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師:諸位同學,大家早。好,我們現在開始。
學生:華嚴十玄印證中國傳統文化(上)。慚愧弟子開吉今日恭敬報告的主題是「華嚴十玄印證中國傳統文化」。
近日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在香港得到一本書,《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此書是由日本專家學者編寫,一九七八年在日本出版的。他們把湯恩比博士在著作中、報章雜誌中,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言論會集整理成冊,非常有價值。其內容是,全世界的未來在中國,唯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能救全世界。讀此書能夠增長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信心,對國家民族的自信心。老法師把這本書看了兩遍,用紅線標注重點,並開示說,我覺得這本書,全世界每個人都要看,我們要把心量拓開,不能搞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死路。湯恩比沒有看到《群書治要》,如果看到這本書,他一定說就是這個能救全世界。淨空老法師在《淨土大經科註》中曾多次為我們宣講華嚴玄門之奧義。華嚴十玄門示四種法界中事事無礙法界之相,通此義則可入華嚴大經之玄海,又此十門互為緣起而起他。今慚愧弟子謹以華嚴玄門,來論述湯恩比博士研習東亞文化的結論。
一、同時具足相應門。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的智慧教育,都是通往自性的真實學問,如同百川之水同入毘盧遮那心性大海,圓滿自性清淨圓明體。大慈念老慈示,「夫《華嚴》教理以緣起為主,法界一切盡成一大緣起」。法界即是賢首國師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是一切法的本體。從一體起二用,第一,出現法界依報,亦即我們的生活環境,宇宙出現;第二,正報是自己。《華嚴經》說,依報的環境和正報的自己都是從自性清淨圓明體而來,自性清淨圓明體稱為法界、法身、法性,亦稱真如、真心、真實之際。「一法成一切法,一切法起一法」,一法是無明業相,此乃自然現象,即是一念不覺;成一切法,變現出十法界依正莊嚴,它是一時頓現的。「一時具足,圓滿顯現,故曰具足相應」,具足相應就是《還源觀》所說的三種周遍。
在《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中說,以儒教為中心,同時儒佛道三種思想渾然融合,在直至今日的中國文明中始終保持了強大的生命力。春秋時代末期,中國進入天下大亂的戰國時代,湯恩比認為,孔子的思想正是中國社會這一變化的反映。孔子為拯救亂世中失卻理想的中國社會,試圖復活古來傳統的倫理觀念,這種觀念被認為是由天賦予的。《大學》是儒家教學的總綱領,開宗明義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肯定人人都具有清淨光明的德行,稱為明德。明德,至善之至,通乎性德,此乃《華嚴》所云之自性清淨圓明體。
道教主張的道,是存在於現象界,而又超乎其上的終極的實在,其特性是無為。湯恩比引用《老子》第五十七章:「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道教主張,無為之道才是救世良劑。道教所主張的道究竟是什麼?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常是真的,名是假名,道,不起心不動念才能證得,道就是佛法所說的真如、真心,是自性清淨圓明體。
《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說,大乘佛教產生於中國的淨土宗和禪宗,紮根於民眾之中。佛教在衰微以後,仍然長期影響著中國文化。禪宗之明心見性,淨土宗之往生西方當生成佛,其終極目標皆是恢復真如本性,證得自性清淨圓明體。大慈念老引用《華嚴.妙嚴品》曰,「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此乃同時具足相應門。清涼大師《華嚴經疏鈔》說,「如海一滴,具百川味」,是為此門之玄義。一滴海水,江河之水都流入大海,每條江河之水味不同,流到大海都變成一味,這一味是所有江河的味共同聚集而成,此乃同時具足。由此可知,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的智慧教育,如百川江河之水,共同流入毘盧遮那心性大海之中,圓滿同時具足相應門之華嚴玄義。
二、廣狹自在無礙門。中華文化的浩瀚歷史,始終保持文明性質的一致性,折射出倫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的智慧之光,引領世界人類走向安定和諧。大慈念老引用《華嚴經》云,「如徑尺之鏡,見千里之影」。直徑一尺的銅鏡,能夠見到千里之影,將很遠的地方都照在其中。鏡子雖然狹窄,但是廣大深遠的千里之影都能照入其中,此乃廣狹自在無礙之境界。廣和狹同時存在,互不相妨,廣中現狹,狹中現廣,包羅萬象,自在無礙。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一部浩瀚的中國歷史,所納容的是倫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的千里之影,而其折射出來的廣大深遠的智慧之光,是能夠引領現代世界人類走向安定和平的指路明燈。
對於中國長期在幅員廣大的領土上,保持政治文化的統一,湯恩比給予了很高評價,他認為中國人的這種能力,可以對未來世界的統一做出貢獻。他曾經說,世界統一是避免人類集體自殺的唯一道路,在現存的各民族中,最具備這種條件的,是有著二千餘年歷史,形成獨特思想、方法的中華民族。中國具有偉大的統一能力,中華民族是無以倫比的民族。《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總結說,看一下周朝以後三千年的中國史,中國人(漢族)總是極有規律的建立和維持著三百年左右的統一周期,漢族是不死鳥,它多次建立和維持了龐大國家,這的確是令人驚嘆的。
眾所周知,這種令人驚嘆的統一能力,不是靠政治、經濟或軍事、武力,而是靠倫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從漢朝董仲舒提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教育就成為中國倫理道德教育之主流;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承擔中國社會因果教育之權責;而大乘佛法則是宗教教育之集大成者。儒釋道三種教育水乳交融,代代相傳,從而使得中國維持著大一統的太平盛世。當今時代,大唐治國寶典《群書治要》橫空出世,為世界和平統一帶來了希望。誠如湯恩比博士所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世紀,我們可以肯定的說,是中國文化的世紀,是《群書治要》大放光芒的世紀。
《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一書指出,湯恩比之所以對中國寄予如此厚望,是因為在歷史上出現的所有文明中,只有中國歷經二千餘年,期間雖然發生過改朝換代,但卻始終保持了文明性質的一貫性。漢族在以中國內地為中心的廣闊領土上(同一領土上),多次連續的建立同一文化的大統一國家,類似這樣的例子,在世界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是湯恩比之所以對中國人的政治統一能力,寄予希望的原因之所在。湯恩比博士曾經預測說:到整個人類形成單一社會的時候,世界就能實現統一,我所預想的這種和平統一,將是以特定的地理、文化的基軸為中心形成的結晶。我預感到這個基軸不在美國、歐洲或蘇聯,而是在東亞。
綜上所述,湯恩比從歷史的借鏡中,總結出中國保持文明性質一貫性的能力,能夠使之成為今日世界統一的基軸。在在顯示《華嚴》廣狹自在無礙門的深廣境界,是歷史銅鏡所折射出的智慧之光。
三、一多相容不同門。中國文化有納容天下的雅量,能夠包容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光光互照,共存共榮,同入清淨莊嚴之華嚴玄海。大慈念老引用清涼大師《華嚴經疏鈔》曰,若一室之千燈,光光相涉,一中有多,多中有一,此乃相容,但一多之相並不失。如同十幾盞燈全部打開,光光互照,融成一片,光很明亮,此乃相容。若是熄掉一盞,此光消失,這是不同。因此,一與多相容,有相容的能力,有不同的個體。
《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的譯者在開篇中說,早在二十年代末,湯恩比就曾實地考察過中國,《中國之旅》一書高度評價了中國文明。七十年代後,面對現代化帶來的種種弊病,湯恩比憂心如焚,苦苦思索,終於為世人指出了一條挽救人類滅亡的希望之路。那就是世界必須走向統一,希望就在中國,這是其臨終前的堅定信念。湯恩比博士指出,現在我們走在是存是亡的十字路口中,如果我們繼續像現在這樣,以我為本位,爭名奪利,地球會滅亡。要想生存,徹底從貪婪回過頭來,希望世界變成一個國家,世界國家由中國人來統治。
淨空老法師引述湯恩比的論述總結說,中國人統治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有福報,因為中國人寬宏大量,待人如己,能夠包容異族、異國的文化。若是外國人統治,只有他的族群享福,別的族群都是奴隸,他會把異族的文化消滅掉。湯恩比從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來看,中國人有寬宏的雅量、包容的德行,不但不會消滅異族文化,而且會幫助它提升。中國人愛護周邊國家,以中國文化助其提升本土文化,共存共榮。這就是華嚴一多相容不同門的境界與心量。在中國文化的引領下,世界各國文化能夠光光相融,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而共入清淨莊嚴之華嚴玄海。
湯恩比在《圖說歷史研究》中說,未來的世界國家也許會從自發的政治聯合開始,而在那個世界國家中,現存的大量文明要素可能會全部保存下來,多種文明和文化傳統將必須學會在單一的政治體制下共存。所以,我們向歷史上的世界國家學習的最有益處的一個教訓,就是相互競爭的各種文化,怎樣才能共存,怎樣才能取得各方面都滿意的結果。我們相信,這種共存的基礎就是《群書治要》,湯恩比生前沒有見過這部書,如果他見到的話,他一定會說,沒錯,就是這部《群書治要》能救世界。這部大唐治世寶典能夠和大乘佛法一同,引領世界走向和平,進一步的引領人類通向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如同《華嚴.盧舍那佛品》所云,「以一國土滿十方,十方入一亦無餘,世界本相亦不壞,無比功德故能爾」。一個國土遍滿十方,此國土並沒有損壞(本相沒壞),此無比功德從何而來?是自性本能,自性本具的。
在《圖說歷史研究》中,湯恩比闡述了這樣一個重要觀點,未來的世界國家,不但不會像以往的先例那樣,是宣告某一瀕臨死亡的文明死刑的世俗紀念品,而且其本身自始就孕含了已在高級宗教中明確了的精神運動的種子,並將深思熟慮的、自覺的促進那顆種子的萌發和生長。由此可知,中華文化以其海納百川的廣闊胸懷,圓滿體現一多相容不同門的華嚴境界,使得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得以光光相融,共存共榮,為世界帶來永久的安定與和平。
四、諸法相即自在門。華嚴以波和水、金與器比喻此理。宗教教育能夠化解世界危機,帶來安定和平,通過教育能夠幫助人們恢復本有的如來智慧德相。大慈念老引用晉譯《華嚴十住品》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譬如水和波,水比喻一,波比喻多。波即是水,水即是波,彼此相即,而各自在,因此稱為諸法相即自在門。水是平靜的,波是動盪的,風吹在水面上就起波浪,波和水是一不是二,此乃相即;水會變成波,波就是水,彼此相即,而各自在。清涼《大疏》云,「如金與金色,二不相離」,黃金是一,金色不同,黃金相同,金色不同;二不相離,它是一,它不是二。
當今時代,世界危機重重,這些危機如同波濤洶湧的巨浪,卻仍蘊含著本自清淨的水的本質。因此,只有恢復宗教教育,才能夠解決人類社會所面臨的道德危機。一九四五年,美國向日本投放第一顆原子彈,宣佈核時代黎明的到來,核武器的出現,使人類的集體自殺更具現實可能性。《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湯恩比冥思苦想的問題,是現代文明的危機和世界的未來,道德危機正是需要當今人類傾注全部智慧和力量來解決的首要問題。如何解決道德危機?湯恩比博士指出了宗教的重要性。《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總結說,當世界政府實現的時候,作為人類的真正自由和創造,高級宗教的作用將再次被大書特書。為了建立世界政府並使其永遠存在下去,確立宗教的基礎是不可缺少的。統一國家是高級宗教誕生的搖籃,是面向世界的布教地,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漢帝國的大乘佛教、笈多王朝的印度教等,便是其代表性的例證。
關於大乘佛法華嚴十玄之諸法相即自在門,淨空老法師曾慈悲開示說,宇宙之間萬事萬物,都是一個心性變成的,都是從心性出生的。心性是一,現相是多,諸法是現相,從性體上去看,是一不是二。同一個心性,隨著緣在變,無論怎麼變,還是一個自體,就如同黃金一樣,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眾所周知,高級宗教共同的核心價值就是愛,世界所有的宗教都是幫助人類恢復性德本有的仁慈博愛,這種愛是通向真如本性的永恆存在,是自性的真愛。從性體上來說,人人都是本性本善的,因此無論世界如何動蕩不安,都改變不了自性本善的黃金的本質;無論是超級海嘯,還是平靜的海水,都同具本自清淨的水之本質。只有通過倫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才能夠幫助世界走向安定和諧,幫助人類恢復自性清淨圓明體。從諸法相即自在門中的華嚴玄旨中,能夠印證湯恩比博士所強調的高級宗教的重要作用,以及淨空老法師所宣說的宗教教育的重要性。
五、隱密顯了俱成門。當中華文化在二十一世紀顯了之時,能夠為世界人類帶來永恆的幸福和諧,它隱顯俱成,不可思議,是自性本具之功德。淨空老法師引用六祖惠能大師開悟時所說的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什麼也沒有,這是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是顯。此乃性德,無緣時隱密,不能說它無;有緣之時顯了,不能說它有。隱密時稱它為真空,顯了時稱它為妙有,這是自性本具的功德。隱密時是真常,真常的相,本相;顯了時是應現,為眾生而應現。換句話說,隱密是自受用,顯了是他受用;隱密時是清淨平等覺,顯了時是大慈大悲,現身說法,教化眾生。隱顯俱成,這是不可思議的法門。大慈念老在《科註》中引用《華嚴經疏鈔》,「若片月澄空,晦明相並」,指隱處具顯,顯處具隱。晚上月光非常好時,月光出現的地方顯,距離月亮遠的地方就暗,隱、顯統統在一起,同時出現。隱密、顯了都在實際生活之中,這些事實真相稱之為宇宙之間的奧祕。
《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一書記載,湯恩比博士曾經說過,世界政府是必要的,當我們人類面對著核武危機、環境危機、資源枯竭、人口增長等等問題,需要靠全世界的努力。為避免人類互相攻伐、歸於滅亡,求得生存的唯一希望,就是自動的服從於世界政府。對此湯恩比博士明確指出,中國是世界政府的核心,他在《圖說歷史研究》中說,如果繼西歐目前的統治之後,出現文化的統一和融合,那麼西歐的活力性和中國的穩定性或許會十分和諧地配合起來,產生對人類來說全新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不僅能使人類生存,而且能確保人類的幸福。
以華嚴玄義之隱密顯了俱成門來看待此問題,中華文化在近代二百年來被摧毀和忘失,因而隱密於塵封的典籍之中。如今由於湯恩比博士的真知灼見,以及《群書治要》重現於世的這個殊勝之緣,使得中華文化能夠顯了,並以其大智大德利益一切眾生,為全人類帶來永恆的幸福和諧。隱顯俱成,不可思議,通向自性清淨圓明體的中華文化,在這個時代能夠大放異彩。在對中西文明的歷史對比之中,湯恩比博士指出,西方是分裂的,中國是穩定的,要使西歐業已動搖的人民生活重新穩定下來,要把西歐的力動性緩和到既對人類沒有破壞性,而又可以提供活力的源泉的程度,那就只能到西歐以外去尋找這種動力的創造者,不能不認為這種動力的創造者將在中國出現。(《圖說歷史研究》)
哲學家羅素和湯恩比的觀點是一致的,羅素在《中國問題》中說,中國人民是世界上忍耐性最強的人民,當其他國家的人民想到今後十年時,中國人民卻想到了今後一百年。中國人民本質上是不滅的人民,是不急不躁的人民。羅素對中國人的評價是,中國人只追求正義和自由,溫厚典雅,在有助於人類幸福方面,中國文明要比歐洲文明優越。因此,《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中說,當將來建立起與我們描繪的未來世界政府概念最為接近的世界國家,這個全球性的統一體時,中國將成為這個統一體的核心。
綜上所述,湯恩比博士的中國觀堅定了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湯恩比以其仁慈博愛的慈悲胸懷,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指出了一條光明的康莊大道。
以上是慚愧弟子恭敬學習華嚴十玄,及《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一書的淺顯心得報告。慚愧弟子才疏學淺,未敢妄談華嚴玄海稱性極談真實之法,謹以此管窺蠡測之淺顯心得,恭敬供養師父上人及諸位法師、大德仁者,希望能夠由此建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定信心,共同圓滿屬於世界人類的中國夢。
老法師:後面還有下篇,我看一起念掉,我們再來談。
同學:華嚴十玄印證中國傳統文化(下)。慚愧弟子開吉繼續恭敬報告「華嚴十玄印證中國傳統文化」。
六、微細相容安立門。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以寬宏之雅量,納容宇宙萬法,納容各民族與文化,真正實現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大疏》曰,「如琉璃瓶,盛多芥子」,芥子是芥菜子,非常微小,用琉璃瓶裝滿芥菜子,顯示微細相容。大慈念老說,「以上各門,咸明廣狹無礙,一多相容之義。今此第六門更指無論如何微細之中,亦可含容一切諸法,一毛一塵之中,無邊剎海,一切諸法同時涌現,如一鏡中映現萬象」。今天科學家證明,物質是不存在的,是念頭產生的幻相。就是極微之微,是量子力學家說的微中子,亦可含容一切諸法,含容整個宇宙的全體在其中。宇宙沒有縮小,它沒有擴大,小能容大,微細相容。因此,《普賢行願品》說,「一塵中有塵數刹,一一刹有難思佛」。
涵養於中華文化之中的中國人,具有納容天下的寬宏雅量,無論是任何國家民族的優秀文化,總是能夠被他所包容。中華文化正是緣於這種含容諸法、包容宇宙的特性,從而得以生生不息,長盛不衰。湯恩比博士竭力主張,為把人類文明從毀滅邊緣拯救出來,而建立世界國家的必要性。這是他對世界及中國的文化歷史進行深入研究之後,所總結出來的真知灼見。從中國歷史而言,秦滅亡之後,統一大勢還是貫通了二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並延續至今,中國的大同思想是長期形成統一國家的根本動力。這種大同思想體現在《禮記》經文之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中國人對於天下的觀念,體現出此民族寬廣博大的胸懷。在《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中說,中國直到封建末期始知還另有世界存在為止,一直稱本國政權所及範圍為天下,即認為自己就是世界。在當時的中國人來看,統一天下就是統一了全世界,對他們來說,由歷代王朝建立的帝國就是純粹的世界國家。
中國人伸展勢力才能的奧祕在哪裡?湯恩比認為奧祕在中國擁有多民族、多人種、多種語言和多種文化,從而構成了巨大的多民族社會。在中國人的意識中,所謂中國,與其說是一個國家,不如說其自身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古人云,「德不孤,必有鄰」,湯恩比的中國論也被羅素、李約瑟和費正清的研究所證實。哲學家羅素確信,今後中國將在最關鍵的時刻給予人類以全新的希望,這個希望是可以實現的,因此中國將取得最高的地位。中國科技史的碩學李約瑟說,在以西方文明為中心的,現已徒具其表的民主主義、官僚主義、科學主義氾濫成災的形勢下,確立精神的、宗教的基礎是不可缺少的。在這種意義上,必須重新評價中國的人道主義傳統。費正清認為,中國最終將從中國自己的道路中,創造出新的價值和秩序,為世界作出自己的貢獻。
綜上所述,千百年來,中華文明以納容多元文化之博大胸懷,實現華嚴十玄微細相容安立門之奧義,包容宇宙,含容諸法,真正實現天下為公的大同之治,並將在這個時代中為世界做出貢獻。
七、因陀羅網法界門。以中華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在歷史上以道義相交、和諧共處,如同因陀羅網,光光互映,重重無盡,相入相即。以此基軸營造世界和平統一,乃眾望之所歸。大慈念老云,「因陀羅網者,帝釋天宮所懸之珠網。網有千珠,互相映照。如是千珠重重映現,無有窮盡,以喻諸法之相即相入,重重無盡」。這是實際真相,是重重無盡的相入相即。古人用因陀羅網做比喻,忉利天宮的羅網是千珠互相映照,如同現在的水晶燈,幾百個水晶珠,光光互映,重重無盡。《大疏》云,「若兩鏡互照,傳耀相寫」,古人以此比喻,用一個小亭子,八面擺八個鏡子互相對照,相入相即,妙不可言。
在《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中說,當我們把視野擴大到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東亞時,不能忽視日本、越南、朝鮮的歷史貢獻。眾所周知,漢字文化圈、東亞文化圈是指歷史上受中華文化影響,曾使用漢字、文言文作為書面語,受中華法系影響的東亞國家。漢字文化圈除使用漢字外,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信仰佛教者眾多。晚年的湯恩比對中國寄予了極大的希望,不久的將來,當各先進工業國因超工業化的襲擾而陷於大混亂的時候,中國有可能會創出保持農工業平衡發展的第三條道路,與日本、朝鮮、越南一起完成以東亞為基軸的世界性政治統一。這種業績和政治能力,在未來的世界中是會發揮作用的。
由此可知,東亞(漢字)文化圈中的各個國家、地區,在中華文化的庇蔭下,光光互映,重重無盡,相入相即,極顯華嚴因陀羅網法界門之殊勝微妙,而每一顆水晶珠都在這相入相即中發揮著它的重要作用。同樣的道理,在中國及東亞形成的大量歷史遺產,必將作為未來世界政府的現實基礎和精神財富而發揮重要作用。今後,中國及日本的影響不在於經濟和軍事方面,而在於這種思想和精神。當今時代,中日關係為世人所關注,實際上中日兩國是兄弟之邦,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開始往來,而日美關係不過百餘年。歷史記載,春秋末年、戰國初年,日本就有很多人到中國來留學,因此中日兄弟之邦理應團結、友愛。
在《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中說,湯恩比博士認為,當美國出現不穩定狀況時,中日關係必將決定日本的命運。今後,決定七十年代後國際政治歸向的重要因素是中國,這是毋容置疑的,在這個意義上,日本應該作賢明的選擇。湯恩比說,如果在亞洲唯一實現近代化的日本能與中國一起,充分運用自己的經驗,參與籌劃東亞共同體,那就有可能取代美蘇,建立新的世界秩序。日本的近代化進展很快,相比之下中國卻步履跚跚,湯恩比卻說中國的遲緩有利。他認為,正是因為這種遲緩,中國才不致陷入近代後期的過度工業化困境,從而被賦予得以創造與其不同的第三條道路的機會。湯恩比博士晚年把所有一切希望都寄託在中國人身上,日本、韓國、越南是中國文化的衛星文化地區,是同一種文化。這四個國家合在一起,就成為全世界最強大的力量,真正達到全球統一。由中國及衛星文化地區所構成的東亞共同體,極顯華嚴十玄之因陀羅網法界門,相入相即,重重無盡,折射出世界和諧統一的絢麗光彩。
八、託事顯法生解門。中華文化儒釋道的教育,能夠納容宇宙之塵塵法法,其宗旨是恢復本性,道法自然,契入真如,而為當今世界所必需。大慈念老云,「由上之重重無盡,故塵塵法法皆是事事無礙法界,故可任就一塵一事顯此法界全體」。任何一法都含容法界全體,遍法界虛空界容在一粒微塵裡。佛所說的極微之微,即科學家所說的微中子,能容整個宇宙,遍法界虛空界都在一塵之中,一塵具足,塵塵具足。如《大疏》云,「立像豎臂,觸目皆道」。道在何處?大乘佛法講道,是指佛心、自性、真如。立像豎臂是比喻,眼能看到,耳能聽到,身能接觸到,意能知道,能夠思想,無一不是道,無一不是真如,無一不是自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佛就在當下,不必別求,要向自性當中去求。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中特別談及中華文化順應自然的思想,老莊的教誨是不逆自然,順自然而生,尊重自然的生命力。例如中國醫學認為,與其按現代科學方法治療某種疾病的患處,不如靠恢復生命的整體機能來醫治疾病。西醫考慮的是用物理的、化學的方法治療身體的疾患部分;中醫則首先以治療整個身體為對象,重點放在順應自然、恢復自然的生命力。湯恩比稱讚中國,對中國的未來寄予希望的另一個要點,就是中國人重視自然,進行畜農業與工業平衡的經濟建設。西方的近代化,甚至超工業化,使人類付出慘痛的代價,他們終於明白了,偉大成果的取得,一是犧牲了第三世界,二是犧牲了自然,三是連取得偉大成果的人們本身,也受得了明顯的精神損害。在絢麗多彩的近代文明背後,的確隱藏著否定人性的行為。因此,如何恢復本性、道法自然、契入真如,需要中華文化儒釋道的智慧教育。
《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中說,中國之所以接受佛教的原因之一,就是佛教與老莊思想極為相似。近代文明由於過於偏重合理主義,忽視宗教(也可以說人性)而正在走向窮途。最近人們逐漸認識到,人類需要真正的宗教,至少是宗教的自然觀。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既具有宗教的一面,又具有現實主義、合理主義的傳統,從這個意義上講,也是大有希望的。由此可知,中華文化圓滿體現華嚴託事顯法生解門之玄妙境界,納容宇宙虛空,體現自然之道,而為二十一世紀的世界人類所必需。
九、十世隔法異成門。湯恩比博士以其融通無礙之遠見卓識,準確預測出世界人類的未來,體現他深厚的歷史哲學觀,具有超越時空的前瞻性。大慈念老云,「此門表延促無礙」,延是延長,時間拉長,促是把時間縮短,所以時間不是真的。「以上八門橫示圓融之相」,前面八個是橫示空間萬法圓融之相,「此是豎示。十世者,過現未三世,每世又各有過現未三世,成為九世。九世互入」,互相攝入,「為一總世」,變成一世。這一世與前面九個相合,成為十世,「此十世隔歷之法,同時具足顯現,是曰隔法異成」。括弧說,「別異之法俱時成就,謂之異成」,時間沒有了,九世在一念,一念具足九世,九世之法在一念當中見到。此十世隔歷之法,同時具足顯現,稱為隔法異成。又《普賢行願品》曰,「盡一切劫為一念,我於一念見三世。皆顯延促同時,三際一如」。清淨心中沒有空間維次,人可以回到過去,也可以進入到未來,融通無礙。故《大疏》曰,「若一夕之夢,翱翔百年」。
湯恩比博士的遠見卓識,似乎是超越了人類社會的時間概念,具有不容置疑的前瞻性。例如他在中蘇蜜月時代就預測到中蘇對立,在美蘇緩和時代就預測到石油危機的到來。因此,《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的作者提出,對湯恩比的預言不應置若罔聞。湯恩比後來把視線轉向中國,確信中國有前途,從五十年代後期開始,湯恩比對中國的關心加強了,一有機會便大談中國問題。例如一九五八年,湯恩比在美國停留期間,曾在波士頓會見了記者,當時他預言,白人優越是暫時的歷史現象,不久中國將重整旗鼓,成為世界強國。湯恩比認為,美蘇是現實的國家,中國是能使未來理想很好的變為現實的未來的國家。中國何時能恢復在世界的權威,具體時間很難預測,估計慢則在二十一世紀初,快則在二、三十年之後,即自一九六九年始。
這位仁慈睿智的歷史哲學家,究竟為何具有如此之遠見卓識?是否是由於他對於人類社會的真誠關懷,才得以至誠感通,預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未來?這一點我們不敢妄斷。但是從理上來講,若能契入華嚴十玄之十世隔法異成門境界,則能夠超越時間的概念,於一念清淨心之中突破空間維次,融通無礙,進入過去和未來。這種本能其實是人人本具的智慧德相。
《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一書指出,湯恩比預測到,不久的將來,先進工業國家將被驅入超工業化社會,麻痺、混亂、喪失自信,以致不能發揮以往的主導權,因此把希望寄託在遠遠落後的中國身上。根據這種預測看,湯恩比對中國的期待早就產生了,並且建立了系統性很強的理論。湯恩比究竟根據什麼說中國會振興?首先,湯恩比在六十年代就已注意到中國的近代化,肯定了將來中國會實現這一目標。湯恩比認為,鑒於中國人的才能和勤奮的民族性等有利因素,這種近代化決心將完全變成現實,不久將恢復凌駕於美蘇之上的中華王國地位。湯恩比認為,就世界的主導權而言,享有這種資格的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而不是美蘇。湯恩比看到了,擔負世界國家任務的中國及東亞的歷史及文化資質,即重新評價了在這些地區形成的統一國家與世界意識,或儒教與道教等歷史遺產。
中國文明自建立秦、漢帝國以來,歷經二千二百年保持了統一國家的傳統。這種富於穩定性和持續性的統一國家的經驗,將成為未來世界國家的有力指針。再有,與統一國家密切關聯的世界意識,起源於周初的天的觀念,後來成為漢代公羊學派的史觀,並成為一種傳統。這種觀念與近代西方的國家概念不同,它是一種超越民族、國家的意識。構成中國思想史主流的儒教,從來就像孔子哲學反映的那樣,是以仁愛為本,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信義,注重實踐的。在中國,政治與倫理結為一體,政治必須靠強烈的倫理精神作保證。勸善、懲惡,這一《春秋》大義往往被作為其基礎,老子論述的無為自然法則,在這種無為之道中,包含著一種對人類增加欲望和行為過分自信的節制。這種道與佛教及神道的精神是緊密聯繫的。湯恩比雖然注意到儒教和道教在思想上的區別,但卻認為兩者都將作為創設世界政府的精神食糧而有所貢獻。由此可知,湯恩比博士超越時空的驚世預言,是建立在對中華傳統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的。如同華嚴十玄十世隔法異成門,突破時間,融通無礙,體現了這位仁慈的歷史哲學家卓越的世界宇宙觀。
十、主伴圓明具德門。今日世界高級宗教之間,若能踐行華嚴主伴圓明之無盡德能,則能共同圓滿教化眾生之使命,實現世界宗教是一家。大慈念老云,「橫豎萬法成為一大緣起,法法交徹」,橫是空間,豎是時間,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是一大緣起,宇宙的形成是一念。「故隨舉一法,其他一切法即伴之而緣起。亦即舉一法為主,則其他一切法皆為伴,而赴於此一法。更以他法為主,即餘法成伴而盡集之。故一法圓滿一切法之功德,是名圓滿具德」。這是自性本具無量德能。所以心量要大,遍法界虛空界都是自性變現的,為何不能包容?十玄門是大圓滿,門門都是自性本具的德能。《大疏》云,「如北辰所居,眾星拱之」,北辰是北極星。晚上看天空,因地球自轉,整個宇宙都在動,北極星不動,所有的星都繞著它轉,它是軸心,比喻它是主,所有一切星都是伴。
《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指出,湯恩比對克服世俗化近代西方文明巨變時代,二十世紀的苦悶所做出的最終答案,即宗教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最重要的,而且是永恆的。這就是歷史學家湯恩比最終確信不疑的信條。湯恩比博士的宗教觀體現出他的仁慈博愛,及對人類社會的終極關懷。他在《歷史研究》第十二卷說,我確信所有高級宗教,不,應該說是所有類型的宗教都具有關於存在的同一真理,都具有共同的救度人類的目標。宗教教育的共同點即是仁慈博愛,如同日本中村康隆老法師所言,世界所有一切宗教的創始人、所有宗教的神聖,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以仁慈博愛之共同點來團結各個宗教,同時各個宗教能夠具備華嚴主伴圓明具德門之深廣智慧、寬容雅量,才能夠真正團結和合,共同圓滿教化和救度眾生之使命。
湯恩比在《現代人的疑問—兩代人的思考》一書中說,我對印度文明和宗教做了種種考察,它對我產生了極大影響。在印度宗教中,神具有的全能性、善性、包容性和寬容性深深的感動了我,喚起了我的共鳴,我覺得這正是現代所需要的宗教。正是這種主伴圓明的包容性,才能夠以一法圓滿一切法之功德,從而實現宗教與宗教之間的和諧共處。一九五六年湯恩比在《一個歷史學家的宗教觀》中說,各高級宗教的使命,不是相互競爭,而是要相互補充。我們雖然信奉自己的宗教,但是沒有必要認為自己的宗教是真理的唯一寶庫。湯恩比的這個觀點,詮釋了淨空老法師所倡導的世界宗教是一家,要相互尊重、相互讚歎、和合共處。綜上所述,湯恩比博士的宗教觀,體現華嚴十玄之主伴圓明具德門,若人類社會能夠敬納雅言、依教奉行,則能夠實現世界宗教是一家的美好願景。
以上是慚愧弟子恭敬學習華嚴十玄,及《湯恩比論中國傳統文化》一書的淺顯心得報告。慚愧弟子才疏學淺,未敢妄談華嚴玄海稱性極談真實之法,謹以此管窺蠡測之淺顯心得,恭敬供養師父上人及諸位法師、大德仁者,希望能夠由此建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定信心,共同圓滿屬於世界人類的中國夢。
老法師:今天我們看了、聽了開吉法師的學習報告,雖然是離開我們《無量壽經》,她是用十玄來看湯恩比的一本書,是日本人會集的。我是在到高雄去調養身體那幾天初次看到的,我看到的是中文翻譯本,中文翻譯本的題目叫《未來屬於中國》,這個題目;下面有個標題,就是「湯恩比博士的中國觀」,主要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論述。這個書我在台灣這段時期從頭到尾看過兩遍,兩遍我都用紅色的筆把重要的部分標示出來。這本書很難得,日本人作的,我相信寫書的這幾個日本人,對於湯恩比博士的看法一定很讚賞。所以他們才蒐集湯恩比博士的著作、講演,散發在雜誌、在報紙上,統統蒐集起來,關於這個主題,討論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題,編成一部書。這部書我們看到了非常歡喜,我們近代的問題跟湯恩比所說的對比之下,讓我們產生很多的懷疑。最重要的也是他晚年具有無比強烈的信心,相信中國儒家的學說跟大乘佛法可以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這些片段的我們在過去看到一些,但是這本書裡頭非常具體,而且內容非常豐富。
中國的危機,就像早年胡秋原先生所說的,胡先生一生也是研究歷史,晚年我們有機會在台灣見面,這是我們前一輩的專家學者。我們向他請教,中國處於這個亂世,問題到底在哪裡?他很簡單的一句話告訴我們,就是完全喪失了民族的自信心。一百五十年,或者是兩百年之前,中國人對此有強烈的信心。從甲午戰爭以後,列強入侵中國,到八國聯軍,滿清喪權辱國,讓中國人對傳統信心喪失了。不少當時的學者帶著這些年輕的一代喊出口號,全盤西化,中國的積弱完全是中國文化所造成的。這都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得不夠,對中國近代這兩百年的歷史沒有真正深入。
日本人接受西方科技文明四百年,比我們早兩百年,湯恩比談到了,延緩有延緩的好處,這很多人不知道。對於中國真正認識的,我們中國人裡頭只有孫中山先生,他在《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第四講裡面有一段話說,西洋比我們殊勝的只有一樣東西,機器,我們比不上他,還有一個科學技術。除此之外,任何方面,西方文明跟中國相比都不如中國,都應當向中國來學習。非常可惜,中山先生過世太早了,如果他能多活十年,中國不會像今天這個樣子,這是真的。在西方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湯恩比博士、羅素這些人,他們看法相同,都認為將來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全世界。用佛教的話來說,可以幫助世人離苦得樂,幫助世人破迷開悟。湯恩比博士對於佛法、對於宗教有研究,所以他提到了大乘佛法跟孔孟學說,能幫助這個世界恢復正常,也就是安定和諧。我們相信他是個歷史哲學家,他不是佛教徒,如果真正深入大乘,那他的看法更深入、更廣博。
現在人比不上古人的就是心浮氣躁,對於古聖先賢,特別是傳統的文化,都是一知半解,沒有真正深入。原因是什麼?浮躁,心浮氣躁,這是對於學習聖賢教育最大的障礙。就像印光大師所說的,佛法是聖賢教育,怎樣能契入?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能得到多少完全看你有多少誠敬的功夫,不在別的。這是什麼道理?這個道理佛法講得透徹,儒跟道有,沒有佛講得透徹,智慧、德能、相好是自性本具的。中國古聖先賢在佛法沒有到中國來,就講過本性本善,但是把本性本善說得很清楚、說得很透徹,那是大乘。
四書,朱熹編的,我看到他編輯的理念非常可能是從《華嚴》來的。朱子學佛,但他不承認,目的,這從前李老師說的,他想死後他能入孔廟。在從前讀書人,死了之後孔廟裡頭有他的牌位,這就心滿意足了,儒家的傳人。我感到他這個理念來自《華嚴經》,方東美先生告訴我,《華嚴》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學概論。它有理論,究竟圓滿的理論,還有方法,除這個之外,這個方法高明到極處,最後還有表演,五十三參是表演,做出榜樣來給你看。這種哲學書,世間找不到。我看四書,有理論,《中庸》是理論;有方法,《大學》是方法;有表演,孔子、孟子做表演。《論語》是夫子把《大學》、《中庸》做出來了,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治國平天下,待人接物他做到了,聖人。孟子代表賢人,聖賢,比聖人差一等,表演出來了。所以它跟《華嚴》的精神非常相似,那是中國人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四書。在宋朝,趙普做宰相,有人問他,你用什麼方法治國、平天下?他說我用半部《論語》,這成為以後的美談。
古聖先賢跟佛陀的教育,它們是什麼教育?聖賢教育,佛是聖人,菩薩是賢人。聖賢教育學什麼?回歸自性,不是知識,是智慧,要以開智慧為目標。所以教學的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是目的,自見就是開悟,自己明白了,不是從外面學來的。我們回過頭來看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十九歲放棄王位,出家去修行、去學習。放棄王位去做苦行僧,這是表演給我們看,要成聖成賢先要放下欲望,恢復清淨,清淨心。他代表的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喜歡廣學多聞,所以他參學十二年,印度所有的宗教他都學過,所有的學派,印度哲學是有名的,世界上有名的,他統統都去學,廣學多聞。學了怎麼樣?不開悟。三十歲這年,他學了十二年,放下了、放棄了,到畢缽羅樹下去入定。入定是什麼?一門深入;放下什麼?放下所知障,廣學多聞是所知障,它障礙你見性。一門深入是什麼?一門深入是修定,它不障礙你,是叫你得禪定,定生慧。禪定是什麼?就是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心、平等心。清淨是阿羅漢的定,平等是菩薩的定,比阿羅漢高,清淨裡頭不見得有平等,平等裡頭有清淨。在這個時候不定什麼個機緣,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釋迦牟尼佛是入定當中,偶爾睜開眼睛看到明星,開悟的,開悟之後他就開始教學,由淺而深。教學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誰教他的?沒有,一部都沒有,他所學的那些全放棄了。那是什麼?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裡頭流出來的,所以自見,其義自見。無論什麼人向他提問題,向他請教,隨口就給你答,就給你解釋,真管用。教學按照學生的程度由淺而深,前面十二年講阿含,這世間法,普世教育,全世界的人都能學這個教育,世界和平。阿含是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學問。十二年之後講方等,向上提升,好像中學教育;般若,大學;法華,研究所。最後八年講法華,那是自性所悟究竟圓滿,是哲學的登峰造極、科學的登峰造極。
科學到現代最近這二、三十年,才把物質是什麼搞清楚,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把這個問題講出來了,比現在科學家講得還要深入、還要透徹。科學把這個宇宙做為兩個命題來研究,一個是物質現象,一個精神現象,心理學跟物理學。物理學解決了,我們相信二、三十年之後,心理學也講透了。現在心理學問題很大,講錯了。物質從哪裡來的?物質是心理變現的,物質的基礎是念頭。這個在經典裡頭佛常說,「相由心生」,早就說出來了,那個心就是念頭,「一切法從心想生」,講得多清楚。「境隨心轉」。境與我們最貼切的是身體,我們身體一生健康狀態統統是念頭轉,我們有個好的念頭,身心健康。
最近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一百一十二歲,健康狀況大概跟三、四十歲人差不多。那是什麼?他從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老實、聽話、真幹,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心裡只有一句佛號,其他的都沒有,這句佛號他念到清淨心,清淨心念出來,平等心念出來,後面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念出來了。覺就是自得,其義自見,覺就是自見。師父交代他,明白了不要亂說,不要說,不能說,他都遵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九十二年薰修,他達到最高圓滿境界,做出榜樣給我們看。我們細心聽他的碟片,他說我什麼都知道,問他,笑而不答,那是什麼?就是大徹大悟。所以這個光碟五十五分鐘,要多看,一天真的要看三遍,看上三年,我相信有人開悟。
十門,這十玄,誰不具足?個個都具足,這是什麼?性德。我們為什麼遭遇到很多困難,是跟十門所說的相反,我們沒有隨順。順著自性,性德就圓滿現前;違背性德,問題就出來了。隨順性德是正常的,違背性德是異常的,只要是異常,麻煩就來了。十大願王裡頭,恆順眾生,恆順很重要,眾生裡頭包括的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統統要隨順。所以眾生包括動物、植物、礦物跟大自然,大自然的現象都是眾緣和合而出現的。恆順,心是真心,為什麼?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叫順;有起心動念,不順,有分別執著,那就完全向性德的反方向走過去,錯了。一定是如如不動,心像止水一樣,清淨平等,照見宇宙萬法,過去、現在、未來你統統看到。接觸大眾,你一接觸他,他過去世生生世世你都知道,說法哪有不契機的?他聽不懂、不能接受的、有懷疑的,統統不說。
所以佛的教學四十九年,由淺而深,因人、因時、因地不一樣,說法不相同,活的,佛無有定法可說。夫子說法亦如是,你在《論語》裡細細去看,弟子們問仁,夫子答覆不一樣,問孝,答覆也不一樣,活的。每個人聽到都得受用,真的像是因病與藥,藥到病除,都開悟了、都明白了。
這份報告很有價值,確實可以幫助現代的中國人恢復民族自信心。所以我也把它的原文找到了,日本的原本,我傳個簡信給那邊的同學找這本書,居然找到了,三寶加持,祖宗之德。這個書是一九七八年出版的,大概以後就沒有再印過,所以市面上找找不到,偶然有一家發現一本,告訴我只有這一本,我們得到了。得到,現在印刷術方便,我再印一本很容易,他們就可以給我做一本,我要兩本就做兩本,所以我們做了二、三十本。原來的書是個口袋書,小本的,裝口袋裡,價格便宜,我們翻印的比它放大了。一般看中文譯本就很好,但是原本找到,這是原本,原書只有這個四分之一,厚是一樣厚,只有四分之一,把它放大了,所以看起來好看多了,《湯恩比的中國觀》。有原本,我們看譯本這就有信心了,這不是哪個胡造謠言,確確實實的。但是翻譯的本子,書名是《未來屬於中國》,這是湯恩比博士最重要的一句話,給我們很大的信心。現在印刷術非常先進,就是《四庫全書》,你到書店,我要想買一套,它就給你印一套,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我跟書店的緣很深,二十年前,至少要印三百套它才能夠成本,三百套以後那就它賺的,它的利潤,三百套收回成本。現在一套都給你印,而且還快速。這些書很少人看,所以一般書店都很少銷售,這種情形我們能理解。
湯恩比確實在二十世紀末後,他在國際上有很高的聲望,非常有智慧,又非常有慈悲心、有愛心,念念希望地球上的眾生能夠延續下去,不要自己毀滅,這個自己毀滅就是核武戰爭,他最擔心的這樁事情。再有科學發展也是他擔心的事情,連科學家也說過,科學繼續發展,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他提倡科學要實用的,對我們衣食住行有幫助就可以了,除衣食住行之外的這種高科技,最好不要去碰它。他對於這個是持反對的態度,對於生活上的這個大家都歡迎。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的學習就到此地。附帶的跟諸位報告就是,湯恩比非常重視宗教團結,跟我的想法一樣。早年我在南洋,有人問我,這個世界還能不能和平?我的答覆,和平可以,必須要宗教回歸教育,宗教要互相學習,宗教要團結,可以能幫助這個世界化解一切衝突,從個人、家庭到國家,統統宗教教育能化解。所以要辦宗教大學,要團結宗教。早年我在中國訪問,第一次見到趙樸初老居士,我就跟他談到這個問題,我們第一次見面談了四個多鐘點。他接待我們這一幫人,我們這幫好像有三十多個人,組一個團訪問中國,非常難得,親切的接待我們。我們談了很多有關宗教團結的問題、宗教教學的問題、宗教傳教的問題。非常可惜,我遇到他老人家他年歲高了,早十年要遇到的時候我對他就有些幫助,談的是很多,沒辦法落實。
現在看這個樣子,環境愈來愈好,國內的環境、國外的環境,但是我們絕對要守住,我們的目標很簡單的八個字,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對人、對事、對物,特別是宗教與宗教之間,自己宗教裡頭,宗派與宗派之間,都要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海賢最後給我們表的,「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我們擴大到全世界,國家與國家互相讚歎,族群與族群互相讚歎,政黨與政黨互相讚歎,宗教與宗教也互相讚歎,整個世界就興旺起來了,何況人與人之間?要能包容,人有過失,想想我自己也有過失,我有過失,希望別人包容我;別人有過失,我們怎麼能不包容?家和萬事興,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比什麼都重要,這個可以落實。祖宗的教誨、聖賢的教誨、佛菩薩的教誨,平等、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