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題:遠離是非人我或我有權利不接受染污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四十九面第一行,經文是「三輩往生」的上輩,從「其上輩者」這個地方看起,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品經對於修學淨宗的同學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如果真正希望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淨土,那這品經就是關鍵。諸位能夠遇到這個緣分,實在講是經教裡頭常說希有的因緣,開經偈上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這是實實在在的事情。這品經裡面一共有四大段,第一大段上輩,第二大段中輩,第三段是下輩,最後一段慈舟大師判的科判,一心三輩。這四段經文不長,意思很深,黃念祖居士非常難得把這段經文做了詳細的註解,我們在這個地方學習這部經都是依黃老居士的《大經解》。
在古大德對於淨土往生有許多種說法,是不是凡夫有分,特別是上品上生?我們知道淨土有四土三輩九品,古大德有說,實報土是菩薩往生的,方便有餘土是阿羅漢去往生的,凡夫只能夠生凡聖同居土。說法不是沒有道理,可是我們稍稍涉入經藏的人會有疑惑,什麼疑惑?極樂世界號稱平等世界,我們凡夫不能夠往生實報土跟方便土,只限於凡聖同居土,好像太委屈、太不公平了。所以也有祖師大德,特別是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唐朝時候的善導大師,傳說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果然是阿彌陀佛再來,那善導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這樁事情不但在中國傳說很久,在日本、在韓國也有這個傳說。我到日本去訪問,日本人告訴我:我們日本人也知道善導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智者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他們對於這兩位大德非常尊重,那比我們中國人對祖師的尊重,實在是望塵莫及,我們比不上日本人。到日本,許多寺廟裡面看到祖師的塑像供在大殿上,至於彩畫的像、油畫的像那就更多了。如果諸位有機緣到日本去旅遊觀光,我相信都能看到,這是人家對於祖師的尊重。
善導大師引經據典辯白古人這一種說法,他老人家講「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句話說得太好了。如果你遇的緣很殊勝,你這一生往生的品位就高;緣遇得不殊勝,可能往生品位就低。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是令我們疑惑從此斷除,我們對於淨土高品位就產生了很大的期望,我們覺得什麼?有分。有分是好事情,是不是真能往生?祖師告訴我們淨宗法門是易行道,萬修萬人去。可是我在早年追隨李炳南老師的時候(我跟他學了十年),他常常給我們說:現在念佛人,一萬個念佛人當中,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一、二個,萬分之一、二。這話又怎麼說?不是萬修萬人去嗎?沒錯,問題在修,你有沒有真修?怎麼個修法?這品經跟下面一品,這「三輩往生」,下一品「往生正因」,這裡面經典上佛所講的這些條件,我們有沒有具足?四土三輩九品就在這兩品經上。如果我們圓滿具足,那恭喜你,你生極樂世界是實報土上上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你就證得法身菩薩果位,那確實是不可思議。如果這些條件不具足,那就難怪了。
現在這個地方上三品的,頭一個是『捨家棄欲,而作沙門』。說到這個地方,我要跟同學們談談學佛,學佛要怎麼個學法?現在我們佛弟子很多,諸位都受過三皈五戒,你們有沒有學佛?你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像不像個佛?如果我們還是凡夫不像佛,那你沒有學佛,這經上講的沒分。本經所說的下輩往生的,頭一個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有沒有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這個事就難了。像這些與老師關係很大,世法、佛法要成就一定要遇真善知識,頭一個條件是你要遇到好老師,沒有好老師的調教,你對這個一無所知。
我學佛的因緣跟諸位就不相同,我不是迷信。我從小讀書最反對佛教,佛教是迷信。在我那個時代,我今年八十歲了,我那個時代十幾歲的時候,這是七十年前,沒有講經的。當時我們不曉得,以後讀書才知道在中國大城市裡面,像北京、南京、上海這些大都市有一些法師講經,也不是天天講。我們住在農村、住在小城市沒有人講經,看到的都是做廟會,都是給死人作超度佛事,做這個。所以我們就感覺得佛教是迷信,不如天主教,不如回教。我在念書的時候跟基督教、回教都接觸過,我上他們的教堂、上清真寺,為什麼?他們有講道,到那裡聽聽覺得滿有道理。可是佛教裡頭沒有,佛教裡面到那裡除了念經之外,念了也不懂,念的腔調我們也聽不出來,所以是根本就沒有興趣。
以後我學了佛,真是不可思議事情。我學佛,我也講過很多次,這個因緣是我跟我的老師學哲學,我的老師是方東美先生,這也是很有名的教授。他給我講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講的是佛經哲學,我感覺到非常驚訝,這佛經怎麼是哲學?他告訴我:佛經不但是哲學,是全世界哲學裡頭最高的東西,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被他這幾句話打動了,佛教裡有這麼好的東西,可惜現在這些出家人都不知道。從此之後就對佛教產生好感,到寺廟裡,我也不參加他們的活動,也不問他們,到寺廟找佛經看。因為在那個時代,這市面上買不到佛經,只有寺廟裡頭還有藏經樓,到這裡面去找,找來之後,我們抄寫,我們是抄過經的。因為他的本子借不出去,不讓你借出去,所以我們要抄經。接觸之後才知道這裡頭確實有好東西。
接觸佛法,我的緣非常殊勝,認識了蒙古一個親王,滿清時代的一個親王,敏親王,現在都不在了,我們跟他做鄰居。他看到我看佛經,他很有興趣,有一天他來看我,他說:我聽說你在看佛經。我說:是!多久了?我說:差不多一個多月了。看得懂嗎?我說:似懂非懂。需不需要一個人指導指導?我說:好,那很難得!我說:哪一位?章嘉大師。我認識章嘉大師是他介紹的,跟章嘉大師非常有緣分。見到章嘉大師之後,我就向他提出幾個問題,都給我解答,我說:我現在知道佛教很好,不曉得從哪裡入門?他告訴我「看破,放下」。看破放下我也懂得這個意思,我說從什麼地方落實?他教我從布施。
我離開的時候,他送一本書給我看,《釋迦牟尼佛傳》,這個《傳》是個畫冊,畫得非常好,是彩色的畫冊,下面有簡單的說明,我看了很歡喜。大師告訴我,詳細的傳記在《大藏經》。《大藏經》有三樣東西,他叫我看兩樣,一個是《釋迦譜》,一個《釋迦方誌》,都是唐朝時候祖師們編的,根據經論編釋迦牟尼佛的傳記。《釋迦譜》有四卷,分量比較多;《釋迦方誌》一卷,比較簡單。這就是我跟大家講老師關係重要,你要學佛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才不至於把路子走錯。
讀了釋迦牟尼佛傳記之後,對他老人家才真正佩服,看破放下,他做出樣子給我們看。我們這個世間人追求名聞利養,他是王子,他可以繼承他父親的王位,他出家了,他放下了;這帝王放下了,權位放下了,財富放下了,妻子放下了,他真的放下,真的看破了。我們天天還在追求,頭腦裡還在想這些東西,錯了!佛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當時我就想,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這樣做?他的動機(這都是示現)做太子的時候出去遊玩,看到民間的疾苦,生老病死,想想自己這一生當中,雖然是我們中國人講「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你也沒有辦法逃過生老病死,這是他出家修道的動機,這之一。自度當然要度人,我自己想了生脫死,同時也要想到幫助一切眾生了生脫死,這個心就是菩提心,這個心非常難得、非常可貴。
出家之後,他過什麼生活?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道場,但是他老人家隨緣,如果有人禮請,他答應。像最有名的竹林精舍、祇樹給孤獨園,祇陀太子、給孤獨長者他們自己的園林,不是供養釋迦牟尼佛,是借給釋迦牟尼佛住,禮請他到這個地方來講經說法教化眾生。所以佛陀一生,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裡去,一絲毫都沒有勉強;緣盡了,他就離開。他也像孔子一樣周遊列國。那個時候印度並沒有統一,都是一些小國,周遊列國,隨緣教化眾生,一絲毫都不勉強。為我們做出來的榜樣是修自己,自己修好了才能夠教化眾生,這是聖人。
我在講經的時候也常常講到,自己做到,然後再教人、再說到;說了之後,自己就很認真努力去做,這是賢人。先做到再講,這是聖人;說了之後真能做得到,這是賢人;說了之後做不到,叫騙人。騙人怎麼會成就?騙人怎麼能往生?哪有這種道理!一定要做到。在中國儒家也講到,《大學》裡頭所說的「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佛家講修行,儒家講修身,名稱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一定要從自己真修幹起。儒家的修身,修身之前正心,心正而後身修;正心之前誠意,誠意之前致知,致知之前格物。你看看修身要經過這麼多層次,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你的身才能修好,佛法也不例外。儒所說的跟佛法都是相同,孔老夫子跟釋迦牟尼佛沒見過面,也沒有通過信,這就是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
從哪裡做起?從格物做起,物是什麼?欲望、物欲,格是格鬥。你先要把欲望放下,只要你有欲望存在,你的心就不正,你的身就沒法子修。在今天所以這念佛人多,往生人少,問題就出在此地,貪瞋痴慢、五欲六塵你沒有放下。內有貪瞋痴慢,外面五欲六塵在誘惑,這起心動念,那就是《地藏經》上所說的「無不是罪,無不是業」。你的心是輪迴心,你的業是三途業,你將來也會往生,但不是極樂世界是下三途,餓鬼、地獄、畜生,你到那裡去往生,不是極樂世界。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
學佛一定要認識釋迦牟尼佛,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他老人家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捨家」。家,大乘教裡面講有四種:第一種就是我們今天一般觀念當中的家,你有土地,你有房屋,你有妻子兒女,這個是你的家,這一般人都知道出家是出這個家,其實這個家不重要;第二種家,煩惱是家;第三種家,三界是家,六道輪迴是家;第四種,生死是家。你要能夠脫離煩惱,你要能夠脫離六道,你要能夠脫離生死,那你真出家了。所以田宅這個家庭不重要。你看看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有很多居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上品往生,他沒出家,其實他出了家;他田宅、妻子、兒女這個家沒出,他煩惱家出了,他三界家出了、生死家出了,生到極樂世界就證法身菩薩果位。所以這個「家」要搞清楚、要認識清楚。
出,有「身出心不出」,那就是身出了家,像個出家人的樣子,起心動念完全跟在家人一樣,煩惱習氣一點也沒斷,心裡面還是貪瞋痴慢,毛病習氣一大堆,這個不行!這是你沒有出,樣子出了,這是沒有出,不算數。這樣出家,從前李老師常講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不能往生。第二種「心出身不出」,這就是在家真正修行的居士,世間這個家他沒有出,他煩惱斷了,煩惱輕智慧長,他出煩惱家,他出六道家,他出生死家,這是我們要值得重視的,這是非常值得人尊敬的。第三種叫「身心俱出」,釋迦牟尼佛做出樣子。心出身不出,在佛陀的時代維摩居士做榜樣,維摩居士是心出身不出。
所以佛住世當時是兩尊佛,一個是出家佛,一個是在家佛,這諸位要懂得。你看看世尊的弟子,像舍利弗、目犍連這些大弟子見到維摩居士跟見到釋迦牟尼佛一樣,要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要聽老師教誨。不能說他是在家人,那不是的,他是佛。這些好樣子,佛陀當年在世都做出來給我們看。佛去我們遠,時間有三千年了,但是典籍都在,都記在經典裡頭。所以我們對於在家學佛決定不能輕視,說不定人家的境界、功夫比我高,我不如他。我如果是輕慢他,得罪,這是自己造罪業,那就錯了。
所以修行頭一個要斷煩惱,佛法裡面講斷煩惱,儒家講格物,格物就是斷煩惱,要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捨掉,要放下,就是講的斷煩惱障;致知是破所知障,佛法講二障。你有二障,你不能明心見性,障礙你的悟門,你沒有辦法開悟,所以一定先從破二障下手,大小乘都不例外。障礙捨離,你的心清淨,你的意就誠了,就是真誠心,真誠心才能現前。我們有煩惱、有習氣,真誠心是性德,是自性裡頭本來具有的,透不出來。每個人都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華嚴經》上說的。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所以性德透不出來。
菩提心是性德,菩提心之體就是真誠,儒家講的誠意。菩提心的用,正心,這個心用得正,對自己是修養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靈性;對一切眾生大慈大悲。在經論裡頭,像《大乘起信論》,諸位曾經讀過,《起信論》裡面講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就是至誠心,深心是自受用,慈悲是他受用,對人要慈悲,對自己要清淨、要平等。經論所說,現在人很不好懂也不好講。所以我在十幾年前,在美國講經的時候,我把菩提心講作五句。經上講三句,我講五句。體是「真誠」;深心,我講了三句「清淨,平等,正覺」,這就是深心,講深心不好懂,我講清淨、平等、正覺,大家就好懂。最後「慈悲」,慈悲是他受用。所以用什麼心對待自己?用清淨平等正覺,這個對自己,這就是正心。誠意正心,你的身就修了。
修身,身所表現的就是戒律,這個戒律是自自然然的,一絲毫勉強都沒有。戒律從什麼地方落實?從十善業。十善業是修身的標準,身,不殺、不盜、不淫;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這身修。身修而後家齊,你一家和睦,家和萬事興;團體也是如此,團體上下和睦,這團體就興旺。如果這裡頭彼此有意見,彼此有衝突,那是衰相,那不是興旺的相,衰相,一定要衰。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今天我們講世界和平,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一定要依照這個方法來修。
佛法,特別是我們淨宗,淨宗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是「淨業三福」。我們淨宗學會最早是在美國成立的,我寫了一篇緣起,就提出我們修行的綱領,五個科目,不能太多,太多了記不住,沒用處,一定要很簡單。這五個科目:第一個就是三福,淨業三福,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六和,六和敬,第三個是三學,戒定慧,第四個是六度,第五個是普賢十願。我們就這五個科目,要落實、要做到。
從哪裡做起?從淨業三福做起。淨業三福,佛說得很清楚,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一句話說得重。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修行人能夠修到成菩薩、成佛,都是以這個為根基。如果這三條沒有,你就根沒有了,根壞了。當然,你怎麼樣辛苦、怎麼樣勤奮,你收不到效果。原因在哪裡?根爛掉了,像樹木一樣根爛了,現在還有個架子在,不久就倒掉,枯死了。今天我學佛學了五十四年,二十六歲開始學,五十四年。去年我訪問梵蒂岡,跟教宗見了一面(現在他也走了),我在教廷裡面所看到的,深深感覺到現在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宗教跟我們佛教一樣,把根本丟掉了。所以回來之後,我就特別加強要救根。
救根怎麼個救法?首先你要曉得根在哪裡,根就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要救這個根。這個根,前面兩句落實在《弟子規》,你們想想《弟子規》是不是講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後面兩句「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佛在《十善業道經》裡面講得非常好,人天善果,聲聞菩提,緣覺菩提,無上菩提,一切佛法都是以十善為根本,十善是基礎。所以你有十善、你有《弟子規》,你就有了根,無論修什麼法門,你決定會成就。為什麼?你是活的,你有根。如果沒有根,就像我們花瓶裡插的花,很好看,兩天就枯死了。
所以這兩年我到處在提倡,幸好還有人真跟我學,頭一個就是楊淑芬居士,真幹,幹得很有心得;第二個她的學生,蔡禮旭是她的學生。現在蔡禮旭也有學生,有第四代出來了。他們告訴我現在差不多有二十多個人,都是真正在幹,而且講得都很好。講得好的標準是要在台上講,要叫台下聽眾痛哭流涕,那才成功;如果講了,下面人聽得無動於衷,那不行,你這不行,不及格。一定是自己真做到,真誠心才能感動人,不是言語;言語好,說得天花亂墜,那個沒用處,人家聽了哈哈笑一笑,走出大門之後忘得乾乾淨淨,那有什麼用處?所以從這些地方看,這個世界還是有前途。雖然災難很多,還是有希望!這就是有這些年輕人真正發心幹,真正能夠依教奉行,非常難得。所以我現在很高興,從前老是憂慮後繼無人,現在看到有這麼多,有二十多個了,我隨時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我沒有憂慮,沒有憂慮了,所以是無比的歡喜。
這是勸勉同學們,今天世界災難很多,諸位都知道,要是如果沒有有效的方法來對治。我常常說,這三年來我參加過四次聯合國的和平會議,以後我不參加了,我都明白、都看清楚了。聯合國從事於世界和平工作,從一九七0年做起,到今年三十五年了。這三十五年當中,諸位可以能想想,這個社會動亂、衝突一年比一年加深,災難一年比一年嚴重,這和平工作怎麼做的?我們要在這些地方檢討。多少專家學者在會議裡面發言,講得很好聽。去年春天(這一年前)我參加在日本開的會,會議裡面主講人是南美洲的主席,聯合國駐南美洲的代表(主席),講得很好,下了臺之後我就問他:怎麼落實?他一句話都沒得說。第二天早晨我請他吃飯,我們談了一個多小時,怎麼落實?《弟子規》就是落實,《十善業道》就是落實。
所以幾次會議當中,後面這兩次會議,我就特別著重這兩樣東西,我說這兩樣東西可以真正幫助世界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他們也很感動。現在我不找他們,他們來找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他們來找我。我說好事情,為了世界和平,為了化解衝突,我們一定是盡心盡力來協助,由聯合國帶頭來做,我們自己就省事。聯合國告訴我,世界他們定的是六種官方語言,這六種語言有華語、英語、西班牙語、法語(總部在法國,要法語),有俄羅斯語,有阿拉伯語。他要求我把《弟子規》、把《十善業道經》翻成這六種文字,我答應他了。六種文字翻出來,我是希望能夠在半年到一年這工作完成,交給聯合國向全世界推動。聯合國在世界上所屬的學校,與他們有關係學校有八千所,在全世界向這學校推動。另外,我們用衛星電視、用網際網路宣傳《弟子規》、宣傳《十善業道經》。單靠這個還不夠,我們還要組成一個班子到處去表演,去辦講座。
我告訴聯合國這些官員,我說以後不要開會,開會勞民傷財。每個人代表上台去講個幾分鐘的話,不是主題發言的人,一個人只有十五分鐘,你看從多遠來,到講台上十五分鐘,時間到了就下台;主題講演不會超過五十分鐘,我是算主題講演的,只給我五十分鐘。聽完,聽完都忘掉了,誰會記得這些東西,真是「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所以這世界一年比一年亂,和平可望而不可即。我勸他以後不要開會,辦講座,比如說開五天會,不如我們到這上五天課,請二、三位對倫理道德,自己有修行、有心得的,請他來給我們上課,我們還真正得利益。我這一次是特地在我們的學院,我們澳洲淨宗學院試辦了一次,八天,我找蔡禮旭主講《弟子規》,一天五個小時,這個課程四十個小時。我邀請那邊大學教授、校長到這裡來參觀,你看看我們是怎麼做的,他們看了很受感動。聯合國的教科文組織負責教學的這課程這部分的也是一個主席,他到我們那裡去參觀。我說這個方式你們要能夠接受,以後希望我們不開會,辦講座,短期講座。
我們認真來學習,一定從自己本身做起;你不從本身做起,你講的這個東西沒有人相信。你叫我做,你沒有做到,我怎麼會聽你的?在家庭裡面,你教你的兒女做,你做父母的沒做到,小孩現在都很聰明,他說你大人在騙我,他不能接受。所以這個課程我們在中國也推行、也辦了十幾次,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齊來學。所以我們《弟子規》的教學,不僅僅說是小學生,要他的父母來,要他的老師來,老師跟父母能夠配合才會把小孩教好;你父母不肯做,老師不肯做,這個課程決定收不到效果。真的是「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我這個理念,去年一年我到印尼去了六次,跟印尼當局接觸很多,跟他們宗教接觸很多,他們對於我的想法、做法都能夠贊同。政府改選換了,現在的總統還是希望我去訪問,而我會抽時間。我希望是印尼真正能夠把聖賢教育落實,宗教教育落實,這個國家有無限的前途。他現在的問題就是社會動亂,社會動亂只有教育才能夠對治,除教育之外沒有別的方法。一定要聖賢教育、要宗教教育幫助他安定社會,使他的國家能夠恢復到平靜,他的經濟貿易自然就成長。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一切都要從自己本身做起。本身不是真幹,那就是假的,那真的叫自欺欺人。自欺欺人,你還能想往生嗎?哪有這種道理,沒這個道理。西方極樂世界,《彌陀經》上說得好,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想想我們善不善?人家都是上善,我們不善到他那裡去,自己也難為情,自己看到這些人也不好意思。所以必須要在我們有生之年,要把自己提升到上善。
《弟子規》的學習,實在說不是一樁容易事情,但是不能不學。不學,我們就沒救了,一定要發狠心來學習。聽一遍行嗎?不行,聽十遍也不行!一遍四十個小時。我在澳洲帶著我自己幾個同修,我聽了十遍。我帶著大家,我在聽,你們跟我一起聽;我要不聽,他們都不聽,你就曉得這東西多難!十遍有沒有用?還是沒用,為什麼?習氣還是常常現前,十遍都不行,至少要三十遍。三十遍,差不多是一年的時間,你一天聽四個小時,十遍聽四百個小時,一年一千二百個小時,三十遍聽完。真正聽,又要真正努力去做,你才能夠收到效果;只是聽不肯去做,沒用處。你就曉得這個課程,如果不從這裡幹,我們不能救自己,我們也沒有辦法幫助這個世間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那只是一個空洞的口號,沒有實質的意義,比什麼都重要!
這就講到『捨家棄欲,而作沙門』。沙門是梵語,古印度修行人的通稱,中國翻這個字翻作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沙門就是這個意思。在佛門裡早期,連翻經這些大師自己都非常謙虛稱沙門,沙門是很謙虛,是在學習,我天天在學習,學習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戒學的基礎就是十善,十善沒有了,戒定你決定沒有,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淨業三福第一福是根,根本之根本,有第一福才會有第二福,第一福是第一層樓,第二福是第二層樓,第三福是第三層樓,你沒有下面,你怎麼會有上面。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就是佛弟子。第一福是人天福報,第二福是小乘,第三福是菩薩、大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我們總的指導原則。我們不走這一條路,你就無路可走。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三世諸佛都是走這個路而成就的,我們不走這個路,你走哪條路?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只要自己肯用功,自己首先要把這根紮好,那麼這個根,根之根是《弟子規》,《弟子規》做到了,《十善業道》也圓滿了,世出世間法,無論你學什麼,你都會有殊勝的成就。不從這裡紮根,你縱然是努力精進,用再長的時間,到最後都是落空。第一個自己該怎麼樣生死還是怎麼生死,第二個世出世法裡面,你沒有真實的成就;縱然有成就,那都是曇花一現,為什麼?沒根,禁不起時間的考驗,禁不起歷史的考驗,這不能不知道。
我們再看經裡面下一句,這一句就非常重要,這就是專修淨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你看看這部經上,三輩,上輩、中輩、下輩,都有這一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我們學佛,第一要敬佛。你看普賢十願「禮敬諸佛」擺在第一,禮敬不在形式要在實質。實質的禮敬是什麼?是依教奉行。我們對佛有信心,對佛的教誨有信心,對經典有信心,你才能夠得真正利益。你如果有懷疑,那就不行,菩提心,那就太難太難了。但是你真正能夠把《弟子規》跟《十善業道》都做到了,那發菩提心就不難。
菩提心,真誠!前面跟諸位講過,你的欲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要是不斷,你的心不誠,這個東西障礙了你的真誠。所以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一生不建道場。建道場,你的事就多了,古德常常告訴我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又跟我們講「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你跟很多人接觸的時候,是非就一大堆。在這個時代,你真正要想保護你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我們這經題上就是「清淨平等覺」,深心,你一定要懂得遠離,遠離是非人我。
所以,我告訴諸位同學,我大概總有四十年不看報紙,為什麼?那是染污,那是是非;不看雜誌,不看電視。我每天有時間,我是讀佛經,讀經,看祖師的這些著述,我生活得很好、很自在!你才真正能保護到你自己的清淨平等不受染污。現在社會染污非常嚴重,但是我們自己可以不接受,還有這個權力,我可以不接受,這個道理要懂。這些也都是從前李老師教的,就是學經,經教也應當一門深入,你的心是定的,定能開智慧。如果你學得太多,學得太雜,你分心,你增長分別、增長執著、增長妄想;換句話說,你不但智慧不會開,你心不清淨,這個損失就大!所以你一定要懂得怎麼個學法。
世間人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你去問問哪個不貪財?哪個不貪圖名聞利養?哪個不貪圖享受?這是什麼?這劣根性!這不是本性,這習性。無量劫來薰習的煩惱習氣,可不是好斷的。所以你要是遇不到好的善知識真正來教你,善知識一定是以身作則,我們對他生起信心,以他做榜樣來向他學習,能夠學習個二、三十年,得受用了,對於老師生感恩之心!把古聖先賢、佛菩薩的教誨統統在日常生活上做到,那你就得受用。如果說做不到,不能落實,那就錯了。我們雖然勤苦的修學,沒得受用,好像念書一樣,很用功,考試都得零分,你不就是這個樣子?真正得受用,考試得滿分不是得零分。所以佛陀的教誨不能不學。
尤其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榜樣,道場由那些護法居士們他們去搞去!學佛,無論是在家出家,真正想在弘法上要有成就,一定要學到三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這個統統能夠放下,你才能一心一意在經教上下功夫,你心地清淨,這經文你才會看得懂,你才能看出字字句句無量義!身體力行,那就得受用。講給別人聽,人家能感動,心心相印,什麼都要真幹。所以我一生沒有道場。
往年,我們離開居士林到澳洲,早年在圖書館跟韓館長出家的,不是跟我出家的,我學印光大師,一生絕對不收出家徒弟,跟韓館長出家的。韓館長往生了,這些人走投無路,無家可歸,我不能不照顧,這是義務!所以在澳洲建了道場。為什麼到澳洲?新加坡這個地方我們沒有這個條件,新加坡一定要新加坡的公民才能夠在此地擁有土地,建個道場;不是公民,在新加坡不能擁有土地,你只能買樓房。這個地方樓房價錢太高,我們哪有那麼多錢?所以沒有法子,我們就到澳洲。澳洲地大人少,房地產很便宜。我們在澳洲有許多同學都去過,你看那麼樣的一個規模,我們花了多少錢?新加坡的錢三百萬。如果在新加坡,像我們那麼大的規模,加十倍都做不到,這是到那邊給他們建的。現在道場我也交給他們,不管了,我說:我八十歲再叫我管的話,你們都沒有良心。所以統統交給他們,我不再管了。但是我在澳洲跟政府、跟學術界的關係都非常好,所以我說辦事可以用我的名義,不會有障礙,辦得很快。這個我可以用名義幫助你,實際上決定不管事。
我們都要這樣子學法,自己有這種安定的居住地方,不要認為這是我的家,不是的,捨家棄欲!你怎麼可以把這當作你的家?你一有家就壞了,一有家,極樂世界去不了,你這有家了,你還能去得了嗎?就去不了。當作什麼?修行辦道準備往生的一個基地。我們從這個基地一定要達到極樂世界,這就對了,不能有家。那你就沒有私心,你就真正一心向道。可是我勸是天天這麼勸,他肯不肯聽,那是他的事情。你不肯聽,將來你要墮落到地獄,你可不能怪我,我的話早講在先,我不是沒有教你;你不肯聽話不肯做,那墮落是你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對得起大家。
第二個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你看淨業三福第三福裡頭深信因果,「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深信因果這一句落實在哪裡?落實在《了凡四訓》,我不選高深的東西,都很淺顯的東西。你們去學《了凡四訓》,你就深信因果,特別要相信「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要相信這個道理。相信這個道理,你的理明白之後心就安了,我們要不要去攀緣?不需要;要不要去找錢?不要。你命裡頭有的,到時候它就就來了,哪裡要去找。
所以我勸我們道場同修絕不化緣,絕不向人要一分錢,你要是懂,真正深信因果,你就相信了。我一生沒有向人化過緣,再困難,我沒有向人家說:你幫助我一點。沒有,沒說過,再困難也能平平安安度過,這個多自在。佛教的形象被破壞就是化緣,就是到處問人要錢,所以嚇得很多人不敢學佛,學佛人的負擔很重,這是我們錯誤的。釋迦牟尼佛在世,學佛的人輕鬆自在。佛陀每天讓大家供養是一缽飯,一缽飯還不是一家的,好多家托起來是才托一缽飯。你們去想想看,佛怎麼對人,佛怎麼處世,這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所以決定不能問人要錢,決定不能化緣,決定不能有私財。供養的,這是人家來種福,我們一定要替他做,這個手來,那個手就去,這樣就好,你自己身心才真正得到自在,你真的把這東西放下了。這都是屬於「棄欲」。
不要搞道場,世間道場很多,你要真正修養你的身心,你要有道德,你要有學問,請你去講經說法的地方太多了。十幾年前我住在美國,有個同修問我,他說:法師,你要不要建道場?我就告訴他,我說:別的地方咱不說,單單講中國大陸,中國大陸請我去講經,你們想想看,我想多不說,最少有三百個地方,那應該有。三百個地方請我講經應該有!我一個地方去講一個月,我活到一百歲還沒講完,我要道場幹什麼?作客好,做主人不好!做主人,你看家裡事情樣樣你都要去顧;你做客人多好,打電話不要繳電話費,用自來水也不要去繳費,這多自在!這麼好的日子你不過,你為什麼要去找麻煩?這就錯了。
現在在中國政府對我逐漸也很了解,去年葉局長(我們宗教局局長)參加佛指舍利在香港展覽,他很忙,在香港只住一個晚上,頭一天去的,第二天早晨他就走了。他約我,他說:我們兩個碰頭,只有早晨吃早飯這個時間可以。我說行,早晨的時候我就到他住的旅館跟他一起吃早飯。他就告訴我,他說:法師,你的言論思想決定沒問題,但是國內還有一些不法的人假藉你的名義在做非法的事情。他說:這些事情你都不知道,與你不相干,這個我們政府會處理。
我說哪些事情?他說第一個你的書跟光碟在大陸上有很多人大量在翻版,沒有拿到政府的准證(好像政府批准的),沒有經過批准,這是不如法。另外一個,印的這些東西到外面去賣錢,賣錢是商業行為,他們沒有繳稅。他說:這個你都不知道,你都不曉得。他說:你不用管這些事情,這個事情是我們政府事情。我說:很好。我說:這是佛教徒最重要的守法,無論在哪個國家地區,一定要遵守當地的法令規章。如果說做犯法的事情,好事要是做犯法的事都變成不好了,都變成惡事。這個道理很深,不能不懂。所以深入經藏之後你就會明瞭。
佛是世間第一大善人,這是大家都肯定的,佛弟子也是世間的大善人。善人怎麼會做犯法的事情?哪有這種道理?世尊慈悲,在《梵網經》裡面告訴我們「不作國賊,不謗國主」,這《梵網經》的。我們從前在台中跟李老師學佛,老師常常講、常常提醒我們,我們的習氣很深,喜歡批評人,這錯誤的。尤其是國主,國主是國家領導人,團體的領導人。這些領導人他也是凡夫,凡夫有時候也有過錯。譬如一個家,家長,你是一家的國君;我們這個團體,像道場,道場裡面的住持、方丈,這就是國君,他一個團體的領導人;如果是一個縣市,這縣長、市長他是這個縣市的君。不謗國主,你要懂得這個意思。比如這一個家庭,他這個家庭裡面,兒女對父親都很尊敬,你要在兒女面前說你的父親怎麼不好、怎麼不好,說他。他對於父親尊重心沒有了,這個家馬上就出問題。你這是不在乎,你是破壞他家庭,這個罪過很重,決定不可以做的。你要幫助這個家庭和睦,家和萬事興,你幫助它,你可不能破壞它。
那個「賊」就是賊害,不作國賊,不可以破壞。他縱然有不善,做得不如法都不可以說。為什麼?你要曉得,如果是佛門的一個道場,他這個道場有多少信眾,有多少信徒,你要是任意毀謗、任意批評,縱然是他做得不對,你批評,對信徒、對道場的主持人產生懷疑,這個道場就被你破壞了。破壞,做這個事情,在《戒經》裡面就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的罪墮地獄,這人不忍心做的。他做得如法不如法是各有因果,你何必要跟他下地獄?他下地獄,你不要跟著他去,你任意毀謗就是你跟著他去;你下去,我跟你一道去,他這是傻子、傻人!所以決定不會。你不聞不問是養自己的德行。
所以《無量壽經》把淨業,口業擺在第一。他講這三種淨業,頭一個「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佛把這個擺第一條;第二「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你看他把口業擺在第一,這《無量壽經》。我們在平常所看到都是身口意,身業擺在第一,他這裡把口業擺在第一,用意都很深!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所以決定不能夠做傷害社會的事情,傷害別人家庭的事情,傷害團體的事情,傷害國家的事情,甚至於今天講傷害世界的事情不可以做,這個罪過很重很重。第二個是決定不能毀謗領導人,無論是家庭、團體、公司行號,公司行號它的員工很多,這公司怎麼樣興?員工對老闆尊重、敬佩,這公司一定興旺;如果員工對老闆有意見,輕視他、瞧不起他,這公司必定衰。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最重要修養自己的德行,不能有過失,這個過失決定不可以有的。
在《瓔珞經》上佛又說了兩句話,「不漏國稅,不犯國制」,這兩句話說得很好,因為《瓔珞經》一般講是在家菩薩戒,著重在在家人的。不漏國稅,對國家應當要盡這個義務,第二個是不做犯法的事情,國制就是法律,決定不做犯法的事情。我們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要能把這四句話都做到,哪一個地方不歡迎你?歡迎你就是歡迎佛法,尊重你就是尊重佛法,佛法才能在世界上興旺起來。如果我們自己這四句話都犯,我們是在這裡滅佛法,是在這個地方做障礙佛法的工作,那就是佛法的罪人,這個道理不可以不知道。都與「捨家棄欲」有直接的關係,這四個字範圍非常的廣泛。
沙門身心清淨,一塵不染,真正能放下,放下得大自在。所以放下,你不能不懂得因果,不懂得因果,你有疑惑、你有顧慮,想放下又不敢。你真正把因果搞懂、搞通了,你就肯放下,知道放下才是得大自在。你命裡頭有財富,你統統捨掉了,財真的捨掉嗎?不會,過幾天又來了,愈捨愈多!所以世間人不懂,他認為自己有才幹,自己有手段,能夠在社會上賺多少錢,其實錯了,完全錯了。
我是在前年,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商學院那個大樓開幕,那個大樓剛剛建好,舉行一個剪綵開幕典禮,校長邀請我去參加,我們去道賀。請來美國一位很有名的教授,他已經退休了,現在好像有十幾個公司聘請他做顧問,是一個財貿的專家,在開幕典禮上講話,這是特別請來做一個主講人。我聽了之後,因為我跟校長坐在一起,我就告訴校長,我說:他講得很好,碰到我這個學生就難了。他說:怎麼了?我說:我不相信。他說為什麼?他是個經濟專家,他沒有錢,他還是做教授,每天拿了一點薪水過日子,他要是那麼會教人發財,他自己應當發財;他自己沒有發財,他講的那套理論方法,我不敢相信。我們校長也愣住了。最後我就告訴他,我說:這個發財之道我懂得,我去教,學生一定會發財;他去教,他不行,他發不了財。校長就問我,我說:就好比農夫種植,他懂得種植的方法,他講的是方法,懂得種植的方法,他為什麼發不了財?他沒有種子。你說得天花亂墜,最後你還是沒有辦法,沒有種子!我說我懂得方法,我種子很多。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發財的種子是什麼?財布施!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它有因有緣有果。所以這些教授們,學校裡教的都是緣沒有因的,學工商業的學生那麼多,幾個人發財?為什麼?沒有因!我命裡頭沒有財,比哪個都不如,一生是貧賤窮困,是這麼一個命;而且又短命,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所以跟了凡先生比差遠了,我不如他。我遇到章嘉大師才把我改正過來,所以財富、壽命、聰明智慧都提升了,了凡先生是遇到雲谷禪師才知道改過、改變。所以命是自己造的,命可以自己改,你懂得自己改,你的一生前途是無量的光明!你不知道改,沒用處,你就是按照你的命運,這一生就走過。所以一定要真正深信因果。
老師教我修這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三樣布施都要錢,我們哪來的錢?所以老師教我,你布施一分錢,布施一毛錢,盡你自己最大的力量,那個財布施都是圓滿的。使我們想到《了凡四訓》裡面有個小故事,說有個女孩子貧窮的時候布施兩文錢,以後她做了皇后,當時寺廟住持給她迴向,給她修福;到她做了皇后,再帶黃金千兩到廟裡去布施,老和尚不理她,派個徒弟去給她迴向就好了。所以她很奇怪,她說:我小時候到你這個廟裡來布施兩文錢,你老人家替我迴向。老和尚說:那個錢雖然少,妳的心地真誠,真誠所以有無量功德,我不給妳迴向對不起妳;現在妳布施的錢很多,妳有傲慢的習氣,妳沒有那種恭敬心,我徒弟給妳迴向就可以了。這就是布施不在乎錢多少,你的心真誠,心圓滿,所以功德是圓滿的。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不是說窮人就不能修福,窮人往往修大福,我布施一塊、兩塊,那個有錢的人在那邊布施幾萬、幾十萬,比不上我的功德大,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要學。
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最殊勝的方法,素食。不吃眾生肉,不跟眾生結惡緣,這就是真正的無畏布施,這不要花錢的,為什麼不幹?真的是健康長壽。所以我二十六歲學佛,大概學佛半年我就吃長素,我的素食五十四年了,並不因為素食這個身體就不健康。我在國際上走了很多地方,人家頭一個就是羨慕我的身體,問我怎麼樣保養的,我就是告訴他:很簡單的素食,而且吃得很少,決定不吃零食。心地清淨,清淨慈悲,永遠記住別人的好處,不要記別人的不好,我們的心要像一個什麼?要像一個琉璃水晶透明的玻璃瓶,裡頭要裝好東西,不要裝垃圾。人家一些不好的東西裝在我的心裡,不就是裝垃圾嗎?你的心變成大家的垃圾桶,你有什麼好處?只記別人好處,決不記別人過失,這比什麼都重要。
諸位我聽說今天有不少從中國大陸來的,大陸的同胞要記住,大陸上確實像葉局長所說的,打著我的名義到處去騙錢,你們要小心;尤其是化緣的,你們要記住,我一生沒有化過緣,哪個人要拿著我的名義去化緣,那個人就是騙子,絕對沒這回事情。所以這個要曉得,我一生不蓋廟,一生不化緣,一生不會問人家要一分錢,希望你們自己要留意,不要輕易被別人欺騙了。我一生就是講學、講經,其他的我不聞不問。
這幾年在國際上走動,實在是社會動亂太嚴重了,沒有這個緣分,我們不去攀緣,我不會找事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他來找我,那就是緣成熟,我們要不去認真努力去做,我們對不起他。所以他來找我,不是我找他。我走向國際,最初是學校找我,九一一事件之後,昆士蘭大學有一個和平研究中心,校長聽說我過去在新加坡團結九大宗教,這個風聲不知道他們怎麼會知道。九個宗教都不一樣,怎麼能把它團結起來?所以他要找我,要我提供一點意見給他們的和平中心。
九一一事件之後,他那邊有十幾個教授,大家在一塊研究,就是冷戰、熱戰都不能解決問題,必須要想出另外一種方法來化解衝突,用和平的方法,我們捨棄武力,這是很好的一個想法。所以他邀請我去,我就到學校去跟他們教授開個座談會,首先聽他們報告,才知道他們這個中心,在世界上總共有八個學校有這種中心,專門研究化解衝突,促進和平,我聽了非常歡喜。五十分鐘報告完了之後,他們請我講話。我首先就給他說:你們的問題是沒有找到衝突的核心,所以你們沒有辦法化解。衝突的核心是什麼?我給他講:衝突的核心是家庭。你看看今天社會,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他走到社會,他怎麼會和諧?關鍵在這裡。我說這還不是真正的因,真正的因還要深入一層,真因是什麼?真因是本性跟習性的衝突。中國人念過《三字經》,《三字經》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你的本性是本善,現在你的煩惱習氣很多,所以你的自性,煩惱習氣是習性,你的習性跟你的本性發生衝突,這不在外面在裡面,這才叫真正原因。
講習性、講本性很難翻,所以我變通一個方法,我說自利跟利他的衝突,這他們很好懂。任何一件事情擺在面前,你都先想到我自己的利益,那一定跟別人有衝突。如果我們能夠反過來,起心動念都能替別人著想,衝突就沒有了;念念都是我們的利益,我這個國家的利益,那跟他的國家當然發生衝突。如果念念都是別人國家的利益、世界的利益,衝突自然就沒有了、就化解了。他們聽了很有道理,所以以後又找我一次,我跟他們做過兩次座談會,他們學校就聘請我做教授,所以跟學校就產生關係。以後國際上這些會議的時候,我代表學校參加,他們邀請不是邀請出家人,沒有宗教人士,都是邀請學校,學校有這些教授們、專家來代表參加這個會議。
所以這個觀念非常重要,要把它換過來,處處替別人著想,不要想自己。本來沒有衝突,哪來的衝突?衝突的起因,原因就在此地,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佛經上常講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什麼衝突都沒有了。所以這些道理我們要懂,我們要落實,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我參加許許多多的會議,大家都很歡喜我,覺得我滿面笑容。這個笑不是裝出來的,是從內心裡面發出來的,歡喜,常生歡喜心。為什麼?心裡頭沒有矛盾、沒有煩惱,你就很快樂。《論語》裡頭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是從內心裡頭發出來的,不是外面的刺激。我們佛法裡面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種快樂是性德,是自性裡面流露出來。你自性裡頭如果有煩惱,如果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障礙住了,你這種喜悅生不出來。
也有同修來問過我,他說:我很想歡喜,也像你一樣歡喜。他說:我就是歡喜不起來。我們真的要能夠愛一切眾生。去年我寫了一幅對聯,「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他們看了都很歡喜,他說:我那個愛心發不出來,我很想愛他,就是發不出來。他這一問對我也個有啟示,我說:有,中國古人就懂得這個道理,愛心有個原點,你找出這個原點,從原點裡面去引發,把你自性裡面的愛心引發出來。這個原點是什麼?倫理教育裡頭第一句話「父子有親」,那就是愛心、善意的原點。
你看看今天中午有同修請我吃飯,在靈芝,在座的時候他把小孫子帶來,抱在懷裡頭,四個月大,每個人看了都歡喜。那是愛的原點,沒有任何條件。你看小孩他見每個大人都歡喜,他都愛,誰抱他,他都不拒絕,他不會哭也不會鬧,每個人都愛他,這是愛的原點。父子有親,這一種親愛,中國的教育效果就在此地,這種親愛保持到一生都不會改變,教育就成功了。沒有任何條件,這就是性德,你自性裡頭本來就是這樣的。你有了煩惱習氣,你把你自己的性德忘掉了,現在就是怎樣能恢復自己的性德,你從這個地方去看,細心去觀察。
中國的教育,倫理教育,這是一個點,最原始的一點。從這個點裡頭發揚光大,他會愛他的父母,父母會愛他的兒女,然後擴大愛家庭、愛兄弟、愛族群、愛你的親戚朋友鄰里鄉黨,逐漸逐漸擴大到愛一切人。《弟子規》裡頭說「凡是人,皆須愛」,你就能夠愛一切眾生。所以你捉住這個原點就行了。可是小的時候沒有人好好教你,現在迷失太久了,給你講,你也很難恢復。所以中國教育之可貴,中國教育裡頭沒有矛盾、沒有衝突。倫理教育就是落實在《弟子規》,千經萬論統統要落實,不落實就變成玄學,所學非所用,你就用不到,那就沒有意義了。學的東西一定要能夠落實在生活上,變成自己的生活,我們才真正得受用。
這個歡喜心,我們諺語也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信心、歡喜心是我們一個人健康幸福快樂的根源,你要懂得這個道理。有病需不需要找醫生?說老實話,從前的醫生可以找,現在醫生不能找,沒有病一定把他醫出病出來;你有病,那就把你醫死了。現在的藥不能吃,假藥,不是真的。我在去年年底隨著印尼的宗教訪問團到中國去訪問,那時候冬天,北方很冷,尤其是在蓬萊,蓬萊仙島,海風太大了,受了一點涼,受一點風寒。回到澳洲之後,我還講了一個星期的經,第二個星期就不行,身體就不行了,所以我休息了四個星期才恢復。我不看醫生、不吃藥,用什麼方法?用意念,就是善心善念來調養自己的身體。我們的念頭使整個身心的細胞都會有影響,這是日本江本勝博士做水實驗很好的證明。
我們的心善良,我們的心歡喜,我們身體每個細胞都能恢復到正常,正常就是健康。所以人千萬不能發脾氣,發脾氣,你的細胞就變形,那就是疾病的一些根源。人常常發脾氣,這個人身體一定不好,一定有病,這我們所謂肝火太旺。脾氣很大,這絕對不是好事情,要心平氣和。古時候讀書都說「學問深時意氣平」,不會受外面境界的感染。你讚歎我,對你笑笑,並不真的有歡喜心,歡喜也不行,你細胞也會起變形;人家毀謗你,絕對不生氣,都是用平常心來對待。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是最健康的,所以這是平等。常是保持,保持清淨平等是最健康的,要懂得這個道理。
飲食起居,素食,愈簡單愈好。對於小動物都不可以殺害,蚊蟲螞蟻都通人情,你跟牠講交換意見牠懂得。蚊蟲來咬你的時候,布施給牠就好了,牠也是要來吃一餐,我就供養牠。供養牠的時候可以談條件,蚊子咬了很痛,會癢:你咬可以,不可以讓我痛,我不要癢。牠聽話,跟你合作。臉上要是咬了就很難看,是不是?臉部不可以,身上手臂可以,統統聽話,很可愛!所以這些小動物,你用誠心誠意,你把牠看作菩薩,我們這些小動物,螞蟻菩薩、蒼蠅菩薩、蚊蟲菩薩,都聽話。我們彼此互相合作,互相照顧。如果說太疲倦,我們有一個居士,他太勞累的時候,他說:今天不行,今天我太勞累了,你不能夠叮我,你們要離開,你要讓我養幾天我再供養你。那些蚊子就真的走了,就不咬他了。
所以不但是動物,樹木花草都懂得人情,愛心真的要遍法界,善意滿人間,也要遍這些動物植物。所以在佛法裡面講,特別是《華嚴》講得清楚,整個宇宙是個有機體。也就是說,一切萬物都是活的,都不是死的,連磚頭瓦塊泥沙,為什麼?我們的起心動念它都有感應,我們的善念,它有善的反應,我們的惡念,它有惡的反應。所以你要身體健康,你決定從今之後不發脾氣,無論對人對事對物歡歡喜喜,那你一定長壽健康,一定不會去找醫生。這是實實在在的,我五十多年這樣過來的,我這一生不生病,醫院沒有我的病歷。我也決定不會到醫院去,有病,我不找醫生,要自己治療,自己恢復自己的細胞、器官的能力。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宰,你才快樂!這些理論方法都在大乘經裡面,學了要會用,學了,我就很快樂。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