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七十頁,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淨影云:初明從惡生痛生燒。下明其從燒生惡生痛」。「憬興同焉」,憬興法師所說的跟他相同。「是謂惡與痛燒,互相輾轉而生。惡生痛燒,故入惡趣」。眾生愚痴、迷惑,造作五惡,五惡就是殺盜淫妄酒,前面一品讀過。反過來就是五戒,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也叫五善。做人,生天、學佛一定是以五善為基礎,沒有五善,來生人身尚且得不到,怎麼能作佛?怎麼能生天?造作五惡的人果報在三途,多半在地獄,所以生痛生燒。生痛是現世果報,活在這個世間活得很痛苦,來世在三途。

  這一品下半當中,說明從燒生惡生痛,就是惡的果報現前,就是三途,三途是他自己惡因所感的,他不知道,墮落在三途他不甘心,他不情願,怨氣很重。現在眾生這些怨氣,幾乎我們完全能夠明顯的感覺到,我們感覺到都市空氣混濁,感到呼吸困難,坐在飛機上往下面看,很濃的大霧。其實它不是霧氣,霧是水蒸氣,它是怨氣。這裡面有人的怨氣、有鬼神的怨氣混在一起,所以這個空氣非常令人窒息,現在講的是染污,嚴重的染污。佛經上告訴我們,這就是燒生痛生惡,又造成了惡的念頭,惡因惡果,惡果又生惡因,因又生果,輾轉而生,沒有止境,這個很可怕。

  「但惡趣眾生,三毒彌甚」,三毒就是貪瞋痴,不甘心、不情願,認為所受的這些痛苦都是環境給他的,別人給他的,鬼神給他的,鬼神也以為那是些惡人給他的,其實全都想錯了。他不知道反省,不知道一切法是自己心現識變,自己享受,自作自受。明白這個道理心就平了,所以心平氣和,慢慢這個怨氣就能化解。從此之後覺悟了,我不再造惡業,我不再怨天尤人,它慢慢就能化解。但是事實上,佛菩薩所看到的,惡趣眾生三毒彌甚,這個彌甚是太過分。跟誰比?跟人間比。人有三毒,貪瞋痴,鬼、畜生也有三毒,比人還嚴重,他要不嚴重怎麼會去做畜生,怎麼會去做餓鬼,怎麼會墮地獄,肯定超過人類,人類有三毒,比他輕。欲界天有沒有三毒?有,比人輕,所以他能生到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一層比一層輕。到色界初禪天,那些人的定功、智慧就有能力降伏煩惱習氣,雖然他沒有斷,他能把它控制住,讓它不起作用。他們的生活環境清淨自在,跟佛菩薩相似,佛菩薩是斷掉了,煩惱習氣斷掉了,他沒斷,他能控制,雖有,不起作用。

  佛把這樁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我們要能夠體會、要能夠認知,真正能反省,豁然大悟,原來自作自受,與人沒有關係。我們今天受了冤屈有怨氣,錯了。冤屈的因是什麼?在過去生中有意無意得罪別人,種下這個因,今天同生在一個時段、在一個地區,又遇到惡緣,果報顯現出來,依然是自作自受。真正看清楚、看明白,自自然然不怨天、不尤人,逆來順受。在順受裡頭提升自己的境界,也就是提升自己戒定慧三學,更清楚、更明白了。雖然受的苦痛,沒有感覺到苦痛,為什麼沒有感覺?你把它放下了,你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只有佛號。所以古德常說,佛號能消痛燒,能消業,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不相信,不相信世間有六道,不相信有佛菩薩,不相信有六道輪迴,依然還在造五逆十惡。

  經上講,『敢有犯此』,此就是惡,依然在造作十惡,「必當永劫輾轉於惡趣之中。故云當歷惡趣。歷者經歷」。總的來說,三惡道,三大類,地獄、餓鬼、畜生,每一類裡頭再細分,無量無數,每一道都非常複雜。佛在經論當中給我們做說明都用歸納,沒有辦法細說,細說說不盡。業因必須要知道,「惡趣是作惡自招之果」,不是無緣無故來的,不是別人造作給你受的,不是的,都是自己惡業所感。所以佛在這個經上把果相講得清楚明瞭,勸我們回頭,止惡修善,自然能夠脫離痛燒。

  下面這段說明「二報示懲」,這裡面分兩段,說明二報,現世的花報跟後世的果報。請看經文:

  【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眾見之。】

  大眾都看見了。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或其今世至示眾見之」,這裡面就包含了五痛,五痛是現世的花報。用植物做比喻,植物先開花後結果,花在先,果在後,今世所受的是花報,來生所受的是果報。『先被病殃』,這個「被」是受,「病」是疾病。這個病怎麼來的?業障來的,業障病。病有生理的病、有心理的病、有造作罪業的病,種種不同。還有有意無意得罪眾生,眾生含著冤屈而死,他不甘心,他來作祟,他來報復。

  我聽一個居士說,他有一個朋友,是修道的,也是個高人,有一次在一個宴會上,他這個朋友指著另外一個人說,他說你身後有七個鬼跟著你,你是不是殺過七個人?那個人聽到非常驚訝,他怎麼知道的?他看到有七個鬼跟他身上。他承認了,確實有這個事情。說明人間有這種能力的人不少,一般稱之為特異功能,佛法裡面稱為有天眼,能見,天耳,能聞,他能聽到我們一般人聽不到的聲音,佛菩薩的聲音、鬼神的聲音他能聽見。具有這些能量的人年齡大概都不大,二、三十歲,四十以後就少了。為什麼?他妄念多了,雜念多了,這個能量就失掉了。這個能力,必須有清淨心,妄想少、雜念少,鬼神能溝通。這說明真有,不是假的。確實這個病,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有生理的、有心理的,有過去世業障造成的、有現前的冤業造成的,病因很複雜,不能不搞清楚、不搞明白。如何把這些業習化解、消除,我們學佛的道路上不要讓它們障礙。

  「業病」,參考資料裡頭有一段,從《佛學大辭典》節錄下來的。「依前世惡業而感之病,必不可免者」,這業障病。能不能消?能消。用什麼方法?懺悔、認錯,下定決心後不再造,就能化解。要用真誠心,真幹,感應不可思議。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一切眾生都有良心,真誠心能感動人。過去縱使結了大怨,也行,這些怨懟看到你真正發心改過自新,他也佩服,他不再報復,他離開你,你的業障病就好了。

  業障病有兩種,一種,「先世行業病」,第二種,「現世失調病」。第一種,「謂因先世好行鞭杖、拷掠、閉繫種種惡法」,把他關在小房子裡頭,「惱害眾生,故感今世多病,是名先世行業病」。這一生當中身體不好,多病,喜歡鞭打人,喜歡拷打人,喜歡把人拘禁,像關在監牢獄一樣,他行動失去自由,這些惡作都會有報應的。我們今天有權有勢,常常就是傲慢、嫉妒,欺負別人,不顧別人能不能忍受,以這個惡法加給他,讓他感到痛苦,有果報,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叫小事。一些小人,他分別執著,他非常記恨,你欺負他,你以惡意加給他,他念念不忘,來世今生,遇到有緣的時候,他就報復,非常可怕。

  佛菩薩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學佛的人,不學佛的人也不例外,決定不能跟人結冤仇,有意不可,無意也不可。無意是自己不知道,跟別人結了冤仇自己不知道,造作者無心,受害的人有意,有意是他有怨恨,他不甘心,他要報復。這些因果報應都在眼前,你細心觀察,觀察我們的周邊,然後回過頭來觀察自己,你就看清楚、看明白了。看明白就好,為什麼?能產生轉機。我看明白了,我知道自己不是,自己有過失,原諒別人,別人加給我的,我能忍受,我再沒有怨恨,我知道他給我的,過去我這樣對付他,現在他對我,我不再怨恨,我們的結就化解了。把惡緣變成善緣,來生後世再見面會彼此尊重,彼此關懷、彼此照顧,不再有怨恨。每個人在世間,對人、對事、對物,離不開緣分,離不開因果,萬萬不可以惱害眾生。惱是輕,害是重,惱是叫他生煩惱,害是他受到傷害。

  第二種,現世失調病,「謂因冷熱風雨不知將養其身,及飲食不節,臥起無常,以是事故,得種種病」,這是現世失調,這是生理上的現象。這也不能怪別人,自己要小心謹慎,尤其是年歲大了,人老了,沒人照顧,這些病很容易得。如何能夠避免?我們常常照顧別人,果報,別人有病苦的時候,我們關心他、幫助他、照顧他,到我們有病的時候,就會有人來照顧我們,有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這不能不知道。看到別人受苦一定想到,我將來要遇到怎麼辦?想求個人幫助我,我今天就要幫助他,將來就會有人幫助我。我不肯幫助他,將來我得病,我受苦的時候,沒有人幫助我,一報受一報,決定錯不了。

  《小止觀》裡頭講治病,「若是業報病,要須修福懺悔,患則消滅」,這個病苦就消失掉了。要修福、要懺悔,懺悔就是知道自己做錯,要想方法彌補,後不再造,這個業才能消掉。業要是消不掉,報肯定現前。這些事情都在我們眼前,我們很明顯的看到,甚至於它就落在我們身上。現在身體還健康,還沒有覺察到,如果年歲大了,自己不能照顧自己,就會非常明顯的感觸,這時後悔來不及,五、六十歲還可以,七、八十歲來不及了。

  所以這個註解下面說,「作惡之人,於現在世,或生重病,或招災禍,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憂苦萬端,不能出離」,經文上講的,『死生不得,示眾見之』,現這種惡果,「普令大眾,皆得見之」,給大家看。看什麼?看懂的人,因果報應。「令知因果不虛,而生戒懼」。現在人,往往這個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沒有發生在自己家庭裡頭,多半認為這不是我的事情,我不會遇到,自己沒有警覺心,也不會主動去幫助別人,現在人心麻木不仁。這種的心行,他的果報是決定不能避免的,只是來早來遲,看他的緣分。

  「子二、後世果報」。

  【或於壽終。入三惡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

  註解說,「下云」,底下講,「或於壽終,入三惡道,乃後世之果報,明五燒」。燒是指墮地獄,地獄的相是一片火海,佛是這個說法,道也是這個說法,我們看基督教、看伊斯蘭教也是這個說法,他們雖然沒有佛經上講的這麼清楚,一片火海這都是共同承認的。「愁痛者,憂悲苦痛。酷毒,極慘之苦痛」。燋是火烤焦了,『自相燋然』,「然者燃燒」。燋然是地獄的獄火劇貌。「自者,自業所感。故云自相燋然」。這是講到後世果報,佛經字字句句是真實語,沒有一句話是妄語,佛不說廢話。我們要想到火燒的滋味,常常想著、念著,才會有感觸、畏懼。

  宋朝瑩珂法師就是知道地獄苦,但是自己已經造了地獄業,知道是不能避免,這才認真念佛求生淨土。他為什麼求生淨土?怕地獄苦,如果不生淨土,他自己知道他決定墮地獄,造地獄業,是被地獄苦逼著他,不能不認真。人用真誠心、用恭敬心,決定沒有懷疑、沒有雜念,一心專注,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真念來了,感應不可思議。佛雖然告訴他,他還有十年壽命,一般人往生,壽命終了的時候佛來接引,佛告訴他,十年之後,你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等於給他授記。他也很了不起,這是讓我們見到真正的智慧,立刻就下決心,我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跟你去,下定這個決心。阿彌陀佛答應了,三天之後來接引你。為什麼?為我們。如果瑩珂一要求,阿彌陀佛就把他帶走了,我們不知道。留三天,這個信息傳出去,我們大家都知道,連幾百年之後的現在,我們都受感動,都受啟發,都得真實利益,這是利益眾生。

  我們看到文字記載,非常感動,他能做到,我也可以做到,增長我們的信心、願心。這是瑩珂對我們的恩德,阿彌陀佛的作略,普度眾生。我們要感恩,感恩阿彌陀佛,感恩瑩珂法師的表法。要認真反省,我沒造地獄業嗎?我造了,非常明顯的造了。我十六、十七、十八歲這三年,每天打獵,獵殺動物,有意,不是無意,無間地獄的罪業。被殺害的這些眾生,牠能饒過我嗎?牠能不報復嗎?我們都得冷靜去想想。不認真念佛,不拼命念佛,不求生淨土,決定免不了地獄罪果報。如果是迷,不信因果,那就一定要造更重的罪業,更苦的果報。底下經文:

  【共其怨家。更相殺傷。從小微起。成大困劇。】

  是很微不足道的問題,結果什麼?引發戰爭。淨影大師的解釋,「謂右四句,乃從燒起惡」。『更相殺傷』,望西大師的意思,「是則燒生殺生惡」,果裡頭又生出因出來。「惡人在獄火中,痛極生瞋,互相傷殺。是則燒中,重複造惡,結怨成仇,故云怨家」。他不覺悟,他不肯回頭,地獄眾生只要一覺悟,一回頭,他就離開地獄,地獄的相就不見了,好像夢醒了,這個惡夢醒了,夢境不見了。受這些極端的痛苦,在這裡頭又重複起惡念,造惡業,結怨成仇,變成冤家。「互相報償,甲殺乙,乙復殺甲」,這一世;來世甲又殺乙,乙又殺甲,生生世世沒完沒了。「故云更相殺傷」,就是生生世世。

  「從微至著,愈演愈烈,無有窮期。故云從小微起,成大困劇」,劇是太過分,是造成大災難。註解上解釋劇,「甚也,烈也,多也,增也。行惡不止,苦增不已,乃成大困,創重禍深」,創是創傷,太重了,就有大禍臨頭,「故云成大困劇。又《魏譯》作久後大劇」。「《淨影疏》曰:身受勞苦,苦增不息,名久大劇」,劇是劇烈。我早年在《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裡面看到,文昌帝君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說他十七世的果報,跟這裡講的完全相同。怨恨消不了,一世一世遇到之後,報復都超過過去,到最後變成大災難,讓無辜的人民死傷太多,造成無間地獄的罪業。遇到菩薩為他說法,終於他明白了,認錯、懺悔,把這個怨結化解了。

  這些事情只有佛法說得清楚、說得明白,報復雙方都痛苦,痛苦不是對方。一個戰爭無辜死亡的人多少,士兵想打仗嗎?想殺人嗎?這個人與自己無緣無故,過去生中沒有這個怨結,現在奉命令,非殺他不可,在這時候,我不殺他,他殺我,逼著非殺不可。殺人都墮地獄。這些年當中我們遇到很多附體靈媒,把戰爭之苦說給我們聽。在戰場上死亡的人,千百年之後他印象當中還是戰爭,他現在幹什麼?依舊在打仗,打不完的仗,永遠生活在戰爭苦難當中,你說這多冤枉。《淨影疏》裡頭說,身受勞苦,苦增不息,名久大劇。

  下面就「相因」,佛不厭其煩的為我們開導。

  【皆由貪著財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無復曲直。痴欲所迫。厚己爭利。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

  右明,世尊再從貪瞋痴「三毒惡因」,教誨我們,勸誡我們,要學布施、要求智慧,要能忍辱、要修善。世間無論是榮華富貴、名位、權力,都是無常的,都是短暫的,要跟果報相比較,就非常不值得。我們以唐太宗為例子,他做二十三年的皇帝,五十歲就過世,死了以後墮在無間地獄,一直到現在,託《群書治要》這一點功德,他離開地獄。不值得!奪取政權,多少次的戰爭,殺害多少人,才掌握這個政權,造作這些業,細心去反省,真不值得。他現在明白,現在回頭了,勸導人不要用戰爭做手段,這是決定錯誤的。

  這一段經文,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皆由貪著財色。多求無厭足為貪。貪心牢固曰著」,著相了,嚴重的執著。「《寶積經》云:邪念生貪著,貪著生煩惱。財色者,財指錢財貨物。色者色情,指男女間之情欲。《嘉祥疏》曰:或貪財,或貪皮肉。又云:皆由貪著下」,這段經文說出三毒之過。「貪著榮華,貪現在樂造惡」。

  「不肯施惠者」,惠是利益眾生,不肯施財,不肯施法,不肯施無畏,不肯以財物施與別人。一個人命中之財,命中的富貴從哪裡來的?佛在大小乘經裡頭告訴我們一句真理,我們要牢牢記住,「一切法從心想生」,財色名利也不例外。佛經上告訴我們,生財有大道,這個大道就是財布施,愈施愈多。命裡頭沒有財,常常有布施的心,命裡頭就生財,財由心生的,常常想著我要用布施幫助別人,用財幫助別人,自性裡面財它就現出來。不是為自己,為自己是罪,為自己是病,是為苦難眾生。需要財的人用財布施,需要法的人用法布施,需要無畏的人用無畏布施,布施不出這三大類。

  財布施有財富,法布施有聰明智慧,無畏布施有健康長壽,大小乘經裡頭都說,世尊常常勸導我們。財布施容易懂,讓他在物質生活上得到豐足,不受物質生活的痛苦。最重要的是法布施,法布施是教學,釋迦牟尼佛示現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四十九年統統是法布施,他得的果報,無量智慧,智慧愈施愈多,這法布施。財、法、長壽全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不是從外來的,財寶,自性裡具有的,智慧,也是自性具有的,無量壽,還是自性本具的。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學什麼?求什麼?無非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得要承認才行,你要相信。佛菩薩慈悲教導,我們用真誠歡喜心來接受,直下承當,依教奉行,我們才能得到三昧,才能大徹大悟,才能跟佛一樣得到真實智慧、德能、相好,這叫學佛。

  世間人之所貪、之所愛全是錯誤的,全是虛幻,不是真實的。真實,佛在《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有為就是有生有滅,我們想想哪一法沒有生滅?人有生老病死,所有的動物沒有一個是例外的,都不免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總而言之,這叫無常,它的存在是短暫的,是不長久的。所以佛教我們放下,因為它是虛妄的,它不是真實的。什麼是真實?靈性是真實的,就是本性,本性本善。用中國人的話來說,本性具足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所以它本善。本善為什麼變成不善?是從小沒有人提醒他,沒有人教他,他慢慢受環境、受外面境界的干擾,變成不善。不善不是自己本有的,純淨純善是自己本有的,學佛回歸本淨本善,如是而已。本性的大德是財、法、無畏的布施,這是自性大德。你要問為什麼?本性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慈悲,慈是幫助人得樂,悲是幫助人離苦,這是性德,每個人都有。只是現在迷於財色,將這些德行都蒙蔽了,所以德行都不見了,變成貪瞋痴,你說冤不冤枉。

  《會疏》底下說,「貪欲雖多,以財色為大,故偏舉」,舉例總是以財色。「不能施惠,慳吝之相也」。不肯惠施,福報享盡了就墮落。『各欲自快,無復曲直』,下面解釋,「只求自利快心,不問是非曲直」,這造惡業。『痴欲所迫』,「貪欲之心,實根於痴,故曰痴欲」。他為什麼會貪?為什麼會造業?統統是愚痴,沒智慧,有智慧的人不會造業,有智慧的人知道生從哪裡來,死到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遺教經》云:若有智慧,則無貪著」。什麼人有智慧?沒有貪心的人、沒有執著的人,這是智慧表現在事相上。「故此經文明痴貪二惡。至於瞋毒,已見上段」,前面講得很清楚。

  「所迫者,《會疏》云:愛欲逼迫,常想欲境也。是故損人利己,但慕富貴榮華,以求快意於當時。不願忍辱修善,積累福報於來日。於是威勢不常,隨即消滅」。這話說得很明白,顯示斷惡修善積累的福德,這一世得的果報是富貴,富是有財富,貴是有地位、有權勢,這是貴。享受富貴,對於忍辱修善疏忽了,積累福報也疏忽了,福享盡了怎麼辦?他沒想到這時候,他認為他的福報是世世代代一直享下去。殊不知,過去歷代帝王,享福的時候他修福,他要不修福的話,像秦始皇,只知道享福,不知道修福,兩代就完了,這是很明顯的一個例子。要知道,他消滅六國,統一中國,這個福報多少世修得的,從佛經上講至少是十世,十世修福,一世就享光了、享完了,不懂得再修福。

  漢繼承大一統,漢武帝做了很大的好事,諸位知道嗎?他最大的好事是什麼?推崇孔夫子,用儒家來治國,董仲舒的建議他接納,真的推動了。中國之後有二千年的,雖然有改朝換代,二千年在整個世界歷史上算得上是長治久安。改朝換代動亂時間很短,很快恢復正常,靠什麼?靠儒家的教誨,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誨。這是漢武帝建了大功,前後漢四百年。所以享福的時候有權有勢,要記住積德,要懂得修福。

  福裡面最大的,用佛家的話來說,是與自性相應的教育,這個福報最大,沒有任何福報能跟它相比。有人說我是復古,我自己沒有這個概念。我把過去總結成十二個字,非常簡單,這十二個字大家要不要?孝要不要?悌要不要?孝是對父母,父子關係,不孝了,父不父,子不子;悌沒有了,兄不兄,弟不弟。忠要不要?信要不要?禮義廉恥要不要?仁愛和平要不要?我沒有說別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古今不變的,超越時間、超越空間。你說這東西是古的,現在可以不要了。吃飯要不要?要吃飯;穿衣要不要?要穿衣。吃飯穿衣,倫常八德就是吃飯穿衣。古人吃飯,現在人不吃飯嗎?古人穿衣,現在人可以不穿衣嗎?古的都不要了,那吃飯穿衣也不能要,要是什麼?要就是復古。講不通!

  國家都提倡要穩定,用什麼穩定?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讓中國這塊大地穩定了五千年。現在我們不要了,產生動亂,發生問題了。我們做實驗,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做實驗,實驗很有效果,實驗的成績很不錯。我們學佛,接受佛陀的教誨,佛陀教誨裡頭沒有自己,學佛人第一個,破身見、破邊見,身見就是決定沒有自私自利,邊見就是決定沒有對立,肯定宇宙跟自己是一體的。這是倫理講到最高峰,講到最究竟、最圓滿,整個宇宙跟我是什麼關係?一體。中國人講求倫理道德還沒有講到頂點。我們要明白事理,不能人云亦云,事實就擺在我們面前。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是他一生當中最精華的,在哪裡?在《四庫全書》,是過去世世代代祖宗、古聖先賢他們智慧的結晶,理念的結晶,道德的結晶,方法的結晶,經驗的結晶,在《四庫》,用漢字文言文記載下來的,這是整個人類的寶藏。

  佛法,寶中之寶。釋迦牟尼佛是個什麼人?教師,義務教學,不收學費,來者不拒,去者不留。教什麼?教人離苦得樂。你要問佛教教的什麼?就這四個字,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惑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從明白來的。你對於宇宙人生真相都搞明白了,你就快樂了。你不了解它,不明白,隨著自己妄想分別執著,帶來就是痛苦。離苦得樂你要不要?社會大眾要不要?世界上所有的人你去問問他要不要,離苦得樂要不要?沒有一個反對的。

  早年我住在美國,他問我佛教是什麼?佛教是教人離苦得樂。我也要。他馬上就要。他是信基督教的,信基督教有沒有衝突?沒有衝突,佛教沒有反對宗教,沒有叫你改變宗教信仰,沒有,佛教是教你離苦得樂,教你了解宇宙人生真相,這是科學、是哲學。佛教教人布施,教人持戒,就是教人守規矩,人要不要守規矩?教人忍辱,教人精進,教人禪定,教人智慧,佛教教人不外乎六個綱目,這六綱目你說哪個不好,我們就去掉哪個。

  漢家的大功大德是把孔老夫子請出來,佛教也是漢家請來的,不可思議的功德。漢明帝派特使到西域把佛請到中國來,摩騰、竺法蘭到中國,國師的身分。佛教難得,佛教講求的本土化、現代化,它不守舊,所以它在全世界傳播很順利。它能隨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到中國,生活習慣完全融入中國,在印度是三衣一缽,在中國,春夏秋冬四季衣裳,完全穿漢朝的服飾。披這個衣是什麼?是紀念的意思,不忘本,我們穿這個海青,漢朝的禮服。

  它講理,讓我們真正斷一切惡,斷五惡,修五善。五惡你說要不要斷?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我們冷靜想一想,佛講錯了嗎?這個東西現在還能用嗎?說明現在什麼,現在主張的殺生、偷盜、邪淫,我們都幹這個,現在社會大家都幹這個,社會亂了。儒跟佛講的完全相同,不殺生就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仁義禮智信。釋迦牟尼佛跟孔子沒見過面,沒有通過信息,自行化他,這五樁事情完全相同,你說這是中國文化還是外國文化,相同的。中國文化以孝為根本,孝敬,孝親尊師,佛教也是以這個為根本,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這是外國的還是中國的?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