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受持三皈。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二十五頁倒數第四行,從第一句看起:

  「《大品般若》云:菩薩如是迴向,則不墮想顛倒、見顛倒、心顛倒。何以故?是菩薩不貪著迴向故。是名無上迴向」。念老引用《大般若經》這個地方的一段話,菩薩聲聲佛號都具足信願行,聲聲佛號的目標都是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沒有迴向的形式,這叫不迴向。其實不迴向,《大品經》上說,「凡情目之為不迴向」,凡夫以為他沒有迴向過,實際上他是無上的迴向,他是真心,不是妄心,念念跟阿彌陀佛相應。像前面大行和尚所講的,我們起心動念佛知道,佛有他心通;我們在這裡念佛,佛聽見,佛有天耳通;我們在這裡恭敬禮拜,佛看見了,佛有天眼通。我們起心動念他都知道,起心動念全是仰慕西方極樂世界,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正是無上的迴向。一般凡夫做迴向,迴向完了之後都忘掉了,還是造六道輪迴業。這個形式上沒有迴向的人,他念念迴向,念念都不間斷,這是我們不能夠不知道的。原因就是這個菩薩不墮這三種顛倒,想顛倒、見顛倒、心顛倒。一般凡夫早晚迴向,常常迴向,不能跟這個人比,這個人雖然沒有迴向的形式,他確確實實不墮三種顛倒。為什麼?不貪著迴向,只求往生,只求見佛,其他的什麼念頭都沒有了。

  下面說,「蓋淨土是他力法門」,淨土宗可以說是,阿彌陀佛靠得住,我們可以全心投靠,把自己完全放下,完全投靠阿彌陀佛。「彌陀六字洪名」,這一句名號,「與一乘願海」,一乘願海就是四十八願,統是他力。「今依靠佛願,迴向往生,是為無上迴向」。真求往生,要懂得蓮池大師的意思,蓮池大師到晚年,人到晚年要有高度的警覺心。為什麼?光陰不多了,八十歲還能再活八十歲嗎?這不可能。八十歲以上,中國古人說風燭殘年,隨時可以往生,人的一生到八十歲就結束了。古人把人的一生分成四季,春夏秋冬,從出生到二十歲,春天;二十到四十,夏天;四十到六十,秋天;六十到八十,冬天,後面沒了。這個必須要承認、要肯定,在這個時候,不能為現前去打算。為什麼?現前很快就會結束,要為來世打算。我這個身體死亡之後,我到哪裡去,這個比什麼都重要,這才叫真正有智慧的人。

  我們八十歲之前修的福不夠,現在要加緊努力把它補出來,這才是正確的,一定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把自己身心世界統統放下。斷惡修善,什麼是善?什麼是善法裡頭的第一善?我們要找這個,零零碎碎的善不修了,我們抓到善的總綱領。大乘經教裡告訴我們,有,不是沒有。這個總的善根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的聖號,你念這一句佛號,你就等於修了一切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一句名號,這真的,但是沒人相信,人還是造業,還是隨業流轉,出不了六道輪迴。他真正要懂得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經上說這是大智慧的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怎麼會知道?怎麼會把它抓緊?八十以上萬緣放下,念佛堂堂主常說的「放下身心世界」,統統放下,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對了,一個方向、一個目標。

  這一句佛號有多大的善?我們在這一品經裡頭看到了,十方佛讚。你想這個意思,十方一切諸佛讚歎阿彌陀佛,讚歎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的方法,無上的巧妙,無上的真實。他用什麼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從諸佛讚歎就知道,這一句佛號可不得了,世出世間一切善法到這裡來都下去了。至高無上的大善、究竟圓滿的大善,我們遇到了,不知道、不會念,分分秒秒還讓它空過。真正懂得明瞭,我們常說分秒必爭,我這一秒鐘就要念一句佛號,決定不能把這個忘掉,不能把這個放下。這是大善,究竟圓滿善,沒有任何善跟它相比,拿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跟這一句名號相比也比不上。所以我說不認識,諸佛也說,難信之法。難信之法是至善,難信之法很容易得到。我們為什麼不幹?不是沒有原因,我們對這佛號功德真的不知道,這個不是假的。雖然修淨土修了幾十年,功夫不得力,沒有感應。什麼原因?對名號功德有懷疑,跟世間小善一比,那個小善重要,馬上看見了,阿彌陀佛這個善沒看見,忙著去搞小善,大善丟掉了。

  怎麼樣把這個名號功德說清楚、說明白?就在這部經,就是這部註解。我們把古德的註解統統放下,來學這個註解,這個註解講得透徹,古人所說的他沒有疏忽,統統引證在這個地方。這個註解就是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這個註解的內容從這來的,真的講清楚、講明白了。能信的人,這個人不可思議,這個人有真實智慧,這個人有大福報。福報有多大?叫不可思議。智慧有多大?也叫不可思議。是真的,完全不是假的。希望大家搞清楚、搞明白之後,這一句佛號分秒必爭,幹什麼事情心裡都可以念佛,用腦子、用思惟的事情暫時佛號放下,辦完之後佛號接著就起來,這也叫不間斷。佛法真的是活學活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念念不要離開阿彌陀佛,這就對了,你就在菩提道上,你就在西方極樂世界的成佛大道上。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最後這一段,「令得妙果」。經文、註疏與我們每個人有密切關係,一切經的關係沒有這部關係親切,一切經跟這個經相比,這個經親,其他的經論疏。請看經文:

  【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這真叫妙果。『隨願』,這個願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裡頭最重要的,善導大師給我們講的有五願。第一個是第十二願「定成正覺」,就是此地最後的一句,『無上正等菩提』。定成正覺,語氣非常肯定,一點懷疑都沒有,你決定成就,這是第一德。第二是第十三願「光明無量」,第三,是第十五願「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是智慧,壽命無量是福報。福報裡頭第一就是壽命,如果沒有壽命,再大的福報都沒用、都落空了,你沒有壽命去享受它,所以壽命是福報裡頭第一。我們皈依佛,兩足尊,就是智慧跟福報。佛是什麼?佛就是智慧、福報兩種無量。這個社會上很多人不了解佛法,說佛是迷信,排斥佛教,排斥佛教就是不要智慧、不要壽命,這兩句話他不愛聽。不要佛教就是不要壽命、不要智慧,他不要,我們要。第四個,主要的一願「諸佛稱讚」,就是我們現在學的這一品。諸佛不讚歎,我們不知道;諸佛一讚歎,好,我們曉得了。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這還得了!

  佛為什麼讚歎阿彌陀佛?一切諸佛原來就是阿彌陀佛,這個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在小本《彌陀經》上講的,不是菩薩說的。阿彌陀佛的名號是什麼意思?世尊在《彌陀經》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我們要問,哪一尊佛不是無量光、哪一尊佛不是無量壽?這就明白了。阿彌陀佛的名號原本是一切諸佛的通號,一切諸佛都叫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用通號做為他的別號,他通號別號是一個號。所以佛讚歎,佛讚歎阿彌陀佛原來是讚歎自己,不是別人。「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讚僧是讚自己,不讚僧是不讚自己,這個道理要懂。不懂,那真正叫迷惑,不是覺悟。覺悟,哪有不讚歎的道理?真正覺悟的人,對什麼人讚歎?對一切眾生讚歎,見到你合掌:阿彌陀佛,你就是阿彌陀佛。這叫讚佛,這是諸佛菩薩教給我們讚歎諸佛。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頭一條「禮敬諸佛」,諸佛是誰?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我們一切眾生是未來諸佛,所以都在讚歎這個例子裡頭,沒有例外。不但這一切人是阿彌陀佛,一切畜生都是阿彌陀佛,一切樹木花草也是阿彌陀佛,山河大地、一粒微塵都是阿彌陀佛。這是什麼?這是普賢菩薩第一願。真的是這個心,真是這個意思,真正是這種行為,普賢菩薩第一願你就做到了。你還有分別,這是佛,那是菩薩,那是畜生,那是餓鬼地獄,你不是修普賢行,你對普賢行完全誤會了,你完全不知道,普賢菩薩不是你這樣的。普賢菩薩怎麼知道的?普賢菩薩成佛了,他契入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也就是他回歸自性,他了解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個自性,自性就是阿彌陀佛。淨土宗用常寂光三個字來代表,常寂光就是無量光、就是無量壽。常是常住,不生不滅,常是無量壽;寂是清淨寂滅,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乾淨,這是寂;光是光明、智慧,遍照法界,這個意思多圓滿。常寂光是我們的本體,哲學裡頭所說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大乘淨宗稱它作常寂光。回歸這個本體就是證無上正等菩提,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妙覺如來,究竟果位沒有比它更高的,達到究竟圓滿。是這麼個意思,這是阿彌陀佛的意思。他自己是阿彌陀佛,他不知道,諸佛如來說出來,他不敢相信。人還不錯,還有點羞恥心,我造的一身罪業,我怎麼敢作佛?這個人有沒有救?有救。為什麼?他有良心,他良心沒滅。我初學佛的時候,有一個同事,我學佛了,住在寺廟裡頭,我只在寺廟住過一年。他到寺廟去看我不敢進大殿,為什麼?那裡有佛,我一身罪業,我不敢進去,這人有良心。他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他就到大殿去拜佛去了。

  善導說,最真實的五願,最後一個就是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這一願是四十八願裡頭確確實實最殊勝的一願,也是諸佛對阿彌陀佛讚歎到極處的一願。這個方法太妙了,諸佛不是不知道,沒想到。佛佛道同,佛的智慧相同、福德相同、相好相同,沒有一樣不同的,但是這個方法沒想到,阿彌陀佛想到了。既然他想到了,佛跟佛都是一不是二,諸佛是一體。所以把他們度不了的那些眾生,統統介紹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度他就是自己度他,沒有自他的分別。自他是一不是二,這是諸法實相,事實真相,我們分自分他,錯了。

  實在講沒有自他,一切萬法都是自,一切萬法都是他,自他是一不是二,相上不一樣,體性是一如。人的相跟畜生相不一樣,但是性是一個;人相跟樹木花草相不一樣,性也是一個;人相跟山河大地不一樣,性還是一個。所以從性上講,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惠能大師說得很好,開悟的時候,末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就是我們的本性,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自性生的,是自性現的,變成十法界依正莊嚴,是阿賴耶起的作用。阿賴耶是什麼?妄心,就是迷惑顛倒,才有十法界依正莊嚴。覺悟呢?覺悟之後,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了,就像作夢一樣,夢裡頭有,醒過來沒有了,轉識成智就是醒過來了。

  我們為什麼醒不了?因為有三種煩惱,讓我們醒不過來。這三種煩惱,第一個無明煩惱。無明是什麼?迷了,對於事實真相完全不知道,不知道六道輪迴、十法界是個夢,不知道;如果知道,知道就醒過來了。第二個障礙,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比喻多,太多太多了,永遠數不清,是什麼?雜念,前念滅後念生。無明煩惱是妄想,塵沙煩惱是雜念,你雜念太多了,所以要修定,把你的念頭歸一。佛法修學,總而言之,就是三個字,「戒定慧」,慧就成佛了。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徑。修什麼?統統修定,離開定不是佛法。為什麼?你開不了智慧,智慧一定從定得到的。得到的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外面沒有,外面是假相。如果一心向外面去求,最後是落空,什麼都得不到。要向內求,內裡面是實德能,真實智慧、真實的德能、真實的相好,全是自性本來具足的,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我們感謝佛陀,不是佛陀給我們說出來,我們這一生一世想不到。然後我們才曉得,遇到佛是多麼大的福報。這福報怎麼說?遇到佛,你在這一生有機會、有緣分解脫,脫離六道輪迴;你要不遇到佛,是永遠不能解脫,無法脫離六道輪迴。六道太苦了,我們應該知道,要擺脫這個苦惱,佛教學的宗旨,教我們離苦得樂。六道輪迴苦,十法界也苦,脫離六道、十法界,這真正叫離苦;得樂,極樂世界樂你得到了。一切諸佛的報土,實報土跟極樂世界差不多。極樂世界的殊勝沒有別的,是阿彌陀佛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真善美慧建造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比其他佛國土就來得殊勝,一切諸佛剎土裡好的,極樂世界統統有;諸佛剎土裡面不好的,極樂世界完全沒有,這樣建立的。

  所以念老註解裡頭一開頭就說,「是故能生一念淨信,將所有善根,至誠迴向,則隨願皆生」。四十八願是能攝受,我們自己發願求生是所攝受,能所是一不是二。於是我們有個很鮮明的感觸,原來極樂世界是我們的老家,我們到極樂世界是回老家,阿彌陀佛是大家長,哪有不歡迎的道理!在這些地方深深體會到,我們的信心就具足了,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了,我們以真誠心,就是一個目標,回老家。「如《會疏》所開示:唯在信一念,不依念多少」。《會疏》這一句說得好,一念淨信,這一念重要,一念淨信沒有夾雜妄想雜念,叫一念淨信,沒有絲毫懷疑。「又《要解》云: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一念是蕅益大師說的,十念是四十八願裡說的,第十八願。蕅益大師說得更妙,一念就生。

  一念是什麼時候?臨終最後的一念,不是其他時候,臨命終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決定往生。為什麼?經教裡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講得很好,人壽終最後一口氣斷氣的時候,那一念就是他來生到哪一道投胎的業因。如果那一念是貪,餓鬼道去了;那一念是愚痴、是迷惑,什麼都不知道,畜生道去了。畜生是迷惑,貪是餓鬼,瞋恚是地獄,都在最後一念。最後一念是五戒十善,人天兩道,上品十善天道,中品十善人道,在最後一念。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當然往生。蕅益大師是根據這個道理講的,沒有講錯,最後一念。所以,我們最後一念比什麼都重要,最後一念現在要培養,現在不培養到臨終的時候會出問題。臨終時候最怕家親眷屬在你旁邊,看你病重很難過,又哭又傷心,極樂世界去不成了。為什麼?情執太深。所以佛門叫送往生,家親眷屬最好不在身邊,隔離,送終的時候讓同修蓮友來給你念佛送終。

  送往生的念佛,就是一句佛號,不能雜念任何的言語,有人要給他講開示,錯了,開示,他不能往生,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如果聽到他說看到什麼人來了,什麼菩薩、佛來了,不是阿彌陀佛,這個時候提醒他不能跟他去,一定要看到阿彌陀佛才可以跟他去。阿彌陀佛之外,任何的佛都不能跟他去,就提醒這一句。為什麼?冤親債主可以示現種種的相來欺騙他,但是一切冤親債主、妖魔鬼怪不敢現本尊的相,本尊是阿彌陀佛,他不敢現,護法神不許可的,你現別的護法神不障礙。所以自己要拿定主意,不是阿彌陀佛決定不能跟他走。

  所以我常常想到,我們供養阿彌陀佛的像,供一尊,一生就供一尊,來接引的一定是這個相,我天天想他,終於把他想來了。我供的這一尊,這個地方沒有,就是藍底白玉色的阿彌陀佛。我們過去在台灣成立華藏圖書館,趙默林老居士供養這一尊佛像,他從大陸帶回來,告訴我這尊佛像有三百多年,還是個古董,瓷的,好像是景德鎮,造得非常好,看到很歡喜。瓷的容易打破,所以我給它做個佛龕,它裡頭是空的,我裡面做根柱子,這樣地震都不怕,它倒不下來,下面做個大的蓮花座。我們出去旅行,我就用照相,把這個佛像畫面帶在身上。現在這尊佛像,大大小小的流通之量也無法計算,全世界到處都看到。這個就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走到哪個地方,佛像都在身邊,住旅館在旅館就可以供佛像。所以我們歡喜哪一尊佛像,你就用這個方法,天天看它,看得很熟,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一定現這個相,我們就不會認錯人。

  一念,蕅益大師的語氣堅定,亦決得生,這決定得生。「若無信願」,對它有懷疑,對這個世界有貪戀,「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這個話重要,念佛念得再好有懷疑,對人天福報有貪戀,這個人決定不能往生。下面是念老給我們做的總結,「中日兩國大德」,《會疏》是日本淨宗祖師造的,《要解》是中國蕅益大師,中日兩國的大德,「萬里同風,同以信願為往生之主因」,你能不能往生,決定在這個地方。你是不是真相信,你是不是真想去,能不能往生這是關鍵,這是決定。念佛功夫多少那是另外的,蕅益大師說得很好,念佛功夫的淺深是決定你往生的品位,真正往生的條件是真信切願。你必須把兩個世界看透,極樂世界徹底明白了,這個六道也徹底搞清楚了,我還要不要搞六道?不要了。不要,對六道的業就一刀兩斷,我不再造六道輪迴的業了。六道輪迴的業,斷惡修善是六道輪迴的業,你不想往生,斷惡修善是六道輪迴三善道的業,如果還搞貪瞋痴慢,六道輪迴三惡道的業。來生到哪一道是你自己負責任,與任何人都不相干,與佛菩薩不相干,與鬼神不相干,與上帝也不相干,是你自作自受,你必須要知道,要對自己負百分之百的責任。如果你怨天尤人,那你罪加一等,自己做的不承認還怪別人,哪有這種道理?如果信願還不堅定,這個經要多聽、要多學,講得最簡單、最扼要、最清楚、最明白,無過於這部經跟註解。這是人生頭等大事,其他都是次要,不是最重要的,這是最重要的,關係我們自己的前途。

  首先我們真正要知道六道苦,做人苦是我們一生經驗得來的。我出生的那個年代,中國是軍閥割據,天天打仗,我十一歲,日本人發動盧溝橋事變,八年抗戰。抗戰結束之後,解放戰爭,一生在戰爭當中長成,戰爭帶來的痛苦,自自然然產生厭惡。戰後,這個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富貴人享樂,那不是真的樂,那是在造業;貧窮人受苦,也是在造業,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於是稍稍明白一點的人都想求解脫,信奉宗教的人希望生天堂,真能去嗎?真能去,但是他要真修,他不是搞假的。真修的人少了,為什麼少?沒有人講經。

  我有一年在日本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在日本岡山召開的,我參加了。遇到了一位日本基督教的牧師,石井牧師,我們也是好朋友。他曾經問我一個問題,他說我有個很尖銳的問題向您請教,我說不敢當。什麼問題?他說我們基督教的人心量都比較小,排斥別的宗教,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如果能把《聖經》詳細講清楚、講明白,這問題就解決了。為什麼?基督教的精神在哪裡?基督教教學的宗旨在哪裡?其實跟佛教是一樣的。佛教教學的宗旨是希望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基督教耶穌教人的重點是教人不要造罪業,人不造罪業,那不就是跟佛教一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是果上講的,不造罪業是從因上講的,是一不是二。佛家講大慈大悲,上帝愛世人,神愛世人,那個愛跟大慈大悲有什麼分別?一樣的。所以我講到最後,我告訴他,我說你曉得嗎,上帝愛我,不愛你?他很驚訝,為什麼愛你不愛我?我說上帝愛世人,我是世人,上帝不會說假話,我是世人,他當然愛我,我也愛上帝。為什麼不愛你?你愛上帝,不愛世人,所以上帝不愛你。然後我告訴他,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佛菩薩慈悲,都是抽象的。那怎麼愛法?必須神職人員,這些教徒們把上帝愛世人那個愛,從自己身上去愛一切眾生,這就對了。我們就這樣變成好朋友。宗教裡頭講得通的、講得圓的,沒有講清楚、沒有講圓滿,產生很多誤會。所以用這個愛,可以團結全世界所有的宗教,沒有一個宗教不講愛世人的。佛教不講愛世人,叫愛眾生,眾生比世人範圍大。為什麼?畜生包括了,不吃眾生肉,植物也包括,礦物也包括了。為什麼?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眾生,這個範圍太大了,佛法的愛沒有一樣不愛,一念清淨,這愛心。

  所以宗教可以團結,宗教可以變成一家人。希望宗教回到教育,希望宗教互相學習,自然就團結在一起,化解社會上一切衝突,帶給這個世界永遠的安樂和平。這個宗教就有意義、就有價值,宗教怎麼會吵架?哪有這種道理!不同的宗教,好比我們是達到同樣的目的地,走的方向是一個,我們用的交通工具不一樣。互相吵架,你的不如我的,我的比你好,你的應該要淘汰,這個毫無意義,最後都到家都是一個地方。所以宗教的團結比什麼都重要,宗教的教育是團結的基礎,一定要把教育恢復起來。原本創教的那些祖師統統是教學,釋迦牟尼佛教學四十九年,一生教學,穆罕默德教學二十多年,耶穌教學三年,被人害死,他要不被人害死的話,我相信也是終生教學。所以創教的人都是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都以教學為第一個手段,來落實他的理念。

  我們今天看到的斯里蘭卡這個國家,佛教國家,全國人民都是接受佛陀教育,他們學佛不迷信,天天學習經典,法師在電視台講經。我聽說早晨四點鐘大概到八點鐘這個時段,全國的出家人擔負起對民眾的教學,教經典、教戒律、教規矩,所以全國人非常和睦,非常可愛。這個地方居民沒有競爭的念頭,知足常樂,無論什麼時候、什麼處所,看見他滿心的歡喜,生活很簡單,非常快樂。特別是星期學校,星期學校沒有固定的場所,也沒有固定的地點,全國到處都是,主要是寺廟,寺廟開放。全國人民上午,八點鐘到十二點鐘,法師統統出來講經教學。喜歡聽什麼,大家坐在一起,小圈圈,法師在那裡講經。我們事前沒通知他們,突然進到這個寺廟去參觀,這個寺廟早晨三千多人,一個小圈一個小圈,殿堂上、走廊上、花園土地統統都是。聽眾很專心的在聽,我們這些不速之客來了,他望一眼,不望第二眼,有人來參觀他知道,專注在聽經聽講,他不受我們干擾,我們很佩服。

  小孩,小學生,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小朋友上學一定先拜父母,跪下來拜,兩個手摸到父母的腳,接足禮,拜完之後上學,到學校看到老師,也是這個禮節對待老師。學生都坐整齊了,老師先帶著全體學生拜佛,每一個教室都供的有佛像,有小佛龕,像我們這個小佛龕一樣,每一個教室都有,老師帶著學生拜佛,然後再上課。三皈依一天要受好幾遍,提醒大家。三皈依是佛法教學的總綱領、總原則,我們要向佛法僧來學習。佛是二足尊,我們求智慧、求福報;法是離欲尊,法就是什麼?放下一切欲望,沒有貪瞋痴慢。這一天生活能吃飽、能穿暖,很快樂、很幸福,天天學習佛法。皈依僧,僧是個團體,家庭四個人以上就是一個小團體,和睦,家和萬事興。

  我們看到這個國家,看到底下這一代,這個國家前途無量,小孩那麼好。小孩從哪裡學?他的爸爸媽媽對他的父母也是那麼孝順,他看到的。年輕的媽媽父母都在,你看她每天早晨給父母請安,就是用跪拜,孩子學會了,孩子對他自己父母,所以他是養成的。二千三百年沒中斷,我們到那邊去好像回到古代,這是古時候的城堡,現在還過古人的生活,確實我們很受教育。這個世界要恢復安定和平,教學為先,只要把這樁事情做好了,什麼問題都解決。現在這個世界上麻煩太多太多了,教學就解決了。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阿彌陀佛一生也是教學。我們看到諸佛如來,他們的世界那麼美好,統統是教學,而且教學不中斷,真正是教不厭,學不倦。全國人都在學,總統帶頭,總統做早晚課,大家都看得到。總統府供的佛像沒有房子,是一棵大菩提樹,佛像在樹下,就像當年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一樣,講經說法。總統府的大院子在那個裡頭,早晚課在那邊做,我們也去上一炷香,也去禮佛三拜。

  我們繼續看《彌陀疏鈔》裡面所說的,蓮池大師講的,「但有願者」,有信有願,「無一不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方知願力,如是廣大,焉可不信,焉可不願」。這話蓮池大師講的,你不能不相信,你不能不發願。「修淨業者,於本經之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與《小本》之信願持名,實應刻骨銘心,不可暫忽」。修淨土的人要把這句話放在心上,本經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蕅益大師把它濃縮成四個字「信願持名」,信願就是發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更簡單。印光大師對蕅益大師這四個字佩服到極處,把它濃縮成最精彩的東西,最簡單、最精華,沒有比這個更重要。淨宗是什麼?就這四個字,有信有願,這個佛號一直念下去不要中斷。

  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又《無量壽經起信論》亦明一念與至心迴向之旨」。這是彭際清居士的著作《無量壽經起信論》,也說明一念與至心迴向。「論曰:一念至心迴向,即得往生」,一念,一念至心迴向,這在臨命終時。「行者誠能一念信入,何須更論種種功勛」,種種功勛是說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長時間的修行,是說這些。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關鍵的一個字就是誠,誠字重要。真誠心,一念信入,這不是普通的信,普通的信沒有入進去,這個信入了。入到哪裡?入到彌陀的願海,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決定得生。不需要再論種種功勛,因為種種功勛比不上這一念。別人修種種功勛修無量劫,你遇到淨土就這一念,就超過他們無量劫的功勛,所以這個法門沒有人相信,叫難信之法。誰不相信?羅漢、菩薩不相信。他們修得多辛苦,生生世世歷劫修行種種功勛,哪有你這麼簡單、這麼便宜,一生就成就,所以他們不相信,叫難信之法。我們這些眾生,凡夫迷惑顛倒,聽了居然就相信,所以說不可思議。所以他稱你大智慧,不是大智慧怎麼會相信?不是大福德怎麼肯修這個法門?

  淨宗的微妙是無法想像、無法言說的。無法言說、無法想像,為什麼我們這些人還相信?佛在大乘經上有說明,說明我們這些人也不是普通人。我們不知道過去世,如果知道過去世,佛說了,我們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是迷惑顛倒到人間來,又遇到了,這一切諸佛如來加持我們,讓我們生歡喜心,能信、能願、能念佛,也不是無緣無故的,無緣無故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對自己要產生信心,要真正感到自己這一生是莫大的幸運遇到這個法門。遇到之後,下定決心,這一生到極樂世界去成佛去。這個世間一切的一切統統放下,日常生活隨緣度日就好,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眾生說什麼都好,自己沒有意思,自己的意思就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其他的意思一概都放下了。這一切世間人所爭的我們放下了,不跟他爭,我們一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的事情,他不肯幹。我們相處沒有衝突,沒有衝突就很好相處,有衝突就很難了。我們跟一切眾生沒衝突,你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你不要,咱們倆好朋友。

  「一切眾生流浪生死,惟此一念,更無二念」。六道輪迴也是這一念,往生極樂世界也是這一念。為什麼搞六道輪迴?那是一念自私自利,就錯了。我們這一念,是求生淨土不退成佛。成佛幹什麼?成佛是度眾生,不為自己。佛為什麼度眾生?佛知道眾生跟他是一體,迷惑顛倒不能不幫助,雖然幫助一切眾生,心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沒有絲毫染污。這個要懂,現在就要學,幫助一切眾生不受干擾,心裡一句佛號沒有改變。不能說人家給你名聞利養,我們把佛號丟了,我們來享受享受,那就錯了。我幫助你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之後,我就走了,乾淨俐落,做榜樣給人看。

  佛菩薩、阿羅漢在這個世間度眾生全是義務的,不收供養。供養,眾生要種福,不收就是不給眾生種福,這個講不過去,要收,收來幹什麼?替他做好事,這就是給他種福。這個供養我們自己拿來享受,這錯了,這就不是菩薩道,不是佛法。我是這一生親眼看到,老師做給我看的,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佛十年,我看到的。老師自己有工作,他有好幾份差事,是奉祀官府的主任祕書,那個級別很高,台灣的簡任一級。他是兩個大學的教授,這個都是有收入的,在當時他每個月收入四百多塊錢,很多了,他自己一個月的生活費用六十塊錢,這些錢統統做慈善事業。就可想而知,學生對他的供養完全用來弘法,自己沒有一分錢是自己私人用的,沒有。老師做出榜樣給我們看,我們很受感動,我們明白了,光是教沒有行動,效果很小,我們聽了,耳邊風,不會去想它,當然不會去依教奉行,看到老師這樣子,那就不一樣,真幹。老師受到大眾的尊敬,受到大眾的信仰,它有道理。

  出家的印光大師,我們雖然沒有見過,老師是印祖的學生。我們聽到了,印光大師一生,苦行僧,所有的供養用來辦了一個弘化社,就是印刷廠,印送經論善書。不僅是佛法的,儒家的、道家的好的書,勸人相信因果,勸人斷惡修善,他統統印,到處流通。流通分三等,對於比較貧窮,沒有能力買書的,贈送,免費贈送;有能力購買的,成本流通,我這本書印多少錢賣多少錢,不賺錢;還有,有能力比較弱一點,半價流通,打對折,這在他那個時代,用這個方法。弘化社到現在還存在。我們一生學印光法師,十方的供養統統是印經、經論善書。錢多了我們買書,買好書。我們買書早年是買《大藏經》,以後我們自己錢多了印《大藏經》,我們的標準是希望贈送一萬套《大藏經》,現在快要圓滿了。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向商務印書館買了一百一十二套《四庫全書》,向世界書局買《四庫薈要》二百七十多套,這個是贈送給全世界大學圖書館收藏。目的,我們怕災難。這樣分散很多地方,縱然有災難這個東西還可以保存下去,不至於會毀滅,不至於失傳,我們的目的在此地。

  古人對這個方面,傳遞文化用了很多苦心,把《大藏經》刻在石頭上,藏在山洞裡頭。我看過房山的石經,在北京房山區好像藏了七個洞,一套完整的《大藏經》,八百年完成的,人力、物力、財力非常可觀,無非是想把這個留給後代。但是我們現在知道,如果一個大地震發生在那裡,就完了。所以今天保存的方法應該大量的印、多印,到處保存,這是最安全的方法、最好的方法。這些東西我們看法、想法應該是沒有問題,佛法是可以傳下去的。現在還有個重大的問題,要有讀的人、要有講的人,「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那要沒有講的人,沒有學的人,佛法還是有危機。怎麼辦?培養人才,要辦學校。辦學校國家不護持,產生效果不大,所以佛陀在世,把護法的工作付託給國王大臣,他們護持才能產生效果。這個我們不敢求,到哪裡去求?哪個國家領導人能夠護持?我們跟這些人不認識,懂得佛的願望、佛的教誨,我們無能為力。

  去年有緣,我接受斯里蘭卡總統的邀請,在那邊訪問九天,沒想到這個緣成熟了。總統是虔誠佛教徒,真正的佛教大護法,全國人學佛,二千三百年沒中斷,真正是個佛教國家。我跟他談到想辦佛教大學,想辦宗教大學,他聽了之後滿口答應,到我斯里蘭卡來辦,太難得了!佛門裡面真正有修行,有對經教學習通達的人,他認識很多,也就是說師資沒有太困難。去年談談,十一月間談了,談這些話,今年六月,這個大學,國際佛教大學就舉行破土奠基典禮,現在那裡開工,兩年建成。這塊土地,地主是釋迦牟尼佛的,他們國家歷史上記載,是釋迦牟尼佛好像是第三次到斯里蘭卡在這邊講經,當時的國王就把這一片地供養給釋迦牟尼佛。所以這個地到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我們就在這個土地上建立佛教大學,一共是十六個英畝,大概合中國一百畝。明年再籌備第二個,宗教大學,團結全世界的宗教。佛教大學為全世界佛教培養師資,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各個宗派都設立一個系,希望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的全部復興起來。我年歲大了,沒有這個能力,總統還年輕,還行,這個事情我就付託他,全心全力做這樁事情。所以現在大家對我的供養,除了印經書之外,全部給這個學校做建校的經費,學校兩年完成,好事情。宗教要團結,宗教要回歸教育,宗教要展開教學,用今天衛星電視、網際網路對全世界的教學。

  《無量壽經起信論》裡頭底下還有一句話,「乃至發真歸元,成等正覺,唯此一念,亦無二念」,這句話的意思很深。「歸元」,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楞嚴經》: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黏妄發光。是以汝今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嗅性不生。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隨拔一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黏,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這一段經的意思很深。後面,《楞嚴經懸鏡》憨山大師著的,「伏歸元真,則本有真心光明一旦發耀」。本有真心一旦發耀,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歸元,這裡頭講的是六根,只要一根歸元,其他的統統都解脫了。《楞嚴經》上主要修行的原理跟方法。所以從歸元,經裡頭總共舉了二十五位菩薩,世尊問他們修行證果,怎麼修成的?這二十五位分別是從六根、六塵、六識,這三六一十八,叫十八界,再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總共二十五,就是二十五門。這是把八萬四千法門濃縮歸納為二十五類,就是二十五門。任何一門,只要你能夠一門深入,最重要的是一門,一門就是一念,不能有二念,二念就雜了,就入不進去,一念就能入進去。好比我們現在看光,我們的燈光,你看一按鈕,燈就亮了,光是散發的,隔一張紙它就照不透。如果這個光能夠集中變成一個點,激光,所有的光集成一點,這個光的能量能穿過鋼板。這說明什麼?一,作用就很大,能夠把念頭集中,這個念頭可以破無明煩惱,可以明心見性,就這麼個道理。二十五個法門,任何一法門都能夠明心見性,換句話說,二十五門展開是八萬四千法門、是無量法門,門門都能成無上道。

  所以《金剛經》上佛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就是這個道理,是真的不是假的,八萬四千法門都能成無上道。這世間法?無量法門,包括世間所有法門,能不能成佛?統統能成。問題得會用,用就是一念,一念淨信,就是一念,二念就不行,就入不進去,一念就入了,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法才說,哪一法不是佛法。哪一法不是佛法,我們要問,基督教《聖經》是不是佛法?佛點頭,是。《古蘭經》是不是佛法?是。小朋友念幼兒園那個課本,小貓叫小狗跳,是不是佛法?是,都能通無上道。為什麼?這些法是從法性流出來,它的根源是法性,全部只要回歸到法性,就見無上道。如果你不會,你迷了,那問哪一法是佛法?《華嚴經》也不是佛法,你見不了性,淨土也不是佛法,你也見不了性。你要會了,全是;不會了,全不是。關鍵在「會麼」,禪宗的語氣,禪宗的大德考考他的學生,常常問他,你會麼?會了都是,不會都不是。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