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三十二頁倒數第五行,科題「智光妙用」,有四個小段,第一個小段「慧光普照」。我們看經文,只有兩句:

  【願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上段表無量壽,本段表無量光。無量壽,體也。無量光,相用也。從此體無量壽的相用流出無邊之化德化益」。化是教化,德就是教化的功德,包括我們現在所說的教化的智慧、教化的理念、教化的方法,這些都是德。益是利益,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特別是彌陀的教誨,確實能幫助我們離究竟苦,脫離六道輪迴,得究竟樂;往生極樂世界,不退成佛,這是究竟樂。所以說流出,從無量壽體中流出無量無邊的化德化益。

  下面引善導大師的話說,「善導大師《定善義》」,大師有《觀經》的註解,給我們講的定善。「一一誓願為眾生」,這個一一誓願就是前面我們學過的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為眾生,沒有一願是為自己而不為眾生的。這個是我們要學的,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向阿彌陀佛學習。「今此偈頌,正顯是心」,這兩句偈顯示出阿彌陀佛的用心。看經文,『願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阿彌陀佛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是從體上講的,無量光是從相上講的、從作用上講的。他放光普照十方剎,為什麼?我們知道,佛化身無量無邊,每一尊化身佛光明都普照十方剎,到十方剎去接引念佛求生淨土的人。

  十方佛剎無量無邊,十方剎土裡面接受本師教誨,像我們這個世界,娑婆世界,這是一個佛剎,釋迦牟尼佛的佛剎,世尊在這個世間勸導大家,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十方諸佛,每一尊佛在他自己教區,這個教區就是三千大千世界,這其中九法界,最高的菩薩,緣覺、聲聞,下面是六道,叫九法界的眾生,勸大家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為什麼?無量無邊法門不是不好,每個法門都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要偏偏弘揚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個法門?這個法門簡單、容易,只要你肯信,你肯念這句佛號,沒有一個不成就。這什麼緣故?都是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都是仗阿彌陀佛這兩句文所說的,「願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與本願相應,佛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接引。沒有佛接引,極樂世界在哪裡,十方世界眾生找不到;不但眾生找不到,菩薩也找不到,所以菩薩往生還是佛來接引。

  智慧光有兩個意思,第一個像《涅槃經》上所說的:「光明名為智慧。」光明是智慧的別名,智慧也是光明的別名,光明叫智慧。「又《超日明三昧經》」,這裡面說:「大智發外,能照法界,名為光明。」這個大智從哪裡生的?從自性本定裡面生的,自性本定就是無量壽。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是真心,沒有動過,沒有搖晃過,無有動搖就是自性本定。所以佛法,法門無量無邊,修什麼?統統修禪定。為什麼?禪定跟自性本定(就是本無動搖)相應,道理在此地。我們凡夫起心動念從來沒有定過,真心本無動搖,妄心念念動搖。

  這個微細的念頭我們一定要知道,學佛才有個概念。我們的動搖沒有停止過,前念滅、後念生,這就是動搖。頻率多快?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把它換算成秒,單位用秒,一秒鐘多少次的波動?也就是用這個經上的話,多少次的動搖,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這樣快速的高頻率,我們掌握不到,它太快了。我們動個念頭,知道自己動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面有多少次的生滅?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一秒鐘可以彈七次,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太快了,我們無法體會。所以看到外面的境界,境界是由心動產生的幻相,根本沒有真實的東西,像看電視螢幕上的畫面。看電視,屏幕上的畫面全是波動產生的。電視一秒鐘一百次,波動一百次,我們看到就好像是真的。

  我們現實的環境,眼耳鼻舌接觸外頭境界,一秒鐘不是三十二億百千念,要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這就是佛經上講的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是如此而已。菩薩知道,所以菩薩放下了。阿羅漢、辟支佛還不知道,所以他還有起心動念、他還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他不執著了。到菩薩,不但不執著,分別心也沒有了。一定要到法身菩薩,怎麼樣?在這個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就是禪定,就是三摩地,與自性本定相應。禪定久了,功夫深了,能做到什麼?眼見色、耳聞聲,見色聞聲同時不起心動念,這個人佛經上稱他為法身菩薩。確實不起心、不動念了,但是他還有起心動念的習氣,習氣不礙事,只障礙他不能回歸常寂光;如果這個習氣斷了,他就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才是真正證得無上菩提,證得究竟的佛果。究竟佛果,《楞嚴經》上說的「歸無所得」,你有沒有得到?什麼也沒有。那是什麼境界?你完全回歸自性,你所得到的是自性本來有的,本自具足,不是新的得來。明心見性之後,什麼都是現成的,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統統現前。隱現自在,有緣現,沒有緣不現;不現就是常寂光,現了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所以它是活的,它不是死呆板的,妙用無窮。現相為什麼?為度化眾生,接引菩薩回歸常寂光,這是大事業。

  我們再看第二,「二者,如曇鸞大師《讚阿彌陀佛偈》曰:佛光能破無明闇,故佛又號智慧光。上句,義同前。下句,則表智慧光是彌陀聖號之一」。阿彌陀佛稱為十二光佛,這是十二種光裡面的一個,這個智慧光能破無明,不但破無明,連無明的習氣都破得乾乾淨淨,這個時候圓滿回歸常寂光,是這個意思。

  我們再看下面,念老把這經文的出處給我們交代出來。「願我智慧光」,這一句是從五種原譯本裡面《宋譯》本這個文字。「在《唐譯》則為願獲如來無量光」,這是《唐譯》的本子。《宋譯》的簡單,願我智慧光。「據此則智慧光,即無量光。且彌陀雖列十二名,實則一一名中,均圓攝餘之光德」,故知智慧光就是無量光,就是無邊光,就是無礙光,就是無等光,就是常照光,就是清淨光。每一個光裡頭都有其他十一個名字,圓融無礙,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是故下句即普照十方剎」,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這個裡面還有包含著過去的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統統普照。在這個境界裡頭,我們講的時間跟空間沒有了。時間、空間從哪來的?妄念上來的。阿賴耶裡頭有時間、空間,轉識成智之後,時間、空間都沒有了,光明普照,是故下句普照十方剎。「無量光,則橫遍十虛」,遍是遍照,這是講的空間,「故無剎不照」,沒有照不到的。

  「且此光明即是智慧」。惠能大師告訴我們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第一個無量智慧(就是無量光),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用這三句把遍法界虛空界全都包括在其中了。智慧能照,萬物是所照,十方剎土一切萬物是所照。「能照破眾生無明之垢闇」,無明是我們為什麼變成六道眾生根本的原因。無明怎麼來的?大乘經上佛常說「一念不覺」。可見得自性是覺而不迷,這是佛。如果一念不覺,帶來的是念念不覺,這個麻煩就大了,這就是「無明不覺生三細」,這一念不覺裡面就生三細相,三細相就是阿賴耶,阿賴耶的業相、轉相、境界相。業相就是今天我們講的能量,轉相就是末那識,境界相就是物質現象。轉相就是念頭,起心動念。所以佛常說,「一切法」,這是講九法界,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心裡什麼都不想了,九法界就沒有了。

  我們修定,念佛,念到一個妄念都沒有了,三昧現前。我們用念佛修到的禪定,叫念佛三昧。你用什麼方法修成功的,那個方法冠上去,就是三昧的名稱。三昧八萬四千,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量三昧,只要你離相就能成就,空有二邊都不著。有相,我離了,我證得空,什麼都沒有了;這個還是有,有個空在。空定修成之後到哪裡去?到無想天去了,在第四禪,第四禪有個無想天,修無想定都到那裡去了,沒有出六道輪迴。這個天的壽命很長;長,會有到的時候,時間到了不能向上提升就往下墮落,所以出不了六道輪迴。遠遠不如念佛,念佛能往生極樂世界,壽命終了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個法門殊勝,這個法門人人都有分,只要你肯學。甚至於到臨終最後一天,我相信了,我念佛了,都能往生。我們看到謝總的父親,那就是最好的榜樣。他父親是個大善人、好人,不信佛,沒念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不相信。臨終最後兩個小時,謝總著急,不往生就搞到六道輪迴,六道輪迴麻煩可大,所以他著急。最後這個時間,他問他爸爸,極樂世界你相不相信有?他爸爸點頭。他高興得不得了,以前問都搖頭。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你相不相信?他也點頭。他說好,我念佛,你跟著我。念了一個多鐘點,他爸爸往生了。往生的瑞相稀有,當時來陪他助念的有一千多人,大家都看到,我聽說有聞到異香的、有看到蓮花的。這麼多人看到了,都增長了信心,看到這一幕,他說念佛真的不難,佛經上講的不錯,最後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老人給我們做證明,他就是這樣往生的。下面「重顯智光妙用」,能夠「消除垢冥」,這個垢冥就是染污、就是無明,能幫助我們破無明煩惱。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第二段就是「除垢濟難」。

  【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悉捨三途苦。滅諸煩惱暗。】

  我們看念老註解,『消除三垢冥』。「三垢者,貪瞋痴三毒之異名」。阿彌陀佛放光加持,貪瞋痴不起,這個念頭沒有了。他這裡解釋,「冥者,無知也」,就是無明。《俱舍論》第一卷說:「以諸無知,能覆實義,及障真見,故為冥。」用這個字來形容它。念老這裡說得好,痴就是無知。這一次,我們參加巴黎的和平會議,他們特別給我安排跟這些宗教見面,在聯合國的一個會議廳。坐在我旁邊的是教廷大使,梵蒂岡的主教,他坐在我們旁邊。大家談話,他發表他的看法:今天的世界,整個世界的社會動盪不安,根本的原因就是眾生無知。說得好!佛法講愚痴,真的是根本原因。因為愚痴、無知,他才會有貪、才會有瞋恨、才會有傲慢、才會有懷疑。所以貪、瞋、慢、疑都是從痴裡面發生的,痴就是無知。

  佛陀的教誨針對這個毛病,這叫對症下藥。佛告訴我們,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就是從貪瞋痴慢疑變現出來的。三惡道從哪裡來的?三惡道是貪、瞋、痴、慢、疑再加上一個怨、恨、惱、怒、煩,十個字,地獄、餓鬼、畜生這麼來的。佛教化眾生用什麼方法?佛用智慧。智慧起用,千變萬化,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用什麼方法幫助他就用什麼方法。佛無有定法可說,也沒有一定的形相,因人而異,這得大自在。教化,無非是幫助他破迷開悟,就是叫他覺悟。他的苦難就是因為無知,佛讓他覺悟、讓他知,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之後,他自然放下;用不著勸他,自然就放下了,放下就對了,就沒有錯誤。

  佛家講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真相搞清楚了,這個世界這麼苦,就讓我們想到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六道輪迴都苦,大概都差不多,好也好不到哪裡去,極樂世界真樂。破迷開悟,難,不容易;往生極樂世界,很容易,不難,問題只要信得過。難在什麼?難在你不肯相信,難在你沒有辦法斷除疑惑。那怎麼辦?經教,就是如來說法。佛當年說法,佛在印度,弟子們將佛所說的法記錄下來,這就變成經典,用梵文寫的。從漢朝漢明帝這個時代起,一直到唐宋,從印度傳到中國大量的佛經,大乘小乘、顯教密教都傳到中國來了。印度這些大師、中國這些大德從事於翻譯工作,用中國文字翻出來,用淺顯的文言文寫出來,讓一般人都能懂。一般讀書人都能看得懂佛經,佛經比古文淺,也就是接近白話文。所以在翻譯的時候,在中國文學史裡叫變文,變化的變,變通,它很簡單、很容易懂,比古文(中國一般著作),你翻開就很淺顯,你就覺得它很容易懂。

  那麼多梵文經典失傳,到今天找不到了,我學佛的早年,我就很懷疑,我向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請教,為什麼這麼多梵文經典沒有能留下來?老師告訴我,這是民族的自信心,我們能夠肯定所翻譯的沒有翻錯,沒有把它意思翻錯,完全保存下來,換一種載體,用中國漢字文言文翻譯出來。中國漢字文言文的好處,就是它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無論哪一國的人,學會漢字文言文,你都能看得懂;而且超越時間,為什麼?中國漢字它不變,兩千年前管用,兩千年後的今天也管用,再過兩千年還管用。這是全世界的文字,每個國家族群的文字比不上中國,中國文字超越時空。外國文字不行,為什麼?外國文字是拼音文字,梵文是拼音,西藏文也是拼音,拼音的文字受限制。你看一般專家學者告訴我們,大概兩百年,文字就起變化,很大的變化,它的文字就看不懂了。必須要有專家把它再用現代文字寫一遍,很麻煩,兩百年要重寫一遍,不寫就沒有人認識。漢字不會,漢字好處在此地。中國人有信心,用我們的文字保存,可以千年萬世,後人都能看得懂,都不會解錯意思,這個利益太大了。

  我記得我在一九八O年代,第一次回國,到北京去看趙樸老,好像是一九八四年。我們第一次見面,同鄉,他接待我,我們聊天聊了四個半小時。請我們吃晚飯,跟我去的大概有三十多個人,他統統請了,擺了三、四桌。我就提出來,藏文的經典裡面還有一部分我們中文裡頭沒有的,就是漢文裡頭沒有的,我就提醒樸老,要趕快把它翻成漢文,將來才不至於失傳。因為懂藏文的人愈來愈少了,兩百年之後,真的,縱然經在,沒有人能看得懂了。現在還有一些人能夠讀懂,趕緊翻譯,這是佛門的大事。南傳巴利文的經典,幾乎我們全翻過來了,小乘經,三千多部。這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我們中文《大藏經》裡的小乘經,跟南傳巴利文經典去對比,大概它只比我們多五十幾部。你看三千部只多五十幾部,幾乎是全部翻過來了,這個好。所以把藏文再翻成漢文是很有必要的,漢文的好處能流傳久遠。我聽說蒙古文裡頭也有不少我們漢文裡頭沒有的,蒙古文的《藏經》應該是直接從藏文翻譯過去的,我聽說《無量壽經》就有三十多種,這些都是最重要的參考資料。現在懂蒙古文的少了,我認識的一個金教授,他整理蒙古文的《大藏經》,我幫助他把它出版,這樣一來,蒙古文的《大藏經》又能保存一段時間。但是,不翻成漢文,兩百年之後,蒙古文沒有人能讀,滿洲文也沒人能讀,滿文的《大藏經》內容應該跟蒙古文差不多。這都非常重要,我們不能不知道。

  我們再看下面,《俱舍論》第一卷說,「以諸無知」,諸是多,無知就太多了。「能覆實義」,實義就是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實相障礙住了。「及障真見」,真見就是自性裡本有的真實智慧,這無知能障礙真見,所以說作「冥」,用這個字來代表。『明濟眾厄難』,「明」字有顯的意思,明顯;有備的意思,具備;有盛的意思;有成的意思,有這四個意思。「濟」是救濟,有度的意思,像過河,幫助他平安渡過,這都是濟的意思。這句經文,「《會疏》本作廣濟」,這個地方經文是「明濟」,「故知明濟即廣度之義」。「厄」是難、是障,障礙,是縛、是難,有這些意思在。「難,苦難、災難、困難也。故此二句之淺釋」,淺顯的解釋就是「消除眾生貪瞋痴三毒之垢暗」,這個垢是塵垢、染污的意思,「廣救種種痛苦與災難。厄難眾多無數,故云眾厄難」。

  我們今天讀這個經文,感觸就很深,為什麼?眾厄難就在我們眼前,我們每天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接觸到的統統是。十年前讀這個經文,我們的感觸沒有現在這麼深,為什麼?那個時候是有災難,比現在少得多;現在跟十年前比,幾乎多了十倍。十年前常常聽到災難,也就十分之一,現在加十倍。往後去,一年比一年多,這怎麼辦?沒有看到它能夠減少,只有再增加,愈來愈嚴重。我們幸虧遇到佛法、遇到淨宗,要不遇到淨宗,我們的憂慮去不掉。遇到淨宗,把淨宗搞清楚、搞明白了,不懷疑了,真相信了,我們有出路。我們看到災難愈多,我們念佛的心愈切,求生淨土的心愈來愈堅定,萬緣放下,真放下了。幫助這個社會,完全是隨緣。有緣,做,總是幫助佛陀教化眾生,也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沒有緣,不勉強,這樣就好。學佛要開智慧,要破無明,要把無知變成有知。現在好像覺悟的人比十年前多,也許十年前我們所遇到的緣比較狹窄,現在我們遇到的緣寬廣。我們念念要跟阿彌陀佛相應,要幫助阿彌陀佛,成就阿彌陀佛的弘願,普度眾生。我們見人都勸人念阿彌陀佛,都勸人求生極樂世界,這很重要,不能小看。這個就是他真正相信了,也許他真的可以免除災難、化解災難。

  「佛之智光,悉能明濟」,佛的智光在哪裡?經教就是佛的智光。昨天晚上有個同修送給我一套書,我一看,民國二十二年印的,十五冊它缺了一冊,十四冊,內容全是講的因果報應,分成十五類。是弘化社送來的,弘化社是印光大師創辦的,給我看,希望我能夠翻印。我說沒有問題,我答應他,我給他印一萬套。都是事實,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今天社會變成這個樣子,沒有人講因果了。早年間,我還記得,我小時候,講因果的地方到處都有。特別是茶館,現在茶館沒有了,古時候有茶館,沒有事坐在茶館喝喝茶聊天,聽說大鼓書,聽講故事,這種因果報應、孝悌忠信,都講這些。抗戰時候還有,抗戰勝利之後沒有了,我再也沒看見。抗戰時候有,你到鄉下到處都看到,你只要一進茶館,你就聽到有人說書,我們做小孩很喜歡聽,聽故事。這個就是民間藝術,它傳道,所說的內容確實遵守夫子的原則,「思無邪」,不會讓你有偏差、有錯誤的思想。所以這些說書的人都在教化眾生,雖然他們的收入很微薄。講完之後,聽眾身上帶的有零錢,給幾個銅板,那個時候還用銅板。是很辛苦,但是他做的是功德,他做的是好事。

  這下面,《會疏》裡頭說的,「三垢是貪瞋痴。此三垢染心性」,它就是染污,染污我們的心性;實際上它不是,心性是清淨的,怎麼會有染污?好像是染污,它是阿賴耶,阿賴耶裡面落謝的種子,這個種子障礙,心性不起作用。心性是真心,真心不起作用,染污它起作用,所以叫它做垢,垢就是染污。「令眾生盲冥」,就是無知,因為他染污了,心不清淨了。心不清淨,隨順這些煩惱、錯誤的知見,於是對事實真相茫然無知,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這叫造業。業有善惡,善業生三善道,惡業生三惡道,這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從心想生,這個要知道。

  《左傳》上左丘明有一句話說「人棄常則妖興」,這句話我們在今天看見了。常是什麼?常是道德,五常:仁、義、禮、智、信。人要把這五個字放棄了,變成什麼?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他就不是人了,是什麼?妖魔鬼怪。所以人把五常放棄、不要了,社會就變成妖魔鬼怪,今天就是。於是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聖賢的教育要趕快興起來,最好從小孩開始。我也聽說香港政府可以同意辦一條龍的學校,只是這種學校自己負責,政府沒有津貼。有這種條例的話,有人在辦,從幼稚園辦到小學,再往上提升,辦中學、辦大學。也可以辦研究所,沒有學校的學位,但是有真本事;政府能夠同意這樣做法,這些人將來學出來之後,我們接著辦一條龍的學校,培養聖賢。這個地方沒有博士、碩士,有聖人、有賢人,有聖賢出來,眾生就有福了。真能出聖賢嗎?我相信真能。為什麼?我們老祖宗、佛菩薩會下凡來,會投胎到人間來,來救世,他從這兒出生,他有大智慧,他能真正解決問題。所以這個都是好事,都是好信息。

  這下面說是「令眾生盲冥」,就是令眾生無知,「是流轉因」,就是生死輪迴,六道輪迴從哪來?就從這裡來的。「眾厄難,是其果,謂六趣四生也」,六趣就是六道,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是講眾生四種不同的生態,六道眾生。「佛光普流清淨、歡喜、智慧之德,消除三垢重障之冥。集因既滅,苦果盍止」,這是離苦得樂的初步。佛光是說佛陀教育,佛陀教育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佛陀教育確實清淨,學習的人歡喜,開智慧。智慧開了,三垢重障就是貪瞋痴,貪瞋痴消除了。集因既滅,這個集,消滅集諦的苦因。集諦,集就是集結,集什麼?集煩惱、集善惡業,集善是三善道果報,集惡是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的果報,所以這是六道的苦因。苦因消滅,不造這些業,這些業都是染業,不造這些業了。最明顯的,是我們把這些東西放下,善惡都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真的六道輪迴的業放下了。苦果盍止,終止流轉之苦果,流轉就是六道輪迴,我們超越六道輪迴,不再造六道輪迴這些業了。所以叫廣濟,廣是廣大,普遍幫助六道輪迴脫離苦海,是這個意思。

  末後這兩句,『悉捨三途苦,滅諸煩惱暗』,「承上文而言。消除三毒」,三毒就是貪瞋痴,那你就離三惡道了。「蓋三途極苦,大聖垂慈,願令捨離。故四十八願之首」,第一願,第一願是國無惡道願,與不墮惡趣願。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我們這邊凡聖同居是六道,極樂世界只有兩道,人、天,沒有阿修羅、沒有羅剎、沒有地獄、沒有餓鬼、沒有畜生,所以不墮惡趣。我們有三惡道的業因,在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的果報、沒有三惡道的緣,所以貪瞋痴自自然然就斷乾淨,而且很快就斷乾淨,貪瞋痴生不起來。我們這邊為什麼會生貪瞋痴?欲望無限量,資源有限,所以有求不得苦,天天在希求就起貪心。極樂世界資源太多了,你想要黃金,極樂世界黃金是鋪馬路的,像我們這水泥一樣,它太多了,你要它幹什麼?所以對黃金,他就不貪了。寶,寶石、金剛鑽,極樂世界拿來幹什麼?建築材料。誰把建築材料、把柏油馬路戴在身上?沒有。極樂世界這些東西太多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讓你看到就討厭,不會起貪心。所以緣好,阿彌陀佛統統想到了,你有貪瞋痴的煩惱,到極樂世界沒有貪瞋痴的緣,很容易斷掉,不再有這個念頭。這個是四十八願的前兩願。

  「今云悉捨三途苦」,跟四十八願前兩願的意思完全相同。「暗」是比喻,「無明煩惱覆蔽眾生心源」。自性是光明的,自性流出來的是智慧。自性是明,它現在不明了,所以佛用個名詞叫無明,明失掉了;不是失掉,是有障礙,什麼障礙?煩惱,煩惱障礙自性就變成無明,本來是明,它就變成無明。它障礙了眾生的真心,這個心源是真心,障礙了、蓋覆住了,所以變成無明。「昏昧冥盲而無所見」,無所見是真相見不到了,完全見的是假相。今天科學家用最先進的儀器看到物質的真相,用儀器觀測到,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念頭在高頻率波動之下產生的幻相,不是真的。這個幻相就是物質的根本,叫微中子。微中子有多大?不但我們肉眼見不到,一般的顯微鏡看不到。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也就是數字是一百億,聚集在一起,它的體積等於一個電子,原子裡面的電子,等於一個電子;也就是說,這個基本的物質是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我們整個物質現象都是這個組成的。所以《金剛經》上說「一合相」,一就是微中子,佛教不叫微中子,佛教叫極微色,極其微小的物質,色就是物質。它不能再小了,這個物質要一分開就沒有了,物質現象就沒有了。科學確實把微中子找到,微中子再打破,沒有了,物質現象沒有了,看到是什麼?看到是念頭波動產生的幻相,這才把物質現象真搞清楚、搞明白了。

  現在的科學家集中在找第二個,念頭,念頭是什麼?我們相信二、三十年之後,念頭是什麼也找到了。找到之後,告訴你,也不是真的,它是阿賴耶的第二個現象,轉相。轉相是什麼?它能變。所以物質跟著念頭變,念頭產生的物質,念頭能改變物質。這個發現好,為什麼好?人人真相信了,用意念可以強壯身體、可以治療疾病,不需要用醫藥,也不需要用補品,都不需要。念頭,好的念頭,你就有好的身體;好的念頭,好的居住環境,這個居住環境沒有災難。極樂世界沒災難,為什麼?每個人心都好。心怎麼好?念阿彌陀佛。我們現在知道,宇宙之間最好的念頭是念阿彌陀佛,這個念頭太好了,這個念頭就造成極樂世界。所以起心動念,什麼念頭都比不上阿彌陀佛。我們現在才找到、發現,找到之後要抓住,不能讓這個念頭失掉,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全是阿彌陀佛,這就對了。

  《無量壽經》這個經上說,我們這個世間人遇到急難、危險的時候,阿彌陀佛勸我們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的願力很大,救苦救難,你真念他,他真救你,就是要有堅定的信心,全心投靠,觀音菩薩保佑你。這段經文我把它印在一個小卡片上,小卡片印的是千手觀音,希望提醒大家,遇到急難它真管用,放下一切妄念,一心專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是阿彌陀佛勸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勸我們的,決定不是妄語,相信的人有福了,不相信的人當面錯過,那就真可惜。佛的智光好比太陽,「佛智能照破無明煩惱,如日破暗,故云滅諸煩惱暗也」。我們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解決一切艱難困苦就這一句佛號,真有效。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第三段「開慧達善」,效果愈來愈殊勝。

  【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

  『善趣門』裡頭,第一善趣就是極樂世界。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前面的兩句,『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眼之用為見。故常以眼表見」,這個見就是我們看法,對人生的看法、對宇宙的看法、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看法,都叫見。「常喻」,佛經裡面常常用比喻說,「般若如目,餘度如盲」。六度,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裡頭般若波羅蜜最重要,為什麼?它是智慧。其餘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種,如果這五種裡頭沒有般若智慧,所修的是福報,人天福報。如果有智慧,有智慧是什麼?你修前面五度,不執著修五度的相。就是說布施,我不把布施放在心上,布施完了之後心地清淨,不放在心上,這是般若。持戒亦如是,持戒不著持戒的相;執著就壞了,分別就壞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忍辱亦如是,精進、禪定統統如是,這裡頭有般若,那就是菩薩所修的法門。這六個是綱領,每一樣裡面都無量無邊。你說布施,無論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無量無邊眾生得布施的利益。做這麼多好事,如果放在心上,心就被染污,智慧就沒有了;不放在心上是智慧,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做無量無邊功德,這個成就是成佛果地上累積的功德,叫積功累德,是這麼來的。

  我們一般人通常都沒有般若智慧,幹的事情還記在心上。還有幹的事情還記出來,找個本子記出來,那就是功過格,我每天做多少好事、做多少不好的事情,記出來,兩個做比較,這是什麼?斷惡修善。初步用這個方法,用熟了之後就不能用,為什麼?要升級,這是小學生做的,到大學生不要了,到菩薩不要了。菩薩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心地永遠是清淨平等,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菩薩。所以這個比喻比喻得好。「宗門常云」,宗門是禪宗,禪宗裡頭常說,「參方須具參方眼,看教須具看教眼,是皆以眼表般若之正見也」,這個眼就是般若波羅蜜。參方是參學,就是參訪高人,向他請教。你遇到高人,你要沒有智慧,統統著相,高人對你的開示、對你的說法全變成知識,為什麼?不開悟,你著相了。如果不著相,非常可能幾句話當中豁然大悟,為什麼?他心清淨、平等、覺而不迷。所以參方眼就是般若波羅蜜,這是參學,就是求教於高人。

  下面這是次一等的,看教。教是經教,看教就是讀經,看經、讀經。看經要沒有定慧,不會開悟。所以看教,我們講讀經,為什麼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就是看教,一門,你的注意力集中,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是說它是修定的。一天看八個小時、十個小時,像看大經《華嚴經》,一天看八個小時,看一遍要多久?差不多要二十天。二十天看一遍,一天看八個小時到十個小時,經的分量大,九十九卷。如果要不著相,不把它放在心裡,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你問他,他什麼都知道;你不問他,他什麼都不知道,確實如此,他得定了,這個定叫華嚴三昧,他是看《華嚴經》修定。那我們現在看《無量壽經》修定的,我們看黃念祖老居士註解得定的,叫念佛三昧,這是念佛法門。三昧成了,心地乾淨,智慧漸漸透了,不定什麼時候碰到了,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畢業、就成佛了。所以這是要有看教眼,看教眼簡單說,我們也常常說,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叫看教眼。

  參學的時候叫參方眼,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在哪裡練?一切時、一切處,在六根接觸六塵這個地方練功夫。眼見色,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如果真正這四句都做到,成佛了;還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菩薩,比佛降一等。所以菩薩就是修不起心、不動念,耳在音聲上修;鼻在聞,氣味上修;舌在吃飯上,酸甜苦辣鹹上修;身體在覺觸;意根在知法,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不執著,不分別、不執著。這修行是活學,不是死呆板。

  我們用讀經這個方法,這是方便法,用這個方法來幫助我們。為什麼?這佛說得很清楚,《般若經》上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幾句話要明瞭,就知道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應該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錯了,起心動念就是無明,分別執著就是造業。起心動念是迷,這個地方用暗做比喻,就是不覺、就是無知。不起心、不動念,清清楚楚,能做得到嗎?做得到。如果說不起心、不動念,我沒看清楚,我沒聽清楚,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那是什麼?那是無明,問你什麼也不知道。所以你看修行的人他厲害,他看得清楚、聽得明白,你問他,他統統知道,但是他沒有起心動念,他心是清淨的,他沒有被這個音、沒有被外面的相所染污。這叫真修,真修不能離開人事物,離開人事物你到哪裡修?挖個山洞到裡面去打坐,還是著了山洞的相,那都是功夫不到家,功夫到家不要搞那些,就在境界上訓練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

  淨土宗有個最好的方法,就把握一句阿彌陀佛。那個不起心、不動念,難,做不到,不分別、不執著也不容易。我們就抓住一個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很快就見佛了。見佛,你就真快樂,為什麼?自己很清楚、很明白,極樂世界我已經報名、已經註冊,那個地方有我一分,我壽命到的時候阿彌陀佛一定來接我。壽命沒有到,遇到災難,我真想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也會來接我。我們起心動念阿彌陀佛全知道,所以他會分身、化身來帶我們去。

  宗門教下,參方是宗門,看教是教下,都是以眼表般若的正見(正知正見),用這個來代表。「又《華嚴離世間品》十眼中,於五眼外,第六曰智眼,知見諸法故」。智眼能見一切法,見一切法的真相。真相就是實相,真實相。真實相,這個法是假有,不是真有。像我們看電視,電視屏幕上的色相不是真有。真,是什麼意思?真是不生不滅。屏幕上的相是假的,一秒鐘生滅一百次,不是真的。所以我們在屏幕上這個色相不會分別執著,但是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修行,真修行。一般人,一般人他有分別執著,看到電視裡面的表演,他們笑你也跟著笑,他們哭你也跟著哭,這就是什麼?你有分別執著,你被他們欺騙了,錯了。電視是假的,我們回過頭來看,現實環境也不是真的,這就很大很大的進步,向上提升。

  「離世間品」裡面的十眼,這個地方都寫出來了。第六個是智眼,知見諸法。第七,「光明眼,見佛光明故」,真見到。佛光常照,我們一般人見不到,為什麼他能見到?他心清淨,他有真誠,他有恭敬,所以他見到佛光。第八,「出生死眼」,出生死,「見涅槃故」。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不生不滅,也有翻作滅,翻滅是滅煩惱。像小乘,見思煩惱斷了叫入般涅槃,小乘的般涅槃。大乘菩薩的般涅槃要破無明煩惱,破根本無明才能夠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就是入大般涅槃,大乘的般涅槃。下面第九,「無礙眼,所見無障故」,沒有障礙,牆壁你能看過去,大山也能看透,沒有障礙,能看到前面所說的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看你這個定力(修行的功力),定愈深,愈看到破的障礙愈多,這是屬於無礙。第十,「一切智眼,又曰普眼,見普門法界故」。普眼現前,跟觀世音菩薩一樣,能見十方無量無邊一切諸佛剎土,統統見到。

  「今云智慧眼者,可釋為十眼中之慧眼與智眼」,第六是智眼,「亦可解為眾生本有之如來智慧德相」,那就是佛眼,這是從理上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一句我們要記住,《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跟這句的意思相同,眾生本有之如來智慧德相。由此可知,它不是從外來的,從外來修不到。從外來修,可以有一點小神通,不是真實智慧,那是錯誤的。佛法跟一般外道不一樣,就是佛從內修,佛不從外修,完全是開發自性,破除煩惱,自性的智慧德相自然現前,這才叫是佛教,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所以佛稱為內學,經典稱為內典,它不向外求,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知道。求健康、求長壽,求脫離輪迴、求了生死,統統是在內不在外,內裡面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沒有從外求的,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個如來智慧德相就是佛眼。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