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掀開經本,我們把上輩這段經文念一遍: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經須臾間。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阿彌陀佛者。應發無上菩提之心。復當專念極樂國土。積集善根。應持迴向。由此見佛。生彼國中。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
時間過得很快,這五天,沒想到我們到今天就圓滿了。「三輩往生」,這是第一段,講的是上輩,文字雖然不多,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黃念老的註解引用許許多多經論,內容非常豐富。如果我們要用他註解來講,兩個月都講不完這一段,所以註解希望同學們有時間的應當多看看。我們在講席由於時間的限制,只能夠提醒到最重要的部分,是我們當前修學必須要明瞭的、要遵守的,我們這一生才能夠有成就。
向下經文講到『修諸功德,願生彼國』,這句話就很重要。你看看不修功德不行,一定要修積功德。淨宗同學從哪裡修起?這一點不能不知道。多少同學修學,而在這一生當中不見得有成就,這是什麼原因?還是善導大師講的這句話,「遇緣不同」,我們沒有遇到殊勝的善緣,所以雖然是很想努力修學,始終不得法。這個話是實實在在的。
我們先說什麼叫「功德」?學佛的同修這裡要辨別清楚,功德跟福德不一樣,修福德容易,修功德不容易。功是什麼?功是功夫。你修行真有功夫,有功夫當然你就有收穫。譬如祖師們常講「持戒有功」,我們修行持戒有功,「三昧是德」,三昧就是定,所謂「因戒得定」,你持戒得定,這得定就是德。持戒是功,三昧現前就是德,叫功德。修定有功,智慧開了,「因定開慧」,智慧開了,這是德。福德可以與大眾共享,我有福可以跟大家共享;功德沒有辦法給別人,只有靠自己修。古德常講: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這是要靠你自己修的。不像福德,福德是我們修的福可以給人共享。
我們修的功德,我們迴向給他,他能不能得到?說實在話,得不到!必須他要跟著修,就能夠沾一點光,能夠得到幾分;他要不是跟著學、跟著修,他什麼也得不到,這個道理要懂。如果功德可以給別人,我們就不要修了,諸佛菩薩修的功德統統迴向給我們不就行了嗎?諸佛菩薩真的天天迴向,我們什麼也得不到。福德,我們真的享受到了,譬如居士林這個建築,這是三寶的福。我們有這麼大的場合,有這麼好的設備,我們在這裡面念佛,在這裡面學習經教,這是福。三寶的福,我們可以享受,但是功德就沒法子,功德才能了生死出三界。
就像《壇經》上六祖所說的「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講生死大事,修福報沒用處,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要修功德,功德可以了生死出三界。這功德跟福德我們必須要辨別清楚,有時候在事上講,相差不多,很接近,理上講有差別。可是我們學佛的同修對這樁事情不能不明確的辨別,明確辨別在用心。如果我們的心跟菩提心相應,這幾天所講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跟這個相應,你所修的福德都是功德;如果不相應,功德也變成福德。可見得,這難怪經上佛教導我們第一句話「發菩提心」,接著才「一向專念」,與菩提心相應是功德,不相應是福德。
佛法重在行,解是手段,行是實質,你能解不能行,你一生所修學的全都是福德,沒有功德;能解又能行,福德就轉變成功德。修行的方法很多,「修諸功德」,諸就不是一種,無量無邊。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怎樣去修?淨宗學會成立,我們定了五門功課,這五門是行門,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去做的。剛才講了,你認真去做,與菩提心相應,那是功德,與菩提心不相應是福德;福德不能往生,功德才能往生,這要知道。功德是離相,福德是著相,《金剛經》上講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帶業往生的人有沒有離相?沒有離相。雖沒有離相,他能控制得住,就是說這煩惱習氣他有能力伏住。在臨命終那一個極短的時間當中,他不起現行,他就能往生。如果臨命終時起現行,那他就不能往生。所以臨終關懷是非常非常重要,而且真的有內行人。
古來大德很慈悲,依照經論的教誨,把臨終關懷詳詳細細寫出來,寫成一本書,《飭終津梁》,我相信很多同學都看過。《飭終津梁》古人寫的,用文言文寫的,文字比較深,所以在民國初年,有大德發心把它寫成白話文,寫得更淺顯、更扼要,叫《飭終須知》,這我們都能看得懂。一定依照這裡面所說的去做,關懷臨終的人,幫助他往生。這是講伏煩惱的重要。伏煩惱要緊的還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平常要做,臨終時就容易了。平常不留意,臨終時候你再想做,往往業障現前,你自己做不了主,這個事情就麻煩。所以很可能把這一生的機會當面錯過,那就很可惜。
我們淨宗五門功課,五門不算多也不少,這五門第一個就是「淨業三福」,第二是「六和敬」。淨業三福是對自己,六和敬是處眾。我們跟大眾相處,如何能真正做到和睦,不起衝突、不起對立,沒有矛盾,和睦相處,佛教給我們六條。第一個是「見和同解」,這非常重要,我們的見解,就是想法、看法都能夠相同,其他都容易了。第二條「戒和同修」,至少十善五戒或者是十戒、六和一定要遵守;你要是不能受持,你就沒有辦法控制煩惱,你的煩惱習氣就伏不住。伏不住,到臨命終時決定生障礙,你就不能往生。平時要用功夫,最低限度的功夫,要學得像古人講的「八風吹不動」,臨命終時才有把握往生。就是決定不被環境所轉,不受環境的影響,這很重要。
順境善緣,凡夫容易起貪愛的心;逆境惡緣,你會起厭惡的心、瞋恨的心;見到別人比我好,生嫉妒心;看到別人不如我,生輕慢心,瞧不起人,這都是煩惱習氣。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個煩惱習氣起不起來?常常有,麻煩就大!真正修行人,像這些煩惱習氣要一年比一年輕,真正做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功夫,可以全部控制住。煩惱沒斷,才起來就有能力把它壓住,這就是古德所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種煩惱習氣剛剛冒出來,第二念就把它控制住,就壓下去了。總的方法,佛法裡面稱為「止觀」,念佛也是止觀。這句佛號提起來,觀;佛號提起來就把煩惱習氣壓伏住,那就是止。止是對煩惱習氣來說的,觀是提醒自己,我們把念頭轉在佛號上,念念不忘阿彌陀佛,也就是我們用一句佛的名號把所有一切的妄念、妄想全部把它打掉,這個念佛功夫就得力了。
五門後面,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我們的行門就依照這五條。五條為什麼學不好?這五條也有次第的,無次第當中還是有個次第。這個次第怎麼樣去紮根?根在孝親尊師,就是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我們沒有做到!你對父母有沒有盡到孝心?你對師長是不是真的尊敬?這兩條沒做好,這是根本的根本。因為這兩條沒做好,你雖然苦修了幾十年,到最後全盤失敗。好像我們蓋一棟大樓,地基沒造好,勉強蓋上去,禁不起考驗,大風一來的時候,這個房子就被吹倒了。我們今天學佛就像這個比喻差不多。我在這幾十年當中看得很清楚,真的把這些毛病看出來了。所以我們特別強調紮根,一定要把地基做好,你以後才會有成就。這個地基就是「淨業三福」,三福裡頭特別是第一條,第一條人天福,第二條是二乘福,第三條是菩薩福,一層比一層高!像三層樓一樣,頭一條是第一層,第一層裡的四句,我們把它落實在弟子規跟十善業道,從這個地方來紮根。
現在我們已經到七老八十了,我們學佛還要從這學起嗎?還要從這學起,不從這學起,恐怕臨命終時走不了,還要搞六道輪迴,那就錯了。所以我這幾年特別強調這兩門功課,《弟子規》跟《十善業道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大家一起學。對我們自己有好處,對家庭有好處,對你事業有好處,對你將來往生淨土好處就更大,千萬不能夠疏忽!這兩樣東西分量都不大,真正學好,百分之百落實到自己生活行為上,你的威儀就很像一個菩薩。人家見到你合掌稱你菩薩,很像菩薩,那菩薩的樣子就現前,這個形象就現前。所謂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你這個樣子就可以給社會大眾做榜樣,你說這個重不重要?
《弟子規》,蔡禮旭居士講得很清楚,他用四十個小時的時間,他自己的學習、親身的經驗以及他所見所聞,都做了詳細的報告。如果沒有聽到他講演的,現在他的屢次講演我們都保留錄相,都有光碟,我們這邊也有,也有拷貝,希望帶回家去多聽。可以把我們所學習的經典暫時放下,先專聽《弟子規》,專學《弟子規》,用一年的時間根紮下去。我一年的時間打基礎,像蓋房子,我打地基。一年之後,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你必然是事半功倍,你學的東西會得力,你能夠學得像,你能學得好!今天怎麼努力學都學不像,功夫不得力,就是沒有基礎。《弟子規》用一年的時間,基礎打下去,《十善業道經》跟諸位說只需要三個月,為什麼?你有《弟子規》的基礎,《十善業道經》三個月就可以畢業了。這個基礎堅固,然後你們受的三皈五戒就起作用。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它是以第一福為基礎,也就是說,真正能夠把《十善業道經》、《弟子規》學好,三皈五戒就做到了。你在這裡授受三皈五戒,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前面第一福做不到,我們受三皈五戒都是結緣、都是形式,阿賴耶裡面種一個善根,這一生當中不起作用。你看看有了具足眾戒,皈戒、皈依,這三皈是覺正淨,然後具足一切戒,菩提心才能發得起來。第三福第一句「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這一句話不太好懂。深信因果,如果在第一福裡面講,我們好懂,我們一般講到因果,都會想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我們凡夫都懂,那還去跟菩薩講什麼?對菩薩講深信因果,這個意思決定不是跟凡夫說的,這是一個特別的因果,什麼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因果很多菩薩不知道。你說善因善報、惡因惡報,誰不知道?凡夫都知道,還用得著菩薩嗎?但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很多菩薩不知道。這是世尊慈悲特別提出來,告訴這些菩薩修念佛法門成佛最快、最穩當,是這個意思。
接著再是「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後頭兩句是一樁事情。到深信因果,它總共十一句,前面九句都是自利、自度,後面兩句是度他。勸進行者是行動、度他。眾生根性不一樣,千差萬別,我們用一門度不了一切眾生,所以你要讀誦大乘。讀誦大乘,你的善巧方便多了,你才能度無量眾生,眾生喜歡什麼,你就跟他講什麼。所以這十一句,前面九句自度,後面兩句度他,菩薩要度他,所以要廣學多聞。如果自度,到深信因果就行了,一門深入,念佛往生,上上品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就證得佛果,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現在才真正明瞭,要想功夫得力,要想快速成就,先把根基打好。如果不從這上面下功夫,你什麼都不能成就。我們學佛如是,世間法亦復如是。
現在這個社會之亂,全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沒有出現過這麼樣亂的社會,不是一個地區,全世界。為什麼這麼亂?中國人把老祖宗的教誨丟掉了,《弟子規》是我們老祖宗的教誨,從堯舜禹湯一直到清朝末年,每個人都學,沒有一個人不學習的。滿清亡了之後,民國成立,在民國初年,大概在民國十幾年左右還學到一點,民國二十年之後,逐漸逐漸就淡薄了。現在這半個世紀,五十年了,二次大戰之後,完全沒有了,所以社會亂了。西方人過去都信仰宗教,都信神也信因果,所以社會制度也相當良好。特別是這半個世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可以製造機械,利用機械可以能夠飛到其他星球上去,太陽系這幾個行星都想去探險。我們相信再過個幾十年,這科技更進步了,恐怕真正要去探險外太空,太陽系以外的太空,所以人不相信神,從前說這都是神造的。現在去探險到了月亮那裡去。
那個人登陸月球那一天,有個同修打電話給我,問我說:太空人登陸月球,電視已經做很詳細的報導,我們還要不要念月光菩薩?日光菩薩我們要不要念?我們從這個疑惑就知道,科技發達的時候,把宗教信仰就斷掉了。我告訴他,月光菩薩、日光菩薩還要念,為什麼?他住在這個月球上,他跟我們不是一個空間維次,我們看不到他。就好像我們這個世間,世間人大家曉得,人鬼雜居。我們跟鬼同住在一個場所,不同維次空間,我們看不到他,他也看不到我們;偶爾很少的機會也會碰到。所以我們要知道,科學再進步,它不是萬能的,它還是有限度的。
我也跟諸位報告過,地球上也常常發現外太空的人,發現了飛碟,就是說他們的交通工具比我們進步,飛行的速度比我們快,我們今天的飛機,最高速的飛機跟它相比望塵莫及。而且它的飛行工具可以在空中停住,可以很大的速度就消失了,這都是我們趕不上的。有些人說,這些人是不是就是神?我們相信他不是神,他是人。如果要是神,不要用交通工具,為什麼?神有神足通,神足通飛行變化,他不需要。我們在筆記小說裡面都看到很多,《聊齋志異》裡頭,《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都看到過,寫的是什麼?仙人,還有狐狸,狐狸修行修成功的時候也了不起。他們需不需要這些交通工具?不需要,他到很遠的地方去,他能身上變成一道光,他就走了。這個現在用科學理論來講很合乎道理,身體是個物質,他能把物質轉變成能量,能量的速度就快,他到達某一個地方,又把他的能量恢復成物質的身體,他就現形了。這在科學裡講得通,我們沒有辦法做到,那比交通工具好多了,不受這些交通工具限制。這外太空人到地球上來訪問還要坐工具,還要坐太空船,他是人,他不是神,他是屬於人道。這說明人不一定是我們這個地球上有人,其他星球有人的很多,人道!他不是天道也不是鬼神道。
修功德,你的能力就會發現,定能發神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小乘須陀洹,須陀洹八十八品見惑斷了,他得兩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天眼不需要用望遠鏡,不需要用顯微鏡,不要用科學儀器,他能看透。我們在七樓,我們往下一看,下面六層樓清清楚楚,天眼通,須陀洹這個能力就現前了。我們有沒有得須陀洹?看看就曉得了!隔一張紙都不行,都看不見了,那說明你沒有功夫。
天耳通要是得到,不要用手機了,再遠方的音聲,你只一作意,就是一注意都聽到。所以須陀洹跟須陀洹要溝通,他們不需要用錄相,再遠的地方就像面對面一樣,談話交談的時候不要用機械,你說這多方便。我們用這些多累贅,而且聽說手機的電磁波傷頭腦,用多的時候,將來頭腦都要麻木,不是好東西,最好不要用。這機械的副作用很大,除非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我也有個手機,一個月難得用一、二次,我手機不開,我也不曉得號碼多少,不知道。所以我充一次電池大概都用一、二個月,充一次電池。最好不要用它,我們這是說養生之道,不要受這些電磁波的干擾。
所以世法裡頭聯合國做世界和平工作,從一九七0年開始到現在三十多年了,有沒有效果?這大家都知道,這個世界是一年比一年不和平,衝突頻率年年都是在往上升的,災難一次比一次嚴重。我們要深深的去反省,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出在沒有學《弟子規》。我今天是直截了當跟這些參與聯合國的人士接觸交談,我是直截了當告訴他,我說真正要能把衝突化解,和平要落實,我們這個世間全民,就是全世界男女老少一起來學《弟子規》,衝突自然沒有了。
《弟子規》學習的目的在哪裡?這是人家一定要問的,目的是在教人人心地純淨、行為純善,目的是在教家家和睦相處、幸福美滿,你說好不好?哪個不要?人人都要!它確實可以幫助你達到。所以我們要把《弟子規》向全世界推動。難得他們聽了我的話也能相信、也能接受,所以要跟我合作。我們要把教材趕快提供給他,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世界來推動,好事情!這就是七十年代,一九七0年湯恩比博士所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孔孟學說,大乘佛法」,孔孟學說就是《弟子規》,四書五經、十三經不行,太深,沒有人聽得懂!大乘佛法裡面,這《華嚴》、《楞嚴》、《法華》沒用處,也沒人聽得懂,《十善業道》。大乘是《十善業道》,孔孟是《弟子規》,決定能救這個世界,對世法的功德利益我們不能不曉得。
所以我們好好的從這上面去學。然後你三學、六度、十願。十願是法身菩薩修的,我們天天在念「禮敬諸佛」,我對這個人討厭,我看不順眼,你禮敬諸佛,這個人要除掉,是不是?還打個括弧「某某人要除掉」,哪有這種道理!禮敬諸佛,諸佛是直接指的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是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而禮敬最重要的是教你禮敬未來佛。我們對於一切眾生是不是用真誠清淨平等來禮敬?所以「十願」真的不好修,真的是太高了。為什麼?清淨平等覺現前,你才能修普賢十願;你沒有真誠清淨平等,普賢十願只能夠念念。知道那菩薩修的,我們還做不到。如果我們努力按照這個層次,從《弟子規》、《十善業道》紮根,然後再修三皈、眾戒,一步一步往上提升,能達到。
所以十願是法身菩薩修的,這要知道。在《華嚴經》裡面講,不是法身菩薩可不可以修?行。《華嚴經》講十種當機,裡頭有一種叫大心凡夫,大心凡夫可以參與華嚴法會。所以大乘教也包括我們這個人間的眾生,乃至於三途裡面的眾生,他為什麼能發這麼大心?過去生中阿賴耶識裡頭薰有種子,有大乘種子,雖然墮落在人道或者墮落在三惡道,如果緣遇得殊勝,能把阿賴耶識這個種子引發出來,所以他可以學,他能有成就。我們這五門功課一定要清清楚楚,一定要透徹的明瞭,把它變成我們日常生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的準則,這才行。
世間人最大障礙,欲望,欲望裡面頭一個,求財。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佛在一切經裡面都給我們說,這三樣東西能不能求得?我在早年學佛,我沒有起這種念頭,對老師沒起這個念頭,老師主動教我。我沒有問他,他給我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我們學佛之後就聽了很多,可是誰能夠信受奉行?聽多了,就所謂是老生常談,不留意,不肯真做。果然真做,的確有求必應。求財得財,這個求所得的是你命裡頭沒有的,這是求得的,命裡有的那就不必說了。命裡沒有,你求得了,命裡頭沒有聰明智慧,你能求得;命裡頭沒有健康長壽,你也能得到。佛教我們修三種因,這三種因就是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裡面,布施裡面有財、有法、有無畏。菩薩六度,如果把它歸納起來,這六個科目用一個「布施」就全包括了,持戒、忍辱是無畏布施,精進、禪定、智慧是法布施。所以菩薩行歸納到最後一個字,就是布施。
布施是教你放下,是教你捨,捨後面就有得。「捨得」這個名詞是佛教的,現在社會上很多人會用,但是不知道這個術語是從哪來的?是佛門的。你能捨你就有得,你捨財你得財,捨法得聰明智慧,捨無畏得健康長壽,能捨就有得。可是得了之後還是要捨,第二個捨得是把你得到的也要捨掉,那就變成功德。如果你捨,捨了後頭得到,你就在那邊享受,那是福德不是功德;把我所得到的也捨掉的時候,那就變成功德。那個功德果報就殊勝,就不可思議!
佛教導我們的,我們要能夠體會到其中的真實義,要真正肯幹。你有智慧觀察哪個地方需要,有智慧的人會用錢,真的是一個錢當一萬個錢用,用得妥當;不會用錢的,拿一萬塊錢去造罪業,去墮三途,那你就錯了。唯有智慧開了,你就會用錢,用得很妥當,能夠幫助一切眾生覺悟,能夠幫助一切眾生離苦,你說這個多有價值、多有意義。
「修諸功德」是助緣,目的「願生其國」,這一句比什麼都重要,這一句。唯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果報叫究竟圓滿,一生成就無上菩提,你在任何諸佛國土裡面你都做不到,唯獨西方極樂世界能做到。你要問他為什麼做到?他能做到?第一他長壽,無量壽!大乘教裡面常講,菩薩學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這時間很長。如果在極樂世界,三大阿僧祇劫不算長,很短。為什麼?人的壽命是無量壽。譬如你壽命有一百歲,現在你修這東西需要多少時間?需要三年,一百歲的壽命三年就能完成,很容易。西方極樂世界就彷彿如是,有很長的壽命,三大阿僧祇劫你就修成佛果,在西方的時候容易,所以西方叫一生成就。古德又常常講,這個法門叫一生成就的法門,不要等到第二生。單單說這個壽命就令人非常羨慕,只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才能得到,你在其他任何諸佛國土都做不到。壽命雖然有長,但不是無量的,西方世界是無量壽。
西方世界的生活一切都是自然的,都是隨著自己心念變化出來的,不需要經營,不需要自己去操心!想什麼,這個東西就現前了,就在面前。譬如講飲食,想吃什麼,這個東西就擺在面前,不想要,不想要就沒有了。這個道理科學家懂得,但是現在曉得這個道理,有這個可能,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才能做到?這是能量跟物質的轉變。需要的時候把能量就變成物質,我們來受用,不需要,這物質就又回歸到能量,沒有了。西方世界能與質的轉變是隨著自己意念,所以你還有什麼貪求的?
西方世界生活環境清淨莊嚴,你居住的宮殿,宮殿裡頭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的。不像我們很多需要的東西,很多累贅,這些家具陳設好多。西方世界不需要,要的時候馬上變化,我需要一張桌子、講台,立刻就變出來;不需要,馬上就沒有了,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你們想想看,這種生活方式我們嚮不嚮往?嚮往就要下定決心願生其國,不能不去。你要不去,那就是愚痴,愚人!聰明人決定要去,他真能去得了,不能懷疑;懷疑,問題就出來了。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三個字:信、願、行。行裡面就是這個世間拉拉雜雜統統要放下,決定不能沾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功德要認真去修積,積功累德、斷惡修善。功德裡面第一殊勝的功德,幫助眾生覺悟。眾生有苦難當然要幫助他,那是小事;唯有覺悟,他才會選擇淨土,他才會「願生彼國」,這個願就重要了。信願行!行,總的來說依教奉行,我們用什麼方法斷惡修善?用什麼方法積功累德?我們這五門功課就夠了,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足夠了,可是你要認真去做。
我們雖然提倡這麼多年,真正用功得力的人很少,那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不知道從哪裡做起,沒有一個很具體的方法。自己以為都修得不錯了,都覺得是對父母很孝順,對師長都很恭敬,很多!六十歲的、七十歲的、八十歲的聽到《弟子規》的講解之後,慚愧心生起來,本來我覺得不錯,這一聽,我做得太少了,沒做到。《弟子規》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的標準,你要拿這個標準來衡量自己;「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道經》是標準,你拿這個跟你自己對一對,你到底做了多少?天天要核對一下。早晨讀經提醒自己,晚上讀經反省,我這一天到底哪些地方做到?哪些地方沒有做到?做到的,希望能保持,不要失掉;沒有做到的,趕緊要去做,這叫真用功。這是真正願生其國。
對於世尊釋迦牟尼佛、對於阿彌陀佛、對於十方一切諸佛,他們的教誨深信不疑。你看看《無量壽經》是簡單,講的十方諸佛,《彌陀經》上講得比較詳細,你看六方佛讚那段經文很長,說明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講淨土三經的。這個讚佛就是宣揚西方極樂世界,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讚歎。沒有一尊佛是障礙人往生極樂世界的,沒有!唯恐你不發心修這個法門,唯恐你不發願求生淨土,十方諸佛都歡喜。
你要是不相信,有懷疑,那你是沒有福報,這就是說你業障很重。有一些初學的人,聽到西方就懷疑,問題就來。這地球是圓的,哪裡有西方?我們乘飛機往西方飛,飛幾個小時又飛回來了,西方到底在哪裡?佛在經上講的西方,沒有指我們這邊東南西北,沒有!沒有說地球的西方。所以至少我們要認定娑婆世界的西方,娑婆世界太大!
早年,我們總以為佛經上講的娑婆世界、大千世界,大概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銀河系,我們常常是這樣想法,把銀河系看作是一個大千世界、是娑婆世界。我這個觀念很多年了,遇到黃念祖老居士之後,他告訴我銀河系不是大千世界。那小千世界行不行?也不是,那是什麼?單位世界。這是我們從來沒想到的。銀河系是個單位世界,須彌山就是銀河系的中心,一個銀河系是一四天下,一個單位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娑婆世界有多少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
十億個銀河系,這是娑婆世界,這個大千世界。那個西方,西方在哪我們找不到!不曉得。所以不要去管那個方向。好在有一個訊號,像我們駕飛機,它有航線、有訊號,跟著這個訊號就決定不會錯了方向。這個訊號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個訊號。在這個大宇宙當中,這個訊號是絕對不會錯的,你要有信心,你不能夠懷疑。你要是一懷疑,你就錯了,這機緣就喪失。所以經上講得好,『臨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佛就來接引你,你跟佛的訊號保持著不中斷,所以臨終一念十念感應都現前。最重要的是臨終那一念,這個訊號要暢通,平常暢通,到臨終時忘掉、不通了,你就去不了。
我們念佛要養成一個習慣,什麼原因?就是希望臨終那個時候一樣保持暢通無阻,希望心裡頭能保持這一念。這一念叫正念,除這個念頭之外都叫邪念。我們就想想,我們從早到晚正念有多少?邪念有多少?這就知道了。在念佛堂念佛,一面念佛,一面還在打妄想,這很可怕!很恐怖。可是諸位要知道這種現象也是正常的,為什麼?凡夫!無量劫來你煩惱習氣在薰修。你今天剛剛學到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把一切雜念都去掉,你是佛菩薩再來,你不是凡人!凡人哪裡能做到?決定做不到。
你看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我在《文鈔》裡面看到有好幾段,不止一個人,有人向老和尚請教。我們在一支香裡面,(大陸上那個時候念佛堂燒的是長香,一支香一個半小時),念一個半小時的佛,雜念還是很多,問印祖怎麼辦?用什麼方法來克服雜念?還是用念佛。這說明你念佛的功夫還不到家,還沒有伏住,繼續努力,那就對了。不要用其他的方法,其他的方法會有障礙,會把你帶錯路,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
所以祖師說,那個善根深厚的,業障比較薄一點的人,在念佛堂經常念佛,大概三年到五年,一支香裡面還會有三、五個妄念,那個功夫就算是不錯了。一支香一個半小時,念佛的時候還會有三、五個妄念,就很少了。我們現在是念一支香,恐怕有三、五十個都不止!這個佛號跟雜念它混在一起,這就說明我們業障習氣有多重!就是真幹,不要換別的方法。念佛這個方法伏煩惱是最有效的,比其他法門都殊勝。我們伏,伏不住,伏不住是功夫不到家,繼續努力,要明白這個道理。
另外一個助緣,就是我們對於這現實生活要看得淡一點,這個幫助你減少妄想。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一定要淡薄,不要計較這些東西。這個東西都是生死輪迴的根,無量劫來搞生死輪迴搞得太苦了,我現在還要搞這個嗎?什麼都要放下,什麼都好,隨緣不攀緣,我們的心就定了。這是對念佛功夫得力有很大很大的幫助,就是把一句佛號抓住。
人在這個世間苦短,我二十六歲學佛、聞到佛法,今年都八十歲了,想起學佛就像在昨天一樣,你說人有什麼意思?五十四年當中到處流浪,這到處流浪有一個好處,無家可歸!對「家」的念頭沒有了,這是好事情,沒有家的念頭。無論在哪個地方,我們的心態就跟住旅館一樣,這裡有緣住幾天,過幾天又到別地方去了,沒有絲毫留戀!放下很簡單、很容易。
我們在澳洲建了個道場,現在我交給悟字輩年輕人自己去管理去,我不聞不問,很容易放手。我們過去在美國也建了道場,在台灣也建了道場,我們捨棄是一點點痕跡都沒有,這就是長時期流浪的好處,容易放下。樣樣都要放下,決定不要執著。年輕的時候,我也很喜歡玩照相機、攝影這些東西,我玩過小型的電影,可是時間都不長,大概五年、十年統統放下了。對這個東西了解、明白了,再也不搞這些。尤其到晚年,晚年往生的時間愈來愈近,就是愈來愈要放下,不能有絲毫留戀。絲毫留戀在往生的時候都產生障礙,所以現在要統統捨,要把它捨得乾乾淨淨。
怎麼個捨法?出家人無論是在台灣、在海外的,我認識的很多,還都不錯,對於故鄉都沒有忘掉,要到故鄉老家去建一個寺廟,很多。這個事情我也沒有例外,我也到老家,我沒有建寺廟,我就建一個學校。原來這個想法是建立一個多元文化社教中心,現在地方政府告訴我,中心在中國是屬於第四等的,這個地位不高,不能對外活動,就是跟國際上不可以交流,它的地位太低了。看到我們這個活動將來一定會跟國際發生關係,所以就希望我們要提升,我們也是隨緣,把中心提稱為學院。所以現在我們辦的「文化學院」,屬於省級的,不是屬於縣的,可以接受國外的資助,也可以跟國外學術界交流。因為學院是跟大學是相等的,是一個獨立的學院,所以現在改成學院。我還在國內找一個人給我擔任院長,我不能回國,你們聽到一定都很難過,我為什麼不能回國?我們的同胞太熱情了!太熱情,我就受不了。我自己雖然沒有回去,我們這個事業在國內建立,佛法在國內一定會發揚光大。我們在佛法教學方面,我們是把它看作教育,經典是教科書。
同時諸位同學一定要曉得,現在這個時局是整個地球,哪個地方有動亂,我們都不太平,都要受到災難。我們沒有這個緣,那就不強求,人總是要隨緣不攀緣,現在有這個緣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動來找我,我們把這個理念讓他去落實來推行,好事情。它的組織,全球參加他們的組織有三百五十多個國家地區,你說這範圍多大!它屬下的有七千五百多個學校,分布在全世界,聽說北京還有一個,屬於聯合國的。我們的《弟子規》跟《十善業道》能夠讓他們去來推動,很快就能夠普及到全世界,這個工作我們要做。
我們新加坡鄰近的印尼,印尼我跟他往來雖然時間不長,但是關係非常之好。我跟他們建議,希望他們國家能有一個仁愛和平講堂,結合各個不同的宗教在這裡頭講經教學。我們不同宗教在一起互相學習,宗教才真正能團結。我們把許多的誤會化解,走向和平,我們發揮神聖愛的教育。印尼政府非常歡喜,現任的總統很支持,那我就不能不去,我要把這個事情幫他促成。他們的宗教領袖,政府這些官員,像他們宗教部長、教育部長熱心支持。這個事情是我提起來的,所以我一定會把它做成。這個地方做成之後,會對於這個地區安定和平帶來很大幫助。我們新加坡總統納丹先生知道我在做這個事情,還特別鼓勵我,重要!「法師,這個事情重要,你一定要好好的認真去做」。我們也感謝總統的支持,他對這個事情這樣的關心。
所以我們全心全力,我們的人力、物力、財力,今天做什麼?做世界和平的工作。我們的方法就是《弟子規》,就是《十善業道》,希望這兩樣東西能夠遍及全世界。除這個之外,我們還要全心全力培養老師,《弟子規》要人講,《十善業道經》也要人講,要培養老師,這個老師就是國際性的。將來在聯合國配合之下,對全世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我們做出具體的貢獻。這就是湯恩比博士所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孔孟學說《弟子規》、大乘佛法《十善業道》。我們把這個東西推出去。
這兩年當中,我們也在各地方辦了十幾次講座,很有效果,我們的信心建立了。這個東西有效,比聯合國開會有效,那個開會我覺得是勞民傷財,沒什麼意思,辦講座、上課有效。我相信上一次在新加坡這三天的課程,有一些同學們參加了,很受感動。新加坡這一次辦的是賴居士,他來邀請主辦的,也是對新加坡的一個回饋。這事情辦完之後,我聽說他已經移民到韓國去,他離開新加坡了,很難得。所以要記住,我們多做好事,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做我們往生的資糧,成就善業,感得臨終佛菩薩來接引,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經上講得好,『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胎生的,所以到那個地方沒有父母之緣,在什麼地方生?蓮花裡面生的,七寶蓮花裡頭化生。所以西方這個世界是很特殊的,蓮花一開,你就看到那個人在其中。那個人不是小孩,不是像我們這樣慢慢長大的,不是,慢慢長大就有生滅,西方世界沒有生滅。你一看這個人長的樣子跟阿彌陀佛一樣,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每一個人面貌都一樣,都是金色身;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我們這個世間相貌好的人,西方世界那殊勝太多!這個經上釋迦牟尼佛也用比喻來告訴我們,我們世間大梵天王這相貌最好、福報最大,摩醯首羅天王都比不上,差遠了。換句話說,自性圓滿的顯露。自然化生,上面加了「自然」就說明不是胎、卵、濕、化這四種生,叫自然化生。
『智慧勇猛』。這就是能力、本能現前了。智慧現前,無明煩惱就斷,無明既然斷了,諸位想想看,那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還有問題嗎?無明是煩惱的根,從根拔除了,所以見思、塵沙、無明統統沒有了。自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今天我們藉著科技的工具,諸位的心要清淨、要有智慧,不能動感情;動感情,你就錯了。無論在什麼地方講經,你都能看到影像,都能聽到聲音,你說這多方便。不一定要天天在一起,天天在一起麻煩大!在一起幹什麼?造業。所以我自己講經的攝影棚沒有這麼大,很小,我講經就是一個人,沒有聽眾,就是攝影機對在我的面前,我就對它講。同時有網路、電視播出去,全世界都可以看到。
現在我們的衛星,今年增加一顆,現在是五顆衛星,全球都能收到。去年我們只有四顆,歐洲收不到、非洲收不到。正好我去年就到埃及去訪問,到義大利去訪問,那個地方收不到。我說不行,一定在那裡補起來。所以今年元旦我們又加一顆衛星,補足了,全球可以收到,方便太多了,無論在哪裡都還是天天在一起相處。所以諸位要常聽,不要問問題。不要問問題,常聽。常聽,你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你有問題是你沒有聽經,你聽得不多,常常聽沒問題了。所以勸大家常常聽經,多念佛,少疑問,這樣就好,你心是定的。定了,智慧就現前,智慧現前,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所以這些道理我們要懂。
經上又告訴我們,『欲於今世見阿彌陀佛』。很多人都希望,我們還沒有往生就想見阿彌陀佛,你能不能見到?可以有這個願,不能有這種思想。有這種思想是妄想,你看念佛不是叫你念一心不亂嗎?你還天天想著我要見見阿彌陀佛,沒有見到還不放心,你對阿彌陀佛打個大問號,這個問號就是你的障礙,你怎麼會見到!到你心清淨,什麼念頭都沒有了,見阿彌陀佛念頭都沒有,阿彌陀佛就現前,你就看到。不能以有心見,有心見不到;也不能以無心見,無心也見不到。那要怎麼能見到?亦有心亦無心行不行?還是見不到。清淨心現前就見到了,所以真誠清淨平等覺,我們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解、同行,哪有見不到的道理!
所以常聽經非常重要,聽經跟念佛的功德相同。《楞嚴經》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就是此地講的「欲於今世見阿彌陀佛」,現前。當來是什麼?當來是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現在著重在現前,你看看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怎樣能見?憶佛念佛。聽經是憶佛,憶佛跟念佛的功德是相等的,所以聽經相等,你聽經經裡面字字句句都是在那邊讚歎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你聽多了,你就常常會想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那叫憶佛。為什麼?念頭換過來,不想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太苦了。
這個世界你一生當中遇到一個真正好人,關心你的人,太難太難了!父子兄弟都靠不住,別人就更不必說了。西方極樂世界無論是佛、是菩薩,海會大眾個個都照顧你,個個都關懷你,你不到那裡去,你到哪裡去?所以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才曉得這個地方是應當要選擇的。何況諸佛如來這麼樣懇切的來介紹、來推薦,我們還對他懷疑,還不能接受,那自己沒福。所以見佛不是見不到,確確實實是能夠見得到,這在經論裡面都說了很多。古人學佛沒有能夠大徹大悟,總是有疑惑,有疑要問,為什麼?疑是學佛的嚴重障礙,一定要斷疑生信。疑破壞你的信心,也破壞你的願心,信、願被破壞,怎麼能往生?往生這三個條件,信願行,行就是一向專念,一向專念裡面要有懷疑,這個一向專念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決定不疑,那就要靠經教,經教裡面有些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搞清楚。
實在講,古大德註解非常豐富,尤其是這些重要經典,多讀多聽。現在講經的人愈來愈少,我早年也想出很多方法,希望將來這個緣成熟了,我找一些來念註解的,找人來念註解,把它做成錄音帶,或者把它做成光碟也可以。光碟這個畫面上,像電視畫面上,不要人的面,要什麼?要經文,你可以看到字,又可以聽到聲音,把古人重要的註解念出來。這種光碟流通,對於學佛的人一定有很多的好處。我希望我們將來文化學院建立之後(大概明年我們可以開幕),這是我們重要的一項工作,流通古人註解。像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還有《疏鈔演義》,我找人來念。蕅益大師的《要解》。這《無量壽經》慧遠大師有註解,隋朝的小慧遠,夏老的會集本,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
念,將來光碟上可以看到文字,可以聽到聲音,你每天恭恭敬敬的聽,跟著這個來讀誦。古德常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規規矩矩恭恭敬敬在聽,就像聽蓮池大師給我說法,聽黃老居士給我說法。恭恭敬敬聽,這是戒,持戒;一心專注這是修定,聽經就是修定;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聽錯,那是慧。果然從頭到尾聽上一千遍,肯定有悟處。你會聽得很歡喜,為什麼?遍遍有悟處,遍遍不相同,所以永遠聽不厭。這個效果絕不亞於講堂聽法師講經,決定不亞於,果然一門深入,無量的功德。
蕅益大師《要解》裡面假設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我們大家常常有的。因為大乘教裡頭常講,淨土《觀經》裡頭也這麼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我們淨土宗所講的,這是念佛理論的依據。為什麼要念佛?這兩句話給我們解答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有人就問,既然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為什麼不念自佛去念阿彌陀佛、去念他佛?這問題問得很好。蕅益大師回答,他說這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自他不二,這一句話重要。正是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的「佛法是不二法」,如果說自佛、他佛阿彌陀佛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確確實實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如果你在這裡面還是生妄想分別執著,你不願意念阿彌陀佛,大師說你人見沒忘,《金剛經》上講破四見,「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你人見沒忘。你還執著有人,執著有人,當然就執著有我,我跟人對立,你是凡夫!你這是迷惑顛倒,你沒有覺悟。如果你偏偏一定要念自佛、念自性佛,你的我見還在,你我見沒破,這是比較深一層的。
大師接著用「四悉檀」來給我們解釋,悉檀,悉是普遍,檀是布施。所以「悉檀」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遍施。我們的布施要用清淨平等心,不分任何對象普遍的布施,布施到遍法界虛空界,這個功德就圓滿了,這四種!我們要常常有這個心。四種裡頭,頭一種「世界悉檀」,所以講這個名詞一般人不好懂,我們用現在的話說,布施歡喜。我們令一切眾生都能生歡喜心,這就叫做世界悉檀,布施裡頭以這個為中心,這是主軸。「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就是世界悉檀。我們有沒有這個念頭?有沒有這個心?無論在哪個地方碰到一切眾生都叫他生歡喜心。我們對人是恭敬謙虛、和顏悅色,大家看了歡喜。
後面三個跟這都有關係,怎麼樣布施歡喜?所以第二個叫為人,「為人悉檀」,用現在話來說,生善。我們要幫助一切人生起善心、善念、善行,我們要帶頭幫他。幫他的時候,說到要做到,他才能歡喜,他才會受感動!我說到做不到,沒用處。人家那個地方有災難,我在此地,上一次從香港回到這個地方來,聽到印尼有災難,就是這個地震、海嘯,我從這邊經過就回到澳洲去了。在這個地方,我寫了一封信給印尼總統,送了十萬新幣幫助他們賑災。我們去問到的時候,同時我們也要做到,你不做到,那是假的,那有什麼用處?一定要做到。我建議做一個仁愛和平講堂,我也要出一些力量來幫助他,不能說空話,千手觀音眼到手到,那不到怎麼行?你們大家供養我的錢,我跟你們說,我已經幾十年,至少有三、四十年沒有用過錢,這錢對我沒用處!這錢做什麼用?都做這些好事。最重要的一樁好事,幫助別人開智慧,所以仁愛和平講堂是幫助眾生開智慧的,統統拿去做這個事情。
我們現在在國內辦的學院、辦學校,這都已經在著手籌備,我們希望辦一個從幼稚園到大學,辦一個完整的學校。現在國內有人送一塊地給我,中國畝七百畝,大概差不多可以辦學院。地方政府也非常支持,我們在籌劃這個工作。我們這個學校著重於倫理道德的學習,希望把儒、佛的教學能在這個地方建立起來,然後我們有這個緣分跟聯合國有這麼一個合作的項目,我們會推動到全世界,這是緣來了!緣不來,我們沒事;緣來了,不能不做事,統統為眾生。
第三個破惡,這是「對治」,對治就是斷惡修善。最後第四個「第一義」,那就是契入佛菩薩的境界,這是達到究竟圓滿。所以這是四種遍施,幫助別人生善、幫助別人斷惡,就是中國教育的意思;最後一條就是幫助眾生證果,達到究竟圓滿。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