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一起跟我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零一頁,第六行看起,「所被根機」。我們看註解,從註解這裡看起:

  「前明本經廣收萬類,普被三根。今當更明,萬類之內,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誰是當機」。前面「方便力用」說過,《佛說大乘無量壽經》確確實實是廣收萬類。男女老少、賢愚不肖,這是講的人類;不但是人類,它還包括了十法界,上自聲聞、緣覺、菩薩,下面到地獄眾生,人人都有分。三根,上中下三根,上根是菩薩,中根是聲聞、緣覺,下根是六道眾生。這一段要更加給我們說明,這萬類之內如何是器,根器,三根當中,什麼人最當機。

  下面念老告訴我們,「根器有是器與非器之別,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把佛法比喻作甘露,這些人是非器。《疏鈔》說,蓮池大師的,「前三非器」,哪三種?不相信的人,不願意往生極樂世界,不肯念佛,這三種是非器;反過來那都是器。器與非器是比喻,器是個器皿,譬如一個茶碗,這個茶碗沒有損壞,很好用,這是個器具;如果這個茶碗有漏洞、有破碎,我們盛上茶水它就漏掉了,這叫非器。用這個比喻,這個法門適合於什麼樣的人。不相信的,對他不起作用,阿彌陀佛再慈悲,也沒有辦法接引他到極樂世界去,他不相信。另外一種,他雖然相信有極樂世界,不想去,這個世界挺好,值得他留戀,他不願意去,這也不能得利益。第三種,他也信,他也想去,但是他不能念佛,懈怠懶散,這也不行。反過來,具足有信、有願、又肯念佛,那這個全是淨宗的根器。

  我們繼續看下面,這是念老給我們註解的,我們看老人的開示。「信」,信什麼?要「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常常在一起學習,蕅益大師講六種信,第一個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什麼?相信自己本來是佛,這個很重要。中國、印度傳統文化裡頭跟西方世界完全不一樣,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中國人從小,母親培養兒女的信心,相信什麼?相信人性本善,把這個意思寫在童蒙課本第一句,《三字經》上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為什麼?中國傳統教育是聖賢教育,性本善就是聖人。性本善就是佛陀,所以佛法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要相信,為什麼?你相信你才能成佛,學佛能成佛,學儒能成聖,學道能成神仙,你沒有信心怎麼行?念老在此地也說得很好,要相信生佛不二,生是眾生,佛是佛陀,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這個意思更深了,為什麼?我們同一個本性,本性本善,那就是佛。我們今天,我們今天本性本善不見了,迷了,現在變成什麼?變成習性,習性不善,就是眾生。可是一定要知道,習性跟本性是一個性,只是一個是悟一個是迷,自性覺悟了就是佛,自性迷惑了就是眾生。並不是兩個性,是一個性,這個很重要。

  下面引用的是淨土法門理論的依據,就是這兩句話,淨土根據的道理,《觀經》上說的這兩句。「是心是佛」,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真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的真心本來是佛,現在想作佛,跟是心是佛相應,當然能成就。我們現前,我們現前是心是佛沒錯,但是我們是心沒有作佛。我們在十法界裡頭人法界,那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人。作人,人是什麼?在中國,古聖先賢跟我們講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人。這四科我們把它合起來,那就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具足這十二個字,這是人,現在所說的有道德的人。

  中國老祖宗用這個教化後代,我相信不止一萬年。有文字到現在,文字是黃帝時候發明的,大概是四千五百年。沒有文字不能說沒有文化,不能說沒有教育,古人的教育既簡單扼要,不麻煩,好記,你才能做到,不繁雜。你看五倫,教導我們人與人什麼關係,很重要,關係要搞不清楚,社會就亂了。今天社會動亂,為什麼會亂?關係搞不清楚,沒有人教,沒有人講。五倫第一個父子的關係,「父子有親」,現在沒人講了,「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人的關係。古時候從小就教,小孩從小就看見,看見這個世間每一個人都懂得。他看見了、他聽到了、他學會了,所以古時候教學不難。現在教學非常困難,為什麼?人沒有這個概念,也沒聽人講過,你要給他說,他沒有見到過,從小到大沒看見過。

  所以今天,很多做父母的告訴我,孩子很難教,很多學校老師跟我說,學生很難教,這今天的社會。我生活在抗戰時期,小學、中學,從來沒有聽說過兒女難教,沒聽說過,說學生難教也沒聽說過。我們在學校讀書,小學、中學,個個都知道尊師重道,哪有不敬老師的學生?很少聽說;哪有不孝父母的兒女?也很少聽到。這些事情抗戰勝利之後,大概十年,戰後的十年社會秩序亂了,這些事情發生了。特別是科學技術發展到,每個家庭裡頭有電視、有電腦、有電動玩具,完了,問題突現了。為什麼?家裡小孩誰教他?電視教他,網路教他,電動玩具教他。電視、網路所播放的都是殺盜淫妄,小孩從小就學會了,他一出生,眼睛一張開,就看到電視。

  三年,中國古人講的,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這叫紮根教育。古時候這個三年母親最辛苦,母親要把孩子看好,因為中國古人知道,小孩一出生就非常聰明,不要以為他不懂事,那你就看錯了。他一出生他就在學習,他在看,專心看、注意看,他在聽,他所接觸到的慢慢就都學會了。因此所有負面的、與倫理道德相悖的,決定不能讓嬰兒看到,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這叫什麼?叫紮根教育,他所看到的全是正面的。夫妻在房間裡頭,小孩睜著眼睛,夫妻要彬彬有禮,要互相尊重,為什麼?讓孩子看這個。夫妻互相擁抱,決定不能讓小孩看到。

  正面的表演給他看,父母孝順他的父母,讓孩子看到,他將來就學會孝順父母。父母跟他伯叔在一起的時候,讓他學到悌道,他將來懂得如何跟兄弟姐妹相處,要把長幼有序表演出來。讓他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都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把這個根深深的紮下去。《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不是念給小孩聽的,也不是教小孩去念去背的,不是的,都是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到了,表演給孩子看。孩子雖然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他全看會了,全看懂了,記在心裡。雖然小小的年紀,三歲、四歲,你看他言談舉止,就像個小大人一樣。不但他懂得,他學會了,表現在生活,表現在遊戲,表現在處事待人接物,那怎麼不好教?太好教了。

  所以,到五、六歲就送他上學了,家學,古時候大家族有私塾,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請一個塾師(老師)來教,老師怎麼教?老師要把仁義道德做出來給學生看。你看,三歲之前是看父母的,父母做樣子給他看;一入學之後,老師做樣子給他看,老師最重要的身教。要把這個孩子帶大,帶到多大?十三、四歲,十三、四歲很懂事了。天賦高的,聰明才智我們一般講上根人,十八、九歲就考中進士。考中進士、考中舉人,他就有資格當縣市長。民國初年還有一個,應該是在抗戰初期,我是以後在台灣遇到的,他學佛了,常常來聽我講經,他十九歲當縣長。那個時候抗戰時期,蔣介石先生是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長,是指揮全體作戰的,對日本抗戰的統帥。有一天走他這個縣裡面經過,聽說這個縣長十九歲,孩子嘛,要去看看,到底他行不行。以後見了面,一看確實,湖南人,湖南才子,以後就把他帶在身邊做祕書。姓張,叫張陵,晚年學佛就跟我很熟。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十九歲當縣長,現在這些人都不在了。

  所以今天講到信心,真難,誰都沒法子,只好說佛度有緣人,真正肯信,有緣,沒有緣的不能度,他不相信。學佛真難,真不容易,我自己是個過來人,很清楚。年輕的時候不相信,誰介紹給我都枉然,不能接受。介紹的人說老實話他自己也講不清楚,也是一知半解,碰到我們這種性格,一定是打破沙鍋問到底,問到他最後沒辦法,不歡而散。我二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學佛,這個教授是我們心目當中最佩服的人、最敬仰的人,這個很重要,尊師重道。我跟他學哲學,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我學習不是在學校,是在他家裡,每個星期天兩個小時,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我們一個老師一個學生。

  這部哲學概論分成五個單元,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從這個地方入佛門,是把佛經當作哲學來看待,真的是研究哲學。方老師告訴我,「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世界上哲學的最高峰」,我都沒聽說過,沒人跟我講過,「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都是他告訴我的。所以我以後出家,穿了出家衣服去看他,他一看到我:你真幹了?我說老師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我要。非常贊成,你這個路子走對了。我學佛以後出家,沒有一個人贊成,都說我學迷了,迷得太過分,怎麼出家去當和尚去了!這都是由於對佛法不了解、不認識,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這到底怎麼回事情。一般人都把佛教看成宗教,我們心目當中不是宗教,它是什麼?釋迦牟尼佛的教育。

  佛教,我一出家向中國佛教會建議,把佛教當中加兩個字進去,「佛陀教育」,大家就不至於產生誤會了。佛教會當時有人贊成,也有人不贊成,不了了之。可是我自己用佛陀教育,我在台灣有個基金會,「佛陀教育基金會」;我在香港成立這個機構,「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我都加兩個字進去,佛陀教育,加兩個字,以免發生誤會。釋迦牟尼佛真的是教育家,不是假的,三十歲開悟,所謂開悟就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不是老師講給他聽的,自己明白了。為什麼自己會明白?大乘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是什麼?是自性。中國人不是說嗎,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本善裡面包括智慧、德能、相好,全是自己心性裡頭有的。所以,佛不叫我們到外面去找,外面沒有東西,一切要向內心去求。

  所以佛法,佛學稱為內學,佛經稱為內典,它向內,它不向外。怎麼求?它有三個層次,方法三個層次,叫戒定慧,持戒、得定、開智慧。慧從哪裡來的?慧從清淨心來的。心清淨生智慧,心染污生煩惱;心平等生智慧,心雜亂生煩惱。持戒幫助我們得定,就是幫助我們回歸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平等是真心,染污雜亂是妄心,這個一定要知道。妄心生煩惱造罪業,真心生智慧積功德,不一樣,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教學的理念,這中國古人都採取了,真好,真有道理。佛教到中國來,它的教學理念跟方法,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修學走戒定慧的道路,所以戒定慧稱為三學。

  信願行是淨土宗修學必須具備的條件。一定要相信要肯定是心是佛,信、願、持名就是是心作佛。「眾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所以信為道元功德母,是大道的根源,這信心。中國人講信,五常裡頭,仁義禮智信,信是五常最下面的一個信德,沒有信,上面全沒有了。仁義禮智信,信好比蓋五層大樓,這第一層;智是第二層,智是理智,不是感情用事;禮是第三層;義是第四層;仁是最高的一層,仁者愛人。最下面是信,信沒有了全沒有了,可見這個字重要。

  下面講第二個條件,「願」,什麼叫願?「厭離娑婆,欣慕極樂」。對於我們娑婆世界,住在這個地方時間久了,無量劫了,生死輪迴,苦不堪言,現在覺悟了,不想在這個地方住,希望早一天離開。認識了極樂世界,對極樂世界生起歡喜、仰慕的心,心心念念想著極樂世界,想親近阿彌陀佛,想親近那些諸上善人,密宗所謂大成就者。在極樂世界大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他們會幫助我們,會提拔我們,在極樂世界修行,很容易就成功了。下面一個比喻說,「如子憶母,必欲往生」。對待阿彌陀佛就像小孩想母親一樣,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慈母,我們常常想念。必欲往生,必定要到極樂世界去。「行謂:從願起行」,著重在「一向專念,無有間斷」。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叫一向專念。

  「以上三事,號為資糧」,像旅行,一定要帶一點錢,還要帶糧食。古時候,有錢有時候買不到糧食,必須要帶糧食出遠門。現在科技發達,交通便捷,到處有飯店、有旅館,所以不需要帶糧食,帶錢就夠了。從前抗戰期間,出門旅行都要帶一袋米,為什麼?有時候小村鎮裡頭沒有旅社,也沒有飯店,你怎麼辦?我們看到,海賢法師說,他媽媽要回老家,他陪他媽媽一道回去,還帶個小鍋,為什麼?走路上要煮飯,得有鍋。找幾塊石頭堆個小灶,他就可以生火,像我們做野餐一樣,他得有工具,要帶個小鍋。這些事情,我們在抗戰期間必須要具備的,旅行要帶火柴,要帶個小鍋,這些餐具都要帶著,到時候找不到。說以上三事號為資糧,「資糧欠缺,便難前進」。信願行三個具足,「缺一不可,如鼎三足,缺一便傾」,傾就倒下來了,「缺足之鼎」,這個鼎站不住,這叫「非器」。

  「《疏鈔》復云」,蓮池大師的《疏鈔》,「又復世人,雖行眾善,於彼佛土,無信行願,亦名非器」。這個行眾善特別是指佛門的佛弟子,修學其他的宗派,對淨宗沒有信願行,都不能成就。末後這一條說得好,「雖有諸過,於彼佛土,有信行願,亦名為器」,這一句重要。造作罪孽,這個罪孽哪怕是五逆十惡,五逆十惡是最嚴重的罪過,是無間地獄的罪業,怎麼樣?他對於淨宗法門,他肯信、他想去、他能念這一句佛號,他的往生條件統統具足,決定得生。這個例子太多了,《往生傳》裡頭最明顯的就是宋朝瑩珂法師,他給我們表法。他是個出家人,破戒、犯齋,寺廟裡面沒有人尊重他,沒有人瞧得起他。這個人有個長處,這個長處就是救了他的,他相信因果報應。自己常常想到自己的行業、造作,知道自己死了以後一定是無間地獄,想到地獄他就害怕。求教於同學,向同學請教,有沒有方法能救他,讓他不墮地獄?就有一個同學送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每看一個人念佛往生,他都深受感動,流淚、慚愧。這本書念完之後,他就下定決心,念佛求生淨土,你看看,他有信、有願、有行。

  念了幾天?三天三夜。由於他真誠,這三天三夜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真誠、清淨、恭敬心,具足這三個心,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壽命,十年之後,你壽命終了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瑩珂在這個剎那之間,中國古人所說「福至心靈」,人福報現前,忽然聰明了,他向阿彌陀佛要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他跟阿彌陀佛講,我的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誘惑,十年不知道要做多少罪過,不要了。阿彌陀佛接受了,告訴他,三天之後來接引你。我們想,為什麼阿彌陀佛不當時帶他往生?如果當時帶他往生,我們永遠不知道這個事情。一般人認為,瑩珂關著門念了佛,怎麼就死在房間裡了?沒人知道。留這三天,他有時間,把他經過的事情向大家報告,大家感到驚訝,不相信,好在時間很短,三天之後看你往不往生。到第三天,他請大家念佛送他往生,大家當然歡喜,好事情,我們送你往生。念到大概一刻鐘,他就告訴大眾,他看見了,阿彌陀佛來接引他,跟大眾告別,他走了,真走了。

  這樁事情寫在《往生傳》裡頭,寫在《淨土聖賢錄》裡面,度多少人!當時大家看到的,對念佛往生能不生起信心嗎?造作罪業不怕,只要肯懺悔、肯回頭,佛大慈大悲,一樣接引你。遺傳到現在,宋朝到現在七、八百年,這七、八百年當中,讀他這一段的公案多少人!所以,阿彌陀佛留三天的時間讓他普度眾生,利益無邊,這功德太大了,我們今天都受他影響。我們讀了蓮池大師《疏鈔》裡頭這段開示,知道,雖有諸過,有了過失、造了罪業不怕,只要我們有信、有願、有行,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再看下面這一段,我們看念老的原文,就是解。「論機,則有當機與不當機之別。三根之中」,上中下三根,「誰最當機,古說不一,今當明究」,明是明瞭、明白,究是來研究,到底哪一種。「蓋以世尊五時說法」,都是隨機而說的,「隨機設教,應病與藥」。所以佛經稱為契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五時說法」,參考資料裡頭有,在一百六十二頁,這一段的文很長,我們概要的說一說。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開悟之後他就到鹿野苑,為陪同他、照顧他的五個族人,這五個都是他的親戚。他出家了,他的父親淨飯大王不放心,派了五個人跟他一起照顧他,這就是五比丘。到鹿野苑見到這五個人,為他們說四諦,當中憍陳如尊者第一個開悟,證阿羅漢果。所以你看,有講經、有聽經、有修行、有證果,這叫什麼?正法。如果有講經、有聽經、有修行,沒有人證果,這叫像法。有講經、有聽經,沒有人修行,沒有人證果,這叫末法。在這個地方我們明顯看到正法時期,釋迦牟尼佛在世,以及釋迦牟尼佛滅度第一個一千年,都是正法。真有證須陀洹,有證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現在沒有了。

  佛滅度到今年,我們中國古來的祖師大德所記載的是三千零四十一年,二千五百多年是外國人講的。我們知道,古時候中國人對歷史非常重視。全世界每個國家都不重視歷史,只有中國有完整的二十五史,上面從三皇五帝,一直到現在世世代代沒有中斷過,有寫歷史的人。歷史是經驗教訓,裡面所記載的無非是因果報應,善有善果、惡有惡報,給我們後人做借鏡,哪些事不能做,做了後頭有不善的果報;哪些事情應當做,後面有大福報。所以中國人特別重視經,經是真理,史是教訓,從歷史裡頭汲取教訓,改造我們現前的命運,幫助我們解決眼前的困境、難題。

  佛說法分五個時期,第一個時期華嚴,我們暫時不說,為什麼?《華嚴》在定中說的,沒人看見。哪些人是聽眾?法身菩薩,也就是說明心見性的人,才有這種神通、能力進入釋迦牟尼佛定中聞法,凡夫之人沒分。凡夫從哪裡開始?從鹿野苑。也就是說,鹿野苑說《阿含》,叫阿含時,在鹿野苑裡面說的。講了多久?十二年。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不容易,先辦小學,從紮根下手。我們現在一般小學是六年,佛陀的小學是十二年。十二年之後接著辦中學,叫方等時,八年。方等是阿含向上提升,預備進入大學,方等好比是中學,是大學的預科,八年。換句話說,佛陀教育的基礎是二十年。我們現在學校裡的基礎教育,小學跟中學加起來十二年,釋迦牟尼佛是二十年,才給你講真的,什麼真的?宇宙萬法的真相。

  這種真相現在什麼人學的?哲學家、科學家。他們深入研究的宇宙的奧祕,譬如說宇宙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宇宙,宇宙是怎樣發生的。現在科學家說大爆炸,大爆炸講不通。在天文觀察是有這個現象,這個現象不是大爆炸,這個現象是什麼?看到宇宙不斷在膨脹,十方許多星球、星系以非常高的速度往外太空去伸展。這好像是爆炸的相,但是這不是事實。那這個膨脹的是怎麼回事情?記住,佛經上有句話說得很明白,「一切法從心想生」,那就是宇宙不是從大爆炸的,是從心想生。心想生為什麼會有膨脹的這個現象?現在我們想想,人的欲望、人的貪瞋痴慢是不是在膨脹?我們想到,因為這些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業在膨脹,這就是說境隨心轉,宇宙大環境跟著我們心裡面欲望膨脹,它也顯出膨脹的相;我們要收斂,它也就收斂的相,這境隨心轉。佛經裡頭高等哲學、高等科學,我們科學、哲學解決不了的問題,都在大乘經教裡頭,不可思議!

  佛教的大學辦多久?二十二年。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前面二十年紮根,真正要講真話了,告訴你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般若時,般若是二十二年,釋迦牟尼佛主要是講這個。般若是智慧,是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你迷了,佛用了二十年的時間,把這個迷關突破,才可以開啟這門功課,這門功課就是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主要要教的。所以佛法主修的是智慧,不是別的,它怎麼是迷信?不是迷信,不是宗教,宗教是屬於神學。這是開發自己本性裡面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諸佛所證證這個,菩薩所修的修這個,我們所希望得到的就是這個。

  最後法華涅槃時,那好比是研究所,八年。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公開宣布,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換句話說,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過去說的方便話,說一闡提沒有善根的人不能作佛,佛在前面說過;現在給你說真的,一闡提有佛性,他也能成佛,這才叫圓滿。沒有一個眾生不能成佛,真正平等,真正說到了究竟圓滿。

  我們接下去看,「一般而論,則大乘經典,菩薩眾當機」,菩薩學習的,「小乘典籍,二乘當機」,聲聞、緣覺,就是阿羅漢跟辟支佛,非常適合這種人。「唯此淨土,奇特殊妙,獨標一格。古有諸說,下標三例」,唯獨淨土法門非常特殊。佛在經教裡頭有說,「為說當機,微妙之法」,哪些人當機?我們這一類的人當機,我們這一類人真正得受用。那就是釋迦牟尼佛往後末法,我們今天講九千年,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過去了。正法的意義前面說過,有講經的,佛弟子們講經,有聽經的、有依教修行的、有證果的,佛滅後一千年還有人證須陀洹果,這叫正法。正法過去,第二個一千年,有修行的,沒證果的了,這叫像法。像法一千年過去之後,後頭一萬年,這一萬年當中沒有證果的了,有說法的、有聽法的,沒有修行的。

  現在真的,現在修行人跟古時候人相比不算修行人。不要跟別人,我們跟來佛寺這三個人相比,我們就不算修行人。什麼才叫修行?這一句佛號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不間斷,無時無刻不在念佛,他念佛不中斷,除了睡眠,醒過來之後佛號就恢復了。諦閑老和尚教鍋漏匠,就教他一句佛號,告訴他一直念下去,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不分晝夜,什麼時候疲倦了就去躺一會,醒過來了趕緊接著念。三年不中斷,他站著往生了。統統都是預知時至,怎麼知道的?佛來告訴他的,往生的人,沒有一個不見佛的。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要相信。現前是你沒有往生之前,你往生的功夫成就了,阿彌陀佛現身來告訴你,你什麼時候該去了他來迎接你,你自己清清楚楚。

  有些人把這個信息告訴他的親朋好友,來送他往生,有些人一句話不說,不告訴人,為什麼?怕干擾。告訴人的我們見過,不告訴人的,我們見過的比告訴人的多。我見過好幾個,都是不告訴別人,他們自己連同參道友都不告訴,免得人擾亂,臨終最怕擾亂正念。海賢老和尚往生,前幾天有人跟他講,你往生告訴我,我來幫你助念,送往生。他怎麼說?靠助念的未必是真的。話說得很有道理!所以助念往生真有問題,本來可以往生的,一助念往生不了,又去搞六道輪迴。所以他不要人助念,他選擇是晚上,大家睡著了,他走了。第二天早晨來一看走了,真走了,往生自自然然走的,沒有絲毫痛苦,沒有生病。

  往生的當天,他是晚上走的,白天還幹一天活,在來佛寺的菜園翻土、拔草、澆水,忙到天黑。有人看到老和尚在菜園,跟老和尚說天晚了,可以收工了。他回答怎麼說?他說還有一點點,我做完了我就不做了。沒有想到當天晚上走了。第二天大家知道了,想想昨天說的話,話中有話,「我還有一點點,做完了我就不做了」,他走了。話裡頭有話,只是聽的人粗心大意,沒想到。再回想,他往生前十幾二十天,有些事情不是他生活當中常規,不合常規。看看他的同修,老同參,很久沒見面了去看看,那都是什麼?見最後一面,他也不告訴人。陪他去的,大概老和尚出門到哪去都找他作伴,有一個居士常常跟在老和尚身邊,老和尚只對他一個人說。看完老朋友離開,路上說:我以後不再來了。他說為什麼不再來?「老佛爺要帶我往生了」,透露個消息。老佛爺哪一天來?什麼時候帶你往生?他不說。所以,一些老朋友、老同修都想去看看,這是老和尚一生不常見的事情。

  所以回想起來,早就曉得什麼時候走,只等待表法,因為老佛爺叫他表法。等什麼表法?就等那本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我們大家都知道老和尚不認識字,絕對不會看書。有同修帶一本書到廟裡去,他問什麼書?告訴這個書名,他一聽到非常歡喜,好像是心裡頭常常念著想要的寶貝,多少年都沒有信息,忽然寶貝現前,那樣的歡喜,從來沒有看到過老和尚這麼歡喜。趕緊把他喜歡的衣袍找出來穿在身上,叫大家:你們替我照一張照片,我手上拿著這個書。這就說明了,老佛爺叫他表法,表什麼法?就是表這個法。表這個法,為現在淨宗學人證明三樁事情。第一樁,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沒錯,真經,字字句句都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沒有改變一個字。第二樁事情,證明黃念祖老居士用了六年的時間會集成一部註解,《無量壽經》的註解,確確實實是《無量壽經》第一註,最好的註解。裡面引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著作,可以放心,不是假的,是正法不是邪法。第三個,證明我們這些依照這部經修行的同修沒有走錯路,這是往生極樂世界的菩提大道、快速通道,決定一生往生不退成佛。表這三個法,他的任務圓滿了,阿彌陀佛帶他走了。

  我們淨宗同學對這樁事情放心了,不要再疑惑,不必再去議論,信願持名,一向專念就好。記住,老和尚一生沒有讀過一部經,沒有聽過一部經,就一句佛號,九十二年沒有改變過,沒有中斷過,真正是從初發心到圓滿菩提就一句名號。如果你要懷疑經是假的靠不住,那麼你就學老和尚,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到底,就成功。這個經真的也好、假的也好,你們自己去爭,我不參與任何一邊,我只念我的阿彌陀佛。海賢老和尚就是我的老師,就是我的榜樣,我跟他學習決定不錯,這就成就了。

  下面有三個例子,第一個,「上輩往生,唯是菩薩」。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上輩往生,唯是菩薩。本經明三輩往生,每輩再分三品,則同於《觀經》中之九品。唐善導大師以前之古德諸師,謂往生極樂上品上生者,是四地至七地已來菩薩」,換句話說,他不是凡人。極樂世界三輩九品,上輩凡夫沒有分,上品上生要四地到七地。「上中品是初地至四地已來菩薩」,已來就是以下,初地到四地,上中品。「上下品是大乘種性以上至初地已來菩薩」。換句話說,上輩三品是菩薩往生,不是凡夫,而且在菩薩地位很高,都登地了。「中品上生是小乘三果」。「若如是解」,要像他們這種說法,「則九品之中,上品唯是菩薩聖眾所生,中上品是小聖所生,從上上至中上四品凡夫絕分」,沒分。這是古德說的。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本為凡夫,兼為聖人」,我們看註解,看念老的原文。「善導大師」,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唐朝時候人,他所著的《觀經四帖疏》,《觀無量壽經》的註解,名叫《四帖疏》,「破前說曰」,他不贊成古大德所說的。他說,「如來說此十六觀法,但為常沒眾生,不干大小聖也」。這句話的意思,下面念老講,「意謂佛說《觀經》中之九品往生,祇為沉溺之眾生」,沉溺是六道輪迴,專為六道輪迴眾生而說的,「而非專為菩薩與阿羅漢也」。不是專為菩薩,也不是專為阿羅漢,是專為六道眾生而說的,怎麼能夠說六道眾生沒有分?

  又說:「又看此《觀經》定善及三輩上下文義」,這要細心去看,「總是佛去世後」,釋迦牟尼佛滅度了,不在我們人間了,「五濁凡夫」,現在稱這個世界叫五濁,名符其實。六十年前,我們讀經說五濁惡世,我常常想著,世尊說話為什麼說得過分了?雖然有染著,這個濁就是染污,雖然有染污,並不很嚴重。可是六十年之後的今天,整個地球的染污確實非常嚴重,甚至於科學家為我們提出警告,這個警告是二十年前講的。他說我們的地球,環境染污要得不到改善,這個地球五十年之後,已經過了二十年,還有三十年,地球不適合人類居住。為什麼?到那個時候,不但是動物受染污,陸地、海水海洋都受染污,會變成什麼?土地染污了,這個麻煩。現在正是土壤染污,你種出來的糧食變性了;水染污了,水裡頭有毒,不能飲用,怎麼辦?空氣染污了,呼吸都帶著有病毒,現在是真的不是假的。霧霾是空氣染污,不是小地區,大面積,從飛機上往下看,一片看不到,濃霧當中。不像三十年前,我坐飛機往下看,下面青山綠水,地球的面貌很美。現在飛到高空去看,一片雲霧,雲遮住,看不到了。飛機飛到雲下面,離地面很接近了。

  佛說的這些話,今天我們讀到了,我們佩服到五體投地,佛在三千年前就把現在的社會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們怎麼辦?佛指出我們一條道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不是我們厭離地球,是地球上這些嚴重的染污,五濁惡世,逼迫著我們不能再居住了;不是我們想離開,不能居住了。那怎麼辦?這就要換環境。哪個環境最好?釋迦牟尼佛慈悲,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人人有分,只要肯去,條件很簡單,真信、真願、肯念這一句佛號,你決定得生。今天我們仔細去觀察、去思惟,只有這一條路,除這條路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好走,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決定不能放鬆。善導大師說得太好了,把這個疑惑給我們解除了,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是專為十方佛剎六道裡頭罪苦眾生,是為這個建立的,對於大聖、小聖,附帶的,主目標是度我們。我們得放心,要感恩,要抓住這個機會,認真努力,萬緣放下,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就對了。

  又說,你看《觀經》定善及三輩上下文義,總是佛去世後,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這句話說得好,我們遇緣不相同,「致令九品差別」。遇緣差別在哪裡?「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他們遇的緣好,遇到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造作惡業的。「復云」,又說,「今以一一出文顯證,欲使今時善惡凡夫同霑九品,生信無疑,乘佛願力,悉得生也」。這幾句話都是善導大師說的,說今以一一文顯證,這個文在《四帖疏》裡頭,就是《觀無量壽經》的註解。為我們證明,他說的話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古人所說的沒有根據,是他們自己以為上上品是四地到七地,上中品是初地到四地,上下品是大乘種性到初地,中品上生,中上品是小乘三果,這個沒有根據。我們要記住祖師的教誨。

  善導大師對淨宗影響非常大,特別是日本、韓國。唐朝那個時候,到中國來留學的出家人,絕大多數都是善導的學生,其次是天台智者大師的學生,修學其他宗派的人不多。我們今天到日本都能看見,許許多多淨宗寺廟都有善導大師的造像,泥塑木雕的、彩畫的,你都能看到,在中國看不到,在日本看到,日本人對祖師非常尊敬。孝親的狀況我們不太清楚,但是對老師的尊敬我們看到了,非常值得人尊敬。善導大師教導我們,淨宗真正主要教化的對象,就是今時善惡凡夫。唐朝時候說今時,今天我們還是今時,它超越空間、超越時間。善惡凡夫同霑九品,三輩九品我們全有分。善導講得好,上品三人遇到的是大心凡夫,中品三人遇到是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到造作惡業的凡夫。

  「又於《行卷偈》前,開示大無量壽經之機」,就是淨宗的大本,《無量壽經》誰是當機?也就是佛陀教化主要的對象叫當機,是哪些人?「則一切善惡大小凡愚」。這把我們現代人統統包括盡了,不是善人就是惡人,不是大乘根性就是小乘,凡夫愚痴沒有智慧,全是淨宗教化的對象。「大師之說,上契聖心,下洽群機」,就是一切大眾根性,「實大有功於淨土,故中日諸師多宗此說」,中國、日本修淨土的同學們,統統都遵守善導大師所說。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