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十九面,經文第五行,這是第十八願:

  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一願是大願的核心,也是全經最重要的一段真實開示。上一次跟諸位報告過,隋唐古大德將一切經做一個比較,都以為《華嚴》是在一切經中最真實;《華嚴》與本經比較,本經是真實當中的真實,這些話前面都曾經跟諸位報告過了。從古德這一些言論當中,我們才曉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最真實的一句話,就是這一願;換句話說,千經萬論,諸佛無量的教誨,總不出這一願,所以這一願我們要特別重視。

  修學大乘的同修都知道,《金剛般若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為什麼貪著這一切虛妄?原因就是對於事實真相,沒有能夠了解,沒有能夠明白。縱然是學佛,學了不少年,甚至於出家,也講經說法,也做了大法師,可是到最後還是淪落在三途,還是要墮在阿鼻地獄,原因是什麼?雖然天天讀經,雖然天天在講經教人,自己深入得不夠,所以毛病習氣改不過來。最大的毛病,我們在講席裡面常常跟諸位同修提起,就是欲望:一個是「嗜欲」,就是你的嗜好,你的愛好斷不掉,一個是「愛欲」;這四個字,就把我們的法身慧命斷送掉了。這四個字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就是貪圖名利,名聞利養,一般人講的財色名利,這是禍害,決定不是好事情,佛教菩薩,特別是初學的菩薩要迴避、要避免,絕對不是兒戲,這樁事情用粗俗的話來說,開不得玩笑。何況經裡有明文告訴我們,「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有一條都會把你牽到地獄裡面去,如果有個三條、四條、五條都具足,你決定墮阿鼻地獄。往生是世出世間法裡面第一殊勝,要求往生,地獄根要斷掉;不但地獄的根要拔除,三界六道種種誘惑,你都能夠不動心,你才有把握往生,這個事情不能不知道。

  這一願裡面,願文講得很清楚,『十方眾生,聞我名號』,這一句就是說明,眾生成佛這個機緣是平等的,人人有分。十方世界諸佛剎土,十法界裡面眾生,人人有分。你能不能往生?就在底下這四句:『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能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就在這十六個字。十六個字裡面,最重要的一句,就是「至心信樂」。我們對於西方世界「信樂」,沒有做到「至心」,為什麼?這世間種種的貪愛沒有放下;總以為西方極樂世界太遙遠、太渺茫,眼前的名聞利養,總是不能夠離開,生起深重的貪愛,這種貪愛超過佛法不知道多少倍,你怎麼能去得了?我勸勉真正發心修學的同修,要知道回頭,要懂得放下,把菩提道上所有一切障礙統統放下,我們就成就了。

  昨天李居士告訴我,我怕忘了,要人寫個條子告訴我,李老居士,六十二歲,前天下午五點鐘往生了。李居士告訴我,在好幾天之前,她見到西方三聖,真金色身。老居士常常在我們念佛堂念佛,她也是癌症,在念佛堂念佛。病重的時候,十八號通知李木源居士,要求李居士送她往生,替她辦後事。李居士告訴她,他說他這個月二十六號,率領一個團到中國去朝山,他說:那你要往生,你要在我出發之前走,你要提前走,我才能給你辦後事。她就答應了,好!他就選擇二十號下午五點鐘,告訴李居士,十八號跟他講的,選擇這個時辰;到二十號下午五點鐘,一分鐘都不差。因為她病重,她的兒子把她送到醫院,她到醫院就大聲念佛,那醫生對她也無可奈何。病人大聲念佛,搞得醫院裡面所有人都跟她念佛,所以把這個醫院就變成念佛堂了;不但她自己往生,她度了多少人,給多少人種了善根。說五點,走的時候,她兒子在場,看看時間一分一秒都不差。

  我跟諸位說過,我們念佛堂有很多佛菩薩在念佛,哪些是佛菩薩?這些人就是佛菩薩,他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去了。李居士告訴我,在臨走之前,她家裡人問她的事情,她根本理都不理,這就是世緣統統放下了,把世緣,世間的情緣轉成佛緣,她度化她一家人,示現給他看。你信不信?李居士剛才來給我說,他今天又送兩個往生,都是要求幫他辦這些後事;換句話說,都要趕在他到中國之前。這個事情不是一次,已經很多次了。這是我們人生唯一的一樁大事,幾個人肯辦?如果我們依舊不能放下財色名利,你就愚痴到了極處;還有貪圖世緣的,就注定不能往生。如果是出家人,決定墮阿鼻地獄,為什麼?打著佛的招牌,欺騙眾生。我們言行不相符,就是欺騙眾生;不要以為我們在講台上說得沒有錯,我自己沒做到,自己做不到,說出來也是騙人的。

  這許多人為我們現身說法,為我們做見證,他們為什麼能這樣殊勝往生?見佛,走的時候還見到一片金光,助念的人都看到,關鍵就在「至心信樂」。有許多同修對佛法非常熱心,很難得,到處勸化眾生,將佛法介紹給別人,這是好事,這是善事;但是要知道,如果是有心去做,攀緣去做,有目的去做,那就不是善事,善裡頭夾雜著惡。如果有一念為了自己的名聞利養,自己的利益去做,你就不是真善,就不是此地所講的善根。我勉勵同修們,我們要存善心,唯一純善之心、純善之意、純善之行,這個樣子心心回向,決定得生;而且往生,確實是自在的,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想多住幾年也不妨礙。為什麼要多住幾年?只有一個因素,把佛法介紹給眾生;眾生與你還有緣分,你應當幫助他、勸勉他、成就他,只有這一個條件。如果眾生跟我們的緣盡了,這個時候趕緊去親近阿彌陀佛,等待這一方眾生緣成熟了就再來,乘願再來。

  前天有個同修來問我,乘願再來是不是一定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之後,再回到我們世間來,又來投胎,又來作人?我給他回答,「不盡然也」。我們在這一生,這個身體還沒有壞,還可以用,可以用盡量利用它、充分利用它,你已經取得淨土了。什麼叫取得淨土?你已經可以隨時往生,「我還不著急走,我要回過頭來幫助一切大眾」,這就是乘願再來。要知道一切眾生到這個世間來受生,是業力主宰的,現在我們念佛,我們的願力超過業力,超過太多了,那就是乘願再來,不必很麻煩到極樂世界去一趟,再換個身體,不必找這個麻煩,所謂是轉業力為願力。真正轉過來的人,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總不動心。所以這種情形,別人不知道,自己很清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確實做到像佛在《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就知道你現在不想走,你已經是把業力轉過來了。假如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會起心動念,順境還有貪愛,逆境還有厭惡,還有點兒不高興,你還沒有轉過來,你還是業力主宰你的命運。這是事實,我們一定要警惕,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有圓滿的成就;經文擺在這裡,「十方眾生,聞我名號」,就是個個人都有機會。

  往生西方世界品位高下,善導大師講得好,「總在遇緣不同」。緣是什麼緣?實在講,就是聞法之緣。聞法的緣,是世出世間第一個殊勝的緣。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天天講經說法;世間的聖人,在中國的孔老夫子,也是每天講學教人,我們要細心去體會。智慧從哪裡開的?教學相長,智慧是這麼開的。我們不是上根利智,中下根性的人不走這個途徑,就永遠開不了智慧。但是你要把這個話聽清楚,天天講學,講的是道理,講的這些道理有沒有落實?如果不能落實,所講的都要落空,因此解跟行決定要相應。清涼大師在《華嚴經》上,《華嚴經》的註解裡面說得好,有解無行不能成就,有行無解也不能成就。他說,有解無行是邪知邪見;有行無解,一定落在無明裡頭。所以解跟行分不開,解要用行去證實,那個解是正解,真的理解,真明白了;行必須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我們走路一樣,我們沒有走錯方向,到達某一個地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只管走,也不認識方向,也不曉得目的地,那你到底走到哪裡去?清涼說得非常好。

  所以夫子講學,他也有行持,行持是改過,有過決定要改。過從哪裡發現?講學當中發現的。你要不講學,你就不知道你自己的過失;知道自己過失,立刻要痛改前非,我們這一生就得救,這一生就成功了,永遠脫離三界六道,往後到這個世間來教化眾生,那是菩薩乘願再來。菩薩生活的空間太大太大了,不是我們這個地球、不是人間,虛空法界隨類化身,你說多自在!所以真正聰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把這一次的機會抓住,決定要看破世界,世界是假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是誘惑,決不能上它的當,決不能受它欺騙。落在它那個圈套裡面,可憐,一切諸佛雖然慈悲,也救不了你,你是自作自受。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要提醒自己,要用真心學佛,至心就是真心,心真誠到極處才叫至心,決定相信。

  過去印光大師說得很好,淨土三經,《華嚴》一部,菩薩遊樂在其中,那個境界多殊勝!多美滿!我們應當要學習。今天我們的道場,就是印祖所說的境界,這個機緣很難得,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一點都不假。特別是居住在新加坡的同修,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一年當中,一天當中,什麼樣的生活最真實?居士林的講堂、念佛堂的生活最真實。從外地來參學的同修們,你們在這裡住一天,住一個星期,住一個月,是你一生當中最真實的生活,時間雖然不長,成就無比的殊勝。這個話是真的、是假的?只要至心信樂,我講的就是真話。如果在這個地方,在講堂、在念佛堂,一面修學,一面還打妄想,那你這個功德就大打折扣了,這個不能怪人,總要怪自己。既然進入這個道場,萬緣放下,過去的事情不想了,昨天的事情也不想了,明天還沒有到也不要想,只有今時今處。一心稱念,念佛堂,一心憶念,講堂,講堂跟念佛堂合起來,「憶佛念佛」,大勢至菩薩跟我們說的效果,「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真的見了佛。

  什麼時候你才覺悟到你現前見佛?這個人往生了,真的往生了。諸位要知道,往生就是去作佛了,不僅僅往生是佛,他沒有往生的時候,也是一尊佛坐在那裡,我們不認識,等到他往生,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前幾天跟我在一起的他是佛,給你說那是真佛,不是假佛。我跟同修們說過,道場的殊勝決不是人多,講堂聽經的人多,幾千人聽、幾萬人聽,聽完了,一個都沒開悟,這道場不殊勝、不莊嚴;念佛堂人多,幾百人、幾千人念佛,一個都沒有往生,這談什麼殊勝?談什麼莊嚴?所以念佛堂的殊勝莊嚴,看有多少人往生;講堂的殊勝莊嚴,看有幾個人開悟。世間人不懂得,人多熱鬧,這個人氣很旺。人氣是很旺,佛氣不旺,那有什麼用處?往往有小道場,人數不多,人氣不旺,佛氣挺旺,那才是佛經諸佛讚歎的殊勝莊嚴,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我們到這個地方來弘法,來介紹淨土,這些年來,這一邊往生的同修很多,他們的瑞相非常希有,而且非常清醒的告訴我們,他見到佛,見到觀音、勢至來接引,走的時候,心不顛倒,不驚不怖。許多人不但是預知時至,而且自己能夠選擇時間,跟李居士密切配合,配合得那麼好。你說一個、兩個,它是偶然,跟李居士配合的,我看應當差不多有十個人,可能有十個以上,這不是偶然的。一、兩個也許偶然,偶然哪裡會這麼多人?這些人給我們做見證,使我們中下根性的人在這裡堅定信心,講堂裡面聽了,事實上你們看見了,這是佛法叫「三轉法輪」。示轉,經典展開是示轉,我們講解勸導大家是勸轉,那些往生的是作證轉,在這個道場三輪具足,如果你還不相信,那就沒法子了,佛菩薩對你也無可奈何。我們看到如此的殊勝,應當要效法,他是我們的好榜樣。

  應當生起真正愛好之心,愛好念佛,愛好往生極樂,愛好親近阿彌陀佛,參加諸上善人聚會的俱樂部,我們要成為他們的一員。這樣的信心,這樣的愛好,才叫做「至心信樂」。果然至心信樂,給諸位說,世出世間一切法真放下了,決定不沾染,我們在世間跟一切大眾相處,確實做到隨緣而不攀緣了,順境逆境、善人惡人,心決定是清淨平等,自在隨緣。我們現前這個境界轉過來了,轉凡成聖,轉迷成悟。轉不過來,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沒有認識透徹,我們常講是「一知半解」,所以應該放下的你放不下,應該提起的你提不起來,道理就在此地,希望我們要好好的努力。

  「善根」,根是比喻,像大樹一樣,這個樹根深蒂固;這個根是善根,善有根。其實善根從哪裡來的?善根還是從解悟而來的。你沒有真正理解,沒有真正覺悟,雖有善心,那善心沒根,漂浮不定。遇到善,你有點善心;遇到惡,善心就沒有了,這是沒有根。佛家給我們講「五根、五力」,他講五種:「信、進、念、定、慧」,這五種都是善心。信,信順佛教,這個地方一定要聽清楚,我們講佛教,怕大家誤會這宗教裡的佛教,我們講信順佛教,信順佛對我們的教導。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承認,我們是凡夫,我們沒有智慧。我們自己心裡想的,佛說全是邪知邪見,我們承不承認?換句話說,我們所思所想全是錯誤的。你要以為你想得沒錯,你看得沒錯,那是什麼?你搞六道輪迴沒錯,出不了六道輪迴,你是輪迴的思想,你是輪迴的心,輪迴的見解,那怎麼行?佛祖教導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這一些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隨順佛陀的教誨。

  隨順佛陀教誨,第一個條件要相信,對於佛在經上字字句句肯定相信,絲毫疑惑都沒有,佛教我們做的,要認真努力把它做到,佛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決定不能做。這一部《無量壽經》,自始至終,佛講得太多了。特別是第三十二品到第三十七品,這一部分的經文,古大德為我們指出內容,就是詳細說明五戒十善,落實在我們生活之中。這裡面說得很多,哪些佛勸我們要做,哪些不可以做,我們把它選擇做為「淨宗朝暮」的晚課,每天念這一段經文,每天反省,每天改過,你就是真修行。不知道反省,你是迷惑,不知道改過是大惡,知道自己有過失不能改,這是最大的惡。我們怎麼會有成就?

  前兩天,從杭州東天目山來的五位居士,這裡頭齊居士帶頭,她給我講天目山道場恢復的經過,很不容易。這個道場已經荒廢了四、五十年,沒有人住,殿堂都倒塌了,她發心把它恢復起來。四年當中,山上感應不可思議。她是個居士,道場恢復,總希望有出家人常住在山上修行用功,這是她的一個心願。所以遇到法師,只要是出家人,她是真誠的恭敬,恭敬供養;縱然在規矩上有些不如法,她心是真誠的,這個太難得了。真誠心供養,感動鬼神,那確實是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這裡面還有鬼神。我聽到她講的故事,裡頭有一段說,鬼神附在一個人的身上。這鬼神也還不錯,山上那些修行人,他不附;鬼神附在身上,人這個體力的消耗太大,身體弱的人吃不消,所以他找一個年輕力壯的人,附在他身上。這個人齊居士也認識,但是那一天看到他,臉色蒼白,非常難看,一進門來,把屋子裡頭的人統統趕走,門關起來,說:我有話,對妳一個人說。「你今天怎麼搞的?」他說:我剛剛從地獄出來的。跟她講天目山的因緣。他說:本來妳上山,我不同意妳來的,結果看到妳心很真、很真誠,沒有為自己,妳是為佛法、為眾生,我們護妳的法,護持妳。告訴她,山上裡出家人,妳不要待他太恭敬,那些人都沒有道心,我都恨不得趕走。那些出家人,果然一個一個被他趕跑掉了。真的是舉頭三尺有神明。

  你這個道場,真正修行的道場,你不是真心修行,那你住不住?修禪的、修密的,到這個山上去住,頂多住兩、三個月就要走,少的住三、四天就要下山。打坐坐在那裡,鬼神把他推下座位,跌得一身傷痕。半夜兩點、三點,青面獠牙的鬼出現了,天天晚上出現,只好捲鋪蓋趕快下山,都是出家人。她說在山上念佛的,有不少老太太、老阿公在山上念佛,一個個都平安無事,住得非常好。這個道場難得,護法神在那裡監督你是不是真幹?真幹,擁護你,真的讚歎擁護;不是真幹,趕你下山。所以我告訴我們同學們,齊居士到這邊來,是佛菩薩派她來給我們做見證的,警策我們,勉勵我們。希望我們出家同修,將來都到她那個山上去住一段時期,看看會不會被護法神趕出來,到那裡去考試,考驗考驗。

  所以善根一定要培養。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世間法的善根,這個沒出輪迴,也就是說生三善道;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痴,如果我們連這三個條件都不具足,換句話說,將來的前途是三惡道。也許同學要問,這三善根的標準是什麼?佛給我們訂的標準是十善業道。十善五戒是不是真正做到?我們要常常檢點,天天反省,天天改過。果然把五戒十善都做到,給諸位說,你決定不墮三途,我們對自己有了信心。同修們當中,有不少都受過菩薩戒,受過五戒、菩薩戒,要講到十善,往往就把它看輕了,沒有在意。殊不知十善是五戒的基礎,沒有十善,你怎麼可能有五戒?人從哪裡學起?一定要從這個地方學起。

  印光大師對於我們現代眾生的根性,他太了解、太明白了,他一生的示現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他教人從哪裡學起?從《了凡四訓》學起。《了凡四訓》講什麼?深信因果,《了凡四訓》是教我們深信因果的課程。教給我們學《感應篇》,《感應篇》是什麼?就是十善業道,斷惡修善,佛家的十善業道,整個《感應篇》都包括了。所以它是大乘佛法基礎的基礎,根本的根本,你說多重要!我們今天講不殺生,真能做到嗎?我沒有殺眾生的命,有沒有叫眾生生煩惱?還有念頭、行為,叫一切眾生因我而生煩惱,這個帳算在殺生那一條裡頭。更何況佛在經上講,眾生是兩條命:一個生命、一個慧命;殺害人生命,那個罪還不算很嚴重,要斷眾生的慧命,那個問題嚴重了。我們有意無意之間,是不是常常在造作?不容易!

  諸位如果要把十條裡面的內容搞清楚,那就是一部《太上感應篇彙編》。或者諸位去讀《沙彌律儀增註》,那裡面說得很詳細,內容很豐富,你都要明瞭、都要清楚、都要記住,你才知道怎樣學習。佛法,尤其是出家,出家從哪裡學起?行門從《沙彌律儀》做起。在家是十善業道,然後才是三皈五戒。我們在這上面,沒有下功夫,沒有紮實堅定的基礎,所以我們修行功夫不得力,原因在此地。我們今天在此地講「所有善根」,我們想一想,我們哪來的善根?至心沒有,善根也沒有。看到別人念佛往生,我們自己一點把握都沒有,搞了這麼多年消息都沒有,還能不覺悟嗎?還能不回頭嗎?

  經教裡面,這麼長的時間,這些道理、因素,我們都能夠理解,能夠想像得到,跟自己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核對一下,就發現我們的過失究竟在什麼地方。十善我們具足幾條?五戒、十戒,這不說多了,我們真正能夠受持的又有幾條?天天還在求佛菩薩保佑,求護法善神擁護,哪有這個道理!我們很清楚,能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那是心行相應才辦得到。不要說佛菩薩、護法神,就剛才講的連鬼神,他對於善人他都尊敬,對於惡人他都厭棄。這一些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要不真正回頭、真正懺悔,這一生太可惜了,你這一生空過了。佛在經上講,得人身,聞佛法,談何容易!人身易失而難得,佛法更是不容易遇到,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有這麼殊勝的緣分、機會,懂得珍惜的人,這個人在這一生成就了;不懂得珍惜的人,空過了。雖然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的法門,關鍵就在「至心」跟「善根」。

  而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佛經》,對韋提希夫人的真實教誨,我們決定不能忘記,時時刻刻放在心上,依教奉行。淨業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也就是無量無邊的法門,不管你修哪一個法門,成就究竟的佛果,你的基礎都是這三條十一句四十四個字,你要是不具足這個條件,無論修學什麼法門都不會成就。世法的善根,你得人天果報,不會墮三惡道。第一福四句十六個字,你要真正去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想一想,我們做到沒有?這就是六道裡面的善法,所以想起來很難。如果六道裡面,三善道我們都沒有把握拿到,要想出三界,要想往生,沒那回事,決定不可能的。這是如來真實教誨,佛說得這麼清楚、說得這麼明白,我們將來墮落,決定不能怪佛;只能怪自己疏忽了,太大意了,把佛的教誨當作耳邊風,沒有時時刻刻去想它,沒有認真去做到,所以才墮落。

  墮落的樣子,給諸位說,在現前就看到。我們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像不像個人?仔細看看是人相、還是鬼相?人相是什麼?五戒十善都做到,是人相。五戒十善沒做到,貪名、貪色、貪利,貪是鬼相;瞋恨嫉妒,地獄相;愚痴,連邪正是非、善惡利害都搞不清楚,畜生相。每天照鏡子有沒有發現,鏡子裡頭到底是個什麼相?所以修行這一樁事情,說難真難,說易也很容易,難易都在自己一念,克服了自己的煩惱習氣,不難;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那就太難太難了!我們供養佛的場所叫「大雄寶殿」,「大雄」是什麼意思?平常人做不到,他能做到,這是大英雄。平常人做不到的是什麼?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佛能做到,他能把煩惱習氣克服了,所以他叫大英雄。由此可知,我們如果能把煩惱習氣克服住,我們也是大雄,真正的英雄豪傑。所以佛家講英雄豪傑,是從斷煩惱上說的,斷習氣上說的。同樣一個名詞,佛講得很深很廣,我們要能夠體會到。

  從世間善奠定這個基礎,我們再學佛,佛是出世間的大善。從哪裡學起?三皈五戒,「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們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做到?這是入佛門的初步,上學一樣,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我們想想有沒有做到?三皈,皈是回歸、回頭,依是依靠。「皈依佛」這個意思,從迷惑顛倒回頭,依自性覺,叫皈依佛。我們從早到晚,是不是這樣修學的?有沒有入這個境界?法是正知正見,「皈依法」就是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這是我常常勸勉同學們的,要把自己的妄想執著成見統統放下,依佛的教導,這是皈依法。僧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是教我們從一切染污回過頭來,依清淨心。這叫三皈依。

  所以真正回過頭來的人,他的生活是「覺正淨」的生活,跟凡夫不一樣,凡夫的生活是「迷邪染」。我們想想,我們今天過的什麼生活?依舊是迷邪染,就要警覺,我們學佛學錯了;不是佛錯了,我自己錯了;佛教得沒錯,我沒有依教奉行。如何永脫迷邪染,趨覺正淨?那就是世尊四十九年一代時教,佛就是教我們這樁事情。佛教的方法巧妙極了,方法也太多太多了,我們只要學會一、兩樣,一生就受用不盡。可惜的是我們總是隨順煩惱,很想隨順佛的教誨,偏偏做不到。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們有沒有認真去反省、去檢點,把這個原因找出來?這就是會學佛的人,真用功的人。把這個因素找出來之後,這個因素消除,我們障礙就沒有了。

  世間人,這古人講的,最容易犯的過失就是妄語,欺騙人,有意無意已經養成習慣;能不能從這裡回過頭來,以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絲毫的欺誑別人的念頭,當然更沒有欺誑別人的行為。宋朝大儒司馬光,那也是學佛很有成就的人,這在家居士。他在晚年的時候,把他自己住的房子捐獻出來,做寺廟。他告訴人,他一生最得力的功夫,就是不妄語。那我們要想想,我們為什麼要欺騙人?常常打妄語,常常騙人,騙人回頭之後,要想一想我為什麼要去騙他?把原因找到,從這個地方改過,真改。騙人總有個道理在,什麼道理?為了自己的利益,保護自己的利益。其實自己利益不需要保護,為什麼?丟不掉的。你要想盡方法去保護,愈保護那個圈子愈小,你的利益就小;愈怕跑掉,再綑緊一點,又小,愈保護愈小;到最後自己利益沒有了,落空了。要想自己真正護持自己的利益,要放大,愈大利益愈大,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你們想要財富,財富從哪裡來?布施來的。在這個地方,你們很明顯的看到,居士林天天修大布施,所以居士林的財源滾滾而來,像長江的水一樣攔都攔不住。什麼原因?布施得來的果報。他要是很小氣,人家來吃一餐飯,看看有沒有捐一點功德?那他的財就沒有了,他每天供齋就供不成了。他是歡喜布施,每個人來吃都歡喜,不管你信不信佛,你罵佛、污辱佛、恨佛,來吃飯都笑臉相迎,所以他才會興旺,世法、佛法一個道理。所以你要想得財富,儘管布施,愈施愈多,毫不吝嗇,你就富甲天下,這是佛教給我們。

  你要想得聰明智慧,修法布施,喜歡為人演說,你得智慧。你要想得健康長壽,喜歡改過,喜歡懺悔。什麼樣的果報,它有什麼樣的業因,因與果一定相應。種善因一定得善果,絕對沒有說種惡因會得善果,沒這回事情,善因得惡果也沒有這個事情,因果決定是相應的。這也要「至心信樂」,才能辦得到;否則的話,從經上看到佛這樣的教誨,自己半信半疑,又想做,又不敢做,這個樣子,果報不能說沒有,不明顯,不顯著。所以一定是如理如法的修學。布施決定不求果報,果報自己就來了。布施不是貪圖果報的,貪圖果報,這個心不善。

  有許多人在佛門裡修福,聽說什麼?佛門修福,得福最快,而且最大,一本萬利,捨一得萬報。大家都到佛門捐錢,捐了之後,自己也沒有發財,也沒有升官,這個錢財白白的丟到水裡去了。那是什麼?不善的心去修一點善事,所以不能說他沒有果報,果報很小,微不足道。大的果報,心量大,修善決不求果報,果報還特別來得大,也特別來得快,這奇怪了!其實這裡頭有大道理,我們一般凡夫愚痴,參不透,這裡有大道理。所以深入經藏之後,漸漸你就明白了。明白之後,你信心就堅定,依照佛的教誨去做,愈做愈自在,愈做愈幸福,愈做愈美滿。佛在經上所講,我們把它證明,兌現了,完全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使自己生活跟佛的教誨融成一片,我們過佛菩薩的生活,不再過六道輪迴的苦日子了。

  現前的生活,無論是富裕、或者是貧賤,你都會過得非常自在、非常幸福,你不生煩惱了。生活的需求,你會愈來愈少,愈來愈自在。我們佛法裡面,有持午,有日中一食,生活需求量愈來愈少。前天,我們應「回教協會」的邀請,跟他們有個聚會。回教裡頭有一位大德,他告訴我,他今年七十五歲,他也節食,身體非常健康。他告訴我,他中午不吃飯,早晨吃一點點,晚上吃一點點。我們佛家是中午,中午吃飯,他早晨吃一點,晚上吃一點,中午不吃東西。身體好,他看到我非常歡喜。所以物質生活愈少愈自在,沒有負擔,沒有累贅;多餘的供養那一些缺乏的人,哪些人缺乏,哪些人需要,幫助他們。幫助人,隨緣隨分,非常自在。不必你有多的東西,天天拿到外頭,誰要?誰要?那也是攀緣,那很累人。佛法告訴我們,總在一個緣字,你能把「緣」這個字解開了,悟入了,你就會很自在。真正是祖師大德們所講的,一生當中如理如法,隨順性德。

  這是說我們的善根,善不能不修,要天天修,它才會生根。生根的意思,要養成行善的習慣,養成一個好善的習慣、行善的習慣,這個習慣很堅牢,牢不可拔,那你的善就有根。喜歡幫助人,真正喜歡幫助人的人,就會想得很周到。我們想幫助人,有時候想得很不周到,那是什麼?我們那個善沒有根。真有根,把別人的利益想作自己的利益,你就會想得周到。凡夫對自己的想,想得很周到,對別人就很疏忽。所以從這個地方,也能夠觀察自己,自私自利這個妄想捨掉了多少,幫助別人的願心你增長多少,都在日常生活當中能看得出來;不難看出來,很容易看出來。可是往往自己疏忽了,這個疏忽就是迷,迷而不覺。

  佛家講到至善、講到真善,那是三福的第三句,「發菩提心」是真善。發菩提心是什麼?破迷開悟,覺悟的心叫菩提心。菩提是梵語,意思是覺悟,不再迷惑了。換句話說,對於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現象很清楚、很明白,不再迷惑,不再執著。迷就有執著,不迷的人,決定不會執著。所以從分別執著裡面去觀察,我們覺迷的程度,從這個地方來觀察。如果我們對於一切境界,分別執著今年確實比去年淡了一些,這是你有進步。如果我們對一切法的分別執著,今年跟去年還一樣,你毫無進步。如果說今年比去年還要嚴重,這個執著還要堅固,你已經退轉了。我們要不認真的反省,不認真的檢點,你怎麼可能進步?

  五根,信之後,就是精進;精進之後是念。在淨宗念什麼?念佛,在一般大乘法裡面念自性,然後才能成就定慧。定慧就是大乘經上常講的寂照,寂是定,照是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你就轉凡入聖,就把自己提升到佛菩薩的生活水平。佛在經上所說的,都是我們這個世間人能做得到的;我們這個世間人做不到的,佛決定不說,那個說那是廢話、那是玩笑,吊胃口的,佛不說這些話,佛的話句句真實。

  所以在這一句裡頭,我們要特別注重這六個字:「至心信樂,善根」,我們迴向求生淨土就是這六個字,如果我們沒有這六個字,我們拿什麼迴向?每天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什麼功德?「至心信樂,所有善根」是功德。如果我們這六個字全都沒有,這「願以此功德」,這一句話是空話,這一句話是假話,所以迴向也就落空了。因此我們必須有真實的功德,迴向、願求才能得到圓滿,這重要條件!蕅益大師在《要解》裡講得好,能不能往生就在「信願之有無」,這才講往生,能不能往生就在這裡。「品位高下,決定在念佛功夫的淺深」,沒有說多少,說淺深。你念佛功夫深,往生品位高,念佛的功夫淺,往生的品位低,所以「淺、深」兩個字我們要細心去體會。

  經文到這裡,「心心回向,願生我國」,就決定得生。至於念佛,這是阿彌陀佛自己講的,『乃至十念』,就能往生。「十念」,古來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就是十聲佛號。所謂是十念、一念必定得生,減到最低是一念。這一念是什麼時候?臨命終的時候,最後這一念是「阿彌陀佛」,這個人決定往生。日本有一派,他們專門著重這第十八願,其他的統統都不要了,平常在生活當中也不需要檢點。為什麼?到臨命終時,最後那一念就行了,就可以往生。在理論上講是講得通,沒有問題,怕的是到最後臨命終那一念,他不念佛怎麼辦?我們要想到這個問題,就不要被人騙了。

  他們叫什麼?叫本願念佛;本願就是指第十八願,其他都不要了。本願念佛可能沒有人往生,為什麼?心不真實;果然「至心信樂」,你就不會執著在這一願。你要曉得,一願即是一切願,四十八願任何一願裡面,都包括其他的四十七願,願願如是。如果還有這些妄想分別執著,守定這一願,已經把佛的意思完全錯會了。尤其是執著本願念佛,我們修淨土,他都排斥、都毀謗,他認為他們那是真正的淨土修學法,我們都走錯了,都不能成就。謗佛、謗法、謗僧,後面說得很好,『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他能往生嗎?他不能往生。因為他毀謗正法,他怎麼能往生?

  這個地方為我們提示,不但我們修淨土,不能謗淨土,而且對於所有大小乘佛法都不可以毀謗。為什麼?這些佛法都是佛說的,你要說他不是,批評他,你是批評如來,你不是批評別人。有這種意念,毀謗三寶的罪名就成立了,你怎麼能往生?世尊慈悲到極處,在《華嚴》末後,五十三參表演給我們看,五十三位善知識所修的法門各個不相同,我們在裡面仔細去觀察,沒有互相毀謗,只有互相讚歎。為什麼互相讚歎?《金剛經》大家念過,佛在經上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只要是佛說的、是菩薩說的,都應當讚歎,不可以毀謗。毀謗是什麼?是斷別人的法身慧命。

  人家修學這個法門,你說這個法門不好,說這個法門不能成就,我這個法門好,你已經犯菩薩戒了;菩薩戒裡頭說「自讚毀他」,你不就犯戒了嗎?而且這個毀他,還不是普通的毀他,毀謗三寶。我們自己好好反省反省,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接觸一些廣大群眾,有沒有幹這個事情?如果有幹這個事情,要懺悔,真正懺悔;不懺悔,這一生不能成就。業障習氣夠重了,還天天在增加,那怎麼得了?消業障都已經是消不了,天天還在增加罪業。所以我們要曉得,我們念佛、學佛,搞了這麼久,消息都沒有,這原因總算找到了。

  我們的心不像佛心,我們的願不是佛願,我們的行也不是佛行,我們的「心願行」全是在輪迴,輪迴心造輪迴業,我們幹的是這個。我們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我們的信是假信、迷信,正信都談不上;我們的樂,樂在五欲六塵,樂在財色名利,我們以這個為樂,不是佛菩薩的樂。這個幹法不墮地獄,誰墮地獄?古人常講,「地獄門前僧道多」,這話不是罵人,這話是事實。出家人打著佛的招牌,接受一切大眾的供養,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還是輪迴心造輪迴業,這就墮阿鼻地獄了。為什麼?欺騙如來,欺騙眾生,這個罪還得了嗎?不要以為我沒有什麼錯事,沒有做錯事,沒有過失,等到閻羅王給你宣布的時候,已經後悔莫及了;我們不要等到他宣布,我們自己先要想一想。

  所以「十念必生」,我們要懂得它的真實義。本願念佛,如果真正通達教義,他決定不毀謗。無論你依哪一部經論,念佛求生淨土,甚至於不是依淨宗經論;我們在《無量壽經》看到,「三輩往生」經文裡頭末後的一段,修學大乘者,無論修學哪一個宗派,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只要將功德迴向求生淨土,統統可以得生。你說這個門多廣大,顯示出來阿彌陀佛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對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攝受,慈悲到了極處,怎麼可以批評?怎麼可以毀謗?所以此地講「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的意思,非常非常之深,我們自己要很謹慎,千萬不要造這個罪業。

  我們到別人道場,只有讚歎,只有謙虛恭敬。有一些知道我的一些法師們,他們很歡迎,請我去為他們信徒講講話。他為什麼喜歡請我?他知道我不破壞他的法,我讚歎他的法。你們有很多同修見到,往年我在香港,大嶼山聖一法師請我到他道場裡面,跟同參道友們結結緣。他是修禪的道場,我進入他的道場,對每個人讚歎禪,淨土一字不提。為什麼?人家禪宗道場,已經修學那麼多年了,讚歎禪,讚歎他的法師,讚歎他修學的方法,讚歎他們同參道友,讓他們更精進。佛家常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只有那些無知無識的人,到那裡,「你這個法門難,恐怕不容易成就,還是念佛好」,你不就把人家心都搞亂掉了?不可以,各人根性不相同,不能把那些人都看作是自己的根性。所以一定要自謙而尊人,我們要學《華嚴》五十三參。

  過去演培法師請我去講演,到他道場。演培法師修彌勒淨土,我到他那地方讚歎彌勒菩薩,讚歎彌勒淨土,決不提彌陀淨土,這懂規矩。這一套規矩,是我從前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教導我們的,決定不能夠破壞別人的修行,不可以破壞人的正念;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是正念。現在我們應用得更廣,我們接觸許許多多宗教,我們接觸天主教,讚歎天主教,接觸回教,讚歎回教,它都是正法。實實在在的,基督教的牧師,回教的阿訇,我眼睛裡面看都是佛菩薩的化身。度那一類的根機,要用那些方法來度他,佛菩薩隨類現身,隨機說法,我們怎麼敢輕視?凡夫只有我一個人,那些都是佛菩薩化身。我們用什麼心看待?孝順心、恭敬心,像孝順父母,恭敬諸佛一樣,我們才能成就。這個觀念轉不過來,佛法修學就會有障礙,就會有困難。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