量 劫來,念念妄想,情根固蔽。即今生出世,何曾一念痛為生死?日用念念循情,未常返省。今欲以虛浮信心, 就要斷多劫生死,所謂滴水救積薪之火,豈有是理哉?」
甲、輪迴路險,生死事大
《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凡夫愚迷,對自身所造因果,和內外 境緣中種種痛苦危機,多渾然不覺,恣意造作,快意所欲,不知後果。印祖描述當今時代「人心陷溺,世亂已 極,正法衰殘,邪說橫興」,並提醒我們「當今之時,其世道局勢,有如安臥積薪之上,其下已發烈火,但未 燒至其身,轉瞬則全體熾燃,遍界無逃避處。尚猶悠忽度日,不能專志求救於一句佛號,其知見之淺近甚矣。 」
又無始劫來,我們所造惡業,無量無邊,倘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鐵湯爐炭劍樹刀山裡受苦,不知經幾 多劫。縱出地獄,復墮餓鬼,腹大如海,咽細如針,長劫肌虛,喉中火然,不聞漿水之名,難得暫時之飽。從 餓鬼出,復為畜生,或供人騎乘,或充人庖廚。縱得為人,愚痴無知,以造業為德能,以修善為桎梏,不數十 年,又復墮落。經塵點劫,輪迴六道。雖欲出離,末由也已。」
印祖在寧波一居士書中說道,「臘月三十日,乃一歲之盡日。倘預先未曾打疊得好,則債主怨家,群相 繫縛,那容你過。臨命終時,乃一生之臘月三十日也。倘信願行資糧未具,貪瞋痴惡習猶存。則無量劫來怨家 債主,統來逼討,那肯饒你。莫道不知淨土法門者,無可奈何,隨業受生。即知而不務實修者,亦復如是,被 惡業牽向三途六道中,永永輪迴去也。」
是故輪迴路險,深可怖畏,應早警醒,覺知生死事大,速求出離,不要等到臘月三十,冤家來討,心識 無主,隨業流轉,悔之晚矣。所以印祖常勸人,要將死字貼到額頭上,掛在眉毛上,思地獄苦,發菩提心。
乙、末法時期欲了生死,唯依念佛法門
《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印祖云:「如來聖教,法門無量,隨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以了生死,成佛道。然於修而未證之 前,大有難易疾遲之別。求其至圓至頓,最簡最易,契理契機,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為律、教、 禪、密諸宗之歸宿,作人、天、凡、聖證真之捷徑者,無如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
「眾生輪轉生死,久經長劫,惑業深厚,障蔽妙明,非宿根成熟者,欲於一生取辦,實乏其人。既不能 一生取辦,則再一受生,其迷而退者,萬有十千,悟而進者,億無三四。仗自力修戒定慧,以斷煩惑而證涅槃 ,其難如是。致如來普度眾生之懷,鬱而不暢,眾生速出生死之道,塞而罔通。然如來大慈,必欲令一切眾生 ,同於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遂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之淨土法門,無論上中下根,悉令現生度脫,乃以 己信願念佛,感佛慈悲攝受,感應道交,故獲斯益。其有已斷煩惑者,即可頓證法身,速成佛道,縱令惑業深 厚者,亦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以故《華嚴》證齊諸佛之等覺菩薩,尚須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觀經》將 墮阿鼻之逆惡罪人,猶得以十稱洪名,預諸末品。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盡法界一切眾生,但有信願,無一不 被其澤,其圓頓直捷,超出一切法門之上。末世眾生,欲了生死,不修此法,泛修其他仗自力之法門,則但可 作未來得度之因,斷難獲現生了脫之果矣。」
又云「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淨土 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其餘法門,皆仗自力。此修淨土之最要一關也。以凡夫往生,由信願感佛, 故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以故不論斷證,唯恃信願。信願若具,雖罪大惡極,將墮阿鼻地獄之流,尚可以仗 十念之力,徑蒙佛慈,接引往生。若不注重信願,唯期持至一心,縱令深得一心,亦難了生脫死。至於修持法 則,常當如子憶母,行住坐臥,語默周旋,一句佛號,綿綿密密,任何事緣,不令間斷。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能如是者,決定往生。」
師父上人經中講到,「佛法的修學,有從枝葉修,有從根本修,淨宗是從根本修,那一句阿彌陀佛就是 根本的根本。」「整個佛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法,包括阿彌陀佛,包括釋迦牟尼佛,究竟總持的是什麼? 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究竟總持。一切法都從阿彌陀佛延伸出來的,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這一切法的根,源 頭。搞別的,都是枝枝葉葉。」念一聲阿彌陀佛,即包含了一切諸佛名號,包含了世尊三藏十二部一切經教, 包含了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的一切法。印祖《文鈔》云,「須知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諸佛功德 ,阿彌陀佛一佛,全體具足。如帝網珠,千珠攝於一珠,一珠遍於千珠。舉一全收,無欠無餘。」是故「一切 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是知此之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 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也。」夏蓮老在《淨修捷要》中讚念佛法門云:「六字統攝萬法,一門即是普門。 」所以,完全不必再修餘門,以此信願持名之法,生死大事,一生成辦,一得往生,便入佛地。
丙、欲了生死,不可怕死
印祖教誡我們,「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即今日生西方。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豈可 今日要死,且不願死。既貪戀塵境,不能放下,便因貪成障。淨土之境不現,而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之境便現 。境現,則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畫餅。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 。一切任彼前業,不去妄生計校。倘信願真切,報終命盡,便即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九品之花,佛授一 生之記矣。」
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師父上人講席中反覆開示,我們凡夫 肉眼所見皆為幻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才是宇宙真相,萬法並非實有,物質並不存在。並舉出《菩薩處胎 經》中彌勒菩薩所言:「拍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識,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 告訴我們,眼前的一切萬法,都是由我們無量微細念頭變現出來的剎那生滅的相似相續相,並沒有實體存在。 所以我們一直當作是自己本人的身體,和一切想法感受,只是剎那生滅遷流不住的幻影,並不是真正的自己; 我們所有的經歷、各種牽掛不捨、歡喜憂懼,都只是一場夢中故事,了不可得。師父上人告訴我們,自性才是 真正的自己,本自清淨,本自具足,本不生滅。所以我們所以為的各種傷害、失去、乃至死亡,都不是真的, 真正的自己無法被傷害,真正的自己圓滿具足一切,從來沒有失去過什麼,真正的自己不生不滅,本無生死。
因此,我們所謂的死亡,就是捨掉幻相的色身,和一切幻相的塵境,並無可留戀,也無需恐懼。捨掉假 的不會損失任何,失去的只是一個個被我們久遠以來堅固執著、信以為真的虛妄念頭,捨掉的只是妄心所變現 的一場幻夢。敢於放下,不懼死亡,求生西方,才正是踏上回歸真我的真正圓滿幸福的道路。
丁、念佛生西,了生死假我,歸自性真我
《彌陀要解》云,「阿彌陀正翻無量,本不可說。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光則橫遍十方,壽 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舉此體(指法界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是故彌陀名號 即眾生本覺理性。」師父上人講席中釋云,「眾生本覺理體,就是眾生的自性,就是我的自性,就是我的真心 。」所以,阿彌陀佛即是我們真如自性的德號。
《科註》云,「極樂世界,無量清淨莊嚴,全顯當人自性」,「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 智慧無為法身,一一即是實相」,「極樂國土,非在心外。百界千如,皆我本具。心淨則佛土淨,土淨即我心 淨。何有一法,在我心外。」
是故,極樂世界是從我們自性清淨心流現而出,全體依正莊嚴,無量殊勝美好皆是自己真如自心之本有 家珍,念佛求生西方就是回歸真我本來故鄉。
印祖云:「娑婆為極苦之邦,固屬客途旅舍。安養為極樂之域,原是本有家鄉。」「須知吾人現前一念 見聞覺知之性,與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常住寂滅之性,無二無別。但以迷心逐境,背覺合塵。致使輪迴六道, 了無出期。認六道業報之身,為自己本命元辰。仗亙古亙今不遷不變之佛性,受頭出頭沒忽升忽墜之苦荼。鏡 花水月,了無實相。不異當場演劇,生旦淨丑,君臣佐使迭更。而主人翁本來面目,毫無改變。惜乎眾生當場 即迷,以幻為真。棄背本有,枉受輪迴。」「諸佛菩薩愍之,遂即大開方便,令其往生西方。則出離戲場,歸 家安坐。永離眾苦,但受諸樂矣。」
是故,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捨離六道業報之身的假我,即可回歸真如自性的真我,從輪迴迷夢中醒 來,回歸自心淨妙佛土,本來家鄉。印祖勸曰:「請將此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當做本命元辰,時時繫念,刻刻 提持。從茲消業繫籍,生如來家。安住三德祕藏,常享法樂,遍入十方剎海,廣度眾生。」
戊、結語
《文鈔》云:「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淨土法門,了生死無上妙法也。」印祖勸勉我們,「縱壽百年 ,彈指即過。一息尚存,當求出路。毋使臨終,悔之無及。每憶經云,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信心 難生。四者幸備,尤當努力。如登寶山,要得摩尼。良以在凡夫地,未斷惑業,生死不了,難免墮落。所以如 來極勸眾生,發真信心,及切願心,持佛名號,求生淨土。當知念佛往生一法,乃一切眾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 道,實一切諸佛疾成正覺之最上法門。」「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 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
最後以印祖法語結尾,與諸位仁者共勉。「應當發願願往生,濁惡客途速起程,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 風月有誰爭」。
以上是慚愧弟子開鐳粗淺的心得報告,定有許多錯誤之處,叩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大德、仁 者惠予慈悲指正。無量感恩。阿彌陀佛。慚愧弟子開鐳頂禮敬呈。
老法師:開鐳的報告一點都沒錯,如果只是說到而做不到,那你就真的錯了。明白之後一定要落實,要 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建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念,我的家在極樂世界,到這個 地球上是來旅遊的、是暫時的。地球上的東西樣樣都可以看看,都可以欣賞欣賞,決定不能放在心上,要學著 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你在這裡也能學到不少東西回去。這就是參觀、旅遊、考察,你看看阿彌陀佛參觀諸佛 剎土,參觀、考察,結得四十八大願。你這次到地球上來參觀考察,能不能像佛一樣也結得四十八願?讚歎淨 土法門,把淨土法門弘遍遍法界虛空界,廣度一切眾生,那就完全正確了。好,後面還有一位。
學生:大士閣首屆「大學生佛學夏令營」心得報告。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諸位大 德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慚愧學生唐晨馨,今天向大家恭敬匯報的主題是:「感恩」。
不知不覺將近二十天的時光匆匆流逝。回顧來道場的點點滴滴,一股熱流湧上心田,那是感恩與感動。 在這裡學生感受到了家的溫馨,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更感受到了和合道場、清淨僧團的不可思議。他們的一 言一行,一舉手一投足中都是內心真誠恭敬、謙卑和順的自然流露,讓人感佩萬分。師父上人常提醒我們「若 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現在學生從法師們的言傳身教中更深的體會到其中的含義。一個和合的道場能讓無 數眾生生起正信,他們是人天耳目,長養我們的法身慧命。
昨晚的溫馨生日晚會是一場心靈的洗禮,每一個環節背後都飽含著法師們精心細緻的安排與愛,處處都 讓人感動不已。黃昏,窗外下著甘露,萬物都在接受著自然的恩賜。我們坐在整潔莊嚴的報恩講堂中,在法師 的陪伴下聆聽師父上人的諄諄教誨。一切都是那麼祥和,法音宣流於每一個角落,吊籃中的花、放生的小鳥和 松鼠也和我們一同聽受彌陀教誨。此時此刻,從心底最深處湧出的慈母名號「阿彌陀佛」,讓學生感受到了「 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真誠的祈禱世間永遠不再有殺戮,每一個聖潔的生命都能以其最美好的方式 存在,盡形壽後回歸極樂,回歸自性,圓成無上佛道。恩師常教誨我們要「發菩提心」,保持一顆念念利益眾 生的心。而道場的點點滴滴就是在護持著我們的正念,令心不亂。所以在這裡,還是忍不住的深深向您們道一 聲感恩!
藥石清淡精緻,猶如媽媽的愛一樣無微不至的滋養著我們。我知道其中還有聲聲彌陀佛號的加持。看著 法師過午不食,包攬後勤,為我們烹調藥石,還要提著沉重的桶,將食物親自打到每一個學員的碗中,想著多 少來之不易的因緣匯聚而成眼前一粥一菜,感恩與慚愧心盈滿胸中。所以佛陀教導我們,食存五觀是最自然的 流露。從前的我們不知「量彼來處」,不知萬物養育之恩,被貪欲蒙蔽自性的光輝,所以處處隨業識流轉。今 日幸蒙正法開顯自性,所以吃飯中也吃出了感恩、恭敬、謙卑、禮讓、平等無差別,不貪著,為他人著想的心 。海賢老和尚說「搬柴運水無非是道,粗茶淡飯皆是修行」,覺與迷就在最平常的生活小事中。願與同倫共勉 ,不浪費一分一秒時間,從心靈隱微處默默洗滌,去習氣,住彌陀之心願,淨業可期早成。
生日晚會的第一個環節,是幾位法師與學員代表為父母獻上一封親筆家書,「尊敬的母親大人慈鑒 ……」,真摯的母子之情感動著台下的每一個人,一位位偉大的父母,捨棄了最難割捨的至親之 情,將小愛擴展到對眾生的悲憫之愛。為了孩子永遠脫離苦海,獲得究竟圓滿的快樂,他們承受著世人的不解 與嘲諷,再艱難也要為孩子的菩提路遮風擋雨。他們就像大地一樣默默忍受,奉獻自己的一切,只為孩子與眾 生的幸福和安樂。偉大的父親母親,請接受學生深深的敬意與祝福,願您們早日成佛!後勤法師給長輩們準備 好了一枝枝康乃馨,每一枝上都有法師精心製作的師父上人的墨寶卡片,每一張都不同。學生想這是恩師對我 們每一個人特別的叮嚀與囑咐,應永生牢記。學生有幸得到的卡片正反兩面分別是「老實念佛」和「一心念佛 」。恩師一生弘彌陀之大願,教導我們信願持名,老實念佛,莫懷疑、莫夾雜、莫間斷,盡此一生必生淨土。 如此至誠懇切的勸誡,學生誓要銘記於心。行住坐臥,心不離佛,佛不離心,自度度他,續佛慧命,傳佛教化 ,圓成佛道,方能報答師恩於萬一!
後面的環節是洗腳課,這是一門大學問。在法師的精心安排和學員的身體力行中,學生學到很多,也有 很多感觸。從前的自己心思太粗,對父母的關懷與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相比,太慚愧。一堂洗腳課就是 一堂拜佛課,拜的是堂中兩尊佛,清洗的是自己不細緻、不柔和、不恭敬的妄心。從椅子的擺放開始,為父母 蓋上毛毯以防著涼。就像小時候母親擔心在搖籃中的我們著涼,而蓋上親手製作的小棉被一樣。洗腳水是用艾 葉煮的水,加上薑末,祛寒除濕、通經活絡,一盆洗腳水就是一盆滿滿的愛。為父母輕柔脫下襪子,撫摸著那 雙被歲月侵蝕而逐漸衰老的腳,想想他們曾忘記停歇的奔走於為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學業,為我們能有幸福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可曾將這分恩情銘記於心?「父母離塵垢,子道方成就」,為了今生乃至累生累世為我們 操勞,庸庸碌碌走完一生的父母,自己今生一定要成就。為父母按摩腳底穴位及小腿經絡都是學問,為人子者 怎可不學醫,盡心盡力傳承老祖宗的智慧,進而圓滿孝道,是應時時自勉的。按摩時默念佛號,將彌陀願力傳 給父母,唯願雙親早日趨向正信,走向最圓滿的光明大道。
此時此刻,真的感受到兒時父母照顧我們,都攝六根的心境,唯恐讓孩子不舒服,沒有最舒適的環境, 這分用心是我們無法報答的。學生的「善體親心」來得太晚了,對父母的付出有太多忽視與理所當然。學生暗 暗在心中發誓,今後對父母要像父母對我們的用心一樣。真正的孝子,心中片刻不曾丟失對父母的牽掛與孝養 。我們佛弟子要成就世間最圓滿的孝道,就是度脫父母永遠出離生死苦海,此乃大丈夫所行。唯有大願大行, 堅忍不退之心,方有希冀。
晚會中溫馨動人的場景還有很多,例如用愛心、佛號以及館長慈母精心培育的薄荷葉製作的餅乾,每一 小片都是彌陀的恩賜。看著慈悲的兩位大家長,親切的法師和同修們,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在這五濁惡世中 還能處於一方淨土,感受佛光的加持與攝受,是何等幸運之事!願我們肩並肩,在回歸極樂的道路中一同克服 障難,堅定道心,回歸自性,一個都不能少!阿彌陀佛!
以上是慚愧學生唐晨馨粗淺的學習報告,錯誤之處請求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慈悲 批評指正。學生樂意接受,至誠頂禮感恩,阿彌陀佛!恭祝尊敬的師父上人:法體安康,六時吉祥,久住世間 ,光壽無量。慚愧學生唐晨馨頂禮敬呈。
老法師:唐晨馨同學在這二十多天的學習,漸漸的醒悟過來了,明白了,好事情。希望隨著日程的進步 ,這個班,夏令營,一期是一個月,往後還有十天,我相信十天,妳的感受,妳的心得,會超過現在的二十天 。妳會相信,真誠心、清淨心、感恩的心、恭敬心,給妳帶來意想不到的利益,這就是大經上所講的,真實智 慧,真實之利。祝福妳,祝福大家,希望我們天天都有進步,都能發現自己的過失,改過自新。好,今天時間 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