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四十九面第三行,我們把經文念一段:

  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昨天講「發菩提心」,這一句要是細講,講一百個小時也講不完,我們也只能夠略說。昨天把菩提心的體用跟大家介紹過了,菩提心的體是真誠。真誠一定要能體會到真誠的意義,不是我們想像當中的誠懇,那不是菩提心。真誠心,一定要記住,離妄想分別執著才叫真誠心。特別是妄想,妄想是起心動念,所以我們從早到晚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還會起心動念,這個真誠心就沒有了。果然真誠,晚上睡覺不會作夢,會作夢不真誠,真誠心沒有了;會作夢還是起心動念。你才曉得這個真誠心難,這是真心。

  真心是佛心,真心是我們自己的本性。我們自己的心本來真誠,現在變成不真誠,不真誠就是受了染污。這個染污非常嚴重,不是這一生才受的,過去生生世世都被染污。所以染污變成我們把自己的真心完全忘掉了,如果不是佛菩薩給我們提起,我們哪裡知道還有個真心?充其量知道有個善心。儒家講「人之初,性本善」,是有個善心,真心不曉得,真心跟善心還是不一樣。儒家講的本性本善,這個本善也有層次不相同,最高的層次是純淨純善,那是真心,跟我們菩提心講的真誠心沒有兩樣。真誠心起作用,自受用跟諸位介紹過了,就是清淨平等正覺。

  一個真正修行人,這一樁事情重要!大乘佛法裡面,菩提心是修行的根本,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不發菩提心,決定不能成就。連淨宗,淨宗叫易行道,還是依靠菩提心,你要是沒有菩提心,淨宗不能往生,這要明瞭。淨宗發菩提心也有層次不同,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的差別,你要問為什麼會有差別?你發的菩提心不一樣,有人發得深,有人發得淺,有人發得大,有人發得小,縱然是小、是淺,也行,凡聖同居土下三輩往生也不錯。總之你能去得了,所以是一定要發。最淺的就是深信切願,而把這一樁事情做為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來看待,這才叫做菩提心。

  譬如,這是從前李老師講經跟我們講的,他老人家曾經很感慨的說,今天老師在這裡講經,大家都來聽經,他舉個比喻,今天晚上就在這個時候你可以賺一百萬美金,你要不要去賺?你是來聽經還是賺錢?有這麼個機會早就賺錢去了,不來聽經了。這就是考驗你什麼?沒有菩提心,你的心不真,你的名利沒有放下。中國古人講的義利,義是道義,利是利害,見利就忘了義,義就沒有了。聽經是義,這個時候有錢賺,那是利,見到利,義就忘掉了,佛也沒有了,經也沒有了,這怎麼能往生?我記得老師還舉了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真有其事,我們大家在這兒聽經,忽然有個人來告訴你,你們家裡起火了,火燒房子,你現在是如如不動在聽經還是回家趕快去救房子?你的心一亂,馬上就要回去了,你不能成就。因為我們同修當中真有一個人,他家裡的人來告訴他家裡起火了,他若無其事,就像沒事一樣,他還是在聽經,如如不動,聽完了再回家,難,很不容易!

  我們發的心,這信願,真信切願,至少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這才能往生。這個菩提心並不是很大、並不很深,但是這種菩提心能生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發這種心並不難,我們在《往生傳》、《淨土聖賢錄》,乃至於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看到許許多多念佛往生的人他們確實是這麼個境界。我們要是努力,真正能把萬緣放得下,決定不受外面境界影響,能成就,不是不能成就,而且感應真的不可思議。有那麼一家人,家裡頭有個佛堂,家人在佛堂裡面做早課,鄰居房子燒起來,有人來敲他的門,功課沒做完,他依舊虔誠在那裡做功課,沒有理會。功課做完之後,出門一看,四周圍的房子都燒掉了,唯獨他一家沒燒,他也沒有起心動念,感應不可思議!

  我們佛家講感應,如果在科學上講能講得通。我們從日本江本勝博士那個水實驗,這個道理能講得通。因為他心清淨,心清淨,他的磁場好,旁邊雖然有災難,他沒有災難。這一驚慌就麻煩了,一驚慌你的磁場全部都改變,你就不能保護自己了。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希望同學在這一方面要多多去思惟觀察、要去體會。我們學佛要能轉境界,不要為境界所轉。善緣,我們舉的例子,你現在有錢賺是善緣,你家裡房子燒了是惡緣,善緣惡緣都無動於衷,都不要去理會,你的心定,定能轉境界。心裡一慌一亂,麻煩大了,那你是被業力所轉。境界現前,實在說也等於考驗你的功夫,你自己功夫到底到什麼程度,不在境界裡面你自己體會不到。境界現前體會到自己的定力,戒定慧三學你到什麼程度能看得出來。

  所以時時刻刻要留意,我們修清淨心、平等心、覺悟的心,覺而不迷,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念念不忘用這個標準來修心,這是自受用;對別人,對一切大眾,慈悲心,在經上就是迴向發願心。迴向重要,非常重要。迴向就是我自己所修學的一切功德,自己不享受,希望這個功德能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化解他們的苦難,幫助他們離苦得樂。這個好,這個心好!不用自己享受。如果自己有財富,我們的財富要知道能吃得飽、穿得暖,有一個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矣!不必求奢侈,更不可以跟人家去比賽,那你就錯了。我們把多餘的節省下來,幫助苦難眾生,這個樣子,你的福報生生世世享受不盡!千萬不要把福報,你有一百年的福報,五十年就享完了,後面雖然有壽命,沒福了,我們古德所講的「祿盡人亡」,為什麼?你後面的福報沒有了,你五十歲就要死。雖然你壽命是一百歲,你福報享完了,祿盡人亡。

  所以真正學佛的人絕不希求福報,但是他福報自然會來。你不求可能來得更多,來得更殊勝。但是你一定要覺悟,你不可以迷惑,來了怎麼樣?布施,幫助別人。修福積德要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你的錢財被人騙去,他拿去造孽,那你就有過失。所以你要懂得什麼樣的布施是真實的功德。這個非常非常難講!我從年輕的時候讀印光大師的《文鈔》,我覺得他老人家一生所作所為就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只有好處沒有過失。他做什麼功德?印經布施。你看你印經,印經好,這是真實功德。就是說你印的這些經,送給人,他問你多要幾本也不妨,你就多給他幾套。他拿到外面去賣錢,有沒有過失?沒有過失,他能賣,有人買他的,買他的他當然去讀。他拿去賣的時候,我們就有兩種布施;我們的書布施是有法布施,他賣了錢,他得了財可以養活他,我們對他又有財布施。不要怕!我們印的東西是非賣品,怎麼他拿去賣?不用去理會,心平氣和,歡歡喜喜。這是真實功德,這決定不是壞事情。

  如果做其他的修福的事情,就很難講。所以有很多救災的事情,我們同學過去很熱心做,現在聽說災難不肯做了,什麼原因?我們救災的錢都被人吃掉了,這個很難講,到不了災民的手上。可是這個事情要不要做?還是要做,我們自己做,自己發心做,自己有福有功德。他們要是吞沒這個財,他有罪過,那個罪過不是我給他的罪過,是他自己造孽。我們並沒有把錢送給他去享受,我們這個錢是委託他去救濟災民的,所以各人有各人的因果,你怕什麼?放心大膽去做。看到這種事情有弊病在裡頭,不敢去做了,我們自己修福的機會都沒有了、都斷掉了,這是錯誤的;就是各人有各人的因果。

  我們新加坡也有一個了不起的人,談禪法師,不知道你們認不認識。他住在城隍廟,我有好幾年沒看到他了。這個人生活非常清苦,我對他非常尊敬。在城隍廟擺一個小攤子,賣香、紙錢,他賣這個,你看看那是人家到城隍廟燒香,總是二、三塊錢,他做了很多年,大概積了有不少錢。他的錢非常慷慨,都拿去做好事。我知道他蓋廟,十幾年前,十五年前,我在舊金山遇到他,我們認識是在舊金山認識的。舊金山有一個大覺蓮社是他出錢建的,我知道,因為我在那邊講過幾次經。大覺蓮社一共是七十萬建造的,談禪法師就拿了四十萬美金。福州聽說有一個西禪寺,西禪寺是他建造的,他好像拿了好幾百萬美金。他的錢拿出去,以後絕對不聞不問,他只說一句話:各人因果各人負責。交代這一句話就完了,什麼都不管了。得大自在!他不操心,他不牽掛。

  我送給你,各人因果各人負責。你能夠拿去做好事,你有功德,你做壞事,你有罪過;你做得好,我也不居功,你造罪業,將來墮無間地獄,我也不受連累,咱們交代得很清楚,各人自己負責。這個做法很如法,做得很好,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印光大師一生都是印經,印經布施決定沒有過失。古大德常常教給我們放生,放生有好處,放生是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放生一定要素食,不能說我放生還吃眾生肉,這怎麼講也講不過去。所以我們求自己身體健康長壽,沒有病痛,布施醫藥,常常放生。放生,過去我年輕的時候參加很多次,有一次跟道安法師,他老人家帶我們一起去放生。我們在上游放生,沒有多遠那一邊有釣魚的,別人就跟老和尚說:老和尚,你在這裡放生,你看人家在那邊釣魚。老和尚說:我們放生有我們放生的功德,他釣是他的罪過,不要去管他。沒有放在心上,這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各人造各人的業,各人有各人的果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智慧,對待一切眾生我們總希望一切眾生早一天覺悟,早一天脫離六道輪迴,早一天圓成佛道。這個願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願望。我們能跟諸佛如來同心同願,你說這多殊勝!我們希望成就眾生,你就絕對不會害眾生,你絕對不會去妨礙眾生;你妨礙眾生,障礙他、害他,你的迴向發願心跟諸佛如來那就是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這種心才叫做真正慈悲心,佛家講大慈大悲,大慈大悲,那個大字就是沒有條件的。

  佛法裡面講慈悲有四等。我們凡夫有慈悲心,不能說沒有,很小,就是我喜歡你,我慈悲,不喜歡你,對你沒有慈悲,這叫「愛緣慈悲」。父母對子女有慈悲心,愛緣慈悲,是很小很小的慈悲心。能夠推己及人,知道愛自己、愛自己的兒女,也能夠愛別人的兒女,這個慈悲心就大了,能推己及人,在佛法叫「眾生緣慈悲」。這個心量擴大,他能夠愛一切眾生,能夠愛他的同族,愛他的族群,能夠愛他的國家,這都是屬於眾生緣慈悲。菩薩沒有愛緣也沒有眾生緣,菩薩叫「法緣慈悲」。接受佛陀的教誨,佛教他要把心量拓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要用清淨平等心去憐憫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這是法緣。到如來果地,我們也可以說法身菩薩,那是最高級的,「無緣慈悲」,無緣是沒有條件,無條件的對待一切眾生,對待一切眾生就跟對待自己一樣。為什麼?到那個境界裡頭,自他不二,性相一如。所以法身菩薩以上,他們真正叫大慈大悲,沒有條件的,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你對我好,我幫助你,你對我不好,我還是幫助你,甚至於你要陷害我,你要殺害我,我還是幫助你,沒有任何條件,這才叫究竟圓滿。這是將菩提心自受用、他受用概略向諸位報告。

  黃念祖老居士在註解裡面特別提出,迴向發願心是從真實深信心中,以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迴向,願眾生同生極樂國。由此可知,《要解》裡面所講的信願,就是《觀經》上講的三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也就是《無量壽經》裡面所講的菩提心。菩提心跟《要解》裡面所講的深信切願是相同的。所以真正具足深信切願,就是決定不被外面境界所轉,然後一心稱念,這才能往生。

  一心稱念,我們同學必須要知道經上講的是一向專念。「一」,非常重要。你看看大乘經上講佛菩薩所住的環境叫一真法界,我們淨宗修學功夫叫一心不亂,你就知道一重要!世出世間一切法,什麼人能夠抓住一,無論他從事於哪一種行業,或者做某一種學問,他一定能夠出人頭地。這個一是什麼?我們講專心、專注、專一,一門深入。如果你是三心二意,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喜歡那個,無論你修什麼法門,你的結果是一事無成,這我們不能不知道。你仔細觀察世出世間所有成就的,沒有別的竅門,就是專攻!古人所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就成功了。

  學經教也不例外。前幾年我們在此地辦了個培訓班,培訓班教學的方法就是我從李老師那個地方學來的。沒有跟老師之前,我們不知道有這個方法,跟到他之後才曉得這個方法果然有效。那就是東西只可以學一門,一門沒有學會,決定不能夠涉獵第二門。李老師在台中也是辦了一個經學班,跟我們這裡的培訓班意思是一樣的。我們同學有二十幾個人,教學方法採取私塾的方式,老師一次教兩個學生。我們二十多個學生在一起上課,輪到教這兩個學生,跟他坐對面,旁邊我們那些人等於是旁聽,他兩個是正式教他的,教講經。

  一個星期上一堂課兩個小時,老師把這一段經文詳詳細細講一遍給他聽,然後叫他覆講。現在人真的比不上古人。尤其我們這一批學生都是在家居士,我們學生裡頭沒有出家人,那個時候我也沒出家,我要出家就沒有資格參加了,他不敢收我,他收的都是在家居士。在家居士都有工作,不能專心,很困難。一個星期上一堂課,老師雖然講得很詳細,記不住。同學幫助記,每一個同學聽老師講經都記筆記,記完之後把所有筆記都交給他,他們兩個人回去整理,到第二天把講稿寫出來;上台講演四十五分鐘,要八千字的講稿。兩個人,一個人講普通話,講國語,一個人講台語,好像是翻譯,其實兩個人的講稿一樣,上台表演的。這兩個人上台是這麼個做法的。我們同學統統幫助他。

  在上台之前,要先在講堂裡講一個小座,就是讓我們同學聽。我們同學聽,幫助他改進,批評他,幫助他改進。同學批評完之後,最後老師做講評,把他改進。改進之後,他回去再去準備,然後上大座。那個時候聽眾大概有一百多人,對著大眾講經。講完之後,老師馬上把我們這小班同學都召集起來,做講評,這一次講經哪些地方講得不錯,哪些地方有缺點要改進,我們是這樣學的。

  大概學生所選的經典都是小部經。你不會選,老師才幫你選。選的這個經典,最短不能少過三次,你要講三次就講完了,像《八大人覺經》三次就講完;最長不能超過十次,這是老師教學生的標準。通常一般絕大多數都是五次,五次、六次,一個月就講圓滿。這個人學完之後,另外兩個同學再來,教那兩個,輪流教;二十多個人要教兩年,輪流教。但是所有參加的人每堂課都不可以缺席,一定要在那邊聽,在薰修。所以自己認真學自己這部經,要把這部經講好,你才能夠學第二部。你這部經講的,老師他來聽,聽到他不點頭,你就沒有辦法再學一部經。所以很多同學在老師會下的,多少年只學一、二部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我在台中李老師會下算是很特別的。因為我是後去的,經學班開班一個月我才去,所以我的名字是排在最後。還沒有輪到我,我就出家了,走了。所以我在那個班上全是旁聽,可是我的記憶力好,那個時候年輕,我聽老師講一遍,至少能夠可以記住百分之九十五,我有這個能力。所以到我上台講的時候,我會講得一點不錯,這是同學們都不如我的。我有記憶力,我也有理解力,所以學得非常快!我在旁邊旁聽,比他還有受用,所以在同學當中,我就變成助教了。因為他們,老師講的有的時候緊張沒有聽見,漏掉了。漏掉不可以問,你去問老師,老師打人。他手上拿的扇子,打人的,打了你,不告訴你。因為他說過了,我打了你再告訴你,你就不會害怕:不要緊,頂多挨一下打,老師還是教。打了不教,這糟糕,這就沒有法子了。這是老師教你要上課的時候全部精神貫注你學東西,你決定不能打一個妄想。老師用這種方法,絕對不重複講的。所以這同學沒有法子,就找我,我給他們講解。

  這是我在那個地方沒有出家之前,在班上是一年三個月,十五個月,我學了十三部經。就聽老師教的,我一聽就會,這十三部經我都能夠講,比他的學生還講得好。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佛學院一個學期才教一部經,一年兩個學期教兩部經。我學了十三部經,學生到畢業,我這個經一半還沒用上。所以我對李老師那個小班就佩服極了,真管用,真能成就。以後我出家之後,想想還是不夠,學得太少了,才學了十三部,不行!所以再回到台中親近李老師,聽他老人家講這些小部經,小部經大概聽了有三十多部。

  沒有大經做底子,你就很難深入,所以我就找李老師,我想學一部大經。我是準備《法華經》,我帶了六、七種《法華經》的註解,帶了一堆註解,帶到台中想跟李老師學《法華經》。老師告訴我,你想得沒錯,但是《法華經》分量這麼大,至少天天講也要講半年,如果一個星期講一次,大概要三年,哪有這麼長的時間?所以他就跟我商量,他現在正在講《楞嚴經》,他說你能不能把《法華》放棄,學《楞嚴》?他說分量差不多。我說也好,但是《楞嚴經》我沒有做準備,所以臨時找這些參考書。香港佛經流通處智開法師幫了很大的忙,他替我蒐集《楞嚴經》的古註,居然先後不到一年給我找了二十多種,所以我《楞嚴經》的註解就非常豐富。

  在台中住三年跟老師學《楞嚴經》。我學的方法,老師是星期三晚上講《楞嚴經》,我星期四在蓮社覆講,我的聽眾,七個人包括我一個在內,聽眾六個人。我們這七個人是很好的朋友,七個人都是學講經的,所以我在這六個同學面前,每一個星期也是一樣的覆講,覆講完了之後,我們大家再研究討論。所以,老師三年一部《楞嚴經》講圓滿,我一部《楞嚴》也講圓滿。以後在台北講《楞嚴》,在香港講《楞嚴》,我有膽量,這經我已講過!

  一定要懂得專攻,要懂得專一,決定不能分心,一分心就壞了。一門紮根,這個根要深。所以世尊在《金剛般若》上教我們,要深解義趣。這句話很重要,你要能夠入得深,體會得深,深了它就通了,就能貫通。我們佛法裡面講開悟,深到相當程度,人就開悟了。悟有大悟,有小悟,有徹悟。徹悟是明心見性,能通教理,也就是說世尊所講的三藏十二部你全部都貫通,不必要學,一接觸你就通了,那是徹悟。大悟,雖然不能夠通教理,能通教義,教義是一部分的,譬如佛教十個宗派,你能通一個宗派,觸類旁通,能通一個宗派、通兩個宗派。這樣學習,你才真正能夠學到東西,真正得到受用。最忌諱的就是雜、就是亂,一雜一亂就完了,不但是老師沒有辦法教你,老師常說,諸佛菩薩來教你都沒用處,你都學不會。所以最忌諱的是夾雜,這是我們在那個地方學到的。

  以後我也教了幾年佛學院,教了大概有三、四年,不敢教了,良心責備。因為佛學院上課就跟一般學校一樣,他請了好幾個老師,開好多門功課。上午前面兩個鐘點上這一門經典,下面兩個鐘點又是個老師,又換了功課。這樣四年下來,佛學院四年畢業了,學到什麼東西?佛法的常識,皮毛常識,一樣都不通!所以四年畢業出來上不了台,不要說講經他不敢,上台做一次講演都不行,這就是方法不相同!

  我跟李老師學了三十多種經論,每一樣東西我都能拿得出來,都像樣子。什麼原因?專攻,譬如一部小經,一個月,這一個月裡頭只學這一樣東西,不學第二樣東西。分量大一點的,兩個月、三個月,專攻一樣,一天到晚想的是一樁事情,不想第二樁事情。這個方法妙極了!同時學很多東西,雜亂了。我們在此地辦的培訓班,我把這一套方法拿到這邊來,果然有效。同學們寫了些報告,都說在新加坡受這三個月的培訓,比他們過去在中國念四年佛學院收穫還大。不是沒有道理!所以一定要曉得專精,不夾雜,我們念佛人常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沒有不成就的。加上深信切願,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我們念佛功夫得力,沒有別的,就是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你能不能有成就,關鍵在你能不能把外緣放下。念佛堂堂主常講:放下身心世界。你果然一切能放得下,你就決定有成就。成就的快慢,利根的,《彌陀經》上講得好「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利根的。這過去真有,真有這種人,一個星期之內成就的。根性再鈍的,三年,三年不算長,你看看《往生傳》裡頭、《淨土聖賢錄》裡頭,那些念佛的人往生,文字記載的,從初發心到他往生,三年幾乎佔三分之一,這麼大的一個比例。所以曾經有人問過我:是不是他們念三年壽命就到了?他來問我這個問題,我給他的答覆:我不相信。沒那麼巧,你說偶爾兩個人還能講得通,人太多了,這肯定不是他的壽命只有三年,不是的。那是什麼原因?他功夫成就了,他不願意在這個世間多住,他要早一點去,真去得了!

  現在西方極樂世界真的你能去得了,你還會在這個世間受罪嗎?這個世間,把全世界的國王、總統給你做,你要跟西方極樂世界一比,你把它捨掉了,這國王有什麼意思?苦死了!大梵天王給你做也比不上極樂世界的眾生。真能去得了,這個世界,欲界天、色界天絕對不會留戀,你就去了。功夫成就的人,他還不去,成就了還不去,那他有使命。什麼使命?多帶幾個人去,除了這樁事情之外,沒有第二樁事情。對這個世間決定沒有一絲毫貪戀。所謂是「佛度有緣人」,這個世間還有一些人跟我有緣,什麼叫有緣?我勸他,他相信,他能聽得進去,他可以修行,這叫有緣人。無緣的是我講經說法勸他,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這就無緣。無緣,菩薩就走了,就不住世了,有緣他就住世。

  所以凡夫在這個世間是業力受生的,你自己做不了主,也就是生死做不了主;緣成熟了,你不能不來,緣到了你不能不走,由不得自己。修行真有功夫的人,雖然來的時候他不知道,走的時候他清楚,他有這個本事。生死自在!全是幫助眾生,決定不是為自己。而且我們佛門裡面常常說乘願再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邊緣成熟,就是你過去生中跟你有緣的人,你看到了,現在這些人個個都有來到世間,你跟他們接觸,一見如故,他會聽你的、會相信你的,你就自自然然應化到這個世間來幫助他們,乘願再來。緣盡了,就是該度的都已經度了,沒有度的那些人不相信你、不接受你,這緣盡了。緣盡了,菩薩就走了,就示現入滅。就這麼回事情。

  我們要把六道十法界裡面的一切業因果報,要搞得很清楚、搞得很明白,你就不會迷惑。住在這個世間,自行化他。每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二利,這個二利就是利他、利自,自利利他。所以要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古大德都說「萬德洪名」,為什麼?這一句名號包括了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法漏在外頭。所以這個名號是一切諸佛,在無量無邊法界裡面普度眾生的一個總原則、總的方法。所以善導大師講得好,「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一句佛號要念得相應,你不能不懂名號的義趣;它的義理,它的趣向,你要懂得。你要想懂得這一句名號裡面的含義,那你就不能不讀經,至少淨土經論,現在淨宗是五經一論,你要能夠通達,你對這一句名號念得會生歡喜心。如果你不知道名號的意思,念久了就煩、就討厭,不想再念了。

  很多人念佛,念了二、三年,不再念了,不再想念了,什麼原因?不曉得名號的意思,念了枯燥無味,一天到晚念這個幹什麼?如果你懂得這裡面的義趣,聲聲佛號,上跟諸佛通了,就好像我們這個頻道跟他的頻道接上了,很有味道。跟諸佛菩薩往來用這一個訊號,常常跟他們往來,下面對九法界眾生也是用這一句名號來溝通。所以這一句名號把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障礙全都打破了。現在科學家講的不同維次空間,這一句名號確確實實能夠把不同維次空間全部貫通。我們跟諸佛如來、跟一切眾生合成一體,這裡頭其味無窮,快樂無比!所以你會念到法喜充滿,念到常生歡喜心。你不了解你就沒有辦法。

  所以善導講各人遇緣不同,你要是遇不到一個善知識能把這個經講清楚、講明白,那就困難了。古大德的註疏雖然好,註得太深了,我們現在沒有漢文的基礎,我們看古註看不懂。所以難得黃念祖居士給我們做這麼好的一個註解,但是這個註解還是文言文多,白話文少。因為他引用古人的這些經論,他都引用原文,他沒有用白話把它解釋,白話解釋那當然分量就很大。所以這個很難,你要遇到一個人真正把它講清楚、講明白,不容易!古人講經好講,點到為止,因為大家都有這個程度。現在不行,你怎麼點他都不通,所以一定要很費口舌,要很細膩的去講,他才能夠懂得一些,比從前難多了。要講得很白,講得很淺,講得很囉嗦,他才能聽懂一點。

  所以我跟諸位說過,《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詳細註解,你真正懂《華嚴》,那你講《無量壽經》沒有問題了,你會講得很好。《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綱要,大綱。一部《大藏經》就是《華嚴經》的註解。這正是經上說的,祖師大德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但佛法如是,佛法真的要通了,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通。你說你歡不歡喜,全通了!

  我們今天沒有這麼多時間去接觸。但是這些年來,我們看到世界動亂,人民太苦了,所以要能夠消除這個動亂,要靠教育。但是教育談何容易?家庭教育,學校的倫理道德教育,社會的倫理道德教育,不可能恢復,佛菩薩來了都做不到,為什麼?沒人肯聽。所以現在唯有宗教,宗教徒裡面信神還有一點良心,還能救,這叫一線希望。所以我這些年來對各個宗教都很留意,我要跟他們往來,我要讀他們的經典,我要學習他們的經典。不能說我是佛教徒,用佛教徒這個角度來看他們的經典,那你學不到東西。一定要用清淨心、平等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我讀《新舊約》,我就是耶穌的學生;我讀《古蘭經》,那我就是穆罕默德的學生,不是普通的學生,是最好的學生,我才能學到東西。

  這一接觸就通了,所以我要是到教堂裡面去給他們講《聖經》,我會講得很好;我要到清真寺去講《古蘭經》,我會講得他們個個都點頭,確實是貫通的。但是他們的經典,我們中文翻譯的是白話文,翻得淺,一般人很難懂得裡頭的意思。但是佛經這種修養,再去看他的東西,雖是白話文,我也能把它講得頭頭是道。所以學問之道,要深要博。一門深入是紮根,根深蒂固之後,就花葉枝條,那就是廣學多聞。首先要根深蒂固,然後才廣學多聞,你沒有這個根,你廣學就麻煩了;就像花瓶裡面插的花,怎麼樣去莊嚴都有限度。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所以一向專念重要。

  這兩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修淨土的大根大本。除這個之外,還要助修,你看『修諸功德』,願生淨土。什麼叫功?什麼叫德?這不能不清楚。簡單的講,功是功夫,德就是你收穫,中國人常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你下了功夫,你才能收穫,收穫就是德,這個德跟我們得到的得是一個意思,你有功你才能有德。功德決定是自己修的,我們雖然迴向給別人,別人是不是真能得到?至誠的迴向是有好處、有利益,不能說他得不到,可是他得到的有限,他所得到的是福德。我們的福德他能得到,真實的功德他得不到。

  什麼叫真實功德?我們舉簡單的例子來說,持戒有功,清淨平等就是德。我們持戒得什麼?得心清淨,心平等。我這個清淨心沒有辦法給你,你要自己修,你得不到。修定有功,修定就是修清淨平等,有功,開智慧是德。我的智慧沒有辦法給你,我的清淨心沒有辦法給你,所以你就曉得,功德沒有辦法給人,福德可以。我的福報現前了。福報真的是從三種布施來的,所以我們不能沒有福,佛家常講福慧雙修,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學佛不能沒有福,要有慧,要有福,慧是第一,福也是第一,福也不能擺在第二。為什麼?世間眾生哪一個不貪圖福報?你學佛的人,智慧是不錯,都沒有福報,人家一看,算了,不要學,那個一點福報都沒有,就不能接引眾生了。

  你要想普度眾生,那你要展現出大福報,他看了很羨慕,他要跟你學。所以佛在經上講,菩薩示現成佛,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福,修福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每一個相好是福報、福相,他修因修來的。其實在理上講是不必,佛要做這個樣子給我們看,告訴我們修福非常重要,所以佛是相好莊嚴。阿難尊者的出家,不是別的,就是看到佛的相好莊嚴他非常羨慕,他知道這個相一定不是父母所生的,一定是修成的,所以他出家跟佛學。釋迦牟尼佛問他:你是怎樣發心的?他就老老實實說:我是看到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也想將來修得跟你一樣,這樣發心的。由此可知,相好福報是接引眾生第一個手段。佛要普度眾生,沒有福,沒有相好光明,你怎麼度?所以這些我們都要注意到。

  小乘修苦行,為什麼?那是奠定自己的基礎,沒有出來教化眾生。小乘是自度,還沒有發心度人。就好像讀書一樣,小學,你還沒有能力度眾生,小學生是嚴加管教;到你有能力度化眾生的時候,那善巧方便,應機隨緣說法。你看楞嚴會上佛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普門品》裡面,你看觀世音菩薩,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多自在!所以觀世音叫觀自在。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現佛身給他說法。這個眾生歡喜佛,歡喜親近佛,歡喜佛來教他,他就變現佛的身來教他,滿他的願,他一看生歡喜心。應以菩薩身得度的,他就現菩薩。那我們就要問,基督教的耶穌很多人相信祂,對那些人呢?應以耶穌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就變成耶穌;應以阿訇身得度,觀音菩薩就變成阿訇。你們想想對不對?

  所以我今天跟世界上許許多多宗教領袖們接觸,我說我們每個宗教拜的神是一個神,都是那一個神變的;在佛教裡變成釋迦牟尼,在你那裡變成耶穌,在他那裡變成穆罕默德,都是一個人。他們想想也有道理。所以那就不要再打架,不要再毀謗了,毀謗是毀謗自己的神,那還得了!都是一個神變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跟他往來,跟他們講,宇宙之間只有一個真神,這大家都肯定,真神會變面孔。

  我們澳洲圖文巴市今年是建市一百週年,非常難得,浙江省有一個雜技團要到我那裡去做幾場表演,慶祝圖文巴建市一百週年。我特地要一個項目,叫他表演一個項目,是什麼?變臉,四川變臉,變什麼?變澳洲人的面孔,變美國人的面孔,變非洲人的面孔,變釋迦牟尼佛、變穆罕默德、變耶穌,原來都是一個人,你看他沒變。你還不懂嗎?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族群,每一個宗教,我們都是一家人。所以我特別要這個,他要做特別的面具,他們在戲台上變花臉的時候,我要變各個宗教不同的面孔,變這個給大家看。

  所以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你看千手觀音,千手觀音菩薩頭頂上有三十二個面孔,那是代表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現什麼身。所以三十二應不要畫古時候那些天人、修羅,不要畫這個,畫我們這個世間不同的族群,不同宗教的面孔,畫這個,這個啟發性更大。大家一看,我們是地球人,地球上生的都是一家人,一個真神。因為從前交通不方便,老死不相往來,所以他在很多地方變現不同的面孔;現在交通便捷,大家曉得原來是一個人,不要打架了,不要再吵、再鬧了,那就完全錯了,應當要和睦相處。

  經典,一個神說的,他在東方他怎麼講法,在西方怎麼講法,在阿拉伯世界他怎麼講法,我們多聽聽就懂得。他講的內容肯定是相同,講的方式不一樣。大的方向、目標絕對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各個族群生活習慣不一樣,文化背景不一樣。這是我們了解的,那是細節,總的方向肯定是相同的。仁慈博愛絕對是相同的,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絕對是相同的。這個樣子,我們不同的族群、不同宗教才能談得來,才能談成一家。

  所以要知道斷惡修善,要知道積功累德。修諸功德從哪裡學起?諸位千萬不要忘記,世尊在《觀無量壽經》教韋提希夫人的淨業三福,你要從這個地方學起。淨業三福頭一條孝養父母,我們要從這裡做起;第二句奉事師長。孝親尊師,如果這一條做不到,就決定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下下品往生的人都具足這個條件。所以我說淨業三福三條,第一條具足,這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下品的,凡聖同居土。你能具足第二條,具足兩條,中品的,你生方便有餘土。圓滿都具足的,上品的,你生實報莊嚴土。因此,淨業三福太重要!

  孝親尊師從哪裡做起?佛門裡面在家出家,佛都講得很多,但是散在許多經論裡頭,所以講的這個東西它不集中。古大德有把經論上佛教導我們這些教誨,把它會集在一起,《釋門真孝錄》,那裡頭統統都是經論所講的,不能不讀。可是流通最廣的是《感應篇彙編》,《文昌帝君陰騭文》,這《安士全書》裡面的。這道教的兩篇東西,文字不長,《感應篇》只有一千三百多個字,《陰騭文》只有七百多個字,註解裡頭幾乎一半以上都是佛經。所以這個好,看這個東西好!這是近代的。古時候,在唐朝時候,這是古大德所會集的,《經律異相》、《法苑珠林》,那也是會集一切經論裡面的,都是經論裡的原文,他把它分類了,便利我們學習。我們在一個科目裡面,就可以把許許多多經論裡頭佛所講到的地方,統統我們都能看到。但是現代人編的比古人編得好,真的是後來居上。所以印光大師一生提倡《感應篇彙編》、提倡《安士全書》,那是我們現代修行人奠定基礎必讀的課本。

  說到因果教育,印光大師首推《安士全書》,他說《安士全書》無論在義理、在文字都是第一等的,可以把它當作國文來讀,也可以把它當作我們修身的基礎科目來修學,我們在這個地方紮根。修什麼?就是修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就用這個。如果出家人,出家人當然要依靠經典,那就是《沙彌律儀》。《沙彌律儀》古今的註解也很多,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要從這裡真正奠定我們修學的基礎,也就是往生的基礎。你不具備這個條件,你不能往生,這就是修諸功德。

  可是基礎的基礎,為什麼印祖沒說?因為他不必要說,中國人早已經在做了,沒有一個不做,那是什麼?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教,所以祖師就不提了,那是什麼?《弟子規》、《三字經》,這些東西,這是基礎的基礎,可是今天沒人學了。因此我們要真正紮根,還要從這裡下手,亡羊補牢!現在我們在補習,補習還不算晚,要從《弟子規》上真正下手。《弟子規》上講的,絕對不是古人定的這些規矩來約束我們,不是,那是性德的自然流露。你果然明心見性,你日常生活自然就是這樣的。釋迦牟尼佛沒有裝模作樣給我們看,孔老夫子也沒有裝模作樣,自然的流露,你把它紀錄下來,就是這個《弟子規》。

  最近這幾年在中國大陸、在台灣很多地方,連外國也都興起學習《弟子規》這麼一個風潮。可是我上一次到中國大陸去,裡面有一些教《弟子規》的老師告訴我,現在學生出問題了。什麼問題?學生學了兩三年現在不願意再學了。什麼原因我很清楚、很明瞭,你教的小朋友是在學前的年齡,還沒有上幼稚園,三、四歲的時候開始。到五、六歲他上幼稚園了,幼稚園一上,跟那些同學一相處,老師再一教誨,不聽你這套了,當然道理!

  為什麼從前人會學得好,現在人學不好?從前家裡面父母是榜樣,學校裡面老師是榜樣,他相信,沒有問題!他學的這個東西,看看父母是這麼做的,老師也是這麼做的,他自然就養成一個習慣。現在看看怎麼樣?父母不是這麼做的,老師也不是這麼做的,天天教我這麼做,這是為什麼?騙我!不要以為小朋友可以欺負,小朋友不好欺,他很聰明。確實他們找出這個原因,所以來問我,是不是要家長跟兒女一起學習?對,完全對,完全正確。而且老師也要跟學生一起學習,建立他的信心。他沒有信心,那你這個教學早晚都要失敗,不但不能成功,反而有一些副作用,不好的習氣,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所以這是教學的理念有錯誤,教學的方法有錯誤,絕對不是人有問題、教材有問題。人沒有問題,教材沒有問題,這一定要肯定。

  今天還有一些大陸的同修對於社會動亂非常關心,怎樣能夠幫助社會。幫助社會沒有別的,就是要喚醒社會大眾明瞭宇宙人生真相。這是佛法講的諸法實相,你要真正通達明瞭,要知道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所以印光法師一生提倡《了凡四訓》,真有見地,真有學問。來挽救現代這個社會的狂瀾,除了他老人家講的三本書,《了凡四訓》、《安士全書》、《太上感應篇》,這三樣東西可以救世界,所以他一生大力提倡。我們也在全心全力做,但是始終做不出效果。

  當然現在教化眾生,最好的方法是用電視連續劇,這大家都喜歡看的。所以我們也非常感謝馬來西亞的同修,他們把《了凡四訓》做成了光碟,兩片,表演的,電視劇表演的。但是太短了,只有兩個小時,兩個小時一般電視台都不肯播的,我去問過。電視台要多少集才可以播?二十集以上,你這兩集他不願意播你的。第二次我們在北京做的,是陳曉旭他們發起做的,也只有六個小時,還是不行。

  所以現在我又找到中國演濟公傳的游本昌先生,他過去到過新加坡,在這裡皈依的。所以我就跟他商量,有沒有辦法把《了凡四訓》編成二十集到三十集。他說行,他現在正在搞這個工作。當然二、三十集費用就高了,初步估價告訴我,大概是人民幣要六百萬到七百萬,差不多合美金一百萬的樣子。我說行,沒有問題,這個錢我拿。我說趕快做,我們要滿印光大師的願望,印光大師普度眾生的願望,我們一定要從這個地方來做。但是我給他一個要求,將來你們拍攝的片子要沒有版權,有版權不行,我一分錢不拿;沒有版權,我負責你們的所有費用。不能有版權,任何人都可以拷貝,任何電視台都可以播放,這個他們要同意。游本昌很不錯,他的濟公傳第二集的版權就送到我們這邊來了,所以他的東西是沒有版權,這就是真的叫積大功、累大德。

  這一套東西出來之後,我們希望將來能夠把《文昌帝君陰騭文》也能拍成二十集,把《感應篇》,《感應篇》裡面的故事就太多了,可以拍成三十集。在這上面我們花個幾百萬值得,全世界播放!現在在外國,他們很喜歡中國這些藝術的表演,如果翻成他們的語言,他們並不喜歡。他說還是用中國的,但是底下把內容用文字打出來,在外國用英文打出來,用西班牙文打出來,阿拉伯世界也很大,用阿拉伯文打出來,這他們最歡迎。我們可以朝這個方向去做、去努力。實際上花費不多,普度全世界的眾生,為什麼不去幹?

  所以現在不要建道場,你建一個道場,美金也要花好幾百萬,要在新加坡就不得了,新加坡寸土寸金。我們在澳洲建的這個道場,很多同修都去參觀過,我們在澳洲建的這道場,要依美金來算大概只有三百萬,不多。澳洲人少土地大,所以土地不值錢,內陸裡頭一萬塊錢買很大很大土地。他們那邊算英畝,大概此地也是算英畝,我到澳洲去的時候,我們買這個土地大概是一ACRE是一萬塊錢,就是四萬尺,四萬尺的土地要一萬塊錢,往裡面去還會便宜。可是在此地那個土地就不得了,就太貴了。我們芽籠的淨宗學會,你們諸位同學都看過的,那是個公寓房子,剛剛蓋好,我們把它買下來,八層面積六千尺,土地面積六千尺,我們跟他買的時候是新幣一千萬,合美金七百五十萬。我都記得很清楚,我們那個時候總共拿了好像是美金八百五十萬。

  所以想一想要是能夠把佛法,佛法最重要的就是眾生能夠接觸到,能夠聽到,能夠看到,這無過於電視的傳播跟網際網路的傳播。我們要利用這個工具,把祖師大德悲天憫人、度化眾生的意願,要能夠傳播給全世界一切眾生,普遍的去介紹,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做這樁事情,三種布施都具足了。這裡面有財布施,演的內容是法,法布施,真正明白之後,人覺悟了,那是無畏布施。果報是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不求自己就得來了,為什麼不幹這個事情?

  我們今天在這個經本上讀到「一向專念」,我們要朝這個方向、朝這個目標。《安士全書》裡面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陰騭文》,《陰騭文》教給我們積陰德,做好事不要讓人知道。做好事別人知道,大家讚歎你幾句就報掉了,你的好事就報掉了。所以好事不要讓人知道,愈積愈厚,發起來才大,力量才足。我們要做不好的事情,希望大家都知道,人家看到罵你一句,報掉了,就沒有了。這個道理要懂。很有道理,古人說的不是騙人的。我們做的一些不好,希望大家都知道,發露懺悔;做的好事,不要讓人知道,這叫積陰德。它第二個部分是《萬善先資》,戒殺,實際上就是慈心不殺。講得非常詳細,引經據典,有理論、有很多事實,果報的例子舉得很多。第三部分是《欲海回狂》,戒淫。造業裡頭最嚴重的一個是殺,一個是淫,這兩個是特別提出來細說。第四部分是淨土,那是勸念佛的,《西歸直指》。所以這一部書要能夠拍成四集連續劇,四集很有味道,我們真的可以找人來好好的來寫劇本。印祖教導我們這三部書都搬到電視台去,比我們講經的效果大。我們這裡舌頭都說焦了,沒有人相信,那個表演很多人很有興趣看,很容易接引眾生,所以一定要利用這些工具,用好的工具,好的這些影響,這是印祖教導我們的東西。

  今天整個世界最需要的,在過去七十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說得很好,他說真正能夠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的,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個話說的,雖然他的身分、地位、影響力很大,當時也引起很大的震撼,現在逐漸慢慢的淡化掉了。可是我們看看現在社會狀況,想想他的話很有道理。所以在中國也有人問過我:我們想對於這個社會安定和平多做一點好事,我們要怎麼做法?湯恩比這個話就是一個很好的指導原則。儒家的東西不要多,多了沒有用,大家學雜、學亂了。只要兩種東西就行,一種是《四書》,另外一種是陳弘謀編的《五種遺規》。陳弘謀是乾隆時候的人,他做過兩廣總督。只要這兩樣東西,普遍的還是要利用網際網路跟衛星電視來開這個課,講學,全民教育。這不是對某個人的,對整個社會的全民教育,就講這兩樣東西,《四書》、《五種遺規》,就能夠救國家,就能夠救社會、救世間。他說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裡面可以選幾種,像《十善業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一類的這些小部經典,跟儒釋道的理念、修行的方法效果都能貫通,確確實實能幫助這個世間。

  近代也有不少有心人,把佛經裡面這些教誨分門別類編成小冊子,這種做法很好,對現代人來講非常恰當。我在中國這些書店裡面偶然看到,我看到一本書叫《聖賢語》,這裡面有五種都是節錄,他分門別類,有儒家的,道家的,佛家的,基督教的,伊斯蘭的,五種。講孝順的,這是一個科目,重要講孝順的他都節錄在一起,每一家講的他都集在一起,查考很方便;講節儉的、講愛心的,很值得我們做參考,也很值得提倡。所以我們學佛的同學們,你們平常看經典,經典裡面好的句子用筆記本節錄下來,將來久了就能夠編成一冊,也把它分門別類,分成幾個科目。類別的分法,可以多看看別人怎麼分的。

  我們淨宗,你看看《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那就是分類。《文鈔》裡頭一類一類他把它節錄出來了,這是很好的一個範本,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印光大師法語》也是從《文鈔》裡面節錄出來的,它裡頭也分類,都值得我們做參考。特別是當前社會的需要,這樣就更契機了。《五種遺規》裡面,它是五大類,第一篇教小朋友的,「童蒙養正」,第二篇是教社會一般大眾的,第三篇專門是教女孩子的,「教女遺規」,第四門是教從政的人員,做官的。它也分門別類,也是古聖先賢的教誨它都會集在一起。那是一本非常好的書,精簡實用。在現前這個社會,能夠推動大家都能夠在一塊學習,這個社會確確實實能夠化解動亂,能夠恢復安定和平。

  只要社會安定和平,繁榮興旺自自然然就恢復了。所以真的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有待我們自己每一個人都懂得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一定要從自己本身做起。我們講,講了沒有用,講了我們自己得不到真實利益,一定自己要做。學了之後我就要把它落實在生活上,起心動念不為自己,為社會、為國家、為整個世界。今天一定要曉得整個世界是一家,我們這個國家地區再好,別的地方動亂,影響我們,我們也沒有辦法安定。所以一定要做整體的來設想,樣樣都要想得圓滿,想到整個世界一切大眾的幸福,想到大家的利益。我們認真努力去做,為一切眾生修福,為一切眾生增福,這樣我們這一生活得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價值。以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決定往生!

  後面這一句『願生彼國』,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一定要有願。我們的願不在娑婆世界,不在天上人間,我們的願一定在西方極樂世界,這比什麼都重要。這樣我們決定往生。沒有往生之前,只要有機會,全心全力為整個人類做出貢獻、做出服務。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