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三輩往生第二十四」上輩往生章,我們把經文念幾句對對地方:

  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這段經文過去祖師大德講得很多。今天我們再接著看古大德《安樂集》裡面所講原理,前面所說三種違背菩提門,這個要捨棄,捨棄之後就能夠得三種隨順菩提門,隨順,我們才真正能成就。第一個無染清淨心,第二個是安清淨心,這兩條前面我們學過了,我們今天再看第三個樂清淨心。

  「三者,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以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菩提是畢竟常樂處,若不令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者,則違菩提門」,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段說得好,所謂人生最高的享受,也就是說「孔顏之樂」,孔子、顏回他們所得到的快樂,佛菩薩的法喜,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的喜悅,這是真實人生最高的享受。怎麼來的?這段經文說得很清楚,一定要得清淨心。清淨心裡面沒有染污,有染污心就不清淨了。清淨心的安,如果你心有不安,你心就不清淨;清淨心裡頭有樂,如果你不快樂,你沒有清淨心。所以清淨心給我們帶來的是無染、安全、快樂。

  給諸位說,清淨心是每個眾生自性本來具足的,這是菩提心裡面的性德。我們講菩提心,菩提心的體是真誠,菩提心的作用就是說它的德用,有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必然如是,一個得到,統統都得到。你說我清淨心得到了,我染污沒有了,可是我不快樂,我心不安;換句話說,你清淨心沒有得到。清淨心不但不染,有安、有樂,而且清淨心充滿了智慧。這個地方沒說,《金剛經》上說得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是般若智慧。佛在《般若經》上跟我們說,智慧有根本智、有後得智。根本智就是清淨心,後得智是智慧的起用,這個地方講的不染、安樂、自在。智慧的起用,這是對自己,對眾生是大慈大悲,全是從根本智裡面起的作用。

  根本智就是清淨心,這個諸位要知道,清淨心是自性本來具足。現在我們的清淨心為什麼沒有?想想前面講的三條。「貪著自身」,你有貪欲,你有執著,清淨心沒有了。「無安眾生心」,就是你沒有照顧一切眾生的心,沒有這個念頭,沒有這個意願,不知道要照顧一切眾生,為什麼?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當然你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所以你漠視眾生。眾生的苦樂、眾生的安危沒有放在心上,歡喜別人對自己恭敬供養,這些都是煩惱習氣,都是把清淨心障礙住了,我們一般講染污了清淨心。這個染污是比喻,清淨心怎麼會被染污?如果被染污那就不是真的,那是虛妄的,所以是障礙了清淨心,使自己的清淨心不能現前。

  清淨心不能現前,我們的信願都不紮實,信心、願力都不可靠。信心會動搖,願不夠深,被什麼動搖?名聞利養。名聞利養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覺悟的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要搞真的不搞假的。搞真的是這一生當中要成就,成就什麼?決定要超越十法界,不但不再搞輪迴,聲聞、緣覺、菩薩也不要,超越十法界。要把自己全副的心力幹這一樁事,在這一生短促的時光當中,把自己的境界大幅度向上提升,這是絕頂聰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在華嚴會上提升自己的地位,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世間是假的,壽命到了什麼都完了,真的是「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菩薩的地位從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向上提升,這個正確,你帶得走的。在淨土法門裡面,要懂得提升自己的品位。這個經上介紹是概略,大略的,只講三輩往生,《觀無量壽佛經》就講得詳細,講九品,所以大經跟《觀經》合起來,古德常講三輩九品。三輩是《無量壽經》講的,九品是《觀無量壽佛經》講的。你懂得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我們這一生當中努力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品位,希望我們從凡聖同居土提升到方便有餘土,從方便有餘土提升到實報莊嚴土,每一土裡頭都有三輩九品,這是我們要努力的。

  這個品位怎麼樣向上提升?放下,放下你就上升,你要不肯放下就沒有法子提升。前面教給我們放下貪著,那個貪就是煩惱的代表,見思煩惱;見煩惱裡面,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思煩惱裡面有貪瞋痴慢疑。這把無量的煩惱歸納為十大類,此地這個貪就是代表這十大類。著是執著。你要把貪著放下,清淨心才能現前。清淨心現前要不知道關懷照顧一切眾生,你的心量不大,菩提心還是不能現前。菩提心是大心量不是小心量,所以局部那點小小的清淨,清淨不能豁然張開。真正達到遍法界虛空界,那就是菩提心,大菩提心現前。

  諺語所謂「量大福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個心是清淨心。給諸位說,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遍法界虛空界。四弘誓願原本就是一願,希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早日圓成佛道。他們現在迷失了自性,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菩提心是恰恰相違背,違背到一百八十度,把唯心所現的一真法界扭曲了,變成了三途六道,苦不堪言!這些我們常講罪苦眾生,怎麼度他?他什麼時候覺悟、什麼時候明白了,就得度。

  有人問我,地獄眾生他怎麼能出得來附在人身上傳訊息給我們?地獄是妄心變現的,就像作夢一樣,他醒過來就離開了,地獄境界就沒有了。但是三惡道的眾生堅固執著,很不容易回頭,很不容易覺悟。你要不相信,你自己細心觀察,先觀察自己,自己學佛這麼多年,聽經也聽得不少,為什麼你還不覺悟?為什麼你還不能回頭?什麼不覺悟?你清淨心不能現前,你還有執著,你還有貪欲,你還放不下。那麼你就想想,地獄比我們執著不知道要超過多少倍,回頭不容易。

  佛菩薩對這個狀況非常了解,為什麼?他自己是過來人,他也是凡夫修成的,他通達明瞭。用什麼方法?不間斷的去教他,所謂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菩薩大慈大悲。我們做學生的時候,有的時候偷懶會間斷,佛菩薩的教誨,給諸位說,從來就沒有間斷。這個事實你要是稍稍懂得《華嚴》你就明瞭,佛菩薩教誨從來不間斷的,以種種善巧方便,時時刻刻在在處處給我們啟示,幫助我們覺悟。可是我們怎麼樣?就是不覺悟,有時候偶爾覺得覺悟了,好像閃電一樣放出了光明,剎那之間又迷惑了。

  覺悟的時間太短,迷惑的時間太長,不容易回頭!佛法講善根福德因緣,善根福德深厚的從哪裡看?他聽了、學了,他真留意,真的在學,學什麼?學改過、學放下、學看破。放下自然看破,看破自然放下。在大乘,佛門裡面術語,這叫做止觀雙運,就是真正的禪修。念佛法門也不例外,這句佛號為什麼你不得力?你沒有放下。口念彌陀,意念裡面還是堅固的執著,這個佛號不起作用,喚不醒你,只能夠說在阿賴耶識裡面給你種下種子,其他的利益你得不到。

  關鍵確確實實是在放下,你放下得愈多,你提升的就愈高;你放下得愈早,你提升得快速。這個道理你不懂,可惜不懂,為什麼?如果懂了你會做到;你做不到,你了解得不夠,這要靠福德。所以善根怎麼樣?福德欠了一點,福德是什麼?勇猛精進,嘗到法味了,樂此不疲。清淨心裡頭有真樂,清淨心裡頭有決定的安全,你說你要不要?你要,其他東西統統要放下,有一絲毫貪著,清淨心就不能現前。

  給諸位說,清淨心裡面的安全達到什麼程度?學佛同學也許你們知道,佛經上常講的小三災、大三災,小三災是什麼?現在我們搞清楚,核武戰爭是小三災。大三災是這個星系的毀滅,不是這個地球,是太陽系、銀河系,大星系的成住壞空,這大三災。無論是小三災還是大三災,這些災難為什麼會發生?諸位要知道,都是發生在心不清淨,清淨心失掉了,所以才有貪瞋痴。眾生造作的三毒、十惡,十惡是十善的反面,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殺盜淫妄、兩舌、惡口、綺語,造這個業;輕的感小三災,嚴重就會發生大的三災。

  諸佛如來慈悲濟世用什麼?用教學,幫助人覺悟。他覺悟,他回頭了,放下貪瞋痴慢,不再造十惡業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就像其他宗教裡面所說的「眾生得救了」,誰救了他?自己救自己,每個人都明白、都懂得。所以佛在《金剛經》上說佛菩薩度無量無邊眾生,而實無眾生得度者。佛不度眾生,眾生是自己覺悟自己得度。自己覺悟,不再作惡,貪瞋痴慢、是非人我統統放下,自己得清淨心,自己得度;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得清淨心,大家得度了。這個道理很深很深。所以我對於古大德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這樣深的道理他怎麼懂得?他怎麼明瞭?他就完全接受,依教奉行,做得那麼圓滿,不能不佩服。

  我們今天能夠接受、能夠明瞭,還有一分的力量靠科學技術的幫助,佛法裡面有許多的理事,科學給我們做出了證明。像「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若能轉物,則同如來」,現在科學家給我們做出了證明。日本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我昨天把這個錄相帶找到了,這個錄相帶是在東京他的實驗所裡面送給我的。我們可以細細看看,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或者做成幻燈,或者做成光碟,在我們介紹佛法的時候放給大家看,這是證明。

  萬法唯心,一切法從心想生,這都是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大家最關心的,不管你信不信佛教,你信不信宗教,最關心的是自己的幸福,這誰不關心?我自己的安全,我自己的快樂,我自己的幸福,到哪去找?你要到外面去找,錯了,永遠找不到,你會辛苦一輩子。內心裡面找到了,你快樂是永恆的,不只一輩子。你懂得意念可以改變一切,我的意念善,純淨純善,第一個你的相貌改變了,相隨心轉。看相算命的都會告訴你,心善相貌善,心清淨相貌清淨。接著體質轉變了,百病不生,所有一切病痛都是從不善、不淨變現出來的,水結晶可以作證明。

  所以我們自己想這一生過得很幸福,很美滿,很快樂、安全,不受任何的災難,你修純淨純善,你修大慈大悲。有這樣殊勝的因,果報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你修佛菩薩的因,你必定得佛菩薩的果報,這當中沒有疑惑。於是我們就明白了,一定要發心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要常常有這個念頭,不為自己。一定先求自己的無染清淨心,我們自己才能夠滿願,才能幫助別人。自己心地還有染著,想幫人也幫不上。

  第三就是樂,法喜充滿,這是你自己真正得到受用了。這句話就像孔子在《論語》第一句所講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就是樂清淨心現前了。儒家貪欲沒有斷,世間聖人雖沒有斷,他能把它伏住,所以講「欲不可縱,傲不可長」。這都是說儒家有克制的功夫,知足常樂,有克制的功夫。換句話說,他們重視精神生活,不重視物質生活,所以他的生活當中有樂趣,我們常講有情有義。佛法裡面要把那個情字改成「智」,有智有義。佛是要把貪著斷掉,不是把它伏住,是要斷掉。但是在學習過程當中來說,決定是先把它伏住,然後才能斷掉。伏都伏不住,你怎麼斷?

  伏要靠學問,要有老師、善友來教導,這才明白,這才恍然大悟。伏住尚且要教,何況把它滅斷,那是更深更廣的學問才能幫助你徹底覺悟,把煩惱習氣全都化解掉。化解之後就是無量的智慧德能,轉煩惱為菩提,轉惡業為德能,這才能契入諸法實相的境界。這裡頭哪有迷信?絲毫的迷信都沒有。你的修學愈學愈快樂,愈放愈究竟,心地清淨,一個妄念都不生。在這個世間隨緣度日,得大自在,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但不執著、不分別,甚至於達到不起心不動念,心跟法性交融,身跟法界合一了。這個境界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我們應該要努力、要學習,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像世間所有現象,《般若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是應當要捨的。世法是個生滅法,生滅法不要去理會。

  末後這句話很重要,我們要記住,常常要放在心上,他說「若不令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者,則違菩提門」,這段重要。菩提是畢竟常樂處,你要不要?常樂這裡頭沒有苦!這裡頭就是說的極樂世界。這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極樂世界是果,大菩提心是因,極樂世界怎麼現前的?大菩提心現前的。我們要想得畢竟常樂的果報,你不發大菩提心怎麼行?不但自己要發,念念希望幫助一切眾生發大菩提心。幫助眾生首先自己要做到,你自己做不到,你勸別人,別人不相信,別人說你騙我,這麼好為什麼你自己不要?自己做出來給別人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榜樣,他老人家一生除三衣一缽之外什麼也沒有,徹底放下了。他不是沒有,他什麼都有,王子出身,他要不出家,他繼承他父親的王位,他是國王。為什麼要把王位捨掉,把世間榮華富貴統統捨掉?因為那些東西不是畢竟常樂,那個樂是短暫的,雖是短暫的,但是要付出。我們現在說個真話,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你才能夠享那麼一點點的樂,而且時間很短。

  我說的話沒有過分,慘痛代價。這個代價是什麼?迷失自性。釋迦牟尼佛覺悟了,這兩下一比較,人天福報跟畢竟常樂決定比不上。人天福報短暫,三途苦報長久。人在六道裡頭,這大乘經教裡頭講得太多,你在三善道的時間短,你在三惡道的時間長。你要不相信,你自己想想,想一天,我今天一天從早到晚起心動念,惡念多還是善念多,自利的多還是利他的多,你就知道了。念念是自私,念念是自利,念念是損人利己,哪有不墮三途的道理?事實就在眼前,細心觀察沒有看不出來的。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前面所說的發心非常重要,正是世尊在經教裡面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菩提心就能夠生畢竟常樂的處所。這就是說明發心的重要。為什麼一定要發心,這就說出來了。也許有同學們說,我們也曾經看到老太婆、老阿公不認識字,什麼也不懂,就是這一句佛號念到底,他往生了,往生的瑞相非常希有,真的去了;有站著往生的,有坐著往生的,看不出他發菩提心。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得好,把這個問題給我們解答了,「真信切願」就是無上大菩提心。這四個字可不是簡單能做得到的。真信裡面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才叫真信;我相信,我裡面還夾雜著自私自利、還夾雜著名利放不下,這個真信破壞了。切願就是一個願,決定沒有第二個願;我把往生極樂世界看作第一願,我還有第二願、第三願、第四願,把你切願破壞掉了,比不上老太婆!

  在中國自古以來就常講,唯上智與下愚能成就。上智,佛門當中常講的上上根人,一聞千悟,他就真的明白了,一絲毫疑慮都沒有;下愚之人,你不要看他什麼都不曉得,他老實,這個太可貴了。他跟上智雖然一個是明瞭、一個是不明瞭,不明瞭他怎麼樣?在行持上跟上智沒有兩樣,不懷疑。師父教他念佛,師父不會騙我,他能信,信得過;教他不夾雜,他真的什麼都不想,只有一個願望,求生淨土,沒有第二個願望,這就叫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說的。

  蕅益大師是什麼樣的人我們不知道,他的身分沒有暴露。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大師(二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永明是淨宗六祖。蕅益大師身分沒有暴露,但是印光大師的身分暴露了,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印光法師對蕅益大師《彌陀經要解》那個讚歎是讚歎到頂峰,「即使是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一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我們聽了大勢至菩薩對他的讚歎,他是什麼人?他要不是阿彌陀佛再來,肯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不是普通人。他說的話我們要相信,真信切願,不知道也沒有關係,到極樂世界就開悟、就明白了。

  所以我們不是上智也不是下愚,最難度的一群,上不上,下不下。說老實話,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就是為我們當中這一群人。上智下愚太容易度了,真正是善根福德因緣具足,我們不能夠輕視,不能夠小看,往往我們一生努力修學,成就不如他。他沒有知識,沒有念書,對待人謙恭有禮,我們念了一點書,自以為了不起,貢高我慢;人家的思想、言行舉止是善行,我們的思想、言行舉止是惡行,怎麼能跟他相比?還瞧不起他。

  前面給諸位說過,真正修道的人,不要求別人對自己恭敬、對自己供養,這與性德相應;但是我們自己對別人要不要恭敬、要不要供養?普賢菩薩十願,針對菩薩說的,第一條「禮敬諸佛」,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講得很多,「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真誠恭敬,十分誠敬你就得十分利益。所以同一個教室聽一個老師上課,同學們得的利益各個不相同,什麼原因?對老師恭敬心不一樣,對學習的課程那個敬意不一樣,叫敬業!所以得的利益就不相同。印祖這個話說得好,我們要想得十分利益,我們對老師一定十分恭敬,我們對於學習的課程一定十分尊重,你就得到十分利益。你只有一分的恭敬尊重,你只能得一分,你得不到二分。老師教學生沒有差別,一樣的講,一樣的教,可是學生所得的利益各個不相等,這裡頭不是老師有偏心,自己一定要懂。老師沒有偏心,是你自己學習的心態不相同,不能怪老師。

  上面講三種障礙菩提心的,不能不放下,三種隨順菩提心的,不能不認真學習。黃老居士在這段總結,他說「以上所論違菩提門與隨順菩提門,正顯發心違順之異。凡已發菩提心修習淨業者,應常體究」,體是體會,究是研究,「切莫自違菩提門,違失本願,自障往生也」。你不能往生不能怪人,自己障礙自己,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發菩提心我們就介紹到此地。再看下面經文:

  向專念阿彌陀佛。】

  這一句是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發菩提心是第十九願。所以有人說「本願念佛」,這從日本傳來的,可是最初日本的祖師是從中國學去的。本願不是只第十八願,只依十八願,其他的都不要了,能不能往生?靠不住!中峰禪師在繫念佛事裡頭講得很明白,講到信願行,願是四十八願,願願都要具足,你才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這才能往生。我講《無量壽經》、講《彌陀經》也講了很多遍,剋實而論,任何一願都具足一切願,這才是圓融的;四十八願任何一願都具足其他的四十七願,一願都不能少,少一願它這一願就不圓滿了。第十八願肯定是具足其他的四十七願。而往生最重要的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是十九願,『一向專念』是十八願。那你就曉得要以這兩願為主,其餘四十六願為助。正助、主伴圓融具足,這叫淨業。

  我們看註解裡面,他先舉《彌陀要解》一段經文,我們把它念一念。「《彌陀要解》云: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蕅益大師的開示非常重要。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要用現在的話來說,最好的方法,最適合的方法,最圓滿的方法,就叫做方便,這是講修行。我們想修行證果,作佛、作菩薩,最殊勝、最好的方法無過於念佛,為什麼?你要是真正懂得一個原理你就明白了,原理是什麼?我們常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那個心天天想佛,你不作佛你作什麼?心想事成,想什麼那個境界就會現前,你為什麼不想佛?這是根本的因由,一切法從心想生,心現識變,你跟這個總的原理原則完全相應。

  為什麼世間人常講人死就作鬼去了,明明有六道,他為什麼不說人死了就上天,為什麼一定說人死了就變成鬼?說的人這麼多,我們細心想想這個話也不無道理,為什麼?做人的時候他作鬼的那個因最多,就是想,想作鬼的那個業因最多。作鬼的業因是什麼?貪,貪心是餓鬼道,念念放不下貪心,真的他就作鬼去了。瞋恚是地獄,愚痴是畜生,十善是天道,他天天想十善,行十善,這個人來生一定到天道去了,看他想什麼。那我們看看現在的人想什麼?貪瞋痴佔多數!哪個人不貪,哪個人不瞋,哪個人不愚痴?所以冷靜觀察你就看出芸芸眾生罪苦的因緣果報,清清楚楚擺在面前。壽命很短,短命的有二十、三十就走了,長命的七十、八十,能活一百歲的很希有,不多。縱然活一百歲,那個光陰對他來講也是一彈指,太短促了。往後的時間長,我們有沒有想到?

  我年輕時候學佛,老師常常提醒我們,聰明人要有前後眼,就是能夠看得出前因後果,這一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想到來世的果報。來世最殊勝的,這是諸佛如來介紹給我們的,西方彌陀淨土無比的殊勝,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什麼叫真的?壽命長遠。佛與大眾(十方世界所有往生的這些大眾)個個都是無量光、無量壽,你說這個世界多麼美好。尤其難得的,誰想去誰都能去;不像一般諸佛剎土,你想去,你不具備那個條件你去不了。那個條件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才能去得了,難!

  極樂世界的方便是帶業往生,你妄想分別執著雖然不能斷,你只要把它控制住,它不起作用就行了,控制比斷容易太多了。前面古德講得很好,你也不能把它看成太容易,看成太容易你就錯了。這是跟八萬四千法門來做比較,淨土容易,八萬四千法門要斷煩惱,這個法門是伏煩惱,是這麼一回事。你的煩惱伏得住伏不住?伏不住就去不了,伏住了,穩穩當當往生。這點我們就得注意了,怎樣能伏住?你要不肯放下就伏不住,必須把它放下。我常常講這十六個字,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要放下,貪瞋痴慢要放下。你只要放下這十六個字,凡聖同居土往生你決定有分,不能不曉得。

  下面蕅益大師說的,求其至直捷。至是到頂頭了,直截了當,這當中一絲毫委曲相都沒有,好像走路,直路,沒有拐彎的,捷徑。至直捷,最直捷的,最圓頓的,圓是圓滿,頓是頓超,沒有階級。其他法門,你看看《華嚴》,大乘圓教,初信、二信、三信、四信有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有階級,好像上樓一樣,走樓梯一層一層往上爬。頓是什麼?頓是沒有階級,像現在我們坐電梯。五十層樓,你要走樓梯,慢慢爬,爬很久,電梯一踏上,立刻就到了。

  最圓最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這就是你想成佛,成佛有最快的方法、有最直捷的方法、有最圓滿頓超的方法,那就是念佛法門,生到極樂世界一生成就。我們生到極樂世界是一生不是兩生,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生到極樂世界可不是死了去的,死了就去不了,活著去的,為什麼?阿彌陀佛來接引你的時候你沒有斷氣,你活著的!你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還會給照顧你的人說我看到佛來接引我了,你跟他走了,身體不要了。你想想看,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這個往生是肯定的,他自己講得那麼清楚,臨終頭腦清楚,言語清楚,佛來接引我,我跟佛走了。

  臨命終時最怕迷惑,頭腦不清楚,人事不省,這個麻煩就大!助念、超度盡人事而已,古人的話說「盡人事而聽天命」,天命是他自己。我們能幫忙的盡量幫他忙,他能不能得受用那是他自己的事情。這都是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曉得。為什麼沒有去得了?就是前面講的,最重要的是念頭,信不真,念不切,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還有牽掛,這就去不了,心不清淨。古大德講得好「心淨則佛土淨」,我念佛現在念佛求什麼?求清淨心,這個重要。我念佛的目標是求清淨心,清淨心得到了,迴向生淨土,這才有把握。我生淨土的條件具足,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蕅益大師這句話說得好。

  又說,我們接著看,這都是蕅益大師講的「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這就講到念佛法門。你已經選擇這個法門,選擇之後要怎麼念法你要懂得。念佛法門也很多,你在《華嚴經》上看到「善財五十三參」,德雲比丘就講了二十一個念佛法門。一切念佛法門當中,你要求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的,那就是信願專持名號。這一句裡頭關鍵的字就是那個「專」字,你要不專這就不行,你要專那其他的都要放下。信要專,願要專,行要專,你可不能夾雜。

  你今天為什麼不專?說老實話,信願都沒有。怎麼說信願沒有?你在這個地方念佛求往生,有個人告訴你,你出去一下,一個鐘點可以賺一百萬美金,馬上就去了。一個鐘點沒有關係,我馬上去賺錢,你哪有真的信心?真的信心要是現前了,大梵天王來告訴你,我現在讓位給你,你來做大梵天王,你都拒絕,不要,那才叫專心。不容易!禁不起誘惑,稍稍一點小名小利心就動了,這怎麼能成就?所以,這個成就是成佛的事業,永脫輪迴,這個事業成功,將來普度眾生,世出世間沒有比這個更偉大的事業。所以幹這個事業的人,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一般人半信半疑,那個願若有若無,這一點都不希奇,很正常,為什麼?他是六道眾生,起心動念是輪迴心。今天要把輪迴心轉變成念佛心,輪迴心轉變成大菩提心,這談何容易,千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

  又云「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蕅益大師的開示增長了我們的信心。早年我在美國達拉斯的時候,有一位同學曾經問過我:法師,如果在三藏經典裡面只許你學一部經,你學哪一部?我就告訴他,如果只准我學一部經,我一定是選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這是我的本願;如果要我講經,一生當中我就講這一部經,我不會換第二部。而是我沒有自己的道場,沒有自己的常住,一生流浪,一生做的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別人請講什麼我就講什麼,所以這一生當中也講了幾十部經。

  《華嚴經》不是我想講的,韓館長在臨往生之前的幾天懇切的啟請,希望我把這部經講圓滿,留一套錄相帶給後人做參考。我答應了她,她啟請的。早年我曾經講過沒講完,講了一半,《八十華嚴》講一半,《四十》講到三分之一。以後讀夏老居士的會集本,我就不想再講《華嚴》,為什麼?《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講這個多好;《阿彌陀經》就是小本《華嚴》。所以若不是她啟請,這個緣就沒有了。

  特別是在這個時代,眾生的根性不如古時候,現代人需要的是要簡單、要時間短、要容易學習;換句話說,《彌陀要解》最適合於現在這個時代,很契機。但是《無量壽經》、《彌陀經》要講得好,真的,要有《華嚴》的基礎,為什麼?《華嚴》是大本,通達大本,講解小本,你說那多自在!真的是圓融無礙。這就說明大本不能不學,充實自己;小本再自己發揮,利益一切眾生,那就是無比的圓滿殊勝。

  這一段講得好,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什麼萬德?自性本來具足的性德,萬是比喻性德深廣無際,不是數量能夠說得出來,也不是比喻能形容得出來,說萬德是不得已,你自己要細心去體會,這是性德。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名字,這四個字都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所以用中國話來講它的意思「無量覺」,也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覺,這是什麼?自性。所以中峰禪師講得好,阿彌陀佛就是我心,我心就是阿彌陀佛。這個心是真心,可不是妄心。

  真心是什麼?真心是無量覺,佛也有智的意思,無量智。中國佛法把佛字翻過來,這個字是新造的字,中國過去沒有這個字,只有沒有人字邊這個「弗」字,音相同,佛是人,加一個人字邊。翻譯的時候造了不少新字,這是翻譯佛經的時候造的字。解釋這佛有三智、有三覺,三智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是佛,佛的三智;三覺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諸位都熟知的。所以這個名號只能用音譯,然後再加以解釋,在中國文字裡頭找不到,與這個意思完全相應的找不到,所以才用這種方法。

  一切智知宇宙萬物的本體,道種智是知宇宙萬物的現相,一切種智是知體相是圓融的,體相是一不是二。就如同金跟器的關係一樣,金是體,器是現相,現相跟本體是決定不能離開的,是一不是二,這種智慧才叫做圓滿,三智、三覺。我們平常講圓滿的智慧,究竟的覺悟,這是佛,阿彌陀就是這個意思,是自己本性,本性上有圓滿的智慧,究竟的覺悟。所以念阿彌陀佛這個佛號是把自性彌陀念出來,「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個意思就深了,這個境界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的境界。我們要認知,怎麼有迷信?

  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我們自性裡面圓滿的智慧、究竟的覺悟迷了,現在我們把智慧變成煩惱,把覺悟變成迷惑,這事麻不麻煩?這樣就墮落了,把自性所現的一真法界變成了六道輪迴,變成了三途惡報。這樁事情諸位細心看看江本勝那個水實驗,你能夠領悟到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你真正覺悟到,你就曉得怎麼回頭,斷惡修善這就回頭了,就把「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全找回來了,三途六道十法界那個夢就醒過來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