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三十二頁,第一行末後這一句看起:

  「《觀經》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為大勢至」。這是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為我們介紹大勢至菩薩所說的。西方三聖,佛弟子對於供佛菩薩的形像,表法的意思一定要知道,這就不是迷信了。並不是把佛菩薩當作神明看待,那就變成宗教。佛教本來不是宗教,現在大家把佛菩薩、阿羅漢都當作神仙看待,這就變成宗教,變質了。佛門裡面供奉佛菩薩形像是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紀念,慎終追遠。我們今天能夠得到這麼好、這麼殊勝的教育,這教育從哪裡來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出來的。所以我們稱他作本師,根本的老師,佛陀教育的根本老師,這是我們的根、是本,念念不忘,是這個意思。

  我們能夠學佛,是什麼人教給我們的?我們有老師,這個老師恩德很大,沒有這個老師,我們跟佛法就沒有緣分。把佛法介紹給我,跟我講清楚、講明白的是方東美教授,所以我們的教室、我們的攝影棚供老師的照片,第一個就是方東美先生。第二個是章嘉大師,我跟章嘉大師三年,學佛的基礎是他老人家那個地方奠定的。學經教是跟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這三個老師少一個都不行,所以我供奉三位老師,念念不忘老師恩德。怎樣報恩?依教奉行。老師、佛菩薩教給我們的,我們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叫解悟。解悟之後,落實到生活、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這真正得到受用。這個受用就是方老師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雖然一生沒有道場,寄居別人的道場,一生過著流浪的生活,但是真正是方老師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心裡面沒有憂慮,身體沒有壓力,社會動亂我不亂,外面境界跟我沒有影響,這就是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不是財富、不是權力、不是地位,是清淨自在。一生讀喜歡讀的書,幹喜歡幹的事,這個世間很少有。沒有壓力,不受外面境界影響,這一生過得很圓滿、很幸福,誰給我的?佛陀給我的。佛怎麼給我的?三個老師教給我的,我們要報佛恩、要報師恩。

  報佛恩,佛幹的是什麼事?佛經上講的佛事,現在講佛事都叫經懺,做法會這叫佛事,實際上經典裡不是這個解釋。經典裡面,佛事就是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這是他的事業。他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在鹿野苑教學,七十九歲圓寂。經上記載的是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是佛事,釋迦牟尼佛一生幹的事就這個。佛只是教學,修行是你個人的事情,佛不管。所以,我們在經典裡面只看到佛教學,沒有看到佛什麼時候打了個禪七、打個佛七,領眾來修行,沒有,沒有這個記載。那是什麼?那是你個人事情。佛只是幫助我們看破,看破就是解悟,把宇宙人生真相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修行修什麼?修行就是放下。所以佛幫助我們就是看破,放下是個人自己事情。真正看破了你就會放下,放下你就得大自在,你就能夠享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要放得乾淨,名聞利養、七情五欲絲毫都不沾染,解脫了。世間人被這些東西纏縛,煩惱,苦!這個東西脫離了、放下了,你就得自在,你就得樂,離苦得樂。

  佛教眾生目標是離苦得樂,理念,教學的理念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眾生的苦從哪裡來的?迷來的,不了解事實真相,苦!他對於宇宙人生想錯了,叫思惑,看錯了叫見惑,惑是迷惑。佛幫助我們破迷開悟,破迷你就離苦,開悟你就得樂,離苦得樂目標達到了。破迷開悟的手段是什麼?就是教學,沒有二話說的。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世尊一生教學,介紹這部經,阿彌陀佛一生教學,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教學沒中斷的。不但自己講經說法,極樂世界六塵都說法,六塵怎麼會說法?六塵是阿彌陀佛變現的,所謂六塵說法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法。這樁事情我們現在完全接受,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我們這個世界有這些小小的科學技術,也能說法不中斷,我們在這裡講經教學,分享學習的心得,把它錄成光碟到處流通,人家再播放,不就是說法嗎?網路、衛星電視可以同步看到,這不就是分身說法嗎?我們需要利用這些機器,阿彌陀佛不需要這機器,他比我們高明,極樂世界花草樹木統統說法。前面我們讀到,佛跟菩薩身體都放光,光中你看到十方諸佛在說法,菩薩在圍繞,在聽、在學習。在光中可以看到整個宇宙,佛法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在那裡教學說法你統統看到了,不但看到,你也統統聽到了。

  所以四弘誓願裡頭第三願,「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句話不是假的。法門無量無邊,怎麼個學法?到極樂世界就看到了。在我們這個世界怎麼想也想不通,這句話什麼意思?一部《大藏經》、中國一部《四庫全書》,那是無量法門裡頭的一滴,大海的一滴水,我們一生學不了,何況滄海?滄海一滴水我們都沒有能力學習,無量法門怎麼學?生到極樂世界問題就解決了。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有同樣的神通、智慧。阿彌陀佛能分身無量無邊,每個往生的菩薩,即使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有這種智慧能量,分身無量無邊,同時到每一個世界每一尊諸佛面前禮拜供養、聽經聞法。所以無量無邊法門,在極樂世界多久的時間學成?一天就圓滿,全學完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極樂世界你能不去嗎?你還會留戀六道輪迴嗎?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相信你再不願意留在六道裡頭,你會一心一意求生淨土。能不能往生?決定得生。

  《觀經》上解釋大勢至菩薩的名號,這名號怎麼得來的。菩薩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離三途就是離開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一切苦的根本,應該脫離,它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菩薩能幫助六道眾生脫離六道輪迴,得無上力,無上是佛,無上正等正覺,得到像佛那樣的能量。這個在極樂世界我們決定相信,沒有疑惑。所以菩薩的德號叫大勢至。西方三聖的表法,阿彌陀佛表法身、表法性,表體,兩位菩薩表用,從體起用。用分兩門:一個是解門,一個是行門,解門是智慧門,行門是慈悲門,這諸位就知道了。淨宗偏重在行,所以上首是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第二個是智慧,大勢至表智慧。慈悲要依智慧,慈悲沒有智慧,問題就出來了。

  佛法在中國,祖師大德教人,有人問佛法是什麼?什麼是佛法?提出這個問題。祖師的回答,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答得好!可是又有人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怎麼回事情?慈悲裡頭沒有智慧,就多禍害、就出下流。華嚴會上跟淨土不一樣,華嚴會上的上首,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慈悲,願心,普賢行願,重智慧,把智慧擺在第一,落實擺在第二。淨土不一樣,別的都是這樣的,智慧在第一,慈悲在第二,淨土是慈悲在第一,智慧在第二。只要你肯幹,你能信能願,信西方極樂世界真有,一絲毫不懷疑,信阿彌陀佛曾經發四十八願接引六道罪苦眾生,只要你真信,真正想往生淨土,真正想往生,你往生淨土的條件就具足了。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頭說得很清楚,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我有信、我有願就決定得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四土三輩九品,品位高下決定在持名功夫的淺深。你看看,功夫淺深,不是多少,不是念佛號多少,不是學佛時間長短,不是的,於那個都不相關,功夫的淺深。功夫從哪裡看?真心,你要是用圓滿的真心,一念就成功。一生不學佛,臨終就是一念,他成功了。那一念可不能看輕他,也許他是上上品往生,為什麼?他用真心。用妄心,妄心裡頭夾雜著,就是真心夾雜著虛妄,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夾雜得少品位就高,夾雜得多品位就低,就這麼個意思。

  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為什麼?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統統念到了,一個沒漏。念這一聲阿彌陀佛,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不歡喜,為什麼?一切諸佛勸眾生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你真幹,哪一尊佛看到了不生歡喜?所以,一切諸佛稱讚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個得要相信!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為什麼難信?你認識不清楚,了解不透徹。這個經念上一千遍,聽上一千遍,有沒有聽懂?不見得。為什麼?要用真心才能聽懂,真心一遍就懂了,妄心千遍萬遍都不懂,總是有懷疑。那個懷疑就是障你往生這樁大事,就障礙。

  學佛從哪裡學起?現在都有大問題,為什麼?沒有根。淨土的根是什麼?淨業三福,是淨土的根。佛講得很清楚,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修行人成佛,都不能離開這三個原則,這三個原則少一條都不能成就。這是淨宗最高的指導原則,淨宗之外所有法門都不能離開這個原則,根之根、本之本。今天我們疏忽了。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誰做到了?無論出家、在家,沒有這三條全是假的。最近這十幾年,我們特別強調儒釋道的三個根,強調的緣起在哪裡?就在這一條。

  一九八0年代,我在美國,勸大家成立淨宗學會。我跟黃念老見了面,念老告訴我,國內宗教政策,建立淨宗學會不太方便,把這個事情交給我,要我在海外建立淨宗學會,我聽了很歡喜。淨宗學會這個念頭是夏蓮居老居士提倡的,在國內沒有成立。我們第一個淨宗學會是在溫哥華,加拿大淨宗學會,現在還在,還有。第二個會是在聖荷西桑尼維爾,會長,這個會現在還在。第三個會是在洛杉磯。第二個會是美國淨宗學會,會長楊一華;第三個是洛杉磯,洛杉磯淨宗學會,陳景昌,這個會都在,還都不錯。我在美國那段時間,加拿大跟美國總共有三十多個淨宗學會。淨宗學會每個會都是獨立的,沒有統轄,會會都獨立,只有聯誼,辦大活動能通知,互相支援,就跟從前的蓮社一樣,換個名詞就是了。蓮社大家都覺得那是佛教,所以夏蓮居老居士提倡學會,用現代化的名詞。活動中心在一起念佛的時候就學會,研究教理稱學院,淨宗學院、淨宗學會。所以我到澳洲,以後移民到澳洲,在澳洲成立是淨宗學院。這個名稱好,名不正則言不順。

  學會成立我寫了個緣起,提倡淨宗同學行門當中五門功課,這屬於修行的,五科,很簡單,不麻煩,都能記得住。這五科第一個就是淨業三福,第二個是六和敬,第三個是戒定慧三學,第四個是六度,第五個是普賢十願。淨土同學必須落實,把這五科變成我們的生活,變成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的標準,決定不能違犯。剛才講的第一條,三福第一條,我們前面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弟子規》。這是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孝養用父母來代表,尊師重道用師長來代表,要有孝心、要有恭敬心。處事待人接物,沒有孝心(孝順心)、沒有恭敬心,你沒有聖賢修學的根本;換句話說,聖賢教育你沒有辦法接受,你沒根,佛菩薩來教你,孔老夫子來教你都沒有用。根重要,像一棵樹一樣,根重要;本重要,本是主幹。從本才生幹,幹再生枝,枝再生條,條再有花果樹葉,你沒有根本怎麼行?所以,我們特別強調儒釋道的三個根。「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道教的,後面「修十善業」。所以儒釋道的三個根,是從淨業三福第一福裡頭來的。

  《弟子規》總共一千零八十個字,不多,裡面講一百一十三樁事情,做到,要求自己。根之根、本之本,比什麼都重要,世出世間法都從這個生的。培養慈悲心、培養愛心,那是因果教育。明白因果、懂得因果,你不會起一個惡念,你不會傷害一個眾生。為什麼?你知道傷害眾生,即使是蚊蟲螞蟻,都有冤冤相報。牠也是一條命,牠有佛性,牠也是未來佛,你怎麼可以殺害、怎麼可以輕慢?

  《十善業道》是佛法的基礎,不要小看這十善。如果你看到佛的畫像,畫像上面的圓光,頂上都有三個字,我們常常看到的,有梵文寫的、有用藏文寫的,也有用中國漢文寫的。它的發音是梵音,梵文的音,唵阿吽。什麼意思?就是十善業道。唵是身業,不殺、不盜、不淫;阿是口業,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吽是意業,不貪、不瞋、不痴。大家都知道,小乘阿羅漢有三千威儀,三千威儀從哪裡來?十善,十善一展開,三千條,小乘。大乘菩薩八萬四千細行,從哪裡來的?也是十善。所以十善展開來是八萬四千細行,圓滿就成佛了。佛的圓光當中,上面這三個字,說明十善圓滿,十善圓滿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它是成阿羅漢、成菩薩、成佛的大根大本,千萬不要小看它,要認為它是小小戒無所謂,錯了,你這一生一事無成。一定要在這裡下功夫,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決定不妄語,不要騙人,妄語欺騙人墮拔舌地獄。

  江老師畫的地獄變相圖,就是根據道教《玉曆寶鈔》畫出來的。佛經典裡面也有,我們查過《大藏經》,查出二十五種,佛在裡面講因果報應,講得非常詳細,比《玉曆寶鈔》還詳細。我們把這些經文抄出來了,編成一本書《諸經佛說地獄集要》,這二十五種經論,釋迦牟尼佛講地獄的因跟果,統統在這一冊裡頭。我們希望將來有畫家依照這個本子,佛經裡面所說的,畫一張地獄變相圖。佛在經典裡面講因講得多、講得很詳細,比《玉曆寶鈔》說得好。

  修行要從根本修。定弘師跟了我十年,學習經教有一點小成就。今年年初,台灣果清法師來看我,我們三十年沒見面。非常難得他這三十年專攻戒律,一門深入,成績不錯,我看到非常感動。三十年前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他大學剛畢業,參加台中李老師的內典研究班,那時候研究班招收八個學生,他是其中之一。難得,八個同學有一個成就,老師在台中沒有白教,他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總算是後繼有人。而「戒為無上菩提本」,我們沒有緣分,現在年歲太大了,所以我讓定弘到那邊去學戒,至少五年。否則的話,經講得再好,沒有學過戒,這一句話就把你否定掉了。

  我跟章嘉大師三年,那時候年輕,沒有出家,二十幾歲,年輕的知識分子。介紹佛學給我的,方東美先生是教授,台大的教授,是中國當代的哲學家。我跟他學哲學,他為我講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特別給我介紹,「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他這個看法,「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這樣進入佛門的。因為過去我們都認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根本就沒有念頭去接觸它。沒有想到老師在「哲學概論」裡頭最後單元是佛經哲學,我們才認識佛法並不是一般人所說的宗教,是最高的哲學。到今天我學六十二年了,現在科學家為我們證明,大乘經典是最高的科學。

  近代二十年,量子力學家發現的,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講清楚、講明白了,跟佛經講的完全相同。所以這些科學家非常驚訝,釋迦牟尼佛他怎麼知道的?科學費了四百多年,累積的成就才發現的,佛怎麼會知道?怎麼講得那麼清楚?比科學家講得還清楚。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科學現在不斷在進步,為什麼?學習的人多了,所有年輕的科學家都搞這個東西,科學的名詞叫「念力的祕密」,就是念頭,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佛經上跟我們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切法是整個宇宙,宇宙怎麼來的?從念頭變現出來的,從心想生。「相由心生」、「色由心生」,都是說明物質從哪來的?物質從念頭來的,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而且念頭在先物質在後。

  佛問彌勒菩薩,彌勒要照現在一般學術來講,佛教是個大學,彌勒菩薩是專攻心理學,是佛教裡頭的心理學家。佛問他,「心有所念」,我們凡夫起個念頭,想一樁事情,起個念頭,這一念裡面有「幾念幾相識耶」,這是佛經上的話。要把它用白話說出來,就是說凡夫起心動念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多細念,微細的念頭組成一個粗的念頭?我們念頭很粗,多少細念組成這個粗的念頭?這個念頭裡頭有多少個物質現象、有多少心理現象?識就是心理現象,相就是物質現象,幾相識耶。他這一句話問了三樁事情,多少個念頭、多少物質現象、多少個心理現象,問三樁事情。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一彈指有多少個細念?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一百個千,一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多少細念?我們動個念頭,這個念頭是一彈指,時間很短,一彈指就有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細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每個念頭裡頭都有物質現象、都有精神現象。

  我們看到科學這個報告,看到科學家的報告,看到彌勒菩薩所說的,才真正知道五蘊皆空。五蘊是什麼意思?《心經》天天念,「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什麼意思不知道。這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五蘊是什麼?五蘊是所有現象的基礎,就是《金剛經》上講的一合相,一就是五蘊,所有現象全是五蘊組合的,所以叫一合相。最小的物質,現在科學家發現叫微中子,微中子就是佛所講的極微色,或者是極微之微,這是物質裡頭最小的單位,它不能再分,它分就沒有了。這個東西被科學家發現,我看的報告是德國普朗克,看他的報告。這個人不在了,他有個學生很出名,愛因斯坦,是普朗克的學生。他一生專門研究物質,最後物質被揭穿了。他的報告說,根據他的研究,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相,跟《金剛經》說的一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是真的。

  這樁事情科學家算是解釋清楚了,跟佛經上講的一樣,物質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念頭從哪裡來的?這個答案還沒出來,我們在等,應該十幾二十年之後會有答案出來。這個答案大乘經上全有,看看他們研究出來之後,跟經上講的是不是完全相同。這證明了佛經是高等科學。方先生是研究哲學的,他認為佛經是全世界哲學最高峰,將來科學家承認大乘經典是全世界科學的最高峰。所以將來佛教不是宗教,科學家承認了,哲學家承認了,大學問!佛沒有用數學、沒有用科學儀器,怎麼知道的?科學家有說,他說可能人有一種本能,本能知道,現在的人把本能喪失掉了,這個話說得一點都不錯。人的本能是什麼?就是我們的經題上講的五個字,「清淨平等覺」,你要用清淨平等覺,你就都知道了。現在我們清淨平等覺沒有了。清淨平等覺是真心,清淨平等覺是真性、真如、法性。我們的清淨被染污了,我們現在心裡頭妄想多、雜念多,被妄想雜念染污,清淨心失掉了;染污的心生煩惱,清淨的心生智慧。

  經題上這五個字是佛法的三種因,得到了,證三種果。你得到清淨心,你就成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見思是染污。見思煩惱斷了,清淨心現前,阿羅漢的神通、智慧你得到了。平等心得到了,你是菩薩,別教的三賢菩薩,平等心,得大智慧。再往上提升,破一品無明,就是無明破了,無明是不起心不動念,無明破了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用一個覺字做代表,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是佛的智慧。你看清淨,阿羅漢證得的;平等,菩薩證得的;覺,佛所證得的。羅漢、菩薩、佛是果,清淨、平等、覺是因,修清淨平等覺,證羅漢、菩薩、佛果。

  我們要了解這個理,無論修哪個法門,要跟這個相應,不相應不行。你修修了多少年,你的心清淨了沒有?學佛,我們的心一年比一年清淨,也就是染污一年比一年輕,你有進步。如果染污一年比一年嚴重,你什麼都沒有學到。你學的是什麼?學的是佛學常識,佛教裡面的知識,這個東西不管用,於了生死出三界沒有關係;換句話說,你將來壽命到了,你還是搞六道輪迴,你出不去。清淨心出去了,往生極樂世界要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這個人一生作惡,心完全是染污,臨命終時豁然聞到淨土法門,一念清淨心,他就能往生。為什麼?他最後那一念心他是清淨心走的,他不是染污的心,不是分別執著的心。一念清淨,清淨心是真心,純真無妄。這個例子很多,是不是他很僥倖?不是的。怎麼回事?他過去生中修的善根深厚,在最後這個關鍵的時候,他宿世的善根現前,他能把現前這些煩惱統統放下,不再執著,統統放下,一念清淨他真的往生。所以我們對於任何,就是惡人都不敢輕慢,真的,中國古人所謂是蓋棺論定,他還有一口氣,都不能夠隨便批評他。斷氣時候最後那一念他是純善,他不能往生,他生天道,上則為天王。

  所以,我們從佛陀教育裡頭得到的真理、真相,是什麼?真心,學佛沒有別的,就是學用真心,不能用妄心。要記住,妄想、分別、執著是妄心,這三種統統具足就是六道凡夫。學用真心,不用妄心,從哪裡學起?從不妄語學起,首先學這個,跟一切人說真話,不說妄語。這也是世尊在《無量壽經》裡頭特別強調的。我們在許多經論當中,常常看到身口意三業,是這個排列法,身口意。但是本經,我們學過的第八品,佛教我們善護三業,他把口擺在第一。第一句「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你看,佛把善護口業擺在第一,因為口造業最容易。學佛的人不能往生,大多都是造的口業把自己修習的功德漏掉,漏失了。所修的少,漏失的多,所以依舊搞三途苦報。說話不能不謹慎,多說一句話不如少說,要把時間用在念佛上,念佛重要,分秒必爭。這一秒鐘可以念一句佛號,不能把這一秒鐘空過,你能做到這個,你沒有不往生的。

  經教重不重要?不重要。鍋漏匠不認識字,一生當中,一次經都沒有聽過,諦閑老和尚傳給他,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他一生就接受這六個字。老和尚教他,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他三年念成功,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老和尚給他辦後事。諦老讚歎,真了不起,一句佛號,什麼都不懂。他有個好處,他萬緣放下,什麼都不想,每天只想阿彌陀佛,只念阿彌陀佛。三年真成功了,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老和尚常常提的,掛在口邊上勉勵別人。還有個修無師,出家人,泥水匠出身,不認識字,沒有學過經教。出家,在寺院裡面修苦行,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他做,工作不礙念佛,念佛不礙工作,往生的時候非常瀟灑。這些故事記錄在《影塵回憶錄》裡頭,《影塵回憶錄》是倓虛老法師晚年住在香港,在香港講的,敘說他一生生平,他的弟子大光法師記錄下來寫成文字。裡面很多故事,能啟發人心,鍋漏匠跟修無師是最特出的,讓我們看了之後,我們對於往生信心油然而生。

  講經就是勸人,勸人幹什麼?勸人念佛。其他的法門雖然好,要斷煩惱,煩惱斷不掉。淨宗這個法門不斷煩惱,帶業往生,我們人人都有分。要不是帶業往生,我們這一生怎麼可能有成就?方法這麼簡單,信、願、行,就三個字。真正相信有淨土,釋迦牟尼佛不騙人,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一絲毫不懷疑。願,我真想去,這兩個世界看清楚、看明白,這個世界苦,那個世界樂;這個世界修行,障緣太多了,障礙,很難成就,極樂世界修行沒有障礙,決定一生成佛。甚至於我講這部經,告訴大家,我們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肯定我們就走進阿彌陀佛的講堂,禮佛、聽經。講堂有我們的座位,我相信座位上都有名字,為什麼?我們往生的蓮花上有名字,換句話說,講堂有我們自己座位。我們進入講堂,凡夫;離開講堂,離開講堂成佛了,就畢業了。沒有成佛絕對不離開講堂,離開講堂就成佛了。極樂世界人不要吃飯、不要喝水、不要睡覺,極樂世界沒有夜晚,到極樂世界成佛一天,那個成佛叫一天,沒有夜晚。不成佛怎麼可能離開講堂?聽得法喜充滿,法味養法身。

  雖然在講堂聽講,神通廣大,阿彌陀佛現神通,現無量無邊化佛,去幹什麼?去接引眾生,每個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都親自去接他。佛化身去,化無量無邊身,去接十方剎土裡面往生的這些蓮友。我們在講堂裡面的人,這聽眾,雖然剛剛去的這些菩薩,都有這個本事,有這個能力,也能化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幹什麼?去供佛、去聞法。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到極樂世界很簡單,一天就學完了。你能分無量無邊身,同時見無量無邊諸佛,想學什麼佛都講給你聽,都教給你,你不就全通了嗎?就憑這一樁,我就下定決心非去不可。這個地方要有留戀,等我成了佛再來,這是智慧的決定、智慧的選擇,這叫得無上力。

  淨宗,大勢至菩薩主智慧,觀世音菩薩主慈悲。觀世音在阿彌陀佛的左手,大勢至在右手,左邊為大。我們一看佛菩薩像的擺列,我們就知道這個法門是以解為主還是以行為主。淨宗是以行;華嚴賢首宗是以解,文殊站大位,文殊在左,普賢在右。釋迦佛也是以解為主,釋迦佛兩旁邊是阿難、迦葉,阿難在左面,迦葉在右面,迦葉表行門,阿難表解門。所以,供養佛菩薩形像是表法的意思,這不是迷信。

  下面引「《悲華經》曰:由汝願取大千世界故,今字汝大勢至」。這個字是名字,給你一個名字,稱為大勢至。大勢至是智慧第一,觀世音是慈悲第一。在中國,中國人信奉的四大菩薩,這四大菩薩第一個是地藏,第二個是觀音,第三個是文殊,第四個是普賢。地藏代表什麼?孝親尊師,所以《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地是講心地,藏是寶藏,像大地裡面有金銀七寶,得要把它開採出來。地藏表我們的心地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用什麼把它開發出來?用孝、敬,孝親尊師就能把心地寶藏開發出來,是這個意思。心地寶藏開發出來幹什麼?第一個是自利,第二個是利他,自利得到了,要想到利益他。自己脫離六道輪迴,證得菩薩果位,要想到還有許許多多人在迷惑顛倒,要去幫助他。所以要學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慈悲要依智慧,沒有智慧就變成禍害,所以下面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慈悲裡面充滿的是智慧,沒有情執、沒有好惡、沒有自私自利,也沒有是非人我,沒有智慧不行。普賢菩薩代表實踐,也就是說把孝親、慈悲、智慧統統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在工作裡面、用在待人接物,這叫普賢菩薩。大乘在中國。

  彌勒菩薩,布袋和尚,出現在五代後梁的時代。圓寂的時候他跟大家宣布,他是彌勒菩薩化身,說完就走了,這是真的。說是什麼佛菩薩來了,說了又不走,假的,不是真的,那不能相信;說了就走是真的。因為你知道他是什麼佛菩薩來的,你會親近、供養,說了他走了,不是為名聞利養來的。所以中國塑造彌勒菩薩的像,都是用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現的這個相是接引眾生。我們怎樣幫助別人進佛門,引導他進佛門?要學布袋和尚那個樣子,滿面笑容,心量廣大,能包容一切。

  量大福就大,不能包容的人沒有福報,能包容一切的人福報大,這個道理中國古人都明白。尤其是包容一些冤親債主,毀謗我的人、障礙我的人、陷害我的人要包容。他為什麼毀謗我、為什麼障礙我、為什麼陷害我?他對我有誤會,他跟我沒有接觸過,他不了解我,才會有這些事情發生。如果他常常跟我在一起,他就了解、他就明白了,這些疑慮全部都化解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要原諒他的習性,要尊重他的本性。習性,他從小生下來環境就不好,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祖宗傳下來的倫理道德全沒有了,他沒有見過,也沒有聽人說過,他怎麼會知道?現在人所看到的都是名聞利養,而且大家都在競爭,爭名奪利,沒有看到忍讓的。所以你講忍讓他不相信,世界上哪有這種傻人?他認為忍讓是傻瓜,這個人不正常。有聰明才智一定去競爭,競爭提升到鬥爭,鬥爭再提升是戰爭,要爭到底。

  聖賢教育、佛菩薩教育、宗教教育都教我們忍讓,都教我們要與人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他對我不平等,我對他平等;他不忍讓我,我讓他,就沒有衝突了。為什麼要讓?《金剛經》上一句話說,說穿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然是虛妄,為什麼不讓?不是真的。所以讓,讓到底,決定有好處,我一生都讓,你問我要什麼,我有的都讓給你,決定不跟人爭。如果與人競爭,這個與佛法根本教義相違背,佛法不爭,中國傳統聖賢教學也不爭。孔老夫子他所教的他做到了,他的學生總結夫子有五德,這五德就是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字孔子做到了,圓圓滿滿做到,自然表現出來,沒有一點造作,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做到了。回頭看看釋迦牟尼佛有沒有這五德?有,佛也具足五德。世出世間聖人基本的德行,這五種,我們接受聖賢教育要不做到,那不叫人笑話嗎?這五個字做不到,所以《弟子規》就做不到,《感應篇》做不到,《十善業》也做不到,那學佛變成學者,只會講,做不到。只會講沒用處,於了生死出三界不相干;換句話說,依然搞六道輪迴,這就錯了。

  我們要真幹、要真落實,住在這個地方,三年不能感化這個小村鄰居,我們就沒有資格再住在這個地方,我們的老師看到你搖頭。真正行溫良恭儉讓,你的鄰居必定感染,你住在這個地方三年,這個小村、小鎮統統都學會了,自自然然的。我移民到澳洲,在圖文巴住了十一年,修行證果的沒看見,往生就是證果,誰有把握往生?沒有一個人敢說。但是在這個小城裡頭,唯一一點安慰的,就是我們為人行事感動了這個小城。這個小城對於淨宗學院讚歎,小城的居民說出淨宗學院的人都是好人,這個批評得來不容易,在這個時代。我們在這個地方,要求自己的同學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要幫助小城、幫助社會,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十年如一日。

  我有個願望,希望這個小城將來能夠變成全世界和諧示範城市。沒有想到當地的宗教,十幾個宗教,去年三月我在那邊,在一個聚會裡頭我們碰頭,他們大家來告訴我,他們發心要想把這個小城,建成世界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太難得了!當時我答應他,答應他是個很冒昧,當時歡喜說出來的,我說你們真做到,我會把你們這些在聯合國介紹。這句話說出來了,事後想想聯合國可不容易進去。沒有想到今年五月,斯里蘭卡總統在聯合國辦了一個活動,紀念衛塞節,就是釋迦牟尼佛生日,邀請我參加。我第二次到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參加這個活動,老朋友很多。我就通知澳洲圖文巴這十幾個宗教領袖,邀請市長率領,帶他們到聯合國來做報告。有這麼個因緣兌現了,這話不是空話。約好了明年大概是一月份,聯合國這些大使們到圖文巴去做訪問,親自去看看,這好事情,也是我們期待的。我說他們到圖文巴來參觀、來考察,我回到圖文巴去接待他們。這些老朋友,對我們過去二00六年第一次在辦的活動念念不忘,很不容易的事情。別人一個活動沒有後續了,我們這還給人家留念,人家常常放在心上,這個我們很感恩,也是真誠心做出來的。

  下面我們看這個註解,集註,集一切經論跟祖師的開示來註解這部經,所以他這個註解叫集註。「又《思益經》曰:我投足之處」,這個我是大勢至菩薩自稱,「震動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宮殿,故名大勢至」。這個震動不是地震,如果地震那可麻煩了,那佛菩薩帶來的是災難。這個震動是人心震動,是一位真正有大智慧、有大福德,他能幫助一切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一切眾生都歡喜見到他,都希望他能夠久住世間教化眾生,是這個意思。所以名號叫大勢至。

  「《觀經》又云」,前面引《觀經》,下面再引,「此菩薩行時」,大勢至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當地動處,有五百億寶華,一一寶華,莊嚴高顯,如極樂世界」。他在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助手,協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的。所以他到其他的世界,當然眾生有感菩薩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在感應的時候,就如同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在他訪問的那個世界出現了,這是菩薩的智慧、菩薩的神通、菩薩的威德。

  「故《大日經疏五》曰:如世國王大臣,威勢自在,名為大勢。」這是用世間比喻,國王大臣,國王、宰相、總理這些人,他們出行的時候,也引起社會的震動。國王出國訪問,一定是那個地主國家的領導人、國王大臣來迎請,歡迎,像慶祝節日一樣,民眾張燈結彩,歡迎大威德的人來訪問、來參觀。舉這個例子來做比喻,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方諸佛剎土,確確實實有天龍八部鬼神在圍繞守護,我們世間人看不見,但是也有些瑞相我們看到。真正有威德的人訪問,細心去觀察,你能看到瑞相,瑞相很多。我們接著看底下的文,「言此聖者」,這大勢至菩薩,「以至得如是大悲自在之位,故以為名」。他得稱為大勢至菩薩,也就是成就大威德的意思。

  「又《觀經》謂,大士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餘諸身相,如觀世音,等無有異」。其他的瑞相跟觀世音菩薩一樣。觀世音跟大勢至,相貌幾乎完全相同,唯一不一樣就是戴的帽子。觀世音菩薩帽子當中有一尊立佛,站著的佛像,在帽子當中;大勢至菩薩帽子當中有寶瓶,有個瓶,瓶放光,差別就在這個地方。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因行殊勝」。

  【此二菩薩。於娑婆界。修菩薩行。往生彼國。常在阿彌陀佛左右。】

  這是說明這兩位菩薩跟我們的緣分,緣分特別深。兩位菩薩都曾經在我們這個世界修行,行菩薩道,以後往生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常在阿彌陀佛左右』,協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為十方人民示此典範,普願眾生,求生淨土」。在十方世界,這個範圍就大了,十方是遍一切佛剎。為十方世界的人民,這是十法界裡頭專講人道,接引這些苦難的眾生,求生淨土。跟娑婆世界特別有緣,所以在中國這塊大地,傳說的是「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我們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知道的人不多。這就是佛的知名度,阿彌陀佛是第一,菩薩的知名度,觀世音菩薩第一,沒有人不知道觀音菩薩,沒有人不知道阿彌陀佛。確實,知道釋迦牟尼佛的人不多,你問很多人不曉得;觀音、勢至、阿彌陀佛知名度最高。對佛菩薩的恭敬供養,接受佛菩薩的教誨,往生不退成佛。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