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二十六頁,從第一行看起:
『拔諸愛欲,杜眾惡源』。這兩句經文,憬興法師他給我們解釋的,「拔欲者,令離煩惱」,教我們要遠離煩惱。下面是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解釋的,「諸苦所因」,六道輪迴苦海無邊,它的因就是貪欲。貪欲是苦海之因,是苦海之本,所以佛勸我們要「拔除愛欲」,要「杜眾惡源」,杜是堵塞,把眾惡之源要把它堵塞住,下面說「杜者,塞也」。《淨影疏》說:「杜眾惡源,令離惡業,杜猶塞也,惡業是其惡道家本。」惡道是地獄、餓鬼、畜生,這叫三惡道,三惡道的根本就是惡業,惡業的根本就是愛欲。所以追根究柢,愛這裡頭就有欲望,這個欲望就是要佔有、要控制,要由我支配,這些都是欲望。這些欲望非常強烈,滿足他的欲望他歡喜,違背他的欲望他怨恨,就起瞋恚心。
貪欲、瞋恚從哪來的?從愚痴來的,沒有智慧。愚痴我們很不喜歡聽,想想自己有沒有?騙別人猶當罷了,不能騙自己。自己想想有沒有,然後再跟經上對起來看,佛在經上講得不錯,把我們的毛病根本、源頭都說出來。我們是因為痴迷,日夜念念造作而沒有感觸,以為這都是正常的,我有,別人也有,沒有看見一個人沒有。誰沒有?佛沒有,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表演的,把這個東西統統放下了。十九歲出家,第一個,放棄王位的繼承權,這是人家爭的。唐太宗為了爭王位,把他哥哥、弟弟都殺掉了,他父親傷心。他父親實在說,對於家的觀念那個情執很深很深,對兒女的愛護。兒子起鬨,互相殘殺,你說父親多難過,這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頭是大不孝!雖然是個好皇帝,能為國為民,不錯,政績很可觀,可是得來這個手段不好,他也因為這樁事情墮無間地獄。奪取政權的時候是戰爭的方式,殺很多人,這都是無間地獄的因,無間地獄的根本他犯了,追究它的原因,愛欲。
釋迦佛能捨,捨王位,別人爭的他不要,捨棄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他去修道,去做苦行僧,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是玩真的,不是玩假的。一直到七十九歲,佛陀圓寂不是在房子裡面,是在樹林裡頭。表演得真好,叫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真的不是假的。歷代高僧大德裡頭,有國王出家,早期在中國弘法的安世高,翻經翻得最好,中國人最喜歡讀。他的身世,安世高,那個安是他國家的名字,安息國;漢朝時候叫安息,唐朝時候叫波斯,現在叫伊朗。他是皇太子,父親死了之後他繼承王位,大概不到一年,他把王位讓給他叔叔,他出家了。跟中國很有緣分,來到中國弘法教學,參加翻譯經典的工作,以後就沒回去了,也死在中國。這都是為後人示現放得下。
我初學佛的時候,第一次跟出家人見面,章嘉大師,我第一句話就是向他請教,方東美先生給我講了一堂課,佛經哲學,我對佛教終於明白了、認識了。我說佛法裡面有沒有方法能叫我們很快契入佛境界?我問這麼一個問題。章嘉大師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們兩個人對看看了半個多鐘點,他說一句話。很多年之後我才恍然大悟,他看我那麼久,看什麼?看我心浮氣躁,急著要答案。半個多小時,我心定下來了,他才說。換句話說,你心浮氣躁,他不跟你講話,一定到你把那個浮躁統統停止了,真誠、清淨、恭敬心生起來,他才說話。他說了一個「有」,我們等了半個多鐘點等他一個字,有,我們那個浮躁念頭就又起來,他就又不說了,說了一個字之後不說了。停了大概六、七分鐘,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我聽了似懂非懂。
我接著問第二句,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從布施,布施就是放下。給我講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裡頭再深入一層,外財布施、內財布施。釋迦牟尼佛一生做到了。外財是身外之物,都叫外財,內財是身體、是智慧、是精神、是時間,那就是為一切眾生表演。所以,說叫演說,先表演做給人看,然後再說。人家看了,有了疑問來向你請教,你再給他解說,所以先演後說。用現在話,先要做到,然後再說話,沒有做到的別說,說了人家不相信,必須得自己做到,然後再說。
我跟這個老人三年,三年他圓寂了,他要多活個十年,大概我也就學密宗去了;跟他三年,走了。我佛學的基礎就在這時候奠定的,非常重要。這個老人教學就是真幹,經有沒有聽懂,用什麼來檢驗?他老人家用信、解、行、證來檢驗,這是佛說的。你是不是真信?真信是聽懂了;懂了,聽懂了就是解;真正理解,你一定會去做,做就是行;從行的當中,證明你所信的、你所解的、你所行的是正確的,與法相應。法就是自性,與性德相應,法也是現在人所說的大自然的規律,你是順著大自然的規律,沒有違背。我們今天念佛,我們有沒有信、有沒有願?大家都說有。那有沒有行?行出了問題,時有時無,佛號常常忘記,佛號不能相續,雜念還是很多,妄想還是很多。用這個來一檢點,我們念佛問題很嚴重,不是真的,是假的。
有真幹的,真念佛的人,真正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看過去歷史上所記載的,淨宗有《聖賢錄》,《淨土聖賢錄》,那是過去歷代念佛往生人的傳記,有《往生傳》,這是過去的。現代也有人編集《現代往生傳》,是跟我們同一個時代的念佛往生的人,大概時間三年左右。這個法門真簡單、真容易,三年成功;八萬四千法門,哪個法門三年能成功?禪宗像六祖惠能,那是天才,那是佛法講的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他那個方法不能學,學不到。像惠能這種頓悟、頓斷(斷煩惱)、頓超、頓證,在歷史上只有這一個,沒有看到第二個。他一生,確確實實有四十多個人在他會下開悟的,明心見性,達到跟他相等的地位,但是沒有像他那麼快。二、三年開悟的,五、六年開悟的,十幾年開悟的,二、三十年開悟的不等。也不容易了,統統都可以說頓悟。只要在一生當中,哪怕是七十、八十,豁然大悟,明心見性,都算是你在一生當中成就的,你不是第二生。
比不上淨土,頓悟是菩薩,沒成佛;淨宗這個,三年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比禪高,禪還沒有成佛。頓悟的人將來往生到哪裡?我們知道,《華嚴經》上所說的華藏世界,華藏世界裡面的佛是毘盧遮那,法身佛,都到那裡去了。華藏世界跟極樂世界是一不是二,密宗所成就的密嚴世界跟極樂、跟華藏也是一不是二,一而三,三而一,名稱不一樣,是一處,我們要知道。正因為它所證得的成果是相同的,所以佛在《金剛經》上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無論你從哪個方法、哪個門徑,沒有入進去有差別,分門別派,進去之後沒有了,完全相同,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包括淨土也不例外,必須要放下些障礙。障礙,大乘經上常說的,妄想、分別、執著三大類。妄想叫做無明煩惱,明是明瞭,不明瞭了。明瞭是真的,不明瞭是假的,所以叫妄想,妄就不是真的,胡思亂想。愛欲、煩惱都是胡思亂想,要把這個東西統統放下。統統放下就成佛了,佛沒有障礙;放下一部分,還有一些沒放下,這是菩薩,這是阿羅漢。阿羅漢只放下見思煩惱,就是執著,《華嚴經》上說的執著,阿羅漢於一切法不執著了。為什麼?他知道了真相,一切法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證得一切法空,這佛家講的總相,就是萬法皆空。
自性有,不可得,為什麼自性有說不可得?自性不是物質現象,六根緣不到。眼看的色、耳聞的聲、鼻嗅的香、舌嘗的味,統統是物質現象。它不是物質現象,所以我們的六根緣不到,叫它做空。它不是精神現象,我們想也想不到,第六意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對它都緣不到。它也不是現在所謂的自然現象,它什麼都沒有。但是不能說它無,這個空不當作無講,為什麼?它能現萬法。現什麼萬法?我們今天眼見耳聞的,整個宇宙它現的。雖現萬法,這萬法是假的,萬法一樣都得不到。萬法怎麼現的?是從現在科學講的波動現象裡面所產生的,頻率非常快。我們根據彌勒菩薩跟世尊的談話把它換算出來,大概是一秒鐘它的頻率是一千六百兆;也就是說生跟滅,前念滅後念就生了,這是宇宙真相。由於頻率太高,我們緣不到,我們念頭還沒有起來它已經走了,已經不在了,所看到的是相似相續相,真的一個也看不到,相似。經上有句話說得太好了,前面讀過,叫「不斷之無」,它不間斷,一個一個接著,那是什麼?無,每個畫面都是無。這個畫面只現一次,不會重複,沒有重複的,就是現一下就沒有了,第二張再現一下。絕對不相同,相似,你從某個局部看好像是相同的,實際上不相同。
這個概念,現代科學家告訴我們,譬如我們身體,我昨天看到你、今天看到你,不錯,好像是一個,不是的。換了多少個?數不清。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我們這個身體,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哪一個生滅是自己?沒有,根本就是沒有,叫無。你看,無怎麼樣?它不斷,不斷之無,妙就妙在此地。你要真正了解,整個現象是不斷之無,你會不會放下?放下了,它無,我怎麼想控制它都是假的。念頭是無,因為念頭的生滅也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心法、色法、自然現象全是不斷之無,你可以盡情去欣賞它,可不能佔有,為什麼?佔有不到。包括我自己身體,身體我都沒有辦法控制它,都不能佔有,你能佔有什麼?不可得,身不可得,心不可得,《金剛經》上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心生物,所有物質現象是心生的,能生的心不可得,所生的物怎麼會可得,哪有這個道理!這是佛在大乘經上跟我們講真話,這不是假的。
非常難得,我們學佛學這麼多年,對佛這些經文我們是半信半疑,為什麼半信半疑?放不下,你說是假的,我現在真得其用,我這個身體要穿衣、要吃飯,怎麼是假的?現在量子力學家把這個祕密揭穿了。德國的普朗克,愛因斯坦的老師,一生研究物質,叫一門深入,物質到底是什麼,他把它揭穿了。揭穿之後跟佛經上講的一模一樣,這才佩服得五體投地。佛經上說的,色由心生、相由心生、境隨心轉,講色、講相、講境,統統都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從哪來的?念頭來的,這個被科學家看到了。把物質去分析,愈分愈小、愈分愈小,分到最後,物質沒有了。沒有,看見什麼東西?看見是念頭波動的現象。這個謎底揭穿了,物質的謎底是念頭。提出「以心控物」,因為物質是心生的,所以念頭可以控制物質。科學能夠提到以心控物,這就入佛的境界了。佛不叫以心控物,佛是另外一個名詞,跟它的意思完全相同,佛是講境隨心轉,外面物質境界相是隨著念頭在變化。科學的名詞是心能控制物質,意思上相同的。但是佛的言語柔和,科學家言語剛強,味道不一樣。佛的言語溫柔,境隨心轉,隨著誰的心轉?隨著自己的心轉,與別人不相干,別人統統是圍繞著我的心在轉變。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古老預言的祕密。
現在社會上人常說到災難的預言,要以西方做標準,那就是法國的十六世紀的預言家,相當中國明朝時代,諾查丹瑪斯,這是在世界上聞名的,沒有人不知道的。他的預言裡面給我們說,地球上一九九九年會有大災難,一九九九年跟二000年。那麼都過了,今年二0一三年,再過幾天就一四年。他預言有沒有錯誤?沒錯誤,在他那個時段裡頭,看到地球的變化是真的。為什麼延後了?他不知道現在人的念頭,現在人的念頭把地球災難改了。因為他說的全世界人都知道,一九九九年這一年,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都會特別為這樁事情祈禱,念佛的人也都會為這樁事情迴向,到時候沒了。這是什麼?這一段時候人的念頭轉變了,他那個災難就不見了。這是我們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講得通。我們知道災難怎麼來的?災難是地球上居民,佛法說無量劫以來累積的惡業所感的,是這麼回事情。如果我們把這些惡業的念頭全放下,惡業就沒有了,為什麼?因為惡業是妄心起的,它根本就是個妄,所以它很容易轉變。也就是說,境隨心轉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一點不難。
善跟自性相應,惡跟自性不相應,自性裡頭沒有惡,自性裡頭有善。所以人的善念,尤其是祈禱、念佛,那是純善,與性德的中心點、與性德的根本相應。性德的根本是什麼?是愛,自性當中第一德就是愛,這個愛沒有欲。我們能看見,每個人到這個世界來都帶著這個愛來的,只是做父母的人疏忽了,沒有重視他這個愛心,讓這個愛心變質了。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愛裡頭起了欲,把這個愛變質了。本來這個愛是神的愛、是上帝的愛、是神聖的愛、是佛菩薩的愛,你看,多麼的超越、多麼的高廣,不思議的境界,愛心遍法界。怎麼會變得這麼個小心眼?小到什麼程度?連自己都不愛。這叫造罪業,罪業是這麼來的,這是惡源。它是從妄心變現的,不是從真心,妄不敵真,妄碰到真,自然就消失了。所以,人只要一念真心起,百萬善門就開了。邪不勝正,善心是正,正法,特別是念神明、念上帝、念佛菩薩、念阿彌陀佛,善中之善。用真心去念,那個力量太大了,無量劫造的罪業都可以化解。邪不勝正,道理就在此地。
我們用什麼方法來堵萬惡之源?眾惡就是萬惡,無量無邊的惡念、惡行,用什麼來堵?這部經裡頭教給我們,就一句阿彌陀佛,把你一切罪惡的根源全堵住了。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能不能往生?你決定得生,你問題解決了。為什麼做不到,念佛的時候還有雜念?你對於這樁事情認識不清楚,你還有懷疑。那怎麼辦?那就不能不讀這部經典,不能不聽這個講座。古人講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著重在自見,自見就是大徹大悟,就是明心見性。人人都有,不是惠能有,不是釋迦牟尼佛有,人人都有。為什麼他能現前得受用,我們不現前不得受用?是我們不肯放下,他們肯放下。
放下分別執著,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了,佛跟凡夫的差別就在此地;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你就是六道凡夫。這是三大類煩惱,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你的見解、思想錯誤了。宇宙之間萬事萬物他沒有執著,不執著了,這個人叫阿羅漢;他不分別、不執著,不但不執著,分別也沒有了,這個人叫菩薩;不起心不動念,這個人就成佛了。凡聖說穿了就這麼一回事。所以,大乘教常講放下便是,放不下就是沒搞清楚、沒搞明白。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就是為這個緣故,幫助你放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不要人勸,你自動放下了。為什麼?假的,不再搞假的,搞真的。用真心待人,真心就是愛,博愛、大愛,沒有自己。我們六道凡夫裡頭的愛都沒有離開欲,真正愛裡頭沒有欲。沒有欲的愛,大乘佛法裡頭把它重新立個名字叫慈悲,因為講愛,後面一定有欲,慈悲裡頭沒有欲,慈悲裡頭是智慧。有欲就有情,這個事情麻煩。
我們看念老所說這一段的大意,「杜眾惡源之意,即是令離惡業」。惡業的標準,佛講了十個,就夠了。身,殺、盜、淫是惡業,身造的;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是惡業;起心動念,貪、瞋、痴是惡業。你看佛講十個,這十個都要遠離,都不能造。這十惡業翻過來就十善,不殺、不盜、不淫,身的三善業。不妄語、不惡口,妄語是騙人,說假話,不誠實;兩舌是挑撥是非,讓這兩個人鬥爭,他在當中得利益;綺語是花言巧語,說得很好聽,騙人的。轉基因的農作物,長得又肥又大又好看,這屬於綺語,只把這一面給你看,負面沒去給你講清楚。你買他的種子,無形當中受他的控制,要用他的肥料,不用他的肥料長不出來,他控制你了。你被控制了,得聽話,不聽話你活不成。你看,花言巧語,是為他自己的利益。但是欺騙人的事情不能長久,現在問題爆發了,全世界提到轉基因都害怕,都不敢碰它了。惡口,說話粗魯,很難聽,叫別人聽到很不舒服。口四種過失,一定要免除。起心動念不貪、不瞋、不痴。斷十惡,修十善。
惡業一定要離,為什麼?「因惡業使人入惡道」。業是造作,十惡的造作,果報在哪裡?果報在無間地獄。所以它是使人入無間地獄的,你說多可怕。「乃惡趣之本」,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都是十惡業,十惡業有上中下三等,上品的十惡是地獄,中品的是餓鬼,下品的是畜生,下品比較輕。全是十惡,十惡決定不能做。連《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八願,十八願是古今中外祖師大德們都認為,這一願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根本大願,就是十念必生。往生不難,可是後頭有一句話說,十念必生,唯除五逆十惡,毀謗大乘。五逆罪很重,殺父親,殺母親,殺阿羅漢,阿羅漢代表老師;出佛身血,佛的福報大,想害佛是不可能的,佛有護法神保護,讓佛受一點點傷流一點血,有,不可能害佛的性命,這個做不到的;最後一個破和合僧,就是破壞僧團。五逆罪是非常非常嚴重,五逆、十惡、毀謗佛法,這三個是極重極重罪業,阿彌陀佛希望大家不要做,所以才說出來。實際上你要是真做了,佛還是幫助你。做了怎麼辦?第一個認錯,承認我錯了,後不再造,我真正懺悔,信願持名,還是往生,阿彌陀佛還是來接引你,這個功德才圓滿。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個讚歎不是白讚歎,彌陀的智慧、彌陀的慈悲、彌陀的功德無人能比,這個人是佛,諸佛沒有辦法跟阿彌陀佛相比。
我們這一生有幸遇到阿彌陀佛,這是不可思議的緣分,要知道這個緣分難得。得人身難,聞佛法難,聞淨宗阿彌陀佛是更難,難中之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我們對於淨宗不認識,對於名號功德不了解,這怎麼辦?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就是為這樁事情來的,要把《無量壽經》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大家聽懂了,聽明白了,真信、真正發願了,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他就能往生。念多久?《阿彌陀經》上說得很好,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這個七不是數目字,前面一二三四五六是數目字,第七不是數目字,七是表法,七代表無量、代表圓滿。我們看到宋朝瑩珂法師,念三天,是真的,不是假的。劉素青居士發心念佛,不到一個月。她發心表法,壽命不要了,現在就求往生,不到一個月,阿彌陀佛來接她走了。預知時至,不是假的。她發願給我們淨宗同學做證明,做念佛自在往生的證明。佛也是給她信息,她的壽命還有十年,不要了,現在就走。佛告訴她的日期、時間,一點都沒有差錯,她往生是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午十二點。真走了,走得那麼自在,走得那麼快樂。這就是把惡源全放下了,一絲毫障礙都沒有了,用真心、用誠意,用感恩的心、歡喜心、堅定不移的信心,她成就了。
惡源要杜塞。下面,「望西同之」,望西也是日本的淨宗祖師,他解釋跟淨影相同。「疏曰:杜眾等者」,這是眾惡,「令斷惡業,流轉生死,惡業為源,故云之源」,這個說法跟淨影大師說法相同。《會疏》說的不一樣,《會疏》也是日本的,「疏曰:諸煩惱中,瞋恚為最,故云之源」。瞋恚墮地獄,貪欲是餓鬼,瞋恚是地獄。「亦指無明為之源」。講煩惱的根源,大乘教裡頭講得深的是指無明,為什麼?所有一切煩惱統統從無明生的,無明就是迷惑。如果他通達明瞭,他不會生煩惱,他生智慧。用無明做源,「佛悉斷盡,更無餘殘」,成佛斷乾淨了,只要一斷就成佛了。斷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華嚴會上的法身菩薩。「故云杜眾惡源也」。以上兩種解釋不妨同參,都可以學習。《會疏》所說的以無明為源,這是就佛說的,《淨影疏》裡面所講的是指修行人下手處,以十惡為因、為源,兩個都說得好。這是解釋「拔諸愛欲,杜眾惡源」,自己成就了,放下就是。
下面這一段,「遊化示教」。請看經文:
【遊步三界。無所罣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
這就行菩薩道了,成了佛,成佛為什麼?成佛就是為這個,要不然成佛沒事幹了,成佛之後他的事就是教化眾生。教化眾生累不累?不累,證得法身之後就不累了;沒有證得法身還累,沒證得法身,你放下不乾淨。徹底放下,絲毫不留了,那是法身菩薩,把這三大類的煩惱放下。
『遊步三界,無所罣礙』。「《會疏》曰:無謀神化,常體性空,故為遊步。」這個地方的無謀就是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能教化眾生,神化。中國這個神字,你仔細看這個字怎麼個寫法,你就能體會到了。這個字的左面,我們面對它,我們的左手,也就是它的右邊,是個示字。要用篆字寫出來就很清楚,上面兩劃,上面短,下面長,古時候的上字,上下的上;下字是上面長,下面短,這是下。這是上字,上指什麼?上天。下面有三條,這三條代表什麼?現象,三條代表現在人所說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三條。右邊是個申字,申字從篆文寫的時候,當中一直垂下來,下面好像三個攔住的,他全通達了、全破除了,他通了。所以,申是有貫穿的意思、通達的意思,就是上天的垂象他完全通達,沒有障礙,這叫申。神的意思就是個明白人,他對於宇宙之間這些現象完全明瞭、完全通達,這叫神。通達之後才能跟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就能應。
佛住在哪裡?住在常寂光裡頭,常寂光在什麼地方?常寂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眾生有感,馬上就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我們要想跟這些諸佛菩薩求感應,用什麼?用清淨心。心裡面有雜念,心裡頭有妄想、有分別執著,感應就沒有了;心清淨,沒有這些東西,感應很明顯。佛跟佛有感應,佛跟菩薩有感應,佛跟六道眾生有感應,佛清楚,眾生不清楚;佛明白,眾生不明白。都看緣分,緣分在自己,不在佛那邊。緣分是什麼?你能不能接受。你真能接受,真願意接受,佛菩薩示現;你半信半疑,縱然聽懂了也沒有辦法做到,佛菩薩跟你就沒有感應。由此可知,感應的因緣、果報還是在自己願不願意接受。諸佛菩薩如是,世間真正善知識亦如是,我們真想學就會遇到,不是真學遇不到。真學要具備參學的條件,真誠心、恭敬心、信心,這個信心,對自己、對老師。對老師沒有信心,什麼也學不到,不是老師不教,你學不到東西。具備這些條件,你就會遇到真善知識。我遇到方東美先生,我們不敢想像,讓我在他家裡上課,哪有這個道理的?很多同學知道都感到很驚訝。可是我們真想學,老師為我們特別開課,學生就一個人,每個星期天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這是什麼?感應。我們一分錢學費都沒繳,感恩!
雖然應化在世間教化眾生,常體性空,故為遊步,遊步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不著相。知道性體不可得,現相也不可得,相是假相,體是真空,他常與性德相應,著相就不相應,他不著相。這《會疏》說的。「憬興云:天上人間,唯佛獨尊,故遊步三界。化之縱任」,他教化眾生沒有絲毫障礙,「故無所拘礙」,拘礙就是障礙、拘束,他沒有,得大自在。下面念老給我們解釋,「罣者,礙止之義。又罣礙,高麗藏本作拘閡」,流通本作拘礙,「故淨影、憬興、《會疏》諸本,皆本拘礙」,無所拘礙就是無所罣礙。高麗本作拘閡,拘閡也是拘礙的意思。
「以上《會疏》與憬興,仍是專就佛邊說」,說的對象是佛,佛遊步三界,無所罣礙。也專就《魏譯》,《魏譯》流通得廣,康僧鎧翻譯的。這個魏就是曹魏,三國的時候,曹操的兒子滅了漢,自己建國,稱之為魏,三國時代。康僧鎧從現在的新疆,新疆有個小國叫康居,他是康居國人,所以到中國來的時候,名字上加上一個康,康僧鎧。翻譯《無量壽經》,翻得好,五種原譯本裡頭,他的本子流通最廣,中國人學它,日本、韓國全是用這個本子。在我們想,可能在那個時候善導大師推崇這個本子,日本跟韓國這些法師在中國留學,都是親近善導的。親近智者大師,是學天台的,學淨土的都是跟善導學,善導是我們淨宗第二代的祖師。
「今釋會本」,現在解釋會本,「則應廣攝發菩提心,念佛得生之人,乘佛威神,遊化三界。經云:於一念頃,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又云隨意修習,無不圓滿,故能無所罣礙也」。所引的經文意思好,我也常常想到跟大家做分享。因為經上有這麼一句,每一個往生的人,生到極樂世界,他就有能力在一念頃,一念頃是很短的時間,說明他的神通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一尊佛的剎土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他在一念這麼短的時間,古時候這一念頃,祖師大德給我們說大概相當於現在四十分鐘的樣子。這麼長的時間,他就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就是百千三千大千世界,百千是十萬,億那由他個,底下單位是十萬。
後頭這一句說得更好,「隨意修習,無不圓滿」,這句話說得太好了。也就是說,往生的人跟阿彌陀佛見了面,花開見佛,他就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一般來說八地以上,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哪有這麼容易!往生到極樂世界就等於證得八地以上,這難信之法,一般人不能相信。可是經上說的絕對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我們要難信能信,沒有懷疑。生到極樂世界就知道了。如果不是這樣的,那生到極樂世界你會想到,釋迦牟尼佛怎麼騙我們?在這部經裡找出一句假話,佛騙我們。到極樂世界就知道了,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這個法門無比殊勝,一切諸佛如來不能比,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這種事情,只有極樂世界獨有。
所以,遊步三界無所罣礙要包括發菩提心念佛得生之人,他們見佛,見阿彌陀佛,得到阿彌陀佛威神加持,就能夠遊化三界。他們常常去,用我們的話說天天去,沒有一天不去。去幹什麼?極樂世界的人要去拜佛,拜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再遠的距離,不超過一念頃他就到了,這麼高的速度。實際上我們曉得,法身如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一切如來的法身是常寂光,是大光明藏,無處不照、無時不照,寂光所照之處,就是如來所在之處。所以他現身說法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楞嚴經》上說的,這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境界。
發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誠心,是菩提心的體,真誠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諸法實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對自己,自受用,就是我們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平等覺,這自受用。所以,我們有沒有發菩提心?我們要發了菩提心,常常要住在菩提心上,菩提心是什麼?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分別、沒有動搖;下面是覺,覺而不迷。大乘教上常說的,覺是佛,佛心,平等是菩薩心,清淨是二乘心,聲聞、緣覺。這三種心現前,叫真正菩提心;這三種心不能現前,你沒發菩提心。至少要清淨,清淨沒有染污,沒有染污就是無我,有我就被染污了,有執著了。妄想分別執著全有,凡夫,六道凡夫心,這不是菩提心。所以,念佛人不能不知道,要常常保持清淨心,用什麼保持?用一句佛號,我這心上就一句佛號,除佛號什麼都沒有,心清淨,跟佛相應。
念佛得生之人,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每天可以到十方世界去供佛,供佛是修福,去聽經,聽經是修慧。在極樂世界,不但是阿彌陀佛教你,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他們的法會,你什麼時候都可以參加,分身參加,自己的身沒有離開阿彌陀佛的講堂。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有個概念,你時時刻刻都跟在阿彌陀佛身邊,從來沒有離開阿彌陀佛。只有畢業了、成佛了,離開阿彌陀佛,到哪裡去?到常寂光去。阿彌陀佛的法身在常寂光,你一成佛回歸常寂光,跟阿彌陀佛的光融成一起。像我們這個房間裡有燈光,每一盞燈燈光都開了,融在一起,分不開。一個光就是一切光,一切光就是一光,回歸自性。所以經上說,於一念頃,超過億那由他百千剎土,又說隨意修習,無不圓滿,故能無所罣礙也。
「往生之人,遊行十方,宣示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圓頓妙法,導引未度之人,歸向極樂。」故云『開示正道,度未度者』。說得好!在極樂世界修行,圓滿的是淨土法門,將來到十方世界,以什麼去接引眾生?就是用彌陀法門,換句話說,就是用這部《無量壽經》,圓滿、無礙。「度未度者」,未度者很妙,可能這個眾生無量劫來都在修行八萬四千法門,都在修行無量法門,沒有出離六道輪迴,沒有超越十法界,未度者。他有這麼好的根基,接觸淨土法門很快就成就,不難。我們今天這一生遇到淨土法門,很可能我們這些人就是經上講的未度者。喜歡佛法、愛好佛法,阿賴耶裡頭佛法種子一定很多。學多了就學亂了,今天想學這個,明天想學那個,不專,所以極樂世界沒去得成。現在搞清楚、搞明白了,無論搞哪一門都是要專一。
我們看到古德給我們解釋正法,什麼叫正法?正,你看中國正字,上面是一,下面是止,止於一就是正法,不管哪一法。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只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一法就叫正法。妙!這一法為什麼正法?它一定可以幫助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就是正法。而且這個正法,佛沒有說是佛說的,佛所說的是正法,別人就不是的,佛沒有說。大乘教裡又常說,特別是宗門,禪宗,祖師考考學生,常說哪一法不是佛法?你會了,懂得正的意思,一切法都是佛法;你要不知道正這個意思,哪一法是佛法?佛法也不是佛法。所以,「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金剛經》上說的,那個法就是佛法,佛法也得放下,也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連佛法都要放下,其他一切法當然統統要放下,就對了,放下便是。為什麼不肯放下?不肯放下就繼續搞六道輪迴,永遠無法脫離,苦不堪言。所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是正法,手段、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了。就是要一門,不能搞兩門。
一門一直讀下去,一直聽下去,不要有意思,不要想這個字是什麼意思,這一句是什麼意思,不想,沒有意思。有意思是胡思亂想,沒有意思是什麼?沒有意思是修定,讀書千遍是修定。定能開慧,不定什麼因緣,豁然大悟,就見性、就成佛了。如果讀的時候想,這一段什麼意思,那一段什麼意思,全是你自己妄想,佛真的沒有意思。沒有意思就是無量義,怎麼講都行,我們這部《無量壽經》講了十幾遍,遍遍不一樣,它無量義,每念一遍都是不相同的。這個要相信,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