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學生:尊者師父上人慈悲、諸位善知識慈悲,阿彌陀佛。弟子之前寫過一篇報告「攝耳諦聽」,表達得不夠充分,今天這篇做為補充,題目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甲、理論

  (一)大勢至菩薩所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念佛圓通章》最後,大勢至菩薩總結性的回答:「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印祖解釋說,這是大勢至菩薩用來教化九法界一切眾生的方法,實在是三根普被,有利無弊。「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如此念之,決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淨念若能常常相繼,便可淺得一心不亂,深則得念佛三昧矣。印祖曾經作過一首《大勢至菩薩像讚》:「如子憶母勤念佛,都攝六根耳聽著。若依大士此開示,因心各得契果覺。」這首讚把念佛最切要之妙法和盤托出,毫無保留。

  (二)印光大師所傳:十念記數,攝耳諦聽

  一、印光大師原話

  《文鈔》中有五段話,這五段話不是一起出現,但是把它們擺在一起連貫起來看,有內在的關聯。

  第一,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乃以彼背覺合塵之生滅,轉而為背塵合覺之生滅,以期證於不生不滅之真如佛性也。今人若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絕無實證之希望!

  第二,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第三,光(自稱)近來得一攝心念佛方法(指十念記數法),若已成片,固不須此;若未成片,此法實易為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當以此為前方便。

  第四,《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即是攝耳諦聽之法。當依此而念,不至仍舊妄想紛飛耳。

  第五,當念佛時,或聲或默,均須攝耳諦聽。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過。大勢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者,即此隨念隨聽之一法也。果依此說,決定往生。若或討巧,定成大拙。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二、解讀印光大師的話(對照一)

  第一,這一段是講都攝六根念佛的重要性,為什麼要都攝六根?因為末法的我們如果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絕對沒有實證的希望。印祖用雙重否定的語氣,並且加了一個「絕」字,絕對,斬釘截鐵,意即必須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才能實證。

  那麼,如何才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第二,印祖謙虛,把他自己與我們列在一起,像我們這樣的鈍根,捨棄十念記數法,而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則大難大難!用重複的語氣「大難!大難!」有很大的難度,幾乎不可能。意即我們想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用十念記數法就做不到,能夠做得到的、能夠下手的,只有用十念記數法。這個十念記數法不是古人提倡的十念,而是印祖發明的十念,後面再談。

  第三,十念記數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前方便。如果你已經功夫成片,固然不須此法;如果你功夫還未成片,那麼這個方法實在容易得力,你不妨試一試。

  第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即是攝耳諦聽之法。自己的耳朵,認認真真聽自己念佛的聲音。都攝六根,入手在聽,聽即都攝六根之法。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益而無弊,凡一切人皆以諦聽告之。

  第五,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即是隨念隨聽,依此開示去念佛,決定往生。印祖為什麼來這個世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得很清楚:「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按理來說,念佛人歸於淨土是必然的,理所當然,何必還要麻煩大勢至菩薩來攝呢?原因是萬修萬人去變成萬修二、三人去,念佛人不能歸淨土的太多太多。因此,大勢至菩薩來到世間,告訴我們念佛的方法。

  三、歸納

  以上印祖五段開示,可以寫成一個簡單的公式:都攝六根=十念記數+攝耳諦聽。這個公式是印光大師傳給我們念佛的方法:以十念記數法為基礎,再加上攝耳諦聽,保證能夠都攝六根。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得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他老人家這樣教我們,他自己也是這樣念。祖師絕對不會教給我們做不到的方法。再濃縮,簡單來說,念佛就兩個要點,一個數,一個聽,人人都能做到,不識字的人也能做到。那麼問題來了,一些人試驗之後說:我也十念記數,我也攝耳諦聽,可我怎麼不都攝六根,我還是妄念紛飛?理論弄通了,下面談談實踐。

  乙、實踐

  (一)十念記數法

  「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印祖的十念記數法知名度很廣,基本上念佛的人都知道三三四,得到受用的人很多,得不到受用的人也很多。因此我們有必要把十念記數法的要點再重溫一遍。

  一、「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十句、十句為一個單位記。

  二、「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通常所說的三三四或五五,心裡記數記得清清楚楚。

  三、「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字字句句都要落實三個清清楚楚。如果用十念記數法收不到效果,那麼就是這三個清楚落實不到位,要麼是數得不夠清楚,要麼是聽得不夠清楚。當然,你不要急,夏老教導我們,「磨杵作針,豈是暫磨之力?功夫用軟磨」,不要念幾天不見效就放棄,滴水穿石不是滴幾滴石頭就穿了,「功夫用至省力處正是得力處」。

  四、「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就算每天念佛十萬聲,也是十句十句數。

  五、「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這個十念記數法雖是印光大師發明的,但是它有依據,印祖自己透露這是借用佛所說的五停心觀中的數息觀來數佛,所以他說「但當仰信佛言」,這個十念記數法也等同佛說。

  (二)攝耳諦聽

  「念佛時,常聽自己念佛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類似這樣關於都攝六根的開示,在《文鈔》中出現了太多次。這是祖師的慈悲,重要的問題必須多次重複,不重複引不起我們的重視。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即是攝耳諦聽,原來如此!大勢至菩薩沒有細講,印祖把它詳詳細細講清楚了,原本以為都攝六根高不可攀、望塵莫及,但是印祖把切實下手的地方給我們道破了。攝耳諦聽,這個人人都可以做到,就是自念自聽、隨念隨聽,用自己的耳朵認認真真聽自己念佛的聲音。世之舉重物者,尚須以聲相助,況欲攝心以證三昧者乎?「聞性本具圓通常,動靜寤寐總昭彰。若能返聞聞自性,娑婆當處即寂光。」

  楞嚴會上文殊菩薩揀選圓通,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夏老居士直接解釋為「此方真教體,大要在心聽」。「念來字句用心聽,自喚自醒還自應」、「互融互攝以心聽,聽久轉凡能入聖」,用心聽就是用耳聽。欲修念佛三昧,先修耳根,耳根一攝,諸根無由外馳,庶可速至一心不亂,即是以大勢至都攝六根之法門,修觀世音返聞自性之功夫。

  念佛之人不知攝心,愈念愈生妄想;若能攝心,方可謂為真念佛人。攝心念佛,為決定不易之道,而攝心之法,唯反聞最為第一。念佛之時,必須攝耳諦聽,一字一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身心歸一。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

  「欲都攝六根,只長聽自念之佛聲,則得之矣。」自念自聽,就能都攝六根,有這麼神奇嗎?有人打個問號。聽自己念佛的聲音,其他的都聽不見,不可能吧?舉個大家熟悉的例子,從這個例子去體會,就明白可能。在一個很熱鬧的場合,朋友聚在一起說說笑笑,這時你的手機突然響了,你接起電話,精神全部集中在聽電話對方說什麼,這個時候在你身邊吵吵鬧鬧的聲音你是不是聽不見?因為你的聽力全神貫注在聽電話對方。同樣道理,當你的聽力全神貫注在聽自己念佛的聲音上時,外界的音聲是不是聽不見?那麼,還能聽見外界的聲音,說明我們聽自己念佛的聲音還聽得不夠專注,不夠集中精神。夏老說,「千萬句如一句時,何愁不見彌陀面」。聽千句、萬句佛號,如同聽一句時聽得真真切切。

  那麼,如何加強聽力呢?

  (三)並耳念佛法:十念記數與攝耳諦聽的結合

  印光大師的十念記數法和攝耳諦聽,實踐起來還是有點生疏,不懂得如何去聽自己的念佛聲。阿彌陀佛真是慈悲,有感必有應。當年我在《淨土聖賢錄》看到律航老法師的並耳念佛法,感覺就像在沙漠中找到了水,如獲至寶。

  律老的並耳念佛法把印祖的十念記數法與攝耳諦聽結合起來,具體化、明確化,讓我們更容易落實。律老是軍人出身,半路出家,念佛二十多年,預知時至,自在往生。他教我們的方法是並耳,即是把兩個耳根的聽力集中用在一個耳根上。依據是射擊瞄準的時候閉一眼、睜一眼,以加強視力,那麼聽力亦復如是。攝耳諦聽,如果你覺得兩耳同時諦聽有困難,那麼不妨試試律老的辦法,用一個耳朵專注去聽。先將右耳聽力作意並在左耳,聽一百聲;再將左耳聽力並在右耳,聽一百聲;然後兩耳平均聽一百聲(註:不管百聲、千聲,都要十句十句記)。或者攝心記數,初三聲注入左耳,次三聲注入右耳,再四聲二耳一起聽,共為十聲。循環練習,日久自成習慣。自己念佛的聲音是什麼樣,可以從這個動作體會一下:你口裡出聲念佛,用雙手捂住耳朵,這時你所聽到的聲音就是你自己的聲音。聲音往裡聽,向內聽,注意力向內,不要向外聽,不要聽外面的,叫反聞。

  有人問我念佛怎樣念才能攝心?我說用耳朵念,左耳念累了用右耳,右耳念累了用左耳,意思是用耳朵聽,兩隻耳朵輪流聽。我本人長期是獨耳聽,尤其是在嘈雜的場合,獨耳更能專注。因為我是左撇子,習慣了用左耳念佛,默念默聽。左撇的人左邊器官比較伶俐,右撇的人右邊器官比較伶俐。

  (四)聲默俱聽

  需要說明的是,攝耳諦聽並不是念出聲才能聽得見,出聲、默念都要攝耳諦聽。剛開始學攝耳諦聽不習慣,不能一下子默念,先出聲念,聽自己念佛的聲音。起初會覺得彆扭,正聽反聽就是無從下手,你可以借助MP3,錄你自己念佛的聲音(五五或三三四),單獨念佛、拜佛、繞佛的時候,把耳機插在耳朵上,可以插一耳,也可以插兩耳,用這種方法反覆聽自己念佛的聲音。聽一段時間比較適應了,就不用MP3。從出聲慢慢過度到默念,最終以金剛念、默念為主,才不至傷氣致病。

  我們看印祖的幾段相關開示:

  一、禮拜不須出聲,但心裡念。繞念當出聲,不可音聲太大,以免傷氣。坐念不昏沉則默念,昏沉則朗念。

  二、念佛須音聲高低適中,緩急合宜。若高聲如趕賊之猛烈,始則心火上炎,或至吐血,以成不治之病。

  三、若朗念無礙者,宜於特行念佛儀軌時朗念。然只可聽其自然,不可過為大聲。過為大聲,或致傷氣受病。

  四、念佛宜小聲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聲著力念,否則必致受病。當靜心淨念,勿著急念。念佛要拼命念,但不要拼命喊。有人一進念佛堂就大聲唱喊,他覺得那樣心情很舒暢,喊完出來喉嚨又痛又傷氣。人體本身是個音箱,除非你懂點聲樂,你懂得胸腔共鳴、腹腔共鳴等等。我見過唱歌的人,他用頭腔共鳴,唱歌的聲音從頭腔發出來。你會運用丹田氣(剛出生的嬰兒,他夜晚哭喊幾個小時聲音都不會啞,因為他用丹田氣,不是用喉嚨),你怎麼喊都不會累、不會啞,那可以,否則要學著小聲念、金剛念、默念,這樣才不會傷氣。

  特別要提出來的,如果你是閉關靜修或是打精進佛七,整天念佛,天天念佛,譬如現在流行十天念百萬佛號,那麼你更要學會金剛念、默念。「除特行念佛外,若終日常念,固宜小聲念、金剛念、默念。以朗聲常念,必至於傷氣。未證法身,必須調停得中,方可唯益無損耳。」這個很重要,如果你整天念佛,那麼用你平時說話的聲音念已經太大聲了。「念佛隨各人氣力大小,而為大聲、小聲。然出聲念久傷氣,故又須靜坐默念。無論大聲、小聲、默念,總要自己聽自己之佛聲。默念中亦仍有聲,故亦須聽。能常聽,心自歸一。此念佛最妙之法也。」

  有人說我出聲才會念,默念不會念,這個不算會念佛。請問,臨終四大分離,痛苦不堪的時候,你能出聲念嗎?還唱得出來嗎?我們平時就要培養默念的習慣,任何場合、任何時候都可以默念,默默念、默默聽。有人念佛時喜歡閉起眼睛,在腦海中想阿彌陀佛四個字。我們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聽。印祖說:「念佛閉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簾(即所謂如佛像之目然),則心便沉潛不浮動,亦不生頭火」、「合目亦是致病之本,以後但不他視,切勿合目。平常念佛,決不可過為太急,急則傷氣,傷氣則或致震動。亦不可過慢,過慢氣接不住,亦致傷氣。」

  有人問我,大眾念佛堂播哪個佛號好?我認為,播淨空老法師念佛的佛號最好,這個佛號最攝心。有快念、有慢念,繞佛用慢念,大家跟隨老法師的聲音一字一步,專注聽老法師的佛號,也可以跟著念;靜坐用快念,攝耳諦聽。念佛沒必要唱念,印祖自己說,「光絕未學唱念」。現在外面有很多聲調的佛號,有的把阿彌陀佛當成歌曲,唱得很動聽、很抒情,但這個與了生死沒有關係,因為他不是真信切願。念佛的關鍵是攝心,不是動聽。

  有些人喜歡熱鬧,一群人到處跑道場,打佛七、辦法會,大家在一起念他能念,回到家讓他自己念他念不下去。這個不是真念佛人。他的心靜不下來,喜歡一群人湊在一起,做場面行持,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出了念佛堂不會念。這樣念佛能不能往生?自己要多多想一想。真會念佛的人,他不單是大眾在一起能念,自己獨處的時候也能念;真會念佛的人,他不單順境能念,逆境更能念。像祖師說的,平時沒事就雄心壯志、高談闊論念佛求生淨土,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把阿彌陀佛拋到九霄雲外,我們大多如此。

  丙、結語

  古人云:「三十年聞水聲,不轉意根,當證觀音圓通。」憨山大師修行的時候,溪上有獨木橋,大師日日坐立其上。初則水聲宛然,久之動念即聞,不動即不聞。一日坐橋上,忽然忘身,則音聲寂然。自此眾響皆寂,不復為擾矣。那一年大師三十歲。

  印光大師說:吾人果能具真信切願,如子憶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而念,即是以勢至「反念念自性」、觀音「反聞聞自性」兩重功夫融於一心,念如來萬德洪名。久而久之,則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祕密藏,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大勢至菩薩傳的念佛祕訣,簡簡單單只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印光大師把落實這八個字的方法跟我們講清楚了,人人可以做到,就兩個關鍵,一個數,一個聽。數,十句十句數;聽,專專注注聽。不管數還是聽,都必須清清楚楚。力極功純,久久純純熟。若只偶爾念一句兩句便欲見效,則是自欺欺人。或是數得不夠清晰,或是聽得不夠清晰、不夠專注,所以無濟於事。

  按照祖師的教導去做,久了就像師父上人所說的,只聽見自己念佛的聲音,外面任何的聲音都聽不見,應該慢慢就能品嘗到念佛的樂趣。像印祖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反念念自性,性成無上道。其為樂也,莫能喻焉」、「念佛之樂,唯真念佛者自知」。海賢老和尚、歷代念佛的諸位大善知識,他們的佛號為什麼晝夜不間斷?因為人家早已嘗到念佛的樂趣,欲罷不能。

  這份報告供養初學的同修做為參考。我們功夫還不得力的都屬於初學,功夫已經得力的,自然沒必要再去數佛號了,心裡佛號不會斷,記數、掐珠這些都只是形式。印祖一生極力提倡十念記數法,晚年卻自述「今老矣……念佛不記數,以記數費力故」,這顯然是他老人家念佛功夫已經純熟。

  這份報告匯報的是念佛的方法,最根本的,不能忘記,是真信切願!想辦法讓自己生死心切,想辦法讓自己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真信切願才能生得起來,這是往生的決定因素。

  錯誤之處,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善知識批評指正,不吝賜教。阿彌陀佛。不肖弟子釋自了叩呈。

  老法師:我們聽了自了法師的報告,也看到了文字,這一篇報告不僅是對初學,對老修都管用。為什麼?我們到處都能看到,念佛幾十年的,功夫都不得力。什麼原因,這報告都說出來了,很有價值。自了師是個念佛人,他從念佛經驗裡面體會到祖師大德的開示,真的落實了。最後把所有念佛人的毛病從根上給我們說出來了,那就是生死心不切,放不下,這是功夫不得力的大根大本。所以必須要看破這個世界,這世界還值得人留戀嗎?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尤其在大經裡頭,《無量壽經》,世尊將兩個世界做了很詳細的比較,極樂真樂,娑婆真苦,不是假的。你要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你選哪一個?你不能兩個都要,你只能選一個。真正發心選一個,我選極樂世界,我把這個世界全放下了,功夫自然得力;對這個世間還有牽掛、還要操心,錯了。我這麼大年歲了,你要問我,我跟海賢老和尚一樣,我不怕死,我很想死,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去,這個世間沒有絲毫留戀。活一天,像他老人家講的,我們要對得起世尊、要對得起阿彌陀佛,表個法給別人看看,做一個學佛的好榜樣、念佛的好榜樣。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我們的緣分成熟了,佛菩薩來接引我們往生,問你還有沒有什麼事情沒有交代的?沒了;還有什麼需要處理的?沒了,什麼事都沒有,說走就走,這才能走得了。世間統統放下,就都攝六根。日常生活當中我也勸過大家,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六根起的作用清清楚楚,根塵識都清楚。這是什麼?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本具的德能相好;要緊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接觸得清楚,沒有起心動念,這是佛的境界,那就是你成佛了。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不起心不動念無明煩惱沒有了,不就是佛了嗎?至少都是法身大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境界。這個難,為什麼?起心動念我們自己不知道,你無從下手。

  這個事實真相我們現在都明白了,我們的明白是聽說的,聽佛說的,聽科學家說的。微細的念頭,頻率之快我們無法捕捉,現在科學家用最高的、最新的儀器也測不到。像彌勒菩薩給我們說,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秒鐘可以彈七次,乘七,三七二十一,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二千一百兆次。這個事實就擺在我們面前,一天到晚沒間斷,誰發現過?誰會在這上面有個概念?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什麼人?八地以上。在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地是第八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對於一秒鐘二千一百兆的頻率他看得清清楚楚,這事實真相親眼看到,一點都不假。我們這眼睛不靈,我們眼睛能看到一個概念,至少是二分之一秒,有個概念,很模糊的概念。這個東西我們可以做實驗,我們用電影放映機(我過去玩過這個東西,所以有經驗),老式的電影是動畫,放映機開關的速度,一秒鐘二十四次。也就是說,一秒鐘我們二十四張幻燈片打在銀幕上,你有個概念,用一秒鐘。如果減少一半,半秒鐘,就十二張,十二張有沒有概念?有個概念,非常模糊,好像有人,有樹木花草,有山,有房屋。有沒有看清楚?沒看清楚,有這麼一個模糊概念。如果是放一張,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用這個電影的底片,把二十三張抹黑,統統是沒有光的畫面,黑的,只留一張,那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放在銀幕上,我們有沒有看到?有。看到什麼?光閃一下,光裡頭有什麼不知道,只看到光閃一下。現在事實真相擺在面前,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我們一點感覺都沒有。科學家用儀器偵測出來,佛法是用禪定功夫,那真是上上禪定,八地菩薩證得。在他那個境界裡,看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看得清清楚楚,像我們拿著文件在面前看一樣,看得清清楚楚。這是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

  所以我們要想功夫得力,不管修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最重要的是看破、放下。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的。看破是明瞭,放下是功夫。你放下多少,你能看到多少成的真相;你完全沒有看破,那你全迷了,你把這個世間常常當真的。我們現在了解,這大乘經上這麼多年來,天天讀誦有這個概念,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是虛妄?就是每一秒鐘它生滅二千一百兆次,哪一次是真的?沒有一次是真的。一個畫面,就是它存在的時間,就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一秒鐘它變換的次數,這麼高的頻率,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我們無法想像。我們想一想有個概念,一秒鐘,很快。一秒鐘這個概念,細念,微細的念頭,有二千一百兆次。彌勒菩薩是等覺菩薩,古佛再來,他看得清楚,我們看不清楚,為什麼?他心不動,道理在此地。為什麼不動能看見?因為不動能生。我們心是動的,心動就不能生。六祖大師講得多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為什麼能生萬法?不動,不動就能生。動就不能生,動就染污、就不平,所以它不生。要知道自性本定,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現在全是假的,真的不知道,統統搞的是假的,這叫可憐憫者。真的,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所以佛法成佛不難,不認識字也能成佛,不學經教也能成佛。成佛就叫你放下,徹底放下就成佛了,放得不徹底的是菩薩、是聲聞、是緣覺。《華嚴經》上給我們列出修行人的品位,五十一個階級,這菩薩。五十一個階級怎麼分的?放下多少來分的,放下愈少地位愈低,放下愈多地位就愈高。好像念書一樣,從小學一年級念到五十一年級,畢業。在佛法的是這五十個,十信好比小學,十住好比中學,十迴向好比大學,十地好比研究所,它一個一個往上升的。他放得多,徹底放下就成佛,妙覺位,那到頂了,無上菩提。無上菩提就是徹底放下,放下虛妄,真實圓滿現前,真實是常寂光。淨土四土,常寂光土徹底放下了,實報莊嚴土無明放下了,也就是講不起心不動念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階級?無始無明習氣沒放下。習氣沒有法子的,沒有任何修行的方法能夠叫它放下,怎麼辦?時間長了,隨它去,自然沒有了。要多長的時間?三個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是對法身大士說的,不是對我們說,我們是無量劫,三個阿僧祇劫是有期限的。在實報土裡,無始無明斷掉了生實報莊嚴土,在那個地方要住三個阿僧祇劫就沒有了,習氣沒有了。

  習氣沒有了常寂光現前,實報土不見了,所以實報土也不是真的,這個要知道。那極樂世界不是真的,你要認為極樂世界是真的,你回不了常寂光,你不能成無上正等正覺。極樂世界的殊勝,就叫一真法界。為什麼?它那個境界裡頭有隱有現,沒有生滅。我們這些有生滅,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極樂世界沒有,沒有這個現象,這個要知道,所以極樂世界是無量壽。有生有滅就有生死,極樂世界沒有,人,身的相貌,活一萬年、活十萬年、活百萬年、活千萬年相貌不變,永遠年輕,不會老,到等覺菩薩的時候,三大阿僧祇劫都不老,面孔都是年輕人,這個時候叫有量的無量。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真的無量,無量的無量。所以極樂世界有量的無量跟無量的無量它是結合在一起的,這跟十方世界不一樣,極樂殊勝在此地;最殊勝的,生凡聖同居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十方世界裡沒有的,只有極樂世界有。

  阿彌陀佛歡迎我們去,釋迦牟尼佛跟十方如來勸導我們去。我們真相信,我們真想去,真佛弟子。我們還有猶豫,還有懷疑,還不想去,甚至於對這個世間還有所貪戀,這不是真學佛,真學佛對這個世間決定沒有貪戀。在這個世間隨緣不攀緣,遇到有這個緣,對眾生有利益的事情應該去做,沒有這個緣不要去找,去找你就用錯了心。為什麼?隨緣不造業,攀緣造業,好事造的善業,惡事造的惡業,惡業招感的三惡道,善事感應的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不能不知道。

  我們平常修行的功夫就是放下,也就是這份報告所說的核心的一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六根不起作用,眼有見,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就對了。妄想剛才說了,難,它頻率太高了,我們概念都沒有。我們從分別、執著下手,見色聞聲不分別、不執著就好,不執著清淨心現前,不分別平等心現前,這個就決定得生。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修因就這三樁事情。我們的心一年比一年清淨,一月比一月清淨,功夫得力了,決定往生。要還有染污,就不能出離輪迴;那就是淨宗有方法,除了淨土之外,八萬四千法門,你心不清淨,你出不去。淨宗全憑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帶業往生,但是帶舊業不帶現行。臨命終時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還不能放下,佛沒辦法。所以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往生的人真放下,真放下決定得生,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我們平常念佛像練兵一樣,最後一念是打仗,關鍵在最後。養成念佛的習慣,一切時、一切處佛號不中斷就好,到臨命終時,第一個念頭阿彌陀佛。平常念,提醒自己,無論一切時、一切處,念頭不生則已,一生就是阿彌陀佛,這人功夫成片,功夫得力了。如果那個念頭還有貪瞋痴慢,還有是非人我,還有七情五欲,這個要高度警覺,怎麼還這些念頭出來?這些念頭出來不得了,這是六道輪迴的念頭。都攝六根意思在此地。

  最容易修的是淨土法門,跟八萬四千法門比較,但是這個法門最難相信。蕅益大師給我們講得好,真信切願,決定得生。我們有沒有真信?還想著明天的事情,還想著明年的事情,不想走,這不是真信,這不是切願。真想走的人,真有切願,念念都想走。什麼時候走?最好現在就走,我念念就等阿彌陀佛,等他來,這個才叫真信切願。我對這個世間,阿彌陀佛還沒有來接我,世間人太苦、太艱難,有這個緣,我們要來幫助他。幫助他怎麼樣?不放在心上。幫助他放在心上麻煩大了,我心被染污了,清淨心沒有了,平等心沒有了。不放在心上,心地清淨,心地平等,清淨心、平等心幹一切事情不造業。不可以染著,比什麼都重要。

  自了法師今天提出來的是他修學的心得,給我們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自己練成功夫了才能夠教別人,自己有把握,真正有把握,教人斬釘截鐵,沒有絲毫疑惑。確實來佛寺的三聖,我把海賢老和尚的媽媽都算進去。媽媽老居士,你看她八十六歲往生,往生之前親自下廚房包餃子,大家吃完之後,腿一盤坐在椅子上,告訴大家我走了,就真走了。你看多自在,在家念佛,預知時至,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走,真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八十六歲沒有老苦、沒有病苦、沒有死苦,這是真功夫,這真對得起佛菩薩,為世間人做最好的表法。她能做到,說明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只要你徹底放下。佛度有緣人,不相信,還有懷疑的,放不下的,這都是緣還不足。真放下,為什麼?假的。海賢老和尚說: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這跟我們說真話,這叫看破,真正看破。看破不是不幹了,看破幹不放在心上,不幹也不放在心上,這叫得大自在。好,我們再看下面的。

  學生: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大德,大家好!不肖學生分享的心得報告題目為「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圖文巴建設世界宗教和諧示範市的啟示」。

  二0一四年三月,習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強調:「我們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澳洲圖文巴市運用中華傳統文化構建「世界宗教和諧示範市」的成功案例,正是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交流互鑑的典範,對於我們如何運用文化的力量實現宗教團結、化解衝突、促進和諧、維護和平具有重要借鑑意義。總結其成功經驗,可以增強國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心,重新認識並充分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

  一、緣起

  早在一九九九年,尊敬的上淨下空老法師曾成功的團結了新加坡九大宗教,使彼此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其顯著效果及國際影響引起了澳洲政府的關注。二000年,澳大利亞移民部部長菲力浦.盧鐸先生親自為淨空老法師簽發「尖端人才簽證」,誠摯邀請時已七十五歲高齡的老法師到澳洲團結族群、團結宗教。

  二、方法與成效

  二00一年,老法師在圖文巴市這個基督教的大本營建立了以弘揚佛陀教育為宗旨的淨宗學院。學院每週六舉辦溫馨晚宴,用健康素食免費招待市民,提供給大家互相學習、真誠交流的機會,提倡宗教聯手帶動信徒互相敬愛尊重、關懷照顧,帶動圖文巴小城的十萬居民團結成相親相愛的一家人。老法師從自身做起,無私無求的照顧和資助當地的民間公益團體、宗教慈善機構、高校研究中心、醫院和戒毒所等。如今,溫馨晚宴已經連續舉辦了十三年,淨空老法師以及淨宗學院不求回報的付出,日益得到當地市民的理解和敬重。

  為了深入推進宗教團結,老法師計畫今後的工作分四步進行。首先,自二0一四年十二月起,在淨宗學院開設道德講堂,邀請各宗教從本教經典中精選出三百六十句關於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的章句,編成如《群書治要360》、《聖經360》等,在講堂共同學習,分享心得體會。其次,經過三年時間,將道德講堂升級為大型多元文化活動中心,邀請各宗教定期或不定期的就某一主題進行研討、學習、交流。第三,再經三年時間開辦宗教研究所,培養各宗教的弘護人才。第四,十年之後,在已有師資基礎上建立宗教大學,不同宗教分屬不同科系,利用衛星電視、網路等遠端教學的方式,向全世界傳播宗教教育。

  在參訪淨宗學院的過程中,學生有幸參加了老法師接見拜訪者的系列活動。在來訪者中既有圖文巴市長及其夫人、市議員等政府官員,也有民間團體、非政府組織的領導者;既有各大宗教的領袖,也有當地土著居民的族長代表;既有首屈一指的企業家,也有中小學的校長、教師;既有電視廣播、報刊雜誌等主流媒體負責人,也有高校校長、專家學者……其間,老法師還率領到淨宗學院參學的三百多名四眾弟子,參加了天主教舉辦的慶祝世界和平日的活動,應邀到圖文巴市醫院、南昆士蘭大學、中小學校長聯誼會、基督教學校等進行主題演講,並參訪了圖文巴聖公會、巴哈伊教等宗教活動中心,以及圖文巴市安養中心等十多個民間公益組織。通過這些活動,老法師與圖文巴市各階層、各領域、各宗教的精英人士充分接觸,坦誠溝通,真心交流。如今建設世界宗教和諧示範市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上至圖文巴市長,下到普通居民,一致達成共識,希望將圖文巴建設成為和諧示範市。

  那麼,是什麼力量使原本老死不相往來的不同宗教歡聚一堂,敞開心扉,互相交流?是什麼力量使原本對政府充滿敵意的土著居民逐漸轉變態度,成為共創和諧的一員?又是什麼力量,能夠把一百多種不同語言、八十多個不同族群、十多種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凝聚在一起,為建設世界宗教和諧示範市這一目標而共同努力、攜手合作?首先是慈悲的力量。老法師在少年時代,經歷了戰爭所導致的流離失所,與家人的離散、失學的痛苦,使他很早就開始思考戰爭的根源,以及解決衝突的方法等問題,希望後人都能過上安定和諧的生活。九一一事件後,在參加昆士蘭大學和平學院的學術交流時,他老人家睿智的提出,衝突產生的根源在於家庭的衝突,更根本的是人自身的衝突,即人的習性與本性的衝突,或利己與利他的衝突。因此,要實現宗教團結,就必須首先放下自己的成見,謙虛的互相包容、互相學習,求同存異。他還提倡宗教要回歸教育,教堂、寺院要天天講經教學,宣揚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承擔起社會教育的重要功能,如此才能為促進和諧、化解衝突、實現和平做出真實貢獻。正是這種不忍眾生苦的真誠慈悲,使得這位年近九旬的長老為法忘身,不顧年邁體衰,不顧旅途勞頓,除每天堅持講經說法四小時外,還經常奔走於世界各國,為弘揚正法、傳承文化、化解衝突、促進和平而竭忠盡智。可以說,正是老法師這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感和無私利他的慈悲濟世精神,終於感化了圖文巴的當地居民,不可思議的贏得了不同文化乃至不同宗教信仰人士的一致認可與真心尊重。

  其次是智慧的力量。正是出於這種但願眾生得離苦的真誠慈悲,老法師自從青年時代,就開始尋求解決人生和社會問題的真實智慧。老法師從二十六歲接觸佛法以後,稟承一代大哲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大師與國學大家李炳南老教授的教誨,深入經藏六十餘年,深深體會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經哲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在學習《釋迦譜》、《釋迦方志》後他認識到:釋迦牟尼佛與弟子的關係是師生關係,而不是西方宗教中的創造者與被創造者的關係,或者父與子的關係;他一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從事的是多元文化的社會義務教育工作;傳統的佛教寺院也不是偶像崇拜的場所,而是佛陀教育的機構,承擔著通過講經說法以勸導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社會教育功能。例如《梵網經菩薩戒本》上明確規定,佛弟子「不作國賊,不謗國主」,就是絕對不能做傷害國家的事情,不能誹謗國家的各級領導人。《瓔珞經》中也要求佛弟子「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從這些戒律中可以看到,凡是真正依教奉行的佛弟子,理應是這個社會最好的守法公民。因此,老法師力倡佛教要恢復佛陀教育的本來面目。

  正是六十餘年深入經藏所獲得的真實智慧,使得老法師對中華傳統儒釋道教育充滿了信心,得出了與英國著名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先生完全相同的結論:「能夠真正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的,唯有中國的孔孟儒學與大乘佛法。」在老法師的指導下建立的安徽廬江中華文化教育中心,經過不到半年時間的辦班教學,落實《弟子規》,使得湯池鎮一度成為和諧社會示範鎮,並應邀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匯報經驗,引起了廣泛關注。廣東省潮州市黃河管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謝奕輝董事長,以及蘇州固鍀公司的吳念博董事長,按照老法師的理念辦班教學、治理企業的成功範例,受到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的由衷讚歎。在經老法師介紹參觀了這兩個企業之後,原本對中華傳統文化半信半疑的鳩山前首相信心倍增,在二0一四年六月寫給老法師的信中說:「通過這次旅行,我們切實感到,正像淨空法師教誨的那樣,若是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切實弘揚落實,人們一定會幸福,企業也一定會增加效益。我們為自己能有幸聆聽淨空法師的教誨而感到無限歡喜和深深感謝!」

  三、結論與建議

  老法師的理念在湯池、潮州、蘇州和圖文巴等地的成功實踐證明:人是可以教得好的,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辦班教學;宗教是可以團結的,宗教必須回歸教育,互相學習。由於社會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缺乏,人們失去了是非、善惡、美醜的標準,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等現象層出不窮,是所謂「人棄常則妖興」。假使一度被誤解為迷信,而實質上蘊含著真實智慧的儒釋道聖賢教育,由國家提倡得以普及,日日在國家各級電視台加以播放,相信諸多的社會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不過一年,便可達到垂拱而治、坐享太平的效果!

  從歷史上看,佛教自東漢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傳入中國後,由於佛陀教育深入民心,且佛教四眾弟子嚴守戒律,而成為社會奉公守法的榜樣,因此,絕大多數的開明皇帝都積極的弘傳佛法,甚至禮請有修為的高僧擔任國師。儘管歷史上許多佛教高僧享有極大的尊榮,但是真正的大乘行者,從來沒有任何權力欲望或訴求,而是在機緣成熟之時,通過講經說法幫助國君承擔起教育百姓的職責,為國家和民族竭盡心力。宣傳佛教、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會削弱世俗統治的權威,相反這將鼓勵更多的人為國家、為人民做出更大貢獻。特別是在國家強盛的唐朝和清朝,很多皇帝都曾屢次巡禮佛寺和佛教名山,出資捐助寺院建設,支持佛陀教育,這才使得佛教在當時發展到鼎盛時期,並使佛教逐漸融合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二0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習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所強調:「佛教產生於古代印度,但傳入中國後,經過長期演化,佛教同中國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發展,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給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刻影響。」可以說,佛陀教育的普及,為中國傳統社會的民風淳樸、安定和諧做出了重要貢獻。

  相對而言,我國現在的佛教寺院徒具形式,缺少了講經說法的內容,因而沒有能夠承擔起社會教育的職責。在這種情況下,提倡佛教回歸教育,宣講正信的佛教,使寺院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以顯正破邪;同時,鼓勵和協助各省、各地區建立弘揚中華文化的社會教育中心、道德講堂,培養德才兼備的師資對社會大眾開展辦班教學,興建和諧示範城鎮,並利用國家新聞媒體和網路、衛星電視等遠程教學工具,擴大教學的效果和影響力,使之真正起到傳播正能量的作用,就可化解矛盾衝突於無形,達到四兩撥千斤之效。果能如此,相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定能助力於中華民族儘早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四、對照與反省

  老法師對中華傳統儒釋道文化深信不疑,因而能身體力行聖賢教誨,開顯了自性明德,恢復了本自具足之真心,做到了損己利物,至誠感通,不僅感動了身邊的人,感動了不計其數的聽眾,也感動了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正如孟子所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亦即《周易》中所言:「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而我做為師父上人的學生,常言「以師志為己志,以師願為己願」,但反觀自身,在學習傳統文化後,因遇殊勝善緣,得以追隨明師,便以為掌握了世間至高無上之智慧真理;又因恰逢國內學習傳統文化之潮風起雲湧,盛意約學生分享之邀請紛至沓來,所到之處皆是鮮花掌聲、恭敬讚歎,瞬間從業障深重的凡夫成為眾人矚目的「大德」,於是貢高我慢、自以為是之心日漸增長卻不知不覺,結果觸事成障,甚至連骨肉至親、同參道友都不能感化,使其對聖賢教誨生起嚮往之心,更何談感化不同信仰之人?與老法師對比,境界相差奚啻天淵!

  仔細反省,上人胸懷天下,甚至法界眾生,不惜為法忘身,周遊列國;而自己卻自私自利,自我膨脹,所作所為沒有超出名利二字,以致不能感受至親家人之需要。上人禮敬諸佛,對眾生乃至萬物平等恭敬,而自己最多只是禮敬師父,除了師父之外,幾乎誰也入不了自己的「法眼」。師父對人真誠慈悲,傾力照顧,而自己從小到大受人關心呵護,習慣已成自然,不僅不懂得如何服務侍奉他人,反而視他人之付出為理所當然,還不時挑剔別人照顧不周。師父以德報怨,講經後將功德迴向給傷害自己的人,甚至魔王波旬,而自己不能容人之過,對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也會耿耿於懷。師父念念在正法久住,量大福大,見人之得如己之得,為世人示現了僧讚僧的最佳榜樣;而自己心胸狹隘,嫉妒傲慢,他人縱有千般優點,但為人處事稍有瑕疵,自己便盯住不放,不肯隨喜讚歎其殊勝功德。師父自卑尊人,講經說法六十餘年,恩澤四海,卻仍以學生心態自居,分享學習體會;而自己貢高我慢,聖學尚未入門,就已用老師面目出現,著書立說。師父心地清淨,纖塵不染,而自己意惡嚴重,妄念紛飛。師父的不動心是出於對宇宙人生真相的透徹洞察,對名聞利養的看破放下,而自己的不動心是因為對他人苦痛的熟視無睹,忘恩負義的麻木不仁……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儘管如此,自己竟還恬言,我是老法師的學生,我在跟隨老法師學習……學生的所作所為實有損於師父之威德英名,真可謂大言不慚、名不副實、德不配位。

  即使學生過惡蝟集,如此不堪造就,但是老法師慈悲心切,不捨一人,仍然苦口婆心,一遍又一遍耐心誘導。猶如世間之博士導師帶一幼稚園學生,不僅無有絲毫疲厭,反而恆順眾生,以種種善巧方便施以教化,實乃不忍可憐憫者之種種苦痛,欲救拔地獄之人至極樂蓮邦也!試問此恩此德,雖粉身碎骨,何足以為報?方才理解何以法師所到之處,信眾皆不由自主跪倒塵埃,感激涕零,頂禮膜拜。其事上看似執著,但心情甚可理解。比起屢蒙師恩慈護,卻不知感恩圖報的弟子,不知強勝多少倍!一思及此,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慚愧之情無以言表。然後不再造乃真懺悔,依教奉行是真供養。經云:「縱使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惟願自今以後日新其德,立志真學師父、真像師父,以期早日成為師父的合格學生、聖賢的真正弟子,以真實成就回報師恩於萬一!

  學生乃初學晚輩,障重凡夫,報告之中錯謬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大德不吝賜教,不勝感恩!不肖學生劉余莉頂禮敬呈。

  老法師:劉余莉教授這篇的報告內容,對我們現前這個社會會很有幫助。現代社會崇尚於科學,我們不能說科學不好,而是科學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但是它有負面作用,負面作用最大的是戰爭的武器。英國湯恩比博士晚年,特別是最後的五年,他八十歲到八十五歲,八十五歲過世的,過世的那年是一九七五年,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是一九七七年,他在早兩年過世。在最後這五年當中,好像他三次在日本講學,對於國際問題非常關心。這個人一生從事於文化的研究,他將全球自古至今的文化分為幾個大類,中國文化是東亞文明。在各種文化比較,他認為中國文明是最優秀的,是其他國家文明望塵莫及的。中國人有愛心,處處能替別人著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且他做到了,有五千年歷史作證,這個是愛的文明,是倫理道德的文明,這些倫理道德都落實了,自古至今。我們的疏忽也只是最近這兩百年。他對於這些歷史了解得非常透徹。

  科學技術的發達,帶給戰爭發明的一些新武器,特別是核武,所以他擔心。二戰之前,地球上主權國家不到一百個,二戰之後主權國家有一百四十多個,他說這不是好現象。為什麼?主權國家多了,為了個別的利害,非常容易爆發戰爭。現在核武戰爭,這最可怕的,他說核武戰爭是人類集體自殺,那是最愚蠢的行為,如何來拯救這個問題,是他晚年天天所思惟的。他對於中國歷史非常熟,他說世界上現在的狀況非常像周朝末年,春秋戰國那個時代,亂世。春秋戰國的結束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古時候這種小國,部落這種小國結束了,中國變成大一統,於是這些小國常常引起利害戰爭就結束了。他想到這一點,如何能讓這個地球永遠不會爆發戰爭,那才能夠真正避免人為的災難,就是人禍,最好世界上有個統一的政府、統一的領導。他說誰來領導全世界?中國人。他說中國人有統一的智慧,有統一的方法,有統一的效果,有統一的經驗。中國人用什麼統一?用文化統一,不是用武力。他舉出漢朝,漢統一之後,周邊許許多多的國家都到中國來朝貢,自動歸服中國。不是用戰爭做手段,也不是商業往來,它是倫理道德感化了周邊這些小國,自動的跟中國結成一體。所以他說這是世界上所沒有的。歐洲,雖然羅馬統治了一千年,羅馬亡國之後再不能統一。中國自從秦始皇統一之後,到現在還是統一。所以他晚年的思想,就希望中國人能夠帶領全世界走向永續的安定和諧,讓這個世界上永遠不再有戰爭,這是他的願望。

  那個時候他雖然到處演講,到處在鼓吹,沒人相信,有很多人說他那是夢想,不可能的事情。不但外國人不相信,我們中國人也認為不可能。他看得清楚,他認為十九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二十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他的東西我看過一些,我相信,他說的話沒錯。今天我們看到了,習主席主政之後,國際上對中國人的看法改變了。習主席提倡傳統文化,提倡儒釋道。這個世界決定不能用戰爭解決問題,戰爭不能解決問題。我在過去勸過美國布希總統,他們對伊拉克動武的時候,三個月之前,我給他寫了一封信,勸他用談判和平解決,能解決得了,不是不能解決。一定要用戰爭,戰爭得不償失。戰爭,美國傷亡人很少,可是後續引起了恐怖戰爭,美國士兵傷亡幾千人,而且結了冤仇,一直造成今天社會動亂的根源,錯了。習主席在這兩年當中訪問了許許多多國家,每個地方的講演都博得大眾的歡迎、讚揚、歡喜,包括聯合國許多大使,我認識不少,對主席的談話都讚歎,告訴我,中國的崛起決定是給世界社會帶來安定和諧,對這個有了信心。

  我們自己要有信心,自己不加強信心,錯了。所以我心裡總是想著,怎樣把湯恩比(湯恩比的著作多)在各處的講演,報紙雜誌上發表的,能不能關於談到中國傳統文化這些言論,能夠把它集中在一起成一本書,我們就需要這個東西。我在這裡想,日本人做了,我們真是歡喜。這本書,居然有人是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裡面藏書有這麼一冊,他們借出來給我看。我一看到很歡喜,立刻,現在印刷術發達,馬上把它印出來,原書還給它,還給圖書館。我們詳細來閱讀,我還把它畫成紅線,現在我們印出來了。原書日本人寫的,我寫信給朋友,到日本去問問,這兩位先生還在不在?兩個都不在了;書店呢?書店已經關門,很久就關門了。這個東西只印了一版,沒有再版,所以分量很少。大家替我找,找了三本寄給我,我看到歡喜,我說這是佛菩薩替我們做的,我們心想事成。沒有想到的是我們中國已經把它翻譯出來了,而且還不止一次翻譯,我看到的本子有三個版子,三種不同的翻譯,可以互相參考,增長我們對於國家民族的信心,對於我們現在政府的信心,對於共產黨的信心。

  我們相信。當時也有很多人質疑湯恩比先生,他說你怎麼能相信中國人能夠領導全世界?湯恩比好像有回答說,你們要想想,它有五千年的歷史,它要走不通的時候,回去一找老祖宗,它就什麼問題都解決。老祖宗就是我們傳統文化,這個東西在。在哪裡?《四庫全書》。《群書治要》唐太宗編的,就是《四庫全書》裡頭,經、史、子這三部精華,精華的精華。《四庫全書》誰能去讀?讀這部書等於把全書全讀到了。這個書能幫助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實智慧,無量的功德。湯恩比能看到,能看出來,在那個當時沒有人能相信。湯恩比堅定深信不疑,一直到他過世,把整個希望,這個世界的希望,都落在中國人身上,都在中國傳統文化,真難得!這個書出來了,好幾種版本都值得流通,互相參考。我們現在有個基金會,我就用這個基金會來翻印,幫助中國人堅定信心,相信老祖宗的智慧,相信老祖宗的理念、方法、經驗,我們得汲取;幫助外國人認識中國,對中國人生起信心,擁護中國,大家來建立共識,用《群書治要》來建立共識。世界能不能走向安定和平?我相信能,利用現在科學的工具。

  劉教授這一篇,這個報告,「圖文巴建設世界宗教和諧示範市」,說得很具體,不難。我們在湯池過去三年的實驗得到兩個結論:第一個證明了人性本善,三個月的教學,人民覺悟了,人民醒過來了,有羞恥心了,不好意思做壞事,不好意思騙人,這是什麼?人性本善;第二個證明人民是很好教的,就是沒人教。我們預先以為要教個二、三年才會有效果出來,沒有想到三個月效果卓著,我們沒有一個人不感到驚訝,人怎麼是這麼好教的,三個月人們就回頭了。現在我們在國外做這個實驗,是用一個城市,我們在那裡十三年,得到全市居民對我們產生了信任、肯定。現在這個小城市十二萬人,有共識,我們大家都一個理念,希望我們團結起來,把這個城市變成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它真的是多元文化,十二萬人,八十多個族群,一百多種不同的語言,十幾個宗教,都住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樣,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一家人,做得到!

  要不做出來沒人相信。湯池那一樁事情是聯合國逼著我做的。我參加很多次聯合國的和平會議,做主題講演,怎樣才能真正恢復世界永續和平,要用教育,要用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宗教教育,我提倡這四個教育,可以做得到,沒人相信。會後有很多國家大使代表告訴我:法師,你講得很好,這是理想,不能落實,做不到。這些話,我聽了就是涼水澆頭,這怎麼辦?白講了。如何讓他們能建立信心?西方講科學,科學拿證據來,所以我就想我要找一個小鎮、找一個鄉村,我們把它做出來,做出榜樣讓他們來看,他相信了。所以湯池三個月,我總覺得全是祖宗安排的,不是人力能做得到的,聯合國也不是那麼容易進去的,我們做成功了,聯合國問題怎麼辦?我們跟它沒有任何關係。沒有想到兩個月之後,就是五月,教科文組織給我一個通知,邀請我主辦一個活動,是在十月主辦一個活動,紀念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週年,主題是「佛教對人類的貢獻」。想像不到,邀請我做主辦單位,主辦有權,能說話。我不相信,派了三個人到巴黎去打聽,是真的,真有這麼一樁事情,他們邀請的泰國,泰國大使推薦我參加他們主辦單位,所以我也是主辦單位。你看我們湯池做成功,就可以來告訴大家,所以無比的歡喜。

  那是二00六年,二00六年這個活動辦得非常成功,一直到現在,聯合國許許多多人對我那次活動念念不忘,希望我再去辦活動。年歲大,體力不足了,可是我希望每年他們繼續辦,就是紀念釋迦牟尼佛,衛塞節。去年斯里蘭卡主辦的,斯里蘭卡的總統跟我很熟,我勸他一年一次,這個活動一定要辦下去,這是我們佛教對全世界的一個宣傳的平台,讓大家看到,佛教跟傳統文化的發展,讓全世界的人知道。總統一口答應,他是會員國,他可以申請。所以明年,我們有東西拿出去給大家看,圖文巴宗教團結起來了。這些大使們可以到圖文巴去小住幾天,認真去考察,然後大家就有信心了。不做出來,光說很難,太難太難了,跟淨宗法門一樣,難信之法。難信之法要多講,要多聽,聽上三十遍就相信了,聽遍數愈多,信心就愈堅定、愈深。所以一定要好好去做,真正落實。難得圖文巴居民、政府、社會各個階層統統跟我見面了,我非常歡喜,我說我會努力支持大家,一定滿大家的願,讓這個小城在明年可以在聯合國做報告,邀請聯合國的大使到圖文巴來考察。這讓世界上都有信心。

  和平要靠教育,靠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宗教教育。這四個教育一下辦起來之後,我用什麼方式?道德講堂,這個道德講堂背後就是澳洲圖文巴當地十幾個宗教聯合組成的,我們把每個宗教裡邊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的這些經文都給它拈出來,在圖文巴落實,大家一起學,認真學習,把圖文巴變成一家人。世界宗教是一家,我們都是兄弟姐妹,我們淨宗學院帶頭,大家都歡喜。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只能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