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好,我們開始。
學生:「南山律五戒要義(下)」。尊敬的師父上人、清公律師、副院長,諸位比丘大德、尼師大姊,諸位在家菩薩們,阿彌陀佛!慚愧弟子開吉繼續恭敬報告「南山律五戒要義(下)」。
【四、歎功問相】
在《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宗體篇》中,《羯磨疏》引《善生經》說,問遮難之後,若無遮難,應當對戒子說,如來所制的「五戒」是非常稀有難得的,能夠成為聲聞、菩薩戒的根本。善男子,戒有五種,從不殺生乃至於不飲酒。若受一條戒,就稱為「一分優婆塞」;能具足受持五條戒,稱為「滿分優婆塞」。可隨順你的心意,衡量你的能力來受持。根據戒子想受幾條戒,戒師就為他授幾條戒。《業疏》解釋說,為什麼要問戒相呢?因為受持戒法以及奉行之要務,目的在於心存有始有終。不必要求戒子具足受持五條戒,以免導致戒子不能如法受持而有所毀犯。因此要觀察戒子的心志與能力,他是有智慧的人還是愚昧之徒?要先衡量他的能力,以免導致徒勞無功,虛受戒法。
前面所說的「翻邪三歸」,是眾生二、六時中想要受,就可以直接為他授;但是「五戒三歸」在受時,為何要簡別、列舉能受或不能受呢?這是因為翻邪三歸是生起背離邪道之心,初發心的人難以超拔和發起此心。只要他忽然能背邪向善,就應當立即引導他皈依三寶,否則的話,他就又回落到他舊有的習氣毛病了。受五戒則不是如此。《濟緣記》曰:「為入道門,須簡淨器。」五戒是成就三乘聖道的基礎,為修學進入佛道的初門,所以必須簡取清淨的道器。《濟緣記》曰:「五戒是聖道之基,有虧則三乘無託。」五戒是入於聖道的基礎,故須簡取能受、不能受,才能進入聖道的大門。若是五體有虧欠,三乘聖果無所依託了,就不能夠成就無上菩提佛果。
【五、懺悔清淨】
《羯磨疏》引《阿含》等經云:「於受前懺罪已,然後受法。」受戒前必須將以往的過失懺悔清淨,然後才納受戒法。《業疏》解釋說:「明行淨納法也。」但無始無明是生死的根本(《濟緣記》曰:「妄起不覺,謂之無始無明。」),這是眾生業苦所依的地處,使眾生流轉在三界六道中不能出離。《濟緣記》說,以凡夫的心來修學佛道,「造理則取捨未忘,行事則我人難拔。」無論是在理性上(動妄念或澄心識),還是在事項上(造惡或修善),於行事及修持中,執取好壞的境界就會造罪業。順應或乖違心意,就隨順自己放蕩的心,生起瞋恚的煩惱,造作種種罪業。因此,必須在受戒前行懺悔之法,使得身心清淨,才堪可納受清淨的戒法。
【六、作法差別】
「第一支、臨時開導。」宣祖在《行事鈔》中說,到了正式傳授戒法時,戒師應當廣開彰顯戒法的教義,使戒子發起領納戒體真正的宗旨要務。戒師須詳細選擇重要的言語,來激勵、感動戒子求戒的初發心,引導戒子開發心智,成為納受戒法的根本。戒師應當說:「善男子!深戒上善,廣周法界。當發上心,可得上法。今受此戒,為趣泥洹果,向三解脫門,成就三聚戒,令正法久住等,此名上品心。(《行事鈔》)」善男子,如來深妙的戒法是眾善之首,周遍十方世界、十法界有情無情的境界。你要發起上品心,獲上品戒體。今日你來此受五戒,是為了趣向證得大涅槃的聖果,趣向三解脫門,要發廣大心,成就三聚淨戒。能夠發心受戒,成就自利利人,使得燈燈相傳,佛種不斷,正法久住。這就稱之為「上品心」。
其次,為開廣戒子心懷的道理。《行事鈔》說:「由塵沙戒法注汝身中,終不以報得身心而得容受。應發心作虛空器量身,方得受法界善法。」我們現在所受的五戒,是如來在世所制定,通過傳戒的儀式,感發獲得塵沙般的法界妙善戒法,注入戒子的身心當中。每條戒都通於十方世界、十法界有情無情的境界,因此終不以報得身心,能夠容納、接受得了。戒子應當發起廣大心,作虛空器量之身,將十方世界、十法界善妙的戒法領納於心,而成為戒體。因此,要發起上品殷重的心,來納受上品戒體。《資持記》說,虛空是無邊無際的,戒法也是無邊無際的。觀想自己的身量等於虛空,如此則能受的心與戒法才能相稱。
清公和尚教導我們,受「五戒」時,領納戒體的觀想方法如下:五戒三皈,第一遍,拜下去,要觀想,對十法界有情無情的眾生,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而不度者;再觀想十法界微妙的戒法,由我們心業力開始動湧起來。第二遍,拜下去,要觀想,對十法界有情無情眾生,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而不度者;再觀想十法界微妙的戒法,形成五彩功德祥雲,湧升虛空,如雲如蓋,蓋在我們受者的頭頂上。第三遍,拜下去,要觀想,對於十法界有情無情眾生,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而不度者;再觀想我們身體,好像虛空器量之身,盡虛空遍法界微妙的戒法,形成漏斗狀,由我們的頂門注入身心,充滿正報,納受成為五戒的戒體。《濟緣記》說:攬取無邊的聖法,蘊藏在我們有生死相待的凡夫身軀之中。五分法身的基礎已經成就了(此乃修因),法、報、化三身佛的體性已經具足了。從此超出凡夫鄙穢的生死之流,進入眾聖解脫的寶位。
「第二支、正納戒體。」道宣律祖在《行事鈔》中,說明了傳授五戒的作法:「我某甲(自稱法名),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盡形壽為五戒優婆塞。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說)。」清公和尚說,受五戒時,戒師念一句,戒子念一句,要有次第。此三皈發起誓願之時,正是領納戒體、得戒體之處。因此這三說,每一遍都要做觀想。「我某甲(自稱法名),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盡形壽為五戒優婆塞。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結)。」此三皈結釋,是明示戒體已有所依歸,戒師囑咐戒子,切勿忘失和毀犯。「如來至真等正覺」,是真正的三寶,是我們歸投依靠的真正根本,此聖號是外道所無。《資持記》解釋說,「如來者,乘如實道來成佛也」,如來是乘著真如實際的道法,而來成就無上佛果之義;「至真者,體悟無邪也」,至真是他能夠體會、覺悟宇宙萬法的真理,而沒有偏邪錯誤;「等正覺者,道同三世也」,因此這才是世出世間最尊貴偉大的聖人。
「第三支、示相教誡。」《大智度論》說,戒師應當說:「汝優婆塞聽!是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為優婆塞說五戒法相。」這是如來、應供、等正覺為優婆塞所說五戒的法相。「多陀」是如的意思,「阿伽度」是來的意思,多陀阿伽度即是如來;「阿羅訶」是應供的意思;「三藐三佛陀」是正等正覺的意思。在此舉出佛的三種尊號,使戒子生起恭敬信仰的心。戒師接著問:「盡形壽不殺生是優婆塞戒,能持否?(戒子回答:能持。)以下盡形壽不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逐條詢問,並準上說。《行事鈔》接著說,以上是在家人所受的五戒,你們要盡此身形壽命,如法的受持。應當要好好的供養三寶(這是佛弟子修學佛道,最重要的依歸),勸化作諸功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到三輪體空。清公和尚教導我們,止惡行善不可著相,稱性之功德,才是成佛的根本。
《行事鈔》說:「年三月六,常須持齋(八關齋戒)。」以此功德迴向布施法界眾生,將來果地上可成就無上佛道。「年三」是指每年的農曆正月、五月、九月,稱為「三長齋月」。此三月地獄幽冥界的業鏡台,輪流照著南贍部洲,人們所造作的善業、惡業,在業鏡台中完全顯現出來。另一說,天王巡狩四天下,這三個月是對著南贍部洲來巡視考察,所以要受持八關齋戒。又一說,這三個月是惡鬼得勢力之時,所以眾生要持戒修善。「月六」,農曆一個月,分為「白月」(初一至十五,共十五天)、「黑月」(十六日至月底,月小十四天,月大十五天),白月是月光由少到圓滿,表「智德」漸漸圓滿;黑月則是表「斷德」,煩惱漸少。《大智度論》說:「初八」是四天王的使者下來視察,「十四日」是天王太子下來視察,「十五日」是天王親自下來巡狩,以觀察眾生所造的善惡業,「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也是如此。「月六」要受持八關齋戒,日中之後,不可虛妄的吞噉飲食。「月小」時,「準布薩」的法事,可採用初一這一天。清公和尚說,若是小月,亦可採取月底最後兩天(二十八、二十九日)。
【七、料簡雜相】
在「料簡雜相」中,列舉了「薩婆多宗」與「成實宗」在義理上的差別。「一、對趣。」《業疏》引《薩婆多論》說,龍道的眾生是畜生道的收攝,因為業障深重的緣故,對佛法無所開曉了知,故無受戒之法。雖然《善生經》中說,諸龍亦受一日一夜八關齋戒之法,但是只能夠獲得善心行善事的功德,不能夠得戒體。「二、漸頓。」《薩婆多論》說,五戒不具足滿分,則不得戒體,因此受戒時,必須具足受五戒(頓受)。《成實論》說:「隨受一、二、三,皆得律儀。」隨著受戒者受一、二、三條,都能夠得到戒體(可漸受),可分別從五位戒師分別受一條戒。如薄俱羅尊者受「不殺生戒」,而活到一百六十歲。由此可知,五戒分別來受,在義理上是用不著懷疑的。「薄俱羅」是梵語,翻譯成中文是「善容」的意思,他的容貌、威儀十分善好。尊者是婆羅門種,印度國人。在毘婆尸佛的時代,曾經是一位貧人,將自己僅有的一枚「訶梨勒果」,供養給一位生病的比丘,比丘吃了之後病就好了。以此因緣,薄俱羅尊者感得九十一劫在天上、人間受福快樂。今生生到婆羅門家,母親過世得很早,後母很厭惡他,多次陷害他,都沒有把他害死。後來他在佛陀會下剃度出家,證得阿羅漢的果位。尊者很長壽,活到一百六十歲,都未曾生病。這是由於他以前,曾經受持一條「不殺生戒」,且守持得非常好的緣故。
「三、延促。」《業疏》引多、雜二論說,五戒必須盡形壽,時間不可短促;八關齋戒是一日一夜,時間不可延長,這是佛所制定的,不可乖違。《成實論》則是「隨日受,乃至盡形」。主張五戒、八戒都可隨受者的心意而隨日受,乃至盡形壽,「延促任意皆得」。「四、具支。」《大智度論》說,「口四過」只舉出「妄語」一條,其他三條都收攝在其中。清公和尚說,「佛講話最老實」。佛最可貴的是講真實語(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因此先舉不妄語,來統攝其餘三種。《芝苑遺編》說,(有部律《薩婆多論》主張)五戒、八戒、沙彌十戒感發「殺盜淫妄」四支,比丘戒才感發身口七支。《成實論》主張,七眾戒法是身口「七支」都禁止,受五戒是七支俱發。「五、自誓。」《業疏》說,《四分律》的律文及《大智度論》,聽許五戒、八關齋戒可以自誓受;但《薩婆多論》、《俱舍論》主張,要從出家五眾受戒。以上這兩種情形都可以,在沒有師長的情況下,開許自誓受,有戒師則不許。在《四分律》典中說:「世尊我今歸依佛法僧,盡形不殺,乃至不飲酒。」此是自誓受的證據,八戒開許,五戒也應當可以。清公和尚解釋說,要觀察眾生的機宜,做為進退與否的依據,從義理上來說,不是絕不可自誓受的。這是接引俗人學佛的教化,必須隨順時機而有所抉擇。「六、重受。」《薩婆多論》主張,五戒不可重受,因五戒是盡形壽,只有一次受戒的機會,戒體不重發,所以不便重受。《成實論》和《四分律》,則開許五戒可以重受。「任時長短,隨受隨增」,受持的時間無有限制,重新受戒,戒體可以增上。在本部律中,末利夫人曾第二、第三次重受五戒,就是其證明。
清公和尚說法,語辭鏗鏘有力,聲如洪鐘。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每每親臨講席,率眾認真聆聽,慈悲現身說法做影響眾。課程結束時,清公和尚總是說:「恭請空公老恩師慈悲指正」,並向老法師恭敬行禮,令人肅然起敬。慚愧弟子恭敬聆聽清公和尚宣講《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並應諸位仁者之慈請,將聽課筆記恭敬整理成文。如有不妥之處,誠請尊敬的師父上人、清公和尚、副院長,諸位比丘大德、尼師大姐,諸位在家菩薩們,慈悲惠予指正,無盡感恩,阿彌陀佛。慚愧弟子釋開吉頂禮敬呈。
老法師:這一次學院舉辦戒律學習班的活動,難得清公老和尚親臨指教,幾位法師的發心,律師們的發心,讓澳大利亞圖文巴這個地區,在家出家的佛弟子能夠真正學習到戒律。不管能不能持,阿賴耶識裡頭落下這個善根,是非常可喜可貴的。
戒律重要!它是修行出離六道輪迴、出離十法界的根本。怎麼樣得戒體?關鍵在出離心。如果沒有出離心,念念還貪圖名聞利養,學佛出家也不例外,這自古以來都有,現在的環境尤其是常見,不是少見。出家人不貪財嗎?出家人不好色嗎?出家人沒有貪圖名聞利養嗎?佛法為什麼衰到這個樣子,我們要知道,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們沒有把出家來看作了生死的一樁大事。把生死這個大事忘掉了,世緣看得很重,這就是我們的障難。上一輩的老和尚、大德們提醒我們,雖然提醒了,習氣煩惱太重,它還是在作祟。
外面誘惑的力量,比佛陀在世增長一萬倍都不止,這個時代到今天太可怕了。確確實實,我們細心去觀察,佛門衰,一代不如一代。再看整個社會都是滑坡,都往下衰。只有科學技術這是突飛猛進,有沒有好處?沒有好處。科學技術帶給我們的核武、帶給我們的生化,這個東西確實能夠毀滅全世界。所以中國古聖先賢、佛門這些大德有智慧,不是沒有智慧,能不能發明這個東西?可以。為什麼不做?這些東西有害而無實利。所以中國人不向科學技術這個方向去發展,總是希望的是倫理道德世世代代紮根。可是在中國,兩百年前西方文化衝擊了中國,滿清政府太平盛世過了一、二百年,人沉醉於太平盛世,所以遇到外國來侵略不堪一擊,變成喪權辱國,讓中國所有的讀書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嚴重的懷疑。有許多人出來,把傳統文化全部拋棄,吸取西方的文明,我們把信心失掉了。
今天,西方文明發展到今天,大家看到了,特別是湯恩比博士看得非常清楚。這個發展怎麼樣?科學家給我們提出警告,繼續不斷的發展的話,沒有倫理道德,這個地球上人類居住不會超過五十年。這五十年之後,這地球人不能居住了,我們相信。為什麼?看到染污就知道了,現在已經到飲食染污、水染污,將來很可能空氣染污,人不能呼吸,你怎麼能活得下去?極少數的人,這個人是具足善根福德因緣,覺悟了,遇到佛法能信、能理解,願意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得不得力,就看你能不能放下。所以佛教眾生修行證果,首先放下什麼?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這個五大類的煩惱,是佛把它擺在第一,真放下,你就是真佛弟子,證須陀洹果,在大乘法裡面是十信裡面初信位的菩薩,地位雖然很低,他是聖人,小小聖。得這個果位,佛告訴我們,你決定不會墮三惡道,天上人間七番生死,你能證阿羅漢果。初果斷八十八品見惑,記住頭一個是身見,因為有這個身見,才有名聞利養,才有七情五欲。真正曉得身不是我,身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徹底明瞭,你才能真放下,這就真正入門。這個東西沒放下,我們在門外,沒有進門,這是一定要知道的。
戒律,律宗是佛的身、佛的形象、佛的威儀;禪是佛的心,沒有階級的,沒有等差的。確實如古人所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什麼?煩惱,習氣。大乘教上佛告訴我們,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成佛。為什麼?你本來是佛。你本來不是佛,你怎麼能成得了佛?但是起心動念,我們凡夫做不到,它太微細了。起心動念在哪裡?就在現前。誰看見了?誰能夠感受到?起心動念就是生滅法、就是阿賴耶,它頻率之高,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真有這個東西,就是世尊所說的阿賴耶的三細相。科學家終極目標,也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是他們主要的課題。這個現象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物質現象、心理現象?心理現象是念頭,能量的現象,佛家的名詞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境界相這個謎底被他揭穿了。
現代人,尤其知識分子,對佛法能不懷疑嗎?過去我們聽是勉強相信,為什麼?佛說的、祖師說的,祖師是大徹大悟的人,不容許我們不相信。雖然這麼強調,依舊有疑惑,疑不斷,那是大障礙。物質現象這個謎被揭穿了,有了科學證據,我們相信了,對佛經上所說的決定沒有絲毫懷疑了。我們深深相信再過二、三十年,轉相這個謎也會被揭穿,佛在經上說的,阿賴耶的三細相用第六意識可以緣到。我們凡夫用第六意識,就是用思想、思考,用這個東西,這個東西,佛說,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對外可以緣到宇宙的邊際。其實宇宙是沒有邊際的。遇到佛法,這個緣分不可思議!太殊勝、太幸運了,應該要珍惜。要破身見。身見,要珍惜自己的念頭,念念跟自性相應,才能明心見性。念念跟善法相應,在六道裡頭是三善道的果報;念念與不善相應,是六道裡面的三惡道。戒律斷惡修善,防非止惡,在世間講,無與倫比的大善;在出世法講,這是根基,學佛先做一個善人。
起心動念,在中國聖賢也是了不起,不想自己,想眾生,如何幫助這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佛出世就這一個目的。佛為什麼出現世間?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要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離究竟苦,輪迴是究竟苦,脫離六道輪迴這是離究竟苦,往生極樂世界是得究竟樂。用什麼方法?佛知道。苦從哪來?從迷惑來的;樂從哪裡來?覺悟就樂了。破迷開悟,用什麼方法?就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開慧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到終極目標都是極樂世界,真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樁事情,黃念祖老居士講得非常透徹,有文殊、普賢給我們做榜樣。釋迦牟尼佛成佛,也是這一句佛號往生淨土而得到的無上正等正覺。所以在最後,走到最後的時候就到一條路,這一條路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很難得碰上了,不是我們有能力、有智慧去選擇,不是,我們碰巧碰上了。這得感謝老師,老師為我們介紹。介紹的時候有疑惑,通過這六十多年學習不懷疑了。還有壽命就決定能往生,為什麼?沒有疑惑了。這是一生的大事因緣。
不但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到最後是一個境界,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連惠能大師也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句話裡的意思很長,萬法是全宇宙一切法,一切法的本體是自性;換句話說,一切法到最後都回歸到本體,都回歸到自性。所以我就相信,所有宗教修行它的方法,最後他能把他修行功德迴向求生淨土,個個能往生。他們生到天堂、生到天國,我們到極樂世界,最後到那個地方你會看到,你也在此地,他也在此地,我們都在此地,才知道一處。這個終極的一處是常寂光,淨宗是常寂光土,《華嚴》講的大光明藏,完全融成一體,這是究竟圓滿。我們就知道,就像日本中村康隆老和尚跟我講的,我跟他見面的那一年他一百歲,這是日本第一個大德。他告訴我,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觀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基督身得度現基督身,應以阿訇身得度現阿訇身,講得通。所以我們的心量要拓開,全宇宙是一個法身、是一個自己,我們害人害自己,我們利益人利益自己,心量要拓開。
在所有一切法裡頭,大乘佛法講到最清楚、最詳細、最究竟,但是要放下你才真正能體會到。就像戒一樣,你不放下你得不到戒體,你只要把萬緣放下,戒體現成。戒體是什麼?自性,是真體,不是假的。假的體是阿賴耶,真的體是自性,就是真心,假的體是妄心,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沒有念頭,妄心有念頭。學教、學禪、學律,老和尚也說過,斷惡修善,不要把斷惡修善放在心上,那就是真體;斷惡念著我的惡,修善還念著這個善,那是變成福報了。功德、福德差別就在此地,相上完全相同,心上不一樣,一個是清淨心,一個是裡面有妄想、有雜念。不許可心中有雜念。所以一切法門裡頭,淨土就殊勝,淨土容許心裡頭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不能有妄想,不能有雜念。海賢受持九十二年,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
所以歸根結柢,章嘉大師當年教給我,看破、放下。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放下,相都是假相,連佛法也如是。《金剛經》上佛說得很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個捨在我們這個時候來講,是不能放在心上,就是不能分別、不能執著。起心動念是我們沒辦法斷的,它太細了,真像彌勒菩薩所說,一秒鐘多少個生滅?二千一百兆。我們怎麼會知道?就在眼前,我們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六根對它都不起作用,它就在面前。什麼時候看到?八地菩薩就看到了。我們慢慢修,修到八地菩薩全看見了。所以佛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科學為我們做了證明。我們希望我們同修都能發真正菩提心,來幫助苦難眾生。現在這個世界走向存、亡、繼、絕的邊緣,湯恩比博士把救亡圖存這樁大事,完全寄託在中國傳統文化,只有中國傳統文化能救全世界,這是他說的。咱們中文翻譯的本子,完全是湯恩比念念所思的,《未來屬於中國》,說得真好!他講的拯救世界,孔孟學說、大乘佛法這兩樣東西可以救全世界。希望我們年輕的同學要真正發心、真正努力。好,我們再看第二個。
學生: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大德同修,阿彌陀佛!今天罪障弟子義清報告的主題是「感恩賢公和尚的慈悲示教」,敬呈師父上人及諸位善知識。每當弟子展開《來佛三聖永思集》,就像是打開了一份考卷,所不同的是這份考卷已經給出了標準答案,每一個答案都讓人驚歎不已、敬佩不已,引發弟子的許多的感觸與反省,現在報告如下:
一、圓滿的孝德。孝敬,是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孔子在《孝經》中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佛在《觀經》指出:三福為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同時三福的排列也表明修學的次第,而第一福首先提出孝親尊師,由此可見孝道的重要性。師父上人一幅墨寶開示:「為佛弟子,當行孝道。孝乃人之本心,若無孝行他善雖多皆偽,必不成德,譬如草木失其根本也;若行孝道,修德易成」。孝道是如此重要,而罪障深重的弟子總是不能落實,看到賢公的孝順,真是慚愧萬分。
《永思集》中寫道:賢公在二哥和弟弟去世後把老母親接到寺院裡孝養,就在老母親八十六歲那年,老人家突然提出要回老家居住,賢公苦苦相勸,終難挽留,只好隨母親回家。老家連房子都沒有,困難可想而知。而賢公不論多困難,一肩承擔,隨順母親回到老家,暫且住在生產隊的幾間茅屋裡。沒想到老母親是自知時至,回家不久就自在往生了,之所以一定要回家,是為把自在往生的一幕表演給女兒、姪女,接引親人念佛。而且賢公在母親去世後,終其一生,每年清明節、十月初一,不忘回老家祭祖,亦如世尊當年,父王去世時,知當來世人凶暴、不報父母育養之恩,親自擔父王棺,為當來不孝父母之人做出孝親的榜樣,賢公用心也是如此。
讀到這裡,為自己的不孝慚愧、痛苦。弟子罪障深重,襁褓喪母,累及年邁多病的祖母與伯伯撫養。未及成年,祖母病逝,近年伯伯也去世了。養育之深恩點滴未報,三位至親魂識不知歸於何處,自己雖然學佛無慚無愧,不能發起婆羅門女之孝、瑩珂法師之勇,救度親人離苦。而且對年逾古稀,為自己付出不知多少心血、汗水、淚水的老父親,非但不能盡孝,還認為父親不學佛,心疼自己疼不在地方,常常惱火。事後懊悔不已,事到臨頭又犯。出家修道卻不能奉行師教,為持戒生煩惱,又犯下謗僧、謗戒、謗佛重罪。也曾一次次的發願,結果根塵相對時徹底崩潰,依舊是煩惱起現行。是啊!對至親父母不孝,對師長就不敬,這樣就是師父上人所講的:「他善雖多皆偽,必不成德,譬如草木失其根本」。與賢公相比,連做人的資格都不夠,卻著以如來法衣,表裡反差之大,令自己羞愧難當。
觀賢公出家修道,心行始終與法相應:「學道當知心是佛,修行應以戒為師」、「修行要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不能圖供養享受」、「拜佛,是要拜出自性,拜出清淨心」、「上山剃度後,師父就光叫俺念阿彌陀佛,叫俺明白了,不要亂說,不能說,不要指手畫腳。我現在一百多歲了,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老佛爺是我老和尚的根啊」、「我往生時不用人助念,我自己就去了!」語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我們能感受的到他老人家道心堅固,道業已成。他老人家待人接物,面對一件件令人生煩惱的事,卻做出一個個全新的答案。內心佩服老人家何以有如此超人的智慧,豈知這是老和尚那顆「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的至孝之心,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大慈大悲、善巧方便,把隨緣妙用、煩惱即菩提表演得淋漓盡致,讓人歎為觀止。在賢公身上,體現出師父上人所講:「若行孝道,修德易成」。所以,要想有老和尚的成就,得先學老和尚那顆圓滿的孝心。
蓮池大師說,「父母離塵垢,子道方成就」,說明孝道貫穿於整個菩提路,無孝道也就無佛道可言。師父講經中常常開示:宇宙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眾生都是自性眾生,本應愛護,可惜眾生迷而不知,背離自性,於中妄生分別執著,人我是非,起惑造業受報,苦不堪言。佛陀興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垂教設化,在中國大乘佛法有四大修學綱領:孝敬、慈悲、理智、力行,分別以地藏、觀音、文殊、普賢四大菩薩來代表。孝敬居首位,因為父子親愛,天性使然,為人子把這分對父母的赤子之愛,終身保持,並以此心尊敬師長,這是孝道,以地藏菩薩代表;用這顆孝心孝順每個眾生,就是大慈大悲,以觀音菩薩來代表;再以文殊菩薩的理智為指導,以普賢菩薩的力行圓滿落實,這樣真正愛護、孝敬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正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如此之孝心與自性本心相合,是名成佛道。由此可見,以孝道圓滿佛道,心地之寶藏,自性無量的智慧德相得以開顯,這就是地藏菩薩表法的意義所在。所以,不論年紀有多大,出家時間有多久,沒有孝道的根基不能成就,這是必須要補的課。深深感恩師父上人的慈悲教導和賢公的圓滿孝德啟發弟子的良知!
二、回歸本性本善。《永思集》中有一段話,給弟子印象特別深,「在他老人家眼裡,一切都好,沒有啥不好的。見啥都說好,見啥都高興,心裡才能經常充滿法喜,心裡才能清淨,才無煩惱,才不生氣恨人。沒有這好那壞之分,也沒有這好吃那不好吃的啦。一切都隨緣,心裡就安心踏實啦。」這段口語化的教導,是老和尚慈眼視眾生,慧心觀世界,使弟子感到久別重逢的親切。彷彿回到了童年,聆聽祖母的教誨:寧說千聲好,不說一聲壞。不能說這好吃那不好吃的話,一樣,都好吃。
弟子就想到,這是我們民族傳統的人生觀、世界觀,源於「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論依據。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是圓滿的意思,是自性清淨圓明體,美好到極點,無法形容,故曰善。是六祖惠能大師開悟時所講的自性本自具足,能生萬法,一切萬法由此而生,所以什麼都好,無有差別。因為有這樣的信念,所以才有好善好德之心和樂觀的情懷。我們讀《來佛三聖永思集》,尤其深刻感受到這一點,賢公的父親,一位普通的農民,生活極其困窘的情況下,為維護他鄉人民的財富,付出生命,體現了仁人君子的風範。而賢公的母親,在不善的事情面前,教育兒子:「為人要和善寬厚,千萬可別作惡造罪啦。」雖然老母親不識字,但她所教導的就是孔子所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艱難困苦中堅韌頑強,把五個兒女養大成人,並為之奠定深厚的德行根基。
記得弟子出家前做教師工作時經歷一事,一名學生小小年紀憤世嫉俗,認為這個世間都是惡人,大人們都在搞歪門邪道,老師上課時所講的道理方法在社會上根本行不通,所以想死。慚愧弟子上課只是照本宣科,實際上自己內心也是這麼認為,現在憶起此事,深愧為人師卻不能傳道授業解惑,對不起「師」之一字。直到學佛後,聆聽師父教誨才明白,人之初性本善,眾生本來是佛。賢公的親切開示,彷彿是喚醒我們念念回歸自性本善。當生起分別執著時,想起賢公的教導,「一切都好,沒有啥不好的」,煩惱就慢慢的消失。自性本來具有無盡的功德,可惜迷而不知,每天在憂悲苦惱中度日,真是小人冤枉做小人。賢公的教誨如同師父上人多年的教導,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順境好,逆境也好,讚歎好,毀謗也好;也如同看到那些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的老菩薩,不管你說啥,他們只是笑咪咪的望著你念阿彌陀佛。這是聖賢的人生態度,它使人心清淨,無煩惱,不生氣恨人,安心踏實,法喜充滿。
三、僧僧互讚,和合共修。賢公和尚,為我們念佛人做了最好的榜樣,他老人家的修行是得大自在,而慚愧弟子卻是觸事成障。老和尚自己專修淨土,早年曾與擅長講經的海墨老和尚、宗門大德體光老和尚一起修行,他們和合共住,相互讚歎,最後各自都有非凡的成就。在弟子看來,真是不可思議。因為我們現在遇見其他法門的同修,不是見異思遷改學他法,就是相互排斥,自讚毀他,而老和尚們相處那樣和諧。為什麼?師父上人給我們做了最好的詮釋,好多年佛教界反對會集本的聲浪很高,有人勸說師父放棄會集本的弘揚,師父說「這是背師叛道,全世界的人都反對,我一個人也要學」,如果我們都懂得尊師重道這一規矩,各尊其師,亦尊人之師,大家自然相安無事,相互讚歎。師道昌明,則佛法興盛。
海賢老和尚臨終再次為我們示現僧僧互讚,和合共住。面對淨宗《無量壽經》會集本遭遇非議毀謗的空前災難,他老人家看在眼裡,靜待時機,終於一部結集了師父上人與各宗派大德相互讚歎的書問世,就是宏琳法師主編的《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老和尚身披袈裟,手捧法本鄭重留影,三天後隨即捨報歸西。此舉重如千鈞,他是在昭告天下,《無量壽經》會集本是正確的,不應該懷疑;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是正確的,不應該懷疑;師父上人多年來的弘揚是正確的,不應該毀謗。大家要放下一己之私,要以佛法的興旺、眾生的法身慧命為考量,時時刻刻牢記祖師大德的教誨,「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
弟子記得師父上人與馬哈迪長老的談話,世界和平要解決好四個問題,就是政黨與政黨團結,族群與族群團結,國家與國家團結,宗教與宗教團結。如何團結?相互讚歎,相互幫助。師父上人親自帶動,先從宗教團結開始,做出很好的示範,提出世界宗教是一家的理念,指明各宗教都要回歸教育的宗旨。近日宣導各宗教編寫一本《360》的精華手冊,便於相互學習,逐步落實。這種為人著想的真誠之心與光風霽月的胸懷,就是僧讚僧義趣的延伸和圓滿落實。師長前賢崇高的道德風範,逐步驅散慚愧弟子心中自私狹隘的凡夫俗念。《弟子規》說:「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善德善行是賢護菩薩慈悲示現,提攜於我,我當感恩戴德,讚歎隨喜;惡人惡事也是賢護菩薩慈悲示現,警策與我,我當迴光返照,懺悔業障。
四、殊勝的念力。賢公少年時代的示現,就為我們揭示出念力的祕密,證明一切法從心想生的道理。又用九十二年的時間為我們指示,最殊勝的念力無過於念阿彌陀佛。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法,詳陳十法界因果,是遵循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作心是」的定律。最殊勝的因果是念阿彌陀佛,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是真如自性的總名號,含攝了世尊所說的一切經教,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經教盡攝其中,最為殊勝、圓滿。海賢老和尚念了九十二年,證得理一心不亂,生前多次見佛,臨終時不需人助念,身體康健,自在往生。證明了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證明了《無量壽經》中世尊的教導,「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證明回歸真如本性,念阿彌陀佛是捷徑中之捷徑。他老人家教導我們:「好好念佛,其他啥都是假的。」並點明:「世上無難事,只怕心不專。」這些簡潔的開示,是無上至寶,是修學的大總持,檢驗、提醒學人看破放下、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啥都是假的」,提醒我們真看破、真放下;「好好念佛,專心念佛」,是教我們真提起,真念阿彌陀佛。這兩句話也就是蓮公大士所開示:「理明、信深、願切、行專」。持之以恆,必然如賢公所證,「功純、業淨、妄消、真顯」。以凡夫身,一生成佛,福慧雙圓,功超累劫。弟子反省自己,為什麼念佛心不專,是因為還對這個世界有留戀,不知道這個世界啥都是假的,被眼前假相所迷惑,不知這一切轉瞬即逝,而後等待自己的是地獄苦報,所以願不切。願不切,心常為它念所奪,所以行不專。明白癥結所在,才有入手處。
學佛之後,為自己深感幸運,慨嘆古今中外,多少人為追求真理、揭開宇宙的奧祕,奉獻了畢生的精力。愛因斯坦也曾是多少學子理想奮鬥的目標,本想利益人類,沒想到卻造成了無窮的禍患,落個長劫受苦的慘痛果報。沒有真實的智慧是真正可悲,要是這位蜚聲全球的大科學家,跟我們一個字不識的來佛三聖相比,那就不是自愧弗如,恐怕應該是悲喜交集、感慨萬千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聞到《無量壽經》會集本,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淨宗為難信之法,而真正相信的人有福!蓮公大士說:「有大福德始念佛。」有賢公和尚的殊勝果報為證,真實不虛。如果不剋實用功,遇到也只是結個善緣,愈加可悲,敢不努力。
五、總結。賢公和尚,彌陀使者,為我們帶來極樂世界的消息,他老人家在娑婆世界與我們度過一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歷盡千辛萬苦,受盡屈辱磨難,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九十二年不拐彎,這是「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傳承聖教,續佛慧命;臨終手捧《僧讚僧》的法本留影,這是「興大悲,愍有情,演慈辯,授法眼,杜惡趣,開善門」,護持淨宗,澤被世尊末法九千年的眾生。不孝弟子謹遵恩師上人的教誨,每天薰修賢公的德範,以期時刻記取賢公的教誨,策勵自己。因為只有今生成就,方不負賢公和尚的慈悲示教,師父上人多年的諄諄教誨,也方能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以上是罪障弟子義清的一點粗淺體會,謬誤之處,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法師、大德慈悲指正!至誠頂禮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義清同學的報告,雖然早年做了很多錯事,這個事情佛不會怪你。《無量壽經》佛說得很清楚,「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所以佛不會怪你。這個過失原因很複雜,我們很不幸生在這個時代,父母沒告訴我們。我是個比較幸運的,生長在農村,我們這個農村是明清兩代桐城派的根據地,所以雖然是鄉下,文風很盛,小孩都讀聖賢書,我們是沾了一點邊緣。我十歲離開家鄉,十一歲中日戰爭爆發,就是七七盧溝橋事變,所以沒有受到好的教育。但是童年的時候,在家鄉受到家鄉傳統風氣的薰習,懂得孝順父母,懂得尊師重道,懂得自卑尊人。所以我在台灣能遇到三個老師,憑什麼?憑那一分真誠恭敬心,除了真誠、恭敬之外,什麼都沒有。
老師的愛護、指導,把他們所知道真正的東西教給我,我才能進佛門,進佛門之後,把整個人生、整個生命都改過來了。頭一個,短壽,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是真的,不是假的。我這一生只生過兩次病,四十五歲那一年,一個月;第二次生病是旅行,在北京,住在飯店,五洲飯店,四天。第四天晚上見佛了,我一生見佛就一次,那一年七十九歲,大概是那一次壽命延長就到那裡。這一次見佛,我要報佛恩,聽佛安排,佛要我住世,完全為佛法,不為自己;佛要帶我走,我什麼牽掛都沒有,現在就跟你走。第二天早晨睡醒了,病就好了,我又回到香港,休息兩個星期,繼續講經。這個事情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把我們的身命統統奉獻給佛陀,一生佛陀替你安排。順境、逆境全是佛的安排,順境都在考你,不起貪戀,逆境不生瞋恚,修什麼?修平常心,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說的,清淨心、平等心。經典裡面所說的,我要怎樣把它落實,變成我的生活,變成我的思想,我們在事上用功。所以今年,我們學習有個學習班,學習班是什麼?就是檢查我們所學的落實了多少。真得受用,發現同學這些心得報告,太難得了,真正懺悔,真正回頭,好!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下去。
怎樣能夠保住你不再退心、不再拐彎抹角?那就是一定要讀經,一定要念佛。讀經是明理,念佛是修定,這比什麼都重要。賢公老和尚給我們做的榜樣,給我們做的證明,最重要的證明,證明西方極樂世界真有。他在往生前兩天,給他的幾個護法,在身邊的人說,這幾天阿彌陀佛又來了,又來找我,告訴我,叫我快一點走了,這幾天就要走了。他見阿彌陀佛,我估計九十二年絕不少過十次。早年我們遠公大師,我們淨宗初祖,他老人家一生四次見到阿彌陀佛,見到極樂世界。賢公九十二年,至少十次以上,特別是晚年,常常見佛,他是念念想往生,感應道交。佛告訴他要他表法,最後這個表法,就是表僧讚僧這個法。這個法表的時候他圓滿了,阿彌陀佛交給他的任務,他圓滿了,所以三天他就走了。他知道,沒有告訴人。走的當天,在菜園裡幹了一天活,從早到晚,除草、澆水、整地,晚上走了,大家都沒有警覺到。到第二天早晨做早課,早課完了之後去看老和尚,老和尚房間電燈是亮的,進去一看,走了,多瀟灑,多自在!這給我們的信號,真的,極樂世界是真的,阿彌陀佛是真的,念佛往生是真的。經教懂不懂沒關係,不礙事,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就能把阿彌陀佛念來。要生死心切!
我們已經出家了,捨棄俗家進了佛門,佛門裡面就又怕了,怕這個家是個大家,要起了貪戀麻煩可大了。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為什麼不建道場?道場建了,確實有一些人,少數,他為什麼出家的?為這個道場出家的。這個家好,比我家它要殊勝多了,不愁吃,不愁穿,他得到了保證,他是為這個出家的。念念就是,念念想將來是作住持、作方丈,據有這個家。這造罪業,不知道將來的果報在地獄,我們不能不警覺。所以我這一生也沒建道場。這個道場是為了悟字輩,我們離開台灣、離開新加坡,他們沒有依靠,我建個道場供養他們,告訴他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做不做隨你。這個時代是民主、是開放,誰也不能約束誰,只能夠勸告,不能限制。限制會結上冤仇,生生世世惹麻煩,所以一定是隨喜功德,你喜歡怎麼樣都好,我不限制你。
我們記住,印光大師教導我們,在這個時代要小道場,人數不要超過二十人,非常有道理。我這一生非常羨慕的,覺明妙行菩薩,《西方確指》上所說的,他老人家的小道場八個人,八個人都往生,圓滿功德。我們在香港成立一個「香港佛陀教育協會」,這個是有緣分的。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一九七七年,那一年在香港住了四個月,講《楞嚴經》。從此以後,就是每一年,我到香港講經一個月。那時候對南洋,新加坡一個月,澳洲一個月,所以要從我第一次到澳洲來講經,我跟澳洲有二十多年的關係,我是二000年移民到澳洲來的。一切都隨緣,從來沒有攀緣過的。我們的道場是居士主持的,我一生是依靠別人,自己沒有這個福報。早年是韓館長,她照顧我三十年,沒有她也就沒有今天的成就,所以我三個老師,還要加一個護法。三十年我的要求,每天我能上講台講經,聽眾一個二個、三個五個都可以,我並不要求很多人聽,不要求,從來沒有做過宣傳。鍊,千錘百鍊,三十年不間斷,這成功了。大場合的活動我們沒做過,我的講堂都是很小的講堂,聽眾頂多一百多人。
從二00三年開始,陳彩瓊居士建了一個衛星電視台,二十四小時都是播我講經的光碟、錄像這些東西,這個影響就大了。所以我已經很習慣坐在攝影棚面對著攝影機,大多數的時候是一個人,攝影棚裡沒有人,好!就是這樣的,還有很多業障,你就想到過去生中造的惡業有多少!有人說,很多地方在挖信徒,把我們信徒都拉跑掉了。我說我根本就沒有信徒,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一個信徒都沒有,他拉去好,各人有緣分。我一心就求往生淨土,我不求別的。我的同參道友在哪裡?在極樂世界,不在此地。樣樣都要放得下,人最難放下的情執,出家也沒有辦法斷掉。這是環境幫助我們,把情執放下、把名聞利養統統放下,我們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所以隨時可以往生,佛來接引,我馬上就跟著走,我這裡一絲毫貪戀都沒有。留我在世間也表法,我能忍辱,能忍,我跟海賢一樣歡喜,常生歡喜心,心裡頭不染這個世間。世間人做善,好;做不善,也好。為什麼?六道輪迴,三善道、三惡道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只是三善道是做好夢、美夢,三惡道是做惡夢,全是夢境。「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講的真,透徹,這是諸法實相。
我晚年定居在香港,香港有個六和園,地方很小,是一個老聽眾,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講《楞嚴》,一九七七年,他一堂課沒缺,這個何老居士,現在這個是他住的家。他往生之後囑咐他的夫人,一定把這個地方供養給我。我去一看,很滿意,很小的房子,兩棟房子合起來大概只有這個面積這麼大。兩棟,一棟四百尺(英尺),四百平方英尺,合台灣大概是十坪,就是二十坪的地方,小。旁邊還有空地我種菜,我種了四十多種不同的品種的菜,在香港基本上我們每天招待客人吃的蔬菜都是自己種的,沒有化肥,沒有農藥,吃得很安心。旁邊還有些空地,以前搭的是小鐵皮屋,現在我拆掉建成小房子,大概可以住六個人。所以我是很想學世尊鹿野苑五比丘,真正學《無量壽經》跟我在一起的,我們住五、六個人。我沒有大廟,我的一生就圓滿、滿足了,天天等著往生。所以我一無所求。
十方供養的,寄到銀行戶頭的,這個我送不掉。道場供養的,決定是都供養道場、供養大眾,常住,我是一分錢不會帶走的。從銀行寄來的,積累一下,我現在把它做了一個基金會,慈善的基金會,香港政府批准了,名稱是幾個居士給我擬的,是「淨空多元文化教育基金會」。所以我這個錢,除了供給佛法之外,所有宗教他們只要搞教育事業,我都會幫助他。我也不曉得有多少,因為從來沒有進過銀行。在斯里蘭卡建龍喜大學,他們要找我做校長,不幹,我什麼名義都不要。我說如果我身體很好,你們學校蓋好了,我去當教授,我只教一門課,《大乘無量壽經》,我開這門課。這門課多少時間講完?一年,就照我現在這個進度,一堂課兩個小時,六百堂,一天兩堂,四個小時,專修專弘,一年講滿一千二百個小時。我說我答應你,我只講一年,我只來一次。我也特別告訴他,戒律很重要,最好你們這個佛學院、這個大學,沒有學過戒律的不收,一定要先學戒律。中國古時候五年學戒,有這個條件你才收,才能夠入學。學經教,各宗各派都有課程,學顯、學密,因為這個裡頭是三種語系,有漢語(就是中國語言)、有藏語、巴利文三種語系,把整個佛教都照顧到了,這好事情。
我們這麼大年齡該走了,老佛爺要慈悲,要來接引,我是天天等他來接引。所以六和園這麼一個原因,何老居士提供的,我也很歡喜,小地方,不能發展成一個道場,裡面住眾最多也就五、六個人,十個人就太擠了。好!所以你就曉得,我沒有大志,我沒有願望。我都希望別人能成就,建大道場,弘法利生。我這一生沒有這個福分,我能夠守住自己的本分,沒有奢望。希望幫助別人,到這邊來亦如是,我有很多想法,會出主意。誰去做?你們大家去做。你們要不做,我也就不說了。一定要認真努力的來學習,不要辜負這一生無比殊勝的緣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是難中之難。淨土裡頭再有戒律就更殊勝,無比殊勝。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