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五面第二行,「普令成佛」:
【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
這一首偈,上一次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講完。實在說,這個意義非常之深,特別是生活在現代的環境裡面,我們一定要懂得怎樣去學習。偈頌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我們學佛,特別是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典型。有不少人曾經問過我,讀誦《無量壽經》,不知道從哪裡學起?我們聽了立刻就能夠想到,念佛的同學們,像他這樣的狀況,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很多,絕不只是他一個人。原因在什麼地方?聽經太少了。念經的人多,聽經的人少。念經的人只會念《無量壽經》,不知道怎樣向阿彌陀佛學習。由此可知,經不能不講,不能不學習。唯有詳細的講解,認真學習,我們才能得到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
阿彌陀佛確確實實是世出世間第一大施主,何以說他第一?這都不是我們能夠說的話,這是釋迦牟尼佛讚歎的。在本經裡面世尊的讚歎,就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共同的讚歎。世尊說彌陀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讚歎到極處了。我們在經論裡面也常常看到這樣的句子,一切諸佛如來智慧德相都是平等的,既然平等,為什麼阿彌陀佛又特出,這個道理在哪裡?為什麼是偏讚阿彌陀佛?我們在經論裡面至少看出他有兩個特出的地方。第一個,彌陀這個法門是平等普度一切眾生,這是諸佛如來沒有的。雖然智慧、神通、道力樣樣平等,度眾生的方法不一樣。彌陀用這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平等普度法界一切眾生,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就這麼簡單,就這麼容易,直截穩當。這個很特殊,不容易,平等普度。效果如何?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無比的殊勝!平等成佛,就是我們這一小段末後的兩句:「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這是跟一切諸佛如來不相同的地方,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偏讚彌陀,道理就在此地。今天在此地我們要特別學習的,我們也要效法本師阿彌陀佛,也要作大施主;他是施主裡面第一大施主,我們要向他學習。
『普濟諸窮苦』,前面這四句雖然上一次講過,再多說一遍也不妨礙。「窮苦」指誰?六道眾生個個都窮苦,窮苦的事不相同。有些人缺乏財富,生活艱難,這是物質生活的窮苦;有些人過去生中修的一些福報,這一生雖然得到富貴,依舊迷惑顛倒,智慧不開,他在道業上窮苦。這是說窮苦的不一樣,我們要懂得。富足,我們在三皈依裡面常常念到的,「皈依佛,二足尊」,足是什麼?足是滿足、是圓滿,二是什麼?智慧圓滿,福報圓滿。我們這個世間,普遍的沒有智慧。即使是色界四禪天,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在三界之內富貴到了頂點,他有沒有窮苦?有,煩惱沒有斷,出不了六道輪迴,是他的窮苦。我們不知道,佛菩薩這些聖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實際上世間一些聖賢人,他們都懂得精神生活遠遠超過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貧苦,才是真正的貧苦,物質生活並不是真的窮苦。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就給我們做一個榜樣。在整個僧團裡面,過的是乞食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在我們今天看起來,這樣的生活是窮苦到極處。釋迦牟尼佛有沒有求人來救濟?沒有!生活過得非常自在。這是說明物質的貧乏不算是窮苦,沒有智慧是真正窮苦。再看看中國也不例外,也有好例子。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那個物質生活的貧乏,恐怕跟僧團裡頭差不多。我們在《論語》裡面讀過,《論語》裡面記載顏回的清貧,簞食瓢飲。這種生活要在一般人,沒有智慧的人,他感覺得非常窮苦,但是在顏回,態度完全不一樣。夫子讚歎他,這樣的物質生活,「回也不改其樂」,他樂,樂的是什麼?精神生活充沛,他有智慧。所以從東西方的聖賢教導我們,我們要覺悟,物質的生活之窮苦不是真的窮苦,你要是看穿了,我們講看破了,你還是一樣的自在快樂。沒有智慧是真正窮苦,即使做到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依舊不能脫離窮苦。我們要真正懂得這個道理。
「普濟」,今天說實在話,頭一個要救自己。自己沒有智慧,如果智慧要不開,我們的前途是一片黑暗。這是經上講的長夜,不是無憂惱,多憂惱。「長夜」是指輪迴,輪迴的時間太長太長,佛經上常講,無量劫。過去我們已經經歷無量劫了,未來還是無量劫,這是個事實。誰來救這一些窮苦眾生?只有佛菩薩。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出現在當時的印度?當時印度宗教相當進步,他們懂得修禪定,而且禪定確實有功夫,許許多多人都能夠修得四禪八定,就是出不了三界。我們讀了佛經之後才曉得,四禪八定只有定沒有慧。定是福報,所以能享天福,不能脫離三界。
這一樁事情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都說到,他說這個事,就是講生死大事,「福不能救」,福報再大,也是枉然,解決不了生死問題。所以福不能救,一定要慧才能救。可是人家有這麼好的功夫了,就差那麼一點點,釋迦牟尼佛這就是感,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不是我們普通禱告禱告,那個不管用的,你要真有功夫在,有四禪八定這種功夫,想出三界出不了,這個念頭就是感,佛就來幫助你,出現在世間。這就是說根熟的眾生,幫助他們修行證果。下根的人,證阿羅漢果,超越三界;中根的人,證辟支佛;上根的人,不但超越六道,還超越十法界,作佛去了。這個「佛」,天台大師所說的「分證即佛」,《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就是四十一位真佛,不是假佛。這是諸佛如來「普濟諸窮苦」。
阿彌陀佛稱為大施主,他大在哪裡?大在佛能夠令上、中、下根,平等證得無上的佛果,這個施主真的是大施主,不是普通施主,這就是超越諸佛。我們今天要學阿彌陀佛,要學得像。佛是大施主,我們是大施主的學生,也要像大施主。怎樣才學得像?以往生經論、念佛法門,布施給一切眾生,就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那也就是大施主了。往生經論就是淨宗的五經一論。我們今天為什麼發心專學淨宗經論,專修淨土法門,專弘淨土法門?沒有別的,也是想作大施主而已。如果用其他的法門,《華嚴》也好,《法華》也好,如果不迴向求生淨土,那就跟剛才講的,你能夠幫助眾生,上中下根幫助他證阿羅漢小果,辟支佛中果,菩薩是大果,不能證得究竟圓滿的極果,要懂這個道理。所以《華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才圓滿,如果沒有這一招,《華嚴》就不圓滿。所以古大德說《法華》、《華嚴》,只是《無量壽經》的引導而已。這個話說得好,真正是過來人說的,不是過來人這一句話說不出。我們遇到這個法門,要不肯認真努力修學,豈不可惜!
開經偈上說:「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真的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我們今天遇到了,遇到怎麼樣?不肯真幹,不肯學習,到最後這一生空過了,只是在阿賴耶識裡面,種下一點西方極樂世界的種子。在理論上說,這個種子金剛不壞。到什麼時候成熟?很難講,也許還要過無量劫。為什麼?不一定能夠遇得到,你還要受很多苦難。哪一天能成熟?哪一天真幹,哪一天就成熟。在現前我們看到不少,有很多同修念佛往生,預知時至,走的時候非常安詳,瑞相希有;他真幹,他這一生成功。如果我們存個僥倖心理,「不要緊,我現在還年輕,等到我老的時候再真幹」,你每天看看報紙上那些訃聞,年輕人走的很多,你能夠保證你能活到八十、九十,活到一百歲嗎?三十、四十、五十走的很多很多,所以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覺,要救自己。
佛法幫助一切眾生,四種緣裡面只為一切眾生作增上緣而已,這個要懂得。四個條件本身具備三個,佛菩薩幫助只是一個,叫「增上緣」。我們自己要有「親因緣」,要有「所緣緣」,要有「無間緣」。「親因緣」,種子、佛種;這個種子,就是往生淨土第一個因素。我們有沒有?有,不能說沒有。你聽到《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生歡喜心,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你能夠生敬仰心,表示你有種子,你有善根。為什麼不能成就?雖有善根,雖有種子,種子的力量很薄弱,不強。從什麼地方看出來?你沒有一個強烈的往生欲望,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反過來,你有一個強烈的煩惱的念頭,你的煩惱不能克服,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你這個念頭太濃了,太重了。學教、念佛,這個念頭很薄弱,你這一生成功的希望不大。有沒有救?那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總在遇緣不同」。善導大師這一句話說得好,不是說你沒救,沒救就絕望了,不是這個說法。總在遇緣不同,換句話說,還有救,只要遇緣殊勝。緣是什麼?善知識。
第一個緣,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在哪裡?《無量壽經》就是善知識,這是第一親。天天要念,天天要講;單單念不行,單單念是什麼?不知道怎麼學。天天要講,有一個強烈的欲望,歡喜講經,這個緣殊勝,這個緣好。為什麼?每講一遍,自己的智慧境界向上提升一層,我想每一個講經的同學,都會有這個經驗。天天都在講經,你決定能夠體會到,你一年一年的境界不一樣,這就在進步;一月一月的境界不一樣,你的煩惱習氣逐漸逐漸不必作意去斷它,自自然然就化解了。為什麼?定慧現前。在現代我們一般講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用這個方法非常有效。不肯發心講經、怕講經,難了,這就很難,那你必須用其他的方法。
其他的方法也很多,最重要的,是要你能放下,你能夠捨;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全心全力為別人服務,幫助別人,這樣行。也能夠逐漸逐漸做到煩惱輕、智慧長。總不外乎這兩條路。兩條路都不肯走,那就難了,那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常講的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你就屬於多的那一類。真肯幹,懂得方法,曉得怎麼去幹,決定沒有回頭,決定沒有退縮,這是念佛真正往生少的那幾個人,你就在其中。不肯發心,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你怎麼會有成就?古大德常講,這個法門是易行道。易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易是跟其他法門比較起來容易,其實還是不容易。你不能夠控制煩惱,不能夠降伏煩惱,這個法門就是不需要斷煩惱。你有能力降伏,你有能力控制,你才會有成就。
在四緣裡面,我們有這個根;善導講「緣」,好的緣分,我們所緣緣,這個關係重要。「所緣緣」簡單的說,你所攀緣的這些緣,這些事情。我們對於世間法、出世間法都不攀緣了,統統放下了,只攀緣阿彌陀佛,只攀緣《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這樣就好。除這一部大經、一句萬德洪名之外,統統放下,徹底放下,這個人這一生決定往生,決定一生成就,這叫「所緣緣」,我們要懂得。無量法門專緣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要學講經,每一位同修都可以學講經。現在學講經不難,從前是真難,你沒有一點天分,你沒有辦法,你學不成功的。這個天分是什麼?我們聽老師講經,老師講一個小時,一個小時講下來之後,到第二天我來覆講,我至少可以能夠講五十分鐘。你有這個能力,你才能學講經。聽一個小時,不能講五十分鐘,你不及格,不能學講經。這樣的人太少太少了,不多見。老師不可能給你講第二遍的。現在科技發明了,給我們帶來方便,我們可以錄像,可以錄音,我們可以重複再聽,這個方便太多太多了。我可以把老師講的重複聽一百遍、聽兩百遍,那你還不會講嗎?當然會講。也許人笑話你,「你這是覆講別人的東西,一句也不是你自己的」,沒錯,確實是覆講的。阿難尊者集結經藏,完全覆講釋迦牟尼佛的,沒有一句話是他自己的。再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是覆講古佛如來的,也沒有一句話是自己的。佛祖代代就是這麼樣相傳,我們這樣學習就沒錯。自己的意思來講,你自己是凡夫,迷惑顛倒。決定不能有自己的意思,千萬不要被社會一些人誘惑、動搖。
世出世間大聖人,釋迦牟尼佛是出世間的大聖人,孔老夫子是世間大聖人,他們修學講學的態度,都是「述而不作」,沒有自己的東西,都是傳述古人的。玄奘大師,不僅是中國人讚歎,外國人也讚歎他。他一生的事業,就是述而不作,從事於翻譯的工作。一生留給後世只有一樣東西,他非常簡單,《八識規矩頌》是他做的;玄奘大師沒有作品,只有一部《八識規矩頌》。《八識規矩頌》雖然是他做的,裡面字字句句的意思,全是經論裡頭所講的,沒有一個字是自己意思。自己的作品,還是述而不作。現在人講求創作,很了不起,諸佛如來聽到也佩服。為什麼?諸佛如來沒有創作。一創作就完了,創到三途去了。跟著古人走,走出六道,走出三界,走出十法界,他去作菩薩、作佛去了,這是跟著諸佛菩薩走;跟著那些創作的人走,三惡道去了。我們要仔細觀察利害得失,就不會盲從,就知道我們自己應該要走哪一條道路,永離窮苦。
前面我曾經將佛在經論裡面,教給我們具體修學的方法,跟大家報告過,不再重複。但是今天也有一些新來的同學沒聽到,點到為止。佛給我們講的,一個人一生當中得財富,財富是果報。從哪裡來的?從財布施來的。如果你想發財,你就天天修財布施,你準發財,佛不騙人的。大家都懂得「捨得」。「捨得」這個名詞是佛經上的,捨就是布施,你捨,後面才有得。你捨得多,你得的就多;你捨得少,你得的就少;你不肯捨,你就一無所得。所以你想得財富,你不捨怎麼行?至於你得財富,或者你做生意做買賣,或者你做工,或者你做某一個行業,賺了錢,那一些都是緣,不是因。因,是過去生中你捨的財多,就是你命裡頭有財;不管你幹哪一個行業,行業是緣;有因有緣,果報就現前,你就發財,就這麼回事情。我們要清楚,別人做這個事情發財,我們跟他同樣去做,我們發不了財。他發財,我們賠本,什麼原因?我們命裡頭沒有財,他命裡頭有財,緣相同、因不相同,果報就不一樣。
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所以我常常勉勵我們同學,真正要存心學法布施。在居士林、在淨宗學會想修法布施,這個緣很殊勝。我們這裡的善書,經書、善書,錄像帶、錄音帶、光碟,都是免費贈送的,你常常身上帶一點,遇到有緣的人,你就立刻送給他,你常存這個心,你將來增長智慧。我們每一位同修,你們每一個星期到這邊來聽經,樓下結緣的經書很多,都擺在那裡。每一個人自己不看不要緊,選個兩三本放在你口袋、放在你錢包裡頭,遇到有緣人你就向他布施,將來你會增長智慧。這個緣很殊勝,不必要你到外面去找,不必要你到外面去買,緣殊勝。所以你要懂得,要抓住這個機會,絕不輕易放過這個機會。
第三個「無間緣」,就是幫助一切眾生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個念頭日夜不間斷,這叫「無間緣」,無間緣促成果報快速現前。常修布施。這兩、三年,你們同修應該明顯的覺察到,居士林富起來了。連海外的一些同修法師,今天中國有幾位大法師,年輕的大法師,都是大陸上很有名的道場的住持,到這邊來參觀,都讚歎。往年大陸上這些老和尚,普陀山的妙善法師到這邊來過,九華山的仁德法師來過,茗山法師是每年都會來一次的,他們讚歎居士林是世界第一道場。我們聽了不敢當,這是他們說出來的。由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到他們讚歎居士林的興旺,居士林興旺,旺在哪裡?旺在天天不間斷的修三種布施。
財布施,明天我們要幫助回教籌款,財布施。每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無條件的供齋,財布施。沒有把居士林吃窮,愈吃愈富,你這還不相信嗎?愈施愈多。不施?不施就沒有了,寺廟就冷冷清清的,沒有什麼人來。你們一看、一比較就曉得,愈施愈多。還有一個非常令人佩服的一個現象,居士林每天活動有一千多人,在這個場地活動,沒有聽到一個意見,一團和睦,這個非常希有。這是什麼原因?法布施。居士林上上下下的人都有智慧,所以都沒有爭執,都沒有鬧意見。法布施,每天聽經聞法。講堂不講經,閉路電視裡面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法布施。
無畏布施,不論是居士林的林友,或者是非林友的佛教徒,遇到有困難,居士林這邊知道了,一定會去幫助他,這屬於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果報,健康長壽。李木源居士,你們對他的生活狀況知道不多,他每天睡眠只有兩個小時。他的工作量,大概是一般人的六、七個人的工作量,身體還能夠支得住,還能應付得了,這是無畏布施的果報。普通一個人像他這樣子,一個星期就躺下來了,我跟他談到,我說:「你太累了,需要休息」,「沒有辦法,實實在在找不到時間休息」,這是真的,他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日夜無間斷的在做。我們看到果報現前,修因證果,他的果報我們親眼看到,怎麼能不相信?
世尊在本經裡面,可以說是很多次的教導我們,「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這一句話裡面三種布施圓滿具足。我們要學佛,特別是學阿彌陀佛,你不懂得這個道理怎麼行?你不真幹怎麼能成?布施的意思懂得了,持戒也是布施,持戒是屬於無畏布施。實際上,每一條目裡面,三種布施都圓滿具足,三種裡頭有偏重不一樣。持戒,三種布施裡面,偏重在無畏布施。持戒是守法,守法令人生歡喜心,這就是離開恐怖。你不守法,人家看到你害怕,看到你恐怖;你做事情樣樣都守法,樣樣都守規矩,人家對你安心。你想想看,這就是屬於無畏布施。我們走路,路上看到有一個果皮,譬如香蕉皮,人家不小心一踩到會滑倒,你把它撿起來丟在垃圾桶,屬於無畏布施。路上有一塊石頭,讓人踢到會受傷,你把它撿起丟在路旁,也是屬於無畏布施。我們用我們的勞力去做,這個勞力,身體是內財,屬於財布施;你能夠辨別利害,這是屬於法布施。
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你想想哪一樣不是在修布施?這就叫行菩薩道,樂在其中,人一生過得幸福美滿快樂。為什麼?經典上天天給我們講的,積德累功,我們真的做到了,天天都在做,時時刻刻都在做,都在做利益一切眾生的事情。讚美別人,決定不毀謗別人,你就生活在讚美的世界裡面。惡口毀謗,不但佛的戒律裡面是禁止的,你們去看看《古蘭經》裡面,禁止的;基督教、天主教《聖經》裡面,禁止的。所有一切宗教經典中統統禁止,那就不是好事。
我們在講大經的時候給諸位提醒,不僅是行為要善,念頭更要善。佛在《十善業道經》教導我們:「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世間苦」,我們聽到這一句話,有什麼感觸?如果自己感覺得這個世間很苦,一心一意想脫離,佛這一句話說出來,我們會特別留意。「一切世間」是講六道輪迴,是講十法界。「菩薩有一法」,這個法子妙,妙極了,佛說出來了,就是「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它善法是貫穿的,這個意思是講晝夜不能間斷,晝夜常念善法,你的心就善,一定要培養純善的心。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觀察善法,你的行為善、言行善。善法是什麼?即是十善業道,你看講得多具體。又有一句話非常非常重要的告誡:「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一句話太重要!我們今天縱然是常念思惟觀察善法,還是有不善夾雜在裡面,所以我們的善法修不成功。善法裡頭夾雜不善在裡頭,就修不成功,我們殊勝的果報不能現前。必須要做到決定不夾雜絲毫不善,善因、善緣、善果成就。
有這一種條件,發願求生淨土,必定得生。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有資格了,你是這個世間上善之人。上善就是決定沒有絲毫不善夾雜,這個人是上善,你是西方極樂世界爭取的條件,哪有不往生、不成佛的道理?這一些教誡我們要是永遠記得,常常念著,依教奉行,都是屬於持戒。這是持戒裡頭比什麼都重要,這是圓滿的大戒。只要這一條做到,佛家常講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你全具足了,哪裡要那個戒條一條一條天天去反省,天天去學習?統統都圓滿了,真正抓到了總綱領。
忍辱,《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一切法得成於忍」。大的成就,有大的忍耐;小的成就,有小的忍耐;沒有忍耐,哪來的成就?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常常反省,常常檢點。小事都不肯忍,都要隨順自己的習氣,這種人不會有成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細行不勝枚舉,所以常常講,事事要忍讓。忍讓,頭一個是對自己,其次才對別人;對自己不能忍讓,對別人當然辦不到。精進,是求進步。進步必須要專一,學道所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才能精進。禪定,是自己心裡頭確確實實有主宰,絕不會被外緣所動。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造謠生事的人多,蓄意破壞的人多,諺語裡面常講,「好事多磨」。是一樁好事,利益眾生、利益社會,可是有許許多多嫉妒障礙,不希望你這個事情做成。我們自己要有定力,要有智慧。這個路走不通,還有別的路,我不一定要堅持走這一個路。中國古人所謂,「條條大路通長安」,唐朝的首都是在長安,不一定走這一條路。這一條路走不通,我就拐個彎走那一條路,一定能走到,決定不受人動搖,決定不退轉,要有智慧能夠應變,總要達到自己的目標,斷惡行善,轉迷為悟,求生淨土,自己真有把握。
所以自己要跟自己立約,決定要做善人,不要做惡人;決定要遵守佛菩薩的教誨,對人決定要捨財、要捨法。菩薩道決定是財施、法施。沒有錢,我剛才講了,不需要錢,布施不一定是要用錢的,沒有錢一樣修布施。在這個道場做義工是布施,比用錢來布施功德還要殊勝。為什麼?錢是身外之物,是外財布施;我們在此地做一天義工,是內財布施,內財布施的福報超過外財。剛才我講了,路上有一塊石頭,你把它撿到丟到旁邊,這是內財布施。所以隨時隨處,一切有利於大眾的事情,我們隨手去做,都是修財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全在其中。你肯發心為別人服務,這個發心就是智慧,就是屬於法布施;你的行為,就是財布施;效果,是無畏布施。
所以提到布施,大家第一個就是想到「我沒有錢」,你的想法全錯了,沒有錢的人修,比有錢的人布施還要修得大。為什麼?你的心真誠。有錢的人布施,心未必真誠,他錢太多了,捨一點無所謂,九牛一毛。每天自己賺一點工錢,賺個十幾塊錢,遇到別人有急難完全拿去布施,這個福報不得了!這是把他全部的財物統統獻出來幫助別人。所以我們仔細觀察這個世間,這常說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轉變不空、相續不空、循環不空。在這裡面看到,這一生大富大貴,來生可能變成貧窮;這一生貧窮之人,來生可能變成大富大貴,風水輪流轉。怎麼轉的?這裡頭有因果的道理,都是在於懂得布施。誠心誠意的布施,幫助社會,幫助一切苦難眾生。
我們今天在此地看到許哲,你們大家看到的,她一生修這三種布施,她現在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了。她要不生極樂世界,我判斷她來生是作天王,不是人王。人間富貴對她來講太小了,不是她的果報,她的果報超越太多太多了,來生就作天王。她一生當中財施、法施、無畏施,念念都不忘。《十善業道經》上這一段開示,她完全做到。確實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確實做到不容毫分不善夾雜,她全做到了,這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應當向她學習。
偈頌末後兩句,『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一切布施當中,這個布施是最極究竟,無上的布施。兩句,第一句是因,第二句是果。著重在第一句,如何幫助一切眾生「出生眾善根」?「眾」是多,我們想一想,我們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在哪裡?我們自己的善根沒有發現,我們怎麼能夠幫助別人出生眾善根?這個話就說回來了,度人先度自己,自己度自己度不了,你怎麼能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人家也不肯相信,人家說你是假的。你好意幫助別人,人家倒要問你:「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你有什麼企圖?你目的何在?」這個事情我們遇到太多了,想想為什麼?自己做得不好,讓人家不相信。做一點好事別人還懷疑,可見得自己本身一定要做好,這是佛法常講的,度人一定要先度自己,真的要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然後你勸導別人,人家相信,人家肯接受。
所以自己確確實實要常常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這個「四好」我們提出來很多年了,常常用四好勸人,也用四好勉勵自己。存好心,什麼是好心?真誠心是好心,決定不欺瞞別人;別人欺瞞我可以,我決定不欺瞞別人。別人怕人家知道你的隱私,我們學佛的人不怕。學佛的人什麼?沒有私,無我無私,你還怕什麼?一般人最怕的是錢財,不讓人知道,銀行存款不敢讓人知道。我們銀行存款帳單誰都可以看。我在美國的時候,銀行帳單一寄來的時候,別人就把它拆開了,大家看完了之後才拿給我。很好,大家看看都好,都能安心。為什麼?我的錢大家用,我自己從來沒有用過一分錢,有什麼好隱私的?
真誠重要!對人對事對物一片真誠,我們跟佛菩薩感應;虛偽是跟魔鬼感應,魔鬼都是虛偽的,都是不老實的。我們學佛要從這裡學起,所有一切都是為眾生、為社會,決定沒有絲毫為自己。第二個清淨心是好心,我們要存清淨心,清淨是決定沒有污染。什麼東西污染?自私自利是污染,名聞利養是污染,貪瞋痴慢是污染,要做到決定沒有污染,心清淨。平等心是好心,平等心是決定沒有高下。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對待當時十六大國王,看世尊怎麼接待他的?恭敬,有禮貌。釋迦牟尼佛托缽,遇到乞丐,向乞丐托缽,釋迦牟尼佛對於乞丐的態度,跟對待國王態度沒有兩樣,平等的禮敬。絕對不是看到地位高的富貴人諂媚巴結,看到貧窮下賤的瞧不起他,沒有!佛對於九法界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看待,我們要學習,把這個高下的心改掉,高下心是傲慢。佛何以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觀點不一樣。佛看一切眾生看法性,這就講完全看人家美好的一面,「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從這裡看。佛性是至善,沒有比這個更善,佛的善心從這兒來的。我們凡夫看什麼?著相,相就不好了。凡夫專看別人的缺點,專說別人的壞話,那自己是什麼?自己是壞心,惡心,這是我們比不上佛菩薩的。
如果我們跟佛菩薩學習,也能像佛菩薩一樣,見一切眾生的法性,我們心就平等。造極惡重罪墮地獄的眾生,他還是有佛性,他的佛性還是至善的。他為什麼會造惡業,為什麼會墮落?一念迷惑,這可以原諒的。人是個好人,好像喝酒喝醉,鬧酒瘋,做了很多錯事情,酒醉了,原諒他吧!現在判刑,對酒醉的都判刑判得輕,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他是迷惑顛倒,非常可憐,《無量壽經》上佛講得好:「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他做錯事情造作罪業,不要怪他,他很可憐,沒有人教導他。我們也要有佛陀這一種慈悲心看待一切眾生。縱然毀謗我們,侮辱我們,陷害我們的生命,無所謂,他很可憐,他愚痴,他本性還是好的。害我生命,那有什麼關係?害我生命,是叫我早一點往生,對我來講是好事情,不是壞事情。我們的修學決定有成就,自己要有這個功夫,要有這個把握。
往生的條件,就是對於淨宗堅決的信心,堅定的願望。蕅益大師說得很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決定在功夫的淺深。有真信切願。諸位要知道,真信切願你有沒有?「我有!我真信,我切願」,一天到晚還幹壞事情,假的不是真的。真信切願的人決定不會做一點惡事,不會起一個惡念,他是真信切願,真相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至善,真願意往生,我真想學習阿彌陀佛,這個願才是真的。發願又不肯學,這個願假的。
真正發願想往生,《彌陀經》上講的字字句句你都明瞭,你都做到,都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這個人才叫真信切願。否則的話,口皮上說的真信切願,事實全是假的,你還在作惡,你還是以不善的心對人,以不善的行為對人,你錯了!你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他也搞弘法利生,也做佛教的事業做得不少,不錯,來生到哪裡去?阿修羅道去了,去享這個福去了,很冤枉!阿修羅道雖然有著大福報,福盡了多半都是墮阿鼻地獄。為什麼?他的瞋恨嫉妒心太重了。福報大,他造極重的惡業;福報小,你瞋恨嫉妒,你害不了幾個人。那個福報大的不得了,像二次大戰的希特勒還得了!那就是阿修羅,福報大,極重的瞋恨心。他在一生當中殺多少人,害多少人?墮阿鼻地獄,修羅的果報。為什麼要選擇這個道路?
這樣我們才知道存好心的重要。正覺心、慈悲心。正覺心不迷,覺而不迷;慈悲心,這是根本,前面四個真誠、清淨、平等、正覺落實在慈悲,慈悲裡才表現出來。慈悲是無條件的愛心,愛護一切眾生。這個眾生行善,愛護他;作惡,還是愛護他。不能說他作善我愛他,他作惡我不愛他,你的心不平等,你的心不清淨,你前面這四條都沒有了。所以諸佛如來大慈大悲,沒有分別,沒有等級的,這是我們要學的。「存好心」要存這五種心。
「說好話」,佛經裡面告訴我們,不妄語是好話;不兩舌是好話,兩舌是挑撥是非;不惡口,不要去罵人,不要去侮辱人,這是好話;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人,我們要遵守。「行好事」,什麼是好事?經上教給我們布施是好事,持戒是好事,忍辱是好事,一直到般若,六波羅蜜是好事。佛教導我們與一切大眾相處、接觸的時候,四攝法是好事: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大乘法裡面常講的四攝六度,我們天天要行這個好事。「做好人」,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是好人,時時刻刻要想著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夠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如果不能給大家做好樣子,這就不可以做,不可以起心動念,不可以言語造作,這是我們講的「四好」。這是善根,才能夠出生眾善根,在佛家裡面通常講世法的善根,無貪、無瞋、無痴,三善根,世間一切善法都從這三個根裡頭生出來的。出世法裡面的善根只有一條,勇猛精進。
在現前這個時代裡,諸位都知道災難很多,太多太多了。大家要學佛,必須要斷惡修善,必須要轉迷為悟,一定要做個好人。好人從哪裡做起?我講得很多,從夫妻做起。要知道這個地球、這個社會就好像我們一個身體,家庭就好像我們身上一個細胞。夫妻不和,這個細胞壞了。如果這個身上壞的細胞多,這人就活不了。人活不了,就是許多宗教裡面講的世界末日,世界的危機就現前,末日就出現了。每一個家庭夫婦都和好,這細胞健全,世界不會有末日的。所以你要曉得夫妻好合關係是多麼大,不僅僅是你家裡頭傳宗接代,你關係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所以夫婦是道義的結合,不是感情,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懂這個道理,你覺悟了,破迷開悟。
夫妻為什麼不好?離婚率為什麼這麼多?你只看到這個社會離婚率多,這個國家快要亡了,就好像看一個人,這個人身上的細胞,許多細胞都壞了,這人快要死了。這一個社會裡面離婚率超過百分之五十,準死無疑。我們中國古人講,「家不家,則國不國」,這不是開玩笑,不是兒戲的事情。由此可知,輕易離婚的夫妻,兩個人都會墮地獄,我的判斷。你要問為什麼?他危害社會,危害世界和平,這個罪多重!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其要離婚,不如不結婚。你在結婚之前,我常說雙方都看對方的好處,覺得很可愛;一結婚之後,雙方看對方的缺點,麻煩大了。就是這一念之間,所以佛菩薩教我們永遠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你要是能夠記住這一句,你們夫妻好合,白頭偕老。為什麼?只看別人的好處,不看對方的缺點,就沒事了。就在這一念之間,這一念覺悟,永遠好合下去,說相忍相讓,那個多餘的,哪有這回事情?他就是這一念轉不過來,叫迷惑顛倒。
佛經上講的迷,迷在哪裡?顛倒在哪裡?你要知道顛倒在哪裡,迷在什麼地方。夫妻這是最密切的關係。擴大到家庭,為什麼這個家裡面最明顯的婆媳不和,妯娌不和,原因在哪裡?都是一個道理,專看別人的缺點,不看別人的優點,所以他才不和。再擴大到你的親戚朋友,你的同學同事,如果都能遵守佛的教誨,你想想看這個世界多美好!不是做不到,許哲做到了。許哲在此地告訴我們,她一生當中,一百歲了,沒有討厭過任何一個人,她看人都是善人,都是好事。那一天李木源居士問她:「如果妳看到有惡人、不好的事情,妳怎麼看法?」她說:「我看惡人惡事,就好像在馬路上走路,看到來來往往人一樣,一個也記不得,沒有放在心上」,這個比喻好。你們每天在馬路上走來走去,馬路上來來去去的人你記得誰?他們在旁邊講話,你也聽到它,你記得哪一句話?一句都沒有記到。這比喻好,非常好。就是一切人的惡心、惡言、惡行,統統不要放在心上,若無其事,你的心多清淨,你的心多善良。清淨心、善良的心是你的本性,是佛心,你怎麼會不成佛?為什麼自己要作踐自己,把人家的長處好處忘得乾乾淨淨,專門記人家壞地方?專門看人家的惡念、惡行,變成自己一身的罪惡,養成自己的惡心,關鍵都在這一念之間。
我們今天明白了,真的明白了,徹底明白了,最低限度要跟著許哲的步子走。不想往生極樂世界,剛才說了,來生也去作天王了,得大福報。不可以作踐自己,不可以把自己往三途裡頭去送,那是世間真正的愚痴人。所以我們學四好,要學六度四攝,這就真正能「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這一句話還要把我們所有的善根善行,迴向求生淨土,就能成就菩提果;這個菩提果,是無上菩提種,究竟圓滿的佛果,一生成就。
這是一個特別法門,我們一定是仰仗阿彌陀佛。我們自己這樣修,自己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一生當中成無上道。我們有義務,我們有使命,幫助一切大眾,希望他們也在這一生當中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這是我們的義務,是我們的本分。至於他聽不聽,肯不肯照做,是他的事情,不是我們的事情。我們必須誠誠懇懇介紹給他,這一份禮物送給他,他接不接受,自己怎樣去受用,是他的事情,我們的心盡到了,這才叫真正學佛,真正是把這部經裡面的義理落實在我們生活上了。不僅僅彌陀是大施主,普濟諸窮苦我們也學到了。首先感謝阿彌陀佛,救濟我們的窮苦,我們現在脫離貧窮,逐漸逐漸富有起來了。富有起來要幫助其他貧窮人,不要忘記別的貧窮人。只顧自己享福,那個享福不長久的;永遠照顧貧窮人,幫助貧窮人,這個福報是永恆的,永遠享受不盡。好,今天我們就講到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