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十八頁,經文第六行:

  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

  這一段是第十三願:「光明無量願」。古德告訴我們,說第十三願跟後面的第十五願「壽命無量」,我們在《彌陀經》上讀到,世尊為我們解釋介紹阿彌陀佛,阿彌陀的意思是無量壽、無量光,這兩願我們在此地看到了。小遠大師,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慧遠大師有兩位,東晉時代的遠公大師是我們淨宗的初祖,隋唐時候也有一位慧遠法師,在佛教史裡面也很有地位、有聲望,歷史上稱他作小慧遠。他給《無量壽經》做了一個註解,叫《淨影疏》。在他註解裡面,他認為「光明無量」跟「壽命無量」,這都是講法身,這個說法也說得非常好。也有古德說,這兩願是報身。實在講,在如來果地上境界,這三身是一體的,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不但報身、法身,連應化身也都是屬於「光明無量」跟「壽命無量」。這個意思在「法、報」比較容易體會,在應化身就比較難體會了。細心觀察,細心的去思惟,能夠明瞭。

  我們看經文,『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法藏菩薩他發的弘願,作佛的時候要有無量的光明。菩薩成佛,實在講都有光明,但是光明總是有量的;唯獨阿彌陀佛光明是無量的。為什麼如來在果地上有這麼多差別?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無論是世法、佛法,就事而論,總離不開因果。這是諸位同修,特別是學教理的同學們,一定要懂得;理總不外心性,事總不出因果。法身是理,那沒有話說了,一切諸佛如來就法身上來說,光明、壽命的確都是無量的。但是佛的報身就不一樣了,報身是什麼?報身是事,報身確實有身相,凡是有相的、相狀的、相貌的,都是屬於事,事就不違背因果了。

  如來在果地上智慧不相等,原因是因地上發的願不相同。菩薩弘願確實是無限的深廣,可是他有數量。就正如我們現前發願一樣,我們所發的願心,實在講太小太小,願願都為自己,所以不能成就。佛經上面的沒錯,「眾生無邊誓願度」,看到這個眾生不順眼,看到那個眾生嫌棄;由此可知,你念的那個是別人的願,不是自己的,自己沒有發這個願,也就是平常講有口無心,所以我們的修學,總而言之到最後都落空。研教不能開解,也就是說不解如來真實義;修行功夫不得力,沒有真實的功夫;念佛,不要說一心得不到,功夫成片都得不到。

  什麼原因?發心太小,沒有發廣大心。如果我們發心為這個地區,這個地區裡面的人民,我們一定會尊重他,一定會愛護他,一定會以真誠、至善的心來對待。這個心量不算大,你不過是為這個地區。再擴大為這個國家,再擴大為這個世界,如果能夠發心為全世界的眾生來修學,真正的把自己所修學的一切,奉獻給全世界的眾生,用現代的話來說,為全世界眾生服務,你必定會尊重一切眾生,愛護一切眾生,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這個世間不同的族群很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你都能夠包容,你有那麼大的心量。

  在一個世界,就一個地球,依舊是很小;換句話說,我們修學成不了大事。一尊佛的教區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裡面有多少個地球?少說一點,恐怕也有一百億,我們能有這麼大的心量嗎?所以許多菩薩在因地發心,要廣度大千世界眾生,發這種願,將來他成了佛,他的光明只照一個大千世界。幾個人有那麼大的心量,盡虛空、遍法界?實在說,因地上都疏忽了。法藏菩薩他聰明,他有智慧,他有大心量,念念是念法界眾生,虛空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一切眾生,他都要發心為他們服務,所以他成佛,才有這一願,「光明無量」。

  我們想想,我們希不希望將來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要跟阿彌陀佛一樣,你要真發願,假的可不行。不是把阿彌陀佛這個願,每天念個幾遍,每天念一萬遍,你的願沒有發出來,也是枉然,也是無濟於事。要真的發願,真正發願照顧一切眾生。用什麼樣的態度來照顧?佛在大乘經論上講得很多,連菩薩戒經裡面,都說得那麼明顯,要把一切眾生認作「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你要有這種心,到你成佛了,你才有光明無量,你才能夠普照十方。換句話說,這樁事情總在你自己發願,為眾生服務的範圍有多大、有多麼深、有多麼廣,將來成就跟這個完全成正比。所以我們的心量不大,我們的服務面不大,不夠深度,我們將來的成就就很有限,甚至於完全沒有成就。脫離不了六道輪迴,就沒有成就,這是我們要明瞭,我們要學習的地方。四十八願,阿彌陀佛自己敘說的;換句話說,就是他自己報告,他自己修學的成果,給我們做示範,給我們做榜樣。志同道合,必定將來相聚在一起,所以自自然然得生淨土。

  底下這一句尤其殊勝,『絕勝諸佛』,這個意思諸位應該能體會得到。剛才我說過,諸佛在因地上心量,沒有法藏菩薩大。對我們凡夫來講,那他們的心量不可思議,真正能發心為大千世界眾生服務。這樁事情我說到此地,諸位還是很難體會,實在講,還是不得受用。原因在哪裡?我們不能放棄自私自利,只要有一毫,一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摻雜在心願裡面,你的心願就是虛妄的,就不是真實的。為什麼會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對於事實真相認識不清,才會產生這種現象。不了解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所以我們生生世世縱有殊勝因緣,遇到佛法,親近如來,親近菩薩,依舊是不能成就,始終墮在凡夫知見,學佛還搞輪迴業。經上講得太多了,世尊在大乘經上,幾乎每一會都會提到幾次,我們也聽得耳熟;雖然耳熟,確實沒有體會到如來所說真實義,沒體會到。

  佛給我們說,虛空法界依正莊嚴一切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們能懂嗎?你要是真的懂得了,你自私自利的念頭自然就沒有。怎麼會沒有?因為虛空法界依正莊嚴一切眾生是自己,哪裡還有自私自利,還會為這個身體著想?不可能有。我們今天對這一句重要的話,這一句話諸位要是真的懂了,真的明白了,所有一切經論都不需要讀了,千經萬論不就說這一樁事情?這一樁事情明瞭,就叫大徹大悟,就成佛了。佛肯定一切眾生是自己,我們不承認,你是你,我是我,界限分得很清楚。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在作祟,讓我們迷失了本性,讓我們永遠見不到事實真相。我在講席當中也講過多次,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個說法大家容易聽得懂。話容易聽得懂,意思不見得能體會到,比經上講的法身是容易懂得多了,法身就是這麼回事情。

  所以要曉得虛空法界依正莊嚴,是自己心性變現的,是自己心想造成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因此今天世間許許多多的災難從哪兒來的?從心想生。心想不善,言不善,行不善,你就要遭災難。果報,這是講的事相,事不離因果,因果就是自作自受。如果心善、語善、行善,三業都善,我們居住的環境就莊嚴,享種種福報,那個享福也是自作自受。福不是別人賜給你的,禍也不是別人帶給你的,禍福都是自己善惡業力感召來的。今天世間人造作的不善業,普遍造作的不善業,這個事情麻煩,果報太可怕了!眾生迷惑,不知道回頭,不知道反省,以為這是自然災害,自己非常不幸遇到這個災難,想盡方法去避免,能夠避免得了嗎?不可能的。為什麼不可能?自己業力感召的,你到哪裡逃?逃到佛菩薩旁邊,拉著佛的衣袍,你還是要受罪,佛不能救你。佛要能救,佛大慈大悲,眾生應當什麼災難都沒有,那佛才稱得上慈悲。如果還有一個眾生受苦受難,佛菩薩的慈悲何在?諸位要知道,這個事情佛菩薩不能救,是你自作自受。

  佛菩薩救度眾生完全是教學,把心性的理,因果之事,給你講清楚、講明白,你恍然大悟,於是你在境界裡面,就做得了主,就得大自在,這就是佛的慈悲,這是佛真正度我們。佛法裡頭一絲毫迷信都沒有,諺語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因是我們自己造的,果當然要自己承受。我們想不受惡的果報,有沒有方法?方法是有,把因緣改過來,果報就沒有了,因為它是唯識所變。世間人只見到災難之當然,不了解災難的所以然。今天東、西方,今人、古人,見到這個災難的人很多,這個我們很清楚,可是都沒有方法解決。解決之道在佛法,佛教我們怎麼解決?改變心理。李炳南老居士從前講經常常教導我們,「要改心」。改心的意思,是改惡向善。實在心是什麼?就是講念頭。把惡的念頭改成善的念頭,以真誠善意處事待人接物。從因上去改,起心動念是因,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是緣。從因上改,從緣上改,再不可以用往常那種態度處事待人接物。

  處事待人接物裡頭最重要的,佛教給我們六個原則,一定要隨順佛陀的教誨。這我常講,不可以隨順自己的意思,隨順自己的意思一定造業。為什麼?自己的意思都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頭一個為自己著想,於我有沒有利益?諸位要曉得,這個觀念帶來自己無窮的禍害。《地藏經》上佛說得好,「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好的念頭,他也是為我的利益,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就是罪,那就是造業,幾個人知道?真正聰明人,真正覺悟人,真正回頭的人,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棄掉,隨順佛的教誨。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佛說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不能去做。

  頭一個就是心量,佛教給我們心量要放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就跟法藏菩薩因地心量完全相同。沒有這麼大的心量,就成不了佛。如果有這麼大的心量,給諸位說,你現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修的佛行,比菩薩行還高一級。為什麼說你修的是佛行?你是佛心;佛的心,他的行為當然是佛的行。所以頭一樁事情,要把心量拓開。要想拓開心量,那要把障礙破除;障礙就是自私自利。

  佛教給我們方法很巧妙,教給我們六個原則,第一個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放下什麼?大乘經上常講「布施度慳貪」,煩惱的根是慳貪。用布施的方法,讓我們慳貪這個煩惱放下、捨棄了,布施這一個功課就修圓滿,那叫布施波羅蜜。波羅蜜的意思,就是功德圓滿。有一念為自己的念頭,布施波羅蜜就沒有了。世間人,包括六道裡面所有一切眾生,哪一個沒有貪心?沒有的,總想貪得;自己有的,捨不得給別人,吝嗇。無量無邊的罪業,就是從這個念頭裡頭生出來的,所以這個是煩惱的根,世尊用布施,頭一服藥就對症下藥。我們要懂得,要明瞭,要真幹才行。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先把它布施掉。愛欲、嗜欲,嗜是嗜好,決定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貪愛,決定沒有嗜好,我們才真正能做到隨緣度日。隨緣度日是佛菩薩生活的態度,我們今天生活是攀緣,不是隨緣。念念都還講求滿足自己的欲望,我們還用這種心理來學佛,怎麼能夠得到佛法的受用?也就是說佛第一個教誨我們的,我們就做不到,我們還能做到第二條嗎?這六個原則,後後深於前前;也就是說,後面可以包括前面,前面不能包括後面。所以修行從哪個地方下手?從布施下手。布施就是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自己一切妄想分別執著。

  我們自己智慧沒有開,智慧沒有開之前,完全聽從老師的教誨。老師在哪裡?經典就是老師,依教奉行。所以「淨業三福」末後一條教我們,「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世尊教人修菩薩道,學菩薩行,從發心開始,發心然後才建立信心,真正相信因果。世出世間法都離不開因果,諸佛如來、一真法界是純善之因變現的,十法界因緣就非常複雜,善惡混雜。十法界裡面,愈是往上面去善多惡少,愈往下面去惡多善少,地獄道純惡無善,就是這麼回事情。

  我們今天要轉變這個世間災難,我曾經說過,世間災難從哪兒來的?大家都說,那麼多人造惡業感召的。這個話說得好像是沒錯,實際上,這個話說得有問題。因為你這種觀念,你自己決定轉不了業,你也沒有辦法避免這個災難,所謂在劫難逃。什麼是劫?錯誤的觀念;眾生造的惡業,這是錯誤的觀念。正確的觀念是什麼?我自己造的惡業,這是真的,是正確的。何以故?佛在經上說,大家都聽到耳熟,「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什麼?我的念頭是正報。我這個念頭之外,我這個身體都是依報,身外所有環境也是我的依報,這一切有情眾生是我們有情的依報,山河大地是我們無情的依報。依報是我們生活環境,生活環境裡面我們一般講,人事環境是有情的依報,物質環境是無情的依報。既然是依報隨著正報轉,這芸芸眾生都隨著我的心在轉,這是正理。我們這一覺悟,才知道自己這個念頭力量之大,不可思議。佛經裡面常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那個心就是自己的念頭。所以我們的念頭,能轉眾生的業報,能改變我們依報環境。

  從什麼地方改起?從自己本身改起。你的念純正,佛經常講「正念現前」,正念揀別不是邪念,把一切罪過推給別人是邪念,一切責任自己承當是正念。眾生有苦有難,我自己修得不好,我自己做得不好,我的念頭不好,我的想法看法都不好,說法作法全錯了,這個人是真正覺悟的人,從這個地方回頭,改過自新。以前為什麼不好?隨順自己的意見,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今天我們改過來,我們決定隨順佛陀的教誨,依照佛陀教誨來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

  頭一個效果,你的身體變了,身體是第一個依報。從哪裡變?相貌變了,你的相貌會變得很清淨、很慈悲,好相!第二個你的體質轉變了,許許多多的疾病不必要去治療,它自己都好了。這就開始轉了,面貌轉了,體質轉了,慢慢我們居住的環境漸漸也轉了。你冷靜去觀察,真的在轉變了。所以我們自己要沒有這個認知,沒有這個堅定的信心,怎麼能度自己?自己尚且不能度,你又有什麼能力幫助別人?自己沒度,要想度眾生,佛經上常講「無有是處」。頭一個要有能力度自己,度自己要有正確的認知,有堅定的信心,這才能生真實智慧,智慧就能解決問題。從身到外面的環境,到虛空法界,都在轉變。

  須知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境界,《楞嚴經》上說得好,有同分,有別業。別業,同分當中的別業;同分,別業當中的同分。這個理事極其精微,我們要很冷靜、很細心,才能夠體會得到。總而言之,一定要向佛學習。佛菩薩的造像,我們每天供養禮拜,它真正的意思,是提醒我們要向他學習,這決定沒有錯。法藏菩薩心願超勝諸佛,所以他的果報自然也超勝諸佛。

  底下一句是比喻,『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我們世間人能夠體會的光明,最大的無過於日月;可是諸佛菩薩的光明超過日月,我們沒見到。沒見到的事情太多了,沒有聽到的事情也太多,不能說沒有見到就沒有;現代人多少受一點科學的教育,我想大家不敢這個說法。為什麼?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我們眼能夠見到的光是很有限的。光的波有許許多多種,長波、短波頻率不相同,我們肉眼只在無限頻率裡面,只能夠見到非常窄小的一個頻率,比這個頻率長的見不到,比這個頻率短的也見不到,所以我們見不到的太多太多。耳聽音聲亦復如是,音波的頻率也沒有限量,我們所聽到的,比我們能聽的頻率低的聽不見,比這個高的也聽不見。所以說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太多,聽不見的東西也太多。

  而佛的光波,佛說法的音波,確實遍虛空法界。我們今天看不到、聽不到,我們這個機器有了故障,六根的能力退化了,道理在此地。觀世音菩薩要現千手千眼,那是表法的。《楞嚴經》上告訴我們,菩薩六根互用,六根互用何必要千手千眼?全身都是眼,都能見,全身每一個細胞都能聽;換句話說,不管什麼樣的音波、光波,他都能接收得到,哪裡需要千手千眼?那不就多此一舉嗎?千手千眼是表法的,告訴我們眼到手到。眼到是什麼?看到眾生苦,這個世間苦眾生多,你見到了;見到之後,手就要到,手是援助他、幫助他。教我們要向觀世音菩薩學習,看到有苦難的人不能不理會,立刻就要想方法去幫助他。所謂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是這麼個意思。

  今天全世界各個地區的眾生都有大災大難,我們從資訊當中聽到,從電視、網路畫面裡面看到,我們有沒有伸出援手?我們今天在此地聚集在一塊,學習《無量壽經》,是為全世界苦難眾生而學習,那就是我們收到。我們念佛堂念佛,是為全世界苦難眾生消災免難而念的,聲聲佛號迴向給一切苦難眾生。我們在此地學習,字字句句都為一切眾生而修學的,這就是我們收到。也許人說,好像你這個與事實不相干,其實有密切關係。為什麼?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想所生。你要懂得這個原理,才知道我們的心、我們的念,遍虛空法界,確實能幫得上忙。能幫忙多少,在你心地的真誠、清淨、慈悲,與這個成正比例。

  法藏弘願當中,光明、壽命無量,是為法界眾生而發的弘願;換句話說,以這個願力加持虛空法界一切苦難眾生。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正法久住,要靠這個願力。這個願力怎麼落實法?世尊在《大集經》上講的話,我們讀了之後就恍然大悟,世尊講「末法時期,淨土成就」,不就是彌陀光壽兩願的落實嗎?本經跟《法滅盡經》裡面又說,這是世尊的預言,將來世尊的法運總共一萬兩千年,一萬兩千年過了之後,佛法在這個世間消滅了,那眾生苦難就多了。所有一切經教都消滅了,《無量壽經》還能住世一百年,這不就顯示彌陀的光壽大願在這裡支持住,這很顯然的。最後這一百年,眾生的根性愈來愈劣,《無量壽經》也消失了,但是六字洪名,還要住世一段長時間。經教沒有了,還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眾生遇到這個佛號,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都種善根,都得度。古人說這個話不錯,是有根據,弘願為一切眾生而發的,修行為一切眾生做示範,作師作範。我們為佛弟子,要能體會佛祖,體會老師的深心;我們世間人講苦口婆心,我們要能體會得到。

  真正體會到了,就要認真努力學習,我們應當發佛菩薩同樣的心願,為什麼?本願。換句話說,佛發的這些願,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所以稱為本願。我們沒見性,見性之後,這原來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一切都是現成的。我們今天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根本,迷失了本願,佛菩薩今天慈悲教導我們,喚醒我們,使我們真正覺悟了,原來這一切都是自己心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學佛沒有別的,恢復自己的本性而已。禪宗常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學佛無非是把自己本來面目找回來,就這麼回事情。本來面目,那就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本來是自己,本來是一體,就是這麼一回事情。所以無論做什麼樣的示現,大經裡面我們常常讀到,佛菩薩大慈大悲,為一切眾生隨類化身,應機說法,不管在哪一道,示現的身分,沒有說為自己,為眾生示現的;學教、講經說法不是為自己,為一切眾生演說的。念念都是為眾生,然後回過頭來告訴我們,為眾生才是真正為自己;換句話說,為自己是真正害自己。這個道理幾個人懂?

  我們學佛的人漸漸體會到這個道理,為自己是增長我執,增長慳貪,增長無明,那不是害自己嗎?為眾生才是真正為自己,為眾生你才能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都是為自己,為眾生才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為一切眾生,六大障礙才真正能夠破除;慳貪是障礙,布施能把它破除;惡業是障礙,持戒能斷除;瞋恚是障礙,忍辱能破除;懈怠是障礙,精進能破除;散亂是障礙,禪定能破除;愚痴是障礙,般若能破除。佛教給我們六個修學的原則,破除我們六種障礙;六種障礙破除之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今天這六種障礙擺在面前,一樣都除不掉;不但不能除掉,這六種障礙天天在增長,這怎麼得了?所以自性裡頭雖然本具無量光明,是絲毫都透不出來,所透出來的是妄想、是煩惱、是執著,我們生活在這裡面,想想是多麼可憐!再想想諸佛菩薩,是生活在無量光明之中。他們過的日子是無量智慧的生活,我們今天過的日子是無量煩惱的日子,恰恰相反。我們再看底下這一願:

  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

  這是第十四願。末後兩句是總結這兩願,這是第七章。夏老居士會集是把綱目統統都兼顧到,會集得好,綱二十四章,目四十八願。第七章裡面兩願。

  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兩句話是總結這兩願。

  『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這話是真的。這個關鍵是在「見」,見是正知正見。我們有沒有見到佛的光明?佛的光明無所不在,我們見不到。見不到那就要講求方便,沒有方便,不能夠契入真實。所以佛法對於善巧方便非常重視,是教化眾生的不二法門,教化眾生重要的手段,我們次第漸漸契入。那佛光在哪裡?《無量壽經》經本就是,我們從這裡面去見,這是最初方便。就像點燈火一樣,你先把這個燈火點燃,然後慢慢燃燒,愈燒光明愈大,愈來愈照得遠。這一個經是星星之火,從這個地方下手。這個經字字句句充滿了智慧,無量無邊的智慧,你能不能見得到?見不到。我們看看古來這一些祖師大德們的註解,那些註解就是他見到這個光,光輝慢慢的擴大了。每一個人擴展的範圍並不相同,都可以做我們的借鏡,都可以做為我們參考資料。

  我們在這裡「見我光明」,「我」這個字用得太好了,雙關語。從字面上看,這個「我」是法藏菩薩,深一層意思是我自己。下面講「照觸其身」,真的照見,我們自己看自己不容易看到,看別人再看自己,那就容易見到。最淺顯的比喻是鏡子,哪一個人每天不照幾次鏡子?為什麼要照鏡子?自己看自己看不見,在鏡子當中看到自己了。你有沒有想到,鏡子拿掉,所有一切境界全是鏡子,你就不曉得這個意思了。一切人事物,我們接觸的時候,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就是照鏡子。照鏡子的目的何在?還不是打扮自己,把自己臉上的垢污洗刷乾淨。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你要大放光明,把我們六根裡面那些污穢,也要洗刷得乾乾淨淨,不就是六根清淨了。所以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你要不找鏡子去照照,你怎麼知道你六根哪些地方污染?諸位要曉得,六塵境界是一面鏡子,不會照的,六塵境界染污了六根,會照的,六塵境界幫助自己清潔六根,讓六根在六塵境界裡一塵不染,這個樣子你就得安樂了。

  三毒沒有了,身心就安了;是非人我沒有了,貪瞋痴慢沒有了。怎麼會沒有了?佛光照注。什麼是佛光?經典裡面所講的無盡的智慧,我們讀了開悟。佛的光,我們藉著佛的光,把自己心性的光引發出來,好像藉著別人的光,把自己這個光點亮了,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不藉著佛法,我們的智慧靠自己能力來開發,太難了!相當不容易。唯一的方法就是利用佛光,用佛的智慧,啟發我們自性智慧。我們自性的智慧光明,跟法藏菩薩、諸佛如來的自性光明,無二無別。為什麼?我們同一個自性,佛在經上講得很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共同一法身,就是共同一個自性,所以說共同一個生命體。哪一個人跟我們沒有關係?哪一樁事與我們沒有關係?哪一物與我們沒有關係?這個深義,現在人懂得是真的愈來愈少。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說明這些事實真相。人與人的關係是事實真相,人與大自然一切萬物的關係也是事實真相,人與天地鬼神,通常只說到此地,說到這個地方是世間教育。

  佛法的教育要說到心性,要說到宇宙的根源,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從哪裡來的?那就是佛法的教學。徹底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你才能真正見到佛光。不但見到阿彌陀佛的佛光,本師世尊的佛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佛光,你都能感受跟自己的自性光明融合成一體,那當然就安樂了。見思、塵沙、無明都盡了,因為那些東西是從無明裡面變現出來的,無明被佛光、被自性光明照破了;無明破了,所以塵沙、見思當然斷盡,一絲毫都不存在,我們今天講的妄想分別執著了無蹤影,你心就安了。妄想分別執著是一切苦的業因,苦因斷掉了,苦果當然不存在,所以你就樂了;安樂是這個意思,這一句自受用。前面這兩句,說實在話,就是佛家常講的破迷開悟。「照觸其身」就開悟了,你見到智慧,也就是說你的真智慧現前,你覺悟了,你得安樂。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不就是這幾句話的意思嗎?

  可是現在問題,我們悟不了,那怎麼辦?給諸位說個最簡單覺悟的方法,念阿彌陀佛就是覺悟,這個話是真話。佛法很簡單,義理非常之深廣,如果你真的讀經不會開悟,聽講也不會開悟,你就一心一意老老實實念佛,念個三年五載,或者十年、八年,開悟了。可是你要真念,怎麼才叫真念?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是真念,那才管用。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那個不管用,那個念佛不會開悟,見不到佛光。所以念佛的時候要萬緣放下,所有一切妄念統統要放下,什麼事情都不要去理會,不要去管它,一心念佛,它有感應。這個感應,就是常講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功夫,就是底下一句所說的「慈心作善」。

  「慈心作善」,什麼是善?最善的無過於念佛。慈心是大慈悲心,為一切眾生念佛,不是為自己;為明心見性而念佛,決不是求人天富貴,決不是求名聞利養。為明心見性,那就是為一切眾生,為什麼?一切眾生是心性所現,也是心性所變,所以為明心見性,就是真正為一切眾生。這是從我們自分上說,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所以諸位今天要想幫助自己,度過這個大災難,你一定要發心幫助所有一切眾生,跟我一樣一同度過這個大災難。你沒有這個心,不管用,你想救自己救不了,只顧自己,不顧別人,決定被人拖下水。奮勇照顧別人,同時也就照顧自己了,諸佛菩薩千經萬論,都是這樣教導我們,我們不能不懂,不能不會。我們活在這個世間為一切眾生活的,我們死也為一切眾生死,生死都為眾生,不為自己,自己就沒有生死了,這叫學佛,這叫學菩薩,這個叫「慈心作善」,理事都兼顧到了。

  所以《華嚴經》,整部的《華嚴》,你要說《華嚴經》裡面講的是什麼?我們講堂這一副對聯八個字就是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那就是《華嚴》。為人沒有為自己,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為人。師是表率,範是模範,為一切眾生做一個好的標準,做一個好的模樣,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說的這麼一樁事情。為一切眾生做好標準、做好榜樣,這個人就是佛,就是菩薩;我們要想學佛、學菩薩,要在這個地方學。不會,不會就讀《無量壽經》,看看阿彌陀佛他是怎麼作法?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的心願,也是阿彌陀佛的行持,就是作師作範。

  古人說,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度眾生,願願互攝互融,就是四十八願任何一願,都包含其他的四十七願,所以他那個願才圓滿,那個願才真實。這個願才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能夠普攝法界眾生,也就是說與法界一切眾生的心性相應。任何一個眾生有緣遇到這部經典,他能夠如理如法的修學,他就能契入阿彌陀佛的境界,跟阿彌陀佛的心願解行完全相同,也能像彌陀一樣,「慈心作善」。所以他後頭這一句是非常非常好,「來生我國」,這就說明「慈心作善」,這個「善」要做得圓滿,要做出成績,一定要求生淨土。如果不是求生淨土,「慈心作善」這個「善」不圓滿。

  我們今天學佛了,聽佛的教誨,隨順佛行,我們捨己為人,念念為一切眾生服務,記住自己一定要把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也就是說我為一切眾生服務,什麼都不求,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行不行?決定行。憑什麼?憑這一願,佛是這麼說的。這一願裡頭,因果非常明顯,先自度而後度他。先轉迷為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轉迷為悟。果報是離苦得樂,「莫不安樂」,這是自己成就了。自成就之後,幫助別人,「慈心作善」。「來生我國」是雙關語,我自己要求生淨土,我也要幫助一切眾生求生淨土。所以末後這一句是雙關的,自己跟眾生都要求生淨土才行,我們慈心圓滿,作善也圓滿。

  如果不能往生西方淨土,諸位要曉得,這個慈心作善是極少分的善。為什麼?不出六道輪迴。不出六道輪迴的善,小善,充其量你不過是得天人的福報。天人的福報,最長久也不過是八萬大劫,八萬大劫福報享完了,佛在經上講沒有不墮落。墮在哪裡?這佛經上看起來挺可怕的,都是墮地獄,這是世間人常講「爬得高,摔得重」。佛在經上講四禪天人,那四空天更不必說了,死了以後多半是墮三途,墮地獄。要墮落到三途、地獄裡面去了,壽命比八萬大劫還要長,你說這個善能算是善嗎?眼前短距離看好像是善,深遠處一看,不善!所以我們幫助人、勸導人,一定要以淨土為歸,這才是真善。

  淨土為歸,我們自己要真心修淨土,人家才相信。你勸人家求生淨土,自己不肯求生淨土,那人家看到你這個樣子,你這人有問題,你騙我,你不老實;自己要修淨土。自己要想修淨土,先要淨化身心,真幹人家才相信。用現在的話來說,淨土清淨。第一個心清淨,處事待人接物,生活行持當中,念念都是清淨心,決定沒有虛偽,決定沒有污染;換句話說,決定沒有為自己,為自己就污染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有名利的心,還有人我心,還有一念控制人事物的念頭,佔有一切人事物的念頭,我們就被污染了。完全放下,六根清淨,一塵不染,然後「淨念相繼」,念念都是清淨心。清淨心裡頭不夾雜絲毫污染,叫做淨念,相繼是不間斷,這樣的心求生淨土,那是必定得生。我們在這裡去做,這是真實功夫。你真正去做,給諸位說,這裡頭快樂無比,哪裡像現在過得這麼可憐?過得這麼痛苦!你為什麼這麼可憐?為什麼這麼痛苦?你放不下。你放下,就安樂,就自在。所以說來說去,還是一句老話,「自作自受」。

  我們這邊四樓千手觀音的像已經造好,諸位都看到了,每個人都生歡喜心。李居士告訴我,那個亭子柱子上,少了兩副對聯,你們同學們大家做做,送來給我看看。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平等!但是對聯的原則一定要契機,要契理、要契機;換句話說,一定要與我們現前環境有密切的關係。對聯做得很好,與我們現前環境不相干,那個不契機。最重要是契機,最重要是喚醒我們自己,現在我們處在什麼環境當中?觀音菩薩站在那裡,如何叫我們見到這一尊聖像,我們就開悟了,我們就回頭了,我們就能夠慈心作善,這個對聯才有價值,才有起作用。所以你們同學大家想想,想出來了,送給我看看。

  菩薩是佛的化身,菩薩是佛心佛行的落實,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要能夠體會得到;學佛,菩薩是我們的榜樣。你們要做對聯,要細細想想,千手觀音他表的是什麼法,要把他表法的義趣寫出來。我們做這個對聯,不必像從前人要求平仄對稱那麼樣的嚴格,不必要求那麼工整。為什麼?沒人懂,你做也是白做,做得再好,人家也看不到你的好處。今天要做通俗,要用白話,一看人家就懂,就能得受用,這上上乘之作。所以佛說法要契理契機,我們寫一點東西也是要契理契機,契理不契機佛說那閒言語,契機不契理是魔說,這是佛教我們的原則。我們也要用簡簡單單幾個字,勸人慈心作善,求生淨土,要能達到這個目的。

  佛像要舉行一個開光儀式,李會長訂的是六月十九,觀音菩薩聖誕,農曆六月十九,聽說是下個星期,是星期六、還是星期天,可以查一查,舉行開光儀式。我請他去邀請幾個德望高的老和尚來主持,他堅持要我來做,我從來沒做過。所以我要來做,這個開光儀式又是別開生面了,跟其他從前儀式一定不一樣。開光的儀式我曾經講過,有許許多多的同修不知道事實真相,以為家裡供的佛菩薩形像,要沒有法師開光,這個佛菩薩就不靈;實在講,這個想法很奇怪,頭腦很簡單。如果說這個佛像,法師不開光他就不靈,你要供佛像幹什麼?供法師就好了。法師叫他靈就靈,叫他不靈就不靈,你想想看你應當供法師,不應該供佛像。連這麼一個道理,都沒有體會到,都沒有想到,真的是迷信。所以要懂得,佛像開光是藉佛菩薩形像開啟我們自性光明,我們凡夫哪有能力替佛開光?簡直開玩笑!只有佛菩薩為我們開光,這才是對的。所以也好,他找我來做開光儀式,我們跟從前作法就一百八十度轉過來了,我們是佛菩薩開我們的光,我們不敢替佛開光。我們是凡夫,一品煩惱沒斷,替佛菩薩開光,那簡直開大玩笑!所以什麼事,世出世法都要明理,理上講不通,我們不能夠相信,不能夠隨順,這是一定要曉得的。

  這一願當中,義理、理事都是無限的深廣,我們的時間短,實在講,解釋經文也只能做到點到為止,經文的義趣說之不盡。可是綱領我們曉得了,最重要的如何落實到生活上?我們什麼時候見到無量光?什麼時候能夠真正領會到無量壽?無量光壽,彌陀已經證得,我們自性本具。藉著彌陀光壽,覺悟到自己的光壽原來也是無量,我們在這一願裡面就得到初步的受用。使我們的修學,信心堅定,願心增長,我們真正懂得過佛菩薩的生活,知道慈心作善,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要懂得隨緣,要懂得恆順眾生,他需要什麼幫助,我們就幫助他。但是最終極的目的,一定幫助他破迷開悟,他覺悟之後,一定要幫助他認識淨土,明瞭淨土,修學淨土,成就淨土,這個功德才是圓滿。彌陀這兩願圓滿的成就了,所以他說『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我們知道彌陀成佛已經有十劫,所以他這一願成就了。我們要在這一願裡面,好好的來學習,希望能夠與彌陀一樣的有成就。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