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三十二面倒數第五行,科題是「問答釋義」,請看經文:

  阿難聞已。白世尊言。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這個經文緊接著前面而來的,前面佛說過,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大小江海、丘陵坑坎,乃至於鐵圍、須彌、土石等山。阿難尊者聽了之後,就提出這個問題,假如西方極樂世界果然沒有須彌山,西方極樂世界的四王天、忉利天,住在哪裡?這個問題實在講阿難尊者代我們問的,因為我們聽佛講經聽久了,佛告訴我們,一切諸佛剎土之構成大致上都是差不多的,像一個單位世界以一座須彌山為中心,前面跟諸位介紹過了。須彌山的山腰、山的當中,是四王天居住的處所,須彌山頂是忉利天居住的地方。欲界六層天這兩層叫地居天,沒有離開地面,夜摩以上就是空居天。我們常常聽佛這麼說,於是產生所知障,分別執著這些境界,所以才提出這個問題來。下面我們看佛的答覆:

  佛告阿難。夜摩兜率。乃至色無色界。一切諸天。依何而住。阿難白言。不可思議業力所致。】

  世尊沒有直接答覆他,反過來問他。夜摩天、兜率天,上面還有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都屬於欲界;欲界再往上面去,色界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初禪到三禪每一個階段都是三層天,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四禪有九層天,色界總共有十八層天;再往上面去無色界有四層天,所以三界總共有二十八層天。夜摩以上不依靠地居,佛反過來問他,依什麼而住?阿難答得很好:『不可思議業力所致』。業是什麼意思?古大德給它下了一個定義,「造作」名業。造作通常分為三大類。我們一切眾生每天的造作就沒有辦法統計,如果說我們一生的造作,再加上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造作,所以佛給我們講,一切眾生所造的業,如果這個業要有形相的話,這是舉一個眾生,無量劫來所造的業要是有形相的話,「盡虛空都容納不下」。這個比喻不過分,確確實實是真的。

  造作哪會有這麼多?我們只要看宋朝衛仲達的故事,就能夠想像得到。衛仲達才三十幾歲的人,有一天被閻羅王抓去,閻羅王吩咐判官把他一生造作善惡的檔案拿出來,判官把檔案拿出來了,造作惡的檔案把整個大殿都擺滿了,造作善的檔案只有一卷,閻羅王看到很生氣,吩咐判官把他善惡檔案秤一秤,結果這一秤,他造作堆滿大殿那些檔案反而輕,這一卷善反而重,閻羅王的臉色也就轉變了。衛仲達就問閻羅王,他說:「我年歲才三十幾歲,我造惡哪裡會造這麼多?是不是你們記錄有錯誤?」閻羅王告訴他,他說造業不必等你有行為,你念頭才動,檔案記錄裡頭已經入檔,比現在的電腦還要進步。業包括我們起心動念,一個不善的念頭,雖然沒有行為,阿賴耶識裡已經是業習種子,非常可怕。衛仲達就問:「那一卷善,那善到底是什麼?」閻羅王告訴他,善只是一個奏摺而已,勸導皇帝不要興一個勞民傷財的工程。他說:「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力量?皇帝也沒聽」。「皇帝要是聽,你的福報就更大,你做這樁事情是發於誠心的,沒有自私自利,不為名聞利養,是為社會廣大的群眾,出於真心,所以這個善的力量大!」這個故事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正如佛在經典上所說的,無量劫來所造的罪業雖多、雖重,不怕,怕的是不能夠真心悔改,真誠心悔改,從今而後斷惡修善,決定能夠彌補。人只要肯回頭,真正回頭、徹底回頭,就與佛心相應,就能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有分,這是「不可思議業力所致」。所以我們造業,佛在經典上把它分為三大類,第一個是身業,身體的動作;第二是言語;第三是念頭。念頭造得最多,連晚上睡覺會作夢,作夢也是在造業,你就想到這個事情多麼可怕!一般人常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由此可知,我們真正講修行,修的是什麼?無非是把錯誤的想法、看法修正過來,錯誤的說法、錯誤的作法,能夠把這四個方面修正過來,這叫真正修行,不再造惡業了。

  善惡的標準,佛在所有經論裡面都講到,專門教導初學的有《十善業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是給我們講善惡標準。專門對出家人所講的標準,除戒律之外,《彌勒菩薩所問經》,也叫做《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在《大寶積經》裡面,這部經佛是專門為出家人所說,特別是末法時期出家人,造作許許多多不如法的事情,不善的事情,自己茫然不覺。這部經過去我們講過三遍,留有錄像帶、光碟,好像在中國大陸有同修依照錄音帶把它寫成書,這是世尊教導我們的。在中國印光法師是菩薩再來的,他老人家大慈大悲,為現代人奠定因果教育的基礎,善惡心行的標準他沒有用佛法,他用《了凡四訓》,用《感應篇》,這非常有道理,真正是契機契理。這些著作都是中國人寫的,不是從印度翻譯過來的,提出這樣的教學,深深符合中國人的民族感情,很容易接受,印祖一生極力提倡。現在他老人家已經往生了,我們修淨宗的同學應當接著印祖的遺志,真正去做弘法利生、續佛慧命,要把印祖這個教誨發揚光大,確實能夠挽救社會,能夠挽救末日的災難。我們學佛的四眾同修,對於經教,對於祖師提倡的,都應當熟讀,都應當認真學習,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決定得利益、決定得受用。

  這是說明造善就叫善業,造惡就叫做惡業。善業有生善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的作用,所以稱之為業力。阿難在此地講「不思議業力」,佛門裡頭有一首偈子說:「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免。」佛家一般講,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因此我們常常聽古德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愚痴,造作的時候,他疏忽大意,造作種種惡業,果報現前的時候,他害怕了,這個時候害怕也沒用處,也無濟於事。菩薩聰明,果報現前,逆來順受,菩薩怕因,永遠不再造惡因,所以他才能夠不受惡報。這個事情我們學佛不能不重視,一定要了解其中的道理,要認清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這些例子太多太多了,《太上感應篇》跟《文昌帝君陰騭文》的註解、《安士全書》裡面,幾乎每一條之下都引用很多的例子來做證明。《感應篇彙編》不是一個人寫的,在過去有很多次的增編。如果我們同學當中有有心的人,很可以蒐集現代的一些公案,你們在報紙雜誌裡面所看到的這些因果報應的報導,可以增補在《感應篇》裡面,將來再印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些現代所發生的,許許多多在外國所發生的,這樣更能夠啟發大眾的信心。這個事情決定不是迷信,它是事實,我們萬萬不能夠疏忽,所以在起心動念之處,就要回頭。

  尤其是發心想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你一定要知道往生的條件是些什麼,你有沒有具備?往生的條件實在講,最具體的就是在這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上講的善惡標準,跟《十善業道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跟印祖所講的《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完全相同,我們不能疏忽。業障現前的時候,念經沒有用,念經消不了業障,要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修正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行,這才管用,這樣才能消業障。諸位一定要懂得,決定不是說業障現前,念幾部經,求佛菩薩保佑,這是迷信,經是佛菩薩講的,你再念回去給他聽,哪有這種道理!我在講臺上講的這些錄像帶,我自己看都不看,我都不想看我所講的東西,佛菩薩會聽他講的經嗎?不可能的事情!佛菩薩看到你依教奉行,真的回頭是岸,那歡喜;所以你在佛菩薩面前念經,佛菩薩搖頭,你搞錯了!一定要明理,一定要依教奉行。所以佛在經上常常叮嚀、囑咐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就是要做到、表演,《無量壽經》所講的道理、所有的教訓,我們都能在日常生活當中表演出來,全把它做到,這個佛歡喜!有人向你請教,你能夠把它說得很清楚、說得很透徹,叫那個聽的人斷疑生信,也能夠向你學習,這個佛才真正歡喜。所以千萬不能造惡業,惡業這個業習種子在阿賴耶識裡面永遠不會消失,什麼時候遇緣它就起現行,起現行就是果報現前。

  在這個地方附帶的勸勉同學們,如果是福報現前,決定不要享受,為什麼?過去生中所修的福報很容易就享完,享完以後怎麼辦?我們很冷靜、很仔細的觀察我們周邊的一些人物,這個社會上得大福報的人,得的富貴、得的財富,你仔細看看這些人,我們清楚,他今天擁有這個富貴福報都是前世所修的善因,可是一享受的時候,他就不再修善,他就不能再修因。縱然他在社會上也做一些慈善福利事業,我們明瞭都是一些小善,社會慈善福利事業他們做了很多,每年也拿幾千萬去做,統統做的是小善。怎麼曉得它是小善?《了凡四訓》裡面有個小故事,說有一位年輕的女孩子,家境非常清苦,到廟裡面去燒香拜佛,身上僅有兩文錢,拿出來供養三寶,住持老和尚親自給她迴向。到以後她發達,作王妃,又到這個寺廟來,帶千金來供養三寶,老和尚叫他的徒弟給她迴向就可以了。她非常驚訝,向老和尚請教,老和尚講:「過去妳的兩文錢出自於真心,那個功德大,我不親自給妳迴向,對不起妳;現在妳帶的金錢雖然多,妳的心沒有以前那樣的真誠,所以布施的錢雖然多,福報很小,我徒弟給你迴向,夠了。」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什麼叫修大福?真誠心,凡是大富大貴人家做這些好事,所修的都是小福,沒有那種真誠恭敬心,吩咐下面的人,「不錯,這是好事情,你們去替我辦。」佛在經上講,親手去布施,誠誠懇懇,那個福報就大。

  從事上來講,現代的社會病在什麼地方?最嚴重的病在哪裡?現在社會普遍失去聖賢教誨,全世界教育再發達,科技的教育、工商教育、經貿的教育,人學了這些東西,他有能力在社會上競爭,競爭再提升就是鬥爭,鬥爭再提升,那不就變成戰爭了?所以這種發展的趨勢到最後,那就是一般宗教裡面講的世界末日。這個世界很危險,天災人禍哪一天沒有?次數一年比一年增加,傷害一次比一次嚴重,非常可怕!於是我們曉得,今天社會大眾身口意三業都不善,這還得了嗎?我們從這個地方省悟過來,在這個時代最大的好事、真正的善業,是提倡倫理道德教育,是要發揚光大宗教神聖的教學,這個功德第一大。你做成功了,無量無邊的功德;做不成功,也像衛仲達那一小卷一樣,決定抵得過你無量劫來所造的惡業,我們深深相信,一絲毫疑惑沒有。

  在新加坡,居士林林長李木源居士這些年大量的在提倡弘法利生,提供講堂,請法師來講經說法,辦弘法人才培訓班,培養弘法繼起人才,這個功德果報不可思議!無論他過去今生造作多少的不善業,這兩樁事情的善行,把他那個不善都蓋過了,我們相信。衛仲達的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許多古書筆記裡面都看到,可見得他這個事情流傳得很廣,所以我們要珍重,要認真努力來學習,要把這樁事情看作我們這一生人生的大事。上一個星期天居士林開林友大會,李木源居士邀請我參加,我想在座有不少同修也曾參與這個大會,他邀我講幾句話,我跟林友們提出三樁事情:第一個是人生的目的,第二個是人生的意義,第三個是人生的價值。如果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把這三樁事情疏忽了,我們這一次到人間就白來一趟,古人所講的醉生夢死,糊裡糊塗來了,糊裡糊塗過去了,你說多可惜!我們這一次到這個世間來究竟是來幹什麼的?目的何在?這個問題很難答覆。你看看這個社會上,我們同修也不免,每天追求財富,天天想發財,忙得不亦樂乎,難道你來到這個世間,目的是來發財的嗎?這個目的不是真的。縱然你的財富真的發了,你得到億萬,成了億萬富翁,你有沒有想到,你死了以後一文都帶不去,全都落空了,你有再多的產業,全部都要給別人。如果人生以這個為目標,那真是愚痴到了極處,比不上澳洲土著。澳洲土著他們人生的目標是什麼?快樂,他們追求幸福快樂,這還能講得過去。

  我們學佛之後,這才真正明瞭,佛菩薩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他們生活的目標是什麼?給諸位說,「學習」。生活努力的目標是一生都在學習,生生世世在學習,學就是覺,我們這才曉得人生最正確的目標方向是求覺悟,不斷把自己的覺性向上提升,這個目標純正。在大乘佛法裡面,我們今天求的是什麼?求覺,這一覺悟就是菩薩就不是凡夫,初信位的菩薩。初信位再求覺悟提升到二信位,不斷的求覺悟,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等覺、妙覺,到最後成佛。佛是什麼?究竟圓滿的大覺,這個目標純正。求覺悟的人決定不墮三途,果然證得圓教初信菩薩的果位,脫離六道輪迴可以說是指日可待;不但說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也有指望,這個指望絕不落空。我們有沒有確定自己的方向目標?

  人生的意義何在?意義就是要和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儒家講「仁者無敵」。你在一生當中,心裡面對一切人、一切眾生沒有絲毫怨恨的念頭,你這一生過得有意義;你還有冤家對頭,那就很糟糕。怎樣才能做到這個境界?必須要有相當的覺悟,你才有能力化敵為友。末後我們講到人生價值何在?在佛法裡面講人生真正的價值,就是在「弘法利生,續佛慧命」,這個價值是真實的,決定不落空,這是真實功德,不會隨我們死亡而消滅。世間一切有為法,所謂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聰明人要為帶得去的去努力。弘法利生,續佛慧命的功德可以帶得去的。由此可知,人生在世不能不做好事,一定要知道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必定有惡報。修行,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科技發達,物質文明不斷的在提升、在進步,道德衰滅了,所以有無法想像的災難會發生。修行特別是對我們來講,環境影響很大,不受環境影響,那是已經有相當功夫的人,不是我們。所以在唐朝時代,馬祖、百丈這兩位大德,他們是禪宗第八代,我們一般俗話說,惠能大師的徒孫,提倡叢林,中國的叢林制度是他們兩位發起建立的,那真是無量無邊的大功德。

  「叢林」就是辦學校,提倡大家在一起共修,叢林的特色是提供我們完善修學的環境。一般凡夫像我們這種程度的人、業障深重的人,叢林裡面住上三年、五年就有相當可觀的成就,什麼原因?佛法的薰陶,這裡面解行相應,定慧等持。解門是研教,深入經藏,深解義趣,解門在這上下功夫;行門,到了末法時期,行門大概只剩下兩種,一種是念佛,一種是參禪。現在講修行,真的不歸於禪就歸於淨,所以叢林裡面有禪堂、有念佛堂,喜歡念佛進念佛堂,喜歡參禪進禪堂,都有老師在指導。這個制度到今天差不多有一千四百年,在近代這一個世紀裡面,修行確實已經是有名無實。上一個世紀初,禪宗真正修禪的道場好像只有金山高旻寺,真正念佛堂大概只有印光大師靈巖山的道場,所以密集薰修的這種機緣,我們無處可求。可是要想成就大眾,又非此不可。我在初學佛的時候,親近方東美先生,他曾經多次的告訴我,佛法要興、要想復興,非叢林制度不可,他非常重視。叢林制度在今天來講,就是辦學校、辦教育,而學校教育一定要用古德叢林的精神,如果像現在一般的學校,那個沒有用,決定不能成就。所以要辦佛學院,要辦佛教大學,這就是古時候所說的叢林。叢林的主席就是校長,它裡面的執事跟現在學校是相同的,現在學校有教務、有訓導、有總務,叢林制度也分這三個項目,但是它不叫教務,它叫首座。首座和尚就是教務長,維那和尚就是訓導長,監院就是總務長,執事他們的工作相同,名稱不相同而已,確確實實是大學。

  叢林的精神就是密集的薰修,每天研究教理八個小時,這裡面包括聽經,聽老師講經,研究討論,每天功課八小時;另外修行八個小時,這八個小時或者是參禪,或者是念佛,每天十六個小時。我們希望辦佛學院、希望辦佛教大學,我們的教學制度決定採取叢林的老規矩、老辦法,確實幫助同學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才會有成就。我們有這一點真誠心,希望成就自己,希望成就別人。所以現在我們在澳洲有了這個機緣,我們向政府立案,政府同意我們辦一個「淨宗學院」,我們淨宗學院朝這一個方向、目標去努力。四眾同修將來在這裡面修學,最重要的你要「真幹」,常住寺務方面的這些事情盡量的免除,絕不讓我們同學們去做。廚房的工作、清潔環境的工作,乃至於同學們自己寮房,整理寮房、換洗衣服,我都不讓你們去做,我要請工人。我們請工人給待遇的,我們雇澳洲人來替我們做,我是想到澳洲有很多旅館雇的這些服務生,我給他們同樣的待遇,請這些服務人員來給我們服務,我們自己對於這些事情完全不要操心,每天把十六個小時功課給我做好,這個重要!這樣才能成就。現在這樣修學的環境,在海內外已經沒有了,我們有這個緣分,現在也有這個條件,創造一個環境。

  我們建一個道場,這個道場我們心目當中是一個示範道場,修學的時間不是六個月,六個月成就不了,那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無濟於事。我們訂的時間是九年,分三個階段,普通班兩年,正科班三年,研究班四年,總共九年畢業。進入這個學院,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安心在這裡住九年。儒家《學記》裡面所謂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希望經過這麼長的訓練,將來可以在全世界弘法利生。如果有機緣,你們可以辦學,續佛慧命。學校是道場,道場是學校,恢復佛教教學的本來面目。這個訊息才透出來,就有一些熱心人士響應,我們冷靜觀察,緣成熟了,我們一定要做。這是諸佛菩薩加持,諸佛菩薩給我們的機會、給我們的使命,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把它做好,才能真正做到「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否則的話,我們每天念迴向偈,念得冷汗直冒。「願以此功德」,我們拿什麼功德?功德在哪裡?天天在念「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拿什麼功德?這樣的薰修,果德不可思議。

  我們可以看到陳光別老林長的故事,陳老居士晚年生病,在家裡面休養,這是他的一個無比殊勝的機會。他把一切工作放下,每天聽經,我們講經的錄像帶全部搬到他家裡,每天聽八個小時。我到他家裡去看過,他把他的電視機放在他的床角,他躺在床上,睜開眼睛就看到了,每天看八個小時,四年的薰習,他覺悟了、他明白了;除了聽經之外,他就念佛,幾幾乎乎到每天八小時聽經、八小時念佛。這樣密集的薰修,四年下來,不到四年,兩年的時候,他就跟李木源居士說,他想往生極樂世界。李木源告訴他不行,你不能走,你走了之後,居士林就沒有辦法,沒有人維持了。老居士就說:「好吧!那就再等兩年吧!」果然是等了兩年。往生前三個月,他的兒子媳婦告訴我,老居士有一天在一張紙上寫了八月初七,寫了十幾個八月初七,家裡人看到也不敢問他,八月初七那一天他往生了。三個月之前預知時至,走得那麼樣的安詳,那麼好的瑞相,我們親眼看到的。四年的時間,每天八小時聽經、八小時念佛,往生就自在了,所以我相信他兩年就成就了,他跟李木源居士說明他想往生,那個時候他就有把握了。李居士讓他再住世兩年,讓居士林換屆穩定下來,李木源居士的聲望兩年當中向上提升了。

  由這個事實我們來觀察,如果我們佛學院要用這種方法來教學,九年的制度,哪一個不成就?個個成就!九年畢業的時候,諸位同學可以說都是再來人,為什麼?生死自在,往生極樂世界自己有把握,隨時可以去得了;再以大慈悲心,我們把身體留在這個世間普度眾生,正是小乘經裡面常講的,「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這個時候多自在,多麼圓滿!我們今天如果有這種環境、有這種條件,確確實實能夠達到「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真正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廣度眾生。

  我們從這麼多年學習觀察,我們有了信心,我們深信三寶加持,眾生有福。眾生有劫難固然是一個事實,可是佛常講,眾生愈是有大災難,佛菩薩生在這個世間愈多;造作罪業眾生,要不仗這些再來人的福報,這個世間不堪設想。哪些是再來人?我們深深相信,將來能夠參與這個道場,在這個道場修行的人,一定有很多很多的再來人,到一定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業因果報的理跟事,我們決定要深信不疑,再看下面經文:

  佛語阿難。不思議業。汝可知耶。汝身果報。不可思議。】

  我們就看這兩句,這是世尊給我們說明什麼叫『不思議業』,哪些是「不思議業」。一開端佛徵問阿難尊者,叫著阿難尊者問他:「你知不知道?」阿難沒有回答,佛也不希望他回答。佛接著就說:『汝身果報,不可思議』。下面接著說:

  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

  實在講佛講了這一句,「汝身」,「汝」就是指阿難,你的身,身也包括心,你的身心果報不可思議。諸位想想看,這裡面含些什麼意思?佛叫著阿難對他說,阿難是我們大家的代表,那個意思就是講,我們自己這個身心果報不可思議,話裡頭有話,用意深廣無盡。果報是指過去所造的一切善惡業,感得的結果跟回報,這裡面是相宗所說的「引業」、「滿業」,引業感得的是果,滿業所感的是報。引、引導,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我們大家現在都在人道,都得的是人身,這個業是共同的,是什麼業?佛給我們講的五戒十善業,過去我們曾經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的功德引導我們到世間得這個果、得這個身,身是果報。雖然我們人人都是一個人身,可是這一生當中,你享受的不相同,貧富貴賤不一樣,這個不一樣是另外一種果報,是什麼果報?你所造的善、不善業,這在相宗裡面稱為滿業。我們的引業不錯,引導我們到人間來,滿業不好,過去生中造的善太少,惡太多,所以我們這一生生活很不如意。不但是一個人不如意,大多數人都不如意,諺語所謂:「世間事不如人意常八九」,能夠滿意的只一二樁事情,不滿意的事情要佔十之八九,這什麼原因?分明告訴我們,過去生中所做的善少惡多,這很有道理。

  唯識經論裡面告訴我們,六道凡夫起心動念離不開八識五十一心所,五十一心所,心所就是心裡起用。惡心所二十六個,善心所只有十一個,由此可知,我們起心動念肯定是善少惡多,善的力量弱,惡的力量強大。果報現前的時候,佛在經上常講,「強者先牽」,力量強的先受報,那我們是惡的力量強,先受不善的果報,道理在此地。我們不是沒有善業,善的力量弱。懂得這個道理,懂得事實真相,我們有沒有辦法把我們那個善業提前來報?行,只要你懂得就行。如何提前?把你的善業,要知道業因它要沒有緣不起現行,你努力培養善的緣,你有善的因加上善的緣,善的果報就現前。這個道理與事實,《了凡四訓》裡面就顯示出來了,雲谷禪師教導了凡先生的,根本的原理就在此地;《俞淨意遇灶神記》,灶神爺點化他,原理原則也在此地。有沒有效應?有,效應太明顯了,尤其是俞淨意的效應超過袁了凡。所以命運是自己鑄造的,命運自己可以改造,你只要懂得這裡頭的原理原則,懂得改造的方法,我們可以把過去生中造作一切不善業的果報中止。諸位要知道消滅是不可能的,可以把它止住,可以把過去生中造的少分善業提前,讓它形成這個報應,這個方法是斷惡修善。真正覺悟了,讓我們的心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裡面,處事待人接物,修正成純淨、純善,這樣你就把你過去生中造的那些少分善變成大善,可以把過去生中累積那些惡統統蓋覆住,不是做不到。

  為什麼我們做起來這麼難?難的原因是你對於這些理論、方法、境界認識得不夠,你了解得不夠徹底;真的明白、了解,把它轉過來不是難事情。所以佛法,我們常講,我講了五十年,佛法是「知難行易」,凡夫成佛在「做」這方面來講一念之差,凡夫一念覺,他就成佛;一念迷就是凡夫,真的不難。困難在哪裡?困難在明瞭,真難!你對這個道理、對事實真相沒有徹底明瞭,這樣才勞累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麼樣的辛苦!所以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難都難在明瞭道理與事實真相,都在這上面。果然覺悟了,做不難!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容易,小事一樁。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別人毀謗我、欺負我、侮辱我、陷害我,我們遇到一笑了之,沒有在意,很容易,不難!什麼時候碰到歌利王割截身體,也像忍辱仙人一樣怡然承受,一個妄念都不起,那恭喜你,你就成佛了,你就圓圓滿滿的把境界轉過來。

  他知道有個道理,來害我的人,這個人性本善,《三字經》上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一點都沒有錯。為什麼現在變成不善?他迷惑了,迷的什麼?把他那個本善迷了,這個迷不是永遠的迷,是暫時的迷,他還會覺悟的,那又何必怪他?何必起怨恨心?何必起報復心?起怨恨、報復肯定錯誤,害誰?害自己,不是害他,害自己。自己起了三毒煩惱,三毒煩惱起來之後,果報在哪裡?三途地獄,你不是自己害自己嗎?如果對於這些逆緣惡境不起一個念頭,真正做到不動心、不起念、不分別、不執著,你自己境界立刻就提升,信位的菩薩就提升到十住,十住菩薩就提升到十行,這些逆境惡緣把你捧上去了;你不上去,你要往下墜落,你愚痴!這個道理我想也不是很難懂,這個事實、那個善的果報實在講就在現前,看你能不能受用。譬如你們在一個公司服務,你跟同事起了爭執,兩個人相罵相打,可能老闆把你們兩個人都開除,這很可能的事情。如果一個人發脾氣指著你罵,罵你打你,你罵不還口,打不還手,你的同事老闆看到:「這人有修養」,馬上把你升職了。你為什麼會被老闆賞識、會被提升?是因為那個人罵你打你的,他不是幫助你、成就你嗎?他自己有損失,他自己可能被降級,縱然不降級,也不容易升級,性情不好,常常鬧事。他幫助你提升,你應當感恩他、感謝他才對,這是講什麼?眼前的果報立刻得來的好處。眼前叫花報,後來的果報不可思議,這些道理,這些事實,你能懂嗎?你能夠見得到嗎?果然能懂、能見到,哪一個不樂意做這個事情?佛家講的忍辱波羅蜜,《金剛經》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

  佛對菩薩講的六度,六度裡頭最重要的是兩個法門,第一個是布施、捨、放下,那是功德。第二個重要的就是忍辱,忍能保持功德而不失去,所謂是「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功德都喪失掉了。忍辱是成就的不二法門,世出世法都不例外。你將來有多大的成就,就看你有多大的忍耐。小小事情都不能忍,這個人古人講沒出息,不能成就,這不能辦大事。所以細心觀察一個人在境界裡面,善緣、順境生歡喜,覺得驕傲,覺得很了不起,這不能成就;逆境、惡緣常常還有怨恨心,常常表現著不滿意,這人不能成就。世法、佛法都不例外。

  祖師要成就一個學生,世法裡面這些領導的人要提拔底下下面的這些幹部,他都會在很冷靜旁觀、觀察這個人。我們自己往往年輕無知,缺點在日常生活當中跟大家相處,不知不覺完全暴露,優點連自己都沒有發現。古時候比我們現在人有福,在家有父母教化,在學校老師認真教誨,從前老師把學生真的當作自己子女一樣,真愛護,真教你,所以我們對於老師的恩德,一生都不會忘記,常存感恩之心,真正有一番恩情存在,跟現代師生關係不一樣。現在實在講,那是當年方東美先生常說的,我跟他學哲學,希望到學校旁聽他的課,他告訴我:「不要去了,現在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去,學不到東西。」說這個話五十年前,五十年後今天的學校我沒有進去過,不知道變成什麼樣子。常常聽說學生打老師,常常聽到老師說現在學生不聽話,這怎麼得了!兒女不聽父母的話,學生不聽老師的話,這是社會動亂、天災人禍的根源。果跟報本來是一體的,如果細細的去分,諺語常講「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我們今天所遭遇的一切境界,都是過去生中造作的因跟現前的緣所結合產生的果報,幾個人在一切時、一切處能夠想到這個問題;果然能想到、能觀察到,縱然遇到極不如意的事情,怨天尤人的念頭沒有了,為什麼?知道自作自受,你會很安然的順受,這個帳了了、結了,你會很快樂,欠人的錢還了,欠人的命也了了,他怎麼不自在、不快樂?如果迷惑顛倒,不了解事實真相,怨天尤人,那好了,受果報又造惡因,這個麻煩大了,將來的苦報比現在還要嚴重,這實在是鑄成大錯特錯。

  『不可思議』是說明這樁事情的因很深很深,緣非常複雜,決不是平常人,這個平常人包括六道裡頭的天人,他也不知道。再往上面去,佛講就是阿羅漢、辟支佛他對於緣大概知道一些,真正的因他還是搞不清楚。阿羅漢的能力,宿命通能觀五百世,他心宿命能夠觀察五百世,五百世之前他就不知道了。像佛在經上說的,有一個人要跟佛出家,出家要有善根,沒有善根出不成,這個人找到世尊,到面前了,世尊叫他的弟子、這些阿羅漢來看,看這個人有沒有善根?這些大阿羅漢看了之後都搖頭,「他怎麼能出家?他沒有善根」。佛就說,他能出家,他的善根太久遠了,你們只能看五百世;這個人在無量劫前是個樵夫,有一次在山上砍柴,遇到一隻老虎,他爬到樹上,在樹上念了一聲「南無佛」,就這一點善根,到今天成熟,佛給他剃度。久遠劫之前念了一聲「南無佛」,他這個善根微弱,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都看不到,佛看得清楚。

  所以我們不要以為現前芸芸眾生沒有善根,我覺得他們種的善根相當深厚,就是不相信佛教的人,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他都知道有個「佛」,那就行了。「佛」落在他心裡頭、印象裡頭,永遠不會磨滅。什麼時候成熟?也許無量劫後遇到佛,他跟佛剃度出家了,在佛會下修行證果,大有可能。所以我勸導同修,我們無需一切顧慮,不要怕造罪業,我覺得沒有罪業,你們在報紙雜誌上刊登佛像,刊登佛的名號、菩薩的名號,字愈大愈好,愈明顯愈好,為什麼?叫人一看,一入眼根,永為道種。有些人顧忌,「我在報紙上刊這個,人家把報紙撕碎丟在垃圾桶裡,這是不是罪過?」要學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入地獄,多少眾生成佛了,值得!沒有顧忌。我們淨宗第六祖永明延壽大師,他沒有出家之前是作國家稅務局的出納,是個小職員,他盜取國庫裡頭的錢財,那真的是偷盜。盜取幹什麼?放生,常常偷盜,常常放生。以後被人告密告發,判罪死刑。這一審問,錢盜了沒?他承認,非常誠實,「我盜,盜了很多次」,幹什麼用處?放生。審判官員把這個案子送到皇帝那裡去,皇帝一看,也覺得很可笑,就囑咐按照法律去辦,判死刑殺頭。不過皇帝交代監斬官,交代他,如果他綁在刑場要殺頭的時候,他要是不害怕、不恐懼,帶回來,讓他見見;如果他害怕恐懼,殺掉就算了。永明大師綁到法場上,面不改色,一點恐懼都沒有,監斬官問他:「你為什麼不怕?」他告訴監斬官:「我以一條命,救千千萬萬的命,值得!」所以他很歡喜,他一點恐懼都沒有。皇帝召見,赦他的罪,問他想幹什麼?他要出家。皇帝做他的護法,以後成為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祖師。

  那我們今天在報紙上刊登大幅阿彌陀佛的像,阿彌陀佛的名號,多少人都看見了,他就是丟在垃圾堆裡、丟在糞坑裡,我也不在乎!你給多少人種了善根,你度了多少人!包括那些不相信佛的人、毀謗佛的人、抵制佛的人,統統都種了善根,你統統都把他們度了。學佛一定要開智慧,不能死在戒條裡頭。戒條裡面是這樣說的,沒錯,為什麼?那是你惡意輕慢心毀壞佛像,這是有罪。我們今天用的心不一樣,是要利益眾生,是要幫助眾生阿賴耶識裡頭種下佛的種子。戒條,實在講佛用現在的話來說非常民主,非常開放,非常自由,所以他制定的戒條每一條戒都有開緣,開緣就是可以開的,開戒不是破戒、不是犯戒。我們今天在報紙、雜誌裡面刊登佛像、刊登佛菩薩名號,這是開戒,不是犯戒,不是破戒,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我們的心純粹是利益眾生,純粹是幫助一切眾生在阿賴耶裡頭種下佛菩薩的種子,他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後世他跟佛有緣,廣結善緣。甚至於我也鼓勵一些同修,現在你們穿的T恤,新加坡是熱帶地區,這些年輕人穿的,前面背後那個團案都是妖魔鬼怪,看了多嚇人!我們可以T恤印上阿彌陀佛的像,印上「南無阿彌陀佛」,你在街上走一圈,就度了好多好多人。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這裡頭都是「不思議業」,造的不可思議的善業,常常存這個心,利益一切眾生。

  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三樁事情,善根成熟的,幫助他在這一生當中成就,現在的成就就是念佛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去作佛、作菩薩,成就了;善根沒成熟的,幫助他成熟,我們今天想辦佛學院、想辦佛教大學,採取九年制的教學,就是幫助那些善根沒有成熟的,幫助他成熟;第三種,沒有善根的,幫助他種善根,像我前面所講的這些例子,都是幫助一切眾生種善根。好事!諸佛看到都歡喜,哪裡會有罪業?所以我們做這些事情決定不要有忌諱,不要有懷疑,歡歡喜喜認真去做,把佛法推廣到各個階層。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都有幫助眾生這個意願,這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要念茲在茲,時時刻刻去做。我們身上帶幾串小念珠,帶幾張佛卡,遇到有緣人,他歡喜就可以送給他,跟他結緣,把我們講經的時間場所介紹給他,歡迎他來聽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