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九十四頁第五行,科題,「阿難願生」,請看經文:
【阿難白言。彼佛淨剎。得未曾有。我亦願樂生於彼土。】
前面我們看到,阿難尊者聽了佛的開示,用真誠心、恭敬心向西方禮拜,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忽然就看到阿彌陀佛現身,極樂世界也展現他的面前,看到了,為我們證明佛所說的話不是假話。阿難代大家禮請,阿彌陀佛現身,讓在會的大眾個個人都看見了。這樁事情世尊經教裡頭記錄下來,經典是經過嚴格的審核,佛滅度之後結集經藏,五百阿羅漢請阿難尊者複講。在所有同學當中,阿難的記憶力最好,幾乎可以說他聽一遍一生都不會忘記,像現在的錄音機一樣,這非常稀有的能力。阿難說出當時情形,與會有五百阿羅漢,也都是過去在現場聽經,看見事實真相,所以才能夠寫在經典裡頭,為我們證信。
我們對於經典決定不能懷疑,特別是這部經,這部經是世尊在世多次宣講,不止一次。每一次講經,世尊沒有講稿,完全從自性當中流出。自性所流出的,因為講經的時間不同、處所不同、聽眾也不同,佛是應機說法,因此介紹的裡面就會有幾句出入,不相同的。所以,這個經典就有會集的必要,把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的集在一起,把重要的內容統統會集,重複的地方就去掉,編成一個定本。這個定本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個本子,抗戰期間,夏蓮居老居士用十年的時間會集成功的。五種原譯本裡面,佛所說的一句不漏,這就是它完整,重複的地方重新組織,組織得非常之好,讓我們讀起來爽口、流利,無論在文字、在義理都能夠表達得完整而且完美。這是稀有難逢的大事情,讓我們後人對這個經生起信心,對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當生成就的法門,一生成就,不像其他的法門要多生多劫的修行,這個法門一生就圓滿成功了。
遇到這個法門的人,不能說他是很幸運,很幸運的人未必能遇到,他善根、福德、因緣具足。如果沒有過去生中的善根,遇不到;沒有福報,他造作罪業,他也遇不到,他不會接受的;沒有因緣也不行。必須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具足,他才能遇到。善根深厚的人遇到了叫成熟了,根熟眾生是什麼意思?過去生生世世曾經學過這個法門,臨命終時沒有往生得了,最後這一念不相應,這前面說過。最後一念這句阿彌陀佛裡頭有夾雜、有妄念,所以障礙你往生,佛沒來接引你。這一生當中又遇到了,這一生跟上一生距離遙遠,絕對不是上一世。所以佛在經上才告訴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聽了就相信,信了就肯真幹,這種人不多。
李老師當年在世常常提醒我們,台中蓮社的蓮友,這都是他的學生,他說了,一萬個念佛人,不是指外面的,蓮社同修,將來能夠往生的也只有三個、五個;換句話說,萬分之三跟萬分之五往生。不能往生的人太多了!不能往生的人,等到來生後世遇到緣的時候再接著努力。到底什麼原因?實在講大多數的人半信半疑。為什麼?對於這樁事情,無論是理、無論是事沒有透徹了解,了解得不夠透徹。百分之九十相信它,還有百分之十懷疑,甚至於百分之九十九相信,還有一分懷疑,那一分懷疑就很可能造成臨終不能往生。
這個經要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難,真不容易!這個會集本,我們上一代的人見到的就不多,一生當中沒見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上一代是完全沒有見到。在海外,我是第一個見到的,一九八四年,以後有緣能見到的都是我們在台灣翻印流通。念老只帶了一本草本,油印的本子,在美國送給我,沒有出版過。我就向他請教,我看過一遍,向他請教有沒有版權?有版權我們就不能夠翻印,如果沒有版權,我說我拿到台灣去,初版就給你印一萬冊,精裝本一萬冊。他告訴我沒有版權,希望我給它寫一篇序文,給這個經本題字,我都答應了。所以,念老這個註子我是第一個看到的,見到的人真不多。
這麼多年來,我們很艱難困苦,因為出家、在家的同修很多對這個本子懷疑,反對《會集本》,王龍舒的會集本他不反對,魏默深的會集本他也不反對,偏偏反對這個本子。目的我知道,叫我放棄學習這部經典,不要講解這部經典。這個對我有很深很深的感觸,我知道蓮公十年苦心,黃念祖老居士六年的辛苦,沒有人流通。本子是印了一些,往後不知道什麼人看到之後發心學習、弘揚,現前的大眾得不到利益。我是一切沒有顧忌,為什麼?這個本子,經本我從李老師的手上接過來的,老師傳授給我的。傳給我的本子是早年律航法師從山東到台灣,大概帶了幾本。李老師看到經本前面一篇長序是他老師寫的,他的老師梅光羲居士,非常感動,在台中講過一遍。他老人家講這一遍,我還不認識他,所以我沒有能參加這一會。他講的提綱寫在經本上,我們叫眉註,寫在經本上,毛筆寫的。那個時候他老人家六十多歲,不到七十歲,我認識他的時候七十歲。這個本子我拿到之後,我翻開來一看,我能看得懂他的註解,我懂得他老人家學習佛法思想的體系,我懂得。所以他只給我少許的資料我就能講得跟他很像,年輕的時候有這個能力,記憶力也很強。
當時我就想講這部經,正好遇到韓館長五十歲壽辰,我就告訴她,講《無量壽經》給妳祝壽。她很歡喜,印了三千本。經都印好了,準備啟講前,到台中把這樁事情向老師請示。老師一聽,沉默了一會兒,告訴我,還是別講這個經好。當時我完全不了解。他說這個經有爭議,那些老和尚出來批評,你承當不了,你剛剛出家沒多久,資歷不夠,以後再說。所以我把他給我的這個本子就好好收藏起來了。一直到李老師往生了,我在美國,在美國同學裡頭,我就把這個本子展示給大家看,我們發起印一萬冊,迴向給李老師,幫助他品位高升。當時很容易就籌出一萬本的資金,在台灣就出版了。出版之後,大家看到都歡喜,找我講。我在國外,不在台灣,所以我第一次講《會集本》在美國、在加拿大,好像講過三遍。回到台灣,我開講這個是第四遍。總共講過十遍,後面的二、三遍參考了黃念老的註解,前面沒有。
看註解,愈看愈歡喜,所以前年,我八十五歲的時候,下定決心專學、專弘,把《華嚴經》停止了,專講這部經,專弘這部經。我們講註解,連經帶註一起講。第一遍我們定的題目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解是黃念老的解,「演義」,後頭加了演義這兩個字,那就是講註解,第一遍。第二遍我們用科註,把我們早年學習分科,把科引進去,會進去,就變成了《科註》;註是黃念老的註解,科是我編的,這樣會成一本,這本就圓滿了。雖然會成了,這裡頭還是有瑕疵,沒有做到盡善盡美。所以我們這次講完了,明年第四遍,我們要很用心、很仔細的把那些不滿意地方統統修正過來。明年我就想我找幾位志同道合,我們一起來學習,來做漢學院學前的實習,我們做這個工作,用《無量壽經》做教科書。我們一面學習,一面來整理、來核對,科跟註都要仔細的來審查,讓它能做到盡善盡美,以後就可以流通於後世。拿著這個本子,拿到這個光碟,可以教學。
在這個時代,這種教學法大家容易接受。用光碟教學,潮州謝總做得很成功,他做了三年。三年經常辦論壇,短期的一個星期,長期的三個星期,二十一天,一個一個接著辦。來參加的許許多多都是政府的幹部,縣跟鄉鎮的幹部,收的效果非常之好。他這些論壇沒有一個老師,我說你怎麼教的?他說我找過去在論壇裡面講課的這些老師的光碟,完全用光碟來教,老師請不到。這些光碟先送給領導看,縣裡面的書記、縣長,先給他們看,他們看到之後非常歡喜。所以說整個教學的內容經過審查,沒有問題,大家都放心。政府非常支持,縣市長、書記下令,所有幹部都要去學習,他不來也得來。有些幹部對這情形不了解,來的時候還是很傲慢,還是不以為然,可是一個星期下來之後恭恭敬敬,統統接受了,很不可思議。
所以,將來這個東西在全世界流通,一定要用這個方法,用光碟。否則的話,人家都說是不是文化滲透?是不是要來改變我們一些想法?我先讓你們自己看,你自己看了自己流通。將來做教學的光碟,我們有音聲、有文字,就是畫面上全是文字,就用文字沒有人像,你更放心了。我們講經的人不會拉你們的群眾,跟你們的群眾不建立關係。好!你只聽到聲音不認識人,你就更放心了。我們的老師用這種方法,告訴大家,我們放下名聞利養,我們把真正所學、所知的跟大家講清楚、講明白,勸導大家。我們的目的是繼承傳統的文化,發揚光大傳統文化,我們自己名聞利養邊都不沾。我們盡量把這個東西做好,就用光碟教課資料,我們把它做好,希望能在全世界流通。將來用外國文,文字翻成都打在字幕上,你看到字幕,聽到音聲,不知道講經人的面貌。讓全世界每一個觀看的人,每一個國家政府都放心,通過你們嚴格的審查,如果不妥當的地方你們可以刪掉。這好主意!
因為在外國,外國人怕中國崛起,中國強大了會報復他們,他們這些年欺負中國,怕報復。我們告訴他,中國的崛起是文化崛起,不是政治,不是武力,不是工商企業,也不是科學技術,是《群書治要》。《群書治要》是中國的古籍,這裡面所講的是真理,從個人修身、治家,可以用到你公司行號,治國,平天下這個平字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個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族群、每個不同的宗教,大家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你看這多好!現在這個理念在聯合國起了作用,不同的族群承認了,不同宗教也承認了,都接受了。我們有最好的教材拿出去,儒釋道的經典,用這個方法來做成有聲的教科書,來向全世界推廣。
今年,印度尼西亞全國中小學把《弟子規》編成他們必修的課程。他們教育部的官員來看我,來告訴我,一共有多少個學校?有一萬五千多個學校開始學習,已經把《弟子規》翻成馬來文,現在問題就是缺乏師資。我說既然大家喜歡傳統文化,我們把世界上研究傳統文化的機構聯起來,我們共同來傳承這個事業。我們聯合英國的漢學、法國巴黎,歐洲的漢學,法國巴黎最早,他們的歷史有一百四十多年,是前清光緒初年傳過去的,比英國大概要早三、四十年,這些跟我們都有聯繫。歐洲的漢學我們去參觀過、去考察過,他們是把它當作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來研究,古代的古文明,沒有想到現代,做為歷史文化來研究。我們告訴他,這個東西現在管用,他們感到很驚訝,二、三千年以前的東西現在可以管用?對的,我說不管用我們學它幹什麼?所以我們在一起交談交流了三個多小時,溝通了,他們很歡喜。
我們是實學,中國傳統文化超越空間、超越時間,超越空間是每個國家、每個族群都能接受,它講的是人性。每個人都是有人性,人性是什麼?人性本善,習性不善。要不好好的教,慢慢長大,習性變成主流,本性漸漸淡忘掉了。中國古人的教育都是重視本性本善,教育的目的,如何能把本善保存下來,最好一生都不要改變,中國教育目標是在此地。所以,他求的是智慧,不是知識;西方人是知識,不是智慧。我告訴他們,我們老祖宗教育的智慧,西方人承認;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成效、教育的經驗,這些他們疏忽了。我們說出來,他們聞所未聞,沒聽說過,而且懷疑,因為跟他們的理念、方法完全不一樣,目標不相同。
求知識,知識要廣學多聞;求智慧不可以,智慧要一門深入,要得定,要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東方人教育的目的在此地。所以,老師對於悟性高的這些學生,那是他真正要教的對象,悟性很差的,就教他吸收知識,不是一個方法。悟性高的就教他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就是教育的理念。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了。他需不需要老師?不需要。他開悟了,對這個經的理解就跟原來講經的人完全相同。為什麼?原來講經的人是開悟的人,自性裡流出來的,他開悟了,展開經卷也是從自性流出來,佛知佛見,一點錯誤都沒有。這個方法我們中國丟了兩百年了,應該有兩百年,受西方人的影響。所以我們中國人把智慧丟掉了,不學了,學什麼?學知識,科學是知識,學知識。知識是廣學多聞,知識很豐富,沒智慧,知識解決不了現在社會問題。
聯合國從一九七0年代召開世界和平會議,主題就一個,消弭衝突,促進安定和諧,這是主題,每年投下去人力、物力、財力不計其數。我們有幸代表澳洲大學參加了十幾次,我們看到,我們明白了。這些專家學者,都是每個國家地區最優秀的博士、教授、政府高級官員。這些年下來,衝突頻率年年上升,災害一次比一次嚴重,所以對於世界還會有沒有和平,沒有一個人有信心。我們這幾次的參加看出來了,看出世界社會真正危機是什麼,我們發現,真正的危機就是信心沒有了。對什麼信心?對古聖先賢智慧的信心,他們總認為古聖先賢那都是落伍的,他們不懂科學,他們那些東西都是糟粕。殊不知,我們對他們沒有信心,所以不去研究他們東西,他們東西是真實智慧,是真真實實幫助現在社會解決一切困難。對個人來講,讓你身心清淨、智慧增長,你一生過到幸福美滿的生活。這裡頭有這個智慧、有這些方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點都不假。
我們想到,如何叫他相信,他不會相信的。唯一的一個辦法就是做實驗,真正做出來,他相信了。所以湯池小鎮過去我們做的,是做給聯合國看的,就是因為他們對於傳統文化不相信,我們做給你看,做成功了,引起很大的震撼。二00六年我們在巴黎做了報告,做了八個小時的報告,三天的展覽,給他們帶來很大的震撼。當時一百九十二個國家地區代表、大使,都希望到湯池去考察、去參觀。我們發了邀請函,人太多了,我們無法接納,把他分成五個梯次,第一個梯次大概四十多個人。護照都發了,歡迎他們來看,是我們地方領導不同意,取消了。我自己知道的,至少有三十多個大使,他們用私人觀光旅遊的身分,到湯池住三天,住四天、五天的。這個信息傳到國外了,傳到聯合國,他們對傳統文化開始生了信心。我們那個時候的期望,聯合國看到了,我們湯池中心奉獻給國家,希望國家派人來接著辦,所有的老師、所有的資源我們全部奉獻。老師願意留都可以留,你們派人來主持,我們的目的達到了,我們就是讓聯合國知道中國古老的東西現在管用。
真的,湯恩比所說的,不是湯恩比說的,我們說話他們不相信。湯恩比說的,「拯救二十一世紀」,就是現在,「全世界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是中國的,大乘佛法也是中國的。英國人講的,世界聞名的歷史哲學家,不是我們普通人講的。他講的,外國人相不相信?我到英國去訪問的時候,我去了兩次,二00五年第一次,0六年第二次。第二次去訪問的時候,我跟漢學系的學生,他們的研究生,跟他們的教授,舉行了座談會,也等於我給學生上了一堂課。我問這些學習漢學,就是儒釋道的古籍的,我問他們,你們相不相信湯恩比的話?你們英國人,你們相不相信?這些人沒有一個人回答我,都是看著我笑,對著我笑,笑咪咪的,笑了半天沒有一個人講話。我反過來問他,難道湯恩比博士說錯了嗎?你們有沒有人承認他說錯了的?也沒有人敢承認。
最後我不得已,我讚歎他們,我說你們很聰明,既不承認,也不敢反對。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湯恩比的名氣太大了,不敢反對。他說的話確實值得懷疑,不能完全相信。懷疑我知道從哪裡來的,中國東西這麼好,為什麼中國人不要?中國人完全學西方的,這個懷疑得有道理。湯恩比對中國文化太了解了,又有那麼大的名氣,不敢反對。中國人自己不要,真正叫他們懷疑,如果那麼好,你們為什麼不幹?你們自己真幹,你們領導全世界,誰不願意跟你學?懷疑有懷疑的原因。幸好我們的實驗是在中國做成的,要在外國做成的,更不相信了,我們在中國的湯池做成的。如果在其他國家做成的,他們對這個,那問題可大了。
現在學習的愈來愈多,我們自己國家注意到了,現在還趕不上外國。頭一個印度尼西亞,他們全國中學、小學把《弟子規》定為必修課程,一萬五千多所學校。他們的教育部主管,應該是司長,主管中小學教育的,教育司,到香港來看我,專程來的。早晨從那邊飛過來,中午在我這邊吃了飯,晚上就回去了。問我怎麼個教法?書印好了,翻成了馬來文。我這一想,到哪裡去找老師?當然他們培養師資是第一樁大事,應該辦一個專門的培訓班,訓練老師。這個老師,起初我們馬來西亞中心老師可以幫助他們,到他們那邊去教個三個月、四個月,因為只有一門課《弟子規》。希望把他們老師教會了之後,他們的老師繼續不斷再教,老師愈多愈好。
而且重要的,普及是要用遠程教學,我就把澳洲遠程教學他們那些做法、成績給他們做報告。澳洲地大人少,邊遠地區學生上學沒有交通工具,所以他們用遠程教學,用網路。學生在家裡學,每年大概是一次還是二次考試,到學校去參加考試。有的時候學校太遠,就附近這個城市,學校派老師,到附近找個學校,在這個學校考試。考試及格,學校發畢業證書。這是個很好的辦法。他們遠程教學的,你說香港,香港有不少學生,所以他們學校派老師到香港來,來擔任考試,給學生做考試。他們可以不必到學校去,學校主動派老師來跟這些學生見面。面對全世界幾十個國家地區,做得很成功。所以要用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對全國,可以面對全世界。明年馬來西亞漢學院建好之後,我們也用這個方法,來幫助全世界推動紮根教育,這非常非常重要。
印尼是回教國家,他們有宗教教育,他不忌諱宗教。宗教教育心量要拓開,要包容其他宗教,這樣才真正能做到化解衝突,安定和諧。也非常難得,印尼的回教大學校長帶著幾位教授來看我,也是專程來的,中午在我這邊吃飯,晚上回去了。告訴我,學校要正式開辦一個漢學院,這很難得。漢學院裡面就學習中國的儒釋道,著重古時候傳下來的經典,這非常有意義。這個老師就比較困難了,所以我這段時期在揣摩,我們用什麼方法?就想到我們用光碟、用錄像,做成有系統的教科書,我們再出版這些東西。你要是辦這個班,我把這個教材給你,教科書給你,你就能辦成,不要請老師,用光碟教學。我們漢學院的,將這些研究員、這些教授支援你們,每年我們可以做二、三次的訪問,跟你們交流,跟你們交換學習心得,用這個方法來幫助大家。我們這樣就可以聯絡全世界的漢學學者。
將來再有機會的時候,真正做出成績出來,可以成立一個世界漢學會,漢學協會,這些學者都是這裡面的會員。每年我們可以在聯合國辦一次大活動,世界漢學的交流,這個可以做得到的。所以漢學的前途一片光明,希望年輕同學認真努力,要做出犧牲奉獻。我們把財色名利放下,那個沒有意義,那並不是個好東西;把老祖宗東西繼承下來,發揚光大,這是聖賢事業,這是大事,這是在全世界歷史上留名。那是自然現象,我們並不要求有名,名聞利養統放下,一心一意真幹。
所以我們看到,學習,向阿難學習,阿難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發心求往生。我亦願樂生於淨土,願是我想去,樂是歡喜,對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產生信心,歡喜阿彌陀佛,喜歡極樂世界。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阿難親見彌陀如黃金山,德相端嚴」,端正莊嚴。「及彼土種種清淨莊嚴」,這一句是講極樂世界,前面兩句是講阿彌陀佛。「皆昔所未見」,過去從來沒見到過,「故云得未曾有」。「復聞十方佛讚,生希有心,發起大願,願生極樂。正表阿難當機,契會聖心」,阿難有智慧,阿難一聽,明白了。契會聖心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都希望大家學習這個法門。為什麼?它快,一生就能成就,你說多難得,多稀有。
漢學院跟斯里蘭卡的佛教大學,有人來問我,問我是不是校長?我說我不是的,榮譽校長我也不要,首席顧問我也不要。我全力把它促成,我說我頂多在裡面是個教授,我做一名教授,我的精神、體力還行的話,我教一門課,就是《無量壽經》。我這個課程一年,一年就學完了。因為漢學院我們教學是用古人的理念,是一門深入,每一年都是學一樣的東西。十年,也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要講十遍,一年講一遍,一天,就像我現在這個樣子,四個小時。這門功課學完是要一千二百個小時,兩個小時是一個學分,六百個學分。十年之後,他就是這門功課的專家,真正成為世界第一流的專家。那個時候,我們把他們的研究著作跟他們的講學光碟送到馬來西亞教育部,給他們審查。能夠達到博士學位的水平,我們要求教育部授給我們這些研究員漢學博士學位。他們拿到這個學位,就可以在全世界每個大學裡面教中文。這對於這些研究員有強烈的吸引力,等於他們來念書,我來念碩士班、博士班,十年,時間長一點,是十年。
這十年是有工資的,因為這些研究員,我們是從小學老師、中學老師裡面選拔出來的,他們還要養家活口,所以我們有相當的工資,讓他生活能過得去。這個學校是我們私人辦的,不是國家辦的,我們有一百到二百個研究員,這個經費從哪裡來?我早就想好了,馬來西亞有一百多個淨宗學會,一個淨宗學會領養一個。這一個人他的工資,你們這個淨宗學會負責,就很容易解決。還有企業,這企業老闆對於傳統文化有興趣的,有信心的,想做一點好事,你也可以領養一、二個。讓這些老師身心安穩,無後顧之憂,好好在那邊讀十年書,最後拿到漢學博士學位。我能夠看到,心滿意足了,我什麼都不要,就要讓我看到這一天,中國傳統文化紅遍全世界。
發心幹這樁事情,我相信全世界、全人類的祖宗都會保佑你,每個宗教的神明都會加持你。為什麼?你這個符合上天的心,你這是真正好事,這是救世救人,這好事業,不是壞事,所以神明會保佑。我們選擇這個地點是好地點,馬六甲,鄭和七次下西洋,都以馬六甲做為海外的中心點。馬六甲的人對中國感情非常深,每一條街上都有鄭和廟,你看他們對鄭和的感情。我上次去看,當地同修告訴我,現在他們市區中心有一片很大一片的土地,那個地方原來是城外,現在城市擴大了,變成市區裡面。那塊地是什麼?是鄭和他們的那些海軍死亡的時候葬在那裡,是墓地,是鄭和屬下的墓地。有不少企業想把它遷走,他們買這個地來建設,聽說每個想動腦筋的人都出事情,沒有一個人敢動。
我們的漢學院將來辦得有成就,有這個能力了,在那邊做一個大型的鄭和的紀念館。墓地把它整理出來做個墓園,那是個觀光區,是個景點,做一個紀念館。這個紀念館讓我們辦活動用,辦論壇,辦講座,辦傳統文化活動的基地,面對全世界,我相信鄭和也就會保護這個地方。那個時候鄭和這個艦隊是全世界最大的海軍艦隊,周遊全世界,沒有佔領一分土地,沒有做一個殖民地,沒有。這是大家都看見的,沒有欺負外國人。而且對人都很厚,厚道,跟人做朋友,互通往來。他們的土產,我們帶到中國來,中國的一些產物跟他們交流,總是比他們要多一些。所以能感動人心,人家歡迎你。跟外國人和睦相處,都像一家人一樣,彼此互相照顧,互助合作。我們要發揚鄭和的精神,那就是一個和字,這個精神要發揚光大。鄭跟真的音很相接近,將來那個活動中心,「真和中心」,真正的和諧,真和中心,跟鄭和的音很近。
我們在斯里蘭卡建了兩個飯店,一個龍喜飯店,一個阿彌陀佛飯店。這飯店做什麼用?飯店就是活動中心,是世界宗教活動中心。常年在那邊辦,一個一個活動接著,不需要給一般觀光客的,我們的活動統統都住滿了。所以這個飯店肯定賺錢,賺錢幹什麼?給龍喜大學、給宗教大學做經費,沒有一樣不是好事情。我們自己可以在中心的旁邊建一個小房子養老,有能力的時候教學,沒有能力的時候養老,求往生,足了。
阿難契會聖心,「發願求生」,他自己說,『我亦願樂生於彼土』。底下這段經文,「示生因緣」,請看經文:
【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植眾德本。汝欲生彼。應當一心歸依瞻仰。】
這是釋迦牟尼佛答覆阿難的話,阿難想求生淨土,佛在此地說出來了,往生淨土的真因,不是這一生的,是過去生中種的因。每一個往生的人,「皆已於無量諸佛,親近供養,事奉學習,廣植德本」。是佛門的老佛教徒,不是這一生這一世,過去很多世你都學過佛,或許你也接觸過這個法門。好像我們聽一些同學他們透給我的信息,愛因斯坦附體傳話,他說他過去生中在中國投生過,而且出過家,是講經的法師,遇到過淨土,沒求往生。這一生到外國,所以他有那麼高的聰明智慧,到外國去學科學去了,做了科學家。很不幸把他發現核子,人家拿去做原子彈,他現在墮在地獄,什麼地獄?核爆地獄,他自己發明的他自己承受。他透的信息告訴我們,這個地獄苦不堪言,沒有比這個地獄更痛苦了。他每天就在核彈爆炸之下,一個核彈爆炸,他說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在接受攝氏幾千度的高熱在燒烤。那是什麼味道?我們想像不出。所以他勸導大家,千萬不要用核武,戰爭不要用這種武器。用這種武器,下命令的人、執行的人,與這個有關係的人,生產製造的人,將來的果報都跟他一樣,都在核爆地獄。透這麼個消息。他是地藏菩薩特准他出來附體透信息,離開之後還回到地獄去受罪。一飲一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要真正相信。你將來墮到裡面去的時候,真叫後悔莫及,自己造的罪業沒有人能代替。
馬來西亞這個漢學院,研究員從哪裡來?從華校,馬來西亞華校一千多個小學,六十二個中學。我們希望這裡面的老師、校長,校長退下來他們的年齡都很好,才五十幾歲的樣子,十年六十多歲,就能夠在全世界弘揚漢學。其他國家地區,真正發心的人都可以參加。首相問我,我們馬來學校老師可不可以參加?我說當然可以,我說我們沒有分別,不分種族,不分信仰,不管你信仰什麼,我們不分,只要對漢學有興趣,真正發心深入,十年主攻一門。我們對研究員的要求,就是每個星期你要寫一份研究報告,你要講兩個小時,給你錄像。這個研究報告是你的著作,這兩個小時光碟是你的成績,將來用這個送到教育部審查,拿博士學位。
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這樣,無論你是哪一個佛國土裡面十法界的眾生,不管你是哪一界,條件呢?你看看,過去生中在「無量諸佛親近供養,事奉學習,廣植德本」,這是過去,不是現在,這就是你條件。對於中國漢學、儒釋道,真正有興趣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肯定過去多生多劫都種了善根。正是像《彌陀經》上所說的,《阿彌陀經》上所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一樣的。決定是多善根,多善根才生歡喜心;多福德他才有這種緣分,沒有多福德,這個緣分不容易遇到,現在講機會。因緣是你碰上了,過去沒有漢學院,漢學院是從現在才建立的,過去沒有,這個緣分你碰上了。這個大學是以儒釋道典籍開課的,跟普通大學不一樣,所以這個學校裡頭有儒,可以用學院,有儒、有佛、有道。這裡面沒有老師,沒有教授,自己必須對中國文言文有能力能看懂,儒釋道的典籍拿來,文字上面沒障礙,你才能下手,你才能專攻。所有參考資料是以古人東西為標準,也就是說以《四庫全書》蒐集的,這是當時大家承認的,註解沒有註錯,沒有問題,才選出來加入《四庫》。這是主要參考書,《四庫》之外的,補充的參考書可以有幾種,但是這是主。
一定要開悟,一門學久了,心清淨了,清淨心生智慧,智慧就開悟了。所以到最後是什麼樣子的?無師自通。這個我們給整個世界教學提供一個實驗,告訴大家,不需要教授指導也能夠跟教授一樣,甚至於能超過他。佛門裡有例子,釋迦牟尼佛有大智慧,一生說出這麼多經論,他跟誰學的?沒人教他。他從十九歲到三十歲學了十二年,學的那些東西統統沒用上,佛經上都沒有,他全把它放下,他是大徹大悟,自然通達的。要相信這個事實,要相信這個能力人人都有,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有。中國惠能大師有這個能力,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儒釋道三教的典籍你去問他,他沒有一樣不通。為什麼?那是自性流出來的,你見了性,哪有不懂的道理!所以,我們儒釋道都是以明心見性為目的,不能大徹大悟,應該也有大悟,十年,大悟是沒有問題的。大悟就通一部分,你看佛,佛我都通了,儒跟道未必;學道的時候,道通了,佛跟儒未必,這是大悟。如果徹悟,全通了,什麼障礙都沒有了,徹悟是見性。我們希望達到這個水平,把中國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對全世界弘揚。不是求知識,是求智慧,有智慧就有知識,有知識不一定有智慧。東方智慧。
外國也有,釋迦牟尼佛是外國的,印度的,惠能是中國的,這是代表人物。伊斯蘭教穆罕默德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你看他能講一部《古蘭經》,別人把它寫出來,他講。伊斯蘭的信徒在現在超過十五億,比中國人口多,他們主要經典就是《古蘭》。我現在希望穆斯林的朋友,現在已經在做,把《古蘭經》裡面精選,出一部《360》,跟我們《群書治要360》一樣,出一本小冊子,介紹《古蘭經》,讓全世界人都能讀到。每個宗教都應該做這個工作,把你的典籍簡化,讓大家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能對你宗教了解、認識,互相學習。能夠融會貫通,就不再有誤會,不再有衝突,宗教與宗教之間的爭論自然消除了。宗教大學的目的就在此地,化解宗教之間的衝突、矛盾,互相學習,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化解全世界一切衝突,來締造全世界永續的安定和平,這是宗教大學的宗旨。
我們再往下看念老的註解,「今者,汝欲生彼」,這是釋迦牟尼佛的話,汝是阿難尊者,你想往生極樂世界,「應當一心歸依瞻仰」。歸是回頭,依是依靠,也就是放下萬緣,一向專念,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專念阿彌陀佛。瞻仰是修行,觀想念佛,思惟是修行,持名是念佛,都是淨宗主要修學的方法。《觀經》上所講的十六種方法,統統都是念佛。歸依跟底下皈依是一個意思。「瞻者瞻望,仰者崇仰,歸依瞻仰」這裡頭含的意思,「禮佛、觀佛、念佛、憶佛」這些意思,「亦涵天親菩薩五念之旨」,天親菩薩教給我們五念門。
五念,我們參考資料第四頁,「五念門,出《無量壽經論》」。第一個,「禮拜門:謂修淨土之人,清淨身業,面對阿彌陀如來」,一心恭敬禮拜,求生淨土,這禮拜門。每天早晚拜佛,拜佛也是最好的運動,非常適合於中年以上的人。常年拜佛,身心健康,百病不生,不要去做其他的運動,這個就可以,統統能收到。五體投地,把拜佛的方法學會,每個關節都運動到。早晨能夠拜一個小時,晚上能拜一個小時,最好了。
第二,「讚歎門:謂修淨土之人,清淨口業」。下面看到「清淨意業」,清淨兩個字很重要,跟經題相應,經題修行最高指導原則是清淨、平等、覺。念佛人一定要要求自己有清淨心,清淨心沒有染污,平等心沒有高下,沒有分別。用清淨、平等心待人接物,用清淨、平等心生活、工作,這就是過的佛菩薩的生活。「稱歎如來名號功德,光明智相,如實修行,求生彼國」。這個讚歎,除念佛是讚歎,講經是讚歎,跟別人分享交流都是讚歎。我們自己得到佛法利益,一定要把這種殊勝利益介紹給別人,跟大家一起共享。心量要大,要主動去幹。我的老師早年是什麼樣的心態教我,我至少要以這種心態教別人,不然對不起老師。老師對我真誠的教誨,絲毫名聞利養都沒有,因為那個時候我貧窮,我什麼都沒有,老師認真教導。
第三,「作願」,就是發願,「修淨土之人,清淨意業,發大誓願,如實修行奢摩他」。這是梵語,奢摩他、三摩、禪那,翻成中國意思是止,這個名詞後頭都有了。後頭有毗婆舍那,這是觀,觀是智慧,止是功夫。止是什麼?所有妄念都停止,都放下了。「求生彼國」。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放下萬緣,一心專念。奢摩他、毗婆舍那都是屬於禪定,禪定是它們的總名稱,這個禪定偏重在放下,奢摩他。求生彼國,這叫做發願。
第四,「觀察門:謂修淨土之人,用觀觀察」,這裡頭有三種,「觀察彼佛國土功德莊嚴」,觀察依報,極樂世界生活環境、學習的環境。還有更不可思議的,上求下化的無比殊勝的因緣,這就是什麼?你到極樂世界,你有阿彌陀佛同樣分身的能力,阿彌陀佛能分無量無邊無數身,你也有這個能力。阿彌陀佛分身是為了接引眾生,每個世界念佛的眾生求生淨土他都去接他,不接他,他找不到極樂世界在哪裡,他是去接引的。極樂世界的大眾分無量無邊身幹什麼?到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那邊去拜佛供養,拜佛、供佛修福報,聽經聞法修智慧。你就曉得多少人教你,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都是你的老師。你看,往生極樂世界見一尊阿彌陀佛,就等於同時所有一切諸佛我都見到了,這還得了!這是十方世界沒有的,只有極樂世界有。
同時,十方世界絕對不是我才去訪問,過去世在那裡都住過,換句話說,那邊與我們有關係的人不少。親屬的關係、朋友的關係、同參道友的關係一定很多,他們還沒有成就的,遇到了你要幫助他,你要去度脫這些人,他跟你有緣。所以上求下化,這個機緣是遍法界虛空界找不到第二家的,就是這一家有,你說能不去嗎?這是講觀察依報。第二,觀察老師,老師是阿彌陀佛,觀察他的功德莊嚴。第三,「觀察彼諸菩薩」,同學,看看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所有往生的人,他們修積的功德莊嚴。「如實修行毗婆舍那」,毗婆舍那是梵語,這叫觀,「觀破昏暗之心」,就是用智慧來觀察,把我們的迷惑觀破。
我第一次跟章嘉大師見面,向他請求,我說佛法的殊勝我知道了,方老師介紹給我的。我說有沒有一個方法,能叫我們很快就契入佛境界?那時候我對佛法了解也不過就是二、三個月,向章嘉大師請教這個法。我跟章嘉大師第一次見面。我提出問題,他聽到了,他看著我,我看著他。他看我年輕,心浮氣躁,我看他,等他回答。這一看看了半個多鐘點,一句話都不說,半個小時好像入定了。這就是他老人家教學方法,這個教學方法祖傳的,也不是他獨有的。心浮氣躁別說話,說話怎麼樣?這個耳朵進去,那邊出去了,不管用。必須要等到他心浮氣躁的氣象完全沒有了,心完全定下來,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生起來,才給你說法,要不然沒用。我們每次見面,我年輕,浮躁習氣總有,他一定等你心定下來,不定下來不說話。我們明白了,每次見他,大概前面十五分鐘就是修止,情緒統統定下來。
他告訴我,有。這一有,我們精神起來了,要專心聽,他又不講了,為什麼?我們這個精神一振起來這就浮躁,沉不住氣。再要等個七、八分鐘,第二次再定下來,他跟我講,看破、放下;看破就是此地的毗婆舍那,放下就是此地的奢摩他。但是他要講止、講觀,就把我講糊塗了,我聽不懂,講奢摩他、毗婆舍那,那更不投機了。你看看,他能把這個用「看破、放下」這麼簡單的,讓我聽起來很容易接受。看破是智慧,放下就是禪定,清淨平等就出來了。放下執著,清淨心,放下分別,平等心,這是奢摩他,奢摩他起作用就是看破,就是生智慧。
對於知識分子來說,講經,讀經,用這個方法來做修止觀最方便。讀經、聽經有悟處,這是觀,智慧觀照,聽也用觀來做代表。決定心要清淨,不能有妄想,不能有雜念,什麼都要放下,什麼緊要的事情統統不理,等我下課的時候再說,上課的時候決定不理會。老師舉個比喻,你在這裡上課,在這裡聽經,這兩個小時,突然有人來報告,你家房子燒掉了,起火了,你怎麼樣?如如不動,我經沒有聽完,等我聽完再處理。要有這種定力才會有成就,沒有這種定力,一慌一亂,不行了。這就是考驗你的功夫。
第五,「回向門:謂修淨土之人,觀察一切世間苦惱眾生,願同生彼國土,所有自己功德善根,悉以回向一切眾生,共證無上覺」,這叫回向。我們把我們自己修行的功德與大眾共享,與一切眾生(有緣眾生)共享,心量就大了,不是搞自私自利。這個五念是這個意思。
再往下看,「要之一心稱念六字洪名,即總攝五念妙門」,用真誠心、恭敬心念這一句佛號,五念統統在其中。「一心者」,就是清淨心,心裡頭沒有雜念,善惡都沒有,惡要放下,善也要放下,要不然善也染污清淨心,清淨心裡善惡、染淨統統沒有。念佛的人只許可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沒有了,真清淨。沒到西方極樂世界,心裡有阿彌陀佛,到西方世界見了阿彌陀佛,自清淨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上再加個阿彌陀佛,錯了,就不清淨了,才知道。所以,這是一心稱念。
「又如《阿彌陀經》六朝襄陽石刻本云: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這二十一個字,現在《阿彌陀經》裡頭沒有。這是六朝時代,唐朝以前,也就是南北朝那個時代,襄陽石刻《阿彌陀經》裡頭有這二十一個字。「是故阿難一心歸依瞻仰,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亦如諸已往生者,曾親近無量諸佛,植眾德本,故必能滿往生之願」。這個我們一定要曉得,搞清楚、搞明白,一點都不懷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善根、福德、因緣同時具足。我們怎樣修善根?怎樣修福德?念阿彌陀佛就行了,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在裡頭,真正不可思議。
所以,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我們遇到了,一定要珍惜,要真幹。念佛這個事情要分秒必爭,我這一秒鐘,一秒鐘可以念一聲佛號,阿彌陀佛,至少念一聲。如果沒有念佛號,我這一秒鐘空過了,太可惜了。佛號念得愈多愈好,為什麼?把清淨心念出來,把平等心念出來,效果就出現了。為什麼?你那個心,起心動念生智慧,不生煩惱。沒有念出來的時候,生煩惱不生智慧;真正念出來的時候,生智慧不生煩惱,無比殊勝。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