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八十頁,最後一行第二句看起:

  「如《圓中鈔》曰:娑婆眾生,雖能念佛,浩浩見思」,浩浩是廣大的意思,見思煩惱,「實未伏斷」,不但沒有斷,伏都沒有伏住,「而能垂終心不顛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彌陀而來拔濟」。《圓中鈔》,幽溪大師的著作,《阿彌陀經》三種註解裡面的一種。三種最重要的,學《彌陀經》沒有不學這些祖師留下來的資料,第一個是蓮池大師的《疏鈔》,第二個是蕅益大師的《要解》,第三個就是幽溪大師的《圓中鈔》。這是《圓中鈔》裡面的文,大師說得好,娑婆眾生指的是我們,特別是我們現在的眾生,雖然能念佛,也很用功,甚至於佛號一句接一句,還可以不中斷,但是怎麼樣?見思煩惱不但沒斷,伏都沒有伏住,境界現前,習氣就現前了。但是他臨終的時候能夠心不顛倒,那一剎那之間,他就能得到佛來接引他。這什麼原因?不是靠自力,自力沒做到,而是全仗彌陀而來拔濟,來拔苦、來救濟,這個地方顯示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確實,說到名號功德,真的是「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即使法身菩薩、等覺菩薩都沒有辦法把它講清楚,讓我們這些凡夫接受,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可是它容易修成,條件,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講得好,只要真信,決定沒有懷疑。有懷疑就不行,佛沒有辦法幫助你;一點懷疑都沒有,真正願生淨土,不願意再搞六道輪迴,把三界六道統統放下,心裡頭專注這一句佛號,我們就能感動佛來接引。

  「雖非正念,而能正念」,正念,像海賢、海慶、老德和尚,這些人是正念。為什麼?他不會被外面境界轉動,叫正念。我們凡夫沒有得到正念,可是臨命終時,這個時間很短,就在這幾分鐘的時間之內,念頭能歸正。念頭歸正是什麼意思?要記住,這個時候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萬緣放下了,這就是而能正念。實際上在這個關鍵時刻,能正念的人也不多。這是說什麼?凡夫可以做得到的,一個小時正念做不到,十分鐘可以做到,十分鐘當中這一句佛號不夾雜妄想、不夾雜妄念,就這麼短的時間,它就能產生效果。而這種方法一定要在平時鍛鍊,臨終才有把握;平時要不鍛鍊,臨終還是沒把握。我們念佛念一個小時、念兩個小時,能不能有個十分鐘裡頭沒雜念?這個自己要留意,我們能不能往生全靠這一招,兩個小時念佛當中,裡頭能有個十分鐘沒雜念。有雜念的,不是正念;沒有雜念的,這是正念。正念不能維持長時間,十分鐘可以維持,好!慢慢時間會增長,十分鐘到十五分鐘,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這就進步,功夫進步。它的根全在放下,真能放下,絕不留戀。

  佛告訴我們這個諸法實相,我們總要記住,諸法實相是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要牢牢的記住,《金剛經》上說的,常常用這個回光返照,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沒有留戀。肉身還在這個世間,還關心大眾這些事情,這是菩薩的慈悲,不忍眾生苦,暫時放在心上可以,不能長久放在心上。長久放在心上是佛號,暫時這個念頭不障礙佛號,這是大悲心。我為什麼往生西方?為成佛。成佛為什麼?成佛為來度眾生。現在我想幫助他,心有餘而力不足,我辦不到,我到極樂世界去留學,成佛之後再來普度眾生。這就對了,跟你的心、跟你的願完全相吻合,「故得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證諸小本唐譯與《悲華》兩經,此意益顯」。這句話是黃念老說的,幽溪大師在《彌陀經》註解裡面說的這段話,我們再用小本唐譯,玄奘大師翻譯的本子,跟《悲華經》。你看看,「小本唐譯,名為《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經文裡頭這麼說法,「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跟著佛一起來接引的有聲聞弟子、有菩薩弟子,「前後圍繞,來住其前」,住在求往生的這個人面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你看這句話就在此地,是佛的慈悲加被保佑你,幫助你這個心不亂,就是一心,就是正念。「可見凡夫臨終心不顛倒,亦不散亂,正念持名者,全因彌陀慈悲加祐之力也」。這個是念老提醒我們,我們對彌陀要感恩,真正感恩就是求生淨土。你真求生淨土,縱然業障嚴重,他還是來接引你。在接引那一剎那之間,他以威神加持你,讓你雜念、妄想不起,短暫的那一念就往生了。經上講的一念、十念,一念的時間短,十念的時間不長,就能往生,這是彌陀威神加持。

  下面引《悲華經》文說,「又《悲華經》曰:臨終之時,我當與大眾圍繞」。這個我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與聲聞、菩薩大眾圍繞,「現其人前」,這就是我們講病危之人。「其人見我」,他見到了,他還沒斷氣,看見佛在他面前,也看見菩薩、聲聞圍繞著彌陀,「得心歡喜」,看到佛來接引,歡喜心。「以見我故」,就是他見到佛了,「離諸障閡,即便捨身,來生我界」,他就能捨身,跟阿彌陀佛走了。這是佛力加持,慈悲到極處。這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的,只要你真發心、真發願,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所以功夫是什麼?真正的功夫就是放下,放下萬緣,一心正念,正念就是一句佛號,除這句佛號,什麼也沒有。這樣就對了,就能感得在臨終那個時候,讓你看到阿彌陀佛,看到佛周邊的菩薩、聲聞大眾來接引你。證明經上所說的一點沒錯,不是妄語,是真話,這種狀況你真的見到了。見到你歡喜,跟佛走了,身體不要了。

  「又說願曰」,這也是《悲華經》上的,「所有眾生,若聞我聲」,這個聲就是名,就是名號,「發願欲生我世界者」,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我是阿彌陀佛自稱,「是諸眾生臨命終時,悉令見我與諸大眾,前後圍繞。我於爾時入無翳三昧,以三昧力故,在於其前而為說法。以聞法故,尋得斷除一切苦惱,心大歡喜。其心喜故,得寶窴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無生忍,命終之後必生我界」。這是世尊在《悲華經》上說的話,這話不是假的,說臨終的狀況,佛來接引,你看得很清楚,菩薩、聲聞圍繞在佛的周邊。佛這個時候入定,這個定叫無翳三昧,翳是眼睛長病,看東西看不清楚,無翳是個好眼睛,沒有生病,也就是說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以三昧力在這個人面前而為說法,說什麼法?這種關頭,他說的法我們聽見了。我們在哪裡聽見的?我們在海賢老和尚光碟裡頭聽見的,我相信阿彌陀佛在這個時候所說的話,跟海賢老和尚完全相同,那就是「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這個是最關鍵的時刻,最重要的一句話,不必說別的,別的囉嗦,直截了當,好好念佛,求生淨土,成佛是真的,其他的都是假的,假的統統要放下,不能再放在心上。我相信在這個關鍵時刻,佛就說這句話,海賢把這個信息透給我們了。

  這個人以聞法故,尋得斷除一切苦惱,真放下了。聽佛這麼一說,真放下,一聲佛號念念相繼,心大歡喜。其心喜故,得寶窴三昧,這個三昧力令心得念,就是你的正念,你的這個佛號念念不斷。及無生忍,什麼叫無生忍?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這是事實真相、諸法實相。忍就是你同意、認可了。為什麼?你見到了,確實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這是什麼現象?現代量子力學家看到了微中子,微中子是什麼?是一切諸法的物質現象的根本。《金剛經》所說,整個宇宙一切萬法一合相,是一個東西組合起來的。這個一,佛經上叫極微色,極其微小的物質現象,把這個物質現象再把它分開,物質就沒有了,它不能再分,一分就沒有了。這麼小的一個物質,整個宇宙都是這個物質組合的。它有多大?科學家給我們一個概念,其實我們對這概念都很模糊,科學家告訴我們,原子,把原子打破,發現有原子核、有電子、有中子,這些東西組合成為原子。原子我們肉眼看不見,經上說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到微塵,我們人間,天人都不行,天人的天眼見不到,它太小了,應該就是原子。原子打破了,你看到原子核、中子、電子;再把這些東西打破,看到了基本粒子;基本粒子還能打破,打破看到了夸克;夸克還可以打破,再打破叫微中子;微中子打破沒有了,物質現象不見了,所有物質現象就這樣組成的。

  我們今天對《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合相,有概念了。雖有概念,這概念不深,在日常生活當中沒用到,就很可惜。怎麼用法?萬緣放下就用到了。為什麼說它不生不滅?你說它生,它已經滅了;你說它滅,它又生了,前念滅,後念生。但是前念跟後念不是一念,不一樣,念念都不一樣,假的不是真的。它存在的時間多長?經上有,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佛問彌勒,「心有所念」,說凡夫心裡起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頭有多少微細念頭?有多少個物質現象?有多少個念頭生滅?彌勒菩薩講,「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太短的時間,一秒鐘能彈多少次?有人告訴我,七次。我們今天是用秒做單位,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這一彈指乘七,三十二億百千念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二千二百四十兆。這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你不能說它有生,也不能說它有滅,它實在太短促了。你看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我們怎麼能夠知道?誰知道?大乘經裡佛常說,八地以上。

  我們看《華嚴經》,菩薩從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到等覺,五十一個位次,要到什麼樣位次的菩薩才能看到真相,宇宙真相?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是宇宙真相,八地能看到。八地是五十一個階級裡,最高的第四個階級,你看八地、九地、十地、等覺,菩薩到頂頭了,再上去成佛了,成佛叫妙覺。我們有理由相信,最上面這五個位次,他們在常寂光淨土,八地以上就融入常寂光,妙覺是究竟圓滿。常寂光是法身如來,不是一般法身菩薩。一般法身菩薩,華嚴圓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叫法身菩薩。這五十一個階級,從第十一個階級起就是法身菩薩。七信位是阿羅漢,八信位是辟支佛,九信位是權教菩薩,十信心滿叫成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再向上提升一個位次,圓教初住,初住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四十一品無明破了一品,證法身,稱為法身菩薩。

  這些常識我們有,要熟。為什麼?時時刻刻提出來觀照,這一觀照曉得,假的不是真的,就放下了;真的就這一句佛號,佛號提起來了。這觀照幫助這個用處,這叫真修行。所以真修行在哪裡修?六根接觸六塵之處,是菩薩學處,在這裡修。修什麼?最高的修行是不起心不動念,看得清楚,聽得明白,知道是假的。知道不是分分秒秒,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個頻率在生滅。所以說生滅就是不生滅,生也好,滅也好,全放下,這句佛號住定了。心裡頭就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個成就就是決定得生。

  我們要學會了,真會用功,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假相,不要被它欺騙了,要統統放下,隨緣妙用。隨緣是隨喜功德,妙用是什麼?不放在心上就妙了。放在心上就造業,業有善惡,就是造六道輪迴的業,善業就造三善道,惡業就造三惡道。無論是善惡,統統是自作自受,這個要知道,不能怪別人,與任何人都不相干,怪別人是罪加一等。要回光返照,統統自己做主。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就是說佛在當中坐,這真做主了。

  所以說令心得念及無生忍,一切法不生不滅,真能放得下,不再把它放在心上,真心裡頭沒有,什麼都沒有。這個放下,放下妄心,妄心就是起心動念的心、分別心、執著心,這個都是妄心,一切虛幻都是從它生的,從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生的。起心動念是阿賴耶識,執著是末那識,分別是第六意識,阿賴耶起作用,這些作用全是負面的。菩薩清楚,法身菩薩非常明瞭,八地以上徹底放下了,這就是無生忍,放下了就是無生忍。命終之後必生我界,你看這個字,文字,必,肯定到極處,必定往生極樂世界。

  「是經所顯他力妙用,彌為明顯」。《悲華經》上跟《圓中鈔》上所說的,還有小本《彌陀經》,玄奘大師翻譯的,真講得好。所以,「《稱讚淨土經》是本經小本,《悲華經》說彌陀因地及極樂莊嚴,均明彼佛臨終接引攝受往生之殊勝願力」。這個話說得好,真難得,增長我們的信心。「可見彌陀願王,妙德難思,大恩大力,不可稱量」,這是必生。

  我們再往下面看,「阿惟越致」,這一句經文也非常重要。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是什麼身分?我想大家都很關心。阿惟越致,「又作阿鞞跋致」,這都是梵語音譯的,翻成中國意思叫「不退轉,是菩薩階位之名」。據《彌陀要解》,這就是蕅益大師說的,「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不退有三種:第一個「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小乘人就得到了。初果以上,雖然是初果,小小聖,他是真的聖人,他入了聖流,真佛弟子,他不墮凡地。這經上給我們說得很清楚,他沒有離開六道輪迴,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人間壽命到了他生天,天上壽命到了他又到人間來,天上人間七次,他就證阿羅漢了。證得阿羅漢之後,不到人間來了,就脫離六道輪迴了。脫離六道輪迴就是離究竟苦,離苦得樂,究竟苦是六道輪迴,他出離了。我們不知道,以為六道還不錯,不知道六道是究竟苦,所以不想出離;知道這是究竟苦,極樂世界是究竟樂,你決定是想離苦得樂。不知道,迷惑了,苦中作樂,不想出離,大錯特錯,這個事不能幹。

  第二種「行不退」,行不退是菩薩,菩薩不會退到二乘。「恆度生」,菩薩慈悲心重,不忍心看到六道輪迴這麼多眾生在這裡受苦,自己也不曉得,菩薩總是教化眾生。「不墮二乘」,二乘是只度自己不度別人,叫自了漢,聲聞、緣覺。他也度眾生,教化眾生,他不是主動的,他是被動的,他跟這個眾生有緣,他度他,他幫助他;跟這個眾生沒有緣,他不理他。不像菩薩,菩薩對眾生是作不請之友,只要你跟菩薩遇到就算是有緣,過去有沒有緣沒關係,菩薩總不會捨棄你,總是會教你,這個就是行不退。

  第三個「念不退」,念不退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只有一個目標,念念趣向無上菩提。「薩婆若海」就是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誰證得的?妙覺如來證得的。這是說,譬如極樂世界實報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念念是究竟果覺,就是這裡講的「心心流入薩婆若海」,如來究竟圓滿的智慧。這個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也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當中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是薩婆若海,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一樣也不缺。它沒有緣它隱,不現,什麼都沒有,空空如也;有緣它就現。現不是生,隱不是滅,所以它不生不滅。隱現,自己沒有起心動念,眾生起心動念,眾生有感,它自自然然就有應。像敲鼓一樣,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不叩不能說鼓沒有聲音,叩也不可以說鼓有聲音,它的微妙是六道眾生無法想像的。

  下面再用《華嚴經》給我們具體說出來,「若約此土」,就我們娑婆世界,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藏初果」,藏通別圓,天台家的,藏教的初果就是小乘初果須陀洹,通教是見地,別教是初住,圓教是初信位,這叫位不退,「名位不退」。行不退,通教是菩薩,別教是十迴向,圓教是十信位,叫「行不退」。這通教,通教是前面通小乘,後面通大乘;別教專門是大乘,沒有小乘,所以別教十迴向;圓教十信位,這行不退,通教菩薩。下面念不退的,別教初地、圓教初住,這叫「念不退」。

  上面說「不退有三」,最上的是「念不退」。「此土行者,別教須登初歡喜地,圓教須至初發心住,方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始能念念流入薩婆若海。薩婆若海,即一切種智海,即如來果海。雙捨二邊,全歸中道,始曰念念流入薩婆若海。可見念不退之難證」。念不退,在中國禪宗,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教下叫大開圓解,也是明心見性;淨土宗叫理一心不亂,跟禪宗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地位是平等的。海賢老和尚他證得了,他漏了點風聲,我們在碟片上看到了,有一次他說,他不常說,他說我什麼都曉得,什麼都不說。什麼都曉得,那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是明心見性的人,如果說我什麼都曉得,那叫大妄語,大妄語的果報在阿鼻地獄。佛菩薩不能冒充,冒充佛菩薩罪太重了,死了以後不是到極樂世界,是到無間地獄去了。

  我們學經教,現在人根性跟古人相比,差太遠了。古人講經的標準,什麼人可以出來講經?開悟了。開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是哪一等的?是最高那一等的,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才能出來講經,你不會講錯。經學不學沒關係,甚至於不認識字也能講經。經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沒有通過阿賴耶識,也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自自然然從自性裡頭流出來,這是經典。你見性了,你流出來的跟釋迦佛流出來的完全相同,釋迦佛講的《法華經》、講的《華嚴經》,你要講《華嚴》、講《法華》,你從自性流出來的,跟釋迦牟尼佛說的經文完全相同,一點差錯都沒有。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人家拿著《法華》去向他請教,大師說你念給我聽。念個一段、二段,他說行了,別念了,我全知道了。他能講給別人聽,叫別人聽了開悟。所以佛門這個教學方法很特殊,世間沒有。它講的什麼?悟性,重視悟性,不重視別的,不需要記。這連中國孔老夫子都知道,孔老夫子那個時候佛教沒到中國來,夫子在《論語》裡頭說到,「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你看,那是你學來的,你念得多、記得多,不行,不可以當老師,不能教人。什麼人能教人?要開悟,中國古人也講開悟,聖人,不是凡夫。

  中國古聖先賢,我覺得都是佛菩薩應化到這邊來的。《普門品》有證據,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中國人喜歡聖賢,他就以聖賢身來得度;外國人喜歡佛菩薩,他就示現佛菩薩身分。你喜歡什麼樣身分,他就現什麼身分,妙極了!所以我們也可以說,世界上每個宗教的創始人都是佛的化身。這個話,日本一個老和尚中村康隆,我跟他見面去拜訪他,那一年他一百歲,他告訴我一句話,「全世界每一個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我離開的時候,他的徒弟橋本送我到大門口,告訴我:老和尚今天說這話很奇怪,他從來沒說過,他怎麼會給你講這個話?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中國古聖先賢老祖宗又何嘗不是觀世音菩薩三十二相。中國人跟觀音菩薩特別有緣分,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他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薩婆若海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身分就是阿惟越致,阿惟越致就是念念向著薩婆若海,這個在菩薩修行裡面最高階層,所以第二十願這句話太重要了。

  「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從上品上生到下品下生,皆是阿鞞跋致。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有沒有?有,有其名。但是實際上?實際上它是平等法界。為什麼?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那是平等法界。這是極樂世界跟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不一樣的地方,我們要記住,不一樣,生到這裡,便宜可佔大了,一生就證得。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修到阿鞞跋致要無量劫,不是三大阿僧祇劫,是無量劫。遇到淨宗法門中了特獎,你一生就成就,這個機會要是錯過,叫真錯了。

  下面,「《要解》又云:今淨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蕅益大師講的,這還得了!這是真難信。「下下品人,亦證三不退,一生圓成佛果。此乃十方世界之所無,唯極樂所獨有。如是勝異超絕」,勝是殊勝,異是不平常,「言思莫及」,就是不可思議,我們言語、思想都達不到。「故《要解》云:非心性之極致」,這是講真因,為什麼有可能。這個真因要搞不清楚,我們的懷疑斷不掉。真因是什麼?心性之極致。心性是本有的,不是外來的,也不是修來的,自性本自具足的。不但是具足,而達到了極致,極致是究竟圓滿,不可思議,這是性德。你本來是佛,大乘教上講得很多,不是偶爾一句、二句,佛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之極致就是究竟圓滿,在哪裡看?在極樂世界。十方世界是你只能看到一部分,到極樂世界看到大圓滿。看到大圓滿,就是你證得大圓滿,這還得了!然後,這是因,因還要有緣。緣是什麼?緣是持名,「持名之奇勛」,奇是奇特,勛是功勛,「彌陀之大願」,再加上阿彌陀佛的大願,「何以有此」。這就說要不是心性極致,持名奇勛,彌陀大願,怎麼會有這種事情?

  「今此兩願,於四十八願中,如箭靶之紅心。至於第十八願,則如紅心中之中心」。第二十願裡頭,作阿惟越致菩薩,我們的心定了。阿惟越致是說圓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裡面包括有等覺菩薩,現在的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彌勒、地藏都是等覺菩薩,我們到極樂世界,一生當中可以跟他們平等,可以證得究竟圓滿妙覺佛果。所以善導大師跟我們講到四十八願裡面五個真實的大願,第一個,第十二願,「定成正覺」,這語氣多肯定,往生到極樂世界,成正覺就是成佛,你決定成佛。你不成佛,你不會離開極樂世界。第十三願,「光明無量」,光明是智慧,就是經上講的薩婆若海。第十五願,「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沒有壽命不行,壽命是福報,有無量壽、有無量光才能普度眾生。第十七願重要,「諸佛稱歎」,就是諸佛都為阿彌陀佛做宣傳,一切諸佛如來都介紹眾生,眾生裡面包括菩薩,介紹十法界眾生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要沒有這些諸佛如來為我們介紹,我們不知道,所以這一願非常重要。下面第十八願,「十念必生」。善導提出真實的五願,我在這裡加一個,第二十願,二十願裡面有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一願也非常重要。這一願真實成就,到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修學圓滿就成佛了,必成正覺。到達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這個不可思議。

  第十八願,紅心中之中心,這是黃念老說的,說明往生不難。意思就是說,極樂世界這個法門,人人有分,個個不無,問題是這一生有沒有緣分遇到。遇到了要不相信,真可惜;遇到了就能夠信願持名,這是大善根的人、大福德的人,不是大善根、大福德,他不相信。只有善根福德圓滿,像《彌陀經》上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每個生到極樂世界的都是大善根、大福德,遇到是大因緣,這三個都遇到,你就成功了。我們今天想一想,我們三個都遇到了,那要去不成是什麼?懶散、懈怠,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還不肯放下。要不是這些障礙,肯定一帆風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度了多少人?幫助多少人堅定信心?無量功德。老和尚在世沒人認識他,他絕不宣揚自己,走了以後我們認識他,我們感恩,這一宣揚,老和尚這次到我們這個地球,在我們中國南陽出現了,影響到全世界,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證明。第二十願我們就學到此地。

  下面我們再看二十一願,在二十四章裡面,這是第十二章,十二章裡面只有一願,「悔過得生願」,只有一願。我們看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一願。我們看念老註解,「右為第廿一悔過得生願」。『無不遂者』以前,「同《魏譯》第廿願(文句則兼取唐宋兩譯)。以下則採自《吳譯》第五願(《漢譯》類之)結成此願,名為悔過得生」。這一段是交代這一願是從哪些版本會集而成的,交代得很清楚、很明白。

  我們再接著看下面,「所異於第十八、第十九與第廿願者,端在宿世作惡之人,罪業深重,所受果報在於三途;今生聞名發心,悔過向善,至心回向,植德求生,臨命終時蒙佛願加被,不墮三惡道,往生彼國,是為本願之殊勝慈德也。故云四十八願,願願皆為眾生。大悲慈父恩德無極,我輩佛徒當何以報?」這幾句話是念老的,念老在此地勉勵我們。確確實實我們見過,勸導人學佛,這個人是個好人,但他不敢接受。問他為什麼不敢接受?我一身罪孽,我不敢進大殿,進大殿怕對不起佛菩薩。這人心善,可是這種人不少,良心還未泯,他自己知道他做惡事。對於這一類的人,這一願就是度他們的,告訴他們,佛菩薩慈悲到極處,只要你能回頭,只要你能改過自新,佛菩薩沒有不幫助的,沒有不成就你的,這個重要。

  如果是造作惡業,自己還以為很得意,認為經上所講的這是迷信,這是騙人的,那就沒法子救,破見了。破戒有救,破見就是見解錯誤,那個人沒救。破戒沒關係,五逆十惡都有救,這二十一願講得好,這是特別對於有重罪的,甚至於造五逆十惡,毀謗正法。那個罪是最嚴重的,一般人不知道。為什麼重?因為你的毀謗,讓許多將信將疑的人把信心斷掉了,說不定這個人再過個一、二年他真信,他真能往生,因為聽到你的毀謗,他不肯再提升,他放棄了,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緣,你把它斷掉了,這個果報就太可怕了。佛在經上常說,殺人身命罪小,不是重罪,斷人慧命這個罪重。那就是說,得人身還不難,得人身聞佛法可難了,你把人聞佛法的機會斷掉,比犯什麼樣的過失都嚴重。

  我們如何修這個法門?對於法門要互相讚歎,這就是「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你要是批評它,你要是毀謗它,叫謗佛;第二個罪名,謗法;第三個罪名,毀謗所有學習法門的這些人,三樁大罪就到無間地獄去了。造作的時候很容易,果報現前,你想出來可難了。地藏王菩薩悲心很重,跟阿彌陀佛差不多,他慈悲到極處,常在無間地獄勸化眾生。勸化哪一類眾生?就是造作嚴重罪過的人,不幸墮無間地獄,見沒破,菩薩專門度這種人。就是說,你給他講因果報應,你教他懺悔,教他念佛,他聽得進去,他還肯幹,他很快就可以離開地獄,也能夠往生淨土,佛攝受他,不是不攝受。

  前面我們學過第十八願,你看最後兩句,嚴重警告,造作五逆十惡,毀謗正法。不是不救,這兩句放在那個地方是提醒你,最好不要犯這個重罪,不是不救,那個救很難。第一個是臨終懺悔,第二個是墮落到惡道之後地藏王菩薩幫助你,你要沒有這個善根,地藏王菩薩幫不上忙,這善根重要。所以這一願,註解裡面說,異於十八願是十念必生、第十九與第廿願,端在宿世作惡之人,罪業深重,所受果報在於三途,專門對這些人說的。今生聞名發心,悔過向善,至心迴向,植德求生,命終,臨命終時蒙佛願加被,不墮三惡道,往生彼國。這是本願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是阿彌陀佛無比殊勝慈悲救護眾生。故云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眾生。大悲慈父恩德無極,我輩佛徒當何以報?我們真正懺悔,斷惡修善,後不再造,信願持名,累積功德,求生淨土。這是我們報彌陀之恩、報釋迦如來之恩,我們要自己度自己。

  「願中繫念」,『繫念我國』,「指心念繫在一處,不思其它」,這一處就是阿彌陀佛,時時刻刻念著這句佛號,不要把這句佛號丟失了。這就是海賢老和尚說的,這是真的,念佛成佛是真的,別的都是假的。假的應該放棄,真的應該抓住。「如《觀經》曰: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觀經》這個意思跟此地完全相同。『植眾德本』,植者,種植也。「德本」,什麼是德本?「如善根。德者,善也。本者,根也。又德本者,德中之根本也」。依這個意思,「彌陀名號,名為德本」。在大乘佛法裡頭,德本真的就是彌陀名號,能生萬德,這叫德本。「如《教行信證》曰:德本者,如來德號。此德號者,一聲稱念,至德成滿」,成就滿足,「眾禍皆轉。十方三世德號之本,故曰德本」。《教行信證》是日本淨宗大師著作,說得好,念老在註解裡頭引用很多,講得好。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但是真的不知道怎麼樣積德,德是什麼,要怎麼樣積。斷惡修善有《十善業道經》,身三、口四、意三,負面的是十惡,十惡的反面是十善,這是個標準,但它不是根,它不是根本。在中國,五倫五常是德,道德,五倫是道,五常是德,四維八德都是德。德的本,中國德的本是孝、是敬,孝是體,敬是用。

  今天我們要想成佛,成佛的德本是什麼?成佛要累積功德,累積無量功德,成就無上菩提,你不能不知道德本,德本就是阿彌陀佛,如來德號。如來,哪一尊如來?大乘教裡諸佛所讚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彌陀如來德號。諸佛如來的讚歎讚到極處,沒有比這更高的,光中極尊,無量光;佛中之王,無量壽。念這句德號就是念無量光壽,無量光是空間,無量壽是時間,整個時空全包在一句名號裡頭。這是德本,這要認識。我們要積累功德,分秒必爭,不要把光陰錯過了。怎麼爭法?分分秒秒都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不放在心上,在日常生活當中隨緣度日,多麼自在。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真正與本經經題相應,清淨、平等、覺而不迷,這就積功累德,這就真正斷惡修善。礙不礙我們生活工作?一點不妨礙。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最好榜樣,生活,沒有把佛號丟掉;穿衣吃飯,佛號沒丟掉,還在念佛;工作也在念佛;處事待人接物,嘻嘻哈哈,還在念佛,真妙!

  古人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念佛不如念阿彌陀佛。你看妙不妙?為什麼?經太長,不好念,咒比經短,可是佛號比咒還短,愈簡單愈好。蓮池大師一生念佛,只念四個字。別人問他,你怎麼念佛?我念「阿彌陀佛」四個字。你教人呢?教人六個字,教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教別人念六個字,你念四個字?我深信切願,求生淨土,佛叫我們執持名號,我就念名號,簡單明瞭,我真要去。教別人,別人未必發心求生淨土,加個南無,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是客氣話,恭敬的話。我真想去就不要客氣,客套就拿掉了;他們還不想去,加個南無,不一樣的地方。實際上都是在教化眾生,這些祖師慈悲,應機施教,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

  所以這德本要找到,真正懂得,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就是這句名號阿彌陀佛。你要認識它,你要能體會得,再找不到第二個能跟它相比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這四個字是如獲至寶。我要什麼?我就要這四個字,除這四個字之外我什麼也不要。這叫真念佛,這個人決定得生,一生圓滿功德,這句佛號包含一切。別去打妄想,我念阿彌陀佛,把釋迦牟尼佛得罪了,你看我沒念他,把藥師佛得罪了,我害病的時候他不照顧我。所以好像我們把佛都分配了,哪一尊佛管什麼事,哪一個也不能得罪,錯了,全錯了。這句阿彌陀佛,所有一切諸佛名號全包括在裡頭,一個都不漏,這多好!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漏掉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包括了本師釋迦牟尼佛,沒漏他。佛的名號是性德,菩薩的名號是修德,性修不二,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把性修全都包括了,一切佛號、一切菩薩名號統統在其中。再給你擴大,一切經教,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一切諸佛之所說的,都不離這一句阿彌陀佛,都包了,全包了。

  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可以念到功夫成片,往生就有把握。再向上提升,念到事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像海賢老和尚一樣。理一心不亂生實報土,事一心不亂生方便土,功夫成片生同居土。經上我們念過了,無論生在哪一土,無論是什麼品位,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平等的。這種好事你到哪裡去找?到阿彌陀佛家中去找,肯定就找到,別的地方沒有,只有阿彌陀佛家中有。而且阿彌陀佛非常歡迎我們去,縱然造作許多罪業,那是過去沒有學佛的時候造的罪業。現在知道了,悔改,不要常常去想,因為你想一次等於又造一次,錯了。應該想什麼?想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就消業障,想阿彌陀佛就滅罪,想阿彌陀佛就累積功德。千萬要記住,阿彌陀佛不可思議,阿彌陀佛不要丟失,一切時、一切處,睡著了可能忘記了,醒過來趕緊把阿彌陀佛接著,這叫德本。

  「宿惡,指宿世所造之惡,即過去生中之罪惡。悔者,改也。改往修來。悔過者,向佛法僧三寶懺悔罪過,誓不更造」。三寶,阿彌陀佛全代表了,怎麼樣懺罪(懺悔罪過)?念阿彌陀佛就是懺悔罪過,不必再找這個懺、那個懺,我看什麼懺都懺不了罪過。為什麼?你念你的罪過,你回憶一次就又造一次,這個罪怎麼能懺得了?心裡永遠有個影子去不掉。就用這一句佛號,淨念相繼,把這個陰影全部消除,讓你的心大放光明,這就是業障消掉了。起心動念純淨純善,絕沒有一個不善的念頭,看到別人不善,看到別人作惡,也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撿別人的垃圾放在自己心田上,錯了,把自己的良心做為別人的垃圾桶。你是聰明人嗎?這是有智慧人幹的嗎?自己丟掉的垃圾,回想一遍又裝進去了。過去就讓它過去,別想了,未來還沒來,想它幹什麼?想它叫妄想,抓住現在重要。現在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叫真正會修行,真正把修行的總綱掌握住了,將來往生決定增高品位。

  所以懺悔,誓不更造這一句重要。我年輕的時候,初學佛,章嘉大師教我修懺悔法,怎麼去修?重實質不重形式。他老人家告訴我,實質是什麼?不再造,像顏回一樣,不貳過。孔子最讚歎的一個學生就是顏回,他真正能做到過失不會有第二次,其他同學都做不到,他能做到。所以真正懺悔的時候要以他做標準,改往修來。

  「本願」,這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故知悔過乃往生之關鍵。蓋一切罪從懺悔滅也」。心裡頭只有佛號,沒有任何雜念、沒有任何妄想,這個心清淨,這個心平等,這個心覺悟;換句話說,不帶罪業的心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這句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妙極了!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一直念下去,在這個世界一直念下去,生生世世,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一直念下去。在這兒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證無上菩提,證得究竟圓滿,這就對了。所以,『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是本願之主旨」。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