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一十六頁第七行,第一句看起:

  「又《甄解》宗善導意,釋曰」,解釋,引《釋摩訶衍論》裡面所說的,「所謂正定聚,從佛果至十地三賢,皆名正定聚。淨土正定聚亦然。或現十地三賢等」,十地是別教,三賢是圓教,「其體必至滅度」,滅度就是涅槃。「但是一涅槃界之示現差別耳」,說上面十地、三賢,這些都是一涅槃界的示現差別。

  一涅槃界的示現,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昨天沒有學完,今天我們從頭再看起。「涅槃界」,《佛學大辭典》,術語。「界者藏之義」,藏就是含藏,包藏,「涅槃能藏無為之萬德」,所以稱它作界,這是從含藏的意思。「又為因之義」,因果之義,為什麼?「涅槃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之利樂事,故曰界」,這個界是因。我們記住,涅槃能生世間出世間一切利益樂事。為什麼?這個理很深,因為涅槃就是真如自性,或者說是法性,在哲學名詞上,它是宇宙萬法的本體,一切法都是從它而生,沒有它就沒有一切法。涅槃具足無量無盡的性德,純淨純善,所以它能生出世間的,那是純淨純善之法,這當然是真實利益,究竟的妙樂。

  有不少學者專家對於佛法也有相當的研究,他們心裡想著,宇宙之間一定有一個能量,但是這是他的理想,他拿不出證據出來。佛法裡面講的大般涅槃,說實在話,也拿不出證據出來。不過佛跟科學家不一樣,佛說,你照我的方法去修,修到八地你就見到了。我拿不出來,我知道,你修到八地,八地以上統統見到,佛開出這個條件,叫你自己去親證。向上一著,就是最高的這一著,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無法想像,無法言說,唯證方知,你到那個地位,你就知道了。這些專家學者畢竟還是凡夫,為什麼?我沒有放下,自私自利沒放下,名聞利養沒放下,所以這向上一著,他們摸不著頭腦,他不接受。他接受的是他能證實的,他不能證實的,他也沒有辦法接受,這個就是世間跟出世間的差別。

  出世間人有很多沒有證得,他相信,他憑什麼相信?佛說的,他就相信。為什麼?佛自己證得了,佛沒有妄語,佛不會騙人,佛的話是可以相信的,憑這個。這在佛法裡面叫具足善根福德因緣,雖然事實真相不知道,他相信。極樂世界沒見過,佛說有,你相不相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你相不相信,這也是唯證方知。這個證比前面所說的容易,前面那要見性,難,見性一定要圓教八地。但是西方極樂世界世間凡人也有見到的,跟佛有緣,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

  東晉時代,廬山遠公大師,我們淨土宗第一代開山祖師,在東林念佛堂領眾念佛,人並不很多,一百二十幾個人。在念佛的時候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跟任何人說過,跟大家在一起,若無其事。到他老人家往生的時候,第四次見到,他向大家宣布。有人問他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他說跟經上所說的完全相同,那個時候說經上所說的,只有一部《無量壽經》。遠公在世的時候,《彌陀經》跟《觀無量壽佛經》都沒有翻譯成中文,可能梵文本到了,沒翻出來,所以東林念佛堂所修的,就是一部《無量壽經》。那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完全相同,見到的。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說得更好,教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就是在我們這一生當中,這是現前,因緣具足,你見到阿彌陀佛,你見到極樂世界。見佛不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我們心不清淨。我們念佛有妄想、有雜念夾雜在其中,所以感應就差了。如果我們念佛跟經上所講的標準相同,「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念佛的標準。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六根用一句佛號能把它收攝,不向六境上去攀緣。眼有沒有見?有見。見了怎麼樣?沒放在心上,別人不問你,你根本就沒有這個念頭。別人問你,你看到什麼,你能答得出來,我看見什麼。不問不知道,這什麼原因?沒有放在心上。我們世間普通話叫沒注意,看到了,沒注意。注是注入,意就是意識,意識是分別。注意,你就會分別執著,注第六意(意識),是分別,注第七意識,一般人叫意根,那就是執著,六、七識作用不一樣。

  我們要問,這唯識裡講得很清楚,每一個識都有了別的作用,第六意識分別最重,第七識有沒有分別?有分別,但它執著最重。第六意識也有執著,執著很淡薄,分別很重;這個末那執著很重,分別比較輕,它統統有。前五識完全是了別,沒有分別。我們的病根就在六、七識,七的染污、六的分別。所以末那叫染污意,四大煩惱常相隨。末那是什麼?末那就是四大煩惱凝聚在一處,它起的作用。這四大煩惱第一個,我見,實實在在在一切法裡頭找不到我,它偏偏執著是個我。執著什麼?執著第八識的見相兩分,兩分裡面微不足道的少分。執著境界相是物質,整個宇宙裡頭的物質現象統統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執著這一點點,這叫我,堅固執著,不肯放下,這錯了,不是我!執著阿賴耶的見分,認為是我的心,我能夠思惟、能夠想像,我能夠想過去、能夠想未來,這是我的心,也錯了。所有一切分別執著都是阿賴耶的第六、第七,你偏偏執著這一點,少分,少到不能再少,認為是自己,錯了!看錯了、想錯了,堅固執著不放,變成什麼?變成六道輪迴。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六道輪迴哪裡來的?自己製造的。自己如果不執著,輪迴就不見了,有執著就有輪迴,沒有執著就沒有輪迴。輪迴是這麼一樁事情。

  涅槃,是說自性的全體,不是講自性的部分,全體當然包含部分,與性體相應的,純淨純善。為什麼這個宇宙有許許多多眾生一生造惡,沒有見到他作善,所以,有不少人不相信宇宙當中有神、有上帝。為什麼?上帝是全能的,全能的,為什麼造人造有善人、有惡人?這樣的現象,上帝的心就不是真正善的,如果善的,統統造善人多好,不要有惡人,為什麼有這麼多惡人存在?所以,一些高級知識分子他不相信。這個問題佛法裡講清楚了,佛法肯定,確實有純淨純善。惠能大師說得很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是萬能,就是全能,無所不能。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個本自清淨就是純善,「本不生滅」,「本自具足」,這都屬於純善,真有。

  為什麼這個世界變成這樣?中國老祖宗知道,心裡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小朋友啟蒙念《三字經》,《三字經》前上的八句話,就講清楚了、講明白了、講透徹了。八句話很容易,但是它有深度、有廣度,從深跟廣來說,真正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中國人的智慧,不亞於佛陀。「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沒有絲毫缺陷,每個人都有,而且每個人都表演過,你自己忘掉了。什麼時候表演過的?你只要仔細去觀察小孩出生,在一百天。我在講經時候說過,人生百日,人生下來一百天,體露真常,他的身體露出來的,給大家所看到的,看到真、看到常。看到什麼?看到他的自性,看到他的本性,看到了本善。一百天之內的小嬰兒,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起心動念有,他要沒有起心動念他就不到人間來了。但是他沒有分別執著,你看看,誰抱他,他都非常歡喜,他沒有拒絕,就是說他還不認識人,還不知道哪個是他爸爸、是他媽媽,還不曉得,什麼人都喜歡。到他有了分別執著,知道誰是他媽媽,誰不是他媽媽,他就不要別人抱了,別人抱他就哭,他媽媽抱他就笑,那是什麼?被染污了,那就不善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本善,真有,那就是自性的性德。性德的第一德就是愛,他那個愛是沒有分別的愛,沒有執著的愛,沒有起心動念的愛,這個愛是真愛。湯恩比博士說,人生不能沒有愛,但是這個愛,說得最清楚、說得最明白的是佛經,其次,中國儒家的典籍也說得不錯,那都不是假的,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真正看到了。所以中國這些老祖宗、古聖先賢在《三字經》上告訴人,「人之初,性本善」,一樣的,沒有差別,真善,真正的愛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

  下面說「性相近,習相遠」,這問題來了。性相近,大家是一樣的。習是什麼?習慣,你跟善人在一起,你永遠是善人;你跟惡人在一起,你跟他學壞了,你就變成惡人。所以古人所謂「近朱則赤,近墨則黑」,你跟紅色的在一起,變紅了,染紅了;你跟黑的在一起,你被人染黑了。這是什麼?被染污了。被染污叫習性,習性跟本性不一樣。習性跟本性一樣,這是聖人、這是賢人;習性跟本性相悖,這就是惡人,邪惡之人、不善之人,所以環境太重要了。小孩第一個環境是家庭環境。第二個,離開家門走在外面是社會的環境,這個環境有很大的染薰的能量,你被它所薰,你被它所染。因此,教育就非常重要,第三句提出來「苟不教,性乃遷」。如果沒有好好的教育,怕被外面這些不善的染污,愈染愈嚴重,愈染愈深,到以後回不了頭來,怕這個。所以中國人非常重視教育,教育在中國確實是萬能,沒有一樣離開教育。中國的家,重視家庭教育,如果沒有教育,這個家就亂了;社會著重教育,大家遵守教訓,這個社會安和樂利;國家重視教育,政府所有的機構是為教育服務而設立的,不是為別的,每一個機構都是為教育服務的。所以宰相下面六個部,禮部,禮部就是教育部,禮部尚書就是教育部長,把他擺在第一位,部長排列他是第一位,首席。首相不能視事的時候,教育部長代理,這是什麼?顯示重視教育。

  我們在佛法裡面看到,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沒有一個不教學,這是給我們深深去體會。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三十歲成道,也就從這一天起就開始教學,在鹿野苑給五比丘講四諦法,這些人發心出家,憍陳如聽佛說法證阿羅漢果。三寶在鹿野苑建立了,有佛說法,有阿羅漢聞法,還有證果的。以後的僧團逐漸擴展,出家眾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加上世尊,一千二百五十六個人。我們會想到,肯定有些短期參學的,不是常隨眾,來聽一個星期的,來聽一個月的,來聽兩個月的。這樣的人一定很多,裡面是一班在家眾,還有一班其他宗教的信徒,也來向佛求智慧。

  佛法的教學是智慧,佛法裡面沒有造物主、沒有神,佛給你講的完全是業因果報。婆羅門把六道輪迴搞清楚、搞明白了。六道怎麼來的?他不知道。釋迦牟尼佛給他解釋,六道是眾生善與不善業,這兩種業,善與不善業感應變現出來的。善因善緣,三善道的果報;惡因惡緣,是三惡道的果報,這麼來的。六道輪迴不是真的,業是生滅法,所以六道輪迴是屬於生滅法。明瞭、覺悟了,應該出離六道,走向涅槃。出離六道之後,還有四法界,十法界裡的四聖法界。十法界包括六道,下面六道就是六法界,六道上面有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是釋迦牟尼佛的穢土,都是佛的教區,佛在這個教區處處現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的身,從來沒有休息過。佛的真身,給諸位說,真身常住在實報土,對實報土的法身菩薩說法。對十法界完全是應化身,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些事實真相,大乘經上講得很清楚。這部經不算是分量很大的,但是黃念老集註,把它的內容豐富了,我們通過經跟註,對這個事情總算搞清楚、搞明白了,於是我們自然生起信心、生起願心,我想到極樂世界去。

  極樂世界確實是人生最理想的環境,這個環境裡面確確實實得到了永生。永生是什麼?與性德相應就是永生,無量壽,永遠跟生滅法遠離了。無量的壽命、無量的相好、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都是一般宗教讚歎神、讚歎上帝的。佛告訴我們,我們全具足,沒有一樣欠缺,梵語的名詞叫涅槃,我們希望在這一生證得。法門無量無邊,每一個法門,佛都教我們要斷見思煩惱、要斷塵沙煩惱、要斷無明煩惱。見思煩惱斷了成阿羅漢,脫離六道輪迴;塵沙煩惱斷了是菩薩,提升了;無明煩惱斷了,成佛,距離涅槃不遠了。只要把無明習氣斷乾淨,就證得大般涅槃。所以自性,涅槃就是自性,能藏無為之萬德,就是智慧德相,圓滿具足,沒有欠缺。

  第二個意思,是因的意思。因是什麼?「能生萬法」,惠能大師最後一句說的。涅槃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之利樂事,所以叫界,界就是有不同的形相。一切世間、一切出世間,利益,世間的利益,一般人都把它看作名聞利養,這是利樂之事,中國人講五福臨門。有智慧的人,他知道真正的利樂是與民同樂,這是真正樂,不是獨樂樂,與大家一起同樂。這種人不但有智慧、有福報,他知道積功累德,他的來生比這生更好,這一生當中把他自己的福慧提升,他不是享受盡了,是在享受當中又知道積功累德。因此,他的智慧福報一世比一世提升,一般的說法十世修積的福報。如果到人間來都是做帝王,帝王不是偶然的,出家人,國師、祖師大德的身分,那不是一世修的。《慈悲三昧水懺》裡面說的悟達國師,十世高僧,學得好,學得不錯,十世,死了以後都是到人間得人身,真難得!得人身,他出家修行,一世接著一世,十世修行,這一世為帝王師,帝王封為國師。稍稍有成就,世出世間有成就的人總在五世以上,沒有五世修行得不到這個地位,這不是勉強,勉強得來的還是前世修得的,你說那又何必?明白通達因果的道理與事實真相,人心就定了。定了怎麼樣?對於世間財色名利這個欲望就淡了,淡到根本沒有求的這個念頭。

  我這一生見的人不多,知道的事情也很少,因為青少年的時代,生在八年抗戰當中,過得非常辛苦,做流亡學生,真是居無定所到處流浪。中年在台灣,這個環境總算是安定下來。自己要謀生、要養活自己,在社會上沒有背景、沒有關係,做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在讀書,自己認識三個老師,方東美先生、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師是虔誠的佛教徒,他是個做學問的人,過世,現在都有全集印出來了。在世的時候他們的著作很多,我知道,一本都沒印出來,東西好,我們真想要,老師不答應。理由,不成熟,印出來怕別人見笑。自己認為不錯,遇到那些真正行家,他們的看法才算是標準,普通人不算。所以著作要等到他過世之後再出版,學生給他出版,朋友給他出版,希望留名在死後,而不是在生的時候就搞這個名聞利養,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做榜樣的。

  持戒守法,我看到一個人,周邦道老居士,晚年學佛,抗戰期間,我們在流亡中學讀書,他是我校長。我們只知道校長夫妻兩個人非常慈悲,在那個時期他確確實實是把我們這些流亡學生當作子女來看待,照顧無微不至。他自己有小孩,他的小孩排在最後,我們這些學生在前面,小孩也是學生,也在一個學校念書。政府或者是慈善機構捐的一些日用品,給我們這些流亡學生的,分配,真正有缺乏的這些同學第一優先;還有多的,再分給這些次等需要的,他有很好,沒有也能過得去;還有多的,再分給第三個。第三個是什麼?他家的兒女,分到最後還有多的,如果沒有了,他們分不到。我們這些學生對老師恭敬,老師大公無私,我們心目當中的榜樣。我們心量比較大,是從學校養成的,看到老師、師母這樣做法的,我們很感動。

  在台灣有一度他做考試院的政務次長,現在叫第一副部長,考試院給他配的有轎車,上下班,公務,他方便,家裡面裝了電話聯繫方便。他在家裡頭告訴他的家人、他的兒女,私人的事情不能用公家電話,他這個電話是國家付費的。私人用電話到巷口有一個公用電話,公用電話亭,去用那個電話,不可以用這支,外面打進來可以,你不可以打出去。汽車,只有他上下班公務用這個車,老師自己有事情出去乘巴士,不用公家的車。為什麼?公家車,汽油是公家出的,不能夠浪費公家一滴汽油。這個世界上做官還有這樣的官僚,沒聽說過,但是我們親眼看見了。國家政府的官員要都像他這樣子,這個國能不強盛嗎?廉潔到這種分寸,我們就曉得,老師的為人就可想而知,這個世界上真的找不到第二個。

  佛家講的五戒,他是佛弟子,五戒十善都受過,他真做到了。不殺生、不偷盜,他認為利用國家這個設施、這個電話,私人用它這都屬於偷盜。公家配的這個車,交通工具,汽油是國家分配的,你要是私人用它,也屬於偷盜。真的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個人是個清官,真正清白。我們是他的學生,學了之後是佛門弟子。寺廟叫常住,我們這個協會也叫常住,常住的東西要愛惜,那是什麼?修福。常住的東西不愛惜是造業,統統有果報,這不是小事,這是大事。關係什麼?關係到來生到哪一道去,關係這個,這是不能不知道的。護持正法,功德無量無邊;虧損正法,那個罪說起來也很可怕,大家認真去學習《太上感應篇》,因果就明白了。人懂得因果,不敢起惡念,不敢做壞事,倫理道德還未必有這麼大的力量。倫理道德是什麼?不好意思做,有時候還敢做。但是懂得因果,真的不敢做,為什麼?果報太可怕了。真正明白人,萬緣放下,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個福報沒有法子說的,只能跟你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這真的。你真正生到極樂世界,你就明白了,世出世法裡頭最大的利益,往生淨土。我們修行,消業障、增福慧,最大的善業無過於念佛,念佛是真正大善。建一個小念佛堂,帶十幾二十個人念佛,將來個個往生,這都是大菩薩,這不是小事。所以這因,涅槃有因的意思。

  第三,「界為界畔」,就是邊界。涅槃雖然沒有邊際,然對於生死界來說,就好像明顯了,跟生死相對的就叫涅槃。涅槃跟生死當中有一條界限,在生死這一邊就叫生死界,在涅槃那一邊就叫做涅槃界,這是相對而稱的。如何我們離開生死界而契入涅槃界?這就是佛法。小乘的涅槃界是六道輪迴跟四聖法界,界限在這裡;大乘的涅槃界是十法界的佛法界,佛法界還是生死界,超越這個生死界,他就往生實報莊嚴土。實報土,這是涅槃界。《唯識論》第十卷說,「界是藏義」,是藏的意思,「此中含容無邊希有大功德故」。這個無邊希有大功德,不是修來的,是哪裡來的?自性本來具足的。所以說性本善,道理在此地,自性是純淨純善。但是自性,在實報土沒有問題,在方便土、在同居土,它會被染污。方便土,它接受到的是善的染污;同居土裡面善惡染污統統有,而是不善的染污比善的染污嚴重。為什麼?六道裡面的眾生,阿賴耶妄心作主,阿賴耶的本身就是惡多善少。阿賴耶裡面的惡心所,五十一個心所,惡心所二十六個,善心所只有十一個,你就曉得,惡多善少,所以這個不善容易感染,善的比較困難。

  再加上我們現前的社會環境,這個環境裡面也是惡多善少,所以特別容易感得不善。換句話說,學善不容易,學不善很容易。修行人在這個環境裡頭能不能禁得起考驗,真正能禁得起,成就特別快、特別高。為什麼?你能夠不受一切不善的感染,你有這樣的能力,這提升就快了。修行人在這個環境裡面被淘汰的很多,這都是自然現象,不足以為怪,禁不起誘惑。這個社會上,財色名利天天在考這些修行人,幾個修行人在這個境界裡頭不變心的、不動搖的?太少了!菩提道上的魔,這是四大魔王,財色名利,沒有定功、沒有智慧很不容易脫離魔掌,你都掌握在它的手心當中逃不出去,我們不能不知道。

  佛有妙法幫助我們,這個妙法是什麼?我們在經上常看到的,「今現在說法」。佛菩薩不在了,誰在說法?經典留在世間。每一天真正能做到十個小時讀經,天天不間斷,每天十個小時讀經,剩下來的時間念阿彌陀佛,他就不會被外面這些魔事干擾。我們不在這上下功夫,難!做不到。研究教不行,名利現前、財色現前,還是會動心。只有在這個教門裡頭,《無量壽經》,為什麼?《無量壽經》真正搞通了,這個世間東西跟無量壽、極樂世界相比,不能比,我要得大利,我不要這些小利。頭一個大利是無量壽,第二個大利是金剛不壞身,我要這個利益。這個幾十年就要生滅的這個身,我不要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太麻煩,太苦了。我要像佛一樣的智慧,把煩惱習氣洗刷得乾乾淨淨,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作什麼樣佛?跟阿彌陀佛一樣的佛。這個人真正令人佩服。小名小利就動心、動搖了,把自己這一生作佛的緣分錯過了,這叫真錯了。

  《唯識論》裡面講的,涅槃含容無量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義,能生五乘,世出世間利樂事故」。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這個不容易,這個要記住。《增一阿含經》十二卷裡面說,「亦獲智慧海,漸至涅槃界」,這都是講通達涅槃的。

  我們接著往下面看,「約一法句,則十地三賢當相即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此地講十地是別教,三賢是圓教。圓教的三賢,三大類的煩惱都斷了,也就是見思、塵沙、無明,這些人都是住在實報莊嚴土。所以,「其體」,體是說身體,也就是說一生,其體跟一生是一個意思,「必至滅度」,滅度就是般涅槃,他一定得到。所以法身菩薩,當相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甄解》之說,深顯經意」,念老這個註解裡頭,引用《甄解》很多,我們能體會到他對《甄解》的讚歎佩服。「蓋謂淨土之主伴皆是大乘,故皆住於正定聚」。淨土的主,阿彌陀佛,伴,都是法身菩薩。而且願文裡頭說得很清楚,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論是什麼品位,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幾句經文非常重要,阿彌陀佛等於對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宣布他的悲願。這個悲願用五劫的時間他修成了,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所以皆住於正定聚。「至於示現十地三賢,其體必入涅槃,當相即是法身。故於皆悉住於正定之聚句下,緊接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往生之人,皆入正定之聚,決定成佛,極顯彌陀大願,不可思議」。我們要認真仔細去想想,我要不要到極樂世界去。極樂淨土,只要發心求往生,人人有分。千萬不要錯解了、誤會了,我罪業障深重大概我不行。你要問我,行不行,我告訴你真不行,為什麼真不行?你自己不肯去。你造了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罪業,你跟我講你想去,真想去,你問我能不能去?我就告訴你,你真能去。為什麼?因為你真想去。經上講得非常清楚,造作罪業的時候是無知,真的是無知,學佛也是無知,你沒有學懂,你沒有搞清楚,所以你才敢違背佛陀教誨,你才做錯事。如果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不會做錯事的。也就是說,我們今天財色名食擺在面前,我們還會動心、還會動搖,那就是我沒搞清楚,我對於這一部經理解不夠透徹,才有這個問題發生。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不可能發生這個錯誤,為什麼?信心堅定,願心堅固,不會動搖。

  在這個世界,你能不能保證你無量壽?中國古人說得好,「黃泉路上無老少」。這個地球上,每一天出生的人多少,死亡的人多少,這些死亡的是些什麼人?不少年輕人。死亡是這一期的身命結束,古人說的話,「萬般將不去」,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走,「唯有業隨身」,你修的福可以帶走,你造的罪業可以帶走。這是什麼?來生的果報。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來生比這一生重要,這一生已經過去了,一切做個總結,來生比這一生更好,這就對了。為什麼知道更好?這一生做人做得不錯,沒有跟人結怨,沒有做出對不起人的事情,這就不錯了,起心動念沒有為自私自利設想過,都是為社會、為大眾。

  我特別想得多的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典籍我盡心盡力的護持,最重要的是要有人學,沒有人學不行。學,要創造學習的環境,我們一生沒有背景,沒有有權勢的人支持我,沒有有財富的人支持我,同行也不支持,所以非常艱難困苦,只有靠老祖宗。早年,我們在湯池做三年的實驗,老祖宗的支持,那不是人。我們的老師們,這個團隊好,全心全意,從自己本身做出一個好樣子給大家看。我們只是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做到了,把它變成我們的生活、變成工作、變成處事待人接物,表演給大家看。我們的預想,總得二、三年才會有一點效果出來,真發這個心,捨己為人。沒有想到不到四個月效果卓著,哪裡是人做得到的?我們丟掉至少二百年,不可能在三、四個月就回頭,我們認為這個功是自己的,那就有罪了。這功是誰的?功歸祖宗、祖德,功歸三寶加持。我們不敢居功,我們兢兢業業,沒有想到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社會大眾慢慢認同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外國人也受感動。我們沒想到,有這麼個機會能夠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部做三天報告,三天的展覽。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懷疑,先前給大家講,也講過好幾遍,說這是理想,做不到。湯池這就回應他了,不是理想,已經做到了,大家對這個開始有信心,開始喜歡去讀這些資料。現在我們給他們統統送《群書治要360》,駐教科文組織一共是一百九十五個國家地區的代表,我們統統都送了。

  我們希望年輕人,年歲還不大的從學校退休的校長、老師們,發大菩提心,承傳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漢學院供養你,希望你在這個地方十年專門研究一部經論。譬如研究《易經》,我們提供環境給你,十年專攻這一部。十年專攻《論語》,十年專攻《孟子》,諸子百家,十年之後,你成為這一門課程世界第一專家學者。因為現在真正在一部書上用十年工夫的人很少,所以十年之後,你就是世界一流專家學者。漢學院設在馬來西亞,我請馬來西亞教育部授給你漢學博士學位,你可以在全世界大學裡頭把你所研究的東西宣講給大家聽,做為一門課程來學習。如果五十幾歲不到六十歲的這些老師校長退休了,十年,六十多歲出來正好,學問成就了,德行成就了,年歲也夠了,成為老人了。老人是有德行的人、有學問的人。如果有一百個、二百個,漢學在全世界放光。護持的人功德不可思議,功德不可稱量。

  我年歲老了,我希望能看到漢學院、佛教大學、宗教大學,能看到他們開學典禮,我就心滿意足了。佛教大學預定二0一六年一月開學,也就是兩年後,漢學院大概在一年到一年半,他們可以開學了。這個前面十年,完全是研究生,十年之後,這些人都是老師。有這麼多老師,有這麼多課程,我們可以向外招生培養年輕人。這現在人說夢想,這個是我的夢想,希望這個夢想能成真。念老後頭結語這幾句,我們要牢牢記住,「往生之人,皆入正定之聚,決定成佛」,這一句重要,說得這麼肯定,我們在此地要生起堅定的信心、懇切的願心,希望我們有分。

  再看下面這段,「本品會集魏唐宋三譯。文曰:若已生,若當生,皆悉住於正定之聚。彌顯彌陀大願之深廣。是則不但已生極樂者,住正定聚,必證菩提。乃至現在當來」,現在是我們,當來是底下一代,「一切將生極樂之人」。這範圍說得非常廣,包括將來世,遇到這個法門,能信、能願、肯念佛,這些人統統都包括在其中。「但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兩句非常重要。下面,三輩往生,我們就以這兩句做為專題來研究、來討論。「能與彌陀本誓相應者,雖居穢土,仍是具縛凡夫,但亦已住於正定之聚,決證菩提。是誠超情離見,不可思議,絕待圓融,究竟方便也」。這幾句話對我們非常重要,只要我們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跟彌陀四十八願相應。現在我們在這個地球上,地球確實是穢土,我們碰到了,穢是什麼?極嚴重的染污。這個染污是科學技術造成的,這我們不能否認的。科學技術帶來我們一些方便,今天這個社會、這個地球就是我們付出的代價。我們貪得這一點享受,付出這麼重的代價,兩相比較,得不償失,這一點都不假,我們這一生過得太辛苦了。只要真正能發心,菩提心就像蕅益大師所說的,真信切願,一向專念,一向專念就是持名,就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現在我們的身分是在娑婆世界,在這個地球,而是一身的煩惱,具縛,縛是煩惱的代名詞。我們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一品都沒有破,可是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等於已住正定之聚,決證菩提。為什麼?因為你決定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決證菩提,這個太難得了!縱然造作五逆十惡毀謗大乘的重罪,還是能得救,法門不可思議,無比殊勝。是誠,真誠,實實在在的,超情離見,情是我們普通人的見解,普通人的看法、想法,超越太多了。一般人想法,我造作這麼重的罪業,我怎麼能往生?想想的時候,都是造地獄業。這問題,你肯不肯相信。真正相信經典上所說的話,念老這個註解上所說的,你要是真正相信,趕快回頭,回頭是岸。真正懺悔,懺悔就是從今天起我回頭了,這些不善的念頭我放下了,不善的言行我放下了,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你就得度了,這就是住正定聚,決定不能夠猶豫,真正要放下。

  早年我跟章嘉大師,大師教我一個檢驗學習的方法,你研究這個經教,是不是真的明白了。真明白,怎麼樣?真明白,你做到了。沒有做到,你還沒有真的明白,不要自己以為明白了,這個教訓非常重要!這個檢驗是非常踏實,我有沒有做到。沒有做到就是沒有明瞭,怎麼辦?在經典上再下功夫。真正通達明瞭,換句話說,你一定會做到,不需要別人勸勉,不需要別人鼓勵,自己真能做到。絕待圓融,究竟方便。絕對圓融,這個淨土宗在佛陀四十九年教學當中,這個法門是究竟方便,方是方法,便是適宜。最好的方法、最適用的方法、最穩當的方法、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信、願、持名。這四個字蕅益大師提出來的,印光大師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即使諸佛再來,親自給阿彌陀佛做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讚歎把蕅益大師的《彌陀經要解》讚歎到最高峰了,真是無上的讚歎。大師的意思是教我們,一定要生起堅定的信心,決定不能懷疑,信願持名,決定得生,生到西方,決定成佛,決證菩提。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