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七十二頁最後一行,科題,「成就眾生」,分兩科。庚一,「無住生心」,也分為兩段。辛一,「一切無著」。請看經文:

  【所有國城。聚落。眷屬。珍寶。都無所著。】

  這一段經文,告訴我們成就自己的德行。前面善護三業是就事上說的,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身口意的三業要守住,這個是莊嚴清淨三業的德行。成就眾生,這一大段是菩薩教化成就眾生的德行。有人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出現在這個世間?他來幹什麼?我們這些眾生到這個世間來是業力來的,前世造的業因,這要酬償業報,不來不行。佛早就超越了,無始劫以來的業障習氣他都斷盡,再也不造業了,為什麼要來?佛菩薩之來是應感而來的。眾生有感(眾生苦,求佛菩薩),眾生起這個念頭,佛菩薩就感應到了,所以他來現身。現法身、應身、報身完全看機感,他的德行。法身菩薩求佛加持,佛現報身;真正有修養、有德行的人,求佛菩薩加持,佛現應身;像我們這些眾生沒有德行、沒有智慧,遇到苦難的時候,沒有遇到苦難把佛菩薩都忘掉了,心上沒有,遇到苦難的時候就臨時抱佛腳求佛菩薩,佛菩薩非常慈悲,來了多半是化身。經上說的這些,佛菩薩為我們示範的,我們應當認真努力學習。

  『所有』是都說到了。下面舉幾個例子,舉了四個例子,這四個例子包括所有一切。『國城』,國城是都會,都市;『聚落』是村莊,鄉鎮;『眷屬』是人事;『珍寶』是物質,玩物。都取一個代表,統統都不著。這個不著,最重要是心不著。註解裡頭說,「著者,執也。有所執著,則難離捨」。佛菩薩沒有執著,所以用這些東西布施,沒有一樣不可以布施的。布施是四攝法裡頭的第一法,是度眾生的手段。四攝法是佛菩薩度眾生的手段,這四種裡頭頭一個就是要布施,不布施怎麼行?自己對於這些世間法,如果有貪戀,你就捨不得布施,你度化眾生的緣不深。所以一定要學布施,什麼都能施,自己才自在,統統可以放下。所以這一段,「一切無著」,我們的科題,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如果究其真相,諸法實相,那是像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四句要常常記在心上,布施的時候很管用,什麼都能施,最愛的、最喜歡的都可以施,為什麼?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真正能得到,永遠屬於你的,那可以,說得過去;假的,包括身體都得不到。

  修行人,教下學的是止觀,天台是止觀,華嚴五止六觀。止觀就是看破放下,觀是看破,止是放下。看清楚了,看明白了,自性有沒有?有,真的,不生不滅,它是真的,永遠不會變化。它是什麼樣子?它是一片光明。在哪裡?無所不在,無處不在,為一切萬事萬物的本體。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我們相信他這句話,自性是真的,不生不滅,本自清淨,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你能不能抓得到它?抓不到。六根緣不到,六根沒離開它,它是六根、六塵、六識的本體。它變的現相,現相是假的,剎那生滅。說剎那的時間很長了,現在我們看了彌勒菩薩的報告,用現在的方法計算出來,一切萬法住世時間多長?實際上它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換句話說,一秒鐘它已經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你說哪一次是自己?哪一次是你能夠擁有的?不可能。不但我們不可能,諸佛菩薩也不可能。八地以上把這個事情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有沒有能把這個東西掌握住?掌握不住。常作如是觀,你就能放下,你就能捨得。捨得,跟戒定慧相應,跟善護身口意相應。放下不難,看破很難。看破是智慧,真實智慧,從戒定慧裡面流露出來;眾生的煩惱習氣,是從阿賴耶裡頭流露出來,不一樣。阿賴耶是習氣種子,種子起現行,現行變成種子,那個速度也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沒有例外的。所以海賢老和尚說得好,簡單明瞭,常常勸人,凡是見人的時候都會給他一句,「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這句話好!全是假的。

  我們這個科題上,這一段說「無住生心」,首先這一段是教你無住。你看,後面這一段就生心了,「六度化眾」,就生心了。無住當中生心,生心時候就是無住,這就是菩薩。凡夫無住就不能生心,生心就不能無住,只能管一個,不能管兩個。菩薩有本事,無住跟生心融成一體,修六度萬行,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心裡面呢?沒放在心上,無住就是不放在心上,把所做的東西都不放在心上。好,乾淨,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作跟不作又畫成等號。利益眾生的事情要做,做完了怎麼樣?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阿賴耶裡頭不落謝種子,就是法身菩薩,權教菩薩做不到,沒有轉識成智,圓初住以上轉識成智,就是這段經文所說的境界。

  下面這一段,「六度化眾」。教化眾生,感化眾生,就是用這六個方法,不必再求多。這個方法,是十方世界一切諸佛都用這個方法。這是六個科目,每個科目裡面包羅萬象。我們把經文念一段:

  【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

  佛教真正可以救人,個人的身心,可以救家庭,可以救社會,可以救國家,可以救全世界。用什麼?這一條就夠了。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於布施下」,接著說的是持戒、忍辱,五度。「因諸度咸以無著為本」,不執著,不執著就是無住,修這六樁事做得非常認真、做得圓滿,不放在心上就是無住、就是不執著。執著怎麼樣?執著就變成福德,來生人天福報。不執著是功德,來生呢?來生就作菩薩;不是普通菩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大菩薩。我們是願意求明心見性,還是願意享人天福報?人天福報,不離開執著,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袁了凡先生每一天寫功過格,哪些事情做錯了,哪些事情是好事,統統記載,天天比較,善比惡多,惡少善多,這是對初學。對真正發大菩提心的不是這個,善惡二邊都不住,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心上沒有念頭,無住為本。我們修淨宗的是心上只准許一尊阿彌陀佛,比其他法門容易,其他法門什麼都不能住,難修。淨宗的妙處就是用一法代替一切法,這一句名號,只要名號二六時中不曾丟失,功夫就成片。功夫成片,真信切願就保證得生,這個法門多簡單、多容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佛。經上所說的,真的,不是假的,四十八願第十二願「定成正覺」,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成佛,正覺就是成佛,而且快速,不必三大阿僧祇劫。我們幹什麼都迴向求生淨土,這就對了。

  「是即《金剛經》宗旨,遠離四相,修一切善法,故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金剛經》上說的。《金剛經》前半部離四相,後半部離四見,得要從四相下手,然後熟了(四相破了),四見自然現前,不但四相沒有了,四相那個念頭都沒有了。前半段聲聞、緣覺的境界,後半段是菩薩。「此六度,乃菩薩究竟自他兼利之大行,能到涅槃彼岸。菩薩自行此法,亦以此教導利益眾生」。自行,身行。釋迦牟尼佛在世,示現的是應化身(應身),在我們這個世間住世八十年,八相成道,給我們做榜樣。生在帝王家,世間人所希求的功名富貴,他一出生垂手而得,樣樣得到。得到怎麼樣?放下,教給我們能捨,國城、聚落、眷屬、珍寶統統能捨,十九歲捨了,給我們表演的。十九歲懂事了,成年了,出家去了,過苦行僧的生活。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過這種生活。到處去參學、去拜訪,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統統親近過。這種生活過了十二年,到三十歲,知道不究竟,為什麼?親近許多這些宗教學派,最高的能到四空天,出不了六道輪迴,大多數欲界天跟色界天。所有宗教這些修行,大概都是以色界天為主,修禪定,四禪八定。知道這個什麼?示現告訴人,這個東西不究竟,捨棄了,到菩提樹下入定,畢缽羅樹,在這個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見性了。

  這一見性,一切通達明瞭了,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第三句講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智慧(無量無邊的智慧是自性本有的,心外去求求不到,心外能求知識,不能求智慧,智慧跟知識是兩樁事情)、德能、相好。把一切萬法分為這三大類:智慧、德行、相好,三大類全包了,自性統統具足。所以我們要相信中國古人所謂的無師自通,要相信這句話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釋迦牟尼佛是自通的。開悟之後,三十歲,到鹿野苑把五個陪伴他的人找回來,給他們說法。憍陳如就證阿羅漢果,第一個開悟的,以後沒多久,這四個統統證阿羅漢。這三寶具足。他所說的這些法跟誰學的?往後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沒人教他,全都是自己通了。弟子們學他的,都是學一樣、二樣,那是表法表給我們看的,老師是無師自通的。

  所以我這些年來跟很多宗教往來,我把這個道理講給他們聽,他們都相信,相信到最後神是一個,眾神一體。伊斯蘭教穆罕默德無師自通,他也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看他說出一部《古蘭經》,他不認識字,跟我們能大師一樣,寫出來是旁人給他寫的,叫無師自通。我們再想耶穌,耶穌跟誰學的?摩西跟誰學的?他們當年在世教化眾生,跟佛陀在印度示現沒兩樣。再回過頭來看看中國,咱們中國往古代去,三皇五帝,文武周公,堯舜禹湯,孔子孟子,都是大徹大悟。你把四書打開來看看,那跟佛的大乘經沒有兩樣,用佛法可以解釋經典,用經典可以解釋四書五經。一通一切都通了,還有障礙那是沒通,通了哪有障礙?一切法不離自性,自性是一切法的本體,只要見了性,哪有不通的道理!

  於是我們就知道了,從印度傳來的這種教學的理念方法,佛教傳來的戒定慧三學,中國的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所以這些大儒都學佛,用佛經來解儒家的經典,把儒家經典提升了。《大學》,你看開頭「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句就統攝全經,全經是細說、註解,解釋這些。明德就是本性,明明德這個意思跟佛法講的,明德不明,不明就是迷惑,就是無始無明煩惱,現在要怎樣?要把它恢復光明。所以明明德,第一個明字是動詞,第二個是名詞,明德不明了,現在把它恢復明德。怎麼恢復?恢復的目的何在?目的是親民,就跟佛陀出世目的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親民也是這個意思。終極的目標是止於至善,要做到盡善盡美,那就是佛家講的,止於至善就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離究竟苦就是決定要脫離六道輪迴,不離開六道輪迴,苦是受不完的,一定要幫助眾生脫離六道輪迴;得究竟樂,那就是極樂世界,你能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教化眾生叫圓滿,叫止於至善。你看用這個解釋,用佛法來解釋講得通,把儒家東西提升到佛法,提升了。所以圓人說教,無法不圓,他圓通。下面八目,跟佛法講的修行旨趣完全相同。

  學佛從哪裡開頭?從放下,就像經上所說的,「所有國城、聚落、眷屬、珍寶,都無所著」。這是什麼?格物。這都是欲望,物欲。格是什麼?格鬥。要把欲望打敗,統統放下。這個東西放下之後,智慧就現了,所以致知。智慧是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就是這個東西障礙了,這個障礙的去掉,智慧就現前。這個東西用什麼東西放下?用戒律,戒律就是對付這些的。三昧就開智慧了,心地清淨,心地平等。清淨平等生智慧,不生煩惱;妄想分別執著生煩惱,不生智慧。所以你慢慢細心去觀察整個世界,無論在學術,聖賢的學術跟宗教都能夠貫通,沒有矛盾,沒有對立,沒有衝突。那些衝突、對立都是人不通,執著經教,對經教不能執著。「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教化眾生的手段,佛菩薩教化眾生的手段,這個要知道。手段用完了,下一次遇到的時候,要另換方法,不是一個方法可以做到底的,方法是活活潑潑的。你說它真的,不是真的,把病治好了就是真的。病治好了,藥就不要了,那叫無住。如果藥還要保留著還會生病,就又生病了,必須要把它捨掉。

  所以這六個科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菩薩自他兼利的大行,菩薩為我們眾生表演的,就是表演這六種。眾生吝嗇,菩薩不吝嗇;眾生作惡,菩薩持戒不作惡;眾生狂妄自大,菩薩能忍辱;眾生懈怠,菩薩精進;眾生心地散亂,菩薩禪定;眾生生煩惱,菩薩生智慧。智慧從哪來的?從布施來的,從持戒來的,從忍辱來的,從精進來的,從禪定來的,他這六樁事情自行化他。他自己教別人這六個科目,這六個科目他做得很圓滿,大家相信他,不會懷疑他。如果他教別人做,自己沒有做到,別人就不會相信了。所以這是教導利益眾生,「教化安立眾生」。教導跟教化安立,一個在因上,一個在果上。開頭是教導利益眾生,久而久之,自自然然就教化安立眾生。眾生都學會了,都能夠依教奉行,都達到菩薩教學的目的,那就是破迷開悟,他不再迷惑,他開悟了。破迷開悟,他自然修菩薩行,他住在這個世間,無論時間長短,幹什麼?就這六樁事情。運用得非常活潑,有單獨用一科的,有兩科合起來的,有三科合起來的,有六個科目統統融合在一起的,引導眾生。《會疏》裡頭說得好,「以道授他為教,轉惡成善為化」,這是教化兩個字的意思。道是道理、是方法,真正轉惡成善、破迷開悟,「引導眾生安住正道,建立大心」,發大菩提心,「故云安立」。

  今天的社會問題,許許多多人關心,這個方法就提供給我們了。從哪裡做起?不要灰心,要從自己做起。不從自己做起,研究這些方法教給別人,沒人相信,到最後你還是失敗。我只從自己做起,不要問別人,這就對了。做到能感化人的時候,效果就出現了。別人看到我們自己學習有成就,成就表現在哪裡?表現在日常生活,表現在法喜充滿。早年我住在美國,有一段時間住在舊金山,我們住在鄉下小鎮,這個小鎮環境非常好。我們在那裡買了個小房子,跟韓館長的房子住對門,一條街上。我們常常往來,歡歡喜喜,叫法喜充滿。我們的鄰居看到我們,看了幾個月,有一天敲門來問我們,你們是幹哪個行業的,為什麼你們這麼快樂?問這個問題。我說:我們是學佛的,學淨土宗的。他說:淨土宗是什麼?我說:淨土宗,學心清淨。他說:這個我也要。淨土宗講快樂,極樂世界。這個我們也要。將來往生淨土。他聽了很歡喜,他看到我們了,看到我們在日常生活,見到都是歡喜,從來沒有愁眉苦臉的,這樣我們給他講清淨快樂。然後我就告訴他,你既然喜歡,你邀你的朋友(他們都是基督徒),你們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到我們佛堂,我們給你們開課。我們教什麼?教歡喜,教清淨,教身心健康。那些佛學名詞咱們不談,那個不好懂。然後告訴他,佛教是教育,我們跟釋迦牟尼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跟你們信教不衝突。你們跟上帝,上帝是天父,你們是父子關係,我們跟老師是師生關係,沒衝突。我相信你們能夠學佛,你們的上帝一定很歡喜,你看我這個兒子跟釋迦牟尼佛學習,一定是很歡喜的。我們在美國有一段時間,幫助他們,他們也有十幾個人,常常到我們的淨宗學會來走動。時間久了,他看到了,他就真的想學。這叫安立。

  「蓋大士以六度教導與攝受眾生,使之轉惡成善,發起大心,安住正道。此道非是小道,蓋為無上真正之道」。大道,要從小處去接引眾生,讓他有興趣,不能讓宗教對立,不能讓族群對立。我們告訴他,我們都是一家人。他們自私自利,我們非常大方,常常有禮物送給他,送久了,他也會買禮物送我們。我們送給他的多,他送給我們的少,慢慢來,慢慢感化。這些都在經典上,可以學得到的。佛法是大道,開頭點點滴滴去接引眾生,要恆順眾生,要隨喜功德,不能批評,批評他不能接受,他可能跟你對立,要尊重他。你看我團結宗教的時候,跟很多宗教往來,這些人在宗教裡都有很深、很大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問我,釋迦牟尼佛既不是神,那他是幹什麼的?也問我一個問題,你們佛教講人死了以後,最後的審判,這怎麼解決?他們相信最後審判。我說最後審判是上帝的事情,不是釋迦牟尼佛的事,釋迦牟尼佛是專管教育,教學這樁事情他管,好像他是管教育部的,那個是司法部的,那是屬於上帝的。他們很高興,上帝有權。這樣就很好處,我們還是一家人。

  「無上者,無有更能勝過之者」。這個道是無上道,再上去沒有了。再上是什麼?就是明心見性,是無上,見性之後就沒有再無上的。只要見性,你才真正知道,智慧、德能、相好統統是自性現的,自性所生所現,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自性所現這一切法,這一切法跟自性不能脫離,就跟我們現在看的屏幕一樣,電視屏幕,色相跟屏幕是一體。色相跟屏幕是兩樁事情,互相不妨礙,色相一定要藉著屏幕它才能顯相,沒有屏幕它顯示不出來。屏幕在哪裡?屏幕就在色相當中,色相就是屏幕,屏幕就是色相,不即不離。屏幕是真的,永恆不變,色相剎那剎那在生滅。電視,現在大家知道,一秒鐘一百次,畫面生滅是一百次,百分之一秒,我們看不出它是假的。自性,自性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就是沒有念頭),也沒有自然現象,三種現象都沒有,但是三種現象都能夠變現,這個要知道。知道怎麼樣?才曉得色相是假的,高頻率當中產生的。自性是空的,自性不能說假。自性空就是它沒有現象,自然現象沒有,精神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所以不可得。

  真正到不可得,你全得到了,明心見性的人全得到了。海賢老和尚憑著一句佛號,我估計他念二十年證得。證得之後那個境界,跟惠能大師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是同一個階層、同一個境界。只是他不肯說,這是老師教他的。二十歲,老師就看出來(老師不是凡夫,凡人做不到),對他認識,知道他有成就,告訴他這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又說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明白了是什麼?理一心不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環境不一樣,環境不容許你說。你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你說出這些大道理,人家說你著了魔,你是妖魔鬼怪附體,不承認你,所以不可以說。現在他走了,我們說沒有關係,他要在我們也不能隨便說,說替他找麻煩。

  《淨土論註》,曇鸞法師的,「無上者,言此道窮理盡性更無過者。」窮是窮究,追根到底。這個道就是自性、就是真如,中國人講本性,本性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是讚美,實在找不到言辭來讚歎,用一個善字,就是太好太好了,就這個意思,再沒有比它更好了。窮理盡性,性就是本性,理是天地萬物之理,有個道理。有事當然有理,有理才有事,理事是一體的兩面,沒有超過的。佛是把這個東西找到了,找到告訴我們什麼?每個人都有,這個是平等的。所以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你迷失了自性才變成這樣的。所以佛來幫助你覺悟,是你自己覺悟,不是佛覺悟,覺悟與佛沒關係,是你自己。佛首先教我們放下萬緣,把這些障礙統統撤掉,讓自性恢復,醒悟過來。盡性,這個盡字用得好。哪些人見性了,沒有到盡性?見性,《華嚴經》上圓教初住菩薩就見性,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生實報莊嚴土。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就是實報莊嚴土,四土三輩九品,但是這個事上是有,極樂世界有階級,但是怎麼樣?雖然有階級,待遇是平等的,縱然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極樂世界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法身大士,所以它那個地方居住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方便土、同居土,雖然沒有明心見性,他們是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的加持,享受阿惟越致菩薩的待遇。也就是說同居土即使是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待遇,就是說智慧、神通、道力、德能、相好都跟阿惟越致菩薩平等,一直到窮理盡性。窮理盡性是無上菩提,這個是什麼?這是妙覺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實報土,那是圓教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盡性的是再上去一層,妙覺如來,這就再沒有超過他的,他是最高的。他住哪裡?常寂光淨土,他離開實報土,融入常寂光,這就是窮理盡性。

  入常寂光之後,沒有身相,常寂光就是他的相。這個光明遍照,永遠不會退轉,妙用無窮,眾生有感,常寂光就有應。我們在此地,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切的一切沒有離開常寂光,我們看不到常寂光,常寂光看到我們。所以你要曉得,阿彌陀佛天天看到我們,一秒鐘也沒有空過,別說一秒,像彌勒菩薩所說的,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他也沒有放過,他對我們很清楚,我們點點滴滴他都知道。到必要的時候,他給我們一點信息,譬如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信願成就了,真信切願,沒有絲毫懷疑,對這個世界沒有絲毫留戀,他就會現身。阿彌陀佛就現身來告訴我們,告訴我們極樂世界那一邊已經註冊,有你的名字,告訴你壽命還有多長,到時候佛來接引你。你聽了很安慰,佛沒有白念,是真的,不是假的。有人在這個時候,他就向阿彌陀佛要求,我現在跟你走,我對這個世界沒牽掛了,我現在跟你走。大多數佛一定會同意,跟你約定三天、一個星期,這幹什麼?讓你有時間通知你的親戚朋友,讓他來助念,讓他親自看到念佛人走得這麼自在。

  海賢老和尚跟我們說過多少次,他是多少次的見佛,都要求佛帶他去,佛不帶他,佛勸他,你修得很好,表法表得很好,多住幾年,給佛門弟子做好榜樣,給念佛求往生的人做好榜樣,他真做到了。在我們想像當中,肯定阿彌陀佛有告訴他,你什麼時候遇到一本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佛就來接引你往生。他在二O一三年一月,有幾個信徒帶著這本書到山上,他一看到有人帶書,他就問:你們帶的什麼書?別人把書名一告訴他,歡喜。那個歡喜的樣子,許多人說,老和尚從來沒有這麼歡喜過,好像盼望著得到的寶貝,盼望多少年這寶貝終於到手了,用這個來形容他。你看馬上穿袍搭衣,最心愛的一件袈裟,穿上之後拿著書,請大家給他照相。這也是頭一次,一生當中老和尚從來沒有主動叫別人給他照相,沒有過,就這麼一次。三天他就走了,沒有生病,不要人助念。他告訴人,助念不牢靠,我自己念佛走,我何必要人幫助?一切正常,說走就走,做榜樣給我們看。這個表法的意義很深,告訴我們的信息,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有,他見過好多次;阿彌陀佛真有,跟阿彌陀佛很熟悉。我相信,他跟阿彌陀佛見面,我估計十次以上。你看九十二年,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

  對我們的幫助就太大了。我們這些年,淨宗依照會集本修行的人遭難,多少人批評毀謗,確實有少數人受影響,不敢學了,趕快換別的本子。他來給我們做證明,證明夏蓮居老居士所會的經是真經,裡面每一個字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會集經,開這個例子很早,漢朝時候就有,翻譯經的時候,那個時候叫合經,幾部經會合在一起,合經,就有,怎麼能說不可以?哪有這種道理!但是合經是可以,不能改動文字,改文字這是忌諱的,絕對禁止。因為你要改,別人也會改,過個幾百年之後改的地方很多,那就無所適從,所以決定不能改字。過去,王龍舒的本子,魏默深的本子,都改動了,都改動幾個字,改得沒錯,改得很好,但是這個犯規矩,不可以這樣做法。夏蓮居老居士三年把經會集起來,經過十次的修訂,細細檢查,沒有改動一個字。所以真經,不是假的。第二,證明黃念老的註解正知正見。他的註解沒有用自己的,它是集註,你看註解,這一段的文字從哪裡來,他都標得很清楚。他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一共是一百九十三種,這些資料來會集註解,正知正見,無話可說。第三個,為我們證明,我們這十七年,將近二十年,依照這個本子修行,依照這個本子學習,沒有錯誤。所以他要等這部書出來,這部書給我們作證。這部書是宏琳法師寫的,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蒐集許許多多資料,好多資料我自己都忘掉了,替我們辯別,替我們解釋,有根有據,解釋得很詳細,大家沒話說了。

  所以夏老的這部經,國家宗教局翻印淨土五經合訂本裡頭《無量壽經》就是用會集本,這個就是給大家說國家承認了,非常難得。所以我們淨宗信心最重要,沒有信心就不能往生。真正有信心,真正有願心,想往生極樂世界,對這個世界沒有留戀。有留戀又想去,這是腳踩兩隻船,不牢靠。要真正相信,真正發願求生,這個世間一切放下,條件就具足了。念佛功夫淺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往生條件就是信願,真的有信有願,這是往生條件。所以念佛功夫的淺深,到極樂世界插班,你插哪個班?如果真念到功夫成片,你生方便有餘土,不是同居土,品位高了。功夫成片大概是方便土下三輩;得到事一心不亂是方便土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品位高下;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亂,生實報土。這個是真有其事,但是不要緊。早年間,蓮池大師在世,蕅益大師在世,這兩位大師都是我們心目當中非常敬仰的。我記得好像有人問過蕅益大師,你往生極樂世界,生到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滿足?他的回答說:我只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滿足了。這個用心好,不爭品位。那是什麼?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學校,阿彌陀佛辦的學校,有小學、有中學、有大學、有研究所,我從小學一年級念起,我就喜歡了,蕅益大師給我們信息就這個意思。為什麼?無量壽,有的是壽命,從一年級扎根,這多好,有長時間親近阿彌陀佛。不要爭品位,要爭趕快往生,這個重要。這是說明往生極樂世界信願是大事,念佛是小事。念佛,臨命終時十句佛號都能往生,這是十八願,平常不念佛的。還有一個說法,平常十念,早晨起來念十聲佛號,晚上睡覺之前念十聲佛號,早晚都不忘記阿彌陀佛。但是最重要的是佛號不能丟失,那是決定往生,往生的品位高。海賢老和尚不認識字,農夫出身,二十年佛號不丟失,他就能夠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得大成就。我們看到形相,沒有看到他的根本,說不定他是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再來的,觀音勢至。我們這部經前面列的十六正士,都在西方極樂世界,他們都是證等覺菩薩,說不定是這些菩薩化身而來幫助我們,我們遇到災難、遇到困難,他們來幫助我們解決,堅定信心,無量功德。

  又《華嚴大疏鈔》第十三卷,清涼大師的,這裡面說的,「無有能過者,故號為無上。」解釋無上這兩個字。「真者,真實,無迷無妄」。凡夫不是迷就是妄,迷是迷失自性,妄是妄想、妄念。「正者,於理無差曰正」,理是標準,理是真理,理就是自性。「又無邪無曲曰正」,沒有偏,沒有邪,這也是正的意思。「又禪門解正法眼藏中之正字曰」,說這個正字的標準,「正者,是佛心之德名。此心徹見正法,故云正法眼」。也有人把這個後面加一個字,正法眼藏,意思都相同,正法眼藏。佛心之德名,佛的心是什麼?我們的真心就是佛心。我們今天所用的是妄心,不是用真心,妄心是眾生心、六道輪迴心,這講得明白一點。佛心是作佛的心,佛心是什麼?什麼是佛心?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那個心就是佛心。起心動念是迷,是偏,是邪。所以給你講最簡單的修行方法,你要想成佛,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看清楚、聽清楚是自性般若智慧,心怎麼樣?如如不動。沒有起心動念是佛;菩薩降一等,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菩薩見色聞聲不分別、不執著;我們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起心動念是根本無明,分別是塵沙無明,執著是見思無明,所以六道裡頭翻不了身,出不去。阿羅漢能出去了,阿羅漢再斷煩惱,就是見色聞聲他有起心動念,他有分別,他沒有執著,沒有執著是萬緣放下,阿羅漢真放得下。所以他能脫離六道輪迴,不再造輪迴業,執著是輪迴業,不造輪迴業。

  你看這修行多簡單,與誰都不相干,完全在自己,你真能這麼做就自覺了。佛菩薩千經萬論教什麼?就教這個。我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總要知道,我們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希望比去年輕一點,比上個月輕一點,比昨天輕一點,好,就有進步。如果還是這麼嚴重,還是這麼固執,今天一天白過了。縱然是念佛,佛號不曾丟失,也不起作用。為什麼?煩惱習氣太重了,佛號雖然是一天沒有丟失,敵不過煩惱。就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人事上,為什麼?看順眼的喜歡,看不順眼的討厭。這個麻煩在哪裡?跟眾生結怨,不知不覺就結怨了。這個怨要不離開六道輪迴、不能往生,來世還會遇到,遇到怎麼樣?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你說你冤不冤枉。他造業是他的事情,他能接受勸告,我們勸告他,他不能就隨他去!見了面還是笑面迎人,歡歡喜喜,這就對了。像海賢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怨恨過任何人,都是歡歡喜喜,笑面迎人。沒有看到老和尚發過脾氣,沒看到老和尚跟誰紅過臉,這是老和尚的功夫,這功夫得力了。

  貪瞋痴是三毒煩惱,再加上慢疑,貪瞋痴慢疑,五毒。希望我們這句佛號,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能把這五毒化解。他有,我沒有,我化解了。貪毒,餓鬼道的因;瞋恚,脾氣大,地獄的因;愚痴,畜生;傲慢是修羅,那是有福報的,沒有修福就在地獄;懷疑也很可怕,沒有信心,感得山崩地裂。現在很多地方大地突然一塊下去了,懷疑,那個地區的人疑心很重;山,現在講土石流,山倒下來了。沒有自然災害,都是人的業力感召,我們相信佛這個話。人心好,人心有轉變,災難就輕了;大的轉變,災難就沒有了。我們在國外聽到很多人說,這個災難是全球性的,不能避免。那中國呢?中國比外國輕,為什麼?習近平主席在帶頭斷惡修善,帶頭把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再恢復起來。只要有這個念頭,這一個國家災難就輕;真正能做到,這地區沒災難了。眾生不再造惡業,貪瞋痴慢疑都斷掉了,他怎麼會有災難?佛經上告訴我們,貪感得的是水災,它跟水相應;瞋恚,火災,火山爆發,氣候反常,多少地方聽說四十度以上,這是什麼?火,這屬於火;愚痴,風災,常常看到外國的龍捲風,那個損失很慘重;傲慢感得的是地震;懷疑,山崩地裂。佛法說人心所感。大自然是最美好的、是最健康的,怎麼會有災難?人要相信因果,善因善報,惡因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下面解釋「道」字,有兩個意思。第一個,「能通為義」,道是道路,成佛之道,是通往成佛的一條道路。「《俱舍論二十五》曰:道義云何,謂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涅槃是比喻,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不生不滅,叫涅槃。什麼不生不滅?自性不生不滅,除自性之外全是生滅法,只有自性不生不滅。所以佛法這個道路就是幫助我們回歸自性,明心見性。心是阿賴耶,阿賴耶迷了;如果覺悟了,阿賴耶就是自性,阿賴耶就是自性帶著迷變現出來的妄心。阿賴耶有多大?跟自性一樣大,沒有邊際。迷悟,迷了叫阿賴耶,悟了叫自性。明心見性能往涅槃城,涅槃城在淨土宗就是常寂光淨土,往生極樂世界最高的境界就是回歸常寂光。「又《華嚴大疏十八》曰:通至佛果,故名道。」佛道就是用這個方法幫助你成佛。第二個意思,「二者,涅槃之體,排除諸障,無礙自在,謂之道。」這第二個意思。涅槃之體、相、用,佛家講體相用,體是理體,相用是從體起用。理就是淨宗講的常寂光,儒家大學裡面所講的明德,這都是從體上說的。中國古人常講「本性本善」,都是從體上講的。它沒有障礙,無礙自在,真正得大自在,這叫道。雖然無礙自在,自在能現一切相,遇到緣它起作用,雖起作用,像《金剛經》上說的,永遠是無住生心、生心無住,這個要知道,就是說它永遠自在。你看看,我們今天這個六道輪迴,今天這個地球上這麼混濁,從哪裡出現的?從常寂光出現的,體是常寂光。常寂光能隨一切眾生的心願,你想什麼它就現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的能量,無量的相好,從極樂世界到阿鼻地獄,它統統能現,真的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無礙自在,這是道。

  《涅槃無名論》這上面說的,「夫涅槃之為道也,寂寥虛曠,不可以形名得。微妙無相,不可以有心知。」微妙無相,不可以有心知,這兩句話,不可以形名得,沒有辦法說出來,無法形容,它真能起作用。這一段話就是六祖大師所說的末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雖生萬法,不可以形名得,你得不到它,它的形狀,它的名字得不到。微妙無相,不可以有心知,它不現相的時候,不起這個作用的時候,微妙無相,一片光明,大乘經上稱之為大光明藏,用這四個字來形容,大光明藏。能不能想?想不出來,你的思想第六意識,範圍很窄小,包不過它,它太大了。這個就是不可得,無所有,不可得。無所有、不可得就得放下,不但放下,想都不能想,這叫無住生心。真正無住,應緣現相是他生心,他雖然生心,心裡沒有念頭。如果以為心裡有個念頭,那就錯了,是自然的。經上有比喻,好比我們擊鼓,我們鼓捶下去,鼓的聲音響,鼓它有沒有念頭,你敲我我要響一下?沒有。敲鐘亦如是,自性現相亦如是,它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妄心,阿賴耶起心動念,自性不起心不動念。我們的修學最大的難關,就是阿賴耶的障礙,起心動念。什麼時候練到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恭喜你,你見性了,到不起心不動念就見性。

  不起心不動念是大定,是什麼?自性本定。惠能大師的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沒動過,沒有搖晃過,本定。所以要求定才能夠入得了這個門。換句話說,八萬四千法門,實在講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都在修禪定,念佛的方法也是在修禪定,讀經的方法也是在修禪定。知識分子喜歡讀書,佛菩薩、祖師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部經,不要改,就這一部經天天念,念上幾百遍、幾千遍、幾萬遍,豁然開悟了。不要想經的意思,只要字沒念錯,句子沒有念漏掉,就行了。念到會背那是自然的,那是副作用,目的不是叫你背誦的,目的是叫你得定。得定是什麼?心裡沒有妄念、沒有雜念,就這個意思。把雜念妄想念掉,豁然開悟,就起作用了。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在修禪定,海賢老和尚一句佛號念了二十年得定,得定才開悟,叫念佛三昧;我們念《華嚴經》,叫華嚴三昧;念《法華經》,叫法華三昧,目的是在三昧。三昧得定,定到一定的程度,不定碰到什麼緣,豁然開悟,目的達到了。我們是什麼根性,用什麼方法,對了根性容易修,容易成就。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