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大家好。前面我們學到十大願王,前面七願是普賢菩薩的本願,後面三願都是迴向,把我們自己學習的功德迴向給菩提。這迴向就是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這個功德要落實到哪裡去,這個就是迴向的本意。第一個,我們不求世間名聞利養、不求榮華富貴、不求殊勝的享受,都不求,求什麼?求菩提。菩提是智慧,我們的學習唯一的一個目標是提升自己的智慧,這就是常隨佛學,這是迴向菩提。為什麼?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佛跟眾生有什麼不一樣?剋實而論就是迷悟不一樣。佛是徹底覺悟、究竟覺悟、圓滿的覺悟,覺悟才能得大自在。為什麼?所有一切煩惱都是從迷惑來的,智慧一開,不迷惑了,所有的煩惱都化解。實在煩惱不是真的,完全是虛幻的,是我們迷惑顛倒變現出來的現象,它不是真的。我們不迷惑、不顛倒,這個現象就沒有了。就真的,古人這個比喻好,說「夢裡明明有六趣」,就是煩惱,「覺後空空無大千」。覺是什麼?醒過來了。菩提就是醒過來了,智慧開了,醒過來了,是一個意思。
六道凡夫都在夢中,十法界也不例外,也在夢中,六道是夢中之夢中,兩重夢,醒過來之後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人生在世不能不覺悟,覺悟才是第一樁大事。佛為一大事出現於世,這個大事就是覺悟,也就是幫助我們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這個超越不是真有六道,也不是真有十法界,我們自己想想都有作夢的經驗,夢醒過來這叫超越,是這麼個意思。醒過來之後再去找夢境,找不到了,永遠找不到。但是諸佛菩薩,這個菩薩是法身菩薩,眾生還在作夢,佛菩薩醒過來了,能不能去幫助還在作夢的眾生?行,能。末後這三個迴向有「恆順眾生」,下面這一條,佛菩薩有能力幫助在夢的夢中,也就是說他有能力到他夢中去幫助他。眾生在夢中是迷惑的,把夢境當真的,佛菩薩在夢中他是清楚的,他是明瞭的,他一絲毫不迷,他知道他在夢中幹什麼,是為了幫助有緣眾生。什麼叫有緣?他跟這尊佛有緣,跟這尊菩薩有緣,過去生中曾經在一起結的這個緣分。所以他能相信他的話,他能接受,他能夠依教奉行,於是他也會開智慧、也會超越。這種緣分出現了,佛菩薩肯定去幫助他。這正是大乘教裡所說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佛菩薩也來度他,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裡頭一個眾生這樣的微小,他不會忘記嗎?不會疏忽嗎?一絲毫都不會疏忽,為什麼?見性的人證得法身。什麼叫法身?遍法界虛空界跟他是一體,這叫法身。所以,一切芸芸眾生沒有離開法界,無論他在什麼地方,極其微細的念頭,佛菩薩全知道。像現在電腦網路一樣,他沒有脫離這個網路。這個網路,大乘教稱之為法界,或者稱之為法身。法身跟法界一個意思,法身的意思更親切,是我一身,是我一體,任何一個部位痛癢,我都能找得到,不會找錯。哪個地方痛癢,我們手會去摸摸它,幫助它。這個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能。來幫助他用什麼方法?方法沒有一定,佛無有定法可說,沒有一定;現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佛菩薩來了突然在你面前,或者是在外面不知道,推開門一看他就現前,他走出門外你再去找不見了,沒有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他來幫助你,讓你明白、覺悟、回頭,他就走了,這樁事情辦了。
古今中外,只要我們留意細心觀察,真的他就在面前。雖然現身,雖然說法,雖然幫助眾生,像釋迦牟尼佛到這個世界上來示現八相成道,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緣盡了他離開。雖然離開,影響力還存在這個世間,這叫法運,有正法、有像法、有末法。每一尊佛菩薩的法運不一樣,但是都可以分為正法、像法、末法,時間長短不相同。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這論其影響,時間一萬二千年,空間影響這個地球。我們眾生的感官當中如是。實際上呢?實際上不止,因為有我們看不見的空間維次也受影響,那就是經上講的六道三界,三界六道眾生統統受影響。佛陀在人道示現,六道統統受影響,有緣眾生在這個期間當中,統統可以得度。我們對這些理與事不能說是透徹究竟明瞭,我們沒做到,我們知道幾分,知道一個大概。雖不究竟,已經非常可貴,問題端在我們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如果這三樁事情統統具足,我們脫離六道十法界的緣就成熟了,這真正是稀有難逢的緣分。能掌握住,能相信不懷疑,能真幹,特別是這個法門,念佛往生淨土的法門,沒有一個不成就。這個法門叫做當生成就的法門,成就就是作佛,成佛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真的作佛,真成佛了。
你想不想成佛?世間上的人不想。為什麼不想?成佛有什麼意思,坐在那個地方老不動,叫人家磕頭作揖,他說這是迷信。以為成佛就是泥塑木雕那個佛,變成那樣子,這是完全對佛法誤會、不了解。要知道佛的意思是智慧,成佛就是成就圓滿的智慧,成就究竟的智慧,這個東西不能不要。不成佛就是個迷惑顛倒的眾生,成佛是大徹大悟的眾生,不但自己的事情完全明瞭,我的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的過去現在未來,我也全部知道,這叫成佛。成佛,換句話說,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叫成佛。我們想想,這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要不要?我們想不想?想,我們要。要就真幹,《無量壽經》就是教我們幹這個事情,教我們成佛的。
海賢老和尚,把成佛這樁事情做出來給我們看,《無量壽經》上點點滴滴他全做到了。所以他那個光碟,我跟大家介紹,我說這個光碟是《大乘無量壽經》的總結,《大乘無量壽經》的作證轉。經是如來的示轉,註解是菩薩的勸轉,你看示轉、勸轉、作證轉,三轉法輪,海賢是作證轉。我們受益者,我們統統遇到了,賢老和尚這一證明,我們所有的疑惑都斷了。斷了之後怎麼辦?真幹,跟他一樣的真幹,跟他一樣的成就,這是個榜樣。成就,最明顯的成就,生死自在。住在這個世間是表法的,就是作證轉,把經裡面的道理參透了,經裡面的教訓完全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阿彌陀佛活在這個世間,遇到他那些事情就像他那種處理。一生遇到再苦再難的事情,不怨天不尤人,一句阿彌陀佛順利自在通過。別人看他苦,他自己快樂,他沒有感觸。為什麼?別人有感觸是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老和尚為什麼自在?他沒有分別執著,他沒有起心動念。這才叫做常隨佛學,佛如是,釋迦牟尼佛早年給我們做出榜樣。
海賢法師在現前這個時代,給我們做出好樣子。我們要過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你細心去觀察他,他的幸福快樂從哪來的。怎麼知道他幸福快樂?我們從親近他的人,跟他常常接觸的人,老和尚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都是笑咪咪的,這個笑容就是顯示幸福快樂。沒有幸福,沒有快樂,愁眉苦臉,他怎麼笑得出來?無論有人沒有人,他都是滿面笑容。一生沒有發過脾氣,沒有怨恨過任何一個人。收電費的打了他兩個耳光,他沒有生氣,錢趕快付給他。旁邊人看不慣,想找這個收電費的去理論。他說不必了,學佛度量要大,要能包容,趁著這個機會跟大家講佛法,講忍辱波羅蜜。所以他過得幸福,他過得快樂。關鍵就是念頭要正,沒有邪念,沒有偏見,正知正見,正心正行,三皈五戒、十善、三學、六度、六和,這就是佛。我們統統做到了,這叫常隨佛學。這些東西沒有做到,沒有跟佛學,跟佛學了一些皮毛常識,自己完全得不到受用,每天過的是凡夫迷茫痛苦的生活。
淨宗求往生需要多長的時間?我們在《往生傳》、在《淨土聖賢錄》,甚至於在眼前學佛同學當中,你細心觀察,真正自在往生那是真的,助念往生未必是真的。自在往生是真的,無需要人助念,說走就走了。細心觀察這些往生的人,他們日常生活,他們言談舉止,取得往生大概都是三年。那老和尚有多少個三年?他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他的成功祕訣沒有別的,師父也不是凡人,看到他的根性。怎麼看法?《彌陀經》上給我們標明了,看他的善根、福德、因緣,這三個條件具足了;再看他自己本身,他也具足三個條件,老實、聽話、真幹。這一合行了,就教他六個字,他決定成功,他沒有葛藤。這種人真正是大善根、大福德,不需要麻煩,他信得真,他的願切。所以他念佛,我相信他在二十幾歲功夫就成熟了,往生極樂世界沒問題,他想去佛就會來接引他。找這種條件的人難,真不容易!這種人一生決定成佛,在大乘教裡這叫上上根人。老師要去找個學生,到哪裡去找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具足老實、聽話、真幹,到哪裡去找?
修行的方法就是一句佛號,不能中斷。這句佛號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諦閑法師教他的徒弟鍋漏匠,就這個方法。鍋漏匠三年成就,不可思議,老和尚讚歎。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想想,老和尚在二十幾歲的時候,他有沒有見到佛?萬緣放下,心裡只有一句佛號,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怎麼會不見佛?他修行的方法就是憶佛念佛,憶是想,天天想阿彌陀佛,他不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什麼樣他不知道,他沒有聽過經、沒有念過經,所以他不會想極樂世界,他想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可能就見到極樂世界。像慧遠大師一樣,慧遠大師在世,三次見到極樂世界,第四次是往生。三次見到沒有告訴任何一個人,見如不見,不把它放在心上,心上還是一句佛號。最後第四次見到了,看到劉遺民這些人,就是自己蓮社先往生的人,都在阿彌陀佛的身邊一起來接引他,他才告訴大家,佛來迎接我,我要往生了。這個時候才跟大家說,這個境界過去見過三次。
我們想像一下,賢公老和尚念佛九十二年,決定不止三次,我的估計應該是十次以上,他不說。他往生的時候說出來了,因為有人問他,有沒有見到佛?佛來接我,告訴大家,佛跟他說了,這幾天來接我。他連日期都不告訴人,為什麼?告訴人怕人障礙,怕人家來送往生,要來給你助念,要找麻煩。所以不說,只說這幾天,沒有說確定時間。這天機不可洩漏,走了之後你們再處理。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不但要學,要跟進。他這個樣子,我們能不能做得到?能,肯定能。他沒有障礙,我們只要把障礙放下,我們就能。一切放下,起心動念為別人想,不為自己想,自己沒事。利益,幫助正法久住,幫助眾生能聽到正法。什麼是正法?念阿彌陀佛是正法。阿彌陀佛是難信之法,千言萬語天天勸導,我相信會有幾個人聽懂、聽明白了。這些人都不在我眼前,所以我講得很起勁。如果講到沒有人聽、沒有人學的時候,不幹了,不講了。我這個方法好,不在面前,我又沒有看到。真有成就,不多。劉素雲居士昨天離開了,那是一個。聽我講經,不認識,聽了十年,搞清楚了,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我們這才遇到見了面。這個不能不靠網路,網路、衛星有這個效果。
真正發心,完全向老和尚學習,我們希望有這種小道場,確實自己耕種,自己生活,有幾畝田地,收成能夠維持生活,足夠了。在現代這個社會,這個方法是最殊勝的方法,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只求往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我們在澳洲建了一個道場,澳洲土地便宜。今年出家同學大家發心,很好,想學戒律,禮請果清律師到那邊去講戒一個月。我當然要去參加,我就這麼一個道場,持戒念佛。我去大概也住一個月,我會勸這些出家人學習農耕。我們買了很大面積的土地,現在是請農民耕種,我們要向農民學習自己耕種,請他們協助,請他們來教我們,因為那邊是機械化的耕種,合中國的面積大概有一萬畝,都是農地,種糧食、種水果、種蔬菜。海賢老和尚完全靠自己的體力,我們在國外面積大,我們用機械化耕種。耕種不礙念佛,把念佛落實在工作上,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待人接物,這叫常隨佛學。
第九,「恆順眾生」。特別在這個時代,眾生對很多問題看錯了、想錯了、做錯了,怎麼隨順?還是要隨順,不能不隨順。要學賢老和尚,你看他怎麼隨順的,母親八十多歲了,在家裡他的兄弟姐妹沒有辦法照顧,老和尚把她接到來佛寺來供養。來佛寺修行就是一句佛號,他媽媽在來佛寺也不例外,也是一句佛號。往生的時候到了,他媽媽知道,別人不知道,連海賢老和尚也不知道,只是他媽媽提出個要求,要回老家,不住這廟了。賢公老和尚再三勸請她也不聽,堅持要回老家。賢老是個孝子,送他媽媽回老家。回到老家之後,有一天她很高興,親自下廚房包水餃,包了很多,把女兒找回來,姪女找回來,這些家裡的親人,她請客,大家到家裡來吃水餃。吃完之後,她在旁邊椅子上一坐,雙腿一盤,歡歡喜喜告訴大家,「我走了」,真走了。她回到老家就知道她哪一天走,這是什麼?都跟阿彌陀佛見過面,跟阿彌陀佛約定好了時間地點表演給大家看。走得多自在、多瀟灑,不要人助念。
賢公的師弟海慶老和尚,留了肉身下來,也是自在走的。到他自己,還是自在走的。你看看,個個都這麼大自在。賢公老和尚交代得最清楚,老佛爺(就是阿彌陀佛)告訴我這幾天他會來接我,確切日期他不說,就說這幾天要來接我。最後一次的表法就是手捧著這本書,這本書他也沒聽說過,人家把這本書送給他,他問這書是什麼書?人家就說《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一聽非常歡喜,高興!你看旁邊那個居士形容:好像常常想著的寶貝,寶貝忽然到手了,那麼歡喜。馬上穿袍搭衣,那個袈裟是他最心愛的袈裟,他說「我穿上這個衣,你們大家來給我照相」,主動要求的。這表最後的一個法,三天之後他就走了。臨走的前一天,從早到晚在菜地裡頭鋤草、澆水、幹活,一整天沒休息。有人看到老和尚工作時間這麼長,勸他休息,老和尚說:「快了,我做好了,我就休息了」。這叫話中有話,當時聽沒有覺得,到第二天他走了才想到,老和尚工作是最後一次的工作。他說:「我做,做完了我就不做了」。真的,做完他往生了。往生在晚上,念佛從來不敲引磬的,這一天晚上念佛敲引磬。半夜什麼時候走的沒有人知道,燈是點燃的,到第二天早晨人家去看他,走了,已經走了,自在,不需要人助念。老和尚念佛往生,這叫標準往生,我們一定要達到這個標準。達到標準唯一的祕訣就是放下,什麼都放下,對這個世間毫無留戀,你才能走得這麼自在。有一樁事情放不下就是麻煩。助念未必能往生,因為助念受到人干擾,我們今天講每個人的波度不一樣,受到這個電磁波的干擾。沒有人來,自己走的,什麼干擾都沒有,佛來接引跟佛走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身體不要去操心,天天還要牽掛著身體,這也不能往生。身體怎麼?不要了,佛力加持。
老和尚雖然是一生,他是農田裡面工作,非常勤快,勞作一生,沒有休息,有足夠的運動量,早晚還拜佛。我們一切放下,一心念佛,勞動是需要的,應該要做。不會,學習,小面積的種菜這個應該沒有問題,除草、翻土、澆水,這個都不難。念佛,經行念佛最好,經行是散步,一步一聲佛號。我在早年講經,那個時候四十多歲,有個老居士也是很熟,他是個將軍退休了,住在鄉下,他早晨起來很早,四、五點鐘就起來。他告訴我,他到外面,外面是農田,田地上,他就在田裡面繞佛,每天大概好幾個小時。他走三萬步,一步念一聲佛號,就是三萬聲佛號三萬步,大概要三個小時。身體很健康,那個時候八十多歲,看不出衰老的樣子,他每天就是三萬步,三萬聲佛號。這些都是念佛的好榜樣。
我們在這個時代順著眾生,眾生多半都是爭名奪利,佛門弟子也不例外,我們讓他,不跟他發生衝突,他所要的我們不要,我們要的他不要,就跟賢公老和尚一樣。賢公老和尚要的,沒有一個人想要,住在鄉村裡頭,很小的一個小廟,那個廟沒人要,沒有香火,生活全靠自己的勞作。不但自己自給自足,而且還能幫助貧困的人家,他種了一百多畝地,小廟只有四個人,吃不了那麼多,分送給這一個村莊,這一個小鎮貧苦的人家,這行菩薩道。一生他沒有做過經懺佛事,他連早晚兩堂功課都是一句佛號,沒有經咒。一生這麼單純,真正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九十二年累積無量真實功德,所以這個老人早證得念佛三昧,大徹大悟。他什麼都知道,什麼都不說,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都不說。別人向他請教養生之道,一百一十二歲不要人照顧,生活自理,每天還有這麼大的工作量,體力不輸給年輕人,奇蹟!有個張居士向他請教養生之道,他教給人家兩句話,「嚴持戒律,老實念佛」。持戒是養身,念佛是養心,心清淨,身規規矩矩,沒有惡言,沒有惡行,身體怎麼會不健康?說得一點都不錯。所以對眾生要順他,錯的,錯的也得隨順他,他錯,我不錯就好了,不用批評。現在這個時代,講求的是民主自由開放,講求人權,父母都不能管兒女,侵犯人權,老師不能管學生,講人權,這有什麼法子?恆順眾生,把自己做好,自己做出榜樣給別人看,讓別人自己看,自己去想。
最後,「普皆迴向」。功德迴向哪裡?迴向給法界,迴向給法身,我所修的、我所幹的功德,法界一切眾生同成佛道,不是為我自己一個,我成就,希望人人都成就。為什麼?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末後這一句最重要意思在此地,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同一個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完全是一體,這個心量多大。普賢十願,遍法界虛空界每一個眾生都在裡頭,一個都不漏,這是佛的本願。這十願我們細心去觀察,海賢老和尚有沒有做到?一條都不缺,每一條他都做到了。所以嚴持戒律,他的戒律很簡單,就是三皈五戒、十善、三學、六度、普賢十願,統統做到,統統落實。這個人是真正的菩薩,不必講求那些形式,重實質不重形式,賢老和尚完全是實質。他的功課一句佛號,晝夜不停,念念相續,除這一句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真正是標準的彌陀弟子。
下面我們看一一九,「易行道」。在六十九頁最後一句,易行道。八萬四千細行是難行道,這個法門是易行道。這裡文字不多,從《三藏法數》裡頭節錄下來的,「謂憑信佛語,修行念佛三昧,求生淨土。復乘阿彌陀佛願力攝持,決定往生,故名易行道。」括弧,「梵語阿彌陀,華言無量壽。」易行道裡頭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信心。大勢至菩薩是修念佛法門成就的,他走的是易行道,他教給我們,經文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教給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是心裡頭有,念是出聲音念,念佛、憶佛是一體。換句話說,開口念很好,默念也行,是一不是二。千萬不要錯會意思,開口念功德大,大聲功德更大,小聲功德就小,有這麼一個說法,這個說法沒有根據的。老和尚,我們看這一生的行誼,他每天有大聲念,念幾句,念大概十分鐘,以後就小聲念,而心裡面默念的時間是最長,甚至於在工作,農田裡面工作,佛號沒有中斷,無論幹什麼事情,心裡頭都在念佛。這真正易行道。
最重要的,「憑信佛語」。佛教給我們念佛成佛,這個不是假的,我們要相信佛語。在本經裡頭,「大士神光品」裡面末後一段,佛特別指我們現前這個時代,如果遇到急難恐怖,一心歸命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加持你,就能把你的災難恐怖化解。我們要相信,不相信不行。這一章經文,賢老和尚也給我們作證了。他沒有出家之前,十八歲,他二十歲出家的,腿上長了個毒瘡,非常嚴重。他的母親給他求醫都沒有效,醫藥無效,他自己感悟,想到這是業障病、冤孽病,所謂良藥難醫冤孽病,所以不求醫生,不用醫藥,一心專念觀世音菩薩,求菩薩救苦救難。念了一個多月,這個瘡就好了,自己就好了,所以他對於佛菩薩的話愈來愈相信,沒有絲毫懷疑。這就是說為什麼阿彌陀佛要他住世表法,他具足這些條件,他真信,他真願,聽話、老實、真幹。佛找這種人行,叫他怎麼做,他真做;一般人不肯,陽奉陰違,那個沒用處。所以老和尚的壽命,我的體會是阿彌陀佛把他延長的,延長讓他繼續表法。在這個大時代裡頭,許許多多人已經不相信佛法,必須做出這個樣子,讓大家看到能感動,這種無法想像、不可思議的境界擺在你面前看你能不能相信。所以信、清淨信比什麼都重要,不能有絲毫懷疑。
「修行念佛三昧」,目標是得三昧,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亂,以這個為目標。一心不亂得不到沒有關係,功夫成片就能往生,這才叫真的易行道。功夫成片,老和尚給我們示現的就是功夫成片。一天到晚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沒有把阿彌陀佛忘掉,這就叫成片。我們一般人念佛,念一念忘掉了,不成片,想起來,接著再念。這個在佛法叫失念,念失掉了,不知不覺的失掉,妄想起來了。老和尚沒有這個現象,二六時中只有佛號,沒有妄想夾雜在其中,這叫功夫成片。這個一般人可以做得到,所以首先要認識,老和尚常講:「這世間什麼都是假的」。這句話什麼意思?看破。什麼都是假的你才肯放下,你把它當作真的就不肯放下。肯放下,一切為眾生不為自己,為自己,這三餐飯、身上穿的幾件保暖的衣服,這是為自己。有個小地方可以遮蔽風雨,來佛寺幾間破舊的房屋,農村裡頭的小廟,真正修行的人夠了,無需要再增減,心安理得。老和尚一生沒有外頭化過緣,我把廟重新整修一下,沒有。那個廟是需要整修,我們看到的樣子。能遮蔽風雨就可以了,知足常樂,往生到極樂世界。
「復乘」,前面是你真正發心真幹,就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你會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會接引你往生。如果見到佛的時候,佛說還有多少壽命、多少年,可以不要,不要,馬上就去。海賢老和尚這個機會不止一次,見佛。佛為什麼選他表法?為什麼不選我們選他?他真幹,真聽話、真幹;我們不聽話,我們不肯真幹,自己意見很多,妄想雜念很多,表不出。真幹幹什麼?我們前面所說的,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行願,就把這些做出來,就叫真幹;你沒有做出來,不是真幹。往生到極樂世界是花報,在極樂世界跟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老師,證得無上菩提那是果報。真正是易行道!人人都能往生,人人都能成佛,為什麼不幹?這個機會,彭際清居士說得好,「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我們遇到了。稀有難逢,不是常常能遇到的,多麼幸運!過去生中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今天才遇得到。遇到不認真學習多可惜,下一次再遇到又要經過無量劫,不是來生後世就遇到,不可能的事情。決定往生,決定成佛。
同學們還有沒有問題?
主持人:請在網路上的法師和老師們,需要發言的請舉手。
主持人:彌陀村的老師。
老法師:好。
學生:尊敬的師父老人家,阿彌陀佛,向您老求教。剛才您老教導,就是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最好能夠自己耕種,自己來勞動。我們聽到有的同修講,現在國內有一些佛學院,在裡面修學的四眾弟子,尤其是出家眾,他們的供養很豐盛,每頓飯要六、七個菜,而且每位出家師都有一個侍者,每個月還會收到很多信眾的供養,有紅包,手裡的零花錢,每個月都要花大概有一千多塊錢左右。我們想求教師父,像這樣的教學方法,和您老所說的這種耕讀的生活,聽上去是矛盾的,哪一種能夠教出來真正的高僧大德、善知識?感恩師父。
老法師:歷代的高僧大德怎麼出來的?不錯,是有好老師,老師教你只是指示方向,指示一個目標,路是要靠自己走的。所以一個好老師一生真正教出來的好學生不多。以我們台中李老師這個例子來看,這是最近的,真正是一個好老師,對學生真是苦口婆心,學生不肯學沒法子,不能勉強,所以真正成就的人不多。由此可知,真正成就的人決定具足這六個字,就是老實、聽話、真幹。遇到有這樣的人,這是大材,這是大根器,應該要好好的照顧他、幫助他。照顧他決定不是優裕的生活,為什麼?我們想想世尊在入滅之前,為什麼交代後世弟子要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兩句話很簡單,它太重要了!不能持戒,不能吃苦,怎麼會能成就?我們今天在香港這個地方不是道場,我們沒有道場。大家來過的都知道,只是十幾個念佛的同學,每個人在此地買一棟房子,我們住在一起,十幾個人住在一起,彼此互相照顧。我們學習經教,也就是在這裡建一個攝影棚。我們的心定下來,每天讀經、念佛跟同學們做分享,希望慢慢提升我們的境界。
我們看了海賢老和尚這個光碟非常受感動,我們自嘆不如。他有這麼好的修學環境,還有個小廟,我們連個小廟都沒有。流浪一輩子,不能再流浪了,為什麼?再流浪不能成就了,往生沒有把握。我也是感謝佛菩薩,佛菩薩給我安排,在香港有個老同修把他自己在農村裡居住的小房子供養給我,讓我有個地方好自修,你們都看見過的,我就準備在這個地方念佛求往生。我要學老和尚一切放下,今年五月份聯合國的活動,我不參加了,往後這些大的活動,國內、國外我統統不參加。老和尚那個做法是正確的,心裡沒有雜念、沒有妄想,真正做出榜樣來,度很多眾生。海賢老和尚的榜樣感動我,我能往生是他度的,他這個表法讓我看到,信心堅定,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真正能做到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三條裡頭不懷疑最難,讓我們看到,真正體會到,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我們自己不能像他這樣的往生,這就對不起他。
真正發心,就要發心吃苦,要發心持戒。戒律不要多,不要去學戒,去找律藏,那個太麻煩,只要把淨業三福、六和敬、戒定慧三學,那是佛門教學最高指導原則。學習經教那個戒是什麼?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戒,學習經教的戒;方法,就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都是屬於戒,戒就是這幾句,你就能成就。一生專門搞一部經,十年之後你就是這一部經的專家。如果我們十年,就這一部《無量壽經》,這一部註解、一句佛號,十年之後我們還在這個世間,就是阿彌陀佛再來,活的《無量壽經》。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切經雖然通我不講,我就講這一部,學《金剛經》的專講《金剛經》,學《普門品》的專講《普門品》,會變成一個時代的權威。學校裡開課我可以去教,我教什麼?教《無量壽經》,我不教別的。因為現在有幾個漢學院,漢學院裡面學的東西是儒釋道,所以出家人可以在裡面學。至少漢學院裡有三個學系,有佛學系、儒學系、道學系,我們可以到那邊去學一個科目。教學,我也是主張一門深入,不管是學儒、學道、學佛,十年學一部經,不要搞多。一部通了,部部都通,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然後讓大家去省思。
教學的理念跟方法,現代跟古時候不同,不是小的不同,很大的差距。但是古人這個方法能叫學生開智慧,叫他得三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以這個為目標;現在教學是求知識不求開悟,學得愈多愈好,廣學多聞。這東西方教學的理念跟方法不一樣,我們來做實驗,看看古時候這個方法在今天能不能起作用。如果不用實驗的方法,現在人不能接受,對它總是懷疑。科學講求的是證據,你拿證據來。我一門深入有證據,不相信你來問問,你提出問題,我都能給你解答。這是什麼?這是智慧。東方古人的教學,無一不是講求悟性,學生要有悟性,沒有悟性的不教。佛法,你看,佛菩薩教的開示,學生要能悟入,他不能悟入不就白教了嗎?絕不是記問之學。記問之學在原始儒家都不贊成,《論語》裡頭就有,「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不記問要什麼?開悟。儒也講悟性,也講開悟,道也講開悟。這講開悟是佛帶頭,佛法傳到中國,把戒定慧三學這個方法帶到中國來,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所以古人常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中國傳統共同的思想;「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所以老師教學生很有趣味,老師教學生,只要教他把這個書念得一個字沒有念錯,句子沒有念錯,句讀沒有念錯,督促學生讀多少遍,不講意思的,不講的,就是叫他讀,看著他讀,每天讀足一百遍,甚至兩百遍,教他讀誦,教他讀書千遍。讀了幾年,他的妄想、雜念沒有了,他就會開悟,不定什麼時候碰到,他就有悟處。悟處,他就會把這個意思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連老師都佩服。是怎麼開悟的?讀書千遍,是用讀書的方法修定,書會背那是副作用,它不是主目的,不是叫你背的,是用這個方法把雜念念掉、把妄想念掉,清淨心念出來,平等心念出來,就會開悟。所以他主張其義自見,不是老師傳給你的,是你自己悟到的。所以很多學生成就超過老師,這就是中國人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師會教的,不是把東西灌輸給你,不是的,是老師會教,教你開悟,你開悟了,很可能超過老師。
中國古老這套方法現在失傳了,我們要把它找回來。從誰做起?從我們自己做起。這些道理我早年就知道,也是緣不足,最大的麻煩就是居住沒有定所。我佩服果清法師,果清法師出家他有個定所,師父真管他,師父往生之後,這個廟就交給他,他有地方辦道。我不行,我搞流浪,一生流浪。流浪完全看緣分,這個地方同修臉色變了,我就得走了,他歡喜的時候我能住,他不高興我就得走路,到處流浪過了一輩子,八十五歲才有個小茅蓬。所以有這個小茅蓬,我現在想來想去,我要長住在這裡,我要一門深入,就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一切都放下。我沒有一百畝耕地,大概有十畝菜園,我要學種菜,這也是運動,至少蔬菜、水果可以自給自足,糧食大家送我一點就夠了。我們這個地方人,住眾,我就想到釋迦牟尼佛五比丘,鹿野苑五比丘,我也想五個人,五個男眾我們出家在一起,我們勞動,我們工作,我們萬緣放下,每天學習《無量壽經》,點點滴滴我們提出來研究討論。
十年之後如果有緣,專講《無量壽經》。到哪裡去講?到學校去講,到漢學院去講。馬來西亞有漢學院,香港也準備成立一個漢學院,印尼回教大學有漢學院,都可以到那邊去教學。我們這個課程,這一門課程一年,頂多兩年,不會超過兩年,像我們現在每天兩個小時講經,兩個小時研究討論,大概就要兩年,很好。印尼回教大學有學位,可以拿到漢學博士學位,有這個學位就能夠在全世界大學裡頭教中文,漢學博士教中文沒問題,許許多多大學都有中文學系。再有一般寺院道場請你講經,咱們就去講,講完了回來,這個好。因為我們只講一部經,不講第二部。如果喜歡一部一部聽下去,行,我在你這長住;要不然,我在那住一年講一部,明年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住一年,再講一部。中國這麼大,兩千多個縣,一個縣講一部,那你得活兩千歲。這個方法好,一門深入,把中國這種教學的智慧、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再挖掘出來,希望能夠利益現前跟往後的眾生,讓大家能得到真實利益。
現在他們做的都是知識。我們去參觀歐洲英國的漢學院、法國的漢學院,全都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知識,把它當作古代文明這個科目來研究,對現在完全不相干。我告訴他們,中國傳統的東西現在還管用,他們非常驚訝,幾千年的東西現在還管用嗎?我說管用,如果現在不管用,我學它幹什麼?現在管用,能幫助這個世界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諧,像湯恩比所說的。湯恩比的話歐洲人不相信。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個話是在他訪問日本的時候,跟池田大作談話當中談到的。他講的話沒錯,管用,我們做出來給他做證明。訪問歐洲也是很有意義、有價值,如果不到那邊去,我們對事實真相不了解,去了之後才曉得,歐洲漢學不是我們理想當中的漢學,是把它當作古代文明這個項目來研究,與今天社會不發生關係。這就不是我們想學的,我們想學的是要能夠解決現實問題,幫助我們自己智慧增長,妄想、雜念減少,讓我們這一生能過到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有美滿的家庭、有良好的社會,真正像古人所說的太平盛世能夠在地球上出現,我們想的是這個。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學它幹什麼?這種想法、看法,西方人很普遍,在中國也相當普遍,所以對中國傳統有懷疑。這是我們早年在湯池辦實驗,就是回答他們的疑問。我們真做成功了,而且短時期做成功,不到四個月做成功,證明人性本善,證明人是很好教的。所以我們在馬來西亞跟華校老師、校長舉行座談,我提出十個教學為先,來證明《學記》裡所說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你得到政權,管理這個國家,什麼最重要?教育最重要,只要把人教好,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所以過去帝王能垂拱而治,就是一切都上軌道,這個國家人人是好人,好人幹的都是好事,皇帝一點不操心,哪有像現在這麼多麻煩。問題在哪裡?教育方向目標錯了。好,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