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千零八十二頁,我們從第二行念起:
「非易可遇,指以上如來之法均難逢難遇。若有聞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非是凡人。故云非易可遇。雖有善能說法之人,於此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之甚深法門,亦難於用語言文字而為開示。如本經云: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故云:能說法人,亦難開示」。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我們接著再看,「若人於此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能生深信,蓋由多世所種善根,今齊發動。此誠萬劫千生希有難逢之一日。故云:堅固深信,時亦難遭。」這末後一小段說若人,假若有人,於此,此是指《無量壽經》,就是指這部經,這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他能生深信,為什麼?因為他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所種的善根。正是大乘經裡面所說的,凡是在末法能夠仰信淨宗的人,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不是幾尊、幾十尊,無量諸佛。這一生當中我們得人身、聞佛法,又遇到了,遇到了生歡喜心,這就是多世所種善根今齊發動。怎麼發動的?諸佛如來加持發動,沒有諸佛如來做不到。這樁事情,此誠,這樁事情真正是萬劫千生稀有難逢之一日。這句話最早見到的,是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在《無量壽經起信論》裡頭所說的。這真的,不是假的,比開經偈上說的還難。開經偈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遇到這個,開經偈上所說的是《華嚴經》,還要難。所以說堅固深信,時亦難遭,很難很難,遭是遇到,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遇到了。遇到有沒有退心的?有,而且退心的很多。為什麼會退心?我們一般講的禁不起考驗。考驗愈嚴重,對自己的提升愈高。
要怎麼樣才能夠突破這些考驗?那是真信,真願往生,真正願意做阿彌陀佛的弟子。無論什麼樣的誘惑,魔王波旬的手段很多,先是用財色名利來誘惑你,所謂高名厚利,你看到會動心,一動心、一退轉就毀掉了。再就用威脅,財色名利是軟功夫,威脅是硬的功夫,種種方法來打擊你,你能不能受得了?嚴重的,像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他不退心。歌利王問他,你還能忍嗎?能。你沒有瞋恚嗎?沒有。如果禁不起誘惑、禁不起考驗,吃虧的是誰?是自己,不是別人。忍人之不能忍,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忍辱的心?因為了解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無論是威脅也好、利誘也好,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要是把這個東西當真,你就接受,接受苦就來了,你就有苦受;如果我了解真相,我不接受,不接受,沒事。誘惑我們的人、欺負我們的人、陷害我們的人,他給我們,我們沒有接受,沒有接受,它退回去。這個意思要懂。好像送禮,我送禮人家不接受,我只有拿回來。那些人他接受,他接受他造的惡業,這種惡業是屬於性罪,本身就是嚴重的染污,就是嚴重的業障。因此我們能夠體會到,世出世間法裡頭,我們一切所受的全是自作自受,人家給我,我不接受,沒事,一絲毫障礙都沒有。我要接受,接受不就愈想愈生氣嗎?這個生氣對我們的身心都不健康,我們的道業退轉,不能精進。
所以經不可不讀,要常常讀,讀經就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我們不上當。末法時期,法弱魔強,真正依教修行的人不多。假的多,真的不多,所以法弱魔強,要認識清楚,絕不上當。遇到這個事情怎麼辦?趕快把念頭轉過來,轉到阿彌陀佛,不要再繼續有念頭,無論是善念、是惡念都不要,念頭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世出世法善中之善,無與倫比究竟圓滿的大善,為什麼不念佛?千萬不要把念佛給忘掉了。善緣、順境不生歡喜心,歡喜也是煩惱。喜怒哀樂愛惡欲叫七情,七情五欲,歡喜也是煩惱。怎麼樣不是煩惱?心是平靜的,清淨心裡頭沒有煩惱,平等心裡頭沒有煩惱,用阿彌陀佛把我們心裡面煩惱習氣統統清除掉,把阿彌陀佛請到心中來,在心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就對了,你身心健康。阿彌陀佛加持你,一切諸佛菩薩加持你,他加持得上,為什麼?心清淨。心裡有染污就加不上,心裡有不平加不上,所以心一定要平,心一定要乾淨,句句佛號都加上了。所以要堅固深信,難遭,我們也遇到了。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咐囑當機守護」。請看經文:
【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讚。咐囑汝等。作大守護。】
這段經文,釋迦牟尼佛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把極樂世界依報、正報種種莊嚴,都給我們說得清清楚楚,『如理宣說』。極樂世界確實是『廣大微妙法門』,它是法性土,住在極樂世界的人是法性身,跟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的身是物質,物質現象容易受染污,法性不能染污,就像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它不染污。所以極樂世界的人身心沒有染污,不但沒有染污,他沒有高下,因為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確實是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四土三輩九品他平等,這個我們無法想像,不可思議。一般我們只知道實報莊嚴土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是平等的,方便土、同居土,就是我們所說的十法界,十法界是決定不平等的。每一界不平等,同在一界裡頭,我們在人界,十法界的人法界,你看這個地球上這麼多人,不平等。長的相貌不相同,福報不相同,壽命不相同,各人所造的業、受的報不一樣。但是在極樂世界有同居土、有方便土,它是平等的。這個平等是我們前面說了,我們自己的心是一心,沒有二心。一心是什麼?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一心專想往生淨土。大家到極樂世界因相同,所以果也相同。
到達極樂世界,實際上佛來接引的時候,佛光注照,先佛光照到你,自己知道。佛光一照,我們的功夫馬上就提升一倍,沒有得功夫成片的,佛光一照就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決定得生。當然我們能夠得功夫成片更好,為什麼?得功夫成片,佛光一照,你就是事一心不亂;得事一心不亂,佛光一照,他就得理一心不亂,大幅度的提升,在這個地方我們就得很大受用了。我們看到佛拿著蓮花來接引我們,我們坐上蓮花,花就合起來了。我們看到蓮花是開的,坐進去之後花就合起來,佛帶著這個花,帶到極樂世界放在七寶池裡頭。這裡頭就產生變化,變化的時間很短,剎那之間。起什麼變化?轉八識成四智,這還得了!所以花開見佛悟無生,七寶池的花一開,我們身跟佛的身一樣大,我們的智慧、神通、道力都跟法身如來沒有兩樣。也就是跟實報土,它跟實報土看齊,名字上是同居土、方便土,實際上跟實報土沒有兩樣。這是阿彌陀佛的恩德,十方世界沒有,找不到第二家,這種殊勝只有極樂世界獨有,所以十方諸佛讚歎,稱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才知道遇到淨土是多麼幸運、多麼難得,遇到你能信,你這一生就能往生。這個法門很容易修成,關鍵在放下,真的萬緣放下、一塵不染,我要到極樂世界去,這個世間一切所有,對於我就像夢幻一樣,決定不是真實,真實的老家在極樂世界。
佛是「如理宣說」,一點都不錯,「乃至作大守護」。這是經上講的,這就是這一段經文,從如理宣說到作大守護,這是佛咐囑大眾的。這個地方『汝等』,包括我們在內,我們不是在外。我們看下面念老的註解,「如理者,契理也。廣大微妙者,以此法門圓具萬德,普被群機,故云廣大。」真的是廣大,為什麼?這個法門圓滿具足,也就是包含萬德。萬德是無量無邊無盡的功德,全在淨土法門裡面,再說得具體一點,全在這一句名號裡面,或者說是在這部經的裡面,都講得通。這部經圓具萬德,圓滿具足無量無邊諸佛功德。普被群機,這個機就是機感,適合什麼人修?所有的人統統能修,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眾生,只要有緣遇到統統能修,統統都能成就。
無間地獄的眾生,還有機會遇到這個法門嗎?有,每個人的機會不一樣,並不是人人都有。跟我們現前一樣,我們在人道,有人遇到,有人沒有遇到,有人遇到相信,有人遇到不信,這個例子太多了,地獄亦如是。哪些人遇到?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積善根的人,這種人會遇到。因為諸佛菩薩認得,我們自己不曉得,佛菩薩知道,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學過這個法門,善根深厚,一接觸就能相信、就能歡喜、就肯真幹,很快功德就圓滿,往生極樂世界去了。機會一定要抓住,只要聽到過阿彌陀佛的名號,聽到過這部經典幾句經文,不一定要全聽,一生當中遇到法師講經來聽一次,一次都不是白聽,阿賴耶識種子種下去了。這個種子可不是一般種子,可以說無比殊勝的種子,功德威力不可思議。來生後世,如果有機會再遇到,這個種子會起現行、起作用,說不定就幫助你一生圓滿成就。這如理是契理,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應,廣大是普度一切眾生。
這下面說,「以念佛故,善根福德頓同諸佛」。念佛是心作佛,本來是心是佛,現在又是心作佛,你這句佛號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是清淨心念的,念這一聲佛號時,你跟諸佛,或者我們說,一切諸佛威神的加持你完全得到。一般人沒有這個感觸,是念佛的時候有雜念、有妄想夾雜在其中,雖有加持,不純。純的加持你會得法喜,就是有喜樂這個感觸,叫法喜充滿,愈學愈歡喜,愈學愈快樂,真叫極樂世界。條件,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有這三個條件就能得法喜,真正念佛有受用,念佛真快樂。孔子不是學佛經,世間法他專心學習,也是用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你看《論語》第一句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得世間的法喜。念阿彌陀佛是得世出世間的法喜,這個裡頭煩惱、業習、障礙它都進不到你心裡頭去,因為你心裡頭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帶來是真正的法喜。所以我們要跟佛合作,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盡量的把一切緣放下,盡量的放,放得愈多,感應就愈明顯。所以,以念佛故,善根福德頓同諸佛。這個話不是假的,完全是真實,念佛的時候你的心是佛,你本來是佛,它跟佛相應。「神妙難思,故云微妙」,微妙法門。
『一切諸佛之所稱讚』,這有兩個意思,「一者,如本經第二十三品,十方無量諸佛各各稱讚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本經裡頭所說的,十方無量無數諸佛,沒有一個不稱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無法想像,究竟圓滿的功德,彌陀用這個功德加持所有念佛的眾生,每一個念佛眾生都得到彌陀圓滿功德的加持。這個好事到哪裡去找,還有什麼好事能跟它相比,沒有了。你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能不念佛嗎?不可能。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佛怎麼能不念?你真正會知道念佛是我這一生第一樁大事。我這一生總算是遇到了,生生世世我都疏忽了,要不然早在極樂世界了,怎麼還在這裡流浪?疏忽了。現在搞清楚、搞明白了,決定要抓緊,我不再迷惑。
「二者」,如《阿彌陀經》裡面所說的,底下這段經文,念老引用在此地,「彼諸佛等」,這個彼是說十方,《彌陀經》上講的是六方,那是以今人的方便,玄奘大師翻的《阿彌陀經》是十方,十方諸佛,「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諸佛互相讚歎。古人說得好,「若要佛法興,只有僧讚僧」,佛法如是,世法也如是。世間我們看這一家人,這一家人和睦,孩子讚歎父母、孝順父母,父母也讚歎孩子、愛護孩子,家和萬事興;如果這一家人個個彼此都有怨恨心,這個家一定會敗。任何一個大小團體無不如是。相親相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比什麼都重要,這是興旺的氣象。釋迦牟尼佛讚歎十方諸佛,十方諸佛也讚歎阿彌陀佛,「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彌陀經》上這段經文講得很清楚,釋迦牟尼佛真難得,難得世尊出現在這個時代,是娑婆國土。娑婆是梵語,意思是堪忍,就是這個世界不好,環境不好,他怎麼能忍受得了?釋迦牟尼佛能,怎麼能忍受得了?你看他十九歲,他是王子,放棄王位的繼承權。他要不出家,他父親過世,他是國王,捨棄了。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他捨棄了,出家去過苦行僧的生活,這什麼意思?我們要能體會。在家人無論是富貴、是貧賤,沒有不造業的,天天在造業。
業不乾淨,染業,不是淨業。在家的菩薩修淨業,真修行,將來決定得生極樂世界。像念佛法門,在家,不必出家。雖然在家怎麼?家裡面的一切生活隨緣,心裡頭清淨,樣樣隨順大眾,隨順家庭,隨順社會大眾,心裡面一塵不染,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這是在家修的清淨心。七情五欲表面上是一樣,心裡乾淨,沒有絲毫染著,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高明!那是家裡有一尊佛,一家人有福氣,能跟佛住在一起,佛常常示現榜樣給家人看。榜樣,總而言之,就是樣樣看得開、樣樣放得下,不跟人計較,不跟人爭執。這就普度眾生,這就帶給眾生歡樂,化解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別人不能忍,你看他能忍;別人放不下,你看他全放下;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全做到了。
五濁惡世,濁是染污,染污到非常嚴重叫濁,混濁。混濁裡頭第一個,看法錯誤,見濁;想法錯誤,煩惱濁,所思所想的沒有一樣不是煩惱;生活艱難困苦,有疾病,有生老病死,這是命濁,還有五陰熾盛。因為這四種濁,這個時代就不好,大環境不好。大環境是染缸,我們生活在這個裡頭,要有能力統統不染,不能跟世間人一般知見,要遵從佛陀教誨,要有防身之法,不墮落,這就是持戒念佛求生淨土。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目標,我這一生來到人間幹什麼?就是要用這個人身取得西方極樂世界,我的目標在此地,其他與我不相干。對人、對事、對物能讓,不爭,很簡單的生活環境就非常滿意了,快樂無比。這清淨之樂,所以法喜充滿。
在這個時代,佛多次宣講,為眾生說淨宗法門。專講就是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專門介紹這樁事情,這世間難信之法。所以十方諸佛都讚歎釋迦牟尼佛演說此經,特別是學這部經典,弘揚這部經典。「且此經原名」,《阿彌陀經》的原名是《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羅什大師翻譯完全落實在名號上,乾脆就用名號作經題,叫《阿彌陀經》。這是翻譯的人他的用心,好!人只要念這句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就結上緣,關係就成立。「故知如是經法」,如是是指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這三部經裡面講的道理、說的境界,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做了詳細的介紹,實實在在是「十方如來所稱讚護念」。所以我們讀誦、演說、依教修行,必定得到十方諸佛的保佑,得到十方諸佛的加持。我們要相信這句話,這個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念一句都得到佛的加持,何況我們有空就念,工作的時候工作,工作完畢之後念佛,不要讓光陰空過。
「故釋尊」,釋迦牟尼佛,「咐囑彌勒等作大守護」。交代彌勒菩薩,為什麼?彌勒是將來要到這個世界來成佛。他是娑婆世界這一個大劫裡面,一千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彌勒是第五。但是彌勒佛到這裡來成佛,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在沒有佛出世的時候,諸位念過《地藏經》就曉得,釋迦牟尼佛囑咐地藏菩薩,在他滅度之後,彌勒還沒有來之前,這個世間苦難眾生完全交給他來度脫。地藏用什麼法門?用孝親尊師,這就是地藏法門。孝親尊師是十方如來所說一切法的根本法,這是根。現在社會亂,眾生很苦,原因是什麼?根本失掉了。現在人不知道孝順父母,不知道尊敬師長,父母師長的教誨他不能接受,這什麼原因?父母師長教他太少了,電視網路教他太多了,他跟多的去了,原因就在此地,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
小孩紮根的教育不深不行,特別要重視的紮根教育。古時候紮根三年,小孩出生到滿三歲,這個三年是最重要的關頭。這個三年要沒有把根紮好,以後就很難了,為什麼?他定型了。古人有句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三年的習慣取代了他的本性。中國古時候的教育,你愈想愈有道理。孩子愈小愈要嚴格的管教,為什麼?他聽,讓他養成習慣,這個習慣養成了,他將來能接受聖賢的教誨。所以現在聖教雖然慢慢在推動、啟動,效果還要一段時間才能夠看得出來。這個啟動決定不能疏忽,要虛心謹慎推動這樁事情。推動的人要明白道理,凡事不離開因果,今天社會的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那也是果。更前,為什麼會有這種原因產生?要往上推,把源頭找到,源頭就是孝道。你看看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為什麼把教化眾生的使命委託給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為什麼不委託他?文殊菩薩的智慧,也不委託他。原因是什麼?地藏菩薩代表孝,原因就在此地。退一萬步,那個根發現了,根就是孝。孝沒有,一切都崩潰了,只要有孝,慢慢會累積,古聖先賢的教學才能夠恢復。世法、佛法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不能不知道。這是咐囑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接班人,他將來作佛必定弘揚淨土法門,因為淨土法門是釋迦牟尼佛特別囑咐他的,作大守護。
「大者,指超越群倫。以此法門第一希有,可名為大。於此守護」,這叫大守護。這個法門超越八萬四千法門,超越無量法門,一切法門裡頭它是第一稀有,所以叫大。為什麼?能普度眾生,有緣人遇到,沒有一個不成就,就像善導大師所說,它是萬修萬人去的法門,沒有一個漏掉的。不像其他的法門,其他法門是篩選,修的人很多,到最後成就的人沒幾個。這個法門是所有修學的統統都成就,一個都不漏,稱大。於此守護,這叫大守護。「又此守護,勝於護持頭目,超越常情,乃名為大」。這底下用比喻說,我們在遇到災難、遇到危險的時候,首先知道把頭保護好、把眼睛保護好,知道什麼?全身器官這兩個最重要,這兩個不能受到傷害。用這個做比喻,守護這個經典,守護這個法門,比守護頭、守護眼睛還要重要。換句話說,比守護八萬四千法門重要,比守護無量法門重要,特別顯示出這個法門不尋常,這叫大。
又唐譯本裡頭說,這部經原譯本有五種翻譯,唐是《大寶積經.無量壽會》裡頭說,「汝阿逸多」,就是這段經文。這個地方我們看佛是「咐囑汝等」,你們大家,沒有說名字;《唐譯》的有名字,阿逸多,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叫著他的名字,「我以此法門及諸佛法囑累於汝,汝當修行」。囑累,這是佛門的術語,參考資料裡頭有,「囑託以事而累彼也」。有事情交代給你,麻煩你了,勞累你了,你要把它完成。「法華文句中曰:囑是佛所付囑」,佛的遺囑,「累是煩爾宣傳」,麻煩你繼續不斷的去宣傳。「天台維摩經疏十曰:囑是付囑為義,累是煩勞荷負之義」。這就講得更清楚,讓你把這個擔子擔起來,荷負就是挑擔子,這個重擔交給你了。「又以累付囑於彼之義」,累是要麻煩你,是這個意思。「淨影維摩經疏曰:累是擔累」,就是挑擔子,我這副重擔卸下來要交給你,「法是宣傳者之重擔」,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個他擔負起來了,所以叫擔累。佛滅度之後,弘法利生的事情給誰?前面夏蓮居老居士用的這個經文,「咐囑汝等」,不是像《唐譯》,《唐譯》的「汝阿逸多,我以此法門及諸佛法囑累於汝」,這個是指定彌勒菩薩。五種原譯本裡頭,有佛叫著彌勒菩薩說的,也有汝等,所謂是咐囑汝等。汝等的意思廣,我們人人都有責任,每一個釋迦的弟子都有責任,要如教修行,要宣講這個法門介紹給大眾。真正有信的、有願的,他在一生當中就能往生不退成佛。所以只要是佛弟子,都應該接受佛的囑累,作大守護,我們要依教奉行。「我今為大囑累,當令是法久住不滅。」最重要的就是這兩句話,我們要讓淨宗法門,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這個三經,還有一部論,三經一論。論是天親菩薩作的,天親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的學習報告,是給我們做證明的。
世尊在大會當中囑累彌勒菩薩以及與會大眾們,「是故彌勒大士等,應作大守護也」。我們接著看下面,「慈氏大士於無量壽會上,受佛咐囑,故知大士當來下生必宏本經。」這個是肯定的,沒有懷疑的,彌勒菩薩將來在這個世界成佛,他能不講這個經嗎?他能不弘揚淨土法門嗎?肯定跟釋迦牟尼佛一樣,這個法門一定也是多次宣講,決定不是一次。
我們再看向下經文,科題,「順教護法久住」,這裡頭有三個小段。第一個小段,「示出苦益」,最殊勝的利益是離苦得樂。
【為諸有情長夜利益。】
『長夜利益』就是這個法門,就是這一部經教。
【莫令眾生淪墮五趣。備受危苦。】
危險、苦難,不要叫眾生淪墮到五趣,就是六道,不要再墮到輪迴裡頭,輪迴裡太苦了。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世尊如此殷重咐囑者,蓋末法中唯此能惠眾生以真實之利也」。特別是末法,我們現在是釋迦牟尼佛末法一萬年第二個一千年開頭,第二個一千年今年四十一年,末法已經過去一千零四十年,第二個一千年的四十一年就是今年。這句話要記住,唯獨能,惠是布施,惠施眾生以真實之利。其他法門呢?其他法門不見得你能得到真實的利益。為什麼?你煩惱習氣沒斷,臨命終時繼續還搞六道輪迴,真實利益你沒得到。真實利益最小的也要超越六道輪迴,怎樣呢?至少要證得小果,小乘初果須陀洹,你才算是得真實的利益。小乘須陀洹五種見惑斷了,思惑沒斷,他證得初果,地位雖然很低,沒出六道輪迴,但是在六道裡頭保證不墮三惡道、不墮阿修羅。人間壽命到了他生天,天上壽命到了他到人間來,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出離六道了。在六道裡頭得到保證,證得位不退,雖然沒有離開六道,我們稱他是聖人,他不是凡夫。他要繼續修行慢慢提升,到第七次他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再也不會回到六道來了。但是在我們現在末法,有沒有能證得須陀洹果的?不可能。為什麼?煩惱放不下。須陀洹真正放下身見,他絕不執著這個身是我,他知道身是假的,身不是我,所以身見斷了。我們世間人非常堅固執著這個身就是我,這關突不破,這是第一關,很難。
第二個是邊見,邊見就是我們今天講對立,相對的,我們跟人對立,人不是我,我不是人,各人有各人的界線,不知道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不知道這個關係,都是處在對立的狀況之下。對立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有鬥爭,有鬥爭就有戰爭。所以須陀洹雖然證得小果,他知道身是假的。小果已經明瞭《金剛經》上半部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已經懂得這個道理,他已經在學習。所以他放下了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叫成見,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這種見解他放下了,他得到清淨心,初級的清淨心。能力恢復兩種,就是六通他恢復兩種。六通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是與生俱來的,自性裡頭有的,不是從外來的,外面修來的也有,但是他自性裡頭有。證得小乘須陀洹,天眼通恢復了,天耳通恢復了。我們凡人看不見的他看得見,我們聽不到的他能聽到,恢復兩種能力。如果他再提升到二果斯陀含,六通他就有四種能力,他有天眼、天耳、有他心(別人心裡起心動念他知道,他心通)、有宿命通,知道自己過去,知道自己未來。阿羅漢知道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二果當然沒有這麼多,應該十幾世、幾十世沒有問題,他都知道,生生世世狀況都清楚。他心通,別人起心動念他知道。證得三果就有神足通,神足通就是能變化、能分身,能力就大了,旅行可以不必交通工具,他念頭動他人身體就到了,叫神足通。《西遊記》裡頭孫悟空七十二變就是神足通,換句話說,他有能力變化。證四果阿羅漢就有漏盡通,漏盡就是見思煩惱斷盡了。漏是煩惱的代名詞,就是六道輪迴的因斷掉了,所以六道輪迴不見了。小乘四果,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們現前末法,唯有念佛求生淨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六種神通統統恢復,一到就恢復。所以囑咐彌勒菩薩,所有的大眾就是佛的弟子,「為一切有情,作生死海中之明燈」。學佛難得!世間人不相信佛法的人很多,這些人怎麼樣?統統要搞六道輪迴。六道真苦,人道苦,比畜生好多了,比餓鬼好多了,一道比一道苦,不能在這個裡頭待。所以明燈就是要讓他真正明瞭淨土法門,可以幫助他在這一生永遠脫離生死輪迴。我們要好好修,做一個榜樣給人看,要認真去學習,宣揚這個法門,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大家。「故云長夜利益」。六道是黑暗的,離開六道你才真正見到光明,那是什麼?阿羅漢以上。長夜利益完全要靠,賴是依靠,依靠這一部經典,妙法,「則可令各類眾生速離生死」,這個速字用得好,各類就是六道,六道裡面所有的眾生,趕快離開輪迴,「不墮五趣」。經典上說的五趣,是天、人、畜生、餓鬼、地獄,是這五類。通常講六道,六道加上阿修羅一道。
阿修羅福報很大,但是傲慢心、嫉妒心很重,他有大福報,他也有能力,有用大勢力去障礙別人,障礙學佛的人,障礙修行的人。他有天之福,所以他在天上,但是沒有天人那麼樣的慈悲,沒有天人的德行,容易瞋恨,瞋恨就要傷害眾生,所以我們稱他們叫妖魔鬼怪。阿修羅天上有、人間有、畜生有、餓鬼有,地獄道沒有阿修羅。所以四道都有阿修羅,在哪一道就說哪一道的,不另稱它一道。講六道,專門指天阿修羅,常常跟帝釋天,帝釋就是忉利天主,中國人稱玉皇大帝,阿修羅常常跟忉利天主打仗,這就是嫉妒、瞋恚所造成的。所以念佛的人,除人天兩道之外,這個四道都要遠離。可是我們不生淨土,這個四道想離離不開,沒有辦法,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不墮五趣,免受眾苦」。不墮五趣就是要證得阿羅漢,阿羅漢脫離六道輪迴,也就是脫離六道,此地講的五趣,不再受六道輪迴之苦。這是世尊囑咐的一個標準,勢必要幫助眾生離開六道輪迴。離開六道輪迴無過於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太好了。「故咐囑彌勒等,護持是經。」這個是就是本經,《無量壽經》。
底下第二個小段,「勤順師教」。經文:
【應勤修行。隨順我教。當孝於佛。常念師恩。】
這個是學習佛法、學習聖賢必具的條件。古往今來,學聖賢的人很多,成聖賢的人不多,原因在哪裡?對老師不尊重,對父母不孝順,自私自利的心太重,對於財色名利佔有的念頭太強,他認為這是樂,這是他爭取的對象。父母師長,自己成立了,那已經過去了,像前面我們讀到的,不知道父母之恩,把父母的恩忘掉,把老師的教誨也忘掉了。
我們看註解,『應勤修行』以下,這四句,「表為究竟二利」,究竟圓滿的兩種利益,第一個是「自覺」,第二個是「覺他」,真實利益。「但當遵順佛語」,經典記載的就是佛語,要「堅持經法」,決定不能違背經法。「精勤」,精是精進,勤是勤奮學習。「仰報佛恩」,仰是敬仰,敬仰佛跟老師。『隨順我教』,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當孝於佛,常念師恩』,這個三句都是指「尊師重道,依教奉行」。我們能不能成就?真正成就的根本就在這三句話。我們是不是真的一生都隨順佛陀的教誨?佛陀的教誨就是這一部經。我們所選擇這個法門,一切經裡頭選定這一部經,多了就太雜也太亂了,很不容易成就。聖賢教誨主張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是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就畢業了。真正到自見就是悟處。所以聽講重不重要?啟發信心的時候重要,到自己契入境界就不重要。好像現在讀書一樣,小學、中學聽講重要,大學不重要了。可是今天大學、研究所,教授也辛辛苦苦在講台上講。在古代,學生開悟,老師不講了。老師怎麼教?你講給我聽,講的有問題,再幫你糾正。是教學,不是講學,就是教你怎麼學,你學成之後講給我聽。中學、小學他沒有這個能力,老師必須講給他聽;到大學,他已經有這個能力,要培養他,要啟發他。教學的方法,不是灌輸知識,是啟發他的智慧。
我過去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開頭的一、二年是他講經我們聽,以後就不是的了。我們學到他的一套方法,學習他的理論,依照這個原則去做,我聽他講經跟從前不一樣了。他所用的經本,他所用的參考資料,我們都可以找到,底下一堂課經文從哪裡到哪裡,大概我們都能知道,我要找參考資料,如果是輪到我講,我怎麼個講法。我去聽他的,想想跟我自己的,我自己講的跟他做個對照,他有比我好的地方是哪些,我不及他的地方是哪些,這就很大的進步。完全聽他的不行,你永遠不會有進步。所以我們準備去聽講,準備的時間,他講經兩個小時,我們至少要用十幾個小時做準備聽講的工作。所以,我大概是在那邊三年,老師講經的時候他都有個提綱、有個表解,我看到那個東西,沒有聽他講,我就能講,講得跟他差不多,八九不離十,能講到這個程度。所以會,不會不行。不怕苦,不怕難,要勤於查參考資料,體會老師的用心。你看這經上佛是用的什麼心?處處幫助我們提升,處處教我們去教學。為什麼?教學相長,你自己要想成就不講不行。講的時候,很多很多的意思在講的時候悟出來的,那不講就沒有這個機緣,你就不能悟入。一定要勸他講,智慧才能現前。所以釋迦牟尼佛開悟之後,講經教學四十九年。諸位同學,你們如果是細心,你聽我講這部經,我講這個註解,這是第三遍,前面第一遍、第二遍都有錄像,你們把它找出來聽聽,過去我講這段怎麼講的,今天講的這段怎麼講的,你去做個比較就明白了。遍遍不一樣,遍遍有悟處。所以經典的好處,永遠讀不厭,永遠講不倦。這是什麼?是真實智慧。世間書看一遍不想看第二遍,這個書愈看愈有味道,遍遍有新東西出現,這歡喜,叫法喜充滿。它這裡面的意思,有沒有窮盡?沒有窮盡。你怎麼發現的?你入到這個境界看到了,沒有入這個境界看不到。入的境界愈深看得愈深,入的境界愈廣看得愈廣,它的深度、廣度沒有邊際。到我們成佛,到我們教化眾生,都找不到邊際,為什麼?它跟自性相應。自性沒有邊際,真正是其大無外,其深無底,這是性德。
修什麼?無非把習氣放下,所謂放下就是,把成見放下,這就成功了。放下,心就清淨,心就定了,沒有分別就不動搖,這是真心,真心裡面充滿智慧,所以用智慧來看佛的經教,才能夠看到佛的智慧。佛智慧大小,跟我們自己修學功夫完全相應,我有一分功夫、有一分修持,在經上看一分意思;我有十分修持、十分功夫,你在經上看十分意思。佛經有多少意思?無量無邊,不要說我們這一生,生生世世永遠看不盡,永遠無邊際,才真正曉得法性功德不可思議。真的,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相好,樣樣都無量,自性本具的。佛陀的教育沒有別的,引導我們回歸自性就圓滿了。我們自己的智慧、德能、相好跟諸佛如來完全平等,絲毫差別都沒有。起作用不是有起心動念,起作用是有感有應,眾生有感,自然有應。所以說應以什麼身得度現什麼身,應該給他說什麼法就說什麼法,無有定法可說,也無有一定的身相,千變萬化,無非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成就的一切法。這一切法也不可得,千萬不要心上有一切法,那就壞了,你被法染污了。所以《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與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那現在還做不到,做不到,先把不是佛法的放下,佛法放在心上。真正明白覺悟了,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其他的佛法都放下,那就妙絕了,你的成就非常快速。為什麼?你這麼單純,它跟心完全相應。所以要尊師重道,要依教奉行,老師的恩德太大了。
「力誡行人,不可師心自用」,世出世間法,讀書人最怕的就是師心自用。師心自用是什麼?固執自己的成見,自以為是。師心自用,這裡有個簡單的解釋,解釋得好,「《漢語大詞典》:只憑主觀」,完全是依自己的意思,「自以為是。師心,以心為師也。」自己心裡想的,他以這個為師,他就做了,做錯的事情就太多太多了。我們的根本老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要記住,時時刻刻不離開老師。老師不在了,怎麼不離開?老師的經典在,只要不離開經典,天天讀它,天天有悟處,天天跟別人分享,分享也有悟處,所以他快樂。讀書真樂,講解快樂,不快樂誰幹?沒有契入得不到樂,好像是一樁苦事情,做學生學習的時候,契入境界之後樂了。但是契入境界在一般講大概要十年,前面十年要熬得過,後面樂才出來。為什麼?十年把自己清淨平等心裡頭的障礙去掉,去掉個差不多了,去掉一半,樂處就來了。這個樂是永遠享受不盡的,因為什麼?天天在清除,所以天天有智慧往外透,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決定不可以「違背本師,離經叛道。」我們常講背師叛道,背師叛道是大不孝,背師叛道嚴重的是無間地獄,不能不知道。我們每展開經卷,一定要念老師,迴向給老師,念念不忘老師,我們做一個榜樣。現在學生不知道老師的恩德,太多了,沒有人教,怎麼辦?我們要給大家做好樣子,做好的表率,雖然不能影響大眾,影響一個,一個人回頭,這就是功德。影響的人愈多愈好,我回頭了,幫助別人回頭;我能往生,我也幫助別人都到西方極樂世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