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九面倒數第二行,看「功德無量」這一科:

  告阿難。法藏比丘。修菩薩行。積功累德。無量無邊。】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一段文字是世尊總結法藏比丘在前面所說的種種修積的功德,我們在此地也應當做一個總結。『修菩薩行,積功累德』這兩句,什麼是「菩薩行」,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這個世間,在中國文字裡面所說的「世」,就是現在人講的時間,所以「世」這個字的形象是三個十,我們講的是過去十年、現在十年、未來十年,三十年叫一世,是指時間說的;「間」是講間隔,是指空間說的;說一個時間,再說個空間,這把宇宙之間一切事物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了。

  而這個世間之大,我們凡夫無法體會。現代科學家雖然說有許許多多不同維次的空間,這個講法已經不是一些普通人能夠體會,但是他說的是事實真相。從理論上說,空間維次是無止境的。我們學佛,在大乘經裡面所讀的,對於這種講法我們會肯定,我們沒有一絲毫的懷疑。為什麼說空間維次是無止境的?實在說,科學家只是從理上去推想,沒有辦法證實;而佛法則大大的不相同,佛法對於這個狀況完全了解。空間維次從哪裡來的?從一切眾生想像當中生出來的。

  我們就知道了,每一個眾生所想的不一樣,所以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自己的空間,這是真的。就是各人自己的空間也不是一定的,也是有許許多多不同維次的。你要不相信,你仔細的去思惟、去觀察,你在清醒的時候那個境界跟你在迷惑的時候境界不一樣,你晚上睡覺作夢的時候境界又不一樣,你在作夢就入了另一個不同維次的空間。你自己知道,因為你入了那個空間,別的人不知道。但是有功夫的人知道,有什麼樣功夫?有能力突破空間維次的人,在佛家講的是有相當禪定功夫的人,這個定功能把空間維次突破。如果一個人有相當的定功,你在那裡睡覺,他在那裡打坐,你在夢中幹什麼事情他全知道,他都看見了,等到你醒來的時候,他告訴你你剛才做了夢,在夢裡幹什麼幹什麼。為什麼他知道?那一個不同維次的空間他能突破,所以他能看得到你。

  我們同時曉得,夢中境界不一樣,定中境界也不一樣。人在入定的時候不是沒有境界,入定的時候也突破空間維次進入另一個空間。我們沒有這個功夫,但是我相信有不少同修曾經讀過《虛雲老和尚年譜》,虛老和尚常常入定,他在定中曾經到兜率內院聽彌勒菩薩講經,還看到座席當中有幾位他認識的朋友、同參,那些人已經往生在兜率內院,他去的時候看到。書籍裡記載唐朝時候法照禪師在五台山見到大聖竹林寺,聽文殊菩薩講經,那都是不同維次的空間。這種不同維次空間怎麼來的?是從眾生心想生的,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唯識所變」。

  如果沒有識變,那個境界就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是哪些人住的?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法身大士們住的。最低限度他們都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換句話說,世間眾生許許多多不同維次的空間,他們全都有能力突破、有能力超越,而證得一真法界。諸位要記住,「一真」,一就是真,二就是妄,二就是十法界、無量無邊法界。我們修淨土宗的,殊勝!為什麼諸佛讚歎、祖祖相傳,都肯定這個法門是第一殊勝的法門,原因在哪裡?他所修學的是「一心不亂」,一心的境界就是一真,就是一真法界。你怎麼樣才能證得一真法界?一心就證得,一真法界就現前,二心就落在十法界,落在無量無邊法界,這是真理,這是事實真相,我們要細心去體會,這才是真的,只有一心是真的。

  我們是不是真的在修一心?起心動念還有我、還有你、還有他,不是一心!念頭起來有個我,已經就落在三心二意。什麼時候能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宗門裡面講的「明心見性」,什麼時候你沒有二心,你只有一心,你就明心見性,你就回歸自性。你還用二心,你就回不了自性,你的功夫修得再好,十法界,十法界裡面佛法界、菩薩法界,你沒有辦法契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一定要一心,這個事難,真難!所以佛在許多經論裡面都常說,凡夫成佛,不是成究竟圓滿佛,就是分證位佛,天台家講的分證位佛,分證位佛是真佛;雖然不圓滿,他是真的。禪宗裡面常用月亮做比喻,這是真月,雖然不是十五,不是圓滿的月亮,初三、初四那個月牙,月牙的光是真的月光,它不是假的。佛把什麼比作假的月光?水裡面的月光,水裡頭的月影子,那是假的,那個不是真的。

  《楞嚴經》裡面比喻得比較親切一些,叫「捏目所見的二月」,那接近真的。什麼叫做「捏目」?我們手指把眼睛用力按一下,看到外面是兩個影子,看月亮兩個月亮了,兩個月亮當然有個真的有個假的,佛用這個比喻教我們去想像。十法界裡面的佛是捏目所看見的佛,不是真的,但是很接近,決定不是水中的月;水中的月,那是純粹虛妄的,決定不是真實的。由此可知,這個事情難,是真難不是假難。從這個真難當中,我們才體會到淨土殊勝。

  淨土殊勝在哪裡?殊勝在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沒有達到一心,只要求功夫成片就能往生。這個實在講,跟所有法門比較,那是方便太多太多了。修學任何一個法門,功夫成片是不能成就的。「功夫成片」,這是淨土宗的話,在其他宗派裡面講「功夫得力」,功夫得力在淨土裡面就是功夫成片。功夫得力不能超越六道輪迴,為什麼?沒有斷煩惱。功夫得力是可以把煩惱控制住,我們講的「伏煩惱」,伏煩惱而沒有斷,沒用處,充其量只能夠修得一點人天福報;這一種人他不會墮三惡道,他來生會享人天福報,比這一生更有智慧、更有福德,出不了三界,不能了生死。

  要想超越六道輪迴,一定要斷煩惱;要斷見思煩惱,你才能出得了六道輪迴,這個就難了。見思煩惱的根是「我執」,念念當中有「我」這個本位,你見思煩惱就斷不了。所以見思煩惱斷了,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相、我見破了,決定不再執著有我,阿羅漢證得;所以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住四聖法界,距離一真法界依舊還很遙遠。但是在我們淨土宗不必要這個功夫,只要能控制住自己的煩惱,控制住自己習氣,這就是功夫得力、功夫成片,就能往生。佛說得很清楚,這種條件往生,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

  如果見思煩惱斷了,我執破掉了,也就是說自私自利的念頭真的斷了,確實沒有了,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這個難,不容易!所以淨宗這個法門能夠普度一切苦難眾生,它第一方便殊勝就是它的凡聖同居土。如果講到實報莊嚴土,說老實話,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實報土跟一切諸佛的實報土無二無別,不能說殊勝。它的殊勝就在凡聖同居土,無比的殊勝!許多人不明白這個事實真相,輕視淨宗法門,不肯修行,這就是經上講的,他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具足。遇到這個法門,能信、能發願、能求往生,這種人都是過去無量劫中修積的善根福德因緣。正如《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凡是念佛往生,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是屬於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這三個條件具足,這一生肯定得生。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很幸運遇到這個法門,但是有沒有把握往生?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這個時代不是承平時代,是社會動亂的一個時代,我們要認識清楚。每天諸位在報紙、電視、資訊裡面能看到,災難頻繁,而且是一次比一次嚴重,人生活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憂慮、恐怖、不安造成一個奇異的現象,這個現象就是現在醫學裡面講的「精神分裂症」,我們一般人講「精神病」,非常非常之多!不分男女老少,得這種病症的人很多。這病怎麼得來的?就是緊張得來的,不安、恐懼、憂慮、緊張得這個病。

  我常常勸導我們念佛同修,不看報紙、不看電視,外面發生的事情統統不知道,人家問起來,每天天下太平:「沒事!我沒有看到,也沒有聽說。」心地上就不緊張了,也就沒有憂慮,我們把這個緣斷掉了。也許有人說:「生在現代這個社會,許許多多事情你不知道怎麼行?」我們再問他一句:「知道了有什麼好處?」如果知道帶給我們是憂慮、不安、恐怖,那不如不知道的好。不知道,我平平安安過一天,知道,這個心情都不安寧。沒有,我們過得自在、過得舒服,還是不知道的好。老實念佛,「我只知道佛,我只知道經上跟我們講的極樂世界」,還是這個好。把心定下來,不要被外面境界所困擾,不要為外面境界所動搖,這就好。

  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這八個字重要:「修菩薩行,積功累德」。實在講,關鍵就是在「修菩薩行」;「積功累德」是修菩薩行的成績,修行有成果。菩薩行,特別是普賢菩薩的大行,這是前面經文一直講,都著重在普賢菩薩大行。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我們得想想,總結前面八品經文所說的,都離不開十大願王,就是普賢行的十大綱領,我們必須牢牢記在心裡,念念不忘。

  禮敬我們做到沒有?禮是外表,敬是存心,我們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不是有個真誠恭敬心?佛家在許許多多懺儀之中,懺悔儀式裡面都有「一心恭敬」、「一心禮敬」這樣的文字,不知道有多少句,這一句裡頭最重要的是「一心」,一心就是敬,二心就不敬。佛家的表法,禮敬的時候一定要合掌,合掌代表什麼?代表一心。我們平常這個心胡思亂想,像十個指頭一樣散亂的;把散亂的念頭統統放下,心收起來,一心,十個指頭合成一個,合掌是代表一心,無有二念,這是最真誠、最恭敬。

  過去曾經有人向印光大師請教,學佛有沒有祕訣,能教我們很快的就入佛的境界?我相信向老法師請教這個問題決不只一個人。我自己年輕學佛的時候,我向章嘉大師就提出這個問題。我們很著急,總希望很快就能入佛境界,章嘉大師教給我是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印光大師教人兩個字,「誠敬」!他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是把修行證果的祕訣為我們說出來;而普賢大行頭一條就是誠敬,印祖所說的與經典裡面所講完全相應。所以我們要常常反省,每天做早晚課,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要做甚深的反省:我今天對人、對事、對物有沒有做到誠敬?反省就是覺悟;你要不反省,你就迷惑,反省是覺。覺悟之後,能把自己的過失改過來,這叫修行。天天反省,天天改過,這是你真的在學佛。你要不知道反省,不肯改過,縱然你把經典學得滾瓜爛熟,你在講台上講得天花亂墜,於你生死毫不相關;換句話說,你依舊是輪迴心造輪迴業,還是免不了輪迴果報,這個道理、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

  所以「菩薩行」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學習。菩薩行從整個佛教綱要上來講,不外乎三十七道品、四攝、六度。三十七道品絕對不是小乘法,它是通一切佛法,是一切佛法的總綱領。我們看天台智者大師的註疏,你就看到了,他把三十七道品分為藏、通、別、圓。他講四念處,四種四念處:藏教四念處、通教四念處、別教四念處、圓教四念處。三十七道品裡每一個科目、每一個道品,都用藏、通、別、圓來解釋,這是圓滿佛法。四念處我們也略略給諸位介紹,但是沒有這麼詳細說法;詳細說法,單單四念處這四句,要說清楚至少也得要四十個小時,依照天台大師的講法。可是我們抓住它最重要的,讓我們天天能夠反省:四念處是看破,四如意足是放下;放下就如意了,放下就知足了,與知足兜率天就相應,真正得定了。人為什麼定不下來?不知足,所以永遠定不下來。哪一天知足,他哪一天就入定,他再不會有妄想,再不會有欲望,心如止水,智慧就會開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念念之間有沒有看破?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心就是念頭)、觀法無我,修菩薩行從這裡開始。我們修行的功夫不得力,學佛修了多少年,還不得力,問題在哪裡?沒有這個觀慧。佛家講「觀」,就是現代學術界裡面所講的「宇宙觀」、「人生觀」。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看法錯誤了,佛在這裡教導我們修正錯誤的看法,改變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這個看法是不是正確的?不能算是正確的。佛教給我們這四種看法,是破我們的錯誤的看法。先把錯誤的看法破除,往後再慢慢教導我們正確的看法,正確的看法是「八正道」。所以先要把邪知邪見放下,這個比什麼都重要!「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這個才叫真正從根本修。從這個地方真正能夠契入了,你的境界自自然然就向上提升,不是凡夫知見了,這個「凡夫」包括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換句話說,不是六道的知見。

  六道凡夫沒有不執著這個身是我,除了無色界天之外,色界十八層天還是執著這個身是我。無色界雖然不執著這個色身,可是他還是有色身,這在佛法裡面叫「無表色」;依舊是有色身,那個色身很微細,我們肉眼看不見,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輪迴,道理就在此地。粗的色身他不要了,他離開了,他有微細的色身。為什麼會有微細的色身?我執沒有忘,我執沒有斷。就像我們作夢夢中的色身一樣,如同入定定中的色身一樣,那是屬於無表色。

  所以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要知道。我常常勸勉同學們要放下自私自利,這個話是從四念處講的,我這樣說法大家好懂。我們學佛從哪裡入門?要從放下自私自利入門。只要有自私自利這個念頭,肯定入不了門;不管你怎麼用功,你怎麼樣好學,你怎樣去勇猛精進,你都入不了門,為什麼?不相應。頭一個關口、頭一個瓶頸要怎樣把它突破?我們怎麼作法?這個自私自利的念頭,必須是一年比一年輕。完全放下,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完全一放下,那就快了,你馬上轉凡成聖,凡聖就在這一念之間。果然把這個「我」放下,最低的地位,你是小乘須陀洹果;須陀洹破了身見,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小乘須陀洹。如果還執著這個身是我,還要為這個身造業,那就更糟了。這是曉得我們修菩薩行從哪裡入門,一定要從放棄自私自利入門。

  可是大乘比小乘殊勝。小乘單單從放棄自私自利,真難!大乘的方法善巧,巧在哪裡?不必放棄,自然就沒有了;就是教你念頭換過來,起心動念想別人,念念都為一切眾生,不知不覺就把「為自己」這個念頭捨掉了。這就是說,凡夫起心動念為自己,我們現在念頭換一換,起心動念為眾生,決定不可以有一個為自己的念頭。這樣子練習,久而久之,如果那個根性利的,兩、三年他就轉過來,有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轉過來了。這一轉過來之後,在佛法裡面可以說這頭一個關口突破了,往後真的是一帆風順,你的進步就很快,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都會有很大的進步,我們常常用形容詞講「突飛猛進」。可是自私自利要不放棄的話,怎麼樣勇猛精進都沒有辦法進步,真的是寸步難行,要曉得障礙在什麼地方。

  一般佛教菩薩修六度,這是我們每一位同學都熟知的。六度裡面講布施,不但「布施」這兩個字我們做不到,「布施」這兩個字的意思,說實在的話,我們不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平常我們講,講得很粗、講得很淺,只跟你講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華嚴經》裡面說得細,你們諸位翻翻第六迴向章裡面,講布施供養講了六十多種。我記得我往年在台北就是講這一品用了一年的時間。所以,說布施供養的意義幾個人能懂?你懂都不懂,你怎麼會做到?

  佛法任何一法確確實實圓滿涵蓋一切法,這是《華嚴經》上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果不深入,這個話的意思實實在在是聽不懂;聽了之後似懂非懂,好像聽懂了,真的一問,是什麼都不懂。字字句句義理無量無邊。我們是初學,初學有初學的講法。這三種布施是最常講的,我們有沒有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原因到底在哪裡,有沒有去想想?都是在自私自利,堅固執著自私自利,對於自己的利益一絲一毫都不肯放棄。怎麼辦?你怎麼能行布施波羅蜜?障礙在此地,我們不能不知道。

  對於凡夫來講,最好的辦法是講因果報應,這個凡夫聽了很容易接受,很容易理解。財布施的果報得財富,吝財得貧窮果報;如果我們真正懂這個道理,想自己的財用不缺乏,我們也不想發大財,但是希望我們在物質上的需要絕不缺乏,我們就很滿足了。怎樣才能夠修得這種果報?財布施。同樣的道理,我們智慧不開,業障習氣不能斷除,原因在什麼地方?不肯修法布施。我懂得的東西絕不教別人,我手上有的東西決定不肯布施給別人;不但不布施,人家向我借我都不借給他。這個人果報是什麼?愚痴!他怎麼會開得了智慧?

  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很有聰明、很有智慧,寫了不少書,都在外面書店裡頭,都在那裡賣,一看後頭,得愚痴果報,為什麼?不肯布施,他的智慧一世不如一世。這些地方,就這麼淺顯的一個道理,我們都沒有把它參破,還修什麼菩薩行?修是修正,我們吝財、吝法,那個吝是錯誤的。怎樣把吝財、吝法這些錯誤觀念修正過來,這叫修菩薩行。歡喜布施,不求果報,果報才殊勝。布施而希求果報,果報是可以能得到,不殊勝;不希求果報,果報是無比的殊勝。儘管布施,全心全力幫助別人,不能守,一守就錯誤了。好的典籍、經書,我們看到絕版的經書,在這個世間流通的量非常稀少,一般人看作珍寶,如果我們有機會得到,趕緊翻印流通,大量流通,絕不把它當作寶物來珍藏,你才能開得了智慧。

  往年,我第二次到大陸,聽說大陸許許多多佛學院同學連佛學辭典都沒有,我聽了之後很難過,我就發心想將丁福保編的《佛學大辭典》,印一萬套贈送大陸佛學院的同學。我在香港提到這一樁事情,香港有一位老同修何澤霖居士,他收藏著一大套原裝的線裝書,就是丁福保的《佛學大辭典》。這一套書是丁福保居士自己用的,他還蓋了私章。他送給我,這非常名貴、非常難得,是丁福保居士自己用的書。我把這個書交給金陵刻經處,委託它印一萬套。印好之後,原書我就交給金陵刻經處去保管,我不要保管。這是非常有紀念價值的,金陵刻經處是個永久的機構,它收藏比我收藏好。我連家都沒有,今天搬到這裡,明天搬到那裡,說不定搬來搬去就搬沒有了,那就是對不起傳法的人,這種文物應當是代代相傳下去,所以我就贈送給金陵刻經處。這是講法布施,自己一定要懂得。

  我對於善本書珍貴的版本,我得到之後,我如果要用,我一定把它影印來用。原書我一定會替它找一個很妥當的地方永久保存,我自己不要。自己要了,責任太重;一定要把它施捨掉,絕對不收藏這些法物,希望大量流通。什麼人有力量流通、樂意流通,我就送給他。送給他,我一定囑咐他;囑咐他,他能不能做到,是他的事情,我交代清楚了,交代明白了。

  原本最好送到國家圖書館收藏,或者是著名的大學圖書館收藏,再一種就是寺院收藏;它有個永久性的機構專門保管,這是正確的。私人收藏,縱然你非常愛惜,你不能永遠住世,你死了之後,你底下一代愛不愛惜?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太多太多了。古代有許多藏書家,兒子、孫子的時候統統都敗掉,這些典籍都流散,都失傳了,這多可惜!必須要找到永久的機構,裡頭專門有負責人來保管、來收藏,我都會交代。他能不能做到?我們不要去管他,因果他自己負責。就像這邊談禪法師一樣,因果自己負責。我把話交代清楚,我的因果講清楚了,我負責任。交給你了,你負不負責任,與我就不相干。你要是背因果,你會受果報。所以交代清楚、交代明白,真正放下了。法物廣泛流通,利益廣大眾生,這才能開智慧,才能夠積福德,「積功累德」。

  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無畏」裡頭第一樁事情,就是發心弘法利生,這要大無畏你才能做到!弘法利生的事情拼命去做。像你們現在在此地的同學,我有聽說,有些同學很用功,晚上到兩、三點鐘才睡覺,早晨清早起來還要上早課,這是屬於哪一種布施?屬於無畏布施。我為什麼這樣辛苦?勞心勞力是為佛法、是為利益眾生,他不是為自己,這是屬於無畏布施。希望自己早一天學成,能夠把正法廣泛的介紹給大眾,你的果報得健康長壽。學佛的人,尤其是學佛出家的人,無論是你發願弘法或者是發願護法,這三種布施都具足。你雖然沒有用金錢、沒有用財,用體力,內財布施。我在道場熱心的為大家服務,照顧大眾,內財布施。

  首先,我們自己要認清自己,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人,第一個要有自知之明,要認識自己:「我是屬於弘法的材料,還是屬於護法的材料?」首先要把自己搞清楚。如果我是個弘法的材料,我要去搞護法,就很可惜了;假如我是個護法的材料,我搞弘法,也弘不好。一定要認清自己!現在人有個錯誤觀念,認為什麼?弘法比護法高,其實錯了,護法比弘法高。這個話不是我說的,世尊在《涅槃經》裡面講的。弘法的人不難,護法的人太難了;弘法的人是菩薩,護法的人是佛。只有佛才真正愛護菩薩、成就菩薩、照顧菩薩,你要是發心走弘法的路子,研究經教不難,在一般講,三年決定可以出師,就自己可以上台講,十年就有小成,就會有小成就。可是,你到什麼地方去講?那就要靠護法。

  我們也是辛辛苦苦學了經教,到新加坡,如果沒有李木源護法,我們有天大的本事,也沒有辦法起作用。沒有人提供道場給你講經,沒有人護持你,你怎麼辦?這就好比你有學問、有道德,你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教學的方法也高明;沒有學校請你,沒有一個賢明的校長肯用你,你有什麼辦法?所以護法的是什麼人?護法的是校長,護法的是學校裡頭的董事、董事長,他不需要上課,他有權力聘請老師。所以,教化這一方的功德是誰的?是這個老闆的。所以你們要知道,我們在此地這三年弘法利生的成就,功德是誰的?是李木源的。他是校長、是老闆,我們是伙計,我們是替他工作的;他是校長,我們是教員,我們要清清楚楚,功德是他的。你們要明白,護法的功德不可思議!比弘法的人高出十倍都不止,這個帳是這麼算法的。到以後一算帳的時候,李木源比我高過太多了,我自己清楚,這是應該的,決不可以抱怨;這是理所當然、是應該的,他是校長,教化這一方的功德是他的,絕對不是我的。

  你們同學們都要曉得,弘護要配合。換句話說,你做學會的會長,做居士林的林長,做一個寺院的方丈住持,你要不請法師來講經說法,你的罪過就很重。你在這裡辦一個學校,你是學校董事長、是學校校長,你不肯請好老師來教學,你就有罪;你請好老師來教學,你的功德。功與過都是他的。弘法利生,像我們作法師天天講經說法的,我們有功功不大,有過過也不大,功過都不大。唯有當住持的、當會長的,他們的功過是最大的,做好了立大功,做不好就記大過,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

  所以我常常鼓勵,護法最重要的要有福報,弘法最重要的要有智慧。像我們有一點智慧沒有福報,所以當教員很適合;有福報,智慧差一點不要緊,他有大福報的話,他可以當老闆,他可以當護法,護法最重要的是有福報,他才能領導一方。統統都要搞清楚、搞明白,菩薩道怎麼修你才知道。我們自己的同修自己要曉得,過去生中如果修的福很多,這個地方請你作住持,那個地方請你作方丈,好!像我一生都沒有這個命,是不是?一生都是寄人籬下,沒有福報。我們自己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一定要發揮自己的長處。我是一個教員的材料,就好好的當教員;你是一個住持方丈的材料,你就好好的做你的住持方丈,邀請好的這些法師常住在這個道場講經說法,幫助你、輔助你在這一個道場建立道風、建立學風,弘化一方。

  佛法的興衰在人,沒有人,道就衰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定要懂這個道理。對於人才決定不能嫉妒,如果嫉妒障礙,來生得愚痴報;如果自己能夠愛惜人才、幫助人才、提拔人才,來生的福德不可思議,你在人間是人王,你在天上是天王;換句話說,修善造惡都在一念之間。一念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在積功累德;一念迷,那全是在造業,這個不能不知道!我們學佛,學的是什麼?我們修行,修的是什麼?一定要懂得,念念要向善,要與善相應,這就對了。念念千萬不要跟惡相應。縱然我們沒有辦法往生,出不了六道,我們念念跟善法相應,決定生三善道;如果念念還有惡意,你就決定不能避免三途。這個道理要懂,事實要看清楚、要看明白,自求多福!各人的命運就是各人造因感果,就這麼回事情,絕對不是有別人在操縱、有鬼神在主宰,那都是屬於迷信,佛法裡頭沒有的。佛法講,一個人的吉凶禍福是他善惡業之感招,無不是自作自受!所以這才講究修行。

  修行要修菩薩行。什麼是「菩薩」?菩薩是梵語,意思是「覺悟」。覺悟這個意思,在中國古時候文字裡面,就是「學」。你們看看字典、翻翻字典,「學」這個字怎麼講法?「學」是覺的意思。所以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學,永遠無間斷的在學習,這是菩薩行。沒有止境的,生生世世從初發心到如來果地,無量劫,天天都在修行,都在學習,絕對沒有終止的時候。到了如來果地,所謂倒駕慈航,普度眾生,用什麼度?學,教學。教學,自己要做成學的樣子給別人看;所以還是不斷的在學,永遠在學。我們要能體會到這一層的精義。我們講經說法給別人聽,就是做出學習的樣子給別人看。如果自己只是在這裡講,自己沒有認真的學,你講的別人不相信,人家以為這是假的,你是在欺騙別人。我真的在學,學了確確實實得到利益、得到好處,我把我修學的好處與大家分享,與大家共享,他才相信,他才樂意接受,他才肯學習,道理在此地。

  因此,經不能不讀。「經」是什麼?經是佛教教學裡面的教科書。我們今天在許許多多科目裡面選擇這一部《無量壽經》,用這一部經典的道理、方法,來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以這個為標準。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與這個標準相應,正確的;這是佛菩薩的思想、佛菩薩的見解、佛菩薩的言行,我們學菩薩行。如果我們思想、言行跟經典所說的不相應,我們自己錯了。所以每天讀,讀經用意在哪裡?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你以為多念幾遍,阿彌陀佛就歡喜了?那你就搞錯了!讀經、念經是對照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個功德就大了,積功累德。自己的心行與經典相應,歡喜!要想著怎樣保持不要失掉。心行與經論所說的不相應的部分,要改過自新,這就是懺除業障,這樣讀經才叫做修菩薩行,才叫做積功累德。所以經典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不是念給別人聽的,是自己修菩薩行唯一的一個標準。我們如果離開這個標準,到哪裡去修?修什麼?這個要知道。

  在現前生活當中,我們抓綱領抓到最扼要的地方:「淨業三福」、處眾的「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五個科目,容易記,容易掌握。如果科目太多、太雜,你記不住,你怎麼個修法?所以這五個科目一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都能夠提得起來,做為自己觀照的標準。我們有沒有這樣去做功夫?古大德教導我們:「修行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起心動念是根本;這是講真功夫,這是講真實功德,從起心動念之處。

  這個功夫要得力,我相信你每天晚上睡覺作夢還是在修學功德。古人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你的心果真與經教相應,你晚上作夢也離不開這個境界;這就是說明你日夜功夫都沒有間斷,作夢都沒有間斷。如果在夢境當中還有胡思亂想,還有許許多多境界現前,這證明什麼?你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頭一個現象,決定沒有惡夢。沒有學佛的時候,常常會作惡夢,學佛功夫得力了,決定沒有惡夢,這是頭一個勘驗自己功夫。換句話說,我們還會作惡夢,要常生慚愧心,要自己知道功夫不得力。為什麼還會作惡夢?夢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識,精神昏散,意志不能集中,意志集中不會作惡夢,這些都必須要搞清楚、要搞明白的。

  我們在此地學經教,不僅僅是學會這些文字,解釋這些文字,為別人講演這些文字,這不是真學問。真學問,必須自己要轉境界,然後我們有機會,幫助別人也能轉境界,這叫「實學」,真實的學問;一定要在這個地方下功夫,我們這一生才沒有空過。說得最淺顯的,我們這一生來的時候糊裡糊塗,不知從哪裡來的,走的時候,應該清清楚楚,曉得自己到哪裡去,總算沒有白來。功夫真正得力了,有相當程度的得力,給諸位說,過去從哪裡來的,自己也會很清楚、很明白。自己真的覺悟,這一生才真正叫有意義、有價值。可是,這樣的一生很難得,古人講「百千萬劫難遭遇」,在佛法裡面講,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你統統都具足,相當不容易!

  如果不相信,我們可以仔細觀察觀察,看看我們周邊這些人,尤其是修行人,你仔細去觀察,你就曉得不容易。必須三個條件具足,功夫才得力;少一個,功夫就不得力。但是,如果缺乏一點,能不能彌補?能!只要好學,只要用功,可以彌補的。善根稍稍不足,或者福德不足,都可以彌補,這個彌補的關鍵就在「好學」。當然,要是細說,要具足許許多多條件;但是許許多多條件,總歸納起來,好學,真正好學,親近善知識。

  善知識難遇,怎麼辦?經典是善知識,註解是善知識。我們學《無量壽經》,是親近阿彌陀佛,這一部經裡頭是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兩尊佛所說的。註解就是親近善知識。古來祖師大德為我們講解,講解的意思我們看不懂,我們看不圓,怎麼辦?誠心誠意去讀,「誠則靈」!印光大師說過,「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在其中,這就看我們有幾分的誠意。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實際上相當的難度。「我對這個經真誠,我對這個註解也真誠,我對別人就不真誠」,這個誠意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不可能說我對佛菩薩真的,對這些人我都是假的,這不可能的,沒有這個道理的,一真一切真。

  所以,你的真誠從哪裡觀察到?真的高明的人一看就曉得。你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一片真誠,這人是大器,在佛家講,這人是法器,他在這一生當中,肯定有大成就,一個心用事!我在前面講過,我們今天用什麼心?我們學佛這麼多年,把經教裡頭歸納成最簡單扼要的十個字:真誠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是我們這個經上的經題「清淨平等覺」,前面加個「真誠」,後面加個「慈悲」,十個字。無論對什麼人、對什麼事、對什麼物,上對諸佛菩薩,下對惡道眾生,決定不改變,同樣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完全相同。我對阿彌陀佛如此,我對蚊蟲螞蟻也如此;我對善人如此,我對於冤家債主亦如此;十法界千變萬化,我這個原則是永遠不變。我們就抓到這一點,表現在外面,那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表現在外面。

  你要問我「學佛」,我這五十年就學了這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是我學佛五十年的總結。決定相應,那就得自在,這個社會不安我安,社會動亂我不動亂。必須在這個地方下功夫,念念當中決定沒有為自己,為正法久住,為幫助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本來是個迷惑人,本來是個很苦惱的人,我遇到老師教導我這個方法,我真的離苦得樂了,我要報恩。我怎樣回報?我要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一生當中就幹這麼一樁事,這一樁事情幹得很自在,幹得很快樂,一定要認真學習。

  所以,經論裡頭不管講多少,抓住綱領,抓住原則,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離這個綱領,不離這個原則,就成功了。經教的通達不是難事,古德講的話是真的不是騙人:「一經通,一切經通。」所以,我們要想通達世出世間法,通達一切經,用什麼方法?一經,祕訣!你們聽我講《玫瑰經》,那是外教的,我能通!我相信到他那裡,我也是很高明的神父,我能講得頭頭是道,叫「觸類旁通」。所以最重要的,是要通一經。什麼程度才通?「契入境界」叫通。這個「契入境界」還是不好懂,把這個經變成自己的,就通了;這個經還是釋迦牟尼佛的,你沒有通。經裡面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思想就通了;經裡面的教訓變成自己的言語行為,我的言行通了;你只要這一樣通了,全都通了。

  李老師過去在台中教學,我非常感激他。這個月二十九號古晉我發起建的報恩念佛堂破土,看看我們同學哪些人喜歡到那裡去參加破土?我是打算二十八號去住一晚上,二十九號破土,三十號回來,住兩個晚上。我建這個念佛堂,報恩念佛堂,我報老師的恩。所以這裡頭有四個堂口,有「章嘉大師紀念堂」;有李炳南,李炳南老居士他的外號叫「雪廬」,他是我的和尚,和尚是親教師,所以那個堂口的名字是「雪廬和尚紀念堂」;「東美先生紀念堂」,再就是我們「韓瑛居士紀念堂」,四個紀念堂。建築是採取旅館的建築,將來經營也是旅館方式經營,但是不收費;住在裡面的人是念佛的,不收費的。但是也要繳一點,伙食費要繳、服務費要繳,因為它跟旅館一樣,早晨起來有人給你疊被子,那個服務人員要給他一點錢,所以服務費、伙食費要繳。住房子的費用不要交,房子我們自己建的,這是報老師的恩,老師那個教學給我們得的利益太大了。

  我在台中十年學五部經,你才曉得怎麼叫「一門深入」。李老師對我特別的關愛,准許我學這麼多,十年學五部經。我第一部學的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二部學的是《佛說阿彌陀經》,第三部學的是《普賢菩薩行願品》,第四部是《金剛經》,第五部是《楞嚴經》;所以《楞嚴經》是我看家的本事,就學這五部。然後整個佛法大小乘經論我統統沒有障礙,我都能講。不但佛教沒有障礙,其他所有宗教經典到我這兒來都沒有障礙,我都能講;而且我有自信,不會比他們的傳教師講得差。所以,你們要想學這個智慧,學這個能力,「一門深入」,我決不會騙你!這是祖祖相傳,決不是欺騙你。

  但是,一定要契入境界。不契入境界,你沒有通。而沒有通最大的障礙,就是自私自利。所以說,我對於這個很重視。一定要放棄自私自利,念念為整個佛法想,為一切苦難眾生想,你就能得到諸佛護念、菩薩加持。不可以為自己,為自己,那是糟透了!為自己,輪迴心!你所作所為,天天在這裡修學佛法、講經說法,你是輪迴心,你幹的還是輪迴業,轉不了境界。我今天晚上兩個小時講的話,雖然是只有一句經文,我們在此地也做一個總結,總結前面所說的這一大段。諸位要多多去想想,認真學習,我相信對大家會有幫助。好,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